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栀子黄色素水提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高丽 邓青云 +2 位作者 姜益泉 李国元 邓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7-39,共3页
对栀子黄色素的相关提取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栀子黄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40nm,采用水作为提取剂,4000r/min离心20min,离心温度4℃,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浸提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料液比为1∶5,提取温度为60℃,浸提时间为3... 对栀子黄色素的相关提取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栀子黄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40nm,采用水作为提取剂,4000r/min离心20min,离心温度4℃,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浸提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料液比为1∶5,提取温度为60℃,浸提时间为3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黄色素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微波辅助水浴法与直接水浴法浸提栀子黄色素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颖臻 闫有禄 苏永庆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6-59,69,共5页
在已有的微波法浸提栀子色素的研究中,微波辐照能够提高色素的浸提率。然而,微波辐照也导致了浸提液的温度升高,色素浸提率的提高是微波辐照的作用还是浸提液温度的升高所致,难于甄别。通过在同样温度下的微波辅助水浴浸提和直接水浴浸... 在已有的微波法浸提栀子色素的研究中,微波辐照能够提高色素的浸提率。然而,微波辐照也导致了浸提液的温度升高,色素浸提率的提高是微波辐照的作用还是浸提液温度的升高所致,难于甄别。通过在同样温度下的微波辅助水浴浸提和直接水浴浸提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直接水浴法还是微波辅助的水浴法,随着栀子原料粒径的减小(粒度目数增加),浸提液温度的升高,浸提时间的加长,浸提率都能得到提高。在优化的浸提条件下,直接水浴法一次浸提率达64.7%,两次浸提率达88.8%,三次浸提率可达98.4%,而微波辐照下浸提,一次浸提率就达90.4%,两次浸提率超过99%,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微波辅助的水浴浸提都比直接水浴浸提具有较高的提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黄色素 微波辅助 水浴法 浸提
下载PDF
水提取栀子成分含量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建 李连举 迟长龙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40-42,46,共4页
对栀子果的水浸提液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栀子全果中的藏红花素和藏花酸的含量较高;浸提温度升高有利于绿原酸、栀子苷的溶出,但不利于栀子色素的提取;在pH=6~8范围内,pH值升高利于色素提取,绿原酸和栀子苷的溶出量不受pH值... 对栀子果的水浸提液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栀子全果中的藏红花素和藏花酸的含量较高;浸提温度升高有利于绿原酸、栀子苷的溶出,但不利于栀子色素的提取;在pH=6~8范围内,pH值升高利于色素提取,绿原酸和栀子苷的溶出量不受pH值影响,为纺织印染行业应用天然栀子色素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果 水浸提 成分 含量
下载PDF
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气相和液相的成分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晓俞 李爱萍 +2 位作者 吴思逢 李程勋 郑开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4710-4726,共17页
【目的】通过比较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的成分差异,为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品质评价以及栀子花功能产品开发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中... 【目的】通过比较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的成分差异,为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品质评价以及栀子花功能产品开发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中的香气成分,通过计算机谱库和人工谱图解析,对香气成分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ESI-QTOF-MS/MS)分析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的化学成分,通过数据库比对,对化学成分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结果】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中均含有大量的芳樟醇,相对含量分别达到63.00%和69.37%,栀子鲜花花水中检测出香气成分79种,鲜花细胞液中检测出香气成分56种,均含有醇类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等8个种类的化合物。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中醇类化合物和萜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总和分别达到72.00%和95.71%。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鉴定了200个、212个和46个、54个代谢成分,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均以生物碱类成分为主,正离子模式下生物碱类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达到47.10%和45.21%,负离子模式下分别为3.21%和13.45%。具有抗焦虑生理作用的生物碱类成分芥酸酰胺在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中的相对含量最高。栀子鲜花花水中存在较多的抗菌、抗炎成分如双氢青蒿素、山茶皂苷元B、羟基积雪草苷以及双环孢素、塔罗霉素A等抗生素。【结论】栀子鲜花细胞液较栀子鲜花花水具有充足的头香,但持香时间短,而栀子鲜花花水的香气成分较栀子鲜花细胞液丰富,具有良好的头香和底香,持香时间长。生物碱类成分是栀子花中的主要特征性物质,可作为评价指标用于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的品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鲜花花水 鲜花细胞液 气相质谱 液相质谱 香气成分 化学成分 生物碱
下载PDF
微波辅助栀子黄色素的水浴浸提 被引量:5
5
作者 闫有禄 王颖臻 苏永庆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2期63-67,共5页
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了微波辐照下,原料粒度、微波功率、浸提液pH值,温度、时间等工艺条件对水浴浸提栀子黄色素的影响.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栀子黄色素的一次浸提率高于94%,两次浸提率超过99%,优于其它传统工艺.
