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laron mobility modulation by bandgap engineering in black phaseα-FAPbI_(3)
1
作者 Chunwei Wang Zeyu Zhang +8 位作者 Zhuang Xiong Xingyu Yue Bo Zhang Tingyuan jia Zhengzheng Liu Juan Du Yuxin Leng Kuan Sun Ruxin Li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75-180,I0005,共7页
Lead halide hybrid perovskites(LHP)have emerg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photovoltaic materials for their remarkable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ability.The transportation of the photoinduced carriers in LHP could scr... Lead halide hybrid perovskites(LHP)have emerg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photovoltaic materials for their remarkable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ability.The transportation of the photoinduced carriers in LHP could screen the defect recombination with the help of the large polaron formation.However,the physical insigh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perior optical-electronic performance of perovskite and its polaron dynamics related to the electron-lattice strong coupling induced by the substitution engineering is still lack of investigation.Here,the bandgap modulated thin films ofα-FAPbI_(3)with different element substitution is investigated by the time resolved Terahertz spectroscopy.We find the polaron recombination dynamics could be prolonged in LHP with a relatively smaller bandgap,even though the formation of polaron will not be affected apparently.Intuitively,the large polaron mobility in(FAPb I_(3))0.95(MAPbI_(3))0.05thin film is~30%larger than that in(FAPb I_(3))0.85(MAPbBr_(3))0.15.The larger mobility in(FAPb I_(3))0.95(MAPb I_(3))0.05could be assigned to the slowing down of the carrier scattering time.Therefore,the physical origin of the higher carrier mobility in the(FAPb I_(3))0.95(MAPbI_(3))0.05should be related with the lattice distortion and enhanced electron–phonon coupling induced by the substitution.In addition,(FAPbI_(3))0.95(MAPbI_(3))0.05will lose fewer active carriers during the polaron cooling process than that in(FAPb I_(3))0.85(MAPbBr_(3)),indicating lower thermal dissipation in(FAPbI_(3))0.95(MAPbI_(3))0.05.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besides the smaller bandgap,the higher polaron mobility improved by the substitution engineering inα-FAPbI_(3)can also be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high PCE of the black phaseα-FAPbI_(3)based solar cell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ovskites POLARON mobility Terahertz spectroscopy
下载PDF
Channel temperature determination of a multifinger AlGaN/GaN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 using a micro-Raman technique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丽媛 薛晓咏 +3 位作者 张凯 郑雪峰 马晓华 郝跃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7期484-486,共3页
