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imated Genetic Variance Explained by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of Different Minor Allele Frequencies for Carcass Traits in Japanese Black Cattle
1
作者 Shinichiro Ogawa Hirokazu Matsuda +3 位作者 Yukio Taniguchi Toshio Watanabe Yoshikazu Sugimoto Hiroaki Iwaisaki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16年第5期89-97,共9页
Japanese Black cattle are a beef breed and well known to excel in carcass quality, but the details of genetic architectures for carcass traits in beef breeds including this breed are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The objec... Japanese Black cattle are a beef breed and well known to excel in carcass quality, but the details of genetic architectures for carcass traits in beef breeds including this breed are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imate the degree of additive genetic variance explained by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marker group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minor allele frequency (MAF) for marbling score and carcass weight in Japanese Black cattle. Phenotypic data on 872 fattened steers with the genotype information about 40,000 autosomal SNPs were analyzed using two different statistical models: one considering only SNPs selected based on MAF (model 1) and the other also considering all remaining SNPs as the different term (model 2). All available SNPs were classified into 10 groups based on their MAFs. For both traits, the estimated proportions of additive genetic variance explained by SNPs selected based on their MAFs using model 1 were always higher than the estimated ones using model 2. For carcass weight, relatively high values of the proportion of the additive genetic variance were estimated when using SNPs with MAFs which were in the ranges of 0.20 to 0.25 and 0.25 to 0.30, which may be partly due to the three previously-reported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candidate regions. The results could have provided some information on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for the carcass traits in Japanese Black cattle, although its validity may be limited, mainly due to the sample size and the use of simpler statistical models in 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ditive Genetic Variance Carcass Trait Japanese black cattle Minor Allele Frequency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下载PDF
利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鉴定黑安格斯牛的纯度
2
作者 何亮宏 王楠 +3 位作者 邓占钊 李双 刘学玮 雷初朝 《中国牛业科学》 2024年第2期63-66,共4页
[目的]基于10头黑安格斯牛和60头对照组牛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分析黑安格斯牛的纯度、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方法]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结果]通过对10头黑安格斯牛全基因组数据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5,064,459个SNP位... [目的]基于10头黑安格斯牛和60头对照组牛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分析黑安格斯牛的纯度、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方法]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结果]通过对10头黑安格斯牛全基因组数据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5,064,459个SNP位点,其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15,观测杂合度(Ho)为0.2381,期望杂合度(He)为0.2430,表明黑安格斯牛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主成分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发现,黑安格斯牛与欧洲普通牛聚为一类,其中有4头黑安格斯牛存在偏离情况,表明这4头牛主要与中国瘤牛与东亚普通牛韩牛之间存在杂交。[结论]10头黑安格斯牛中,6头为纯种黑安格斯牛,4头为杂种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安格斯牛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纯度 全基因组
