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黄色瘤合并肠上皮化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池添雨 赵曲川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2-327,共6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胃黄色瘤(gastric xanthoma,GX)合并肠上皮化生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初次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共68 391例,诊断GX 1 346例,GX检出率为1.97%,平均年龄为(55.4...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胃黄色瘤(gastric xanthoma,GX)合并肠上皮化生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初次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共68 391例,诊断GX 1 346例,GX检出率为1.97%,平均年龄为(55.4±12.1)岁。根据有无肠上皮化生(以下简称肠化)将GX分为2组:GX伴肠化组(n=901)和GX不伴肠化组(n=445)。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胃黏膜萎缩程度及是否合并胃癌情况。将GX伴肠化组再根据肠化的程度分为3个亚组:GX伴轻度肠化(n=412)、GX伴中度肠化(n=291)和GX伴重度肠化(n=198),对比分析不同亚组GX伴肠化的临床特征。结果 GX伴肠化与GX不伴肠化组在年龄(P=0.012)、HP感染(P<0.001)和是否合并胃癌(P=0.014)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X伴肠化组中年龄≥65岁患者发病率较高、HP感染率高、合并胃癌的检出率较高。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GX患者中胃癌组和非胃癌组在年龄(P<0.001)、HP感染(P<0.001)、胃黏膜萎缩程度(P<0.001)及GX是否伴有肠化(P=0.014)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亚组在年龄(P<0.001)、性别(P=0.004)、胃黏膜萎缩程度(P<0.001)和胃癌(P<0.001)上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X伴中度、重度肠化组中,老年人比例较高(P=0.002,P=0.008),GX伴轻度肠化组中各种程度胃黏膜萎缩均为最轻(P<0.001),GX伴重度肠化组合并重度胃黏膜萎缩程度最高(P<0.001)且合并胃癌比例较高(P<0.001)。结论 GX伴肠化的发生与胃癌、萎缩性胃炎及其严重程度有关,需要多中心、大样本对照研究进一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黄色瘤 肠上皮化生 萎缩性胃炎 胃肿瘤
下载PDF
胃黄色瘤与印戒细胞癌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莉 古丽娜.阿不拉江 +1 位作者 王铁新 刘霞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73-174,共2页
目的:寻找胃黄色瘤与印戒细胞癌的病理表现异同 ,为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 73例印戒细胞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 ,行石蜡切片 HE染色及免疫组化 CD6 8、EMA、S- 10 0、HP的检测。结果 :CD6 8阳性及 EMA阴性的病例占 2 .74 % ;CD6 8阳... 目的:寻找胃黄色瘤与印戒细胞癌的病理表现异同 ,为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 73例印戒细胞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 ,行石蜡切片 HE染色及免疫组化 CD6 8、EMA、S- 10 0、HP的检测。结果 :CD6 8阳性及 EMA阴性的病例占 2 .74 % ;CD6 8阳性及 EMA阳性的病例占 2 7.4 0 % ;CD6 8阴性及 EMA阳性病例占 6 7.12 % ;CD6 8阴性及 EMA阴性病例占 2 .74 %。 结论 :黄色瘤与印戒细胞癌在常规组织切片上有相似之处 ,免疫表型有部分重叠。准确的诊断应结合病变组织的大体表现、HE常规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黄色瘤 印戒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CD68 上皮膜抗原
下载PDF
胃黄色瘤3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骆元斌 顾立萍 黄小玲 《西部中医药》 2013年第1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胃黄色瘤(脂质岛)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2012年胃黏膜活检资料,并对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胃黄色瘤的30例病例进行病理分析。结果:3 293例胃黏膜活检患者中胃黄色瘤检出30例,检出率为0.9%,病变... 目的:探讨胃黄色瘤(脂质岛)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2012年胃黏膜活检资料,并对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胃黄色瘤的30例病例进行病理分析。结果:3 293例胃黏膜活检患者中胃黄色瘤检出30例,检出率为0.9%,病变位于胃窦部20例(66.7%);伴发浅表性胃炎2例(6.7%),萎缩性胃炎者28例(93.3%),伴发肠上皮化生者7例(23.3%),幽门螺杆菌阳性者4例(13.3%),非典型增生者5例(16.7%)。结论:胃黄色瘤好发于老年人,可能是年龄增长、慢性炎症刺激、萎缩、原发或继发性血脂过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胃黏膜的炎症可能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黄色瘤 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黄色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勇 毛云高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8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黄色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胃黄色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40例)与活检钳一次性夹除组(40例)。活检钳一次性夹除组采用活检...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黄色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胃黄色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40例)与活检钳一次性夹除组(40例)。活检钳一次性夹除组采用活检钳一次性夹除方法,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生命质量评分、手术开展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生命质量评分高于活检钳一次性夹除组,手术开展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活检钳一次性夹除组,复发率低于活检钳一次性夹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黄色瘤患者实施胃黄色瘤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去除胃黄色瘤,降低复发率,缩短手术时间,患者恢复快,有利于术后生命质量的改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黄色瘤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 活检钳一次性夹除 疗效 生命质量
