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diction and control of rock burst of coal seam contacting gas in deep mining 被引量:5
1
作者 WANG En-yuan LIU Xiao-fei ZHAO Ein-lai LIU Zhen-tang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9年第2期152-156,共5页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oduction mechanism of rock burstthat goes with abnormal gas emission in deep coal seams,the essential method of eliminatingabnormal gas emission by eliminating the occurrence...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oduction mechanism of rock burstthat goes with abnormal gas emission in deep coal seams,the essential method of eliminatingabnormal gas emission by eliminating the occurrence of rock burst or depressingthe magnitude of rock burst was considered.The No.237 working face was selected asthe typical working face contacting gas in deep mining;aimed at this working face,a systemof rock burst prediction and control for coal seam contacting gas in deep mining wasestablished.This system includes three parts:① regional prediction of rock burst hazardbefore mining,② local prediction of rock burst hazard during mining,and ③ rock burst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mining coal seam contacting gas rock burst gas abnormal emission rock burst prediction and control system
下载PDF
Origin and geological control of desorbed gas in multi-thin coal seam in the Wujiu depression, Hailar Basin, China
2
作者 Geng LI Yong QIN +3 位作者 Xuejuan SONG Boyang WANG Haipeng YAO Yabing LIN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1期58-70,共13页
To understand the natural gas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thin coal seam,this study selected the desorbed gas of coal seams in different layers of Well A in the Wujiu depression,Hailar Basin in northeast Inner Mongolia.T... To understand the natural gas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thin coal seam,this study selected the desorbed gas of coal seams in different layers of Well A in the Wujiu depression,Hailar Basin in northeast Inner Mongoli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vy hydrocarbon content of desorbed gas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ing depth.Methane carbon(δ13C_(1))and ethane carbon(δ13C_(2))isotope values are vertically become heavier downwards,while the δ13 values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The kerogen is close to the III–II mixed type with the source rocks mainly deposited in a shore/shallow lake or braided-river delta front,and the gas produced has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of oil associated gas.However,the characteristics of oil associated gas produced by the organic formed in the shallow-water environment(braided-river delta plain)are not obvious.The