下载PDF
安格斯牛和渤海黑牛杂交后代与渤海黑牛生产性能、肉质品质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岳庆磊 魏永昌 +7 位作者 李超 任思凯 张裕体 李明贵 袁方 章峰 陈托 陈维滨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6期38-43,共6页
该试验旨在提高渤海黑牛的生产性能,利用引进的国际优秀肉牛品种黑色安格斯牛的冷冻精液与渤海黑牛人工授精杂交,试验对安格斯牛×渤海黑牛(安×渤) F1代牛和渤海黑牛的屠宰性能及肉质品质进行观测,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月龄... 该试验旨在提高渤海黑牛的生产性能,利用引进的国际优秀肉牛品种黑色安格斯牛的冷冻精液与渤海黑牛人工授精杂交,试验对安格斯牛×渤海黑牛(安×渤) F1代牛和渤海黑牛的屠宰性能及肉质品质进行观测,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月龄、 18月龄、 24月龄时安×渤F1代牛的体重显著高于渤海黑牛(P<0.05);24月龄安×渤F1代牛胴体重、屠宰率显著高于渤海黑牛(P<0.05)。安×渤F1代牛肉的蛋白质、脂肪及微量元素铁和锌含量显著高于渤海黑牛(P<0.05);安×渤F1代牛肉的眼肌面积、 p H值、失水率均显著高于渤海黑牛(P<0.05),但熟肉率、剪切力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利用安格斯牛与渤海黑牛杂交改良效果显著,可以提高后代胴体重、屠宰率,同时也可以提高牛肉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格斯牛 渤海黑牛 安×渤F1代 杂交效果 屠宰性能 肉质品质
下载PDF
Association of Bovine Fatty Acid Desaturase 2 Gene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with Intramuscular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n Japanese Black Steers 被引量:1
4
作者 Hideaki Takahashi Masayuki Hayashi +8 位作者 Koichi Ushizawa Kagetomo Nishino Yasutoshi Haga Takao Saito Yuki Fujimori Nagako Iwama Hisato Takeda Masanori Komatsu Aduli E. O. Malau-Aduli 《Ope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 2016年第2期105-115,共11页
Beef from Japanese Black cattle (JBK), is popular in Japan and valued for its highly marbled fat content. In JBK, genes affecting oleic acid content in meat have been studied mainly to lower the fat melting point and ... Beef from Japanese Black cattle (JBK), is popular in Japan and valued for its highly marbled fat content. In JBK, genes affecting oleic acid content in meat have been studied mainly to lower the fat melting point and improve tenderness;however, there has been no direct correlation demonstrated between beef taste and oleic acid. To investigate genes affecting other fatty acids other than oleic acid, polymorphisms of the fatty acid desaturase 2 (FADS2) gene were genotyped and associations with fatty acid profile in JBK beef were investigated. Amplifications of 5’-flanking regions, 12 exons, and 3’-untranslated regions of the FADS2 gene in three Japanese and five Western cattle breeds via PCR, were amplified, sequenced and SNPs were identified using specific TaqMan genotyping assay.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intramuscular adipose tissue of the Trapezius muscle was analyzed in JBK steers. Six of the 15 identified SNPs are novel and have never been registered in any public bovine SNP database. A non-synonymous SNP (rs211580559;C > T;294 Ala > Val) in exon 7 was examined in order to evaluate its association with fatty acid profiles. The data showed that highl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existed between rs211580559 and C18:2 (n-6) composition, and accounted for 22.3% of the variatio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rs2115-80559 and the other fatty acids. It was concluded that rs211580559 of the FADS2 gene may be a useful selection marker for reducing unfavorable volatiles generated from linoleic acid in JBK beef during the cook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panese black cattle BEEF Fatty Acid Desaturase 2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Fatty Acid Composition
