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tiology of Fungemia in Neonates: Four Decades of Case Reports 被引量:1
1
作者 Selma Alves Valente do Amaral-Lopes José Tavares-Neto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2014年第2期97-105,共9页
Objectives: To compare groups of etiologic agents for neonatal fungemia based on previously published case reports with regard to case outcomes. Methods: Secondary analysis of data from case reports published in scien... Objectives: To compare groups of etiologic agents for neonatal fungemia based on previously published case reports with regard to case outcomes. Methods: Secondary analysis of data from case reports published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indexed in Medline, Scopus and LILACS databases, and starting from the year, full texts were registered until the year 2010. Results: Thirty-four species of fungi were isolated in 252 cases reported over a 40-year period. The distribution of fungal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 case’s region of origin was very uneven (p Aspergillus sp.) in more developed countries. However, 73% of the chi-squared distribution corresponded to differences observed in the frequency of Candida sp. and non-albicans Candida. While the frequency of candidemia by C. albicans was progressively declining in the period from 1966 to 2010, reports of non-albicans candidemia and other non-Candida fungi became significantly (p albicans Candida or non-Candida fungi were isolated. Conclusion: fungi of the genera Candida and Aspergillus were the etiologic agents most frequently identified in published cases of neonatal fungemia;the outcome of death was more often related to cases where non-albicans Candida or non-Candida fungi were isol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NATAL fungemia NEONATAL FUNGAL SEPSIS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下载PDF
Utility of Miconazole Therapy for <i>Trichosporon</i>Fungemia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2
作者 Kazunori Nakase Kei Suzuki +3 位作者 Taiichi Kyo Yumiko Sugawara Shinichi Kageyama Naoyuki Katayama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2013年第8期47-51,共5页
Invasive trichosporonosis is an extremely rare mycosis, but Trichosporon fungemia (TF)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has been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to be a fulminant and highly lethal infection. Although... Invasive trichosporonosis is an extremely rare mycosis, but Trichosporon fungemia (TF)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has been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to be a fulminant and highly lethal infection. Although the utility of azole therapy has been demonstrated in several observations,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fficacy of one of azoles, miconazole (MCZ). To assess its therapeutic role, we retrospectively investigated 6 cases of TF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receiving MCZ containing regimens. Successful outcome was obtained in 4 patients [MCZ + amphotericin B (AmB) in 2, MCZ only and MCZ + fluconazole (FLCZ) + AmB in one each], but not in 2 (MCZ + FLCZ + AmB and MCZ + FLCZ in one each). Although MCZ and AmB exhibited good in vitro activities against isolates from all patients, FLCZ had such finding from only one patient. Considering the reportedly limited utility of AmB, MCZ seemed to play a critical role even in the combination therapies for TF. Despite the release of newer azoles and other classes of antifungals, the use of MCZ remain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TF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ONAZOLE TRICHOSPORON fungemia Acute LEUKEMIA
下载PDF
