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集雨垄面和垄沟宽度对马铃薯产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余帮强 万海霞 +2 位作者 张国辉 王收良 吴林科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12,共4页
研究了不同覆膜集雨垄面和垄沟宽度对土壤含水量、产量、商品薯率和产量WUE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0~1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是随着集雨垄面宽度的增加而增加;对产量WUE、产量和商品薯率的影响具体表现为M_(50)G_(20)〉M_(60... 研究了不同覆膜集雨垄面和垄沟宽度对土壤含水量、产量、商品薯率和产量WUE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0~1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是随着集雨垄面宽度的增加而增加;对产量WUE、产量和商品薯率的影响具体表现为M_(50)G_(20)〉M_(60)G_(10)〉M_(40)G_(30)〉CK,随着集雨垄面宽度的增加,影响是先增加,当集雨垄面宽度为50cm,垄沟宽度为20cm时影响最大,而后随着集雨垄面宽度的增加影响逐渐降低。综合分析,初步推出M_(50)G_(20)这种模式集雨效果最好,能最大程度增加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垄面 垄沟 宽度 马铃薯 影响
下载PDF
行间覆膜节水技术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集雨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庆华 马永胜 王立坤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5年第4期292-294,298,共4页
考虑行间覆膜对降雨再分配的影响,以甘南县资料为例研究了行间覆膜节水技术的集雨效果,集雨作用的大小与覆膜宽度和自然降雨量有关,覆膜宽度为60cm^80cm情况下,自然降雨在5 mm^15 mm范围内,膜旁15cm宽的苗带上实际得到的雨量是原降雨量... 考虑行间覆膜对降雨再分配的影响,以甘南县资料为例研究了行间覆膜节水技术的集雨效果,集雨作用的大小与覆膜宽度和自然降雨量有关,覆膜宽度为60cm^80cm情况下,自然降雨在5 mm^15 mm范围内,膜旁15cm宽的苗带上实际得到的雨量是原降雨量的2.1~3.2倍。在春季雨水偏少的年份或是有喷灌条件的地块上,行间覆膜能很好地发挥其集雨作用。表4,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技术 行间覆膜 集雨作用 半干旱地区
下载PDF
行间覆膜节水技术集雨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庆华 王立坤 马永胜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67-369,共3页
行间覆膜集雨作用的大小与自然降雨量有关,与地膜及压膜土截留降雨的多少有关,与覆膜宽度有关。在覆膜宽度为60 ̄80 cm情况下,自然降雨在5 ̄15 mm范围内,膜旁15 cm宽的苗带上实际得到的雨量达到原降雨量的2.1 ̄3.2倍。在春季雨水偏少的... 行间覆膜集雨作用的大小与自然降雨量有关,与地膜及压膜土截留降雨的多少有关,与覆膜宽度有关。在覆膜宽度为60 ̄80 cm情况下,自然降雨在5 ̄15 mm范围内,膜旁15 cm宽的苗带上实际得到的雨量达到原降雨量的2.1 ̄3.2倍。在春季雨水偏少的年份或是有喷灌条件的地块上,行间覆膜能很好地发挥集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行间覆膜 集雨作用
下载PDF
不同药剂及施用方式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效 被引量:23
4
作者 孙静 金光辉 刘喜才 《中国马铃薯》 2015年第2期107-111,共5页
马铃薯疮痂病被视为马铃薯生产中的第四大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外观、等级和品质。为求得防效好的马铃薯疮痂病防治方法,试验采用种薯处理与土壤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田间比较试验。试验品种为‘尤金’,供试微生物制剂有5种,化学药剂1... 马铃薯疮痂病被视为马铃薯生产中的第四大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外观、等级和品质。为求得防效好的马铃薯疮痂病防治方法,试验采用种薯处理与土壤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田间比较试验。试验品种为‘尤金’,供试微生物制剂有5种,化学药剂1种。对照为常规处理,即不采取任何拌种与沟施。结果表明,防治效果以处理5最好,达到55.17%,处理5是在常规药剂(滑石粉+甲托+链霉素)拌种下,微生物肥料2(薯益生)沟施;其次为处理6防治效果达50.08%,处理6是在常规药剂拌种下,化学药剂爱可(化学药剂1)沟施。处理5、6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5的产量为1 767 kg/667m2,处理6的产量为1 740 kg/667m2,但与对照产量(1 646 kg/667m2)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疮痂病 拌种 沟施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煤矿液黏软启动装置摩擦片摩擦机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傅舟渔 沈潇 +1 位作者 董宜臣 孙朝阳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8-110,共3页
