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刚■”的音义探析
1
作者
张丽
赵日新
《语言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173-187,M0008,M0009,共17页
明清以来的文献、汉语方言著作中不难见到副词“刚”写为“将”的现象,现代汉语方言口语也有把“刚”读成“将”的。通过对副词“刚”“将”语义演变过程的梳理和对读音演变规律的讨论,文章得出结论:副词“刚”在明代以前就具备了比较...
明清以来的文献、汉语方言著作中不难见到副词“刚”写为“将”的现象,现代汉语方言口语也有把“刚”读成“将”的。通过对副词“刚”“将”语义演变过程的梳理和对读音演变规律的讨论,文章得出结论:副词“刚”在明代以前就具备了比较稳固的音义地位,不会演化为将来时,其自身不会与“将_(~来)”相混。“将_(~来)”在清代及以前没有演化出近过去义和“恰好”“仅仅/只”义,“刚”作为一个多义副词,其在清代中期前后受到腭化趋势的影响而产生了细音读法,在不分尖团的方言中恰与“将_(~来)”同音,进而在文献和口语中“刚”误用为“将”,并迅速以词汇扩散的形式发展壮大,而分尖团以及无所谓尖团音的方言里,“刚”“将”少有或没有混用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将
刚
语法化
音变
尖团音
原文传递
《古史辨》辨名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京华
《云梦学刊》
2006年第1期17-21,共5页
1926年6月《古史辨》第一册的出版,是现代疑古思潮与古史辨派”的形成标志,但由于此《书的题名使用了一个单字辨”,而辨”字自古代至近代一向与辩字通用,因此古史辨》的辨既《有辩论”的含义,又有辨伪的含义,具有较大的模糊性。以至当...
1926年6月《古史辨》第一册的出版,是现代疑古思潮与古史辨派”的形成标志,但由于此《书的题名使用了一个单字辨”,而辨”字自古代至近代一向与辩字通用,因此古史辨》的辨既《有辩论”的含义,又有辨伪的含义,具有较大的模糊性。以至当时的编著者顾颉刚和后来的诸多研究““者在涉及此书以及古史辨派”的性质时,意见多有分歧。细加分析可知:在陈述自己的学术研究即对内“而言,顾颉刚多侧重于古史辨》的辨伪性质,而在汇编学者的争鸣文章即对外而言,顾颉刚多侧重于古《《史辨》的讨论性质;在1923年5月公开发表与钱玄同论古史书》以前,顾颉刚对古史辨》的阐释多侧《《重于辨伪的性质,而在这篇书信发表之后,顾颉刚对该书的阐释多侧重于讨论的性质。在为古史辨》题《名时,这种辨伪”与讨论”的二重心迹则通过一个单字辨”而隐含了起来。此一字之别非出偶然,而实与现当代学术史的发展背景密切关联。1926年6月《古史辨》第一册的出版,是现代疑古思潮与“古史辨派”的形成标志,但由于此书的题名使用了一个单字“辨”,而“辨”字自古代至近代一向与“辩”字通用,因此《古史辨》的“辨”既有“辩论”的含义,又有“辨伪”的含义,具有较大的模糊性。以至当时的编著者顾颉刚和后来的诸多研究者在涉及此书以及“古史辨派”的性质时,意见多有分歧。细加分析可知:在陈述自己的学术研究即对内而言,顾颉刚多侧重于《古史辨》的辨伪性质,而在汇编学者的争鸣文章即对外而言,顾颉刚多侧重于《古史辨》的讨论性质;在1923年5月公开发表《与钱玄同论古史书》以前,顾颉刚对《古史辨》的阐释多侧重于辨伪的性质,而在这篇书信发表之后,顾颉刚对该书的阐释多侧重于讨论的性质。在为《古史辨》题名时,这种“辨伪”与“讨论”的二重心迹则通过一个单字“辨”而隐含了起来。此一字之别非出偶然,而实与现当代学术史的发展背景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
刚
古史辨
辨伪
辩论
《古史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传统京剧剧目中的“将”字
3
作者
张仲霏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57-60,共4页
传统京剧里有两个"将"字:前者系"将"字本字,北京话读jiānɡ,但京剧分尖团,因而"将"字在唱念中读ziānɡ,这是正常的;后者则并非"将"字本字,是"刚"字的实际方言读音与普通话"将...
