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武术美学精神论略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岗 陈保学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3-110,共8页
在哲学、美学、文化学的指导下,对中国武术美学精神进行阐释。中国武术美学精神体现为:言"天人合一"的大美关怀之"志";寓"至善至美"的完美道德之"理";达"形神兼备"的审美修炼之"... 在哲学、美学、文化学的指导下,对中国武术美学精神进行阐释。中国武术美学精神体现为:言"天人合一"的大美关怀之"志";寓"至善至美"的完美道德之"理";达"形神兼备"的审美修炼之"神";造"情景交融"的美学意象之"境";统"知情意行"的美育教化于"一"。指出:中国武术发展至今,正是美学精神的作用使然,美学精神是中国武术文化的核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美学精神 国民精神 形神兼备 情景交融 天人合一 至善至美
下载PDF
论吴组缃小说的审美意蕴——兼与夏志清先生商榷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夜 《黄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74-78,共5页
深厚的中西文学素养及儿时乡村生活经历使吴组缃的创作在充分吸收以往小说优秀技巧的同时散发出浓烈的乡土气息。但因自身文化底蕴的缺乏,作者无法站在人类、人性高度俯视芸芸众生。这极大制约了作品的思想和艺术深度。
关键词 吴组缃 情景交融 悬念设置
下载PDF
徐樾诗歌艺术特色初探
3
作者 石天飞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2-175,共4页
徐樾诗歌想象奇特,同时运用比喻、夸张等多种表现手法巧构佳境,蕴含一种奇伟之气,体现了奇豪的诗风。徐樾善于对现实作典型艺术概括,同时将主观态度寓于客观叙述之中,运用细节状物表情,他的诗是对中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徐樾诗歌想象奇特,同时运用比喻、夸张等多种表现手法巧构佳境,蕴含一种奇伟之气,体现了奇豪的诗风。徐樾善于对现实作典型艺术概括,同时将主观态度寓于客观叙述之中,运用细节状物表情,他的诗是对中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徐樾将他的感情寄于诗中,注重炼字遣词,其诗歌语言自然而鲜明生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樾 诗歌 奇豪 现实主义手法 情景交融
下载PDF
徐志摩日记文学的史料价值和审美取向
4
作者 吴建华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24-128,共5页
徐志摩的日记文学是徐志摩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志摩在日记中不但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史料,而且展示了他独特的文学风彩。他的日记情景交融,是中国现代作家日记文学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关键词 徐志摩 日记文学 情景交融
下载PDF
意境的审美特质和民族品格
5
作者 黄毓任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8-32,共5页
意境最重要、最根本的特征是情与景、意与境、主观情致与客观自然的交融统一。重视情景交融、意境统一,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传统。作为意境理论的标识和核心,情景交融集中体现了艺术意境的审美特质,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艺术家孜孜以求... 意境最重要、最根本的特征是情与景、意与境、主观情致与客观自然的交融统一。重视情景交融、意境统一,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传统。作为意境理论的标识和核心,情景交融集中体现了艺术意境的审美特质,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艺术家孜孜以求的审美理想的境界。它的深层结构中凝聚和积淀着我们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模式,即“天人合一”观念。因而,情景交融不只是意境的一般特征,也不只是一般的“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它深刻地揭示了意境的民族心理内涵,是中国艺术最重要的民族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情景交融 审美特质 天人合一 民族心理
下载PDF
南朝诗学在情景问题上的理论局限
6
作者 杜志强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4-68,共5页
在情景问题上,南朝诗学虽然有丰富的表述,但都只停留在感物兴情的层面上,还没有突破"兴"的范围;南朝诗学家的探索已经使得明确提出情景交融具备了理论上的可能,但从感物兴情走向理论上的情景交融,又经过了一千四百多年。不仅... 在情景问题上,南朝诗学虽然有丰富的表述,但都只停留在感物兴情的层面上,还没有突破"兴"的范围;南朝诗学家的探索已经使得明确提出情景交融具备了理论上的可能,但从感物兴情走向理论上的情景交融,又经过了一千四百多年。不仅情景问题,就是其他许多诗学问题,如新变、文质、词采、声律、雅俗、文笔等,在当时都没有取得理性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诗学 情景交融 理论局限
下载PDF
意境美学范畴的形成
7
作者 邓承奇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主要阐释"意境"这一美学范畴的形成。第一部分讲"意境"的生成,第二部分讲"意境"说理论形成的轨迹。"意境"是建立在"意象"基础之上的,是有无、虚实、情景交融和谐统一的结晶。&qu... 本文主要阐释"意境"这一美学范畴的形成。第一部分讲"意境"的生成,第二部分讲"意境"说理论形成的轨迹。"意境"是建立在"意象"基础之上的,是有无、虚实、情景交融和谐统一的结晶。"意境"说始于王昌龄,继之殷璠、皎然、司空图、严羽、王夫之等,都作出了很大的理论贡献,到王国维终于得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意境说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下载PDF
《亚当·比德》中的自然与超自然 被引量:1
8
作者 徐颖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67-73,共7页
《亚当·比德》既是一部描摹前工业社会的农耕牧歌,又是一篇道德寓言。乔治·艾略特分别使两位女性人物成为小说中自然与超自然因素的人格化身。赫蒂的自然主义代表了农耕社群抛弃基督教规约,复归唯我享乐本能的异教倾向,而秉... 《亚当·比德》既是一部描摹前工业社会的农耕牧歌,又是一篇道德寓言。乔治·艾略特分别使两位女性人物成为小说中自然与超自然因素的人格化身。赫蒂的自然主义代表了农耕社群抛弃基督教规约,复归唯我享乐本能的异教倾向,而秉持超自然主义的黛娜则以强大的基督教情感来赎救苦难者和有罪者。黛娜和亚当·比德的结合反映了自然与超自然力量在信仰世界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超自然 异教 基督教情感 融合
下载PDF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特性 被引量:2
9
