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re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on post-stroke rehabilit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1
作者 Yong-Tao Liu Xiao-Xin Liu +5 位作者 Yi-Qing Liu Lei Zhang Lin-Jing Zhang Jian-Hua Wang Yan Shi Qing-Fan Xie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20期4289-4300,共12页
BACKGROUND Stroke often results in significant respiratory dysfunction in patients.Re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RMT)has been proposed as a rehabilitative intervention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but its effectiveness c... BACKGROUND Stroke often results in significant respiratory dysfunction in patients.Re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RMT)has been proposed as a rehabilitative intervention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but its effectiveness compared to routine training remains debated.Thi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im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RMT on exercise tolerance,muscle strength,and pulmonary function in post-stroke patients.AIM To systematically assess the efficacy of RMT in improving exercise tolerance,respiratory muscle strength,and pulmonary function in patients recovering from a stroke,and to evaluate whether RMT offers a significant advantage over routine training modalities in enhancing these critical health outcomes in the post-stroke population.METHODS Following the 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guidelines,a comprehensive search across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and the Cochrane Library was conducted on October 19,2023,without temporal restrictions.Studies were selected based on the predefined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focusing on various forms of RMT,control groups,and outcome measures[including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forced vital capacity(FVC),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peak expiratory flow(PEF),maximal inspiratory pressure(MIP),maximal expiratory pressure(MEP),and 6-min walking test(6MWT)].Onl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were included.Data extraction and quality assessment were conducted independently by two reviewers using 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s risk of bias tool.Statistical analyses,including those using the fixed-effect and random-effects models,sensitivity analysis,and publication bias assessment,were performed using Review Manager software.RESULTS A total of 15 RCTs were included.Results indicat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MIP(12.51 cmH2O increase),MEP(6.24 cmH2O increase),and various pulmonary function parameters(including FEV1,FVC,MVV,and PEF).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6MWT distance(22.26 meters)was also noted.However,the heterogeneity among studies was variable,and no significant publication bias was detected.CONCLUSION RMT significantly enhances walking ability,respiratory muscle strength(MIP and MEP),and key pulmonary function parameters(FEV1,FVC,MVV,and PEF)in post-stroke patients.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incorporation of RMT into post-stroke rehabilitative protoc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Stroke rehabilitation Pulmonary function exercise tolerance META-ANALYSIS
下载PDF
Exercise as a modality to improve heart transplantation-related functional impairments: An article review
2
作者 Arnengsih Nazir 《World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 2024年第3期9-21,共13页
Heart transplantation(HT),the treatment choice of advanced heart failure pa-tients,is proven effective in increasing the survival and functional status of the recipients.However,compared to normal controls,functional ... Heart transplantation(HT),the treatment choice of advanced heart failure pa-tients,is proven effective in increasing the survival and functional status of the recipients.However,compared to normal controls,functional status is lower in HT recipients.Exercise given in cardiac rehabilitation has been shown to improve exercise capacity as measured with peak oxygen uptake(VO2 peak)and muscle strength after completion of the program and cessation of exercise results in loss of exercise benefits.Several factors related to cardiac denervation and the use of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in HT recipients result in functional impairments including cardiovascular,pulmonary,exercise capacity,psychological,and qua-lity of life(QoL)problems.