sandstone pore and fracture systems interbedded with multi-thin coal seam are well developed.And it is conducive to the migration of methanogenic micro-organisms to coal seams via groundwater,making it easier to produce biogenic gas under this geological condition.During the burial evolution of coal-bearing strata in the study area,when the burial depth reaches the maximum,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aleotemperature experienced by different vertical coal seams,caused by a high-paleogeothermal gradient,increasing the δ13C_(2) of desorbed gas with increasing depth.The abov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less biogenic gas in the multi-thin coal seams with relatively developed mudstone,and the multi-thin coal seams with relatively developed sandstones have obvious biogenic gas characteristics.Therefore,for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iogenic gas in low-rank multi-thin coal seams,it is necessary to give priority to the layer with high sandstone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thin coal seam origin of coalbed methane desorbed gas ISOTOPES geological control
原文传递
煤层群采动下围岩应力演化规律及协同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少康 张俊文 +6 位作者 徐佑林 宋治祥 张杨 范文兵 董续凯 张际涛 陈志松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7,共14页
针对煤层群开采过程中巷道支护困难问题,以贵州土城矿212回风石门为工程背景。综合采用现场调研、数值模拟、相似模拟及现场试验等手段,揭示了212回风石门应力演化规律,并提出了“卸−转−固”协同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12回风石门遭... 针对煤层群开采过程中巷道支护困难问题,以贵州土城矿212回风石门为工程背景。综合采用现场调研、数值模拟、相似模拟及现场试验等手段,揭示了212回风石门应力演化规律,并提出了“卸−转−固”协同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12回风石门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煤层群采动过程中存在的地质力学问题导致了围岩失稳。巷道底板及两帮在采动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当遭受垂直应力挤压时,巷道底部承受的挤压力较大,而顶部围岩承受的拉伸力较大,由于力学不平衡导致围岩的破坏。基于此提出了“卸−转−固”协同控制技术。通过爆破卸压的方式,利用爆破产生的冲击波引起围岩的震动和应力波动,使表层围岩中原本集中的应力分散到更深的围岩区域,降低表层围岩的应力集中程度。同时,利用爆轰和封孔工艺进一步加固卸压孔周围的围岩,形成两个承载结构。即由巷道支护体形成的内承载体和由深部围岩形成的外承载体。两者相互作用有效承受巷道浅部及深部围岩的应力,并转移到支护结构,起到保护和稳定围岩的作用。利用该技术在212回风石门现场试验,结果显示:使用该技术区域应力长期趋于稳定甚至缓慢降低,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速率分别降低了74.49%及47.67%,底鼓量降低了77.2%。而未使用该技术区域应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表面位移收敛严重。由此可得,围岩控制效果显著。该技术已成功推广到贵州其他不同地质环境的煤矿,均取得了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群 采动应力 底鼓 巷道支护 “卸−转−固”协同控制技术
下载PDF
乌达矿区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瓦斯治理技术及装备 被引量:1
4
作者 范海峰 杨雷磊 《煤矿机械》 2024年第6期73-77,共5页