下载PDF
日系黑毛牛与延边牛杂交F_(1)代、F_(2)代肉质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笑笑 王蕾 +4 位作者 刘丽宅 赵云辉 张鑫 吴健 赵玉民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共6页
旨在研究采用日系黑毛牛冻精对地方品种延边牛级进杂交改良效果。选择18月龄体质健康、体况相近、膘情较好的F_(1)代和F_(2)代的阉公牛各20头,统一饲养管理,饲喂至30月龄。宰后排酸5 d,采集左侧胴体背最长肌12~13肋间西冷部位,对其肉品... 旨在研究采用日系黑毛牛冻精对地方品种延边牛级进杂交改良效果。选择18月龄体质健康、体况相近、膘情较好的F_(1)代和F_(2)代的阉公牛各20头,统一饲养管理,饲喂至30月龄。宰后排酸5 d,采集左侧胴体背最长肌12~13肋间西冷部位,对其肉品质、营养品质、风味物质和质构特性进行测定,分析利用日系黑毛牛冻精对延边牛杂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F_(2)代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F_(1)代(P<0.05),提高2.74%,增幅10.4%;F_(1)代和F_(2)代剪切力值均小于42.83 N,均达到嫩级别,且F_(2)代嫩度显著高于F_(1)代(P<0.05);F_(2)代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F_(1)代(P<0.05);其余测定性状差异不显著,但从数值上F_(2)代肉质优于F_(1)代。综上,F_(2)代肉更嫩、肌内脂肪沉积更优、风味更佳,表现出良好杂交优势,为培育雪花牛肉生产专门化种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系黑毛牛 延边牛 杂交 肉品质
下载PDF
黑西门塔尔牛繁育后代的适应性及生产性能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孔伟 郎侠 +1 位作者 周国乔 马志远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61-64,共4页
为改善甘肃大型肉用牛品种不足的现状,将引进的纯种黑西门塔尔牛冷冻胚胎移植至本地青年或一胎西门塔尔牛母牛体内,进行胚胎移植效果观察和生产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胚胎移植黑西门塔尔牛在甘肃河西自然气候条件下适应性良好,生长发育、... 为改善甘肃大型肉用牛品种不足的现状,将引进的纯种黑西门塔尔牛冷冻胚胎移植至本地青年或一胎西门塔尔牛母牛体内,进行胚胎移植效果观察和生产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胚胎移植黑西门塔尔牛在甘肃河西自然气候条件下适应性良好,生长发育、抗病力、繁殖性能、产肉性能与原产地无明显差异。公犊牛初生重平均39.1 kg,日增重0.93 kg;母犊牛初生重37.8 kg,日增重0.78 kg;育肥牛平均日增重1.10 kg;育肥公牛高档肉占净肉重的70.32%,母牛高档肉占净肉重的67.09%,培育的种公牛体型外貌和EVB获得国家种用评级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西门塔尔牛 胚胎移植 适应性 生长发育 产肉性能
下载PDF
务川黑牛产业发展现状及保种建议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燕 谭晓山 +9 位作者 周迪 杨蓉 王府 敖叶 谢艳 唐明艳 高伟 陈昌海 严兴烨 王昌毅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第10期8-13,共6页
务川黑牛是分布于贵州省务川县的特色地方品种,该品种历史悠久,具有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耐寒耐湿等优点,在实际生产中,务川黑牛被广泛用于役用和肉用。近年来,随着农村务农人数减少以及农业机械化率的提高,务川黑牛的存栏数量从1996年... 务川黑牛是分布于贵州省务川县的特色地方品种,该品种历史悠久,具有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耐寒耐湿等优点,在实际生产中,务川黑牛被广泛用于役用和肉用。近年来,随着农村务农人数减少以及农业机械化率的提高,务川黑牛的存栏数量从1996年的4.5万头下降至2023年的1000头左右。因此,为更好地保护务川黑牛品种,维护贵州地方牛品种的多样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该文从务川黑牛产业发展现状、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深入分析该品种在养殖和保种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并提出保种建议,为保护务川黑牛品种资源和推进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务川黑牛 产业现状 发展 保种建议
下载PDF
3个中国地方黄牛品种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毛永江 常洪 +6 位作者 杨章平 张柳 许明 孙伟 常国斌 宋光明 Henner Simianer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5-132,共8页