传统京剧里有两个"将"字:前者系"将"字本字,北京话读jiānɡ,但京剧分尖团,因而"将"字在唱念中读ziānɡ,这是正常的;后者则并非"将"字本字,是"刚"字的实际方言读音与普通话"将"字的读音相同而被误认为"将"字。"将"字不适当地作为"刚"字的假借字进入京剧而与"将"字本字一样读ziānɡ,结果造成"刚"和"将"字音字义的双重扭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京剧
将
刚
尖团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副词“刚”的语义参数模式和语义发展脉络
被引量:
11
4
作者
胡建刚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75,共8页
以时段为基点,副词"刚"的语法意义可概括为"对动作或状态持续时段的主观认定趋短",这一语法意义决定了它只能和"了1"共现,不能和"了2"共现。"刚"的语法意义通过"前后参照、叙...
以时段为基点,副词"刚"的语法意义可概括为"对动作或状态持续时段的主观认定趋短",这一语法意义决定了它只能和"了1"共现,不能和"了2"共现。"刚"的语法意义通过"前后参照、叙述参照、另时参照、状态参照"四种语义参数模式来具体实现,每种模式在句法上又都具有各自的形式特征。本文从历时角度考察,探讨了"刚"各个义项之间清晰的发展脉络,建立了"刚"的语义网络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刚
”
语义参数模式
语义网络
原文传递
ERS时体理论与“刚刚(刚)/刚才”的隐性时体表征
5
作者
于秀金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23,共7页
基于ERS时体理论研究发现,在时意义方面,"刚刚(刚)"指称事件时间和参照时间之间主观性的短暂时段,在不含其它时间词的单句中以说话时间为参照时间,表现在时;"刚才"指称说话时间之前客观性的短暂时段,在单句中不能...
基于ERS时体理论研究发现,在时意义方面,"刚刚(刚)"指称事件时间和参照时间之间主观性的短暂时段,在不含其它时间词的单句中以说话时间为参照时间,表现在时;"刚才"指称说话时间之前客观性的短暂时段,在单句中不能以说话时间为参照时间,表过去时。在体意义方面,与体助词"了"共现时,"刚才"引入情状变量时句子表经历体,"刚刚"不能引入情状变量;与体助词"了"不共现时,"刚刚"引入情状变量时句子表将行体、动态/静态起始体以及静态完成体,"刚才"不能引入情状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照时间
刚
刚
(
刚
)
刚
才
时与体
情状变量
原文传递
题名
“刚■”的音义探析
1
作者
张丽
赵日新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
出处
《语言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173-187,M0008,M0009,共17页
文摘
明清以来的文献、汉语方言著作中不难见到副词“刚”写为“将”的现象,现代汉语方言口语也有把“刚”读成“将”的。通过对副词“刚”“将”语义演变过程的梳理和对读音演变规律的讨论,文章得出结论:副词“刚”在明代以前就具备了比较稳固的音义地位,不会演化为将来时,其自身不会与“将_(~来)”相混。“将_(~来)”在清代及以前没有演化出近过去义和“恰好”“仅仅/只”义,“刚”作为一个多义副词,其在清代中期前后受到腭化趋势的影响而产生了细音读法,在不分尖团的方言中恰与“将_(~来)”同音,进而在文献和口语中“刚”误用为“将”,并迅速以词汇扩散的形式发展壮大,而分尖团以及无所谓尖团音的方言里,“刚”“将”少有或没有混用的情况。
关键词
将
刚
语法化
音变
尖团音
Keywords
gang
(
刚
)
jiang(将)
grammaticalization
jiantuan voice(尖团音)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H1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古史辨》辨名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京华
机构
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
出处
《云梦学刊》
2006年第1期17-21,共5页
文摘