针对乌达矿区近距离煤层群重复采动下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较单一煤层更为复杂的难题,通过引入大功率定向钻机等一系列瓦斯治理新装备和现场实践,形成了乌达矿区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瓦斯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工作面回采前,采用走向钻孔结合“... 针对乌达矿区近距离煤层群重复采动下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较单一煤层更为复杂的难题,通过引入大功率定向钻机等一系列瓦斯治理新装备和现场实践,形成了乌达矿区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瓦斯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工作面回采前,采用走向钻孔结合“梳”状穿层分支孔对本煤层及邻近层进行大规模区域立体联合抽采,实现采前抽采达标;回采期间根据9#、10#、12#煤层的瓦斯涌出来源及瓦斯涌出规律,针对性选择大孔径顶板高位钻孔抽采技术、大直径水平钻孔桥接采空区抽采技术、V形钻孔抽采技术和上隅角插管抽采等瓦斯治理措施进行瓦斯治理,主要回采工作面回风流瓦斯浓度均不超过0.6%,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矿井 近距离煤层群 瓦斯治理装备 瓦斯治理技术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厚煤层开采强矿压机理及控制研究
5
作者 孟凡林 王震 +2 位作者 孙治豪 陈崇 陈志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0-138,共9页
针对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W1701厚煤层工作面开采顶板强矿压现象,利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实验,研究了一次采全厚条件下W1701工作面顶板强矿压诱发机理及控制对策。研究结果表明:W1701工作面顶板受其上方“高位关键层(硬... 针对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W1701厚煤层工作面开采顶板强矿压现象,利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实验,研究了一次采全厚条件下W1701工作面顶板强矿压诱发机理及控制对策。研究结果表明:W1701工作面顶板受其上方“高位关键层(硬岩)-巨厚软弱岩组-低位关键层(硬岩)”覆岩结构破断运动影响,顶板呈现大周期、小周期来压变化,其中,低位关键层“砌体梁”结构性失稳形成小周期来压,巨厚软弱岩组纵向裂隙周期性贯通并发生台阶下沉,形成大周期来压,大周期来压造成工作面顶板支承压力跳跃式突增,支架载荷高达67248kN,是支架额定工作阻力的3.7倍,极易将整个工作面支架压死,并引发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对于准南煤矿此类近距离多煤层采空区下厚煤层不宜采用一次采全厚开采,宜采用分层开采,分层开采使得高位关键层、低位关键层之间的巨厚软弱岩组产生了分次破坏,工作面来压相对于一次采全厚有效缓和,能够有效避免工作面强矿压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采空区 强矿压机理 厚煤层 巨厚软弱岩组 矿压控制
下载PDF
浅埋近距离煤层群上覆采空区火灾及气体下泄防治研究
6
作者 任仲久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6,共8页
针对沙坪煤矿13103工作面浅埋近距离煤层上覆采空区煤层自燃和气体下泄问题,综合利用地面红外探测和同位素测氡等多种方法探测13103工作面上覆采空区自然发火状态,在此基础上用SF6气体进行漏风通道测定,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CO气体... 针对沙坪煤矿13103工作面浅埋近距离煤层上覆采空区煤层自燃和气体下泄问题,综合利用地面红外探测和同位素测氡等多种方法探测13103工作面上覆采空区自然发火状态,在此基础上用SF6气体进行漏风通道测定,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CO气体的下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煤层自燃倾向性、复杂埋藏条件和老窑火区是发生煤层自燃的主要原因,在标定12个火区中心点和39 077 m2隐患区域基础上,发现地面、采空区火区和工作面三者裂隙相互连接是导致CO气体在工作面后半部分涌入工作面并在回风隅角处聚集的主要原因。同时,研究发现,采用井上下联防联控手段可消除上覆采空区内高温点,使得CO气体浓度稳定在0.05%以下,有效控制了采空区自燃和气体下泄问题,保障了13103工作面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群 采空区 煤层自燃 气体下泄 数值模拟 井上下联防联控
下载PDF
保护层开采与卸压瓦斯协同抽采技术研究与应用
7
作者 张兆一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79,共6页
针对深部低透突出煤层群下保护层开采后上覆被保护层卸压瓦斯及下保护层瓦斯协同抽采的难题,新景矿采用“地面井预抽+高(低)位抽采巷”实现了被保护层卸压瓦斯及上隅角瓦斯的协同抽采。综合应用机械造穴、地面井压裂等增透措施,提高了... 针对深部低透突出煤层群下保护层开采后上覆被保护层卸压瓦斯及下保护层瓦斯协同抽采的难题,新景矿采用“地面井预抽+高(低)位抽采巷”实现了被保护层卸压瓦斯及上隅角瓦斯的协同抽采。综合应用机械造穴、地面井压裂等增透措施,提高了新景矿15号煤层抽采效率。增透前后支管抽采瓦斯纯流量提高了2.27倍,缩短了保护层工作面预抽瓦斯的达标时间;通过对比15号煤层开采前后3号、8号及9号被保护层的卸压瓦斯地面井抽采瓦斯纯流量提高了1.85倍,实现了保护层与被保护层瓦斯的协同抽采,开采突出煤层群做到安全可控,对阳泉矿区煤层群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出煤层群 大区域瓦斯治理 协同抽采 增透技术 保护层开采
下载PDF
极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采空区瓦斯治理技术
8
作者 张磊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9期159-161,共3页
