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baduanjin exercise in rehabilitation for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A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 trial
1
作者 Li ZHOU Juanjuan AI +5 位作者 Qingwen GENG Kuangshi LI Yiting SUN Ruyu YAN Diyang LYU Zongheng L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 2021年第2期85-92,共8页
Introduction: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have problems with joint control,balance,gait,and postural symmetry.Baduanjin is a typ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exercise that has been shown to be effective i... Introduction: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have problems with joint control,balance,gait,and postural symmetry.Baduanjin is a typ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exercise that has been shown to be effective in treating many diseases and symptoms.However,to date,the effect of Baduanjin in patients with FAI has not been proved.This pilot trial is an assessor-blind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and its objective is to study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aduanjin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FAI.Methods:Seventy-two participants,who are eligible according to specified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will be randomized(in a 1:1 ratio),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into two groups:a Baduanjin group and a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The Baduanjin group will be subjected to the Baduanjin exercise in addition to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rapy.Participants’exercise programs will be implemented for 4 weeks(5 days a week).All participants will be assessed at baseline,and after two and 4 weeks of treatment.The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results of the bilateral erector spinae,tibialis anterior,and peroneus longus will be the primary outcomes,while the balance function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the level of FAI in daily life measured using the Cumberland Ankle Instability Tool will be the secondary outcomes.Ethics and Dissemination:The trial has been approved by the Research Ethical Committee of Dongzhimen Hospital,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o.DZMEC-KY-2019-18),and it will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the 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 statements as well as the Declaration of Helsinki.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ill be submitted for publication in peer-reviewed journals.The results will also be disseminated to the participants via phone calls or e-m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DUANJIN balance function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下载PDF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2
作者 Yumeng Li Li Guan +3 位作者 Jupil Ko Shuqi Zhang Cathleen N.Brown Kathy J.Simpson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2019年第6期555-560,共6页
Background:The Identification of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IdFAI)is a valid and reliable tool to identify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however,it was developed in English,thus limiting its usage only to those who can ... Background:The Identification of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IdFAI)is a valid and reliable tool to identify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however,it was developed in English,thus limiting its usage only to those who can read and write in English.The objectives of our study were