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n an Easterly Wave Thunderstorm and Gale Weather during the Latter Flood Season of 2010
1
作者 LIN Que-lue1,HE Yun-yan2,GAN Gui-hua3,GAN Li4 1.Yulin Meteorological Bureau in Guangxi,Yulin 537000,China 2.Rongxian Meteorological Bureau in Guangxi,Rongxian 537000,China +1 位作者 3.Jiexi Meteorological Bureau in Guangdong,Jiexi 515400,China 4.Hengxian Meteorological Bureau in Guangxi,Hengxian 530300,China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10期33-38,共6页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an easterly wave thunderstorm and gale weather during the latter flood season of 2010.[Method] Based on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data of automatic station,NCEP 1°...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an easterly wave thunderstorm and gale weather during the latter flood season of 2010.[Method] Based on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data of automatic station,NCEP 1°×1° reanalysis data,Doppler radar reflectivity and radial velocity data,the easterly wave thunderstorm and gale weather process which happened during 4-5 August,2010 was analyzed.The circulation situation,wind field and dynamic & thermal structures of easterly wave,echo characteristics of Doppler radar when thunderstorm and gale happened were studied.[Result] The thunderstorm and gale weather happened in the northeaster zone in front of the deep thick easterly wave trough.When thunderstorm and gale weather happened,position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was by north(ridge line was at 35° N).Eastward movement of the north branch of trough compelled subtropical high splitting into east and west circles.Westward extension of the east subtropical high and saddle-type field circulation were favorable for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asterly wave.As development and westward movement of the easterly wave,in the influence zone in front of the trough,upper easterly component transmitted downward.Then,low-level northeaster obviously strengthened,and thunderstorm and gale weather appeared.In the zone where thunderstorm and gale happened,airflow had cyclonic convergence at the middle and low layers and anti-cyclonic divergence near the ground layer.Subsidence movement was obvious.Moreover,thermal force structure that it tended to be dry and cold at the middle and high layers,warm and wet at the low layer existed.Supercell storm was at the developed stage on 4th.It had obvious mesocyclone and hooked echo characteristics(meso-and small-scale characteristics).Characteristics of the squall line,gale region and adverse wind region appeared in central west Guangdong on 5th.Doppl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socyclone,hooked echo,squall line,gale region and adverse wind region had indication significance for short-imminent forecast of the thunderstorm and gale.[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revealed some information which had significance for forecasting local easterly wave thunderstorm and gale wea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erly wave Thunderstorm and gale Doppler radar weather analysis China