针对极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中采空区瓦斯治理难题,提出了1套创新性的技术方案。分析了极近距离煤层群瓦斯涌出的规律,并基于钻孔施工、采空区瓦斯抽采施工、采空区密封工程3个方面提出了1种适用于极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的采空区瓦斯... 针对极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中采空区瓦斯治理难题,提出了1套创新性的技术方案。分析了极近距离煤层群瓦斯涌出的规律,并基于钻孔施工、采空区瓦斯抽采施工、采空区密封工程3个方面提出了1种适用于极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的采空区瓦斯治理技术,旨在提高极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的安全性,减少瓦斯事故的发生,为中国煤炭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近距离煤层群 下行开采 瓦斯治理
下载PDF
高位钻孔在黄白茨煤矿瓦斯治理中的应用
9
作者 段志成 陈国平 +1 位作者 康军 杨雷磊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2期40-44,49,共6页
以黄白茨煤矿020913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近距离煤层群采空区瓦斯涌出来源及采动覆岩裂隙场分布规律,针对性地选择高位钻孔作为工作面瓦斯治理的主要措施。通过理论计算,初步得到高位钻孔布置参数。为了将进一步得到高位钻孔... 以黄白茨煤矿020913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近距离煤层群采空区瓦斯涌出来源及采动覆岩裂隙场分布规律,针对性地选择高位钻孔作为工作面瓦斯治理的主要措施。通过理论计算,初步得到高位钻孔布置参数。为了将进一步得到高位钻孔最佳布置参数,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层位高位钻抽采浓度变化规律,根据现场考察结果,得到了020913综采工作面高位钻孔最佳布置层位。现场实践结果表明,在距煤层顶板25 m层位布置高位钻孔抽采效果最佳,采用高位钻孔抽采后,020913工作面回采期间回风流瓦斯浓度最大为0.52%,上隅角瓦斯浓度不超过0.6%,达到了预期的瓦斯治理效果,切实保障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矿井 近距离煤层群 高位钻孔 瓦斯治理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群动压影响下巷道稳定控制技术研究
10
作者 梁小康 梁明 +1 位作者 王中强 张建伟 《煤炭科技》 2024年第4期219-224,共6页
针对冯家塔煤矿1-3采区上覆3205工作面回采期间下覆3403工作面面临掘进的现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上覆工作面的采动应力和下覆工作面的掘进应力叠加影响规律,确定了其影响范围为水平层位相遇前70 m至相遇后20 m,在此基础上分区... 针对冯家塔煤矿1-3采区上覆3205工作面回采期间下覆3403工作面面临掘进的现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上覆工作面的采动应力和下覆工作面的掘进应力叠加影响规律,确定了其影响范围为水平层位相遇前70 m至相遇后20 m,在此基础上分区域设计了相应的锚网索支护参数,最后通过实测巷道离层和变形数据表明巷道顶板离层、下沉和两帮移近位移变化均控制在10 mm以内,变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验证了支护参数设计比较合理,保证了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巷道掘进 采动应力 围岩控制
下载PDF
某矿近距离突出煤层群首采工作面瓦斯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解银楼 《现代矿业》 CAS 2023年第7期240-242,共3页
矿井瓦斯事故严重影响煤炭资源正常生产,针对高瓦斯矿井的瓦斯处理问题,采用经验总结、理论分析以及现场验证与实践的手法,对近距离突出煤层群首采工作面瓦斯治理技术进行了研究,具体分析了近距离突出煤层瓦斯分布特征,提出了穿层钻孔... 矿井瓦斯事故严重影响煤炭资源正常生产,针对高瓦斯矿井的瓦斯处理问题,采用经验总结、理论分析以及现场验证与实践的手法,对近距离突出煤层群首采工作面瓦斯治理技术进行了研究,具体分析了近距离突出煤层瓦斯分布特征,提出了穿层钻孔预抽采、工作面回采预抽采以及采空区埋管抽采的首采面瓦斯治理措施,并通过工程实践验证了瓦斯治理措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突出煤层群 首采工作面 瓦斯治理
下载PDF
煤层群开采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云 《山西冶金》 CAS 2023年第10期230-232,共3页
30702采煤工作面顶底板存在有瓦斯含量较高的2号、7号、9号、11号、12号等可采煤层以及部分不可采煤层,采面回采后邻近层大量卸压瓦斯会沿着采动裂隙向回采空间涌入,从而导致回风巷及回风隅角位置瓦斯浓度偏高,出现瓦斯超限风险。结合... 30702采煤工作面顶底板存在有瓦斯含量较高的2号、7号、9号、11号、12号等可采煤层以及部分不可采煤层,采面回采后邻近层大量卸压瓦斯会沿着采动裂隙向回采空间涌入,从而导致回风巷及回风隅角位置瓦斯浓度偏高,出现瓦斯超限风险。结合现场条件,提出综合采用本煤层钻孔、高位裂隙钻孔、采空区埋管抽采以及邻近层底板瓦斯抽采等方式抽采瓦斯,减少本煤层、采空区以及邻近层瓦斯涌出量,同时通过适当增大瓦斯抽采负压、提高封孔质量等方式提高抽采效果。现场应用后30702采煤工作面采用的瓦斯治理方式瓦斯抽采量总量达到瓦斯涌出量的74.5 m^(3)/min,回风巷及回风隅角位置瓦斯浓度均在安全范围内,瓦斯治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群开采 瓦斯治理 卸压瓦斯 穿层钻孔