63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田亚坤 画伟 +4 位作者 王茜 李爱新 孙丽君 任美欣 郭彩萍 《传染病信息》 2023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分析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于2019年1月—2022年1月确诊并治疗的AIDS合并CM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预后资料。结果共纳... 目的分析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于2019年1月—2022年1月确诊并治疗的AIDS合并CM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预后资料。结果共纳入63例AIDS合并CM的病例。患者平均年龄(37.22±10.95)岁,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22个/μl。总病死率为15.9%(10/63)。63例患者中,死亡(死亡组)10例,中位生存时间5 d,正常出院(正常出院组)53例。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的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合并隐球菌菌血症、颅内高压、白细胞计数升高及血小板计数降低发生率高于正常出院组(P均<0.05)。死亡组临床表现包括脑膜刺激征、颅神经受累、意识障碍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出院组(P均<0.05)。结论AIDS合并CM患者病死率较高,应针对高危人群加强宣教及隐球菌筛查,保持良好依从性,及时发现耐药,避免自行停药,便于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隐球菌抗原 隐球菌脑膜炎 隐球菌真菌血症 颅内高压 CD4^(+)T淋巴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合并真菌血症的恶性肿瘤患者死亡风险预测列线图的构建与评价
4
作者 李丁 张青 +3 位作者 白长森 郑珊 张文芳 周云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75-580,共6页
目的:分析合并真菌血症的恶性肿瘤患者死亡风险因素,建立基于列线图的评价体系,为临床早期干预,改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合并真菌血症的11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第1... 目的:分析合并真菌血症的恶性肿瘤患者死亡风险因素,建立基于列线图的评价体系,为临床早期干预,改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合并真菌血症的11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第1次从血液中分离出真菌后30天内是否发生死亡,分为死亡组与非死亡组,利用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及Stepwise算法筛选,明确3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列线图并进行评价。结果:在纳入病例中30天粗病死率为38.4%,主要感染菌种为白色念珠菌54例(48.2%),其次为光滑念珠菌26例(23.2%)、热带念珠菌13例(11.6%)、近平滑念珠菌12例(10.7%)等非白色念珠菌;肾功能障碍(OR=6.818,95%CI:2.244~23.310)、ICU入住>5天(OR=8.737,95%CI:2.918~28.543),肿瘤远处转移(OR=6.384,95%CI:2.067~21.647)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预测列线图,其C指数(C-index)为0.89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898(95%CI:0.839~0.957),当临界值(cutoff value)为28.7分时,其假阳性率为21.7%,敏感度为88.4%。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预测列线图,能够较好地预测合并真菌血症的恶性肿瘤患者30天内死亡风险,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理论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血症 预后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并发真菌败血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邹外一 彭丹心 +3 位作者 高翔 罗绍凯 李娟 蓝惠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目的 探讨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并发真菌败血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6年来 18例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并发真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 真菌败血症占血液系统医院感染的 3.7%,热带念珠菌是主要菌种 ,占 72 .2 %,病死率达 38.9%... 目的 探讨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并发真菌败血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6年来 18例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并发真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 真菌败血症占血液系统医院感染的 3.7%,热带念珠菌是主要菌种 ,占 72 .2 %,病死率达 38.9%,真菌败血症的发生与原发病、强烈化疗、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长期反复应用有关 ;氟康唑、两性霉素B +5 氟胞嘧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14.3 %、6 3.6 %。结论 非白色念珠菌败血症有增多之势 ,尽早明确诊断、及时防治是关键 ,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 +5 氟胞嘧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系统 真菌败血症 氟康唑 两性霉素B 5-氟胞嘧啶 恶性疾病 并发症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欣 茹喜芳 +3 位作者 王颖 李星 桑田 冯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9-793,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并与新生儿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提高对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的认识。方法:选取2011—2016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收治的新生儿真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 目的:探讨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并与新生儿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提高对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的认识。