1926年6月《古史辨》第一册的出版,是现代疑古思潮与古史辨派”的形成标志,但由于此《书的题名使用了一个单字辨”,而辨”字自古代至近代一向与辩字通用,因此古史辨》的辨既《有辩论”的含义,又有辨伪的含义,具有较大的模糊性。以至当时的编著者顾颉刚和后来的诸多研究““者在涉及此书以及古史辨派”的性质时,意见多有分歧。细加分析可知:在陈述自己的学术研究即对内“而言,顾颉刚多侧重于古史辨》的辨伪性质,而在汇编学者的争鸣文章即对外而言,顾颉刚多侧重于古《《史辨》的讨论性质;在1923年5月公开发表与钱玄同论古史书》以前,顾颉刚对古史辨》的阐释多侧《《重于辨伪的性质,而在这篇书信发表之后,顾颉刚对该书的阐释多侧重于讨论的性质。在为古史辨》题《名时,这种辨伪”与讨论”的二重心迹则通过一个单字辨”而隐含了起来。此一字之别非出偶然,而实与现当代学术史的发展背景密切关联。1926年6月《古史辨》第一册的出版,是现代疑古思潮与“古史辨派”的形成标志,但由于此书的题名使用了一个单字“辨”,而“辨”字自古代至近代一向与“辩”字通用,因此《古史辨》的“辨”既有“辩论”的含义,又有“辨伪”的含义,具有较大的模糊性。以至当时的编著者顾颉刚和后来的诸多研究者在涉及此书以及“古史辨派”的性质时,意见多有分歧。细加分析可知:在陈述自己的学术研究即对内而言,顾颉刚多侧重于《古史辨》的辨伪性质,而在汇编学者的争鸣文章即对外而言,顾颉刚多侧重于《古史辨》的讨论性质;在1923年5月公开发表《与钱玄同论古史书》以前,顾颉刚对《古史辨》的阐释多侧重于辨伪的性质,而在这篇书信发表之后,顾颉刚对该书的阐释多侧重于讨论的性质。在为《古史辨》题名时,这种“辨伪”与“讨论”的二重心迹则通过一个单字“辨”而隐含了起来。此一字之别非出偶然,而实与现当代学术史的发展背景密切关联。
关键词
顾颉
刚
古史辨
辨伪
辩论
《古史辨》
Keywords
Gu Jie-
gang
(顾颉
刚
)
discussion on Ancient history(《古史辨》)
counterfeit differentiation
debate
分类号
K2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统京剧剧目中的“将”字
3
作者
张仲霏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出处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57-60,共4页
文摘
传统京剧里有两个"将"字:前者系"将"字本字,北京话读jiānɡ,但京剧分尖团,因而"将"字在唱念中读ziānɡ,这是正常的;后者则并非"将"字本字,是"刚"字的实际方言读音与普通话"将"字的读音相同而被误认为"将"字。"将"字不适当地作为"刚"字的假借字进入京剧而与"将"字本字一样读ziānɡ,结果造成"刚"和"将"字音字义的双重扭曲。
关键词
传统京剧
将
刚
尖团字
Keywords
Traditional Beijing Opera
jiang (将)
gang
(
刚
)
sharp and rounded sound
分类号
H02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副词“刚”的语义参数模式和语义发展脉络
被引量:
11
4
作者
胡建刚
机构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系
出处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75,共8页
文摘
以时段为基点,副词"刚"的语法意义可概括为"对动作或状态持续时段的主观认定趋短",这一语法意义决定了它只能和"了1"共现,不能和"了2"共现。"刚"的语法意义通过"前后参照、叙述参照、另时参照、状态参照"四种语义参数模式来具体实现,每种模式在句法上又都具有各自的形式特征。本文从历时角度考察,探讨了"刚"各个义项之间清晰的发展脉络,建立了"刚"的语义网络系统。
关键词
“
刚
”
语义参数模式
语义网络
Keywords
gang
(
刚
)
mode of semantic reference
semantic network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ERS时体理论与“刚刚(刚)/刚才”的隐性时体表征
5
作者
于秀金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23,共7页
文摘
基于ERS时体理论研究发现,在时意义方面,"刚刚(刚)"指称事件时间和参照时间之间主观性的短暂时段,在不含其它时间词的单句中以说话时间为参照时间,表现在时;"刚才"指称说话时间之前客观性的短暂时段,在单句中不能以说话时间为参照时间,表过去时。在体意义方面,与体助词"了"共现时,"刚才"引入情状变量时句子表经历体,"刚刚"不能引入情状变量;与体助词"了"不共现时,"刚刚"引入情状变量时句子表将行体、动态/静态起始体以及静态完成体,"刚才"不能引入情状变量。
关键词
参照时间
刚
刚
(
刚
)
刚
才
时与体
情状变量
Keywords
Reference time
gang
gang
/
gang
(
刚
刚
/
刚
)
gang
cai(
刚
才)
Tense-aspect
Situation variable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刚■”的音义探析
张丽
赵日新
《语言研究集刊》
2024
0
原文传递
2
《古史辨》辨名
张京华
《云梦学刊》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传统京剧剧目中的“将”字
张仲霏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副词“刚”的语义参数模式和语义发展脉络
胡建刚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11
原文传递
5
ERS时体理论与“刚刚(刚)/刚才”的隐性时体表征
于秀金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