从几种经典摩擦机理入手,分析了各种单一摩擦机理与生产实践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及其原因,并得出结论: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主要是由犁沟效应和液体摩擦引起,建立了犁沟效应的微球冠凸体模型,得到了摩擦片之间摩擦力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 液黏软启动装置 摩擦片 摩擦机理 犁沟效应 微球冠凸体
下载PDF
垄沟秸秆覆盖对黑土顺坡耕地氮、磷养分阻控效果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宇 韩兴 +3 位作者 赵占军 李明欢 房含 赵兰坡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7-140,共4页
在吉林农业大学教研基地内的标准坡面径流小区中,布设顺坡垄作与垄沟秸秆覆盖2种耕作试验,通过对侵蚀泥沙及N、P养分的测试分析,揭示了垄沟秸秆覆盖对黑土顺坡垄作耕地水沙及N、P养分阻控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可显著降低... 在吉林农业大学教研基地内的标准坡面径流小区中,布设顺坡垄作与垄沟秸秆覆盖2种耕作试验,通过对侵蚀泥沙及N、P养分的测试分析,揭示了垄沟秸秆覆盖对黑土顺坡垄作耕地水沙及N、P养分阻控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可显著降低坡面的年径流系数及土壤侵蚀模数,坡度越大,其减流减沙的效应越显著;秸秆吸水量与吸水时间呈显著对数相关关系;速效N的拦蓄率为9°坡面>6°坡面>3°坡面,全N的拦蓄率为9°坡面>3°坡面>6°坡面;速效P的拦蓄率为3°坡面>9°坡面>6°坡面,全P的拦蓄率为3°坡面>6°坡面>9°坡面;各坡面流失土壤中N、P养分富集率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均明显低于未覆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沟秸秆覆盖 养分流失 阻控效果
下载PDF
旱地玉米垄沟周年覆膜栽培增产效应研究 被引量:38
7
作者 李志军 赵爱萍 +2 位作者 丁晖兵 李科 简毓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7,共6页
针对陇东旱作农业区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特别是玉米生产中干旱和苗期低温等问题,从改善旱地玉米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提高降水利用率入手,将小垄沟集水和覆膜增温保墒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了旱地玉米垄沟周年覆膜栽培新模式... 针对陇东旱作农业区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特别是玉米生产中干旱和苗期低温等问题,从改善旱地玉米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提高降水利用率入手,将小垄沟集水和覆膜增温保墒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了旱地玉米垄沟周年覆膜栽培新模式试验研究。结果使旱地玉米水热条件明显改善,增产效果显著,是陇东旱地玉米自然降水高效利用,实现高产稳产的最佳栽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玉米 垄沟集水 覆膜栽培 增产效应
下载PDF
甘蔗坝地宽窄行深沟栽培效应 被引量:4
8
作者 易代勇 周琦 +3 位作者 周正邦 刘凡值 李向勇 王代谷 《中国糖料》 2009年第2期26-27,36,共3页
以黔糖4号作供试品种,实施甘蔗坝地宽窄行深沟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宽窄行深沟处理能很好地改良田间小气候,增强植株对强光的分层立体高效利用,提高光合效率,增强植株抗性,减少病虫害发生,因而对出苗率、分蘖率、茎径、株高、单茎重、产... 以黔糖4号作供试品种,实施甘蔗坝地宽窄行深沟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宽窄行深沟处理能很好地改良田间小气候,增强植株对强光的分层立体高效利用,提高光合效率,增强植株抗性,减少病虫害发生,因而对出苗率、分蘖率、茎径、株高、单茎重、产量、蔗糖分含量等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尤其在单茎重、株高、产量、蔗糖分含量等考察指标分别较对照增加0.6㎏/株、47.6㎝/株、21.25%、0.88%,同时处理因宽行间作而增加年收入3946.5元/hm2,从而实现年综合纯收入增加8977.5元/hm2,经济效益提高117.08%,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宽窄行深沟 间作 效应