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exercise used in HT recipients and given as a hospital-based program.Improvement of functional impairments was found to have occurred due to primarily musculoskeletal adaptations through improvement of muscle structure and aerobic capacity and cardiovascular adaptations.In general,exercise given after transplantation improved VO2 peak significantly and improvement was better in the HIIT group compared to moderate 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 or no-exercise groups.Improvement of QoL was ascribed to improve-ment of exercise capacity,symptoms,pulmonary function,physical capacity improve-ment,anxiety,and de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ac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olerance functional status Heart transplantation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Muscle strength Quality of life
下载PDF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Gluteal Muscles Contracture and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ve Problems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国辉 杜靖远 +2 位作者 杨述华 郑启新 李进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0年第1期70-71,共2页
Summary: The operation methods,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postoperative function exercise of gluteal muscles contracture were investigated. Clinically and retrospectively, treatment of 1280 patients with gluteal muscle... Summary: The operation methods,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postoperative function exercise of gluteal muscles contracture were investigated. Clinically and retrospectively, treatment of 1280 patients with gluteal muscles contracture, being subjected to a 'Z-shaped' release lengthening operation and efficiency exercise, was clearly standardized. All the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rom 3 months to 2 years with the effective rate being 100 %, the cure rate being 98. 5 %, the recent complications being 5%, and the far complications being 0. 2 %.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clear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standarized operation and efficiency functional exercise could great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gluteal muscles contra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teal muscles contracture treatment function exercise
下载PDF
盆底超声评估妊娠、分娩和盆底肌锻炼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春节 赵改萍 李慧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评估妊娠、分娩和盆底肌锻炼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产妇,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妊娠指导和护理,研究组则在妊娠28周后加用盆...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评估妊娠、分娩和盆底肌锻炼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产妇,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妊娠指导和护理,研究组则在妊娠28周后加用盆底肌锻炼。比较两组产后8周的盆底功能和盆底超声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盆底肌力等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D、LHD-d、LHLR-d、RAD、BN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超声可评估妊娠、分娩和盆底肌锻炼产妇的盆底功能;盆底肌锻炼能够显著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减少盆腔结构变化,降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 盆底肌锻炼 产妇 盆底功能
下载PDF
运动疗法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疗效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
5
作者 王娟 王广兰 左会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14-1726,共13页
目的:运动干预被认为是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的基础。然而,关于何种运动疗法在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膝关节肌肉力量和功能方面更有效,目前仍未得出明确结论。为此,文章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运动疗法治疗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疗效... 目的:运动干预被认为是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的基础。然而,关于何种运动疗法在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膝关节肌肉力量和功能方面更有效,目前仍未得出明确结论。为此,文章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运动疗法治疗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疗效,为选择最佳运动疗法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及EBSCO数据库运动疗法治疗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11-20。结局指标包括股四头肌肌力、腘绳肌肌力、膝关节功能评分3个连续性变量。运用EndNote X9.1软件筛选文献。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根据GRADE评分对文章结果的证据强度进行评级,采用Stata 16.0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①共纳入36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179例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纳入文献整体质量中等;涉及9种运动疗法:等速训练、交叉训练、离心训练、水中康复、血流限制训练、运动控制训练、增强式训练、全身振动训练和综合训练;对照措施为常规康复训练。