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的临床特征及合并结肠息肉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朱健伟 徐鹏 +1 位作者 王佳艳 王善娟 《上海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62-169,共8页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胃息肉合并结肠息肉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2月间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接受胃镜检查并检出胃息肉的3049例患者资料。根据病理类型,将胃息肉患...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胃息肉合并结肠息肉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2月间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接受胃镜检查并检出胃息肉的3049例患者资料。根据病理类型,将胃息肉患者分为4组(炎性息肉组、增生性息肉组、胃底腺息肉组、腺瘤性息肉组)。收集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组间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内镜报告数据(胃息肉的数量、部位、大小)。记录患者是否存在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以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情况。收集患者同期的结肠镜检查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息肉患者合并结肠息肉的危险因素。结果2017、2018、2019、2020年内镜下胃息肉检出率分别4.5%、5.1%、7.0%、7.5%,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4年间胃息肉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270,P<0.001)。与2017年相比,2020年胃息肉的检出率显著增高(χ^(2)=89.883,P<0.05)。4年间胃底腺息肉和炎性息肉的构成比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2.708、13.898,P值均<0.05)。与2017年相比,2020年胃底腺息肉的构成比显著增高(χ^(2)=12.644,P<0.05),2020年炎性息肉的构成比显著降低(χ^(2)=13.811,P<0.05)。腺瘤性息肉患者的年龄显著高于其他3组(F=11.98,P<0.001)。不同病理类型间老年(年龄≥65岁)与非老年(<65岁)患者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90,P<0.05)。不同病理类型组间有无临床症状的患者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00,P<0.05)。不同病理类型组间患者胃息肉的数量、部位和大小,以及H.pylori感染率、有无胃黏膜萎缩、有无肠化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74.6%(2274/3049)患者为单发息肉,较多发息肉[25.4%(775/3049)]常见。与胃底腺息肉组比较,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组的多发率均显著降低(χ^(2)=58.416、17.624,P值均<0.001)。炎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组胃息肉<0.5 cm的患者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增生性息肉(χ^(2)=80.850、53.801,P值均<0.05)。胃底腺息肉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显著低于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χ^(2)=42.714、6.704,P<0.001或0.05)。增生性息肉患者的胃黏膜萎缩发生率显著高于炎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χ^(2)=20.879、16.436,P值均<0.001)。炎性息肉患者的肠化生发生率显著高于增生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χ^(2)=12.897、81.467,P值均<0.001)。同期共383例胃息肉患者接受了结肠镜检查,其中129例(33.7%)患者检出结肠息肉。老年(年龄≥65岁)患者合并结肠息肉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老年(<65岁)患者(P<0.05);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合并结肠息肉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无症状患者(P<0.05)。将胃息肉患者合并结肠息肉的相关变量分别纳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腺瘤性息肉是胃息肉患者合并结肠息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634,95%CI为1.042~2.563,P=0.032)和腺瘤性息肉(OR=3.743,95%CI为1.295~10.819,P=0.015)是胃息肉患者合并结直肠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在患者年龄,息肉部位、大小、数量,H.pylori感染、胃黏膜萎缩及肠化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建议老年或胃息肉病理类型为腺瘤性息肉的患者可行结直肠镜筛查是否合并结直肠息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 临床特征 幽门螺杆菌感染 结肠息肉
下载PDF
胃息肉和结肠息肉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邬升 郑世华 +1 位作者 仝巧云 周婷婷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06-407,共2页
目的探讨胃息肉和结肠息肉的出现是否存在相关性,及息肉的出现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对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近两年多来,在同一年中同时做胃镜和结肠镜,且胃和结肠2个部位中至少1个部位有息肉的患者(544例)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行消... 目的探讨胃息肉和结肠息肉的出现是否存在相关性,及息肉的出现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对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近两年多来,在同一年中同时做胃镜和结肠镜,且胃和结肠2个部位中至少1个部位有息肉的患者(544例)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行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35岁)、中年组(36-59岁)、老年组(≥60岁),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息肉的检出率。结果胃息肉的患者中结肠息肉的检出率(15.17%)与结肠息肉总检出率(16.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4);结肠息肉的患者中胃息肉的检出率(5.46%)与胃息肉总检出率(5.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7),但不同年龄段患者息肉检出率中,老年组明显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P〈0.01)。结论本研究中,胃息肉和结肠息肉的出现在统计学上未发现其存在相关性,但息肉的检出率有随着年龄增长增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 结肠息肉 相关性