Self-heating in a multifinger A1GaN/GaN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 (HEMT) is investigated by micro-Raman spectroscopy, The device temperature is probed on the die as a function of applied bias. The operating ... Self-heating in a multifinger A1GaN/GaN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 (HEMT) is investigated by micro-Raman spectroscopy, The device temperature is probed on the die as a function of applied bias. The operating temperature of the A1GaN/GaN HEMT is estimated from the calibration curve of a passively heated A1GaN/GaN structure. A linear increase of junction temperature is observed when direct current dissipated power is increased. When the power dissipation is 12.75 W at a drain voltage of 15 V, a peak temperature of 69.1 ℃ is observed at the gate edge on the drain side of the central finger. The position of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corresponds to the high-field region at the gate ed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GaN/GaN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s Raman spectroscopy TEMPERATURE
下载PDF
Monitoring the Heavy Element of Cr in Agricultural Soils Using a Mobile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System with Support Vector Machine 被引量:2
3
作者 谷艳红 赵南京 +6 位作者 马明俊 孟德硕 余洋 贾尧 方丽 刘建国 刘文清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8期64-68,共5页
Due to its complicated matrix effects, rapi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hromium in agricultural soils is difficult without the concentration gradient samples by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To improve the anal... Due to its complicated matrix effects, rapi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hromium in agricultural soils is difficult without the concentration gradient samples by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To improve the analysis speed and accuracy, two calibration models are built with 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method: one considering the whole spectra and the other based on the segmental spectra input. Considering the results of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three segmental spectra are chosen as the input variables of the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SVR) model.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SVR model with the whole spectra input, the relative standard error of prediction is reduced from 3.18% to 2.61% and the running time is saved due to the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input variables, showing the robustness in rapid soil analysis without the concentration gradient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 is on LIBS in Monitoring the Heavy Element of Cr in Agricultural Soils Using a mobile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System with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R CR with
下载PDF
电子舌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炖煮时间对松茸鸡汤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想 邓静 +4 位作者 易宇文 关雎 唐英明 张振宇 张浩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6-348,共13页
以雅江鲜松茸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子舌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使用主成分、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炖煮时间对松茸鸡汤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鲜松茸对鸡汤滋味贡献很大,电子舌鲜味强度值从2.1提高到8.0。采... 以雅江鲜松茸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子舌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使用主成分、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炖煮时间对松茸鸡汤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鲜松茸对鸡汤滋味贡献很大,电子舌鲜味强度值从2.1提高到8.0。采用GC-IMS方法共检出45种化合物,加入松茸后醛类含量从47.88%下降到21.13%,由ROAV值(128.08)确认3-甲基-1-丁醇是松茸鸡汤的关键化合物。其中,伞花烃、3-辛醇、正辛醇是松茸鸡汤的特征化合物,使松茸鸡汤呈现独特的汽油味、苔藓清香、坚果香味、蘑菇气味和金属气味。炖煮5 min后,鸡汤中松茸特征风味最明显,达到最佳食用效果。研究结果为雅江松茸鸡汤风味特征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江松茸 炖煮时间 电子舌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风味特征 滋味特征