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3个地方黄牛品种(鲁西黄牛、渤海黑牛及闽南黄牛)及2个对照群体(中国荷斯坦牛和青海牦牛)的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水平进行研究,结合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牛群体总近交系数(Fit)为58.5%,群体内近交系... 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3个地方黄牛品种(鲁西黄牛、渤海黑牛及闽南黄牛)及2个对照群体(中国荷斯坦牛和青海牦牛)的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水平进行研究,结合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牛群体总近交系数(Fit)为58.5%,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43.2%,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Fst)为26.9%,3个指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5个牛群体内近交系数(Fis)鲁西黄牛最高(0.640),青海牦牛最低(0.231)。鲁西黄牛与荷斯坦牛间每世代群体间有效迁移个体数(Nem)最大(1.149),牦牛与鲁西黄牛间最小(0.509)。5个牛群体每个体属于所属群体的平均概率从91.4%到98.5%不等。结合聚类分析、基因流分析及STRUCTURE分析结果,5个牛群可分为3大类:鲁西黄牛和中国荷斯坦牛为一类,渤海黑牛和闽南黄牛为一类,牦牛自为一类,这说明在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的形成过程中,鲁西黄牛受普通牛影响较大,而渤海黑牛受瘤牛影响较大,同时探讨了以上品种的演化与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结构 遗传分化 鲁西黄牛 渤海黑牛 闽南黄牛 微卫星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筛选肉牛骨骼肌差异基因 被引量:7
9
作者 刘瑞莉 吴磊 +3 位作者 袁玮 柏学进 吕娟娟 董雅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64-72,共9页
旨在基于转录组筛选肉牛骨骼肌差异基因,探究差异基因对骨骼肌转录调控的影响,鉴定其与肌肉生长发育的关系,为研究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采取12月龄的布莱凯特黑牛和鲁西黄牛背最长肌,利用Illumina 2500进行转录组测序... 旨在基于转录组筛选肉牛骨骼肌差异基因,探究差异基因对骨骼肌转录调控的影响,鉴定其与肌肉生长发育的关系,为研究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采取12月龄的布莱凯特黑牛和鲁西黄牛背最长肌,利用Illumina 2500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基因筛选、GO分类、KEGG富集分析和蛋白互作网络等)筛选骨骼肌差异的调控基因。布莱凯特黑牛和鲁西黄牛2个文库分别存在13 242,13 350个基因,共计13 758个基因。5 500个基因表达量相同,约占总参考基因的39. 98%,8 258个基因表达量有所不同,占比60. 02%。获得554个差异显著的基因作为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96个基因表达上调,258个基因表达下调。GO功能注释结果显示,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分别包括22 641,7 720和4 414个基因,其中29个基因与肌细胞的发育和分化有关; KEGG富集到Wnt、CMC、TGF-β、DCM、ROAC、VSMC 6条肌肉生长发育相关通路,筛选骨骼肌候选基因MYL2、MYL3和MYLPF。MYL2、MYL3和MYLPF是Wnt、DMC和TGF-β信号通路中的成员,参与了肌细胞和肌肉组织的形成的过程,推测MYL2、MYL3和MYLPF在骨骼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凯特黑牛 鲁西黄牛 转录组 骨骼肌
下载PDF
MYL3基因在肉牛肌肉生长过程中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瑞莉 吴磊 +3 位作者 袁玮 柏学进 吕娟娟 董雅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1-228,共8页
为了探究肌球蛋白轻链3(Myosin light chain 3,MLC1v或MYL3)基因对骨骼肌转录调控的影响,鉴定其与肌肉生长发育的功能关系。克隆获得MYL3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结构;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MYL3基因在不同组织及不同时期的... 为了探究肌球蛋白轻链3(Myosin light chain 3,MLC1v或MYL3)基因对骨骼肌转录调控的影响,鉴定其与肌肉生长发育的功能关系。克隆获得MYL3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结构;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MYL3基因在不同组织及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定位MYL3基因在背最长肌中表达的位置;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研究MYL3蛋白在不同组织及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克隆得到布莱凯特黑牛MYL3基因(序列号:NM_001076501.2)CDS序列全长为600 bp,具有完整的阅读框,编码199个氨基酸;进化树分析发现其同源性较高;基因表达分析显示,在心脏中表达量最高,在背最长肌中表达量次之,其他组织几乎不表达,不同时期MYL3基因的表达量随月龄的增加逐渐增加;蛋白表达分析显示,MYL3蛋白主要在骨骼肌肌原纤维的粗肌丝中表达,不同时期蛋白的表达量随月龄的增加逐渐增加。因此,推测MYL3在促进骨骼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球蛋白调节轻链3 布莱凯特黑牛 鲁西黄牛 背最长肌
下载PDF
务川黑牛STAT3基因启动子区SNPs与生长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永强 焦仁刚 +5 位作者 龚俞 谢海强 惠嫣婷 张依裕 肖超能 刘若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05-1212,共8页