下载PDF
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氩离子凝固术和黏膜切除术对胃结肠息肉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5期56-57,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氩离子凝固术和黏膜切除术对胃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胃结肠息肉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组(n=50)、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n=50)以及... 目的对比分析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氩离子凝固术和黏膜切除术对胃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胃结肠息肉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组(n=50)、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n=50)以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组(n=50),分别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和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以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00%、96.00%,均明显高于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组的78.00%(P<0.05);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组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P<0.05)。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胃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显著优于内镜下高频电切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高频电切术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胃结肠息肉
下载PDF
胃、肠共患息肉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星琳 毛华 +1 位作者 于长辉 黄纯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4074-4077,共4页
目的研究胃肠共患息肉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高风险人群提供同时胃肠镜监测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6年在珠江医院消化内科行胃肠镜检查的506例胃息肉或肠息肉患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胃肠共患息肉为病例组(138例),单纯胃息肉... 目的研究胃肠共患息肉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高风险人群提供同时胃肠镜监测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6年在珠江医院消化内科行胃肠镜检查的506例胃息肉或肠息肉患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胃肠共患息肉为病例组(138例),单纯胃息肉(99例)及单纯肠息肉(269例)为对照组。结果单纯肠息肉组以男性为主(69.1%),单纯胃息肉组以女性为主(76.8%);50岁以上胃肠共患息肉的较多(81.9%)。单纯肠息肉组Hp感染较多(43.1%),其次为胃肠共患息肉组(31.9%)。单纯胃息肉组、单纯肠息肉组与胃肠共患息肉组之间的病理类型相似,胃肠共患息肉组中胃肠息肉病理类型之间无相关性。结论男性患者发现胃息肉时可行肠镜检查,Hp感染的胃息肉患者可行肠镜检查,50岁以上应提倡行胃肠镜检查。胃肠息肉病理类型之间无相关性,仍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 肠息肉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朱丹溪“痰挟瘀血,遂成窠囊”学说的临证应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杜菲 陈明显 +1 位作者 沈堂彪 傅睿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633-636,640,共5页
[目的]探析朱丹溪"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的学术思想及临证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学习《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中有关窠囊的论述内容,总结窠囊的病因病机特点阐述朱丹溪辨治窠囊、遣方用药的独到之处,并附以验案二... [目的]探析朱丹溪"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的学术思想及临证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学习《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中有关窠囊的论述内容,总结窠囊的病因病机特点阐述朱丹溪辨治窠囊、遣方用药的独到之处,并附以验案二例以示临床应用。[结果]朱丹溪在论著中提出"痰挟瘀血遂成窠囊"之说所论窠囊,是以气病日久成痰化瘀、胶结隐匿于体内深处为主要病机具有不易清除、病势缠绵、病症繁多的临床特点。在治疗上朱丹溪注重疏调气机、导痰破瘀力求直捣窠囊,以二陈汤、四物汤为主方佐以痰瘀同治之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所附医案以窠囊学说为指导,采用痰瘀同治、调气解毒之法治疗早期胃癌和结肠息肉,临床疗效确切。[结论]朱丹溪的窠囊学说理法方药完备,对临床痰瘀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深入挖掘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痰瘀理论 窠囊学说 学术思想 浙派中医 丹溪学派 早期胃癌 结肠息肉
下载PDF
结肠息肉大小、异型增生与胃发生肠上皮化生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高智 屈亚威 刘海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3-336,共4页
回顾性研究同时行胃镜和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研究对象分为胃肠上皮化生(GIM)组(n=397)和无胃肠上皮化生(GIM)组(n=360),比较两组间结肠息肉大小、数目、部位及异型增生的差异。在GIM组中,息肉直径<0. 5cm、0. 5~1. 0 cm、1. 0... 回顾性研究同时行胃镜和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研究对象分为胃肠上皮化生(GIM)组(n=397)和无胃肠上皮化生(GIM)组(n=360),比较两组间结肠息肉大小、数目、部位及异型增生的差异。在GIM组中,息肉直径<0. 5cm、0. 5~1. 0 cm、1. 0~2. 0 cm、> 2. 0 cm间息肉发生率及结肠息肉异型增生发生率显著高于无GIM组(P <0. 05),而结肠息肉生长部位及数目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无GIM组比较,年龄≥50岁、男性、HP感染、结肠息肉> 2. 0 cm、结肠息肉出现异型增生患者胃镜检查出现GIM的可能性大(OR> 1,P <0. 05),结肠息肉大小为1. 0~2. 0 cm者胃镜检查无GIM的可能性大(OR <1,P <0. 05),而结肠息肉<0. 5 cm、结肠息肉0. 5~1. 0 cm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仅年龄、性别、HP感染与GIM的发生有关,结肠息肉> 2. 0 cm、息肉出现异型增生者GIM发生的风险增加,在肠镜检查时发现结肠息肉> 2. 0 cm、息肉病理有异型增生者建议行胃镜检查,以期及早发现GIM并进行随访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感染 肠上皮化生 结肠息肉 早期胃癌