方法:选取2011—2016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收治的新生儿真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新生儿细菌败血症患儿,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新生儿真菌败血症患儿15例,真菌败血症发生情况为0.52%,极低出生体重儿为2.5%。临床表现非特异,所有患儿应用肠外营养、广谱抗生素,13例患儿留置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病原学分析显示,光滑假丝酵母菌(Candida glabrata)占第一位,对二性霉素B均敏感,一株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与同期34例新生儿细菌败血症患儿比较,真菌败血症组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细菌败血症组(61×109/L vs.178×109/L,P=0.004),血小板下降比例明显高于细菌败血症组(80.0%vs.29.4%,P=0.001),留置PICC比例高于细菌败血症组(86.7%vs.55.7%,P=0.03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发现,以血小板计数145×109/L为界值时,预测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8%和92.9%。经规范的抗真菌治疗后,真菌败血症患儿均治愈,血小板恢复正常,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呈非特异性,病原以光滑假丝酵母菌占第一位,给予规范治疗疗效较好,血小板降低和留置PICC可能提示真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菌血症 真菌血症 婴儿 新生 念珠菌属
下载PDF
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血症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姜锦 姚佳峰 李楠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合并真菌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200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且2次血培养真菌阳性的病例为真菌血症组;以同期住院、同性别、既往无真菌感染、且未发生真菌血...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合并真菌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200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且2次血培养真菌阳性的病例为真菌血症组;以同期住院、同性别、既往无真菌感染、且未发生真菌血症的急性白血病患儿为对照组,样本量对照组与真菌血症组1∶1。采集年龄、白血病状态(缓解与否)、复发情况、住院时间、是否应用含激素的化疗方案、中性粒细胞缺乏(〈0.5×109·L-1)及其持续时间、中心静脉置管、广谱抗生素应用和合并败血症等因素,行真菌血症组和对照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真菌血症组纳入48例,男32例,应用化疗药物累计中位时间98(3~300)d,中位年龄5.6(1.4~13.8)岁;对照组纳入96例,应用化疗药物累计中位时间201(4~1 080)d,男64例,中位年龄6.7(1~15)岁。1真菌血症组48例均有发热,中位发热时间8.6(1~42)d。住院至出现真菌血症的中位时间17.6(1~115)d;既往有真菌感染5例(10.4%),合并脏器功能衰竭7例(14.6%);10例(20.8%)合并细菌败血症;死亡或临终放弃治疗11例(22.9%)。3血培养结果示,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各17例(35.4%),白色念珠菌8例(16.7%),季也蒙念珠菌2例(4.2%),光滑念珠菌、青霉菌、镰刀菌属和阿萨希毛孢子菌各1例(2.1%)。4单因素分析显示,白血病未缓解、中性粒细胞缺乏及其持续时间〉7d、应用广谱抗生素、静脉应用抗生素〉7d和合并败血症是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血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sitic分析显示,应用广谱抗生素是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3(95%CI:5.9~136.2)。结论念珠菌属为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血症的主要病原体,非白色念珠菌占优势。应用广谱抗生素是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白血病 真菌血症 病原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不同年龄住院患者真菌菌血症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艾冬云 赖晓全 +1 位作者 陈金敏 于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住院患者真菌菌血症流行病学特征、菌种分布及药敏谱、临床治疗及转归的差别,为有效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和比较武汉同济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不同年龄段真菌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住院患者真菌菌血症流行病学特征、菌种分布及药敏谱、临床治疗及转归的差别,为有效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和比较武汉同济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不同年龄段真菌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3年间共发现1 104例住院真菌菌血症病例,其中新生儿69例,儿童72例,成人963例,发病率分别为新生儿1.93%、儿童0.45%、成人0.41%;主要的危险因素:新生儿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及静脉内营养,儿童为白血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入住ICU≥4d,成人为糖尿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透析、恶性肿瘤、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引起真菌菌血症的菌株中48.01%为白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在新生儿和儿童更多见(新生儿占44.9%、儿童占38.9%、成人占15.1%),而光滑假丝酵母菌则在成人更多见(新生儿占8.8%、儿童占2.8%、成人占20.1%);儿童真菌菌血症分离菌株对氟康唑的敏感性显著高于成人,所有菌株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均较低;所有病例以氟康唑治疗为主;发生真菌菌血症后30d内病死率分别为:新生儿21.8%、儿童9.9%、成人29.3%。结论不同年龄段住院患者真菌菌血症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新生儿科及儿科医生在制订治疗和预防方案时应考虑年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菌血症 真菌感染 医院感染
下载PDF
真菌败血症17例回顾性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湘燕 赵彩芸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41-1243,共3页