为筛选STAT3基因启动子区SNPs及研究其对启动子功能元件和体尺性状的影响。选择品种差异较大的贵州荷斯坦奶牛和务川黑牛构建不同DNA池,直接测序筛选SNP位点,PCR-RFLP进行验证和基因分型,并利用114头务川黑牛个体分析SNPs位点与8个体尺... 为筛选STAT3基因启动子区SNPs及研究其对启动子功能元件和体尺性状的影响。选择品种差异较大的贵州荷斯坦奶牛和务川黑牛构建不同DNA池,直接测序筛选SNP位点,PCR-RFLP进行验证和基因分型,并利用114头务川黑牛个体分析SNPs位点与8个体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TAT3基因5′调控区存在7个新SNPs位点,分别为:G-449A、C-341A、A-322G、C-246A、G-240A、C-225T、A-103T,提交SNP数据库得到登录号。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得到STAT3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和CpG岛,SNP位点导致附近大量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消失和新位点产生。多态性位点对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有显著影响,但并不改变CpG岛大小。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A-322G对务川黑牛体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A等位基因为有利等位基因。与AA或GG纯合基因型相比,AG基因型个体有更出色的体重性状。A-322G可能作为影响肉牛生长性状的重要功能性SNP,STAT3基因可能作为肉牛选种选育的候选基因,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确定STAT3基因功能奠定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3 SNP 启动子 务川黑牛 生长性状 关联分析
下载PDF
渤海黑牛MSTN基因多态性位点与体尺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桂芬 万发春 +2 位作者 刘晓牧 谭秀文 宋恩亮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1,共5页
为了研究渤海黑牛MSTN基因多态性与体尺性状的关系,采用PCR-SSCP的方法对578头渤海黑牛的MSTN基因的编码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外显子1和外显子2处没有发现多态性位点,外显子3处发现两个多态性位点,并且两个多态性位点所导致的基因型只... 为了研究渤海黑牛MSTN基因多态性与体尺性状的关系,采用PCR-SSCP的方法对578头渤海黑牛的MSTN基因的编码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外显子1和外显子2处没有发现多态性位点,外显子3处发现两个多态性位点,并且两个多态性位点所导致的基因型只有一种,所扩增的产物经过聚丙烯凝胶电泳发现后,有3种基因型。测序结果表明:外显子3的330 bp处存在一个G→A转换;336 bp处存在一个C→T的转换,AA型个体的序列与Gen-Bank中的序列完全一致,为野生型,BB基因型为突变型。将不同基因型与渤海黑牛体尺性状进行了关联性分析,结果发现,AA基因型所对应的头长最小二乘均值要显著高于AB和BB基因型所对应的最小二乘均值,AA基因型所对应胸围的最小二乘均值极显著的高于AB和BB基因型对应的最小二乘均值,AA基因型对应腰角宽最小二乘均值极显著的高于AB和BB基因型对应的最小二乘均值,并且AB基因型对应腰角宽最小二乘均值极显著的高于BB基因型对应的最小二乘均值,其他体尺性状在这3种基因型上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TN基因 多态性 体尺性状 渤海黑牛
下载PDF
3种不同利用微卫星标记进行个体识别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毛永江 常洪 +2 位作者 杨章平 常国斌 刘桂琼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71-1175,共5页
以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各30头)12个微卫星座位数据为基础,利用系统树分析法、最大似然法及Bayes方法,比较不同方法对个体识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利用12个微卫星座位和6个低杂合度位点数据时,3种个体识别方法鉴定的准确性均为100%... 以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各30头)12个微卫星座位数据为基础,利用系统树分析法、最大似然法及Bayes方法,比较不同方法对个体识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利用12个微卫星座位和6个低杂合度位点数据时,3种个体识别方法鉴定的准确性均为100%。但利用6个高杂合度座位时,Bayes方法的准确性最高(83.33%),最大似然法次之(76.67%),系统树分析法最低(71.67%)。结果表明,基于Bayes理论的个体识别方法最准确,是进行同类研究的首选工具,而系统树分析法和最大似然法可以作为其补充加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黄牛 渤海黑牛 微卫星 个体识别
下载PDF
牛-兔种间重组胚体外发育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亚 章孝荣 +9 位作者 陈大元 张运海 章志国 金仁桃 汪存利 章美玲 李东伟 李斌 赵焕 程立子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1-445,共5页
以超排的青年母兔和经产母兔卵母细胞为受体细胞,以处于休眠期和非休眠期的黑毛和牛耳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共获得180枚种间重组胚,采用M199+10%FBS和RD+10%FBS2种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有112枚发育到2-细胞期(62.2%),26枚发育到桑椹胚期(1... 以超排的青年母兔和经产母兔卵母细胞为受体细胞,以处于休眠期和非休眠期的黑毛和牛耳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共获得180枚种间重组胚,采用M199+10%FBS和RD+10%FBS2种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有112枚发育到2-细胞期(62.2%),26枚发育到桑椹胚期(14.4%),20枚发育到囊胚期(11.1%)。结果显示,供体细胞处于休眠期与否,对重组胚的卵裂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以休眠期细胞为核供体的重组胚8-细胞~16-细胞胚的发育率及桑椹胚发育率显著高于非休眠期细胞的重组胚(P<0.05),二者在囊胚发育率上差异极显著(P<0.01);以M199为培养液的胚胎在卵裂率、桑椹胚发育率和囊胚发育率上与RD组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重组胚 体外发育能力 种间核移植 卵裂率 囊胚发育率 桑椹胚发育率