关键词 栀子 黄色素 微波 水浴 浸提
下载PDF
UPLC Q-Exactive Orbitrap MS分析栀子水提液中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7
6
作者 何理想 王允吉 +1 位作者 张倩倩 冯芳 《广州化工》 CAS 2020年第5期94-97,共4页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联用技术(UPLC-Q-Exactive Orbitrap-MS)得到各成分精确的分子量和二级质谱碎片信息,对栀子水提液中的成分进行结构推测和鉴定。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50 mm×2.1 mm,1.7μm),以...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联用技术(UPLC-Q-Exactive Orbitrap-MS)得到各成分精确的分子量和二级质谱碎片信息,对栀子水提液中的成分进行结构推测和鉴定。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50 mm×2.1 mm,1.7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柱温:40℃。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监测模式。结果从栀子水提液中检测出了54种化学成分,鉴定了44种化学成分的结构,为进一步研究栀子的药理活性和临床用药奠定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提取液 UPLC-Q-Exactive Orbitrap-MS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栀子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考察 被引量:24
7
作者 徐姣 赵嵘 +5 位作者 代云桃 朱超 李琦 友田健久 范自全 王丹丹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0-35,共6页
目的:建立栀子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为所有源于栀子水提液的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制备15批栀子标准汤剂,测定其出膏率、指标成分转移率和pH;建立栀子标准汤剂的UPLC指纹图谱并对主要色谱峰进行质谱鉴定,离子化模式为正... 目的:建立栀子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为所有源于栀子水提液的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制备15批栀子标准汤剂,测定其出膏率、指标成分转移率和pH;建立栀子标准汤剂的UPLC指纹图谱并对主要色谱峰进行质谱鉴定,离子化模式为正、负离子,离子源温度150℃,脱溶剂气体为高纯度氮气,温度550℃,流速800 L·h^(-1),毛细管电压1.0 kV,锥孔电压30 V,扫描范围m/z 50~1 200。结果:栀子标准汤剂的平均出膏率28.4%,栀子苷转移率77.7%,p H均为4。所有样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9,栀子标准汤剂的主要成分为栀子苷。结论:建立的栀子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稳定可行、重复性好,该评价方法灵敏、准确,为所有源于栀子水煎剂的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标准汤剂 水煎液 指纹图谱 栀子苷 出膏率 转移率
原文传递
中药水提液在反渗透膜过程中渗透压与电导率相关性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刘红 钱余义 +3 位作者 王筱剑 朱华旭 郭立玮 李博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共4页
目的:构建中药水提液在反渗透膜处理过程中渗透压与电导率的相关性方程模型。方法:通过对黄芩、栀子、六味地黄丸等25个单、复方中药水提液体系在反渗透膜过程中渗透压(π)与电导率(e)的相关性分析,以药液质量浓度为桥梁,提出渗透... 目的:构建中药水提液在反渗透膜处理过程中渗透压与电导率的相关性方程模型。方法:通过对黄芩、栀子、六味地黄丸等25个单、复方中药水提液体系在反渗透膜过程中渗透压(π)与电导率(e)的相关性分析,以药液质量浓度为桥梁,提出渗透压-电导率相关性模型,选择栀子、六味地黄丸水提液加以验证。结果:中药水提液e在0.78~7.26 ms·cm^-1时,与其相应的渗透压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64 2);栀子水提液渗透压与电导率在反渗透膜过程中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且二者均与药液质量浓度呈正相关。栀子水提液在25~250 g·L^-1时符合方程π=0.088 0e-0.050 1,六味地黄丸水提液在25~125 g·L^-1时符合方程π=0.368 4e-0.118 9,计算值与实测值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构建的中药水提液渗透压与电导率的相关性模型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为中药反渗透膜过程实现渗透压在线检测提供简单、有效、可靠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压 电导率 相关性模型 栀子 六味地黄丸 水提液
原文传递
正交试验优选栀子的水提醇沉工艺 被引量:13
9
作者 毕宏生 郭俊国 解孝锋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优选栀子的水提醇沉工艺。方法:采用HPLC-DAD在238,440 nm处检测特征峰,以栀子苷峰面积和HPLC指纹图谱确定的14个化学成分峰面积之和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对栀子水提工艺的影响,考察提... 目的:优选栀子的水提醇沉工艺。方法:采用HPLC-DAD在238,440 nm处检测特征峰,以栀子苷峰面积和HPLC指纹图谱确定的14个化学成分峰面积之和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对栀子水提工艺的影响,考察提取液相对密度、醇沉浓度、搅拌速度和醇沉时间对栀子水提液醇沉工艺的影响。结果:在238,440 nm处分别确定了栀子中10,4个化学成分的特征图谱。最佳水提工艺为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30 min;最佳醇沉工艺为醇沉浓度70%,药液初始相对密度1.10 g·mL-1,搅拌速度200 r·min-1,醇沉时间10 h。结论:采用已知、未知结构成分HPLC指纹图谱相结合的方法优选的工艺准确性更高,为中药提取工艺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栀子苷 正交试验 水提醇沉工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