下载PDF
2022年陇南“4·19”强对流天气成因及其对配电线路故障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鲍丽丽 王小勇 +4 位作者 段秀兰 程鹏 谭丹 闫昕旸 何金梅 《干旱气象》 2024年第3期437-446,共10页
配电线路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下,易受强对流天气影响而发生故障。2022年4月19日午后,受大风、雷电等高影响天气影响,陇南市13条配电线路先后出现故障。利用陇南市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极大风速和闪电定位数据以及风云4A(FY-4A)红外云图、探... 配电线路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下,易受强对流天气影响而发生故障。2022年4月19日午后,受大风、雷电等高影响天气影响,陇南市13条配电线路先后出现故障。利用陇南市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极大风速和闪电定位数据以及风云4A(FY-4A)红外云图、探空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及其对电网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强对流天气以雷电、雷暴大风天气为主,西和、礼县、武都、康县等县(区)出现大面积用户停电和电力负荷损失等不利影响。(2)强对流发展主要受高原槽和切变线共同影响,在“上冷下暖”的大气层结不稳定条件下,由地面辐合线触发较强的雷暴大风天气;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也显示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与地面雷暴大风相吻合。(3)陇南市配电线路故障范围分布与强对流天气发生时间和过境路径基本一致,利用逐10 min极大风速和闪电定位数据,探讨得出当极大风速值超过15.0 m·s^(-1)、或正地闪电流强度超过43 k A、或负地闪电流强度超过26 k A时,配电线路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雷暴大风 电力线路 影响阈值
下载PDF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ust Weather in Northern Shaanxi in Recent 10 Years
3
作者 Qiang Li Xiaolan Wei +2 位作者 Min Liu Feng Su Aihua Li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3年第4期29-32,共4页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ust weather in northern Shaanxi in recent 10 years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dust weather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 [ Method] Based on observation dat...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ust weather in northern Shaanxi in recent 10 years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dust weather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 [ Method] Based on observation data of 3 national basic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Yuyang District, Dingbian and Yan'an) during 2001 -2010, the newest fact characteristics of temporal-spatial evolution for sand storm, sand blowing and floating dust in northern Shaanxi during 2001 -2010 were illustrated. Correlation between dust weather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 (gale,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was analyzed. [Result] Compared with the 1990s, dust days in northern Shaanxi during 2001 -2010 still continued to decrease. There was no sand storm in Yan'an. Sand storm days in northem region of north Shaanxi in most years was 1.0 -2.0 d. Sand blowing was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ust weather in northern Shaanxi, and proportion of the sand blowing days to dust days was 80% -90%. Dust days in Dingbi- an had good correlation with gale days, but gale days was smaller than dust days. That is to say, smaller wind force could induce dust weather. Decrease of the dust days presented inverse correlations with precipitaion and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increase