下载PDF
MACC1、SPON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顾俊骏 方德宁 +1 位作者 袁洁璐 李兴华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 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 1,MACC1)、脊椎蛋白2(spondin 2,SPON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06例胃癌患者癌组织、90例癌旁正常...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 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 1,MACC1)、脊椎蛋白2(spondin 2,SPON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06例胃癌患者癌组织、9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以及内镜下摘取的83例胃息肉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ACC1、SPON2蛋白表达情况。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结果MACC1、SPON2蛋白在胃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胃息肉组织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均P<0.05)。胃癌组织中MACC1、SPON2表达水平均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MACC1蛋白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23个月和34个月(log-rankχ^(2)=9.324,P=0.002);SPON2蛋白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25个月和34个月(log-rankχ^(2)=4.694,P=0.03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ACC1及SPON2蛋白高表达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MACC1、SPON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两者高表达均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息肉 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 脊椎蛋白2 预后
下载PDF
胃息肉与大肠息肉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朱姝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756-759,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胃息肉与大肠息肉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9月至2015年10月经本院内镜中心确诊的的胃息肉患者63例和大肠息肉患者89例,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比较分析两类患者年龄、性别、息肉的检出率以及息... 目的:分析比较胃息肉与大肠息肉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9月至2015年10月经本院内镜中心确诊的的胃息肉患者63例和大肠息肉患者89例,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比较分析两类患者年龄、性别、息肉的检出率以及息肉的大小、数目、位置和病理类型。结果:胃息肉的检出率(10.12%)低于大肠息肉的检出率(16.96%);年龄小于50岁的患者胃息肉检出率(4.46%)和大肠息肉检出率(8.21%)均小于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的检出率(5.71%、8.75%),大肠息肉的检出率高于胃息肉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的胃息肉检出率(12.0%)高于男性检出率(8.2%),男性的大肠息肉检出率(23.9%)高于女性(11.0%),(P<0.05)。研究两种息肉大小发现,单发胃息肉多于单发大肠息肉。在炎性、增生性和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息肉检出率总体低于大肠息肉,年龄大的患者两种类型息肉年龄大的组别检出率均高于平均年龄低的组别,推测随着年龄的增长,息肉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胃息肉在女性患者中常见,大肠息肉在男性患者中比较常见。胃息肉病理类型炎性息肉比较常见,大肠息肉病理类型中腺瘤性息肉比较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 大肠息肉 检出率 病理特征
下载PDF
新疆塔城地区游牧民族与汉族消化系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被引量:3
9
作者 高志刚 曹夙寒 徐瑞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981-2985,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新疆塔城地区游牧民族与汉族消化系息肉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总结分析新疆塔城地区游牧民族消化系息肉的特点.方法:回顾2012-01-01/2013-12-31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医院与塔城地区医院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汉族、游牧民族患... 目的:通过观察新疆塔城地区游牧民族与汉族消化系息肉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总结分析新疆塔城地区游牧民族消化系息肉的特点.方法:回顾2012-01-01/2013-12-31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医院与塔城地区医院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汉族、游牧民族患者7538例及行结肠镜检查的汉族、游牧民族患者657例,统计检出的胃息肉、肠息肉病例数及病理类型.结果:塔城地区检出消化系息肉的患者中,游牧民族与汉族患者在性别、年龄构成方面基线资料平衡(P>0.05),游牧民族与汉族增生性胃息肉的检出率(15.09%vs 19.91%,P>0.05)及炎性胃息肉的检出率(10.38%vs 11.85%,P>0.05)无统计学差异,但游牧民族腺瘤性胃息肉的检出率高于汉族(54.72%vs 8.53%,P<0.0 5),胃底腺息肉的检出率低于汉族(19.81%vs 59.71%,P<0.05).游牧民族与汉族炎性肠息肉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8.00%vs 11.65%,P>0.05),但游牧民族腺瘤性肠息肉的检出率高于汉族(80.00%vs 60.19%,P<0.05),增生性肠息肉的检出率低于汉族(12.00%vs 28.16%,P<0.05).结论:游牧民族因饮食、生活习惯、遗传等各方面因素,消化系腺瘤性息肉检出率较高,胃底腺息肉及增生性肠息肉检出率较低,因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高,故需定期随访胃肠镜,同时建议游牧民族改变生活饮食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城地区 游牧民族 胃息肉 肠息肉 消化内镜
下载PDF