to(1)cross-culturally adapt a Chinese(Mandarin)version of the IdFAI and(2)determine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Chinese version IdFAI.Methods:The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procedures used by the investigators and translators followed previously published guidelines and included 6 stages:(1)initial translation,(2)synthesis of the translations,(3)back translation,(4)developing the pre-final version for field testing,(5)testing the pre-final version,and(6)finalizing the Chinese version of IdFAI(IdFAI-C).Fiv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IdFAI-C were assessed from results of 2 participant groups:bilingual(n=20)and Chinese(n=625).Results:A high degree of agreement was found between the English version of IdFAI and IdFAI-C(intra-class correlation_(2,1)=0.995).An excellent internal consistency(Cronbach'sα=0.89),test—retest reliability(intra-class correlation_(2,1)=0.970),and construct validity(r(625)=0.67)was also found for the IdFAI-C.In addition,the results of exploratory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ankle instability was the only construct measured from the IdFAI.Conclusion:The IdFAI-C is a highly reliable and valid self-report questionnaire that can be used to assess ankle instability.Therefore,we suggest that it can be used to effectively and accurately assess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in clinical settings for Chinese-speaking individu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kle GIVING way ankle SPRAIN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Identification of functional instability MANDARIN Translation
下载PDF
按压肌筋膜触发点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疗效研究
3
作者 罗鑫 吴宗辉 +3 位作者 郑兵 王玉宝 苏昌钰 黄强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3-1148,共6页
目的:探讨按压肌筋膜触发点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西南大学医院康复医学中心门诊2021年5月—8月就诊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2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试验组... 目的:探讨按压肌筋膜触发点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西南大学医院康复医学中心门诊2021年5月—8月就诊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2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试验组在踝关节平衡训练基础上增加按压肌筋膜触发点技术,对照组采用BOSU球进行踝关节平衡训练。分别在基线、干预第4周后和干预第8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踝关节功能量表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core,AOFAS)和Y平衡测试(Ybalance test,YBT)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评估的各项指标上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在VAS疼痛评分上均有显著降低(P<0.05),Y平衡测试综合数值得到显著改善(P<0.01),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得到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在上述各项评估指标中均显著优胜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期8周的平衡训练和平衡训练联合按压MTrPs治疗均对FAI患者有显著的临床康复疗效,而平衡训练联合按压MTrPs治疗在缓解FAI患者的疼痛、促进踝关节功能和动态平衡的改善等方面具有更好的康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触发点 平衡训练 踝关节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疼痛
下载PDF
带线锚钉修复与改良开放式Brostr?m修复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缪小兵 顾本进 +2 位作者 崔益华 张君 冯素娟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835-838,共4页
