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generation of waste SCR catalyst by air lift loop reactor 被引量:10
1
作者 LEE Jung-bin EOM Yong-seok +1 位作者 KIM Jun-han CHUN Sung-nam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5期1314-1318,共5页
A solution of 0.1 mol/L to 1.0 mol/L H2SO4 can dissolve alkali metals and alkaline earth metals which weaken an active site of SCR catalyst. The waste catalyst washed with 0.5 mol/L H2SO4 regained the best catalytic a... A solution of 0.1 mol/L to 1.0 mol/L H2SO4 can dissolve alkali metals and alkaline earth metals which weaken an active site of SCR catalyst. The waste catalyst washed with 0.5 mol/L H2SO4 regained the best catalytic activity. When a concentration of the sulfuric acid is less than 0.5 mol/L, sufficient cleaning effects cannot be obtained. In contrast, when the concentration is greater than 1.0 tool/L, the active components, vanadium and tungsten are undesirably eluted. The total BET surface of the catalyst regenerated by air lift loop reactor showed almost the same as that of fresh catalyst due to the removal of insoluble compounds which may be penetrated into pores of catalyst. The addition of a solution of 0.075 mol/L ammonium vanadate (NHnVO3) and 0.075 mol/L ammonium paratungstate (5(NH4)20· 12WO3-5H20) to 0.1 mol/L H2SO4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activity of the waste cataly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oxide REGENERATION selective catalyst reduction air lift loop reactor catalyst
下载PDF
多室内环流反应器中液体循环量的试验验证与模拟
2
作者 鲁盼盼 孙美露 +4 位作者 李新 崔虎 高春华 杨维立 翟瑞国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8,共5页
目的对液相氧化脱硫多室内环流反应器液体循环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和验证。方法采用CFD数值模拟,基于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对液相氧化脱硫多室内环流反应器进行气液两相流模拟,考查了酸气流量和空气流量对液体循环量的影响。结果利用... 目的对液相氧化脱硫多室内环流反应器液体循环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和验证。方法采用CFD数值模拟,基于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对液相氧化脱硫多室内环流反应器进行气液两相流模拟,考查了酸气流量和空气流量对液体循环量的影响。结果利用数值模拟得到的液体循环量与利用靶式流量计测得的液体循环量误差小于10%。当酸气中H 2S体积分数不超过3%时,液体循环量(z)与酸气流量(x)、空气流量(y)之间的关系式为:z=-474.996+0.358 x+0.4873 y。结论欧拉-欧拉两相流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液相氧化脱硫反应器内液体循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氧化脱硫 多室内环流反应器 数值模拟 液体循环量 酸气流量 空气流量
下载PDF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Bubble Distribution Zone in Gas-Liquid Reactors
3
作者 Yuan Naiju, Du Jianxin, Hu Hua, Liu Zheng, Ding Fuxin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136-142,共7页
DynamicCharacteristicsofBubbleDistributionZoneinGasLiquidReactorsYuanNaiju,DuJianxin,HuHua,LiuZheng,DingFux... DynamicCharacteristicsofBubbleDistributionZoneinGasLiquidReactorsYuanNaiju,DuJianxin,HuHua,LiuZheng,DingFuxin(Departmentof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LIFT loop reactor BUBBLE COLUMN BUBBLE DISTRIBUTION ZONE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olid circulation mechanism and gas flow paths in a chemical looping combustion system
4
作者 Shao Yali Wang Xudong Jin Baosheng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21年第3期272-275,共4页