下载PDF
渭北旱原冬小麦深施肥沟播综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方日尧 赵惠青 同延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9-52,共4页
针对深施肥或休闲期深施肥沟播技术 ,对冬小麦生育的影响 ,增产效应及产量结构等进行了研究。深施肥或休闲期深施肥沟播生态效应可改善小麦生育条件 ,旱地冬小麦深施肥沟播在干旱或土墒不足的条件下 ,可借墒播种 ,盐碱地采用此技术可躲... 针对深施肥或休闲期深施肥沟播技术 ,对冬小麦生育的影响 ,增产效应及产量结构等进行了研究。深施肥或休闲期深施肥沟播生态效应可改善小麦生育条件 ,旱地冬小麦深施肥沟播在干旱或土墒不足的条件下 ,可借墒播种 ,盐碱地采用此技术可躲盐巧种 ,提高出苗率 ,易遭冻害地区的冬小麦 ,可降低分蘖节在土壤中的位置 ,减轻因分蘖节受冻害而造成的死苗 ,死蘖。故在渭北旱原的旱、薄和盐碱地推广此项技术 ,是经济有效的增产、稳产、增收、低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沟播 综合效应 产量 生长 施肥 深施
下载PDF
甘肃省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增产效果评价──以环县玉米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生瑞 杨子凡 +2 位作者 顿志恒 陈彦锋 范荣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9期18-21,共4页
选取玉米为研究对象,以甘肃省典型的干旱区环县为研究区域并划定评价单元,以覆膜和不覆膜为对比,采用玉米适宜性指数法,通过确定玉米适宜性评价层次模型和评价指标及其隶属度,评价玉米种植适宜区。结果可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较... 选取玉米为研究对象,以甘肃省典型的干旱区环县为研究区域并划定评价单元,以覆膜和不覆膜为对比,采用玉米适宜性指数法,通过确定玉米适宜性评价层次模型和评价指标及其隶属度,评价玉米种植适宜区。结果可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较传统露地种植有效保持了土壤墒情和养分,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和有效积温,大幅增加了玉米高度适宜性种植区域,增产效果明显,较常规露地种植高度适宜区面积增加了51368.57 hm^2,增加了25.81%。适宜区面积减少了21566.2 hm^2,减少10.82%;勉强适宜区面积减少了16975.1 hm^2,减少8.53%;不适宜区面积减少了12827.2 hm^2,减少6.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全膜 双垄沟播 增产效果
下载PDF
基于黏着理论的牵引器驱动轮力学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晓华 代继樑 +1 位作者 王昆鹏 赵建国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33,共9页
轮式牵引器的牵引力由驱动轮与套管的接触摩擦力决定。目前对驱动轮与套管的接触摩擦研究分析多采用考虑犁沟效应下的单齿模型,未考虑接触部位滑动时的剪切作用。为此,提出了驱动轮六面体梯形齿结构,引入黏着理论,同时考虑黏着效应和犁... 轮式牵引器的牵引力由驱动轮与套管的接触摩擦力决定。目前对驱动轮与套管的接触摩擦研究分析多采用考虑犁沟效应下的单齿模型,未考虑接触部位滑动时的剪切作用。为此,提出了驱动轮六面体梯形齿结构,引入黏着理论,同时考虑黏着效应和犁沟效应,建立了驱动轮与套管之间的力学模型,推导出相应效应下的摩擦因数公式,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驱动轮齿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分析结果表明:驱动轮与套管之间的摩擦因数应为黏着效应摩擦因数和犁沟效应摩擦因数之和,其值为1.046;在套管损伤较轻的情况下,驱动轮齿的最优参数为齿顶角105°、齿倾角120°、下底长4 mm。所得结论可为轮式牵引器牵引力的提高和驱动轮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式牵引器 驱动轮 接触摩擦 犁沟效应 黏着效应 摩擦因数
下载PDF
基于有效落种空间的甘蔗横向种植机开沟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尚平 潘家枫 +2 位作者 钟家勤 黄宗晓 甘芳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2-170,共9页