and temperature rise could inhibit occurrence of the dust weather. Although total dust days decreased, sand storm in Yuyang District had increase tendency. [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had scientific, objectiv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prediction of the climate change tendency in northern Shaanx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st weather New characteristics gale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CORRELATION China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y of Disastrous Convective Weather in China from 1961 to 2016
4
作者 Feng KO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9年第3期30-36,40,共8页
Based on the data of hail,gale,thunderstorm and lightning days in 2 481 stations in China from 1961 to 2016,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periodicity and climate abru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o... Based on the data of hail,gale,thunderstorm and lightning days in 2 481 stations in China from 1961 to 2016,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periodicity and climate abru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kinds of disastrous convective weather in China were analyzed by variou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ime,the days of four kinds of disastrous convective weather in China decreased,and the hail and thunderstorm days were characterized by " increasing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ing" from 1961 to 2016. The hail,gale,thunderstorm and lightning days in China had oscillation cycles of 3-5,2-3,1-2 and 1-4 a respectively,and the hail and thunderstorm days changed suddenly in 2002 and 1992 respectively. In space,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western Sichuan were the highvalue distribution areas of hail,gale and thunderstorm days. The high-value distribution areas of thunderstorm days were also distributed to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South China and its southwestern regions at the same latitude were the high-value distribution areas of lightning days. In terms of trend,the hail days in China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mainly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gale days in China decreased in the east,was unchanged in the central region,and increased and decreased alternately in the west. The thunderstorm days in China increased in Tibet,North China,Chongqing,Zhejiang and northwestern Heilongjiang. The lightning days in China decreased obviously to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terms of the fluctuation,the hail days fluctuated greatly in the southeast. The gale days fluctuated greatly to the east of Hu Huanyong line. The thunderstorms days in China fluctuated greatly in the northwest and slightly in the southeast. In addition to the small fluctuation in northern Xinjiang and South China,the lightning days fluctuated greatly in other regions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astrous weather Hail-gale-thunderstorm-lightning SPATIO-TEMPORAL pattern Characteristic of periodic oscillation Mutation test
