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的英汉转类词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领顺 李速立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22,共4页
本文包括:1)重议转类词;2)国内外有关转类词的研究;3)英汉转类词研究的不同策略;4)古汉语转类词分析的困境;5)困惑与暂拟的结语等几个部分。本文指出国外研究转类词的5个特点,划出国内汉语界汉语转类词研究的4个阶段、国外语言学界英语... 本文包括:1)重议转类词;2)国内外有关转类词的研究;3)英汉转类词研究的不同策略;4)古汉语转类词分析的困境;5)困惑与暂拟的结语等几个部分。本文指出国外研究转类词的5个特点,划出国内汉语界汉语转类词研究的4个阶段、国外语言学界英语转类词研究的两大阶段和国内外语界英语转类词研究的两个时期,并归纳出汉语词类和转类词研究的一些收获。最后提出4个困惑并尝试得出结论,表明该领域的研究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类词 外汉语界 古汉语 认知 基础理论
下载PDF
中国古代乐律学概述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应时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6期30-35,共6页
中国古代的"乐律",最早称"音律",其后亦有"钟律"、"律吕"、"乐典"、"声律"等基本意义相通的称谓。之后又出现了"乐学"、"律学"的学科名称。进入现代... 中国古代的"乐律",最早称"音律",其后亦有"钟律"、"律吕"、"乐典"、"声律"等基本意义相通的称谓。之后又出现了"乐学"、"律学"的学科名称。进入现代社会后又出现了"乐律学"的名称,这就需要对这一学科性质的定位、学科内容的分类作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律学
下载PDF
半世纪以来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秦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5年第2期1-19,共19页
本文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而客观的评述:1、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概况;2、通史性著述综述;3、音乐史学的基础性研究工作;4、专题、断代研究重要成果举例。
关键词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 基础研究 专业研究 断代研究
下载PDF
调依均而成 均依律而定——论中国传统乐理之“均”的音阶取向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6-113,共8页
"均"是我国传统宫调理论之一,先秦《吕氏春秋》至后来历朝历代的《乐志》《礼志》对此都有阐述。上世纪初,西学东渐,乐界惯于用西方音乐的理论范式来描述我国古老的乐学。就"音阶"概念而言,与"均"有几分... "均"是我国传统宫调理论之一,先秦《吕氏春秋》至后来历朝历代的《乐志》《礼志》对此都有阐述。上世纪初,西学东渐,乐界惯于用西方音乐的理论范式来描述我国古老的乐学。就"音阶"概念而言,与"均"有几分相似,且逐渐取代了"均"的文本表达。文章着眼于对"均"的多维度剖析,旨在厘清它与西方"音阶"概念之异同,并期许为中国传统乐理正本清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乐理 宫调理论 “均” 音阶 音列
下载PDF
明代《乐律全书》中的唱乐记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颖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8-24,共7页
《乐律全书》是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产生的一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巨著。朱载 堉在《乐律全书》中除提出世界音乐史上最早的“十二平均律”律学理论——“新 法密率”外,还收录或拟制了大量的唱乐记录。这些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的唱乐 记... 《乐律全书》是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产生的一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巨著。朱载 堉在《乐律全书》中除提出世界音乐史上最早的“十二平均律”律学理论——“新 法密率”外,还收录或拟制了大量的唱乐记录。这些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的唱乐 记录有助于对朱载堉的学术成就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律全书》 朱载堉 唱乐记录
下载PDF
也谈永明体与音乐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亓娟莉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4-28,共5页
"四声"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理论中,早在先秦两汉就有关于乐律"四声"的讨论,沈约声律"四声"理论同乐律"四声"有着相同的文化渊源,并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永明声律说中以四声作文的... "四声"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理论中,早在先秦两汉就有关于乐律"四声"的讨论,沈约声律"四声"理论同乐律"四声"有着相同的文化渊源,并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永明声律说中以四声作文的主张与传统音乐学"五声杂比"为乐的理论及方法非常接近,永明体平仄病犯等理论同乐论中"同声"、"异音"等理论亦相类似。由此可见,中国古代音乐理论是永明声律说最直接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明体 古代音乐理论 声律
下载PDF
中国古代演唱理论研究内容之梳理
7
作者 白宁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0-19,共10页