目的 探究带线锚钉修复与改良开放式Brostr9m修复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距腓前韧带(ATFL)损伤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踝关节不稳ATFL损伤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采用带线锚钉修复的43例为锚钉组,采用改良开放式Brostr9... 目的 探究带线锚钉修复与改良开放式Brostr9m修复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距腓前韧带(ATFL)损伤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踝关节不稳ATFL损伤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采用带线锚钉修复的43例为锚钉组,采用改良开放式Brostr9m修复的37例为Brostr9m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情况(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足踝功能和踝关节活动度(术前、术后1年),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 锚钉组可负重时间和重返运动时间均低于Brostr9m组(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两组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逐渐呈递减趋势降低(P<0.05),锚钉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低于Brostr9m组(P<0.05);术后1年,两组AOFAS足踝量表评分、Tegner评分和Kofoed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锚钉组高于Brostr9m组(P<0.05);两组背屈角度和跖屈角度均较术前提升,距骨倾斜度和距骨前移度均较术前降低,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锚钉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rostr9m组(P<0.05)。结论 带线锚钉修复对ATFL缓解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促进康复进程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较改良开放式Brostr9m修复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不稳 距腓前韧带损伤 带线锚钉修复 改良开放式Brostr9m修复 踝关节功能 康复
下载PDF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男性下蹲跳过程中下肢的生物力学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子龙 孟昕 +4 位作者 张芷棋 谢雨 孟令越 张秋霞 孔翎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8-485,共8页
背景:踝关节作为人体的末端承重关节,承受着机体自上而下的压力,这导致踝关节在运动中很容易发生损伤,诱发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对日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研究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在下蹲跳过程中的下肢生物力学表现,对实现科学训练、预防... 背景:踝关节作为人体的末端承重关节,承受着机体自上而下的压力,这导致踝关节在运动中很容易发生损伤,诱发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对日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研究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在下蹲跳过程中的下肢生物力学表现,对实现科学训练、预防踝关节损伤以及伤后临床康复提供理论参考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究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下蹲跳过程中的下肢运动学与动力学特征。方法:于2023年3-9月在苏州大学招募男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与健康人群各15名,年龄22-28岁,所有受试者均完成下蹲跳试验。采用Vicon红外高速运动捕捉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对两组受试者在下蹲跳起跳阶段、离地瞬间时刻、初始着地时刻和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时刻的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指标进行同步采集及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1)离地瞬间时刻,与健康对照组的匹配侧相比,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组患侧显示出了更小的膝关节内旋力矩(P=0.020)、更小的踝关节内旋力矩(P=0.009)。(2)落地瞬间时刻,与健康对照组的匹配侧相比,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组患侧显示出了更小的髋关节屈曲角度(P=0.039);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组相较于健康对照组显示出了更小的髋关节外展角度(P=0.022)、更小的膝关节内翻角度(P=0.010)、更大的膝关节外旋角度(P=0.021)、更小的踝关节内翻角度(P=0.004)、更小的踝关节外旋角度(P=0.008)。(3)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时刻,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组相较于健康对照组显示出了更小的踝关节内翻角度(P=0.044);(4)结果说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在下蹲跳动作中相较于健康人群存在异常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主要表现为离地与落地瞬间时刻,下肢关节在矢状面和额状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指标变化。这些改变反映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人群在执行下蹲跳时采用了僵硬的起跳与着陆模式,倾向于将患侧踝关节负荷转移至下肢其他关节,并显示出健侧下肢的代偿现象。因此,检测和纠正异常生物力学特征应该成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康复训练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下蹲跳 生物力学 运动学参数 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不同硬度地面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步态协调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马乾峰 李立 +3 位作者 张伟 丁健 许贻林 毛文慧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5-351,共7页