目的 分析真菌败血症可能的一些相关因素,进一步探讨真菌败血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1995-2004年间医院诊断的真菌败血症17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真菌败血症占10年间医院所有诊断败血症的5。52%;17例患者中主要菌种为热带念珠菌... 目的 分析真菌败血症可能的一些相关因素,进一步探讨真菌败血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1995-2004年间医院诊断的真菌败血症17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真菌败血症占10年间医院所有诊断败血症的5。52%;17例患者中主要菌种为热带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有6例患者局部病灶真菌培养阳性;气管切开机械通气(47.06%),留置尿管(41.18%)、留置静脉导管及体腔引流管(41。18%)、持续使用广谱抗菌药物(76。47%)、化疗(17.65%)、进入ICU治疗(29.41%)及粒细胞减少(29.41%)为可能相关因素;死亡率70。59%。结论 非白色念珠菌属感染比例增多,中心静脉插管与深部真菌感染相关性可能更强,应早期开始经验性治疗,目前临床应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剂量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败血症 预防治疗 氟康唑
下载PDF
小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明月 郭琳瑛 +3 位作者 张琪 王菲 黄偲元 刘霜 《北京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24-126,131,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0例真菌性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和易患危险因素。结果患儿年龄生后2 h至1岁8个月,中位数为38 d,其中新生... 目的探讨小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0例真菌性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和易患危险因素。结果患儿年龄生后2 h至1岁8个月,中位数为38 d,其中新生儿16例(40%)。40例患儿中消化道畸形26例(65%)。临床表现有发热、呼吸暂停、呼吸困难、发绀、休克、腹胀、皮疹、鹅口疮等。根据是否存在消化道畸形,分为消化道畸形组和非消化道畸形组。消化道畸形组患儿发生休克、深静脉置管、静脉营养、接受消化道手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2 ng/ml、抗生素使用>2周和入住ICU>7 d的比例均高于非消化道畸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在氟康唑治疗有效率及丙种球蛋白使用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和消化道畸形术后的患儿是真菌性败血症感染的高危人群,深静脉置管、静脉营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抗生素使用>2周和入住ICU>7 d是真菌性败血症的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应尽早实施预防并积极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真菌血症 危险因素 腹部手术
下载PDF
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14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蒋铁斌 李昕 +1 位作者 王二华 刘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9期797-798,共2页
目的评价卡泊芬净在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14例侵袭性真菌感染(IFI)血液病患者给予卡泊芬净(首日70mg/d,以后50mg/d)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后,评价其临床疗效。IFI诊断符合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及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I... 目的评价卡泊芬净在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14例侵袭性真菌感染(IFI)血液病患者给予卡泊芬净(首日70mg/d,以后50mg/d)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后,评价其临床疗效。IFI诊断符合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及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IFICG)的标准。结果14例患者中治疗有效者11例,有效率为78.6%,治疗起效时间5~7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4/14),为轻度、可逆的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较好。结论卡泊芬净是一种高效、低毒、作用迅速的抗真菌药,是血液病患者抗真菌经验性治疗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真菌血症 抗真菌药
下载PDF
真菌血症3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晓波 吕晓菊 +3 位作者 牛菲菲 过孝静 潘晓夫 高燕渝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对真菌血症的临床及微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4年8月—2005年12月期间我院31例真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超过80%的真菌血症患者患有2种或以上的基础疾病。半数以上患者均有导管留置,而... 目的对真菌血症的临床及微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4年8月—2005年12月期间我院31例真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超过80%的真菌血症患者患有2种或以上的基础疾病。半数以上患者均有导管留置,而且83.9%患者在血培养采样前1周内均不同程度使用抗菌药物。31例真菌血症中,24例(77.4%)与念珠菌有关,但仅3例由白念珠菌引起,念珠菌血症患者的病死率为45.8%。不同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率。结论真菌血症多发生于基础疾病严重者,由非白念珠菌导致的败血症在真菌血症中占很大比例;部分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血症 病原菌 念珠菌属
下载PDF
2014-2020年天津某院真菌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妍淳 田彬 +1 位作者 岳娜 胡志东 《检验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800-804,共5页