To study the gas-solid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a chemical looping combustion system integrated with a moving bed air reactor,a 3D full-loop numer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using the Eulerian-Eulerian approach integrat... To study the gas-solid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a chemical looping combustion system integrated with a moving bed air reactor,a 3D full-loop numer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using the Eulerian-Eulerian approach integrated with the kinetic theory of granular flow.The solid circulation mechanism and gas leakage performance were studied in detail.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start-up process,the solid circulation rate first increased to approximately 5 kg/s and then dropped to approximately 1.2 kg/s;this observation was related to the dynamic control of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In this system,the gas leakage between the inertial separator,upper air reactor,and lower air reactor was restrained by adjusting the pressure difference,thus obtaining optimal gas flow paths.When the pressures at the outlets of the inertial separator,upper air reactor,and lower air were 7.4,11.0,and 14.6 kPa,respectively,the gas leakage ratio was less than 1%in th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ical looping combustion two-stage air reactor solid circulation gas leakage
下载PDF
干式空心电抗器五环简化缩比模型最优结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代岭均 邹亮 +2 位作者 孙玉鑫 刘青松 张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88-1103,共16页
在干式空心电抗器的空间磁场预测方面,三环简化缩比模型是一种实用的方法,针对其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干式空心电抗器的五环简化缩比模型。首先推导原模型和两种简化缩比模型空间磁场分布的计算公式,然后拟合原模型高径比H/D... 在干式空心电抗器的空间磁场预测方面,三环简化缩比模型是一种实用的方法,针对其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干式空心电抗器的五环简化缩比模型。首先推导原模型和两种简化缩比模型空间磁场分布的计算公式,然后拟合原模型高径比H/D和简化模型参数的函数表达式,最后搭建磁场测量平台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线圈匝数不变只调整位置时,五环简化模型由于两两线圈间漏磁更小,其对应的方均根误差(RMSE)和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比三环简化模型降低了18%和17%,决定系数(R^(2))提高了4%;线圈的匝数和位置均可调整时,五环简化模型不但可以减小漏磁,还可以同时减小4个监测方向上的误差,其对应的RMSE和MAPE相比三环简化模型分别降低了40%和21%,具有较高的等效精度;试验表明,五环简化模型最优结构对应的RMSE和MAPE分别比三环简化模型降低了21%和22%。建立某空心电抗器的三环和五环简化缩比模型,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五环简化缩比模型在准确等效电抗器空间磁场分布的同时,RMSE和MAPE分别比三环简化模型降低了38.7%和4.9%,证明了五环简化缩比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空心电抗器 空间磁场分布 五环简化模型 三环简化模型 最优结构
下载PDF
三相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的液相混合特性 被引量:15
6
作者 丛威 刘建国 +1 位作者 欧阳藩 廖永红 《化工冶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6-79,共4页
在6L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中,以自行研制的颗粒状固定化酶载体为固相,研究了通气量、颗粒体积和固含量对液体混合时间和循环时间的影响.实验发现,液体的混合时间和循环时间随通气量的增加而降低,颗粒粒度和固含量对循环时间影响较... 在6L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中,以自行研制的颗粒状固定化酶载体为固相,研究了通气量、颗粒体积和固含量对液体混合时间和循环时间的影响.实验发现,液体的混合时间和循环时间随通气量的增加而降低,颗粒粒度和固含量对循环时间影响较小,对混合时间影响较大.高通气量时,固含量几乎不影响循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升式 反应器 循环时间 混合时间 载体颗粒
下载PDF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的流体动力学研究(Ⅰ)——一维两流体模型 被引量:19