下载PDF
工作面邻近层超大直径钻孔瓦斯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军伟 《煤炭与化工》 CAS 2023年第2期116-118,122,共4页
在煤矿开采中,瓦斯仍然是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关键性因素。万峰矿所回采的1号煤层距离邻近层较近,工作面回采后上邻近层直接垮落于采空区当中,成为采空区瓦斯主要来源,回采期间容易造成瓦斯超限。为了最大程度解决瓦斯涌出问题,选用三轴... 在煤矿开采中,瓦斯仍然是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关键性因素。万峰矿所回采的1号煤层距离邻近层较近,工作面回采后上邻近层直接垮落于采空区当中,成为采空区瓦斯主要来源,回采期间容易造成瓦斯超限。为了最大程度解决瓦斯涌出问题,选用三轴联动式双向螺旋钻机,在回采工作面邻近层布置22个大直径螺旋钻孔,钻孔宽×高为2 080 mm×800mm,孔深60 m,钻孔施工结束后及时封闭及预埋抽采管,利用顶板裂隙带对开采煤层采空区瓦斯进行抽采。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将回采工作面回风流及上隅角中瓦斯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钻 瓦斯治理 近距离煤层群 超大直径 上隅角 抽采量
下载PDF
煤层群错位工作面煤柱应力集中区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14
作者 刘润 杨瑞刚 王朋飞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5-50,共6页
为获取煤层群错位布置工作面煤柱应力集中区巷道发生大变形的机制,采用数值计算及现场实测的方法对巷道围岩受力特征及破坏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层群上组煤层煤柱集中应力与下组煤层31112工作面回采后的侧向支承压力叠加导... 为获取煤层群错位布置工作面煤柱应力集中区巷道发生大变形的机制,采用数值计算及现场实测的方法对巷道围岩受力特征及破坏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层群上组煤层煤柱集中应力与下组煤层31112工作面回采后的侧向支承压力叠加导致巷道受力大幅增加,原有支护强度不足导致巷道发生大变形;分析了叠加应力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错位工作面上组煤层传递的集中应力来源于采区边界煤柱,而边界煤柱向下传导应力影响范围较区段间煤柱大,且衰减慢,同时侧向支承压力叠加下加剧了巷道围岩受力的不平衡性,巷道围岩在邻近采空区的副帮侧及副帮顶板破坏范围较大,造成了巷道的局部失稳进而形成大变形。依据实测的破坏范围对原有支护方案进行修正,设计了补强支护方案,现场实测表明补强支护后巷道变形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群 边界煤柱 回采巷道 应力分布 围岩控制
下载PDF
低透气性近距离强突出煤层群瓦斯治理模式研究
15
作者 朱彭辉 余陶 曹明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4-39,共6页
低透气性近距离强突出煤层群首采层打钻极易喷孔,引发瓦斯安全事故。以皖北煤电祁东煤矿II三采区为例,基于首采层7_1煤分段压裂水平井预抽煤层瓦斯改性效果和上区段8_2煤定向长钻孔拦截抽采下临近层9煤卸压瓦斯效果,提出了综合运用分段... 低透气性近距离强突出煤层群首采层打钻极易喷孔,引发瓦斯安全事故。以皖北煤电祁东煤矿II三采区为例,基于首采层7_1煤分段压裂水平井预抽煤层瓦斯改性效果和上区段8_2煤定向长钻孔拦截抽采下临近层9煤卸压瓦斯效果,提出了综合运用分段压裂水平井、定向长钻孔、地面钻井、多用底板巷、顶板走向钻孔等技术的瓦斯治理模式,可有效减少井下工程量,提高钻孔施工及抽采效率,保证煤层安全高效开采。该模式演变后可进一步减少巷道和钻孔工作量,有效缓解接替紧张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治理模式 近距离强突出煤层群 低透气性 分段压裂水平井 定向长钻孔
下载PDF
近距离弱冲击煤层群超大孔径瓦斯治理研究
16
作者 许阳 薛彦平 《煤矿机械》 2023年第8期39-41,共3页
近距离弱冲击松软煤层群掘进期间,常规的瓦斯治理钻孔采用水排渣,塌孔严重。抽采期间钻孔抽采效率差,孔内煤壁塌陷、封堵无法使用,增加了抽采难度。针对该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工程应用实践研究,提出超大孔径一次成孔,高叶片可调速螺旋钻... 近距离弱冲击松软煤层群掘进期间,常规的瓦斯治理钻孔采用水排渣,塌孔严重。抽采期间钻孔抽采效率差,孔内煤壁塌陷、封堵无法使用,增加了抽采难度。针对该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工程应用实践研究,提出超大孔径一次成孔,高叶片可调速螺旋钻杆旋转排出钻头切割煤屑。针对大埋深近距离煤层群瓦斯,实现同时治理和同步降冲,减少了钻孔施工量,降低了施工成本,瓦斯治理效果显著提升,提供了高效的近距离煤层群掘进期间工作面瓦斯治理的新装备、新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群 超大孔径 一次成孔 瓦斯治理
下载PDF
特厚煤层智能化综放开采理论与关键技术架构 被引量:65
17
作者 于斌 徐刚 +9 位作者 黄志增 郭金刚 李政 李东印 王世博 孟二存 潘卫东 牛剑峰 薛吉胜 赵铁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53,共12页