针对甘蔗横向种植对落种质量要求高的问题,基于有效落种空间形成条件,设计了一种组合式甘蔗横向种植开沟器,主要由防漏犁、旋耕部件和开沟犁构成。通过分析落种运动与土壤运动规律,确定影响落种效果的因素以及各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以... 针对甘蔗横向种植对落种质量要求高的问题,基于有效落种空间形成条件,设计了一种组合式甘蔗横向种植开沟器,主要由防漏犁、旋耕部件和开沟犁构成。通过分析落种运动与土壤运动规律,确定影响落种效果的因素以及各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以旋耕转速、工作深度和前进速度为试验因素,以有效落种深度、旋耕功耗和开沟阻力为试验指标开展田间正交试验,探究作业参数对开沟器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工作深度对有效落种深度、旋耕功耗和开沟阻力有极显著影响;旋耕转速对旋耕功耗有极显著影响;前进速度对旋耕功耗有显著性影响。使用较优作业参数组合进行验证性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旋耕转速为200 r/min、工作深度为30 cm和前进速度为1.20 m/s时,有效落种深度为29.9 cm,落种深度稳定性系数为97.6%,覆土厚度为8.8 cm,浮土厚度为3.4 cm,旋耕功耗为34.0 kW,单侧开沟阻力为14.1 kN,开沟器性能指标满足甘蔗横向种植的落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横向种植机 有效落种空间 开沟器
下载PDF
考虑到岩体尺寸效应的深凹岩石边坡角的确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乃龙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8-40,共3页
以喇叭形曲面边坡上环岩体为力学模型 ,分析其临界下滑时的应力状态 ,以库仑准则作为环岩体的破坏准则 ,并考虑到环岩体的尺寸效应 ,推导出了深凹边坡的临界稳定性坡角与岩体的物理参数 ,及边坡水平半径之间的关系式。该式反应了深凹边... 以喇叭形曲面边坡上环岩体为力学模型 ,分析其临界下滑时的应力状态 ,以库仑准则作为环岩体的破坏准则 ,并考虑到环岩体的尺寸效应 ,推导出了深凹边坡的临界稳定性坡角与岩体的物理参数 ,及边坡水平半径之间的关系式。该式反应了深凹边坡的稳定性坡角可随着开挖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规律 ,为采用减少深凹露天矿底部废石剥离量的凸曲线形边坡奠定了理论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凹露天矿 尺寸效应 剥采比
下载PDF
交替隔沟灌溉棉花群体生理指标的水氮耦合效应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培岭 张富仓 贾运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6-214,共9页
【目的】研究交替隔沟灌溉棉花群体生理指标、生物量、产量的水氮耦合效应。【方法】本试验采用交替隔沟灌溉方式进行大田小区试验,施氮量和灌水量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分析棉花群体生理指标在不同水、氮组合下(灌水量:37.48—218.... 【目的】研究交替隔沟灌溉棉花群体生理指标、生物量、产量的水氮耦合效应。【方法】本试验采用交替隔沟灌溉方式进行大田小区试验,施氮量和灌水量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分析棉花群体生理指标在不同水、氮组合下(灌水量:37.48—218.52mm;施氮量:56.2—134.2kg·hm-2)的变化规律。【结果】棉花叶片光合势(LAD)、作物生长率(CGR)、群体净同化率(NAR)、叶面积指数(LAI)、产量、生物量的水、氮单因子效应表明,施氮量56.2—122.8kg·hm-2时,各群体生理指标、产量、生物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施氮量122.8—134.2kg·hm-2时,LAD、CGR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正相关,NAR、LAI、产量和生物量变化不显著。灌水量37.52—192mm时,群体生理指标、产量、生物量与灌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灌水量192—218.48mm,LAD、CGR、LAI与灌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NAR、产量和生物量变化不明显。棉花群体生理指标、生物量、产量的水氮耦合效应表明,灌水量在37.52—192mm范围内,LAD、CGR、NAR、LAI随灌水量增加而均增长,但增长趋势随施氮量增加而逐渐降低。灌水量在192—218.48mm各群体生理指标、生物量、产量变化不显著。施氮量56.2—95.2kg·hm-2,群体生理指标、产量、生物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长,但增长趋势随灌水量增长而逐渐降低。施氮量从95.2增加到134.2kg·hm-2,各群体生理指标、生物量、产量随施氮量变化不显著。【结论】交替隔沟灌能够协调棉花群体生长发育,提高棉花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隔沟灌 棉花 群体生理指标 水氮耦合效应
下载PDF
交替隔沟灌溉对春播高粱光合特性及其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曹昌林 董良利 +2 位作者 宋旭东 史丽娟 白文斌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6-100,共5页