②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康复训练相比,离心训练(SMD=2.08,95%CI:0.56-3.60,P=0.007)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的改善效果最佳,其次是综合训练(SMD=1.69,95%CI:0.11-3.27,P=0.249)和全身振动训练(SMD=0.81,95%CI:0.11-1.51,P=0.042);在提升患者腘绳肌肌力方面,综合训练(SMD=2.08,95%CI:0.30-3.86,P=0.022)效果最佳,其次是增强式训练(SMD=1.51,95%CI:0.18-2.84,P=0.026)和等速训练(SMD=1.37,95%CI:0.06-2.67,P=0.039);综合训练(SMD=4.60,95%CI:2.40-6.80,P<0.001)改善膝关节功能评分最有效,其次是离心训练(SMD=1.75,95%CI:0.24-3.25,P=0.023)和水中康复(SMD=1.65,95%CI:0.07-3.24,P=0.041)。结论:低到中等强度的临床证据证实,在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膝关节肌肉力量和功能方面,综合训练可能是最有效的运动疗法,其次是离心训练、增强式训练、等速训练、全身振动训练、水中康复。未来仍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结论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前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重建 肌肉力量 股四头肌肌力 腘绳肌肌力 膝关节功能 随机对照试验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对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6
作者 吴瑛 王大伟 +5 位作者 李军 许贤杰 高志丹 李鸿雁 张勇 刘鹏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6-53,I0005,共9页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HM)对运动训练后小鼠骨骼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G)、运动组(EG)、二氢杨梅素(100mg/kg·d)+运动组(DHM组)。干预期4周,同时进行运动训...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HM)对运动训练后小鼠骨骼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G)、运动组(EG)、二氢杨梅素(100mg/kg·d)+运动组(DHM组)。干预期4周,同时进行运动训练,每天1小时。训练结束后的次日,EG组和DHM组进行一次坡度为0、速度为18 m/min、持续90 min的跑台运动。运动结束后24小时按组别取材,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骨骼肌线粒体酶复合体Ⅰ和Ⅱ的活性,观察骨骼肌病理学组织形态变化。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功能相关通路的蛋白表达。结果与EG组相比,DHM组小鼠骨骼肌形态改变和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DHM显著抑制了运动后骨骼肌损伤的标志物CK和LDH及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了骨骼肌T-SOD活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HM显著增加小鼠骨骼肌沉默调节蛋白3(SIRT3)、雌激素相关受体α(EER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1 alpha,PGC-1α)的表达。结论DHM有助于减轻小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其机制可能是DHM可激活肌肉SIRT3信号通路,促进大强度运动后骨骼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运动性骨骼肌损伤 线粒体功能
下载PDF
弹性抗阻运动对老年人肌肉力量和躯体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7
作者 陈萍 丰荣 +1 位作者 王茜 绳宇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目的 探讨弹性抗阻运动对老年人肌肉力量和躯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Cochrane library、Medline、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1月发表的探讨弹性抗阻运动对老年人肌肉力量和(或)躯体功能改善效果的英文RCT... 目的 探讨弹性抗阻运动对老年人肌肉力量和躯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Cochrane library、Medline、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1月发表的探讨弹性抗阻运动对老年人肌肉力量和(或)躯体功能改善效果的英文RCT研究。对所有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使用Cochrane handbook(5.1.0)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分析弹性抗阻运动对老年人握力、椅立试验(timed chair rise test,TCR)、步速(gait speed,G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的影响。结果 共检索文献612篇,最终纳入有效文献9篇,共涉及研究对象544例,其中7篇文献质量为A级、2篇文献质量为B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弹性抗阻运动可以改善老年人的握力(MD=-1.48,95%CI:-2.07~-0.88,P=0.19,I~2=30%)、TCR成绩(MD=-2.05,95%CI:-2.62~-1.47,P=0.17,I~2=37%)和TUG成绩(MD=-1.91,95%CI:-2.32~-1.50,P=0.63,I~2=0%),可能提高老年人的GS(MD=-0.03,95%CI:-0.10~0.02,P=0.05,I~2=56%)。结论 弹性抗阻运动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的握力和躯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抗阻运动 肌肉力量 躯体功能 老年
下载PDF
序贯健肌操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干预在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文敏 冯岩 《中国临床护理》 2024年第4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序贯健肌操联合体外膈肌起搏(external diaphragmatic pacing,EDP)在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治疗的108例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序贯健肌操联合体外膈肌起搏(external diaphragmatic pacing,EDP)在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治疗的108例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EDP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序贯健肌操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膈肌功能、血气分析指标、撤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膈肌移动度(DE)、吸气末膈肌厚度、呼气末膈肌厚度、动脉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及撤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t=-3.818,P<0.001;t=-2.186,P=0.031;t=-2.644,P=0.009;t=-2.780,P=0.006;t=-2.241,P=0.027;χ^(2)=4.267,P=0.039),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6.227,P<0.001;t=3.739,P<0.001),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对照组(t=6.458,P<0.001)。结论序贯健肌操联合EDP干预在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能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改善膈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健肌操 体外膈肌起搏 无创机械通气 膈肌功能
