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化发酵条件促海鞘桔青霉Asc2-4生长与产油
1
作者 罗正东 刘唤明 +1 位作者 雷晓凌 颜珲璘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59,64,共8页
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Asc2-4是一株分离自雷州海鞘(Pyrosomella verticilliata)的产油真菌,研究温度、pH值、接种量、转速、装液量等单因素对其生长和产油的影响,响应面优化高产油的显著因子,再通过气相色谱分析菌油组成。结果... 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Asc2-4是一株分离自雷州海鞘(Pyrosomella verticilliata)的产油真菌,研究温度、pH值、接种量、转速、装液量等单因素对其生长和产油的影响,响应面优化高产油的显著因子,再通过气相色谱分析菌油组成。结果表明:单因素优化初步确定适宜生长的发酵条件并得到提高产油的显著因子(接种量、装液量和转速);响应面优化得出最优发酵条件为温度29℃、pH值5.5、接种量3.3%、装液量120 mL/250 mL和转速220 r/min;验证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符合,生物量和油脂质量浓度高达19.19 g/L和8.80 g/L,比优化前提高了65.57%和224.72%;菌油的C16和C18系脂肪酸占总脂肪酸96.26%,其主要组分及含量为41.52%油酸(C18:1)、21.74%亚油酸(C18:2)、16.77%棕榈酸(C16:0)和15.61%硬脂酸(C18:0)。研究结果为开发利用桔青霉Asc2-4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鞘 桔青霉 产油真菌 发酵条件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丝状真菌发酵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何东平 陈涛 +4 位作者 孙松柏 童晓 宋建华 田华 宋光森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0-25,共6页
用丝状真菌发酵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 ,对菌株筛选 ,诱变选育 ,中试发酵进行了研究 ,发酵生物量为 4 9g菌体 /L发酵液 ,含油率 4 2 .75 %~ 4 7.78% ,产油量 19.7g/L发酵液 ,γ -亚麻酸 5 .78%~ 6 .5 9% ,花生四烯酸 4 .6 % ,确定了工艺... 用丝状真菌发酵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 ,对菌株筛选 ,诱变选育 ,中试发酵进行了研究 ,发酵生物量为 4 9g菌体 /L发酵液 ,含油率 4 2 .75 %~ 4 7.78% ,产油量 19.7g/L发酵液 ,γ -亚麻酸 5 .78%~ 6 .5 9% ,花生四烯酸 4 .6 % ,确定了工艺技术路线 ,分析了产品的理化指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真菌 发酵 制取 多不饱和脂肪酸
下载PDF
甘薯淀粉废水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杜娟 王宏勋 +2 位作者 金红林 颜克亮 张晓昱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3-36,共4页
研究了废水预处理方式及添加营养因子对产油菌株FR在甘薯淀粉废水中生长、产油及COD去除的影响。发现不经稀释的废水发酵效果优于稀释后的效果,采用淀粉酶液化处理、添加碳氮比、添加Mn2+均能够促进菌株FR生长、产油和COD去除,淀粉酶液... 研究了废水预处理方式及添加营养因子对产油菌株FR在甘薯淀粉废水中生长、产油及COD去除的影响。发现不经稀释的废水发酵效果优于稀释后的效果,采用淀粉酶液化处理、添加碳氮比、添加Mn2+均能够促进菌株FR生长、产油和COD去除,淀粉酶液化处理后的产油率可达45.3%,淀粉酶和糖化酶先后处理后的COD去除率可达66.3%。Mg2+的加入可以提高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淀粉废水发酵 油脂
下载PDF
产油真菌在甘薯淀粉废水中发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杜娟 詹成雄 +1 位作者 王宏勋 张晓昱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利用甘薯淀粉废水发酵低成本获取微生物油脂。方法:以甘薯淀粉废水为发酵基质,进行菌株筛选、发酵工艺优化及油脂成分的气相色谱分析。结果:筛选出一株刺孢小克银汉霉F7,生物量为19.375g/L,含油量为45.1%。菌株F7发酵第11天生物量... 目的:利用甘薯淀粉废水发酵低成本获取微生物油脂。方法:以甘薯淀粉废水为发酵基质,进行菌株筛选、发酵工艺优化及油脂成分的气相色谱分析。结果:筛选出一株刺孢小克银汉霉F7,生物量为19.375g/L,含油量为45.1%。菌株F7发酵第11天生物量达到18.140g/L,含油量达到51.2%,COD去除率87%。研究发现与对照相比,NaAc和KH2PO4对生长、产油以及出水COD去除有显著促进作用,NaAc2g/L时生物量提高了25.4%,含油量提高了4.4%,COD下降了52.0%,KH2PO4的作用稍次之。结论:资源化利用甘薯淀粉废水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同时降低废水COD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可以为生物柴油提供廉价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废水 发酵 油脂 真菌
下载PDF
真菌发酵生产鱼油特征脂肪酸 被引量:8
5
作者 吴克刚 杨连生 柴向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45-47,共3页