下载PDF
胃黄色瘤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淑芳 姚萍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探讨胃黄色瘤(GX)发生的可能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有GX的12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同时间段内胃镜检查无GX的100例住院患者作为非黄色瘤组,比较两组的血... 目的探讨胃黄色瘤(GX)发生的可能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有GX的12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同时间段内胃镜检查无GX的100例住院患者作为非黄色瘤组,比较两组的血糖、血脂水平,体质指数、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以及胆汁反流、萎缩、肠上皮化生、溃疡、息肉、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胃癌等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黄色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高于非黄色瘤组(P<0.05),且黄色瘤组的Hp感染率、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胃黏膜萎缩、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胃癌癌前病变等发生率高于非黄色瘤组(P<0.05)。对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LDL水平升高、Hp感染、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胃癌及癌前病变与GX显著相关,且为GX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LDL偏高、Hp感染、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胃癌与GX的发生显著相关,且均为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黄色瘤 代谢综合征 幽门螺杆菌 萎缩 肠上皮化生 胃癌
下载PDF
胃黄色瘤与根治幽门螺旋杆菌后早期胃癌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克戈 周思君 +1 位作者 周小戈 陈鸿程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年第4期340-343,353,共5页
目的通过胃黄色瘤与根治幽门螺旋杆菌后早期胃癌相关性的回顾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最终确定胃黄色瘤对诊断根治幽门螺旋杆菌后早期胃癌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2021年在我院成功根治幽门螺旋杆菌且进行胃镜随访的病人,收集相关... 目的通过胃黄色瘤与根治幽门螺旋杆菌后早期胃癌相关性的回顾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最终确定胃黄色瘤对诊断根治幽门螺旋杆菌后早期胃癌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2021年在我院成功根治幽门螺旋杆菌且进行胃镜随访的病人,收集相关病例资料。所有病例。根据胃镜下检查并经病理最终证实为早期胃癌,归为病例组,其余归为对照组,分析胃黄色瘤与根治幽门螺旋杆菌后早期胃癌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胃黄色瘤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1.1%vs.13.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萎缩、肠上皮化生和胃黄色瘤是幽门螺旋杆菌根治后早期胃癌检测的独立预测因素。萎缩匹配对照分析也确定胃黄色瘤为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胃黄色瘤可作为幽门螺旋杆菌根治后早期胃癌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黄色瘤 幽门螺旋杆菌 早期胃癌
下载PDF
31例胃粘膜黄色瘤临床、内镜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丽娜 晋佩禹 +1 位作者 张秋萍 吕申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4期284-285,共2页
本文报告31例胃黄色瘤,占我院同期胃镜受检者1.08%。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28~76岁,50岁以上21例。胃部并发病主要是慢性萎缩性胃炎(51.6%)及慢性浅表性胃炎(22.6%)。黄色瘤好发部位为胃窦(2... 本文报告31例胃黄色瘤,占我院同期胃镜受检者1.08%。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28~76岁,50岁以上21例。胃部并发病主要是慢性萎缩性胃炎(51.6%)及慢性浅表性胃炎(22.6%)。黄色瘤好发部位为胃窦(21例),其次为胃体(8例)。病理检查见胃粘膜浅表固有层内聚集较多泡沫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伴肠上皮化生者21例(67.7%)。结果提示,胃黄色瘤为一良性病变,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发病与胃慢性炎症和肠上皮化生密切相关,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黄色瘤 胃炎 肠上皮化生 内镜病理
下载PDF