目的 探索不同硬度地面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步态协调性的影响。方法 2023年5月至7月,采用Qualisys红外光学运动捕捉系统对南京师范大学15例右侧FAI患者协调性和变异性进行测试。采集并截取步态周期数据,运用Matlab计算耦合角和... 目的 探索不同硬度地面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步态协调性的影响。方法 2023年5月至7月,采用Qualisys红外光学运动捕捉系统对南京师范大学15例右侧FAI患者协调性和变异性进行测试。采集并截取步态周期数据,运用Matlab计算耦合角和耦合角标准差,比较在不同硬度地面上的差异。结果 在冠状面,髋-踝关节耦合角在支撑中期和支撑后期硬地面大于软地面,其他步态阶段以及髋-膝关节、膝-踝关节各步态阶段均小于软地面(P <0.05);在矢状面,髋-踝关节和膝-踝关节耦合角在支撑中期和支撑后期硬地面小于软地面,其他步态阶段以及髋-膝关节各步态阶段均大于软地面(P <0.01);在水平面,髋-膝关节耦合角在支撑后期硬地面小于软地面,摆动前期和髋-踝关节承重期均大于软地面(P <0.05)。与硬地面相比,软地面上耦合角标准差仅在矢状面髋-膝关节承重期小于硬地面,其余均大于硬地面(P <0.05)。结论 FAI患者在三维面内各步态阶段在软地面上表现出更多的远端主导,即踝关节内翻跖屈优势增加,髋关节优势减少;协调变异性普遍高于硬地面。表明FAI患者在软地面上步行时会增加复发性外踝扭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地面硬度 步态 协调模式 协调变异性
下载PDF
血流限制下低强度增强式跳跃训练干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梁馨文 韩亚兵 +4 位作者 王世林 潘玮敏 蒋应鹏 魏晓宇 黄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2-361,共10页
目的 探讨血流限制下低强度增强式跳跃训练(LI-PJT+BFR)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大学生的下肢动态姿势控制的影响。方法 2023年3月至5月,招募西安体育学院FAI大学生40例,随机分为高强度增强式跳跃训练(HI-PJT, n=14)组、低强度增强式跳... 目的 探讨血流限制下低强度增强式跳跃训练(LI-PJT+BFR)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大学生的下肢动态姿势控制的影响。方法 2023年3月至5月,招募西安体育学院FAI大学生40例,随机分为高强度增强式跳跃训练(HI-PJT, n=14)组、低强度增强式跳跃训练(LI-PJT, n=13)组和LI-PJT+BFR组(n=13),各组完成相应的干预训练,共6周。干预前后,采用无线遥感表面肌电测试仪测量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腓肠肌外侧头、臀大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和半腱肌最大自主等长收缩(MVIC)和单腿下落(SLL)时肌电均方根值(RMS),采用Y平衡和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CAIT)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除LI-PJT组腓骨长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和半腱肌MVIC和RMS,LI-PJT+BFR组腓骨长肌RMS外,各组其余肌肉MVIC和RMS均较干预前提高(t> 2.218, P <0.05);3组中,除腓骨长肌外,LIPJT组各肌肉MVIC和RMS均最低(F> 3.262, P <0.05);各组Y平衡各方向评分和综合分均提高(t> 2.485,P <0.05),3组中LI-PJT组最低(F> 5.042, P <0.05);各组CAIT评分显著改善(t> 5.227, P <0.001),3组中LI-PJT组最低(F=4.640, P <0.05)。结论 LI-PJT+BFR可改善功能恢复期FAI大学生下肢动态姿势控制能力,效果与HI-PJT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血流限制训练 增强式跳跃训练
下载PDF
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影响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悦同 彭亮 +1 位作者 苏玉莹 刘嘉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930-3936,共7页
目的:慢性踝关节不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无力、间断性疼痛和反复崴脚等症状,严重影响运动锻炼和日常生活。本体感觉缺失、腓骨反应时间延长和外翻力量减弱等可能是造成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运动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踝关节不... 目的:慢性踝关节不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无力、间断性疼痛和反复崴脚等症状,严重影响运动锻炼和日常生活。本体感觉缺失、腓骨反应时间延长和外翻力量减弱等可能是造成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运动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踝关节不稳相关症状。通过Meta分析定量评价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康复干预的效果,为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科学制定运动处方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关于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症状康复和动态平衡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文献发表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11-23。包括2名评审人员依据物理治疗证据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估,主要结局指标为自我功能评分量表,次要结局指标为星形偏移平衡测试,均为连续性变量。采用RevMan 5.3和Stata-SE 15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森林图绘制、Meta回归、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评价。结果:①共纳入18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包括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641例。整体上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较高。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平衡训练可以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功能康复效果(SMD=0.82,95%CI:0.41-1.23,P<0.0001)。Meta回归显示干预时间可能是产生异质性的主要原因(P=0.008)。③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干预6周(SMD=0.98,95%CI:0.31-1.65,P=0.03)、每周干预大于3次(SMD=0.87,95%CI:0.30-1.44,P=0.003)和每次干预时间小于20 min(SMD=0.89,95%CI:0.61-1.66,P<0.0001)是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功能康复效果的最佳康复方案。④Meta分析结果还显示,平衡训练可以改善星形偏移平衡测试前侧(SMD=0.56,95%CI:0.31-0.80,P<0.05)、后内侧(SMD=0.88,95%CI:0.45-1.32,P<0.05)和后外侧(SMD=0.84,95%CI:0.22-1.46,P<0.05)伸展程度。结论:当前临床证据表明,平衡训练可以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踝关节不稳功能症状和提高动态平衡能力,建议通过每周干预大于3次,每次干预小于20 min的干预时间以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平衡训练 动态平衡能力 功能康复 星形偏移平衡测试 自我功能评分量表 META分析 踝关节损伤 神经肌肉控制 本体感觉
