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icacy of Biological Control and Cultivar Resistance on <i>Fusarium</i>Head Blight and T-2 Toxin Contamination in Wheat
1
作者 Scholastica Leah Musyimi James Wanjohi Muthomi +1 位作者 Rama Devi Narla John Maina Wagacha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2年第5期599-607,共9页
Laboratory and green hous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fungicides, biological agents and host resistance in managing FHB and the associated T-2 toxin. In vitro activity of fungicides and a... Laboratory and green hous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fungicides, biological agents and host resistance in managing FHB and the associated T-2 toxin. In vitro activity of fungicides and antagonists was determined by paired culture method. Effect of microbial agents on FHB severity and mycotoxin content was determined by co-inoculating F. graminearum and F. poae with Alternaria spp., Epicoccum spp. and Trichoderma spp. Fungicides Pearl? (500 g/L carbendazim), Cotaf? (50 g/L hexaconacole), Thiovit? (micronised sulphur 80% w/w) and Folicur? (430 g/L tebuconazole) were the standard checks. Host resistance was determined by inoculating F. poae and F. graminearum to four wheat cultivars and fifteen lines in pot ex-periments. Fungicides resulted in 100% inhibition of pathogen radial growth in in vitro while microbial agents suppressed pathogen growth by up to 53%. Thiovit? and Trichoderma were the most effective in reducing FHB severity in green house pot experiments. The wheat cultivars and lines varied in susceptibility with cultivar Njoro BW II showing least susceptibility while line R1104, cv. Mbuni and cv. KIBIS were most susceptible. All the wheat cultivars and lines accumulated T-2 toxin by up to 5 to 28 μg/kg.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either fungicides nor antagonists can solely be relied on in managing FHB and toxin accumulation. Therefore, integration of biocontrol agents, fungicides and further breeding efforts to improve lines and cultivars with promising resistance to FHB and T2-toxin contamina-tion is recomm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AGONISTS Fungicides fusarium Head Blight T-2 toxin WHEAT
下载PDF
Occurrence of <i>Fusarium</i>species and associated T2-toxin in Kenyan wheat
2
作者 James W. Muthomi Scholastica L. Musyimi +1 位作者 John M. Wagacha Rama D. Narla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2年第1期24-34,共11页
Survey covering 120 wheat fields was conducted in three wheat-growing districts of Kenya during the 2008 cropping season to determine the incidence of Fusarium head blight (FHB) and T2-toxin contamination in grain. FH... Survey covering 120 wheat fields was conducted in three wheat-growing districts of Kenya during the 2008 cropping season to determine the incidence of Fusarium head blight (FHB) and T2-toxin contamination in grain. FHB incidence was determined as the number of blighted ears per 10m2. Information gathered included wheat production practices, rainfall and temperature data. Fungal pathogens were isolated from wheat stems, heads, straw, grains and soil and identified based on cultural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heat grain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T2-toxin