中国传统演唱理论涵盖范围较广:乐论、唱论、曲论、剧论中有关演唱的探讨都属其研究内容。上古时期记载演唱理论的著述往往强调音乐的功能,并认为多与政通。唐、宋以降民间音乐得到极大发展,演唱理论也以音乐的娱乐性为重。宋、金、元... 中国传统演唱理论涵盖范围较广:乐论、唱论、曲论、剧论中有关演唱的探讨都属其研究内容。上古时期记载演唱理论的著述往往强调音乐的功能,并认为多与政通。唐、宋以降民间音乐得到极大发展,演唱理论也以音乐的娱乐性为重。宋、金、元时民间音乐繁盛,元初燕南芝庵《唱论》被视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唱论专著,开启系统化研究演唱理论之先河。明、清声腔艺术兴盛,曲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自己的音乐主张。中国古代演唱理论涵盖对音乐史论之研究,对声律、谱字、声节等音乐要素之研究,对声韵、格律、曲情等文辞呈现之研究,对声音之本、五音四呼、气、演唱口法等演唱技法之研究以及对音乐审美之研究等,体现了中国传统演唱理论独有的架构体系及理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演唱理论 中国古代唱论史 音乐要素 演唱技法 音乐审美
下载PDF
在传统中寻求民族的和声语言——黎英海《钢琴小品50首》的和声特色
8
作者 罗仕艺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7年第4期32-34,16,共4页
黎英海是中国第一位完整提出汉族民族和声的专家。上个世纪50年代,他为探讨民族的和声,从100多首民歌中选择了50首进行民族化的音乐再创作,为中国本土钢琴作品摸索创作路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古代乐理的视角,展开对黎英海《钢琴... 黎英海是中国第一位完整提出汉族民族和声的专家。上个世纪50年代,他为探讨民族的和声,从100多首民歌中选择了50首进行民族化的音乐再创作,为中国本土钢琴作品摸索创作路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古代乐理的视角,展开对黎英海《钢琴小品50首》的研讨,意在进一步认识黎英海先生和声的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英海 民族和声 民族复调 九声音阶 古代宫调理论
下载PDF
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与传统中医养生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凯妮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80-82,共3页
我国是一个非常注重音乐养生的国度,经典著作《吕氏春秋》、《黄帝内经》等对此都有过很多深入的探讨。中国古代音乐养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情"养生、调"气"养生及调"神"养生等方面。
关键词 中国古代音乐理论 中医养生 调“情” 调“气” 调“神”
下载PDF
曲径通幽的绝学境界——读刘崇德先生《燕乐新说》
10
作者 张震英 《艺术探索》 2004年第6期67-68,共2页
《燕乐新说》是刘崇德先生在燕乐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该著作针对以往燕乐研究中存在的众多谜团与缺失,力求推陈出新,成一家之言。该著作也是刘先生通过经年累月的工作,采取科学的方法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为世人奉献的力作,为中国燕... 《燕乐新说》是刘崇德先生在燕乐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该著作针对以往燕乐研究中存在的众多谜团与缺失,力求推陈出新,成一家之言。该著作也是刘先生通过经年累月的工作,采取科学的方法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为世人奉献的力作,为中国燕乐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乐 中国古典音乐 <燕乐新说> 刘崇德
下载PDF
浅谈我国古代声乐理论中的气息问题
11
作者 谢大成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18-121,共4页
气息,乃歌唱之命脉,故在声乐教学中是一至关重要环节。通过对我国古代声乐理论中有关气息问题进行梳理探讨,从而为现代声乐教学中气息的运用,气息的控制,气息的位置诸多方面的理解和掌握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 气息 浩然之气 丹田之气 呼吸机理 呼吸方法 声乐理论
下载PDF
基于Max/MSP的中国古代乐律计算及可听化平台搭建
12
作者 翁若伦 贾云皓 +2 位作者 逢居源 陈铭轩 秦毅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51-358,368,共9页
对于传统的音乐学研究而言,中国历代乐律的系统性阐释藏于晦涩的古代史料文献;历朝历代的乐律系统均涉及艰深的数理计算。本文基于Max/MSP交互式编程语言与开发环境,探讨运用音乐科技手段初步搭建“中国古代乐律计算及可听化平台”的方... 对于传统的音乐学研究而言,中国历代乐律的系统性阐释藏于晦涩的古代史料文献;历朝历代的乐律系统均涉及艰深的数理计算。本文基于Max/MSP交互式编程语言与开发环境,探讨运用音乐科技手段初步搭建“中国古代乐律计算及可听化平台”的方法,从而促使抽象乐律知识的交互展示和体验变得简便。平台适用于教学、科普等多种场景,并探索特殊音乐数据与声音处理新方法。平台以跨学科视角探索古代乐律创新性呈现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创造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乐律学 音乐科技 Max/MSP 计算及可听化平台
下载PDF
中國古代编鐘和半音音階的起源(英文)
13
作者 貝格利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 2015年第1期56-102,4-5,共48页
中國考古學家在近幾十年發掘出來的古代樂器對音樂理論的啓示遠遠超出了古代中國的範圍。現知仍能奏出原始音高的編鐃可以早至公元前十一世紀,而最不同凡響、最富含信息的是公元前五世紀的曾侯乙墓所出的編鐘(下葬年代爲公元前433年)。... 中國考古學家在近幾十年發掘出來的古代樂器對音樂理論的啓示遠遠超出了古代中國的範圍。現知仍能奏出原始音高的編鐃可以早至公元前十一世紀,而最不同凡響、最富含信息的是公元前五世紀的曾侯乙墓所出的編鐘(下葬年代爲公元前433年)。它由65件樂鐘組成,用銅量達到2500公斤,所奏五聲音階從中央C音下的第二個八度開始跨越五個八度音程。在這一音域中的三個連續八度具有完整的半音音階。在這些鐘的敲擊點鑄有它們的音名和描述如何從一種五聲調式移到另一種五聲調式的長篇銘文。和編鐘一起出土的還有鼓、管樂器、弦樂器和一套原有41件的編磐等另外19種樂器。編磬按照音高順序從1號編到41號,每個八度音程有12件。從中央C音之上的#G開始它們剛好提供了三個半八度音程的半音音階。編磐和編鐘一樣有關於它們的音名和移調的銘文,而寫作這些銘文的樂理學家將半音音階視爲無半音五聲音階所有移調產生音高的順次排列。根據此墓及時代更早的發現,本文認爲在中國半音音階的形成和以此調音的樂器的產生,均遠早於樂理學家對如何計算音階的掌握。這一不用數學方法而得到半音音階途徑的存在,對於我們理解中西方的音階均有啓發意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音音階 编鐘 中國古代樂理 曾侯乙 伶倫 《吕氏春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