下载PDF
基于ConvLSTM的改进雷达回波外推方法研究
5
作者 赵玉娟 李宗飞 +4 位作者 陈凯华 王彦 朱男男 李祥海 姜罕盛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3年第9期166-173,共8页
海上大风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是导致海洋气象灾害的主要因素;雷达观测数据是临近预报主要参考数据之一,准确的雷达外推数据对于提升海上强对流大风临近预报能力极为关键;面向海上大风预报需求和大风天气雷达回波特征,从输入数据格式和损... 海上大风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是导致海洋气象灾害的主要因素;雷达观测数据是临近预报主要参考数据之一,准确的雷达外推数据对于提升海上强对流大风临近预报能力极为关键;面向海上大风预报需求和大风天气雷达回波特征,从输入数据格式和损失函数两方面对ConvLSTM进行改进,在损失函数中增加观测真实值作为系数提高强回波影响,构建了基于自编码的ConvLSTM网络,利用4年的沧州历史雷达回波数据对其进行训练,得到了可基于历史1 h雷达数据预测未来1 h雷达回波的雷达回波外推模型;测试集及个例检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在强回波预测方面具备更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强对流天气 海上大风 雷达回波外推 自编码 ConvLSTM
下载PDF
2022年4月25日江西暴雨强对流过程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邹晓宏 陈鲍发 +1 位作者 马中元 程小娟 《江西科学》 2023年第1期73-79,共7页
利用常规天气图、雨量、大风等气象观测资料、江西WebGIS雷达拼图等平台资料,对2022年4月25日江西中北部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强雷电、146站次的8级以上大风(极大风速达29.6 m/s)是此次强... 利用常规天气图、雨量、大风等气象观测资料、江西WebGIS雷达拼图等平台资料,对2022年4月25日江西中北部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强雷电、146站次的8级以上大风(极大风速达29.6 m/s)是此次强对流过程主要的天气实况;“上干下湿”、低层辐合线、高空低槽、高层辐散、强盛的低空西南急流、超低空西南急流、地面气旋是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45~55 dBz带状强回波主要造成短时强降水,强回波带的走向与回波单体的移动方向较为一致,回波强度达55 dBz,并持续,是导致50 mm/h以上的极端强降水的主要回波特征;在环境条件、地理条件优越时,45 dBz以上的带状强回波所经之处,容易导致雷暴大风,而组合STI移动信息对于带状强回波未来1 h的移动趋势有明显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暴雨 雷暴大风 强对流天气 雷达回波
下载PDF
中国东南地区热带气旋大风及其伴随天气的统计特征
7
作者 刘婧茹 李英 +1 位作者 孟青 王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4-1038,共15页
利用2010~2016年中国地面站重要天气报文、中国气象局(CMA)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以及地面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热带气旋(TC)影响下我国东南地区地面大风及其伴随天气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域TC大风主要沿海岸线分布,至内... 利用2010~2016年中国地面站重要天气报文、中国气象局(CMA)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以及地面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热带气旋(TC)影响下我国东南地区地面大风及其伴随天气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域TC大风主要沿海岸线分布,至内陆频次递减;TC大风多以东北风向为主,登陆前大风站点居多,12级以上的强风速基本分布在距TC中心300 km范围内。(2)强热带风暴(STS)和台风(TY)强度TC引起的站点大风最多,但16级以上大风主要出现在强台风(STY)和超强台风(Super TY)强度等级。慢速TC引起的站点大风主要出现其移向右前侧,快速主要出现在其右后侧。TC大风中向岸风均值略大于离岸风,其中12级以上风速向岸风站点多于离岸风,但16级以上大风则是离岸风站点明显多于向岸风。(3)约89.8%的TC大风伴随降水,分布于TC中心附近,东北风为主,峰值出现在8月。约10.2%的TC大风无降水,主要分布在TC外围,北风和东南风为主,风速较弱,多出现于5月和12月。12级以上TC大风几乎均伴随着降水,而无降水TC大风风速达12级以上样本很少。(4)约23.8%的TC大风伴随强对流天气,以东北风为主,平均风速大于非强对流TC大风。TC大风伴随的强对流天气包括短时强降水和雷暴,以短时强降水居多(约占该类TC大风的79.5%),主要分布在TC中心附近东北象限,而雷暴TC大风则主要出现在TC外围(约占该类TC大风的28.0%),东南象限相对较少。(5)同时出现短时强降水和雷暴的TC大风仅占强对流TC大风的7.5%,TC大风的1.8%,说明TC大风伴随的短时强降水中不常见雷暴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地区 热带气旋大风 伴随天气 统计特征
下载PDF
巴楚县大风天气统计分析及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黄英姿 郝宏飞 王影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5期74-76,共3页