by competitive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High FHB incidences of up to 88% were recorded. Fungal genera isolated included Fusarium, Epicoccum, Trichoderma, Alternaria and Penicilium. Wheat plant parts with high infection with Alternaria and Epicoccum had corresponding low levels of Fusarium spp. Whereas Fusarium spp. were the most common fungal pathogens in stems, heads and soil, Epicoccum was frequently isolated from straw and grains. Fusarium speciesisolated included F. poae, F. graminearum, F. stilboides, F. verticilloides, F. fusarioides, F. tricinctum and F. heterosporum with F. poae and F. graminearum accounting for approximately 40% of all Fusarium infections. T-2 toxin was detected in all the grain samples and varied from 3 to 22 ppb. The study showed that FHB and T2-toxin are prevalent in the study districts and the high diversity of Fusarium species implies a challenge in FHB management as well as a risk of chronic T2-toxin exposure to humans and livest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arium Head Blight Mycotoxins T-2 toxin TRICHOTHECENES WHEAT
下载PDF
康乃馨抗尖孢镰刀菌无性系诱变技术
3
作者 王丽花 蒋亚莲 +5 位作者 许凤 杨秀梅 黄望启 苏艳 张丽芳 张艺萍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94-101,共8页
枯萎病是康乃馨鲜切花种植过程中较为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该病的病原菌是尖孢镰刀菌康乃馨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dianthi),培育和合理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控康乃馨枯萎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应用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真菌毒素... 枯萎病是康乃馨鲜切花种植过程中较为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该病的病原菌是尖孢镰刀菌康乃馨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dianthi),培育和合理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控康乃馨枯萎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应用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真菌毒素加压筛选技术,可以定向培育康乃馨抗病育种材料并加快抗病品种选育速度,为康乃馨抗病育种提供新的思路。为获得抗枯萎病的康乃馨育种中间材料,以感枯萎病的康乃馨多花品种紫蝴蝶组培苗为试验材料,诱导愈伤组织并进行悬浮培养建立悬浮培养系,再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后添加尖孢镰刀菌毒素粗提液筛选抗病细胞系。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宜的培养基是Murashig-Skoog培养基+麦草畏1.0 mg/L;筛选出EMS最佳处理组合为0.4%处理4 h;在80.0%的粗毒素培养基上培养10 d是康乃馨抗尖孢镰刀菌无性系筛选较适宜的选择压;诱导康乃馨再生植株较好的激素组合是苄氨基腺嘌呤(BA)0.5 mg/L+噻苯隆(TDZ) 0.1 mg/L+萘乙酸(NAA)0.1 mg/L;经人工接种尖孢镰刀菌进行抗病性鉴定后发现,紫蝴蝶抗病无性系的病情指数为45,为中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乃馨 尖孢镰刀菌 诱变 毒素 无性系
下载PDF
镰刀菌毒素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过程中的作用
4
作者 王立雯 王江坤 +3 位作者 王冰冰 徐剑宏 史建荣 刘馨 《生物技术进展》 2024年第2期182-188,共7页
镰刀菌引起的赤霉病和根腐病是威胁多种粮食作物安全生产的真菌病害,可引起粮食减产和谷物品质降低。田间受镰刀菌感染的谷物也会在仓储过程中造成粮食劣变和毒素污染等问题。镰刀菌通过形成侵染结构、合成细胞壁降解酶(cellwalldegradi... 镰刀菌引起的赤霉病和根腐病是威胁多种粮食作物安全生产的真菌病害,可引起粮食减产和谷物品质降低。田间受镰刀菌感染的谷物也会在仓储过程中造成粮食劣变和毒素污染等问题。镰刀菌通过形成侵染结构、合成细胞壁降解酶(cellwalldegradingenzyme,CWDE)及毒素抵御宿主防御反应破坏植物组织完成侵染。毒素是病原真菌的重要致病因子,植物通过化学修饰和化学分隔等形式将毒素与基质结合、泵出胞外以降低毒素的植物毒性。通过杂交育种或转基因技术对解毒基因进行改良利用是防控镰刀菌病害及毒素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综述了侵染过程中毒素等次生代谢产物在病原菌和植物互作及病害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植物抗病育种和镰刀菌病害及毒素防控新策略的研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毒素 侵染过程 次生代谢产物 镰刀菌 小麦赤霉病
下载PDF
利用Fusarium poae制备T-2毒素的培养条件和提取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代喆 王雅玲 +6 位作者 孙力军 施琦 徐德峰 王远征 胡红林 欧阳毅 吕国忠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0-44,共5页