下载PDF
悬吊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王晶 高晶 +1 位作者 王冬明 何璐娜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1015-1018,共4页
目的 分析使用悬吊训练如何影响痉挛型脑瘫患儿肌肉张力和运动功能。方法 以徐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在2021年1月-2023年1月接收的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样本,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 目的 分析使用悬吊训练如何影响痉挛型脑瘫患儿肌肉张力和运动功能。方法 以徐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在2021年1月-2023年1月接收的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样本,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训练,2组均干预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通过改良Ashworth 痉挛量表评价张力,利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以及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对患儿的运动功能进行比较;同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其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痉挛程度较对照组降低,GMFM-88、FMFM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增加,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痉挛型脑瘫患儿通过悬吊运动训练可以减轻痉挛,并提高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疗法 痉挛型脑瘫 肌张力 运动功能 腓肠肌
下载PDF
苏红骨熏方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10
作者 赖洁梅 郑嘉琦 +1 位作者 钟志峰 丘远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苏红骨熏方对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9月医院收治的240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根据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口服扶他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苏红骨熏方通过中药熏蒸联... 目的探讨苏红骨熏方对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9月医院收治的240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根据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口服扶他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苏红骨熏方通过中药熏蒸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临床体征积分作为慢性腰肌劳损的评价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中西医临床疗效,得到苏红骨熏方中药熏蒸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VAS评分及ODI评分较低(P<0.05)。经治疗,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两组活动程度、压痛程度、压痛点个数等临床体征积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临床体征积分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药熏蒸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仪下苏红骨熏方对寒湿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能显著缓解临床症状,增强腰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应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红骨熏方 慢性腰肌劳损 临床疗效 腰部功能 安全性
下载PDF
肌肉放松训练联合吞咽锻炼用于鼻咽癌放化疗期间对患者心理状态及吞咽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苏碧玲 陈秀梅 +4 位作者 曹桥英 刘春凤 张钰祺 黄斌 杨筱萃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1期20-22,共3页
目的分析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实施肌肉放松训练、吞咽锻炼联合干预对患者心态、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治疗的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肌... 目的分析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实施肌肉放松训练、吞咽锻炼联合干预对患者心态、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治疗的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肌肉放松训练、吞咽锻炼联合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吞咽功能、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临床检查、饮食测试、正常进食等吞咽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生理、心理、物质生活、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化疗过程中实施肌肉放松训练、吞咽锻炼联合干预效果良好,能够调节患者心理状态,强化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放松训练 吞咽锻炼 鼻咽癌 放化疗 吞咽功能
下载PDF
早期渐进性运动在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床旁超声监测中的干预效果
12
作者 陈春桦 梁艳 +2 位作者 梁意芳 潘俊民 李磊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2期21-24,共4页
目的 探讨早期渐进性运动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床旁超声监测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贵港市人民医院急诊ICU、重症医学科住院的12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和常规护理,根... 目的 探讨早期渐进性运动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床旁超声监测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贵港市人民医院急诊ICU、重症医学科住院的12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和常规护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康复训练)和观察组(60例,常规康复训练+早期渐进性运动)2组。对比2组在住院期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呼吸肌功能、肌肉参数、肌力和握力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机械通气、ICU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入住ICU 48 h后,观察组的咳嗽峰流速、最大吸气压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入住ICU的1周和转出ICU时,观察组的股直肌横截面积、股直肌厚度、股中间肌厚度、胫骨前肌肌肉厚度、肱二头肌厚度、桡侧腕屈肌厚度值均大于同期对照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量表评分和握力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优(P均<0.05)。结论 早期渐进性运动在ICU危重患者床旁超声监测中的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减少VAP的发生,改善其呼吸肌功能,提升其肌肉厚度、肌群肌力和握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危重患者 床旁超声监测 早期渐进性运动 呼吸肌功能