下载PDF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在蜂蜜品质鉴评中的应用
5
作者 龙道崎 刘振平 +5 位作者 甘芳瑗 张学健 夏晓华 姜容 庞钶靖 聂青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02-410,共9页
蜂蜜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广泛的生物活性,但由于蜂蜜植物来源、地理来源、昆虫来源、成熟程度等的不同,蜂蜜在其内源成分和营养价值上表现出显著差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与蜂蜜的特征属性密切相关,可... 蜂蜜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广泛的生物活性,但由于蜂蜜植物来源、地理来源、昆虫来源、成熟程度等的不同,蜂蜜在其内源成分和营养价值上表现出显著差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与蜂蜜的特征属性密切相关,可用于表征蜂蜜间的差异。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是一种将气相色谱技术与离子迁移谱技术相结合用于VOCs测定的新技术。近年来,GC-IMS被逐步应用于蜂蜜蜂种鉴定、产地溯源、植物来源区分、掺假鉴别、成熟度区分等方面,并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蜂蜜品质鉴评方面表现出了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收集了目前的文献资料,综述了GC-IMS在蜂蜜品质分析鉴别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提出未来可考虑从建立蜂蜜GC-IMS数据库、研发融合定量功能的GCIMS设备、开发基于GC-IMS的质量评价技术标准以及GC-IMS与其他风味检测技术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GC-IMS技术在蜂蜜的品质控制、风味研究、产品开发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蜂蜜 品质鉴评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结合GC-IMS分析不同烹饪方式猪肉的挥发性成分差异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天杨 关雎 +7 位作者 罗晶晶 杨镰 李昶甫 熊怡玲 易宇文 乔明锋 邓静 吴华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34-244,共11页
烹饪方式可对食品风味产生较大影响,为深入探究烹饪方式对猪肉香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电子鼻结合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不同烹饪方式猪肉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并使用GC-IMS... 烹饪方式可对食品风味产生较大影响,为深入探究烹饪方式对猪肉香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电子鼻结合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不同烹饪方式猪肉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并使用GC-IMS对不同烹饪方式下猪肉的100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单聚体和二聚体)进行表征。最终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立出稳定的模型。结果显示,烹饪方式对猪肉风味化合物的形成至关重要。同蒸制和煮制两种烹饪方式相比,烤箱烤制和空气炸锅法烹饪的猪肉含有(E)-2-己烯酸乙酯、1-辛烯-3-醇、(Z)-4-癸烯醛、3-壬烯-2-酮、(E)-2-已烯-1-醇、丁酸丙酯、呋喃酮和双戊烯-M等特征挥发性化合物,且空气炸锅法猪肉中(E)-2-己烯酸乙酯、1-辛烯-3-醇、(Z)-4-癸烯醛、3-壬烯-2-酮的含量比烤箱烤制猪肉高。戊醛和乙酸乙酯标记为蒸制和煮制烹饪方式的特征挥发性物质化合物,电子鼻传感器的结果表明,RPCA模型可以有效地识别出各烹饪方式下猪肉的挥发性香气。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的烹饪方式对猪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空气炸锅制和烤箱烤制的香气更为相似,为猪肉的烹饪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烹饪方式 气相-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核桃仁炒制工艺优化及其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杰梅 李雪玲 +1 位作者 孙玥 梁进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80,共9页