综放开采方法是我国特厚煤层矿区实现高产高效的主要技术途径,智能化综放开采是未来综放开采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分析千万吨级特厚煤层智能化综放开采技术和问题的基础上,围绕安全、高效、智能这一主题,综合考虑特厚煤层顶煤体和上... 综放开采方法是我国特厚煤层矿区实现高产高效的主要技术途径,智能化综放开采是未来综放开采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分析千万吨级特厚煤层智能化综放开采技术和问题的基础上,围绕安全、高效、智能这一主题,综合考虑特厚煤层顶煤体和上覆岩层的相互作用,以掌握特厚顶煤冒放理论,实现综放工作面放煤智能化,降低含矸率、提高顶煤采出率为主导,提出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构想。针对综放开采存在的煤矸智能识别、智能放煤控制、"采-支-放-运"系统智能协调等主要难题,凝练出特厚煤层智能综放开采大尺度顶煤体破碎与冒放机理,特厚煤层智能化采放协调控制机理与方法,特厚煤层智能综放开采群组放煤过程控制原理三大科学问题。攻克特厚煤层群组协同智能放煤工艺决策技术,特厚煤层顶煤厚度与放煤量实时监测技术,冲击振动和高光谱融合的煤矸识别技术,多模式融合的智能化放煤装备及控制技术,综放工作面"采-支-放-运"系统智能协调控制技术五项关键技术。突破特厚煤层智能化综放开采技术与装备瓶颈,研发煤矸识别装置、开发智能放煤控制系统及软件,解决采放协调、煤矸识别、群组放煤等难题,创建年产1 500万t智能化综放开采示范工程。最终实现特厚煤层智能化综放开采,为我国特厚煤层的安全、高效开发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智能综放 群组放煤 采放协调 煤矸识别 控制装备
下载PDF
低透气性突出煤层群瓦斯综合治理技术 被引量:10
18
作者 周波 程建圣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7-90,共4页
针对乌兰煤矿低透气性煤层群瓦斯含量高、压力大的特点,为解决首采保护层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瓦斯超限问题,提出穿层钻孔预抽首采层瓦斯、地面钻井抽采卸压瓦斯、走向高位钻孔和上隅角埋管抽采瓦斯的综合措施对突出煤层群开采下的矿井实施... 针对乌兰煤矿低透气性煤层群瓦斯含量高、压力大的特点,为解决首采保护层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瓦斯超限问题,提出穿层钻孔预抽首采层瓦斯、地面钻井抽采卸压瓦斯、走向高位钻孔和上隅角埋管抽采瓦斯的综合措施对突出煤层群开采下的矿井实施瓦斯灾害治理。结果表明:回采期间,抽采钻孔瓦斯浓度和流量随时间变化呈现比较稳定的规律、随工作面推进变化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工作面回风侧最大瓦斯浓度0.36%,上隅角最大瓦斯浓度0.5%,最大抽采瓦斯流量105.8m^3/min,有效地解决了工作面回采期间瓦斯超限问题,实现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透气性煤层群 瓦斯抽采 综合治理技术 首采保护层
下载PDF
浅埋煤层群开采的区段煤柱应力与地表裂缝耦合控制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黄庆享 杜君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1-598,共8页
为了探索浅埋煤层群开采减缓煤柱集中压力并实现地表均匀沉降和地表裂缝耦合控制,通过物理模拟和数值计算揭示了煤层群开采中不同区段煤柱错距的间隔岩层破断规律、煤柱集中应力分布规律、覆岩和地表裂缝发育规律及地表沉降规律,掌握了... 为了探索浅埋煤层群开采减缓煤柱集中压力并实现地表均匀沉降和地表裂缝耦合控制,通过物理模拟和数值计算揭示了煤层群开采中不同区段煤柱错距的间隔岩层破断规律、煤柱集中应力分布规律、覆岩和地表裂缝发育规律及地表沉降规律,掌握了不同区段煤柱错距与煤柱应力集中及覆岩裂隙演化的关系。研究得出,根据煤层间岩层的破断规律,确定合理的上下煤层区段煤柱错距,可避免上下煤层区段煤柱间的集中应力叠加和煤柱支承影响区的岩层非均匀沉降,实现煤层群开采的应力和裂缝耦合控制。建立了浅埋煤层群开采的煤柱群集中应力和地裂缝控制模型,得出了避开煤柱集中应力和实现地表均匀沉降的耦合判据,揭示了减缓煤柱群集中应力和实现地表均匀沉降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群 煤柱错距 煤柱应力 地表裂缝 耦合控制
下载PDF
瓦斯治理理念和煤与瓦斯共采技术 被引量:117
20
作者 袁亮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2,共8页
基于煤炭在我国能源构成中的重要地位,介绍了当前煤炭工业安全生产情况和科学开采面临的困难,并具体针对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群安全高效开采技术难题,重点分析了淮南矿区先进的瓦斯治理理念和管理理念,阐述了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产... 基于煤炭在我国能源构成中的重要地位,介绍了当前煤炭工业安全生产情况和科学开采面临的困难,并具体针对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群安全高效开采技术难题,重点分析了淮南矿区先进的瓦斯治理理念和管理理念,阐述了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并详细介绍了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理论及基于此的瓦斯治理技术工程实例。最后指出了深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治理 煤与瓦斯共采 煤层群 高效开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