下载PDF
表观遗传学变化及运动调控:改善骨骼肌衰老的机制
13
作者 樊饶 孔健达 +3 位作者 李琳 翟腾 杨紫柔 朱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9-429,共11页
背景:骨骼肌衰老和多种表观遗传学变化密切相关,运动对这些表观遗传学变化具有一定调控作用,但尚不完全了解其具体机制。目的:回顾骨骼肌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以及运动如何通过这些表观遗传学机制来改善骨骼肌的衰老,并促进肌肉的适应性变化... 背景:骨骼肌衰老和多种表观遗传学变化密切相关,运动对这些表观遗传学变化具有一定调控作用,但尚不完全了解其具体机制。目的:回顾骨骼肌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以及运动如何通过这些表观遗传学机制来改善骨骼肌的衰老,并促进肌肉的适应性变化,旨在更全面地认识骨骼肌老化和疾病机制。方法:于2023-06-01/08-01检索自建库至2023年8月的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中文检索词包括骨骼肌、肌肉、衰老、老年、老化、运动、体育锻炼、表观遗传、表观遗传学等;英文检索词包括skeletal muscle,muscle,aging,older adult,senescence,older adult,age,exercise,sports,physical activity,physical activity,epigenetic,epigenetics等。运用布尔逻辑运算符将检索词连接并进行检索,并制定了相应的策略。根据预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筛选出70篇符合条件的文献。结果与结论:①表观遗传学是指基因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和功能受到调控的现象,其中骨骼肌的表观遗传学变化是一个重要的领域;②骨骼肌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在肌肉衰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涉及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的调控、染色质重塑、线粒体功能改变和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等;③运动显著调控骨骼肌表观遗传学,包括运动促进骨骼肌DNA甲基化、骨骼肌组蛋白修饰、调控骨骼肌miRNA、调控骨骼肌长链非编码RNAs、调控肌肉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作用)、调控骨骼肌线粒体功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的作用);④建议未来开展:长期、跨不同群体的运动干预研究;应用多组学技术,如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加强对单个细胞水平上表观遗传学变化;开展跨物种的比较研究以及人体临床试验将动物模型的发现转化到人类;研究运动与药理学干预相结合的策略评估两者的协同效果;开展骨骼肌和不同器官之间串扰交互作用的表观遗传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衰老 表观遗传学变化 运动调控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线粒体功能
下载PDF
六字诀呼吸操联合吸气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湘琼 叶慧敏 +1 位作者 宋琴琴 陈梦亚 《中医康复》 2024年第6期6-9,共4页
目的:观察六字诀呼吸操联合吸气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呼吸力学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就诊我院就诊卒中患者共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两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 目的:观察六字诀呼吸操联合吸气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呼吸力学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就诊我院就诊卒中患者共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两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六字诀呼吸操联合POWER-breathe KH2呼吸训练器吸气肌训练。记录并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呼吸力学[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肺功能[力呼气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呼气量(FEV_(1)/FVC)]、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结果:治疗后,两组MIP、MEP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FVC、FEV_(1)%、FEV_(1)/FVC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MBI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字诀呼吸操联合吸气肌训练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吸气肌肌力,改善肺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字诀呼吸操 吸气肌训练 POWER-breathe KH2呼吸训练器 脑卒中 肺功能 呼吸力学
下载PDF
固定矫治器联合肌功能锻炼对安氏Ⅱ类畸形患者咬合功能及口腔健康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晶 刘梦蕾 +2 位作者 丁丹丹 马海萍 刘鲁慧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探析固定矫治器与肌功能锻炼治疗安氏II类畸形患者,对其口腔健康、咬合功能的作用影响。方法项目起止时间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研究对象选择在我院口腔科通过固定矫治器与肌功能联合治疗的92例安氏Ⅱ类畸形患者,对比治疗前、后... 目的探析固定矫治器与肌功能锻炼治疗安氏II类畸形患者,对其口腔健康、咬合功能的作用影响。方法项目起止时间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研究对象选择在我院口腔科通过固定矫治器与肌功能联合治疗的92例安氏Ⅱ类畸形患者,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口腔健康、咬合功能、硬/软组织改善程度等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咬合功能MMCOF(指力中点最大位移)、AOF(指力不对称指数)、COF(指力中心点位置)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TOF(指力总值)较治疗前明显提升(P<0.05)。治疗后,患者口腔美观度、咀嚼功能、舒适度以及固定性等口腔功能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ANB角(指上下齿槽座)、SNA角(指上齿槽座)、UI-NA(指上切牙倾斜度)、OB(指覆盖)、OJ(指覆颌)等指标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LI-NB(指下切牙倾斜度)、LI-MP(指下中切牙与下颌平面夹角)、SNB(指下齿槽座角)等指标水平明显提高(P<0.05)。结论固定矫治器与肌功能锻炼联合治疗安氏II类畸形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咬合功能、硬组织,对其口腔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矫治器 肌功能锻炼 安氏Ⅱ类畸形 咬合功能 口腔健康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凯格尔运动训练在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康复中的应用观察
16