利用2001—2020年巴楚县的大风日数、平均风速、极大风速观测数据资料统计分析了近20年巴楚县大风天气,阐述了其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了严密监测大风天气、提高大风天气预报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强化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具体措施,以期... 利用2001—2020年巴楚县的大风日数、平均风速、极大风速观测数据资料统计分析了近20年巴楚县大风天气,阐述了其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了严密监测大风天气、提高大风天气预报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强化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减少大风天气的负面影响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天气 特征 农业 影响
下载PDF
强风事件识别及预报订正方法研究
9
作者 韩乐琼 何晓凤 +2 位作者 张雪松 肖擎曜 陈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42-1552,共11页
以如东海上风电场升压站激光雷达测风资料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强风事件识别方法,设计并比较了三种预报强风事件识别方案。基于决策树和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开展了针对强风事件的订正方法研究。结果发现:三种预报强风事件识别方案中,等... 以如东海上风电场升压站激光雷达测风资料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强风事件识别方法,设计并比较了三种预报强风事件识别方案。基于决策树和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开展了针对强风事件的订正方法研究。结果发现:三种预报强风事件识别方案中,等分位阈值方案明显更优,事件命中率达到76.1%,匹配时长命中率达到87.6%;采用消偏阈值方案和等分位阈值方案预报的强风事件时长会更接近观测强风事件时长;等分位阈值方案识别的事件基本可以覆盖到各次观测强风事件的全程;两个订正模型相对于模式预报都有一定提升与改进,其中决策树比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更优,其平均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明显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风事件 数值预报 订正 决策树 一元线性回归
下载PDF
烟筒山大风天气特征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10
作者 杨鹏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2期264-266,共3页
利用2004—2023年吉林省磐石市烟筒山气象站的大风日数、平均风速以及极大风速观测数据资料对烟筒山大风天气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究了其对水稻种植的影响,结果表明:2004—2023年吉林省磐石市烟筒山大风日数呈上升变化特征,线性变化倾... 利用2004—2023年吉林省磐石市烟筒山气象站的大风日数、平均风速以及极大风速观测数据资料对烟筒山大风天气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究了其对水稻种植的影响,结果表明:2004—2023年吉林省磐石市烟筒山大风日数呈上升变化特征,线性变化倾向率是2.436 d/10年;吉林省磐石市烟筒山大风天气总日数为210 d,磐石市烟筒山年平均大风日数是11 d。近20年吉林省磐石市烟筒山极大风速呈现增加的变化规律,线性倾向率是1.493(m/s)10年;磐石市烟筒山年平均极大风速是22.6 m/s,年极大风速最大值为26.9 m/s(2017年)。大风天气经常给烟筒山水稻种植严重的危害以及经济损失。针对大风天气,吉林省磐石市烟筒山气象工作人员应加强大风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工作,为保障水稻安全生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筒山 大风天气 变化特征 水稻种植
下载PDF
天津地区雷暴大风天气雷达产品特征分析 被引量:33
11
作者 王彦 唐熠 +2 位作者 赵金霞 刘广涛 赵刚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96,I0007,共7页
应用2002—2007年天津共46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并结合灾情报告和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根据雷达基本反射率回波特征,影响渤海西部雷暴大风的雷达回波形态有以下四种类型:弓状回波、阵风锋、带状回波和零散椭圆状回波... 应用2002—2007年天津共46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并结合灾情报告和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根据雷达基本反射率回波特征,影响渤海西部雷暴大风的雷达回波形态有以下四种类型:弓状回波、阵风锋、带状回波和零散椭圆状回波,其中弓状回波对应的雷暴大风天气最为强烈,特别是弓状回波的前部和顶端突起部分;同时弓状回波主体维持时间与雷暴大风维持时间基本一致。另外,应用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产品(VIL)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VIL值达到或超过40kg.m-2时,随后VIL值的快速减小对于预警雷暴大风天气有指示意义,这种信息一般能够提前10分钟出现。此外,分析了雷暴大风的路径来源有四类:分别是北方路径有9次,西北路径占19次,西方路径14次和其他路径4次,其中北方路径带来的灾害相对严重。这些特征对预警渤海西部雷暴大风天气提供使用价值,同时也可提供其他地区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 VIL产品特征
下载PDF
青藏铁路大风天气运输组织方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魏玉光 杨浩 韩学雷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4-117,共4页