为寻求高粱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水利用率,此试验运用了随机区组设计法,对高粱的灌溉进行了沟灌在不同灌水量下采用交替灌隔沟灌溉法与传统方式——漫灌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交替隔沟灌溉在灌水量达到75mm时,气孔导度、蒸腾速率、... 为寻求高粱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水利用率,此试验运用了随机区组设计法,对高粱的灌溉进行了沟灌在不同灌水量下采用交替灌隔沟灌溉法与传统方式——漫灌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交替隔沟灌溉在灌水量达到75mm时,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等光合指标同灌水量为135mm的漫灌相比,差异不显著,产量相当。交替隔沟灌溉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11.94%,减少棵间蒸发量32.49%,灌溉水节水率可达44.44%,在满足植株蒸腾需求的条件下,具有显著的节水效应。对高粱进行沟灌,采用交替隔沟灌溉的方式,在产量相当的情况下,具有显著的节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隔沟灌溉 高粱 光合特性 水分 节水效果
下载PDF
天水旱作农业区膜侧小麦不同施肥水平增产效应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岳维云 宋建荣 +5 位作者 张耀辉 杨生茂 吕莉莉 王希恩 刘鸿燕 温宏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18,共4页
通过不同施肥条件对膜侧小麦水分利用、农艺性状、增产效应、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研究干旱地区膜侧小麦的施肥问题。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提高水分利用率1.1~3.1kg(mm·hm^2),促进小麦生长发育;不同施肥水平对小麦的增产效应... 通过不同施肥条件对膜侧小麦水分利用、农艺性状、增产效应、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研究干旱地区膜侧小麦的施肥问题。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提高水分利用率1.1~3.1kg(mm·hm^2),促进小麦生长发育;不同施肥水平对小麦的增产效应不同:低肥、中肥、高肥3种施肥水平分别比不施肥的对照增产731.51kg/hm^2,1461.0kg/hm^2和1648.5kg/hm^2,增产率分别为25.5%、50.9%和57.4%;经济效益以中肥水平(折合施纯N118.1kg/hm^2,P2O5 94.5kg/hm^2和K2O 60.0kg/hm^2)最高,产值可达2045.4元/hm^2,产投比为2.7:1。因此,在低、中、高3个施肥水平中,中等施肥最为有效、合理,有利于增产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水旱作区 膜侧小麦 施肥 增产 水分利用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吡虫啉及其复配剂不同施药方法对油菜蚜虫控制效果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爱芝 韩松 +1 位作者 张书芬 梁九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2-165,共4页
2006-2009年,采用拌种和播种沟施药的方法,于河南郑州研究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及吡虫啉.辛硫磷复配剂对油菜蚜虫的全程控制效果。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用吡虫啉有效成分5g/kg种子拌种仅能有效控制苗期油菜蚜虫的危害,防治效果为90.79%~... 2006-2009年,采用拌种和播种沟施药的方法,于河南郑州研究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及吡虫啉.辛硫磷复配剂对油菜蚜虫的全程控制效果。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用吡虫啉有效成分5g/kg种子拌种仅能有效控制苗期油菜蚜虫的危害,防治效果为90.79%~100%,对中后期油菜蚜虫控制效果不明显;用吡虫啉600g/hm2及吡虫啉.辛硫磷复配剂1320g/hm2采用播种沟施药对油菜蚜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82%~94.49%和90.68%~95.34%;试验示范验证防治效果在92%以上,持效期长达7个月以上,可以达到一次用药控制油菜整个生长期蚜虫为害的效果,减少了用药次数,此方法简单易行、保护环境、保护天敌,是一种简化高效的具有推广价值的油菜蚜虫可持续控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及其复配剂 拌种和播种沟施药 全生育期 油菜蚜虫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吡虫啉不同施药方法对花生蛴螬防控效果以及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爱芝 韩松 梁九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1-165,共5页
