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刚■”的音义探析
1
作者 张丽 赵日新 《语言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173-187,M0008,M0009,共17页
明清以来的文献、汉语方言著作中不难见到副词“刚”写为“将”的现象,现代汉语方言口语也有把“刚”读成“将”的。通过对副词“刚”“将”语义演变过程的梳理和对读音演变规律的讨论,文章得出结论:副词“刚”在明代以前就具备了比较... 明清以来的文献、汉语方言著作中不难见到副词“刚”写为“将”的现象,现代汉语方言口语也有把“刚”读成“将”的。通过对副词“刚”“将”语义演变过程的梳理和对读音演变规律的讨论,文章得出结论:副词“刚”在明代以前就具备了比较稳固的音义地位,不会演化为将来时,其自身不会与“将_(~来)”相混。“将_(~来)”在清代及以前没有演化出近过去义和“恰好”“仅仅/只”义,“刚”作为一个多义副词,其在清代中期前后受到腭化趋势的影响而产生了细音读法,在不分尖团的方言中恰与“将_(~来)”同音,进而在文献和口语中“刚”误用为“将”,并迅速以词汇扩散的形式发展壮大,而分尖团以及无所谓尖团音的方言里,“刚”“将”少有或没有混用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 音变 尖团音
原文传递
《古史辨》辨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京华 《云梦学刊》 2006年第1期17-21,共5页
1926年6月《古史辨》第一册的出版,是现代疑古思潮与古史辨派”的形成标志,但由于此《书的题名使用了一个单字辨”,而辨”字自古代至近代一向与辩字通用,因此古史辨》的辨既《有辩论”的含义,又有辨伪的含义,具有较大的模糊性。以至当... 1926年6月《古史辨》第一册的出版,是现代疑古思潮与古史辨派”的形成标志,但由于此《书的题名使用了一个单字辨”,而辨”字自古代至近代一向与辩字通用,因此古史辨》的辨既《有辩论”的含义,又有辨伪的含义,具有较大的模糊性。以至当时的编著者顾颉刚和后来的诸多研究““者在涉及此书以及古史辨派”的性质时,意见多有分歧。细加分析可知:在陈述自己的学术研究即对内“而言,顾颉刚多侧重于古史辨》的辨伪性质,而在汇编学者的争鸣文章即对外而言,顾颉刚多侧重于古《《史辨》的讨论性质;在1923年5月公开发表与钱玄同论古史书》以前,顾颉刚对古史辨》的阐释多侧《《重于辨伪的性质,而在这篇书信发表之后,顾颉刚对该书的阐释多侧重于讨论的性质。在为古史辨》题《名时,这种辨伪”与讨论”的二重心迹则通过一个单字辨”而隐含了起来。此一字之别非出偶然,而实与现当代学术史的发展背景密切关联。1926年6月《古史辨》第一册的出版,是现代疑古思潮与“古史辨派”的形成标志,但由于此书的题名使用了一个单字“辨”,而“辨”字自古代至近代一向与“辩”字通用,因此《古史辨》的“辨”既有“辩论”的含义,又有“辨伪”的含义,具有较大的模糊性。以至当时的编著者顾颉刚和后来的诸多研究者在涉及此书以及“古史辨派”的性质时,意见多有分歧。细加分析可知:在陈述自己的学术研究即对内而言,顾颉刚多侧重于《古史辨》的辨伪性质,而在汇编学者的争鸣文章即对外而言,顾颉刚多侧重于《古史辨》的讨论性质;在1923年5月公开发表《与钱玄同论古史书》以前,顾颉刚对《古史辨》的阐释多侧重于辨伪的性质,而在这篇书信发表之后,顾颉刚对该书的阐释多侧重于讨论的性质。在为《古史辨》题名时,这种“辨伪”与“讨论”的二重心迹则通过一个单字“辨”而隐含了起来。此一字之别非出偶然,而实与现当代学术史的发展背景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 古史辨 辨伪 辩论 《古史辨》
下载PDF
传统京剧剧目中的“将”字
3
作者 张仲霏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57-60,共4页
传统京剧里有两个"将"字:前者系"将"字本字,北京话读jiānɡ,但京剧分尖团,因而"将"字在唱念中读ziānɡ,这是正常的;后者则并非"将"字本字,是"刚"字的实际方言读音与普通话"将... 传统京剧里有两个"将"字:前者系"将"字本字,北京话读jiānɡ,但京剧分尖团,因而"将"字在唱念中读ziānɡ,这是正常的;后者则并非"将"字本字,是"刚"字的实际方言读音与普通话"将"字的读音相同而被误认为"将"字。"将"字不适当地作为"刚"字的假借字进入京剧而与"将"字本字一样读ziānɡ,结果造成"刚"和"将"字音字义的双重扭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京剧 尖团字
下载PDF
副词“刚”的语义参数模式和语义发展脉络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建刚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75,共8页
以时段为基点,副词"刚"的语法意义可概括为"对动作或状态持续时段的主观认定趋短",这一语法意义决定了它只能和"了1"共现,不能和"了2"共现。"刚"的语法意义通过"前后参照、叙... 以时段为基点,副词"刚"的语法意义可概括为"对动作或状态持续时段的主观认定趋短",这一语法意义决定了它只能和"了1"共现,不能和"了2"共现。"刚"的语法意义通过"前后参照、叙述参照、另时参照、状态参照"四种语义参数模式来具体实现,每种模式在句法上又都具有各自的形式特征。本文从历时角度考察,探讨了"刚"各个义项之间清晰的发展脉络,建立了"刚"的语义网络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参数模式 语义网络
原文传递
ERS时体理论与“刚刚(刚)/刚才”的隐性时体表征
5
作者 于秀金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23,共7页
基于ERS时体理论研究发现,在时意义方面,"刚刚(刚)"指称事件时间和参照时间之间主观性的短暂时段,在不含其它时间词的单句中以说话时间为参照时间,表现在时;"刚才"指称说话时间之前客观性的短暂时段,在单句中不能... 基于ERS时体理论研究发现,在时意义方面,"刚刚(刚)"指称事件时间和参照时间之间主观性的短暂时段,在不含其它时间词的单句中以说话时间为参照时间,表现在时;"刚才"指称说话时间之前客观性的短暂时段,在单句中不能以说话时间为参照时间,表过去时。在体意义方面,与体助词"了"共现时,"刚才"引入情状变量时句子表经历体,"刚刚"不能引入情状变量;与体助词"了"不共现时,"刚刚"引入情状变量时句子表将行体、动态/静态起始体以及静态完成体,"刚才"不能引入情状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照时间 () 时与体 情状变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