优化核桃仁的炒制工艺,改善其风味品质。以核桃仁为主要原料,采用炒制温度、炒制时间以及食盐与核桃仁质量比值为自变量,利用感官评分结合质构分析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实验对核桃仁的炒制工艺进行优化,并分析其风味成分,以期为核桃... 优化核桃仁的炒制工艺,改善其风味品质。以核桃仁为主要原料,采用炒制温度、炒制时间以及食盐与核桃仁质量比值为自变量,利用感官评分结合质构分析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实验对核桃仁的炒制工艺进行优化,并分析其风味成分,以期为核桃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在炒制温度为144℃、炒制时间为3.6 min和食盐与核桃仁质量比值为9.8∶1的条件下,制备出核桃仁品质较好,在优化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得到核桃仁的咀嚼性为(40.14±0.23)mJ,感官评分为(86.04±0.19)分,与理论预测值接近。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结果显示,炒制前核桃仁中检测出58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醛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吡嗪类物质相对含量最低;而在炒制后核桃仁检测出的58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中可知,核桃仁经过炒制后,其酯类物质、醛类物质、酮类物质和吡嗪类相对含量均显著增加。优化获得核桃仁的最佳炒制工艺,该产品具有良好的风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仁 响应面 风味成分 电子鼻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GC-IMS技术分析储藏时间对酱香型白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贺子豪 王玉荣 +4 位作者 田龙新 周加平 刘菊珍 叶明波 郭壮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0期190-195,共6页
该研究以第四轮次新酿、储藏1年和3年的酱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解析,探讨储藏时间对酱香型白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该研究以第四轮次新酿、储藏1年和3年的酱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解析,探讨储藏时间对酱香型白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电子鼻结果表明,传感器W3C(对氨气、芳香类物质灵敏)、W5C(对烷烃、芳香类物质灵敏)、W1W(对有机硫化物、萜类物质灵敏)和W2S(对乙醇灵敏)对不同储藏时间的酱香型白酒响应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对储藏3年的酱香型白酒响应值最高。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ale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法和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分析,GC-IMS结果表明,己酸乙酯、戊酸乙酯、异戊酸乙酯、乙酸戊酯和异丁醛是对酱香型白酒风味贡献较为突出的关键化合物,异戊酸乙酯和异丁酸乙酯对不同储藏时间酱香型白酒之间风味贡献差异显著(P<0.05),且对储藏3年酱香型白酒香气贡献更大。3-甲基-1-丁醇、糠醛、异戊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乙酸乙酯和异丁酸乙酯是不同储藏时间酱酒中的关键差异化合物,且在储藏3年酱酒中相对含量更高。由此可知,储藏对酱酒风味品质形成具有积极意义,且储藏3年的酱香型白酒整体风味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酱香型白酒 储藏时间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基于GC-IMS分析新疆不同寄主肉苁蓉挥发性物质 被引量:2
9
作者 彭旭阳 陈君然 +4 位作者 崔瀚元 胡立武 张子迪 朱星宇 陈存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2-279,共8页
以新疆和田地区‘梭梭’和‘红柳’肉苁蓉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分析两种不同寄主肉苁蓉挥发性物质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GC-IMS共检测出3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定性出27... 以新疆和田地区‘梭梭’和‘红柳’肉苁蓉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分析两种不同寄主肉苁蓉挥发性物质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GC-IMS共检测出3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定性出27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8种、醇类5种、酯类4种、酮类1种,以醛、醇类物质为主。‘红柳’肉苁蓉和‘梭梭’肉苁蓉挥发性物质差异明显。二者主要差异物质为2-苯基乙醛、苯甲醛、(E)-2-庚烯醛、3-甲硫基丙醛、1-己醛、庚醛、3-甲基-2-丁烯醛、乙酸甲酯、乙酸己酯、1-己醇、乙酰妥英、异丁醇、乙酸乙酯。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有效区分两种不同寄主肉苁蓉,PC1和PC2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1%。同时,通过构建挥发性物质聚类热图和指纹图谱等手段,为不同寄主肉苁蓉的鉴定和挥发性物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挥发性成分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品种番茄采后品质和挥发性物质差异分析
10
作者 赵竞伊 张鹏 +4 位作者 曹森 吴迪 李东华 段玉权 李江阔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74-282,共9页
为明确不同品种番茄采后品质及挥发性物质差异,本文通过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分别测定不同品种番茄(‘567’‘普罗旺斯’‘优柿3号’‘勇士808’‘美琪’)挥发性物质成分,并对品... 为明确不同品种番茄采后品质及挥发性物质差异,本文通过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分别测定不同品种番茄(‘567’‘普罗旺斯’‘优柿3号’‘勇士808’‘美琪’)挥发性物质成分,并对品质指标进行探讨。‘567’番茄果实呈现高圆形。‘普罗旺斯’番茄为近圆形,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优柿3号’番茄果实为高圆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果实硬度最大。‘勇士808’番茄为近圆形果实。‘美琪’番茄果实为近圆形,果皮颜色最有光泽,颜色最红,维生素C含量最高。