7
作者 林文才 毛在砂 陈家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82-289,共8页
从基本的一维两液体模型出发,全面地考虑了气升式反应器中气体膨胀、气液两相间相互作用和滑移等,建立了反应器的一维模型。通过数值方法求解整个反应器的流体力学方程组。解的结果包括气含率、气体和液体速度等,作者将模型计算结果与... 从基本的一维两液体模型出发,全面地考虑了气升式反应器中气体膨胀、气液两相间相互作用和滑移等,建立了反应器的一维模型。通过数值方法求解整个反应器的流体力学方程组。解的结果包括气含率、气体和液体速度等,作者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两者相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流体动力学 一维两流体模型
下载PDF
电导法测定气-液鼓泡床反应器内的气泡直径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天成 辛峰 +2 位作者 李鑫钢 王富民 廖晖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1-234,共4页
在小型气 -液鼓泡床反应器上 ,观察、测定了气泡的大小及运动情况 ,并运用统计学原理计算出 Sauter气泡平均直径、气泡上升速度 。
关键词 电导法 气-液鼓泡床反应器 气泡直径 气含率 气泡
下载PDF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降低能耗的中试试验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孟杰 魏春海 +3 位作者 黄霞 文湘华 张建新 崔希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7-301,共5页
基于气升式内循环反应器原理,对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构建了处理量为15.6m3/d的中试装置.通过水动力学特性的考察,得到中试装置的经济曝气强度为96m3/(m2·h);通过经济曝气强度条件下的临界通量试验,得到污泥浓... 基于气升式内循环反应器原理,对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构建了处理量为15.6m3/d的中试装置.通过水动力学特性的考察,得到中试装置的经济曝气强度为96m3/(m2·h);通过经济曝气强度条件下的临界通量试验,得到污泥浓度小于13g/L时的膜临界通量区域为30~35L/(m2·h).由此确定了中试装置连续运行的操作参数,实现了次临界通量[30L/(m2·h)]条件下处理城市污水的稳定运行.能耗分析显示,该中试反应器的气水比为21:1,有效单位产水能耗为0.42kW·h/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 气升式内循环反应器 经济曝气强度 次临界通量 能耗
下载PDF
反应沉淀一体式矩形环流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中试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淑杰 陈福明 +1 位作者 陈桂红 刘伟强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34-37,共4页
采用规模为10m^3/d的反应沉淀一体式矩形环流生物反应器进行了处理城市污水的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可达85%以上,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77%,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79%;出水无色且COD〈60mg/L、NH3-N〈10m... 采用规模为10m^3/d的反应沉淀一体式矩形环流生物反应器进行了处理城市污水的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可达85%以上,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77%,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79%;出水无色且COD〈60mg/L、NH3-N〈10mg/L、总氮〈20mg/L、总磷〈1.5mg/L、SS〈20mg/L,基本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由于污泥浓度较高(约为6000mg/L)而溶解氧浓度较低(1-3mg/L),可在菌胶团内部形成缺氧和厌氧环境,实现了同步脱氮除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生物反应器 一体式 城市污水 中试
下载PDF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流体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永民 张强 张克铮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2001年第4期13-15,共3页
用空气 -水体系 ,在下降管直径和上升管直径分别为 0 .0 3m和 0 .0 9m ,反应器的总高度为 1.3m的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对气含率和流体循环速度进行了实验研究 ,总结了液体速度和气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变化规律 ;根据动量平衡原理和漂流通量... 用空气 -水体系 ,在下降管直径和上升管直径分别为 0 .0 3m和 0 .0 9m ,反应器的总高度为 1.3m的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对气含率和流体循环速度进行了实验研究 ,总结了液体速度和气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变化规律 ;根据动量平衡原理和漂流通量模型建立了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液体循环速度和气含率间的理论关系式 ,给出了各局部阻力损失系数的计算方法 ,并对这些阻力损失系数和分布参数进行了计算 ,实验结果表明 ,气速小于 0 .0 6 5m·s-1时 ,气含率与下降管液体速度随气速的增加明显增加 ,在实验气速范围内 ,总阻力损失系数与气速无关 ,其值为3.75。