作者 尹敏 张凯 王建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期68-70,74,共4页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凯格尔运动训练对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进行凯格尔运动训练,观...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凯格尔运动训练对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进行凯格尔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比两组的盆底肌力、盆底功能、脏器脱垂和尿失禁情况、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阴道收缩肌电值、阴道动态压力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盆底功能障碍问卷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脏器脱垂、尿失禁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凯格尔运动训练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盆底肌力和盆底功能的恢复,缓解临床症状,从而使产妇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娩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 凯格尔运动训练 盆底肌力 盆底功能
下载PDF
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赵会哲 魏艳霞 张文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期85-87,91,共4页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9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训练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实施悬吊...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9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训练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实施悬吊运动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等速肌力训练,两组均连续训练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训练前后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下肢肌群表面肌电水平和自理能力[脊髓独立性评定(SCIM)]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研究组BBS评分以及自我照顾能力、呼吸和括约肌管理能力、移动能力等SC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研究组股四头肌、腓肠肌、股二头肌、胫前肌表面肌电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应用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平衡功能评分、下肢肌群表面肌电水平和自理能力评分,效果优于单纯悬吊运动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等速肌力训练 悬吊运动训练 平衡功能 自理能力
下载PDF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秦宗娟 莫小樱 +2 位作者 覃香妹 陈月静 董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1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在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在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步态分析、运动耐力、运动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睁、闭眼状态时运动长度均短于对照组,运动椭圆面积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步长长于对照组,步速快于对照组,步宽、步行周期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为(182.62±3.43)m,长于对照组的(141.83±3.41)m,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下肢部分评分为(23.32±2.45)分,高于对照组的(19.65±2.0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步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还可提高其平衡功能及运动耐力,进而使其运动功能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 平衡功能 运动耐力 运动功能
下载PDF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小珍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45-47,共3页
目的探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 目的探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盆底肌力分级更优(P<0.05)。治疗后,研究组性满足感、性交痛感、阴道湿润度、性高潮频率评分分别为(54.32±4.01)分、(35.28±3.71)分、(48.35±4.08)分、(36.03±2.1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1.08±3.76)分、(28.93±3.36)分、(37.75±3.12)分、(36.19±2.26)分(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与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联合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的效果理想,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肌肉功能锻炼 性功能
下载PDF
个性化干预联合肌力定制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腰椎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弥娟妮 叶尔扎提·哈加合曼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1846-1848,1852,共4页
目的 探究个性化干预联合肌力定制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进行干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0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肌力定制训练... 目的 探究个性化干预联合肌力定制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进行干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0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肌力定制训练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个性化干预。比较2组患者不良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康复效果[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pain simulation score, VAS)、腰痛病情(FairbankJC)]、恐惧回避信念评分[身体活动量表(FABQ-P)、工作量表(FABQ-W)]、腰椎功能、康复知识变化以及干预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FairbankJC评分、FABQ-P评分、FABQ-W评分下降,腰椎功能评分、康复知识评分上升,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FairbankJC评分、FABQ-P评分、FABQ-W评分较低,腰椎功能评分、康复知识评分较高(P<0.05)。研究组干预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6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个性化干预联合肌力定制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干预,对患者的腰部功能有着改善缓解的作用,在临床工作中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干预 肌力定制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部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