下载PDF
牛粪处理方式对黑土胡敏酸和富里酸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史振鑫 孟安华 +4 位作者 吴景贵 康露 燕存岳 张志莹 杨天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5-151,共7页
【目的】研究施用经不同方式处理的牛粪后,黑土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元素组成及不同结合态腐殖质中HA和FA的变化。【方法】2011-05-10,通过盆栽试验,以不施牛粪为对照(CK),采用元素分析仪分析新鲜牛粪、腐解牛粪、蛴螬牛粪对黑土中HA... 【目的】研究施用经不同方式处理的牛粪后,黑土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元素组成及不同结合态腐殖质中HA和FA的变化。【方法】2011-05-10,通过盆栽试验,以不施牛粪为对照(CK),采用元素分析仪分析新鲜牛粪、腐解牛粪、蛴螬牛粪对黑土中HA、FA组分的影响,通过计算比较不同牛粪处理对黑土HA、FA热力学参数的影响,并对施用不同处理牛粪后土壤中松结态、联结态、稳结态腐殖质中的HA、FA进行分析。【结果】与CK相比,不同牛粪处理提高了土壤中HA和FA的C、H、N含量,降低了O含量。施用牛粪后,FA的能态及热稳定性提高,并且HA和FA的形成都是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松结态和稳结态腐殖质中HA和FA含量提高,且HA分子的复杂程度也明显提高。【结论】施用不同处理的牛粪可改善黑土腐殖质活性,其中以施用腐解牛粪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黑土 胡敏酸 富里酸
下载PDF
渤海黑牛BOLA-DQA2基因SNPs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菲菲 刘桂芬 +4 位作者 万发春 宋恩亮 刘晓牧 谭秀文 孙国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1-275,共5页
本试验采用PCR-SSCP方法对渤海黑牛BOLA-DQA2基因的编码区进行分析,研究渤海黑牛BOLA-DQA2基因多态性与生产性状的关系。研究表明,外显子1和外显子5处没有发现多态性位点,外显子2处发现两个多态位点产生4种基因型,外显子3处发现1个多态... 本试验采用PCR-SSCP方法对渤海黑牛BOLA-DQA2基因的编码区进行分析,研究渤海黑牛BOLA-DQA2基因多态性与生产性状的关系。研究表明,外显子1和外显子5处没有发现多态性位点,外显子2处发现两个多态位点产生4种基因型,外显子3处发现1个多态位点产生3种基因型,外显子4处发现1个多态位点产生3种基因型。外显子2中基因型AA所对应的个体头长、额宽、体高、十字部高显著高于基因型BB、AB、BC(P<0.05),其它生长性状均无显著差异。外显子3、外显子4中生产性状在AA、BB、AB这3种基因型上均无显著差异。DQA2外显子2中等位基因A对渤海黑牛的生产性状起关键作用,可以为渤海黑牛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LA-DQA2 PCR-SSCP 生长性状 渤海黑牛
下载PDF
MYLPF基因在肉牛肌肉生长过程中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瑞莉 康晓晨 +2 位作者 吴磊 袁玮 董雅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236-3242,共7页
试验旨在探究快肌肌浆球蛋白可调节磷酸化轻链(myosin light chain,phosphorylatable,fast skeletal muscle,HUMMLC2B或MYLPF)基因在布莱凯特黑牛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布莱凯特黑牛与鲁西黄牛背最长肌中MYLPF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规律,... 试验旨在探究快肌肌浆球蛋白可调节磷酸化轻链(myosin light chain,phosphorylatable,fast skeletal muscle,HUMMLC2B或MYLPF)基因在布莱凯特黑牛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布莱凯特黑牛与鲁西黄牛背最长肌中MYLPF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规律,为探讨其与肌肉生长发育关系奠定基础。以布莱凯特黑牛和鲁西黄牛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背最长肌、心脏、肺脏、肝脏、脾脏等10个组织中MYLPF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对布莱凯特黑牛和鲁西黄牛2、6、10和12月龄4个不同时期背最长肌中MYLPF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YLPF基因在背最长肌中高表达,在心脏中少量表达,在其他组织中几乎不表达。MYLPF基因在2、6、10和12月龄牛背最长肌中均高表达,但随着年龄的增加MYLPF基因的表达量逐渐降低,2月龄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期(P<0.01),12月龄表达量最低。4个时期布莱凯特黑牛背最长肌中MYLPF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鲁西黄牛,其中10月龄差异极显著(P<0.01),2和12月龄差异显著(P<0.05),6月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结果表明,背最长肌中MYLPF基因可能对骨骼肌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可为研究肉牛骨骼肌生长发育机理和阐明肌肉生长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凯特黑牛 鲁西黄牛 MYLPF基因 背最长肌
下载PDF
布莱凯特牛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序列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兴芳 柏学进 +2 位作者 董懿为 封纪武 董雅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2-118,共7页