下载PDF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单脚静立平衡能力与踝关节肌力和位置觉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灏 李宗涛 蔡言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248,共6页
目的 明确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单脚静立平衡能力与踝关节肌力和本体位置觉的关系。方法 2023年3月至5月,在河北师范大学招募FAI患者44例,采用等速测力仪测量踝跖屈、背屈、内翻和外翻的等速向心肌力(60°/s和180°/s),以... 目的 明确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单脚静立平衡能力与踝关节肌力和本体位置觉的关系。方法 2023年3月至5月,在河北师范大学招募FAI患者44例,采用等速测力仪测量踝跖屈、背屈、内翻和外翻的等速向心肌力(60°/s和180°/s),以及位置觉,采用三维测力台测量睁眼和闭眼状态下单脚静立平衡时压力中心(COP)的晃动距离和包络面积。结果 180°/s下踝外翻最大等速力矩与闭眼单脚静立时COP前后方向晃动距离相关(r=-0.378, P <0.05)。结论 踝关节快速外翻肌力与单脚静立平衡能力有关,可能有助于评价或干预FAI患者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平衡 肌力 位置觉
下载PDF
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男性连续纵跳落地时下肢生物力学及偏侧性研究
10
作者 王子龙 张芷琪 +4 位作者 孟令越 卢梦雅 包佳威 张秋霞 孔翎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1-938,共8页
目的探讨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人群在连续纵跳(continuous vertical jump,CVJ)落地过程中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以及下肢偏侧性,并与健康人群进行对比。方法选取14名单侧FAI男性作为实验组,匹配14名无... 目的探讨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人群在连续纵跳(continuous vertical jump,CVJ)落地过程中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以及下肢偏侧性,并与健康人群进行对比。方法选取14名单侧FAI男性作为实验组,匹配14名无踝关节损伤男性为对照组,两组均执行30次CVJ落地任务。运用Vicon和Kistler设备分别对两组受试者在第1、15、30次CVJ落地过程中的下肢运动学、动力学特征进行同步采集,对数据采用2×3混合方差分析。结果FAI患者在执行CVJ落地任务时,患侧肢体与健康人群的运动学、动力学特征无明显差异,但在vGRF峰值SI上表现出更高的偏侧性。尽管随着跳落任务次数的增加和疲劳程度的上升,人体会调整下肢动作模式,但这种调整似乎并未对FAI患者患侧下肢的生物力学特征和下肢偏侧性产生明显影响。结论研究结果为预防FAI人群踝关节反复扭伤或者伤后重返赛场前的康复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在FAI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应重视纠正下肢偏侧性,以减少潜在的长期损伤风险,并考虑生物力学适应性以实现全面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连续纵跳 生物力学 偏侧性 运动损伤
下载PDF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对平衡能力和下肢爆发力的影响
11
作者 庄昌红 汪宇峰 +3 位作者 贺斯婕 江涛 叶锦涛 张天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7-1116,共10页
目的 观察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对平衡和下肢爆发力的影响。方法 2024年5月,在哈尔滨体育学院招募经常进行规律且高强度运动的男性FAI者26例,其中双侧(双侧组)和左侧(单侧组)各13例。同时招募13例未发生损伤的男性高强度运动者作为对... 目的 观察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对平衡和下肢爆发力的影响。方法 2024年5月,在哈尔滨体育学院招募经常进行规律且高强度运动的男性FAI者26例,其中双侧(双侧组)和左侧(单侧组)各13例。同时招募13例未发生损伤的男性高强度运动者作为对照组。采用Gaitview足底压力分析系统测量双足睁、闭眼站立时的左脚、右脚和身体重心移动面积,单足睁、闭眼时的摇摆角度、置信椭圆直径最大/最小圆面积比、摇摆比率和置信椭圆;进行Y平衡测试(YBT);采用Opto-jump运动素质光学测评仪测量单脚左/右跳、直立跳和反向跳的腾空时间和重心腾空高度。结果 左侧单足闭眼站立时,各组间摇摆角度、置信椭圆直径最大/最小圆面积比、摇摆比率和置信椭圆有显著性差异(F> 3.300,P <0.05),对照组最小(P <0.05);右侧单足闭眼站立时,各组间摇摆角度、摇摆比率和置信椭圆存在显著性差异(F> 4.404,P <0.05),对照组小于双侧组(P <0.05),单侧组摇摆比率和置信椭圆小于双侧组(P <0.05)。各组间YBT结果有显著性差异(F> 3.649,P <0.05),双侧组最小(P <0.05)。各组间反向跳腾空时间和重心腾空高度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F> 7.458,P <0.01),双侧组最小(P <0.05)。结论 FAI影响单足闭眼静态平衡能力、动态平衡能力和下肢爆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平衡 下肢爆发力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肌力与平衡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王清亮 刘功亮 +2 位作者 张也 陈康 马燕红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究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和平衡功能测试的相关性,为全面评估踝关节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5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第一天进行等速肌力测试,记录在不同角速度下双侧踝关节内翻、外翻、跖屈、背屈的肌力测试结... 