5个品种番茄果实中共检测到5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定性出51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18种、酯类11种、酮类8种、醇类8种、呋喃类2种、萜烯类3种、其他1种。不同品种番茄主要挥发性物质存在差异。5个品种番茄都具有的挥发性物质是丁酸乙酯(苹果味)、反式-2-己烯醛(青香蕉)。正己醇(果味)、丙酸(酸味)、乙酸己脂(果香)是‘美琪’番茄的主要气味物质。罗勒烯(热带柑橘味)、乙酰丙酸乙酯(果味)、异丁酸乙酯(甜味)是‘567’番茄的主要气味物质。2-甲基丁基乙酸酯(甜香蕉味)是‘普罗旺斯’番茄的主要气味物质。此外,(Z)-4-庚烯醛(奶油味)是‘勇士808’番茄的主要气味物质。最后,1-辛烯-3-酮(蘑菇味)是‘优柿3号’番茄的主要气味物质。因此,本实验明确了不同品种番茄果实采后品质的差异,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技术可以有效评价其挥发性物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品种 品质 挥发性物质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C-IMS)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HS-SPME-GC-MS和HS-GC-IMS评价不同制油工艺对大豆油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思雨 谢萱 +2 位作者 刘雨雯 孙树坤 陈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3-196,共14页
为探究不同制油工艺(冷榨法、浸出法、冷榨-浸出法)对三级大豆油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测定了大豆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别采用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chromatography-mass... 为探究不同制油工艺(冷榨法、浸出法、冷榨-浸出法)对三级大豆油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测定了大豆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别采用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HS-SPME-GC-MS)法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法鉴定3种豆油中挥发性化合物,并借助聚类热图、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3种豆油的挥发性化合物数据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冷榨型豆油的水分含量最低,浸出型豆油过氧化值显著偏高且油脂色泽最深;浓香型豆油中亚油酸含量最多,营养价值更高;被检出的挥发性组分中,醇类、醛类以及吡嗪类化合物为豆油风味的形成做出主要贡献,明晰了部分风味化合物形成的原因。最终通过OPLS-DA筛选出45种贡献较大的挥发性化合物,同时构建可靠的用以鉴别浓香型豆油的模型。此外,发现豆油的品质与风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理化性质 挥发性化合物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川木瓜对传统药膳鸭汤的风味影响
12
作者 唐英明 陈梦 +4 位作者 张浩 詹珂 李林清 贺星瑶 李想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79,共8页
以川木瓜粉、川木瓜片为研究对象,分别熬制药膳鸭汤,采用定量感官描述法评价其风味特征,并使用电子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检测药膳炖煮中化合物的变化情况,从而考察不同形态川木瓜对药膳鸭汤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川木瓜粉炖鸭汤... 以川木瓜粉、川木瓜片为研究对象,分别熬制药膳鸭汤,采用定量感官描述法评价其风味特征,并使用电子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检测药膳炖煮中化合物的变化情况,从而考察不同形态川木瓜对药膳鸭汤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川木瓜粉炖鸭汤的感官评价最好,具有麦芽香味和金属气味;电子舌的鲜味强度值由高到低分别为川木瓜粉剂组、川木瓜片剂组、无川木瓜组;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共检测出54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醛类23种、醇类7种、烯烃类9种、酮类7种、酯类3种、杂环类3种以及酸类2种;川木瓜粉剂熬制药膳鸭汤后烯类化合物溶出较高,而川木瓜片熬制药膳鸭汤后醇类、酮类、醛类化合物溶出较高,从烯类化合物活性分析认为川木瓜粉剂药理作用最佳。研究结果为药膳鸭汤风味品质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木瓜 药膳鸭汤 定量感官描述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风味特征
下载PDF
空间载能波导技术对酱香型白酒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13
作者 吴双 李子文 +5 位作者 邬子璇 李朝静 王健 宋全厚 温志华 尹建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0期77-84,共8页
为加快白酒陈化速率,提升白酒品质,利用空间载能波导(space energy download,SED)技术对酱香型白酒进行处理(2、4、6、8 h),通过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结合主成... 为加快白酒陈化速率,提升白酒品质,利用空间载能波导(space energy download,SED)技术对酱香型白酒进行处理(2、4、6、8 h),通过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感官评价研究处理前后酱香型白酒挥发性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经SED技术处理后酱香型白酒酒样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其中2-庚酮与部分酯类物质如乙酸乙酯、乙酸丙酯、庚酸乙酯等在处理6 h时含量达到最高。PCA结果显示,经SED技术处理后的样品可明显区别于对照组,其空间距离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感官评价结果显示处理6 h酒样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优的香气、口感及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空间载能波导技术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白酒挥发性物质 白酒陈化