比较2种不同优化方法对分离纯化梨孢镰孢菌(Fusarium poae)产生的T-2毒素的效果,并得到高纯度的T-2毒素,解决国内T-2毒素产业化问题。在优化Fusarium poae产毒培养条件的基础上,对Burmeister的提取方法和Gregory培养基进一步优化以最大... 比较2种不同优化方法对分离纯化梨孢镰孢菌(Fusarium poae)产生的T-2毒素的效果,并得到高纯度的T-2毒素,解决国内T-2毒素产业化问题。在优化Fusarium poae产毒培养条件的基础上,对Burmeister的提取方法和Gregory培养基进一步优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T-2毒素的产率,从而得到高纯度并且高产率的T-2毒素。目标菌株最适产毒培养基成分:NH4H2PO4 1 g,KCl 0.2 g,MgSO4.7H2O 0.2 g,葡萄糖10 g,酵母膏5g,CuSO4.5H2 O 0.005 g,ZnSO4.7H2 O 0.01 g,H2 O 1 000 mL。最佳产毒培养条件为8~25℃间隔12 h变温、前期光照后期黑暗、前期振荡后期静止的培养条件下培养28 d。在这种条件下可提高T-2毒素的产率达5倍。用丙酮氯仿进行分离,免疫亲和柱进行纯化得到高纯的T-2毒素。优化后的Burmeister提取方法提高了T-2毒素的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毒素 镰孢菌 产毒培养
下载PDF
硫色镰刀菌(Fusarium sulphureum)体外产毒条件的筛选 被引量:3
6
作者 唐亚梅 薛华丽 +3 位作者 毕阳 赵莹 沈科萍 王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0-104,共5页
对影响硫色镰刀菌(Fusarium sulphureum)体外产生真菌粗毒素的温度、时间、pH值、培养方式及培养基种类进行筛选。结果表明:F.sulphureum的最佳产毒条件是Richard培养基、25℃、pH 4.5、振荡培养10 d。在单因素筛选的基础上,以温度、pH... 对影响硫色镰刀菌(Fusarium sulphureum)体外产生真菌粗毒素的温度、时间、pH值、培养方式及培养基种类进行筛选。结果表明:F.sulphureum的最佳产毒条件是Richard培养基、25℃、pH 4.5、振荡培养10 d。在单因素筛选的基础上,以温度、pH值和培养时间为自变量,绿豆种子胚根平均长度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该菌产毒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22.2℃、pH 5.1、振荡培养12 d最有利于体外产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色镰刀菌 粗毒素 响应面法 产毒条件
下载PDF
饲用玉米镰孢菌毒素污染控制
7
作者 黄翠 兰静 +4 位作者 赵琳 李宛 倪蓓 赵红华 柴孟龙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07-112,共6页
玉米是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也是玉米进口国。在玉米总产量中,饲用玉米占比高达63%。镰孢菌毒素是影响饲用玉米品质,导致浪费的主要原因。控制饲用玉米中镰孢菌毒素污染对于降低养殖成本,保障食品安全和... 玉米是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也是玉米进口国。在玉米总产量中,饲用玉米占比高达63%。镰孢菌毒素是影响饲用玉米品质,导致浪费的主要原因。控制饲用玉米中镰孢菌毒素污染对于降低养殖成本,保障食品安全和提升我国玉米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饲用玉米种植、收获、运储和加工过程中镰孢菌毒素污染关键控制点,以及采取的相应控制措施。饲用玉米全产业链镰孢菌毒素的污染控制应以田间为源头,从产地环境到品种选择、从栽培技术到田间管理,都要建立标准化操作规程;收获、干燥、运输、贮藏中间环节需明确条件与要求,降低加工过程毒素浓缩风险;加快建立饲料脱霉剂标准评价体系,从而推动脱霉剂市场良性发展,以此保障饲用玉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玉米 镰孢菌毒素 污染控制
下载PDF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雪君 郭敬 +8 位作者 孙计平 孙焕 李芳芳 平文丽 李建华 俎焕新 李旭辉 侯咏 耿胜娜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51,共9页
为获得不同烟草品种镰刀菌根腐病抗性的鉴定方法,采用镰刀菌粗毒素幼芽接种、孢子悬浮液培养、带菌菌谷接种、离体叶片菌饼接种、草酸局部注射等5种方法对4个品种(小黄金1025、中烟100、长脖黄、664-01)的镰刀菌抗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为获得不同烟草品种镰刀菌根腐病抗性的鉴定方法,采用镰刀菌粗毒素幼芽接种、孢子悬浮液培养、带菌菌谷接种、离体叶片菌饼接种、草酸局部注射等5种方法对4个品种(小黄金1025、中烟100、长脖黄、664-01)的镰刀菌抗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镰刀菌毒素液胁迫法可以鉴定品种的抗感程度,适宜体系毒素浓度为8%,处理时间6 d;镰刀菌孢子悬浮液接种法可以鉴定品种的抗感程度,适宜体系孢子液浓度为107个/mL,处理时间4 d;带菌菌谷接种也可以鉴定品种的抗感程度,适宜体系菌谷比例为20%,处理时间9 d;离体叶片用菌饼和草酸液处理,能区分品种的抗感性,但不能区分品种的抗感程度。研究结果认为孢子悬浮液接种法和带菌菌谷接种与其他3种方法相比可以准确评价品种对镰刀菌根腐病的抗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镰刀菌根腐病 毒素 孢子液 菌饼 抗病性
下载PDF
解“毒”呕吐毒素 被引量:2
9
作者 万福贤 张元红 +1 位作者 张丽丽 姜林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7期157-163,共7页
呕吐毒素是镰刀菌群侵染谷物后产生的一种天然毒素,严重威胁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本文借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了呕吐毒素的发现研究史、家族(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及典型成员、生物脱毒前沿研究,让读者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了解这种... 呕吐毒素是镰刀菌群侵染谷物后产生的一种天然毒素,严重威胁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本文借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了呕吐毒素的发现研究史、家族(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及典型成员、生物脱毒前沿研究,让读者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了解这种危险的毒素,尤其是对高等农业和医学类院校的师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呕吐毒素 镰刀菌 生物脱毒