DHA和EPA是鱼油的特征脂肪酸 ,具有调整血脂、改善大脑功能和维持正常视力等重要作用。一直以来 ,其来源主要是海产鱼油。近年研究发现许多微生物的脂质中也含有DHA和EPA ,特别是一些低等真菌含量甚为丰富 ,利用其发酵生产DHA和EPA替代... DHA和EPA是鱼油的特征脂肪酸 ,具有调整血脂、改善大脑功能和维持正常视力等重要作用。一直以来 ,其来源主要是海产鱼油。近年研究发现许多微生物的脂质中也含有DHA和EPA ,特别是一些低等真菌含量甚为丰富 ,利用其发酵生产DHA和EPA替代鱼油资源具有广阔的前景。阐述了能产生EPA ,DHA的真菌及其合成途径和发酵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特征脂肪酸 DHA EPA 真菌 发酵
下载PDF
脂肪酸制剂对2~3月龄湖羊生长、消化和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欧阳佳良 朱鹏飞 +2 位作者 王梦芝 倪俊芬 陈前岭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6-49,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脂肪酸制剂对2~3月龄湖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24只7周龄身体健康、体重相近的湖羊随机分成3组(n=8),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脂肪酸钙(对照组)、1%丙酸制剂(丙酸组)以及1%丁酸制剂(丁酸...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脂肪酸制剂对2~3月龄湖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24只7周龄身体健康、体重相近的湖羊随机分成3组(n=8),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脂肪酸钙(对照组)、1%丙酸制剂(丙酸组)以及1%丁酸制剂(丁酸组)的试验日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试验第2、4周各组干物质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差异都不显著(P>0.05),且各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蛋白质(CP)等养分表观消化率差异也不显著(P>0.05)。瘤胃发酵指标中,第2周丁酸组和对照组瘤胃液氨氮(NH3-N)浓度均显著高于丙酸组(P<0.05);第2、4周瘤胃液中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数值上均是丁酸组>对照组>丙酸组,且第4周丁酸组MCP显著高于丙酸组(P<0.05)。综上可见,丙酸制剂和丁酸制剂对2~3月龄湖羊生长性能与养分表观消化率都没有显著提高,而丁酸制剂对瘤胃发酵有较好的促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制剂 生长性能 消化性能 瘤胃发酵
下载PDF
真菌发酵生产EPA及DHA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欣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7-40,共4页
对真菌发酵生产EPA及DHA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介绍了菌种、碳源、氮源、C/N比、pH值、温度、发酵时间、通气量、代谢途径的调控、种龄和接种量等因素对EPA及DHA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 二十碳五烯酸(EPA)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真茵 发酵 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
下载PDF
基于Actinomyces ruminicola的微生态制剂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白云龙 肖鑫焕 +4 位作者 胡盼 吴凌 夏成 张洪友 徐闯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69-37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Actinomyces ruminicola的微生态制剂对瘤胃发酵的影响。方法将分离得到的能生成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的瘤胃厌氧菌Actinomyces ruminicola(命名为NY2,以下简写为Ar)与痤疮丙酸杆菌(以下简写为Pa)按... 目的探讨基于Actinomyces ruminicola的微生态制剂对瘤胃发酵的影响。方法将分离得到的能生成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的瘤胃厌氧菌Actinomyces ruminicola(命名为NY2,以下简写为Ar)与痤疮丙酸杆菌(以下简写为Pa)按3种比例混合制成微生态制剂(M1:Ar∶Pa=2∶3;M2:Ar∶Pa=1∶1;M3:Ar∶Pa=3∶2),进行羊体内发酵试验,分别于饲喂后0、2、4、6、8、10、12和24 h无菌采集各组羊的瘤胃液,用精密p H检测仪测定瘤胃液的酸碱度;Waters2695液相色谱仪测定瘤胃液中VFA(主要是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含量。结果各组瘤胃液的p H值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M2组瘤胃液的p H值与M1和M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当微生态制剂中Ar∶Pa=1∶1,饲喂4-6 h后,瘤胃液中乙酸、丙酸、丁酸和总VFA的浓度均达最高,分别为(82.49±2.51)、(35.12±1.69)、(22.92±1.02)和(139.81±5.61)mmol/L,该比例的微生态制剂可保持瘤胃内容物p H在6.0-7.0之间波动。结论本实验制备的微生态制剂有利于瘤胃微生物发酵,能促进乙酸、丙酸等VFA的生成,为今后该瘤胃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NOMYCES ruminicola 痤疮丙酸杆菌 微生态制剂 瘤胃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