模型计算表明 ,循环液速和气含率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 3.6 %和 0 .2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反应器 气升式 循环液速 气含率 阻力损失系统 流体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多管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流体动力学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永民 陈文艺 袁乃驹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用空气 -水体系 ,对三种管径比 (下降管直径与上升管直径之比 )的具有两个上升管的新型多管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液体循环速度进行了试验 ,总结了液体速度随两个上升管气速及管径比的变化规律 ;根据动量平衡原理和漂流通量模型建立了多管... 用空气 -水体系 ,对三种管径比 (下降管直径与上升管直径之比 )的具有两个上升管的新型多管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液体循环速度进行了试验 ,总结了液体速度随两个上升管气速及管径比的变化规律 ;根据动量平衡原理和漂流通量模型建立了多管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液体循环速度和气含率间的理论关系式 ,给出了各局部阻力损失系数的计算方法 ,循环液速和气含率的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 8 3 %和 8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反应器 气升式 循环液速 气含率 阻力损失系数 流体动力学
下载PDF
气升-射流式多段环流反应器的流体力学和传质特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于杰 蒋国强 丁富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7-192,共6页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在气液或气液固三相反应以及分离过程应用广泛,为提高气液分布和传质性能,在气升式多段环流反应器的第2段引入射流,开发一种气升-射流式多段环流反应器。在160 L的实验装置中,以水-空气体系,研究了气升-射流式多段环流...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在气液或气液固三相反应以及分离过程应用广泛,为提高气液分布和传质性能,在气升式多段环流反应器的第2段引入射流,开发一种气升-射流式多段环流反应器。在160 L的实验装置中,以水-空气体系,研究了气升-射流式多段环流反应器的流体力学和传质特性。射流可减小上升气泡的弦长,提高总体气含率,改善下降段气液分布,增加环流液速,并最终使气液体积传质系数显著提高。射流液体量、射流角度、空气量及其分配对射流效果影响不同,选择射流角不大于45°,射流通气量占总通气量的比例不大于40%,且在能耗经济范围内提高射流量和通气量,可获得更理想的流体力学特性和高传质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射流 流体力学 传质速率 气液反应
下载PDF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的流体动力学研究(Ⅱ)——实验及模型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文才 毛在砂 陈家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90-297,共8页
建立了一直径为0.186m、高3m的内环流气升式反应器。通过电化学方法测得了反应器中的气含率和速度。本文以文(Ⅰ)所得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一维两流体模型为基础,推导出了反应器的能量方程。分析了反应中的功耗分配规律,并以此对反应器中... 建立了一直径为0.186m、高3m的内环流气升式反应器。通过电化学方法测得了反应器中的气含率和速度。本文以文(Ⅰ)所得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一维两流体模型为基础,推导出了反应器的能量方程。分析了反应中的功耗分配规律,并以此对反应器中的流动规律作了较合理的解释。本文还从理论和实验上较全面地讨论了反应器操作参数和结构参数对气含率和循环液速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流体动力学 一维两流体模型
下载PDF
中心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中床层密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志远 杨利军 +2 位作者 刘梦溪 卢春喜 李斌斌 《中国粉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71,共6页
采用光纤测量方法,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对一套中心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冷模装置内4个区域中不同轴向、径向位置的局部床层密度进行测量,得到沿轴向、径向局部床层密度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导流筒区,沿轴向高度h=512-1112mm内... 采用光纤测量方法,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对一套中心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冷模装置内4个区域中不同轴向、径向位置的局部床层密度进行测量,得到沿轴向、径向局部床层密度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导流筒区,沿轴向高度h=512-1112mm内,各截面平均床层密度分布比较均匀;在环隙区,由于颗粒夹带气泡量的不同,沿轴向不同截面平均床层密度降低的大小程度不同;局部床层密度在环隙区沿径向分布比较均匀,而在其它区域(导流筒区、底部分布器影响区和气-固分离区)呈中心区大边壁区小的不均匀分布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反应器 气-固两相流 床层密度 轴向分布 径向分布