下载PDF
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病原鉴定及毒性差异分析
10
作者 宋璐璐 田娇娇 +2 位作者 李娜 张娜 杨文香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4-39,共6页
为安全高效地减少由Fusarium spp.引起的小麦赤霉病带来的损失和危害,对小麦赤霉病病原菌的类型、产毒类型及致病性差异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病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性和产毒素类型分析,明确了引起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的病原... 为安全高效地减少由Fusarium spp.引起的小麦赤霉病带来的损失和危害,对小麦赤霉病病原菌的类型、产毒类型及致病性差异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病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性和产毒素类型分析,明确了引起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及其特点。分子鉴定和形态学鉴定表明引起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产毒类型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毒素类型,其中78株菌株产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DON),1株菌株产3-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DON),F.graminearum不同菌株间致病性存在差异。试验表明病原菌的扩展速度与毒素产生量之间呈正相关。研究结果对于有效筛选抗病品种、选择防控药剂、生防菌株的筛选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病原鉴定 致病性分析 毒素类型
下载PDF
枯萎病菌毒素粗提液对美洲南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11
作者 刘佳 柴改凤 +2 位作者 郭风清 张树武 徐秉良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88,共8页
为了揭示美洲南瓜枯萎病菌产生的毒素粗提液对幼苗的影响,研究了病原菌产毒的条件以及不同浓度毒素粗提液对美洲南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美洲南瓜枯萎病菌在pH值=7的Czapek培养液中24 h连续光照、振荡培养15 d时,产毒效果... 为了揭示美洲南瓜枯萎病菌产生的毒素粗提液对幼苗的影响,研究了病原菌产毒的条件以及不同浓度毒素粗提液对美洲南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美洲南瓜枯萎病菌在pH值=7的Czapek培养液中24 h连续光照、振荡培养15 d时,产毒效果最明显,对美洲南瓜种子胚根生长抑制率最高,毒素粗提液亦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80%的病原菌毒素粗提液,对美洲南瓜株高、茎粗和根长的生长抑制效果最好。处理11 d时,80%毒素粗提液处理下,美洲南瓜幼苗根系和叶片的细胞膜透性分别达到62.71%和62.31%;叶片MDA含量为对照的2.61倍,叶片PAL活性最高,为84.25 U·g^(-1),是对照处理PAL酶活性的2.09倍。研究结果可为揭示美洲南瓜枯萎病菌的致病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南瓜 枯萎病菌 毒素 生长 细胞膜透性 生理指标
下载PDF
安徽河南粮食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调查 被引量:30
12
作者 熊凯华 胡威 +2 位作者 汪孟娟 魏华 程波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65-268,共4页
目的:调查安徽、河南两省粮食中镰刀菌毒素污染情况。方法:以玉米、小麦为材料,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含量,采用SPSS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调查安徽、河南两省粮食中镰刀菌毒素污染情况。方法:以玉米、小麦为材料,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含量,采用SPSS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徽河南两省玉米、小麦中的DON和ZE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24.0μg/kg和187.2μg/kg,检出率分别为76.7%和75.3%。其他省份的玉米、小麦中DON和ZEN含量的平均值为52.2μg/kg和24.1μg/kg,检出率分别为60%和70%。结论:和其他省份相比,安徽、河南两省的粮食受镰刀菌毒素污染程度更严重。根据现有的国家限量标准,ZEN的超标率比DON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毒素 粮食 污染水平
下载PDF