目的分析2014—2020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真菌血症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真菌血症临床诊断和抗菌药物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20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真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WHONET 5.6软件对血培养分离的酵... 目的分析2014—2020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真菌血症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真菌血症临床诊断和抗菌药物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20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真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WHONET 5.6软件对血培养分离的酵母样真菌的分布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年间共分离出酵母样真菌401株,分离率较高的为近平滑念珠菌(199株,49.63%)、白念珠菌(62株,15.46%)、热带念珠菌(37株,9.23%)和光滑念珠菌(37株,9.23%)。真菌血症患者以男性(63.34%)居多,≥65岁老年人占56.11%。酵母样真菌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不同菌种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性不同。结论近平滑念珠菌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真菌血症患者分离率最高的真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红酵母属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相对较低。了解医院真菌血症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对真菌血症患者的诊治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血症 血培养 酵母样真菌 耐药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真菌败血症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郑方英 冯茹 +6 位作者 魏永强 张钰 黄芬 范志平 江千里 徐兵 刘晓力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64-666,共3页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真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以进一步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和早期诊治措施。方法:对我院血液内科诊治的1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真菌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均出现发热,发热期间均使用广谱...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真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以进一步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和早期诊治措施。方法:对我院血液内科诊治的1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真菌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均出现发热,发热期间均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7例患者行预防性或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其中16例伴有粒细胞缺乏症。血培养结果主要为热带念珠菌(11例)。共7例(38.9%)死亡,11例病情好转。共7例发生休克,其中5例死亡。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真菌败血症早期诊断困难,预后不良,易发生感染性休克,病死率较高。早期预防及早期诊断,积极正规反复多次行真菌血培养,及时合理抗真菌药治疗和积极抗休克治疗,是降低真菌性败血症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真菌败血症 感染性休克
下载PDF
卡泊芬净成功治愈奥默柯达真菌血症1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春玲 徐德祥 +2 位作者 王立生 孙荣丽 李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1期149-151,共3页
1例确诊为奥默柯达(毕赤)真菌血症的75岁女性患者经卡泊芬净治疗后痊愈。该患者既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近期因脑出血行脑内血肿置管引流术,术后因肺炎及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因消化道... 1例确诊为奥默柯达(毕赤)真菌血症的75岁女性患者经卡泊芬净治疗后痊愈。该患者既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近期因脑出血行脑内血肿置管引流术,术后因肺炎及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因消化道出血行全胃肠外营养。此后多次血液及静脉导管头培养均提示为奥默柯达真菌感染,先后给予氟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及移除深静脉导管后血培养转阴,续用卡泊芬净21 d并连续6次血培养阴性考虑真菌血症治愈。目前报道的所有奥默毕赤真菌血症患者都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卡泊芬净适合于肾功能不全患者,移除深静脉导管和停止静脉营养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措施,为避免复发抗真菌药物的疗程应在血培养阴性后维持2周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血症 奥默柯达真菌 卡泊芬净
下载PDF
深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7
16
作者 鄢建军 童辉 +3 位作者 韩敏 刘蔚 徐钢 刘慎微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7年第5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带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导管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为临床制订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24例采用带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真菌感染发生率、临床表现、治疗转归,并分析易感因素。结果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带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导管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为临床制订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24例采用带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真菌感染发生率、临床表现、治疗转归,并分析易感因素。结果5例(20.83%)发生导管相关性真菌感染,感染真菌均为假丝酵母菌,药物敏感试验提示氟康唑敏感性最高;氟康唑导管内滴注治疗3例有效;导管相关性真菌感染与近期抗生素的应用、导管置入时间有关(均P<0.05)。结论导管相关性真菌感染不可忽视,了解其临床特点、易感因素,采取针以性预防措施,对减少感染发生率、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深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感染 真菌血症 护理