作者 胡李峰 《中外建筑》 2005年第6期49-51,共3页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有着极强的感染力,中国建筑师在学习西方的同时应该认真研究民族建筑的空间特征,创造出适合中国人自己的建筑。本文试就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特性,从天人合一、虚实相生、空间与时间的同一化和建筑空间的情景相融等四个...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有着极强的感染力,中国建筑师在学习西方的同时应该认真研究民族建筑的空间特征,创造出适合中国人自己的建筑。本文试就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特性,从天人合一、虚实相生、空间与时间的同一化和建筑空间的情景相融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 空间特性 天人合一 虚实相生 时空一体化 情景相融
下载PDF
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情景交融
10
作者 贺晨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53-56,共4页
通过探讨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及其艺术表达效果,从情由景生、情寓于景、景引发思考三个渐进层次指出小说运用情景交融的叙事手法展现了生命与自然合一的主旨,使读者从"情中景、景中情"的交互意... 通过探讨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及其艺术表达效果,从情由景生、情寓于景、景引发思考三个渐进层次指出小说运用情景交融的叙事手法展现了生命与自然合一的主旨,使读者从"情中景、景中情"的交互意境中获得美的享受和对生命的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到灯塔去》 情景交融 生命 自然
下载PDF
中国古代对自然美的认识与体验
11
作者 赵正来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7-21,共5页
自然环境与社会意识形态规定着时代的自然审美观,自然审美观制约着以自然美为素材的文学与绘画艺术的创造。中国艺术家把审美眼光集中地投向自然,在自然美欣赏中,总是把人摆进去,从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情感状态出发,寄情于景,移德于物,然... 自然环境与社会意识形态规定着时代的自然审美观,自然审美观制约着以自然美为素材的文学与绘画艺术的创造。中国艺术家把审美眼光集中地投向自然,在自然美欣赏中,总是把人摆进去,从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情感状态出发,寄情于景,移德于物,然后在物我交融中见出人的品德、情感来,这绝不仅仅是移情于自然,更是一种精神感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美 比德 情景交融 意境
下载PDF
扎西达娃小说《没有星光的夜》文化意蕴探微
12
作者 孙旭 《红河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44-46,共3页
文章对藏族作家扎西达娃的早期短篇小说《没有星光的夜》的文化意蕴进行了细读式探究,发现这部作品通过青年新人阿格布的形象塑造来揭示文学的社会意义,并且从现代意识的视角审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弊端,而在叙事话语范式上则采取蕴藉深... 文章对藏族作家扎西达娃的早期短篇小说《没有星光的夜》的文化意蕴进行了细读式探究,发现这部作品通过青年新人阿格布的形象塑造来揭示文学的社会意义,并且从现代意识的视角审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弊端,而在叙事话语范式上则采取蕴藉深幽的策略,小说文本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西达娃 现代性 社会意义 传统文化 情景交融
下载PDF
敢遣春温上笔端——朱自清散文《春》赏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世林 《科教文汇》 2012年第14期87-88,共2页
朱自清早期散文《春》意象单纯,主题明朗,语言优美,蕴涵绵长。是一幅春光秀丽的画卷,一曲青春美的赞歌。
关键词 朱自清 《春》 情景交融
下载PDF
殷的诗学观及文学史意义
14
作者 刘辰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06-109,共4页
《河岳英灵集》《丹阳集》是盛唐殷所编的唐诗选本,也体现了他的诗学观:声律、风骨并重。而且殷首次提出了"兴象"这一美学范畴。殷的诗学理论既继承前人,又超越前人,在中国古代诗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关键词 殷璠 诗学观 文学史 声律学 风骨学 兴象学
下载PDF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四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东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32-38,共7页
〕文章试图从创作的缘起和性质,对传统的超越和延续,以及情与景之间的关系等几方面对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作较全面的分析,以期对这组诗的内容、题材、情感,语言、结构、主客关系和它们在中国田园诗中的位置有较整体的认识,从... 〕文章试图从创作的缘起和性质,对传统的超越和延续,以及情与景之间的关系等几方面对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作较全面的分析,以期对这组诗的内容、题材、情感,语言、结构、主客关系和它们在中国田园诗中的位置有较整体的认识,从而对范成大田园诗风格上清新、婉丽、灵巧、温润、秀雅、精严兼美有较为立体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性质 南宋 文学研究 诗歌 超越
下载PDF
论中西诗歌艺术表现的差异——以严维的《答刘长卿蛇浦桥月下重送》与许尔霍夫的《月出》为例
16
作者 许微维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5年第7期112-114,共3页
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中西美学追求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美学特征。这种不同的美学特征在中西诗歌艺术风格的表现上显得尤为突出。以严维的《答刘长卿蛇浦桥月下重送》与德国女诗人许尔霍夫的《月出》为例,分别从情景之关系、意象描绘、静... 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中西美学追求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美学特征。这种不同的美学特征在中西诗歌艺术风格的表现上显得尤为突出。以严维的《答刘长卿蛇浦桥月下重送》与德国女诗人许尔霍夫的《月出》为例,分别从情景之关系、意象描绘、静态与动态描写等几方面来探讨中西诗歌艺术表现的差异,意在对中西诗歌艺术表现方面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关系 “移情” “情景交融”意象描绘 静态与动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