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小肠二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祥兴 杨维仁 +6 位作者 张崇玉 黄丽波 张磊 牛群升 陈宁波 刘宁 姜淑贞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75-1882,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小肠二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35日龄平均体重为(8.45±0.94)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40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头,试验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 本试验旨在研究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小肠二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35日龄平均体重为(8.45±0.94)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40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头,试验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的试验饲粮是用霉变玉米和霉变玉米蛋白粉代替基础饲粮中50%的玉米和玉米蛋白粉配制而成(含玉米赤霉烯酮0.90 mg/kg,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43 mg/kg,烟曲霉毒素5.85 mg/kg)。仔猪采用单体笼饲养,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镰刀菌毒素显著降低了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显著升高了料重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镰刀菌毒素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乳糖酶活性、空肠和回肠的蔗糖酶活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镰刀菌毒素显著降低了空肠和回肠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显著升高了空肠和回肠的丙二醛含量(P<0.05)。由此得出,本试验条件下,镰刀菌毒素能够降低断奶仔猪小肠二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危害小肠健康,并对其生长性能造成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毒素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二糖酶活性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镰刀菌毒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4
作者 彭杰 吴晓鹏 +1 位作者 黄惠琴 鲍时翔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27,共3页
镰刀菌毒素是镰刀菌属真菌产生的多种次生代谢产物的总称,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是危险的食品污染物,对人畜健康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关于镰刀菌毒素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国际上最紧迫的课题之一。通过对受侵染的宿主细胞以及体外培养的动... 镰刀菌毒素是镰刀菌属真菌产生的多种次生代谢产物的总称,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是危险的食品污染物,对人畜健康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关于镰刀菌毒素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国际上最紧迫的课题之一。通过对受侵染的宿主细胞以及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研究表明,镰刀菌毒素可影响植物细胞膜透性并破坏其组织超微结构,可诱导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发生凋亡。笔者对镰刀菌产毒素的类型,镰刀菌毒素对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毒害以及脱毒方法作一综述。并探讨了当前镰刀菌毒素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毒素 生物毒性 脱毒
下载PDF
镰刀菌毒素对植物形态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开军 罗少波 +3 位作者 王亚琴 何晓明 谢大森 彭庆务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56,共4页
镰刀菌毒素是镰刀菌产生的非寄主选择性毒素,可导致植物萎蔫、根腐、穗腐等各种病症。综述了镰刀菌毒素的主要种类、产毒菌种及其侵染的主要植物,毒素作用机理及其对植株外观形态、细胞及细胞器结构、维管束等的影响,并提出了镰刀菌毒... 镰刀菌毒素是镰刀菌产生的非寄主选择性毒素,可导致植物萎蔫、根腐、穗腐等各种病症。综述了镰刀菌毒素的主要种类、产毒菌种及其侵染的主要植物,毒素作用机理及其对植株外观形态、细胞及细胞器结构、维管束等的影响,并提出了镰刀菌毒素研究在抗性材料筛选和抗性机理研究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毒素 形态 致病机理 结构
下载PDF
尖孢镰刀菌毒素对大豆胚根组织影响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台莲梅 许艳丽 闫凤云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2-516,共5页
用2个浓度的尖孢镰刀菌毒素处理大豆胚根,来研究毒素对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毒素处理后,胚根细胞质壁分离;质膜、线粒体膜、核膜、液泡膜局部断裂;线粒体肿胀、变形、内部电子透明化、空泡化;细胞壁变形、断裂、有的细胞解体... 用2个浓度的尖孢镰刀菌毒素处理大豆胚根,来研究毒素对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毒素处理后,胚根细胞质壁分离;质膜、线粒体膜、核膜、液泡膜局部断裂;线粒体肿胀、变形、内部电子透明化、空泡化;细胞壁变形、断裂、有的细胞解体。损害发生最早的是线粒体和质膜。低浓度条件下,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受害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毒素 大豆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瓜类枯萎病菌粗毒素的致萎作用及其钝化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庄敬华 杨长成 +4 位作者 高增贵 毛竹 唐树戈 魏汉莲 董会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7-181,共5页