青藏高原大风天气多,空气密度小,大风对铁路运输安全的影响与低海拔地区差异较大。利用车辆动力学原理建立列车临界翻车风速模型,分别计算青藏铁路海拔3 000 m和4 000 m冻土和非冻土地区的临界翻车风速和危险翻车风速,以及给定风速条件... 青藏高原大风天气多,空气密度小,大风对铁路运输安全的影响与低海拔地区差异较大。利用车辆动力学原理建立列车临界翻车风速模型,分别计算青藏铁路海拔3 000 m和4 000 m冻土和非冻土地区的临界翻车风速和危险翻车风速,以及给定风速条件下车辆限制速度。计算结果表明,青藏铁路临界翻车风速随海拔升高而增大,随冻土路基病害出现而降低。参考英、日等国大风标准,结合青藏铁路的特点,根据危险翻车风速和临界翻车风速,初步提出青藏铁路海拔4 000 m地区安全行车标准及特定运行条件、冻土地区线路出现病害情况下的安全行车标准及特定运行条件。提出列车限速运行、增加车辆载重、提高列车编组水平、提高司机操作水平、改善棚车顶部外形、加强货运检查、注意车辆防溜和风沙地区线路检查等大风天气运输组织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天气 临界翻车风速 危险翻车风速 行车标准 运输组织措施 青藏铁路
下载PDF
宁夏大风日数气候变化及其对沙尘天气的影响 被引量:24
13
作者 张智 郑广芬 +2 位作者 林莉 陈晓娟 梁旭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34,共5页
本文利用宁夏23个气象台站1961—2004年共44a的大风日数、沙尘暴日数、扬沙日数资料,统计分析了宁夏大风日数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44a来宁夏存在2个大风中心———北部的惠农和东部的麻黄山,西南部的隆德大风日数最少,... 本文利用宁夏23个气象台站1961—2004年共44a的大风日数、沙尘暴日数、扬沙日数资料,统计分析了宁夏大风日数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44a来宁夏存在2个大风中心———北部的惠农和东部的麻黄山,西南部的隆德大风日数最少,春季是宁夏各站大风日数最多的季节;20世纪60、70年代是宁夏大风日数明显偏多期,80、90年代是偏少期,21世纪初期比20世纪80、90年代略有增加;大风日数气候倾向率16个站为负值,7个站为正值;大武口———石炭井一带、麻黄山、兴仁、泾源是大风日出现的沙尘暴次数占其沙尘暴出现总次数的百分率高值区,陶乐———盐池一带、中卫是低值区,且大风中心区与沙尘暴频发区不重合;惠农、麻黄山是大风日出现的扬沙次数占扬沙出现总次数的百分率高值区,陶乐、永宁、盐池、中卫是低值区;年平均大风日数、年大风日出现沙尘暴次数及扬沙次数均呈减少趋势,时间曲线变化趋势也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大风 气候变化 沙尘天气
下载PDF
江苏沿海大风特征及其变化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超 魏建苏 +2 位作者 严文莲 俞剑蔚 彭小燕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4-589,共6页
利用1981—2010年江苏沿海地区的大风资料,分析30 a沿海大风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江苏沿海地区最大风速≥6级和≥8级大风,呈逐年递减趋势。夏季,江苏沿海大风以东南风为主;秋、冬季,以偏北风为主;而春季,沿海大风以偏北风为主,东南风次多... 利用1981—2010年江苏沿海地区的大风资料,分析30 a沿海大风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江苏沿海地区最大风速≥6级和≥8级大风,呈逐年递减趋势。夏季,江苏沿海大风以东南风为主;秋、冬季,以偏北风为主;而春季,沿海大风以偏北风为主,东南风次多。冷空气偏北大风以冬季最为常见,低压(气旋)大风和入海高压后部大风易发生在春、夏两季,雷雨大风主要发生在夏季,台风大风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大风 雷雨大风 季节特征 天气成因
下载PDF
2018年一次罕见早春飑线大风过程演变和机理分析 被引量:42
15
作者 盛杰 郑永光 +3 位作者 沈新勇 张涛 曹艳察 林隐静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154,共14页
2018年3月4—5日,华南、江南等地发生了一次大范围强对流过程,发生时间早,落区范围广,多地伴有雷暴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剧烈对流天气,尤其飑线在江西境内造成了严重大风灾害。基于大气环流和雷达回波发展演变特征,将该次过程分为... 2018年3月4—5日,华南、江南等地发生了一次大范围强对流过程,发生时间早,落区范围广,多地伴有雷暴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剧烈对流天气,尤其飑线在江西境内造成了严重大风灾害。基于大气环流和雷达回波发展演变特征,将该次过程分为初始、发展和减弱三个阶段:初始阶段西风槽前西南急流造成的低压倒槽为强对流提供大尺度触发条件;发展阶段对流活动位于槽前暖区中,飑线在江西造成极端大风;入夜后,冷锋南下,对流进入减弱阶段。环境场及对流参数诊断表明江西中北部低层高温高湿,中层干冷,温度垂直递减率大,有利于产生雷暴大风。南昌探空长时间序列分析表明温湿要素气候态异常,与历史同期比,低层明显偏暖偏湿,中层偏干,有利于极端对流天气发生。综合多源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分析中小尺度特征,本次江西飑线过程特点及成因包括:(1)受引导气流和前向传播共同作用,飑线移动速度快。(2)自动站分析显示飑锋后雷暴高压强,与锋前暖低压作用造成强密度流,有利于产生大范围直线型大风;(3)通过对比飑线弓状回波南北段回波结构差异表明,飑线后侧中层干后向入流促使降水粒子相变,剧烈降温形成的强下沉运动(下击暴流)是导致极端大风的主要原因,后部层云区下沉气流增强雷暴高压加之动量下传作用对雷暴大风有增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范围雷暴大风 极端天气 强对流 飑线
下载PDF
浙江沿海大风的天气气候特征 被引量:12
16
作者 卢美 朱业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474-480,共7页