下载PDF
胶红酵母致真菌血症1例:临床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敏 李莉 +2 位作者 章强强 赵颖 朱均昊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9年第4期207-210,共4页
目的报道1例由胶红酵母感染引起的真菌血症。方法通过对患者血培养分离致病菌,并作API20CAUX及DNA序列测定鉴定菌种,采用抗真菌药敏纸片法对菌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患者,女性,38岁,因反复出现右乳肿块5个月行右乳肿块穿刺活检术,术... 目的报道1例由胶红酵母感染引起的真菌血症。方法通过对患者血培养分离致病菌,并作API20CAUX及DNA序列测定鉴定菌种,采用抗真菌药敏纸片法对菌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患者,女性,38岁,因反复出现右乳肿块5个月行右乳肿块穿刺活检术,术后高热,发生于每日下午至夜间。2次查血真菌培养均为阳性,经菌落观察、API20CAUX鉴定及基因测序,鉴定为胶红酵母。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对两性霉素B敏感,对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耐药。未予治疗,24d后自愈。结论胶红酵母菌血症在国内罕见报道,其菌株毒力相对较低,在免疫功能正常患者中,部分病例可自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红酵母 真菌血症 抗真菌药敏试验
下载PDF
危重病科念珠菌血症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卫 张晓燕 +1 位作者 杜江 王瑞兰 《临床荟萃》 CAS 2016年第11期1218-1221,共4页
目的探讨ICU危重症患者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院内获得性感染患者中血培养共获得念珠菌菌株23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2株(52.2%),非白色假丝酵母菌11株(47.8%)... 目的探讨ICU危重症患者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院内获得性感染患者中血培养共获得念珠菌菌株23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2株(52.2%),非白色假丝酵母菌11株(47.8%)。使用广谱抗生素18例,中心静脉置管16例,高龄15例,腹部手术10例,ICU住院>7天19例,气管插管13例,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20分14例。血清降钙素原(PCT)含量为(0.58±0.25)μg/L,(1,3)-β-D-葡聚糖(G实验)为(210.1±147.9)ng/L。15例患者给予卡泊芬净。总病死率47.8%。结论念珠菌血症仍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多发生于具有多种易感因素者。对高危患者应重视PCT和G实验检测及病原学检查,及时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血症 念珠菌病 重症监护室 降钙素原 葡聚糖
下载PDF
24例真菌菌血症的临床及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贵民 谢灵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1期43-46,共4页
本文报告由酵母菌引起的真菌血症24例,皆由血培养证实。病原菌不少于10种,70.8%为念珠菌,但白色念球菌仅4株。本组病人的大部分有严重的基础病。24例中10例为血液病,7例是心血管及腹部手术后,1例是先天免疫缺陷症,其他6例。9例死亡(死... 本文报告由酵母菌引起的真菌血症24例,皆由血培养证实。病原菌不少于10种,70.8%为念珠菌,但白色念球菌仅4株。本组病人的大部分有严重的基础病。24例中10例为血液病,7例是心血管及腹部手术后,1例是先天免疫缺陷症,其他6例。9例死亡(死亡率37.5%)。结果表明,两性霉素B及咪康唑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血症 酵母菌 两性霉素B 咪康唑
下载PDF
早产儿真菌血症临床特点 被引量:1
20
作者 常淑婷 黄维清 +4 位作者 刘新晖 李强 马金霞 杨志明 高喜容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29-832,共4页
目的了解早产儿真菌血症患儿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某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真菌血症的临床特点,比较早产儿的一般情况、实验室相关指标及药敏结果。结果 2011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确诊的真菌血症早... 目的了解早产儿真菌血症患儿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某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真菌血症的临床特点,比较早产儿的一般情况、实验室相关指标及药敏结果。结果 2011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确诊的真菌血症早产儿42例,其中白假丝酵母菌22例(占52.38%),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3例(占30.95%),克柔假丝酵母菌3例,其他4例。按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进行分组,分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组和白假丝酵母菌组。白假丝酵母菌组母亲泌尿生殖系感染率、真菌性脑膜炎的发生率均为27.27%,高于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组(分别为7.69%、0.00%),白假丝酵母菌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率低于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组(22.73%vs 69.23%),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组血小板计数低于白假丝酵母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产儿真菌血症感染病原菌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白假丝酵母菌为主,母亲孕期生殖系感染易导致白假丝酵母菌血症的发生,白假丝酵母菌血症早产儿更易患真菌性脑膜炎;PICC置管更易导致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血症的发生,血小板的下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真菌血症 白假丝酵母菌 近平滑假丝酵母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