通过试验对瓜类枯萎病菌进行了产毒培养基的筛选,测定不同枯萎病菌菌株产毒能力,以及12种化合物对甜瓜枯萎病菌毒素的钝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改良的理查培养液最适于枯萎病菌的生长,其粗毒素对幼苗的致萎作用最强,并随着处理浓度的增... 通过试验对瓜类枯萎病菌进行了产毒培养基的筛选,测定不同枯萎病菌菌株产毒能力,以及12种化合物对甜瓜枯萎病菌毒素的钝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改良的理查培养液最适于枯萎病菌的生长,其粗毒素对幼苗的致萎作用最强,并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呈规律性变化;不同枯萎病菌菌株粗毒素对甜瓜幼苗的致萎作用差异显著;KMnO4、ZnSO4、VB6、VB1、CuSO4、CaSO4和MnSO4等均可不同程度地钝化甜瓜枯萎病菌毒素使其毒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枯萎病 毒素 萎蔫指数 细胞膜损伤率 钝化作用
下载PDF
白兰瓜果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优势病菌的毒性测定 被引量:10
18
作者 柴兆祥 李金花 +1 位作者 李敏权 郝风霞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71-674,共4页
对引起白兰瓜贮藏期果腐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 ,明确了FusariumlateritiumNees,Cephalotheciumroseum ,Aspergillusspp .,Penicilliumspp .,Rhizopusstolonifer等 5种引起白兰瓜果实腐烂的病原真菌 ,其中以F .laterit... 对引起白兰瓜贮藏期果腐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 ,明确了FusariumlateritiumNees,Cephalotheciumroseum ,Aspergillusspp .,Penicilliumspp .,Rhizopusstolonifer等 5种引起白兰瓜果实腐烂的病原真菌 ,其中以F .lateritiumNees的危害最为严重 ,为优势菌 ,其次为C .roseum .而F .lateritium在 pH 6的Richard培养液中 ,置 2 5℃黑暗静置培养 14d后获得的培养滤液对白兰瓜种子胚根的抑制率最强 .F .lateritium产生的毒素为非专化性毒素 .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兰瓜 果腐病 砖红镰刀菌 毒素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毒素解毒剂的筛选及对香蕉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媚 曾蕊 +2 位作者 李瑜婷 黄永辉 周而勋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9-104,共6页
从15种候选解毒剂中筛选出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4号生理小种(简称Foc 4)毒素解毒效果最好的2种解毒剂——硫酸锌和井冈霉素。在2 g.L-1浓度下,硫酸锌和井冈霉素对Foc 4毒素的钝化率分别为76.67%和71.33%,而... 从15种候选解毒剂中筛选出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4号生理小种(简称Foc 4)毒素解毒效果最好的2种解毒剂——硫酸锌和井冈霉素。在2 g.L-1浓度下,硫酸锌和井冈霉素对Foc 4毒素的钝化率分别为76.67%和71.33%,而在5 g.L-1浓度下,它们的钝化率分别为90.33%和80.00%。探索了毒素—硫酸锌和毒素—井冈霉素处理体系在2 g.L-1和5 g.L-1浓度下对香蕉苗5种防御酶(PAL、POD、PPO、SOD和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这个处理体系中,香蕉苗PAL和PPO酶活高峰出现的时间(PAL 36 h、PPO 36 h和48 h)较毒素单独处理(PAL 48 h、PPO 60 h)早;SOD和CAT酶活高峰出现的时间与对照基本一致;而POD酶活高峰出现的时间较复杂。总体上,这个处理体系的酶活高于毒素单独处理和无菌水对照。"毒素—硫酸锌处理体系"在PAL、SOD整体酶活上高于"毒素—井冈霉素处理体系",而后者在其他3种酶活上普遍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毒素 解毒剂 防御酶系
下载PDF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病菌致病粗毒素的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赵杰 王静 +4 位作者 李乃会 孔凡玉 张成省 冯超 夏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66,共6页
本试验测定了经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粗毒素浸泡后烟草幼苗抗病相关酶系的活性及细胞膜透性的变化,以研究毒素对烟草的致病作用。结果表明,引起烟草根腐病的尖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的毒素属于非寄主专... 本试验测定了经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粗毒素浸泡后烟草幼苗抗病相关酶系的活性及细胞膜透性的变化,以研究毒素对烟草的致病作用。结果表明,引起烟草根腐病的尖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的毒素属于非寄主专化性毒素(NHST)。烟草幼苗经毒素处理12~60h,其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活性都迅速升高,随后下降,幼苗出现不同程度的萎蔫。50%的毒素液处理幼苗根部54h后,根部细胞膜的损伤率比对照均增加了80%,叶片的细胞膜损伤率比对照增加了90%。另外毒素处理能抑制烟草种子胚根的生长,使幼苗萎蔫,与病原菌直接接种表现相同,说明毒素是病原菌侵染烟草导致发病的一个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镰刀菌 粗毒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