利用浙江嵊泗、嵊山、大陈、北麂、南麂站建站以来的风速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浙江省沿海发生的大风天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浙江省沿海的大风发生频率较高,全年有1/3为大风日;浙北沿海大风日数要略多于浙中南沿海;大风主要集中在... 利用浙江嵊泗、嵊山、大陈、北麂、南麂站建站以来的风速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浙江省沿海发生的大风天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浙江省沿海的大风发生频率较高,全年有1/3为大风日;浙北沿海大风日数要略多于浙中南沿海;大风主要集中在秋冬季(每年11月至翌年3月),其次是夏季(每年的7—9月),冬半年大风多为冷空气大风,春季及初夏大风多为低压、倒槽引起,夏季大风主要是受热带气旋影响产生;浙北沿海偏北大风略多于偏南大风,各1/2左右;浙中南沿海偏北大风占了绝大多数,约占3/4左右;大风的分布在海上存在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大风核带,在沿海区域大风的密集梯度几乎和海岸平行,向内陆快速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沿海大风 天气气候特征 影响天气系统
下载PDF
山东省沿海冬春季海陆大风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曲巧娜 盛春岩 阎丽凤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8-424,共7页
利用山东省划分的沿海12个海区代表站和部分海岛站资料,6艘渤海和黄海救助船资料,验证了2010年11月以来冬春季海区大风过程(≥6级)中,烟台北部沿海和威海南部沿海站大风资料的可用性,并对渤海湾、渤海中部海区、黄海北部海区和山东沿海... 利用山东省划分的沿海12个海区代表站和部分海岛站资料,6艘渤海和黄海救助船资料,验证了2010年11月以来冬春季海区大风过程(≥6级)中,烟台北部沿海和威海南部沿海站大风资料的可用性,并对渤海湾、渤海中部海区、黄海北部海区和山东沿海大风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渤海湾海区,滨州北部和东营北部沿海站均比海面风速偏小。(2)渤海中部海区,当天气系统为低槽冷锋时,东营东部、潍坊北部、烟台北部和烟台西部沿海站均比海面风速偏小。(3)黄海北部海区,在统计时段内,成山头站非常接近海面风速,其次是长岛县大黑山比海面风速小3 m·s-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大风 天气系统分型 对比分析 山东沿海
下载PDF
沈阳市93510大风的天气气候学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裘碧梧 李国春 +1 位作者 周立宏 石宇虹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8-12,共5页
1993年5月10日,沈阳市出现了罕见的大风天气.这是1次蒙古气旋冷锋形势下的天气过程.对这次大风过程的特点、产生原因进行了天气气候学分析.对此类大风天气的预报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预报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大风 天气预报 气旋 沈阳
下载PDF
黄渤海北部沿海大风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9
19
作者 吴曼丽 陈宇 +4 位作者 王瀛 乔小湜 梁寒 陆井龙 李爽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年第6期65-71,共7页
基于1971—2008年黄渤海北部沿海18个气象站风向、风速历史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利用统计学、小波分析和天气学分型方法分析黄渤海北部辽宁沿海风场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渤海北部沿海大风呈减少趋势,大风主要出现在春季,4月为最多... 基于1971—2008年黄渤海北部沿海18个气象站风向、风速历史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利用统计学、小波分析和天气学分型方法分析黄渤海北部辽宁沿海风场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渤海北部沿海大风呈减少趋势,大风主要出现在春季,4月为最多,11月次之。风向主要以偏北风和偏南风为主,夏半年主要以南风为主,冬半年盛行偏北风。海上大风的天气学分型主要划分为冷锋后部型、高压后部型、台风型和气旋型,其中气旋型包括江淮气旋型、华北气旋型、蒙古气旋型和东北低压型;冷锋后部型大风出现次数最多,气旋型次之,台风型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渤海 沿海大风 气候变化 天气学分型
下载PDF
吉林省盛夏最强的一次雷暴大风天气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雪艳 张梦远 +1 位作者 姚瑶 张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5期10402-10404,10428,共4页
利用高(低)空观测数据、多普勒雷达等相关资料,从天气背景、热力条件、水汽分布、能量场分布特征、不稳定度参数特征等方面,分析了2006年7月13日吉林省盛夏最强的一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这次雷暴大风天气是由飑线造... 利用高(低)空观测数据、多普勒雷达等相关资料,从天气背景、热力条件、水汽分布、能量场分布特征、不稳定度参数特征等方面,分析了2006年7月13日吉林省盛夏最强的一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这次雷暴大风天气是由飑线造成的,低空增温、增湿与对流层中层干侵入的相互作用下使得对流风暴发展旺盛,下沉气流外流,导致地面出现强风;多普勒雷达提供的反射率因子及径向速度图能有效监测雷暴大风,反射率因子回波为带状或线状,在径向速度图上有大风区和中层径向速度辐合,风场上有明显的垂直切变,这些指标对大风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雷达回波 天气分析 盛夏 吉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