下载PDF
反应沉淀一体式矩形环流生物反应器的传氧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淑杰 陈桂红 +3 位作者 阎武 廖小艳 陈福明 刘伟强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59,共5页
设计制作了一种新型的反应沉淀一体式矩形环流生物反应器,通过清水实验研究了其结构特性(环流区内导流板顶端与液面的距离,固定宽度下环流区长度变化)对反应器充氧性能、气含率、气体上升速度和液体循环速度的影响,并在优选结构的反... 设计制作了一种新型的反应沉淀一体式矩形环流生物反应器,通过清水实验研究了其结构特性(环流区内导流板顶端与液面的距离,固定宽度下环流区长度变化)对反应器充氧性能、气含率、气体上升速度和液体循环速度的影响,并在优选结构的反应器中进行了模拟污水试验.结果表明,当升流区截面长度、降流区截面长度、内导流板顶部液流截面高度三者相等时,传氧性能较好,在进水COD为300~400 mg/L的情况下,污泥浓度可以稳定保持在6000 mg/L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沉淀一体式矩形环流生物反应器 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 充氧性能
下载PDF
加压环流反应器气含率分布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敏 郭治 +1 位作者 史士东 胡发亭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8-522,共5页
在Φ600mm×6000mm的中心气升式不锈钢环流反应器内,选用水、氮气、氩气作为实验介质,在连续进料的操作条件下,表观液速UL为0.008m·s^-1,表观气速Ug范围是0.02-0.12m·s^-1,在体系压力0-2.0MPa的压力条件下进行实验,测量... 在Φ600mm×6000mm的中心气升式不锈钢环流反应器内,选用水、氮气、氩气作为实验介质,在连续进料的操作条件下,表观液速UL为0.008m·s^-1,表观气速Ug范围是0.02-0.12m·s^-1,在体系压力0-2.0MPa的压力条件下进行实验,测量了各个区域的气含率。结果表明环流反应器各个区域的气含率各不相同,但均随空塔气速以及体系压力的增加而增大。相同的工况下,添加正丁醇的体系气含率明显高于纯水体系,对于确定体系的环流反应器,循环液速不会随体系压力和空塔气速增大而一直增大,当体系压力和空塔气速大过某一个值时,循环液速基本不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环流反应器 中心气升模式 气含率 轴向分布
下载PDF
中心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压力脉动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沈志远 杨利军 +1 位作者 刘梦溪 卢春喜 《中国粉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共8页
采用压力传感器对一套中心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内的压力脉动特性进行测量,得到了反应器内不同流动区域的压力脉动特性、导流筒区起始湍流点速度和气泡平均尺寸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利用绝压和差压压力脉动特性确定并得到导流筒区的... 采用压力传感器对一套中心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内的压力脉动特性进行测量,得到了反应器内不同流动区域的压力脉动特性、导流筒区起始湍流点速度和气泡平均尺寸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利用绝压和差压压力脉动特性确定并得到导流筒区的起始湍流点速度为0.4 m/s;采用文献报道的对压力脉动信号解耦的方法估计得到的导流筒区内气泡平均尺寸,在鼓泡流态化时随操作气速的增大而增大,沿轴向高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湍流流态化时随操作气速的增大而减小,沿轴向高度的增大变化幅度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环流反应器 压力脉动 流型转变速度 信号解耦
下载PDF
环流反应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9
作者 张永利 刘永民 张红 《辽宁化工》 CAS 2002年第9期410-414,共5页
介绍了环流反应器的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总结了环流反应器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分析了特性参数气含率、循环液速、液相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因素 ,并对流动模型进行了归纳 ,以期对有关工作者及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环流反应器 研究进展 气升式 气含率 循环液速 液相体积传质系数
下载PDF
干式空心电抗器磁场对空间闭合环路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1
20
作者 赵海翔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19,共3页
介绍了计算干式空心电抗器磁场的解析方法,并对空间闭合环路受电抗器磁场影响所产生的环流进行了计算分析,并用试验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空心电抗器的设计安装中,必须考虑诸如围栏、接地网等可能构成闭合环路结构的环... 介绍了计算干式空心电抗器磁场的解析方法,并对空间闭合环路受电抗器磁场影响所产生的环流进行了计算分析,并用试验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空心电抗器的设计安装中,必须考虑诸如围栏、接地网等可能构成闭合环路结构的环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空心电抗器 闭合环路 磁场 电抗器 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