浅析胃结肠息肉患者应用内镜下切除的术后护理体会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1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胃结肠息肉使用内镜切除手术后的护理方式。方法 92例胃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使用术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出血率、1年后息肉... 目的探讨分析胃结肠息肉使用内镜切除手术后的护理方式。方法 92例胃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使用术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出血率、1年后息肉复发率2.17%、4.35%均低于对照组的13.04%、17.3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各项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评分(35.6±3.5)分低于对照组的(46.8±8.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结肠息肉患者接受内镜切除手术后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结肠息肉 内镜 切除手术 护理干预
下载PDF
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爽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3期91-93,共3页
目的分析在胃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的价值。方法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68例胃结肠息肉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活检钳... 目的分析在胃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的价值。方法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68例胃结肠息肉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活检钳钳除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两种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的疗效、复发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71%,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4.29%,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研究组患者(P<0.05)。结论在胃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的价值显著,不仅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复发率,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结肠息肉 胃肠镜下电凝切除 活检钳钳除 治疗效果 复发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在胃结肠息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晓玲 傅育卡 陈章兴 《中外医疗》 2021年第12期28-30,共3页
目的分析胃结肠息肉患者应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在该院医治的191例胃结肠息肉患者随机设为对照组(86例)和实验组(105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开腹切除术治疗,给予实验组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调... 目的分析胃结肠息肉患者应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在该院医治的191例胃结肠息肉患者随机设为对照组(86例)和实验组(105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开腹切除术治疗,给予实验组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调查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首次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67%)相较对照组(24.42%)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09,P=0.00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94,P<0.001)。结论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可减少胃结肠息肉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加快术后康复,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结肠息肉 胃肠镜 电凝切除术
下载PDF
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3
作者 冶成福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4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62例胃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1例。参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切除治疗,研究组采用胃肠镜下电凝... 目的探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62例胃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1例。参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切除治疗,研究组采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参照组,切口小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及切除次数均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参照组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45%,低于参照组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患者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切除次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结肠息肉 胃肠镜 电凝切除
下载PDF
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双庆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2期92-93,共2页
目的分析研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胃结肠息肉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1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观察... 目的分析研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胃结肠息肉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1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观察治疗状况,如不良反应、各治疗指标等,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临床治疗胃结肠息肉可将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作为首选方式进行选择,其疗效突出,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结肠息肉 胃肠镜 电凝切除 开腹手术