目的探究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和平衡功能测试的相关性,为全面评估踝关节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5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第一天进行等速肌力测试,记录在不同角速度下双侧踝关节内翻、外翻、跖屈、背屈的肌力测试结果;休息2天,于第4天进行静态平衡测试(单腿平衡测试、单足跟抬高测试、单腿下蹲测试)和动态平衡测试(单腿跳跃测试、双腿跳跃测试、回避测试)。分析患者双侧踝关节各肌群之间肌力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其与动、静态平衡测试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踝关节内翻肌力患侧为(21.5±10.2)N·m,健侧为(25.5±11.2)N·m,患侧明显低于健侧(P<0.05);而健侧与患侧踝关节的外翻、跖屈、背屈肌力无显著差异(P>0.05)。在静态平衡测试中,单腿站立测试与内翻肌力缺陷存在低相关性(r=0.246);单足跟抬高测试与内翻肌力缺陷存在中等程度相关性(r=0.514)。在动态平衡测试中,回避测试与内翻肌力缺陷存在低相关性(r=0.229)。结论在评价慢性踝关节不稳中,等速肌力和平衡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且这些平衡功能测试对评价踝关节状况以及等速肌力都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等速肌力 平衡功能
下载PDF
不同物理治疗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干预效果的比较研究
13
作者 尹贻锟 徐刚 孙君志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3-100,共8页
研究目的:比较Maitland关节松动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干预效果。研究方法:招募FAI受试者30例,将受试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关松组(n=15)、PNF组(n=15)。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肌力+平衡训练)... 研究目的:比较Maitland关节松动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干预效果。研究方法:招募FAI受试者30例,将受试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关松组(n=15)、PNF组(n=15)。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肌力+平衡训练),关松组在此基础上增加Maitland关节松动,PNF组此基础上增加等张组合训练和稳定性反转训练,每周3次,连续8周。干预前后进行患侧星形偏移平衡测试(SEBT)、肌肉力量、姿势控制能力、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量表(CAIT)评估两组受试者平衡、肌力、姿势控制、踝关节功能。研究结果:与组内治疗前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后平衡、肌力、姿势控制、踝关节功能均有所改善(P<0.05);其中关松组SEBT-A、SEBT-C明显优于PNF组,其中PNF组背屈、跖屈肌力增加高于关松组,其中关松组频率、振幅、摆动系数优于PN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关节松动和PNF训练干预后FAI患者平衡能力、肌力、姿势控制均有所改善,平衡能力和下肢姿势控制能力方面关节松动更具有优势,踝周围肌肉力量增强方面,PNF训练则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tland关节松动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下载PDF
个体化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慢性踝关节不稳人群脑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肖松林 章楚怡 +4 位作者 沈斌 徐振 李静静 周俊鸿 傅维杰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96,F0003,共11页
目的:探究个体化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对慢性踝关节不稳人群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4名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随机分为HD-tDCS组和假刺激组(各17人),相应进行随机双盲的个体化HD-tDCS真刺激(持续20 min个体化电流强度的刺激)... 目的:探究个体化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对慢性踝关节不稳人群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4名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随机分为HD-tDCS组和假刺激组(各17人),相应进行随机双盲的个体化HD-tDCS真刺激(持续20 min个体化电流强度的刺激)和假刺激(仅在开始时提供60 s的渐入渐出刺激)。分别在干预前、后采集受试者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数据,采用重复测量双因素(刺激方案×刺激前后)方差分析自变量对受试者的脑功能各指标的影响。结果:受试者全部完成干预且无报道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推测刺激类型总体错误为44.12%,致盲效果良好。与干预前和假刺激相比:1)单次个体化HD-tDCS能够显著增强跖−背屈任务下双侧顶下小叶、双侧中央后回、双侧扣带回、双侧辅助运动区(SMA)的激活;2)单次个体化HD-tDCS能够显著提升右侧SMA与左侧小脑、左侧额内侧回、右侧扣带回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左侧中央前回与左侧小脑之间的功能连接。结论:研究为慢性踝关节不稳人群构建了个体化HD-tDCS方案,并证实个体化HD-tDCS能够显著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人群的脑功能(增强脑区激活和功能连接),提示该方案具备恢复慢性踝关节不稳人群脑功能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高精度 慢性踝关节不稳 脑功能 脑区激活 功能连接
下载PDF