下载PDF
赤藓糖醇玫瑰酒的研制及品质分析
14
作者 陈嘉 何莲 +3 位作者 朱开宪 蔡雪梅 乔明锋 苗保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7期140-148,177,共10页
以食用玫瑰、糯米酒为主要原料,赤藓糖醇作为甜味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玫瑰酒的泡制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色差仪、能量分析仪、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仪、全自动氨基酸分... 以食用玫瑰、糯米酒为主要原料,赤藓糖醇作为甜味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玫瑰酒的泡制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色差仪、能量分析仪、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仪、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其色香味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赤藓糖醇玫瑰酒最佳泡制工艺条件为酒精度25%vol、玫瑰花与酒泡制比例1∶150(g/mL)、赤藓糖醇添加量8%、泡制时间21 d。此工艺条件下,玫瑰酒感官总分最高,色差特征L值为36.09、a值为11.51、b值为5.05;每100 g玫瑰酒含能量910.70 kJ、蛋白质0.47 g、碳水化合物13.97 g;共有18种游离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有6种,占总氨基酸含量的13.45%;GC-IMS检测到6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乙酸乙酯、丁酸乙酯、2-呋喃甲醇、香叶醇、3-甲基-1-丁醇、麦芽酚、β-蒎烯以及己醛占总挥发性物质的46.59%,是构成玫瑰酒的主要特征风味物质。试验得到的低糖型玫瑰酒品质优良、风味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酒 赤藓糖醇 正交试验优化 氨基酸分析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
下载PDF
基于GC-IMS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原乳与发酵乳的挥发性物质成分
15
作者 冀权 马金梅 +5 位作者 张海燕 王燕红 翟茹 聂明霞 江启健 潘琳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41,共8页
乳制品中的风味物质是衡量乳制品感官品质的重要指标。采用GC-IMS分析包括牛乳、牦牛乳、山羊乳、骆驼乳在内的不同类型原乳发酵前后的风味物质成分变化情况,同时对采集到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牛乳、牦牛乳、... 乳制品中的风味物质是衡量乳制品感官品质的重要指标。采用GC-IMS分析包括牛乳、牦牛乳、山羊乳、骆驼乳在内的不同类型原乳发酵前后的风味物质成分变化情况,同时对采集到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牛乳、牦牛乳、山羊乳、骆驼乳原乳分别检测出包括酸类、酮类、醇类、酯类在内的41、43、41、38种挥发性物质。发酵后检测出酸类、烷烃类、酯类、酮类、醛类、醇类等200余种挥发性物质。酸类物质,如丙酸、庚酸等,酮类物质,如2-十一烷酮、2-十三烷酮、2-十五烷酮等,醇类和酯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在发酵前后都会有所变化。通过指纹图谱及主成分分析结果也表明不同乳发酵前后其风味物质分布差异明显不同的原因可能是酸类、酮类、酯类在种类和数量上的差异所导致。文章为发酵乳感官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 挥发性物质成分 气相-离子迁移谱法
下载PDF
基于移动平台的便携式FTIR灾害现场气体检测技术
16
作者 黄民德 徐亮 +3 位作者 徐寒扬 沈先春 邓亚颂 孙永丰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45,共11页
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的引入极大地提升了气体的检测速度和准确性。然而在石油化工泄露和爆炸、森林火灾等突发危险现场,存在着人力无法现场检测的情况。为了应对这种场景,开发了基于移动平台的便携式FTIR灾害现场气体检测方法。通... 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的引入极大地提升了气体的检测速度和准确性。然而在石油化工泄露和爆炸、森林火灾等突发危险现场,存在着人力无法现场检测的情况。为了应对这种场景,开发了基于移动平台的便携式FTIR灾害现场气体检测方法。通过将云服务器和树莓派的优势相结合实现远程操作移动平台,将搭载便携式FTIR光谱仪的移动平台远程操作驶入现场,并及时通过4G/5G模块传回现场位置数据、视频数据和光谱气体浓度数据。最后,在野外基地利用该平台进行了实测,对CO_(2)、CO、SO_(2)、C_(6)H_(6)等多种污染气体进行了检测,结果验证了该系统在野外工况下的可靠性。本工作为FTIR光谱仪或其他光谱类检测系统在移动平台上的集成应用提供了思路和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移动平台 树莓派 灾害气体检测 集成应用
下载PDF
离子迁移谱技术及其在农药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寒驰 朱佳怡 +3 位作者 别小溪 李婧怡 王一鸣 沙敏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86-91,共6页