根据GenBank发表的牦牛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基因的序列设计13对引物,分13段扩增出布莱凯特牛H-FABP基因,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式对各个片段进行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各个片段的测序结... 根据GenBank发表的牦牛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基因的序列设计13对引物,分13段扩增出布莱凯特牛H-FABP基因,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式对各个片段进行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各个片段的测序结果进行拼接,得到布莱凯特牛H-FABP基因的全序列,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布莱凯特牛的H-FABP基因(GenBank登录号:FJ756345)是由4个外显子(73、173、102和54 bp)和3个内含子(3463、1892和1494 bp)组成;布莱凯特牛与牦牛、普通牛、山羊、猪、马、人、大鼠、小鼠和鸡等9个物种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大小依次为99.3%、99.0%、96.3%、92.5%、89.8%、88.3%、83.3%、82.8%、75.6%,其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9.2%、99.2%、96.2%、93.2%、91.7%、88.7%、86.5%、86.5%、77.4%;系统发生树将这些物种总体上分成2支,鸡为独立的一支,布莱凯特牛、牦牛、普通牛、山羊、猪、马、人、大鼠、小鼠为另一独立的大分支。因此,渤海黑牛H-FABP基因具有很强的保守性,其进化树符合物种进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凯特牛 H-FABP基因 序列测定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大豆素对湘中黑牛育肥牛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许兰娇 包淋斌 +5 位作者 赵向辉 王灿宇 瞿明仁 欧阳克蕙 熊小文 祝远魁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1-197,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大豆素对湘中黑牛育肥牛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14头健康、体重[(450±20)kg]相近、2岁左右阉割湘中黑牛,随机分成2组,每组7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500 mg/kg大豆素。试验期为120 ...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大豆素对湘中黑牛育肥牛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14头健康、体重[(450±20)kg]相近、2岁左右阉割湘中黑牛,随机分成2组,每组7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500 mg/kg大豆素。试验期为12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添加大豆素对宰前活重、热胴体重、屠宰率无显著影响(P>0.05),胴体的脂肪含量、背膘厚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2)添加大豆素显著提高了背最长肌的粗脂肪含量及大理石花纹评分(P<0.05),分别提高了8.34%、1.93分,并显著降低了排酸24 h肌肉的p H和水分含量(P<0.05),显著增加了肌肉的红度值(P<0.05);3)添加大豆素显著降低了血清中葡萄糖、尿素氮、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非酯化脂肪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P<0.05);4)添加大豆素分别显著提高和降低了背最长肌的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P<0.05)。结果提示,饲粮添加大豆素能够影响育肥牛的脂类代谢,促进肌肉脂肪沉积,改善牛肉的大理石花纹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素 湘中黑牛 肉品质 肌肉脂肪 胴体性能
下载PDF
三种重金属元素在鹭卵中富集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周立志 李进华 +6 位作者 尹华宝 苌伟 王翔 刘奇 徐思琦 桂学琴 严睿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932-1937,共6页
2004年4~6月,采集了合肥地区大蜀山、肥西圆通山、肥东太子山集群繁殖的夜鹭、小白鹭、池鹭和牛背鹭鸟卵及组织样品,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卵壳、内容物及组织中Cd、Pb、Cr的残留量.结果表明,4种鹭卵壳、内容物及组织的绝大多数样品中均... 2004年4~6月,采集了合肥地区大蜀山、肥西圆通山、肥东太子山集群繁殖的夜鹭、小白鹭、池鹭和牛背鹭鸟卵及组织样品,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卵壳、内容物及组织中Cd、Pb、Cr的残留量.结果表明,4种鹭卵壳、内容物及组织的绝大多数样品中均检出相当高水平的Cd、Pb和Cr残留量,且卵壳和骨骼是重金属富集的主要场所,表明通过卵壳可以排出体内部分重金属污染物.卵壳中重金属显著高于卵内容物,卵壳中重金属残留量为Cr>Pb>Cd,4种鹭卵壳中重金属残留量的种间差异都极其显著,Cr残留水平的种间波动幅度最大,池鹭卵壳中的最高,牛背鹭的最低;Pb的种间波动幅度相对较小,Cd的种间波动幅度最小;而卵内容物中3种重金属残留量的种间差异都不显著,Cr残留量种间波动幅度最大,池鹭卵内容物中,Cr含量最高,牛背鹭卵内容物中没有检出;Pb的种间波动幅度相对较小,Cd的种间波动幅度最小.由于鹭的卵壳取样容易,可用作重金属污染物的指示物,监测和评价湿地生态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鹭 小白鹭 池鹭牛 背鹭 重金属 生物监测 生物指示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