运动链理论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康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张红文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10期68-72,共5页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即在踝关节损伤后关节内的神经肌肉主观感知不稳状态。常见于在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中,FAI踝关节周围韧带、关节囊、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本体感受器受损,关节主...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即在踝关节损伤后关节内的神经肌肉主观感知不稳状态。常见于在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中,FAI踝关节周围韧带、关节囊、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本体感受器受损,关节主观表现和随意运动发生异常。踝关节不稳会导致同侧下肢肌肉募集能力减退、反应时间延长、踝关节动态稳定性下降,导致踝关节本体感觉、周围肌力、平衡功能等神经肌肉控制障碍。FAI的治疗以康复训练为主,以恢复踝关节功能为重点。当前,运动链理论逐步应用于肌骨系统疾病康复中,基于运动链理论的整体性、传导性及其生物力学效应,更加注重对肌骨系统康复患者实施整体性治疗,本文将运动链理论对FAI的临床康复实践进行总结,旨在为FAI的康复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丰富康复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姿势稳定性 生物力学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the proprioception of athletes with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燕 裘敏蕾 +2 位作者 丁莹 强乙 秦蓓瑛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13年第1期4-8,共5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differences between electroacupuncture (EA) and physiotherapy (PT) on the proprioception of athletes with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 (FAI). Methods Fifty athletes with FAI wer...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differences between electroacupuncture (EA) and physiotherapy (PT) on the proprioception of athletes with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 (FAI). Methods Fifty athletes with FAI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EA group and a PT group. The EA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A at Jiexi (解溪 ST 41), Kunlun (昆仑 BL 60), Qjuxu (丘墟 GB 40) and Ashi points, and the P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ow frequenc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d infrared radiation at medial malleolus and lateral malleolus, thrice each week for consecutive 8 weeks. The joint position sense: active (JPSA), joint position sense: passive (JPSP) and Kinaesthesia (KT) were assessed at the ankle by use of Biodex System isokinetic dynamometer to test the propriocep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In the EA group, JPSA of 11.09°±3.1° and JPSP of 9.67°±2.8° before the treatment were reduced to 9.14°±4.0° and 6.89°±3.3° respectively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mparison between pre- and post-treatment (all P〈0.05).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A group and the PT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JPSA and JPSP (all P〈0.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KT (P〉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dices of JPSA, JPSP and KT in the PT group after the treatment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all P〉0.05). Conclusion E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oprioception of athletes with FAI and achieve a better efficacy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physio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 ELECTROACUPUNCTURE PROPRIOCEPTION
原文传递
太极混元桩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平衡功能影响
17
作者 彭华英 邓安伦 +1 位作者 李红敏 陈瑞森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4期120-122,126,共4页
目的研究在踝关节周围肌力训练基础上增加太极混元站桩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4月简阳市人民医院康复科门诊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踝周肌力训练组、踝周肌力训练+... 目的研究在踝关节周围肌力训练基础上增加太极混元站桩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4月简阳市人民医院康复科门诊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踝周肌力训练组、踝周肌力训练+太极混元站桩组,各20例,使用平衡仪进行测试治疗前后两组轨迹长(WL)、外周面积(CIRCU A)、矩形面积(ReA),并测试星状伸展平衡测试(SEBT)。结果治疗后,两组WL、CIRCU A、ReA均较治疗前测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EB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踝周肌力训练+太极混元站桩组SEBT测值(92.46±3.89)明显高于踝周肌力训练组的(88.14±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0,P<0.05)。结论在踝周肌力训练基础上增加太极混元桩站桩训练比单独肌力训练改善动态平衡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太极混元站桩 平衡