农药残留问题日趋严重,开发简单、快速、精准的农药检测技术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离子迁移谱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快速便捷等优点,在公共安全稽查、生物医药领域、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应用。简要... 农药残留问题日趋严重,开发简单、快速、精准的农药检测技术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离子迁移谱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快速便捷等优点,在公共安全稽查、生物医药领域、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应用。简要介绍离子迁移谱技术的发展、工作原理及在各领域的应用进展,着重梳理了离子迁移谱技术在农药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离子迁移谱技术在水体、果蔬、茶叶、水稻、开心果、土壤等的农药检测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但是现有研究存在检测农药种类少、样品预处理方法繁琐、农药定性定量分析效率低等问题,因此对离子迁移谱在农药检测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提供更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检测 离子迁移谱
下载PDF
走航技术在石化企业VOCs排放监测中的应用
18
作者 程梦婷 李龙 +1 位作者 刘新宇 李凌波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0,共6页
石化企业是典型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放源,排放特征总体表现为源头多、分布广、波动大、无组织排放占比高,因而监测和管控难度较大。采用搭载快速响应光谱分析仪的监测车在石化企业厂区走航监测烷烃、烯烃及苯系物等代表性VOCs组... 石化企业是典型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放源,排放特征总体表现为源头多、分布广、波动大、无组织排放占比高,因而监测和管控难度较大。采用搭载快速响应光谱分析仪的监测车在石化企业厂区走航监测烷烃、烯烃及苯系物等代表性VOCs组分的浓度及分布,发现烷烃污染在全厂区域均有分布,其中6个生产装置及10个储罐区域存在持续性烷烃排放,烯烃与苯系物污染分布只限于少数区域。走航监测能显著提升监测的时效性和空间覆盖度,可明确石化企业不同生产装置和储罐区域的VOCs排放特征和污染水平,为后续VOCs治理及在线监测体系的建设与优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航监测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石化企业 光谱技术
下载PDF
基于GC-IMS技术分析不同竹荪品种挥发性风味物质
19
作者 安诗语 汤鹏宇 +3 位作者 孟繁博 黄道梅 莫小引 林茂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1-242,共12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竹荪的风味特性,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结合ROAV分析法分析了三个品种竹荪干品及鲜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从中共鉴定出5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包含7种醇类(4.51%~... 为探究不同品种竹荪的风味特性,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结合ROAV分析法分析了三个品种竹荪干品及鲜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从中共鉴定出5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包含7种醇类(4.51%~46.46%)、11种酯类(8.00%~49.87%)、6种酮类(7.28%~18.76%)、20种醛类(14.86%~60.51%)、2种醚类(0.46%~6.41%)、2种吡啶类(0.08%~0.49%)、1种呋喃类(0.05%~0.30%)、3种硫化物(0.19%~3.44%)、1种烯烃(0.06%~0.72%)和1种羧酸(0.17%~4.08%)类化合物。GC-IMS指纹谱图显示,棘托竹荪和长裙竹荪的特征峰区域大于红托竹荪红托竹荪和长裙竹荪之间差异较大,而棘托竹荪和长裙竹荪之间差异较小。竹荪中不同品种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不同,含量最多的是醛类、醇类和酯类。同时,主成分和欧氏距离显示,竹荪鲜品在干燥后与干燥前风味存在差异。GC-IMS可对不同品种竹荪样品的风味物质进行可视化研究。该实验为丰富不同品种竹荪风味品质特性提供了一定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荪 干制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下载PDF
基于GC-IMS分析不同储存时间金露梅红茶中挥发性有机物
20
作者 张艳荣 吴家虞 +4 位作者 景慧 刘力宽 左文明 李锦萍 曾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0期44-51,共8页
为研究储存时间对金露梅红茶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测定2019年、2020年、2021年金露梅红茶中VOCs组成。结果表明,GC... 为研究储存时间对金露梅红茶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测定2019年、2020年、2021年金露梅红茶中VOCs组成。结果表明,GC-IMS技术从不同时间金露梅红茶样品中鉴定出61个信号峰,通过内置数据库定性出43种VOCs,包括20种醛类、8种酮类、7种醇类、2种酯类、2种烯类、2种吡嗪类和1种呋喃类等。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2019年样品和2020年、2021年样品差异较大。由指纹图谱分析发现,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2021年样品中VOCs的种类和浓度相对较大,2019年样品中VOCs的种类和浓度最小。通过偏最小二乘法中变量投影重要性值(variable importance for the projection,VIP)判定,分析出金露梅红茶中14种潜在特征性VOCs,结合聚类热图结果发现,金露梅红茶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乙醇、苯甲醛(M)、2-甲基丁醛(D)、二甲基三硫、NF-12等含量逐渐升高,而3-羟基丁酮、己醛、丙酮、反式-2-戊烯醛、壬醛(M)、2-己烯醛(M)、NF-3、NF-4、NF-18等含量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露梅 红茶 储存时间 挥发性有机物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