采用拌种、播种穴(沟)施药和开花下针前撒施毒土3种施药方法,研究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不同施药方法对花生蛴螬的防控效果和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用量225~420g/hm2于花生开花下针期撒施毒土,防虫效果、保果效果和有效... 采用拌种、播种穴(沟)施药和开花下针前撒施毒土3种施药方法,研究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不同施药方法对花生蛴螬的防控效果和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用量225~420g/hm2于花生开花下针期撒施毒土,防虫效果、保果效果和有效果数增加均显著优于播种沟(穴)施药。拌种防治花生蛴螬保果效果、防虫效果和产量的增加随着拌种用药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低于播种穴施药和生长期撒施。示范试验结果验证表明:于花生开花下针期撒施毒土效果最好,用量420~630g/hm2,防虫效果、保果效果和产量增加分别为87.80%~95.12%、92.42%~95.90%和83.23%~86.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花生蛴螬 拌种 穴施和撒毒土 防治效果 保果效果 增产效果
下载PDF
土壤封闭性除草剂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局部施用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漆永红 岳德成 +2 位作者 胡冠芳 杨发荣 李敏权 《现代农药》 CAS 2015年第1期50-53,共4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土壤封闭除草剂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垄沟底和全地面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垄沟底施用除草剂,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均高于全地面施药和空白对照;玉米产量较全地面施药增产0.61%,较空白对照增产25.32%;施用量仅为全地面...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土壤封闭除草剂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垄沟底和全地面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垄沟底施用除草剂,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均高于全地面施药和空白对照;玉米产量较全地面施药增产0.61%,较空白对照增产25.32%;施用量仅为全地面施药的1/4,成本降幅达到66.12%;杂草群落密度和鲜重分别被控制在4株/m2和13 g/m2以下,阔叶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8%以上,禾本科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在87%和93%以上。建议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产中用垄沟底施药来替代全地面施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双垄沟 垄沟底施药 玉米田 杂草 防效
下载PDF
河套灌区向日葵沟膜垄植抗旱种植技术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超 温埃清 +7 位作者 李军 邬雪瑞 王刚 张俊峰 任志远 贾志平 马忠林 温瑞强 《北方农业学报》 2020年第3期55-59,共5页
【目的】解决河套灌区向日葵生育期灌水后易造成倒伏及盐碱地灌水后易造成死苗,但不灌水又导致受旱、易造成列当寄生,从而造成减产的问题。【方法】试验采用机械一次性开沟、施肥、地膜覆盖沟底至坡顶,将种子播于坡肩的沟膜垄植种植方式... 【目的】解决河套灌区向日葵生育期灌水后易造成倒伏及盐碱地灌水后易造成死苗,但不灌水又导致受旱、易造成列当寄生,从而造成减产的问题。【方法】试验采用机械一次性开沟、施肥、地膜覆盖沟底至坡顶,将种子播于坡肩的沟膜垄植种植方式,对照为常规平作,随机排列。【结果】沟膜垄植比常规平作,轻度盐碱地向日葵生育期0~30 cm根层地温提高0.7~2.3℃,0~30 cm根层土壤含水量提高8.36%~13.28%,向日葵灌浆期根系水平分布直径和垂直深度分别提高26.92%、30.68%,根系鲜重提高81.23%,在向日葵生育期补灌水的轻度盐碱地倒伏率降低21.66个百分点;列当轻度发生地列当出土推迟20 d,防效54.1%;中度盐碱地向日葵生育期0~20 cm根层平均土壤脱盐率提高18.53%,出苗率和保苗率分别提高12和16个百分点。在向日葵生育期补灌水的轻度盐碱地、列当轻度发生地、中度盐碱地分别增产16.07%、20.58%、29.17%。【结论】向日葵沟膜垄植技术可保水、养根、抗倒伏、耐列当、抑制盐分,从而增产,适宜在河套灌区中轻度盐碱地、列当轻度发生地等多种类型的地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沟膜垄植 抗旱 生态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