下载PDF
胃结肠息肉患者内镜下切除后加强术后护理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振华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2年第11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胃结肠息肉患者内镜下切除后加强术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84例胃结肠息肉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术后护理,比... 目的:探讨胃结肠息肉患者内镜下切除后加强术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84例胃结肠息肉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术后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胃肠道激素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少于对照组,胃泌素(GAS)、胃动素(MOT)水平高于对照组,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结肠息肉患者内镜下切除后加强术后护理能够有效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和复发风险,因此可用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结肠息肉 内镜切除术 术后护理 胃肠功能
下载PDF
结肠息肉患者患胃息肉的风险:病例对照研究
16
作者 王寅璞 屈亚威 刘海峰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8年第12期687-690,共4页
目的研究结肠息肉患者患胃息肉的风险是否增加,从而考虑是否对结肠息肉患者进行胃镜筛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6至2018-06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消化内科接受胃镜及肠镜检查患者34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结肠镜检查结果,将患结肠息肉的... 目的研究结肠息肉患者患胃息肉的风险是否增加,从而考虑是否对结肠息肉患者进行胃镜筛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6至2018-06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消化内科接受胃镜及肠镜检查患者34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结肠镜检查结果,将患结肠息肉的患者纳入病例组(n=132),未患结肠息肉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210)。分别收集两组的基本临床资料、内镜结果及病理结果。结果 (1)病例组89.4%息肉位于左半结肠(包括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47.0%增生性息肉为结肠息肉。(2)病例组患者胃息肉、高血糖及长期饮酒史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息肉患胃息肉的[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OR),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CI)]为2.872(1.539, 5.361)。结论结肠息肉患者可增加患胃息肉的风险,建议对结肠息肉患者行胃镜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 结肠息肉 内镜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胃息肉合并结肠息肉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旭颖 孙涛 《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9期-,共3页
目的 探讨胃息肉患者并发结肠息肉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在海军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期间行胃肠镜检查并确诊胃息肉的病例,分为胃肠息肉组(病例组)及单纯胃息肉组(对照组),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胃息肉患者并发结肠息肉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在海军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期间行胃肠镜检查并确诊胃息肉的病例,分为胃肠息肉组(病例组)及单纯胃息肉组(对照组),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分布中≥60岁人群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60岁、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吸烟、饮酒、胆固醇、高血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538、9.350、4.190、5.103、8.992、4.038;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性别、年龄>60岁、HP感染阳性、糖尿病、吸烟、饮酒、高血脂为胃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P均<0.05),OR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年龄、HP感染、饮酒、高脂血症、吸烟、糖尿病、性别.结论 ≥60岁的女性、HP感染阳性、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的胃息肉患者更易患有肠息肉,建议行肠镜检查;其中,合并有HP感染阳性的≥60岁女性应作为重点筛查人群,如同时伴有高脂血症应重点筛查结直肠原位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 结肠息肉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胃肠镜下电治疗胃结肠息肉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金凤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第11期98-99,共2页
目的:分析胃肠镜下电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盲选本院收治的78例胃结肠息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实验组实施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对照组实施单纯电凝套扎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 目的:分析胃肠镜下电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盲选本院收治的78例胃结肠息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实验组实施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对照组实施单纯电凝套扎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发生腹胀、迟发性出血以及剧烈疼痛等不良反应的概率为7.69%,没有对照组的25.64%高;治疗总有效率是97.44%,比对照组的82.05%高(P<0.05)。结论:对胃结肠息肉患者实施胃肠镜下电治疗,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结肠息肉 胃肠镜 电凝切除术 不良反应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