胃黄色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徐玉松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36期16-18,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胃黄色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6年6月260例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非黄色瘤组和黄色瘤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病理检查结果以及Hp感染情况... 目的研究分析胃黄色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6年6月260例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非黄色瘤组和黄色瘤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病理检查结果以及Hp感染情况。结果黄色瘤组患者与非黄色瘤组在病理检查中腺体萎缩、中性粒细胞浸泡、Hp感染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中性粒细胞浸润共39例,其中出现Hp感染33例,感染率为84.62%;没有出现中性粒细胞浸润221例,出现Hp感染80例,感染率为36.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983,P<0.05)。结论胃黄色瘤与幽门的发生与腺体萎缩、中性粒细胞浸泡、Hp感染有相关性,中性粒细胞浸润与Hp感染有关系,临床应注意对Hp感染胃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根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黄色瘤 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关性
下载PDF
健脾活血方治疗胃黄色瘤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玉红 张若梅 刘先勇 《河北中医》 2021年第6期951-954,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方治疗胃黄色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胃黄色瘤脾虚血瘀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常规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连续服用4周,伴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加用四联抗Hp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方治疗胃黄色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胃黄色瘤脾虚血瘀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常规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连续服用4周,伴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加用四联抗Hp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活血方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病理分级、胃黄色瘤直径变化及治疗前、停药后1个月Hp转阴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56/60),对照组为76.67%(46/6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病理分级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治疗组胃黄色瘤直径小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停药后1个月,治疗组Hp转阴率为95.45%(42/44),对照组为77.27%(34/44),治疗组Hp转阴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活血方治疗胃黄色瘤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疾病 胃黄色瘤 中药疗法
下载PDF
胃黄色瘤与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沈维娜 时永全 《胃肠病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7-110,共4页
胃黄色瘤又称胃黄斑瘤或胃脂质岛,是一种发生于胃黏膜的脂肪沉积型良性病变。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胃黏膜损伤修复、肠化生、脂质代谢异常有关。胃黄色瘤可发生于胃任何部位,常见于胃窦和幽门区。据报道,胃黄色瘤与早期... 胃黄色瘤又称胃黄斑瘤或胃脂质岛,是一种发生于胃黏膜的脂肪沉积型良性病变。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胃黏膜损伤修复、肠化生、脂质代谢异常有关。胃黄色瘤可发生于胃任何部位,常见于胃窦和幽门区。据报道,胃黄色瘤与早期胃癌风险增加相关。本文就胃黄色瘤与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黄色瘤 胃肿瘤 癌前病变 萎缩 肠化生 危险因素 治疗
下载PDF
胃粘膜黄色瘤30例病理分析
11
作者 任长庆 高梦先 +1 位作者 王慧荣 岳李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80-82,共3页
目的 探讨 30例胃粘膜黄色瘤的发病原因、病理形态学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病理组织学、组化病理学 ,结合临床研究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 男多于女性 ,为 5∶1,平均年龄 5 6 2 0岁 ,45岁以上占 87% ;多发于胃窦部 ,占 87% ... 目的 探讨 30例胃粘膜黄色瘤的发病原因、病理形态学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病理组织学、组化病理学 ,结合临床研究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 男多于女性 ,为 5∶1,平均年龄 5 6 2 0岁 ,45岁以上占 87% ;多发于胃窦部 ,占 87% ;11例生化检查 :5例TG、3例ch均高出正常标准 ;胃镜见隆起的小斑块 ,光镜见局灶性泡沫状细胞 ,PAS染色呈阴性。结论 胃黄色瘤属瘤样病变 ,是慢性胃炎引起的胃粘膜破坏 ,并由吞噬细胞吞噬含脂质物质聚集而成的泡沫状结构 ;病因与肠上皮化生、中老年肥胖、高血脂症及HP感染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 黄色瘤 病理
下载PDF
胃黄色瘤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师丽 李应雯 +3 位作者 武国兵 袁浩 刘敏 郭庆红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1-335,共5页
胃黄色瘤(gastric xanthoma,GX)又称为胃黄斑瘤、胃黄弹性瘤、网状内皮细胞瘤或胃脂质岛,于1910年由Endo首次报道并命名,胃镜检出率0.8%~4.0%,尸体解剖检查发生率1.9%~58%^([1-2])。GX多发生于老年人,好发年龄为40岁以上,男女发生率相当... 胃黄色瘤(gastric xanthoma,GX)又称为胃黄斑瘤、胃黄弹性瘤、网状内皮细胞瘤或胃脂质岛,于1910年由Endo首次报道并命名,胃镜检出率0.8%~4.0%,尸体解剖检查发生率1.9%~58%^([1-2])。GX多发生于老年人,好发年龄为40岁以上,男女发生率相当,男女比例约1.11∶1。GX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患者主诉症状大多与伴随胃部疾病相关,诊断主要依靠内镜下表现、组织病理学活检以及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组化染色,需要注意的是内镜下和印戒细胞癌鉴别。胃镜检查多于胃窦、小弯侧近圆形白色或黄白色的隆起性斑块,界限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黄色瘤 胃癌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