下载PDF
全身性疲劳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平衡能力和跳跃落地时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亚楠 田雪文 +4 位作者 宋祺鹏 周志鹏 吴成亮 王疆娜 孙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69-1676,共8页
目的:通过比较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者和健康人群在疲劳前后静态、动态平衡能力及跳跃落地时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差异,探讨全身性疲劳对FAI者平衡能力和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单侧FAI者和健康者各31例被纳... 目的:通过比较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者和健康人群在疲劳前后静态、动态平衡能力及跳跃落地时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差异,探讨全身性疲劳对FAI者平衡能力和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单侧FAI者和健康者各31例被纳入研究,并在疲劳前后分别进行了静态、动态平衡测试及跳跃落地时踝关节的本体感觉测试。足底压力中心动摇径、均方根距离、95%包络面积、标准化伸展距离和AUC值等相关指标用于计算与分析。结果:全身性疲劳前,FAI组的静态、动态平衡能力及踝关节的本体感觉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全身性疲劳后,FAI组和健康对照组的静态、动态平衡能力以及踝关节的本体感觉均显著降低(P<0.05),且FAI组的动摇径、均方根距离和95%包络面积增加的幅度均显著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后内侧、后外侧的标准化动态伸展距离及AUC值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FAI及健康者在全身性运动疲劳后静态、动态平衡能力以及跳跃落地时踝关节的本体感觉均下降,且FAI者静态、动态平衡能力及本体感觉功能下降程度更大。因此,全身性疲劳可能通过降低FAI者的姿势控制和本体感觉,增加了踝关节反复扭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性疲劳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平衡能力 本体感觉
下载PDF
基于矢量编码技术研究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下肢协调性和变异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乾峰 丁健 +4 位作者 李立 王凯 许贻林 孙萌梓 毛文慧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86-1092,共7页
目的探索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人群在地面行走时的下肢协调性和协调变异性。方法12名右侧FAI男性受试者(FAI组)及配对招募15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对照组),以自选速度在地面上行走,运用Qualisys红外高速光学... 目的探索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人群在地面行走时的下肢协调性和协调变异性。方法12名右侧FAI男性受试者(FAI组)及配对招募15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对照组),以自选速度在地面上行走,运用Qualisys红外高速光学运动捕捉系统采集5 min步行的运动学数据,运用Matlab软件自编代码计算下肢关节间的耦合角及耦合角标准差。耦合角采用圆形分布资料统计,耦合角标准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使用Cohen’s d评价效应量。结果FAI组髋-膝关节矢状面耦合角在步态支撑中期前1/2和摆动期最后1/4均大于对照组;FAI组髋-踝关节矢状面耦合角在支撑末期前1/2也大于对照组;膝-踝关节矢状面耦合角在支撑中期后1/2和支撑末期前1/2均小于对照组。FAI组髋-踝关节冠状面耦合角在承重期FAI组比及摆动期最后1/4小于对照组。在支撑末期及预摆期,FAI组髋-踝关节冠状面和膝-踝关节矢状面耦合角标准差大于对照组。结论FAI患者与正常人群的步态模式存在差异。协调模式表现为某种代偿保护策略。支撑末期及预摆期较大的协调变异性提示FAI患者踝关节感觉知觉的变化使髋、膝、踝关节的运动控制发生适应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步态 运动协调 协调变异性 矢量编码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度信号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动态姿势稳定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冬旭 李依诺 +2 位作者 李秋捷 杨辰 万祥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4-666,共13页
目的 基于身体不同位置的加速度信号,比较采用不同算法获取的评价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者动态姿势稳定性指标的重测信度和鉴别效度。方法 2021年4月至6月于北京体育大学招募21例单侧FAI患者和21例踝关节正常者。3个惯性传感器粘贴于腰... 目的 基于身体不同位置的加速度信号,比较采用不同算法获取的评价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者动态姿势稳定性指标的重测信度和鉴别效度。方法 2021年4月至6月于北京体育大学招募21例单侧FAI患者和21例踝关节正常者。3个惯性传感器粘贴于腰点、膝和踝位置。通过三维测力台和惯性传感器同步采集受试者多方向单腿落地测试中的地面反作用力(GRF)和运动学数据。采用无界三阶多项式(UTOP)拟合法计算稳定时间,通过均方根值计算稳定指数。结果 基于加速度信号与基于GRF计算的大部分指标相关,但相关系数较低(|r|=0.116~0.368,P <0.05)。基于身体不同位置的加速度信号得到的稳定时间和稳定指数表现出低到高的重测信度(CMC 0.30~0.91)。对女性受试者,基于加速度信号的稳定时间中,有11个评价指标达到一般至很高的鉴别效度(AUC=0.702~0.942,P <0.05);稳定指数中,有8个指标达到一般水平的鉴别效度(AUC=0.717~0.782,P <0.05)。不同算法在男性受试者中未取得良好的鉴别效果。结论 基于腰点位置的加速度信号并应用UTOP算法计算的稳定时间,能够评价女性FAI患者单腿落地动作的动态姿势稳定性,具有较高的鉴别效度和中等至高的重测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惯性传感器 姿势稳定性 加速度信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