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7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患者胃转流术后营养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朱玮 杜荣慧 沈丽韫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胃转流术后营养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4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29例行胃转流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控制营养状况(control the nutritional status,CONUT)评分...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胃转流术后营养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4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29例行胃转流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控制营养状况(control the nutritional status,CONUT)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的营养状况,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分为营养不良组和营养正常组,收集并比较营养不良组与营养正常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胃转流术后3个月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胃转流术后3个月治愈36例(27.91%)、好转68例(52.71%)、无效25例(19.38%),总有效率为80.62%。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胃转流术后3个月营养正常68例(52.71%)、营养不良61例(47.29%),营养不良患者中轻度营养不良45例(73.77%)、中度营养不良13例(21.31%)、重度营养不良3例(4.92%)。营养不良组患者年龄高于营养正常组(P<0.05),病程长于营养正常组(P<0.05);营养不良组患者上臂肌围、三头肌皮褶厚度、术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水平低于营养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术前Hb、术前TG水平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胃转流术后3个月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但术后营养状况仍有待改善,且年龄、病程、术前Hb、术前TG水平均会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胃转流术后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胃转流术 营养状况
下载PDF
顺铂联合重组人5型腺病毒腹腔灌注治疗胃癌合并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刘宏根 赵林林 +2 位作者 杨佩颖 赵成 孔凡铭 《癌症进展》 2024年第5期520-523,539,共5页
目的探讨顺铂联合重组人5型腺病毒(H101)腹腔灌注治疗胃癌合并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胃癌合并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分为顺铂组(n=34,顺铂腹腔灌注)和顺铂联合H101组(n=34,顺铂联合H101腹腔灌注)。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顺铂联合重组人5型腺病毒(H101)腹腔灌注治疗胃癌合并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胃癌合并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分为顺铂组(n=34,顺铂腹腔灌注)和顺铂联合H101组(n=34,顺铂联合H101腹腔灌注)。比较两组患者的腹腔积液缓解情况、腹腔积液间隔时间、生存情况、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顺铂联合H101组患者腹腔积液总缓解率为73.5%,高于顺铂组患者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联合H101组患者腹腔积液间隔时间为(34.02±9.79)天,明显长于顺铂组患者的(27.56±9.3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顺铂联合H101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长于顺铂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铂联合H101腹腔灌注治疗胃癌合并恶性腹腔积液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地控制腹腔积液生成,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恶性腹腔积液 重组人5型腺病毒 顺铂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胃底腺黏膜型腺癌4例临床病理特征
3
作者 孙晓宇 薛晓伟 周炜洵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观察胃底腺黏膜型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fundic-gland mucosa type,GA-FG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GA-FGM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黏蛋白(MUC5AC、MUC6)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向... 目的观察胃底腺黏膜型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fundic-gland mucosa type,GA-FG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GA-FGM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黏蛋白(MUC5AC、MUC6)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向胃小凹上皮和胃底腺两种方向分化。胃小凹上皮分化部分由低度异型的高柱状肿瘤性上皮构成,可呈乳头状、绒毛状或管状形态,免疫组化标记MUC5AC阳性;胃底腺分化成分表现为向颈黏液细胞、主细胞和壁细胞分化,免疫组化标记MUC6阳性。结论GA-FGM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征,活检诊断困难,与胃底腺型腺癌形态学有重叠又有不同,需加强认识,免疫组化在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底腺黏膜型腺癌 早期胃癌 活检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血清COL10A1、TK1、MIP-3α水平与胃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腹膜转移的诊断价值研究
4
作者 王佩显 单彪 +2 位作者 张倩倩 吴殿超 雷秋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2期1727-1730,1738,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X型胶原α1链(COL10A1)、胸苷激酶1(TK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MIP-3α)水平与胃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胃癌患者作为恶性组,其中有腹... 目的研究血清X型胶原α1链(COL10A1)、胸苷激酶1(TK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MIP-3α)水平与胃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胃癌患者作为恶性组,其中有腹膜转移27例,无腹膜转移69例;选取同期收治的104例胃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良性病变组,选取1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OL10A1、TK1、MIP-3α水平及不同病理特征、有无腹膜转移胃癌患者血清COL10A1、TK1、MIP-3α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OL10A1、TK1、MIP-3α对胃癌患者腹膜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组血清COL10A1、MIP-3α、TK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良性病变组,良性病变组血清COL10A1、MIP-3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未分化、有脉管浸润、肿瘤临床病理分期(TNM)分期Ⅲ~Ⅳ期胃癌患者血清COL10A1、TK1、MIP-3α水平高于高/中分化、无脉管浸润、TNM分期Ⅰ~Ⅱ期患者(P<0.05)。有腹膜转移胃癌患者血清COL10A1、TK1、MIP-3α水平高于无腹膜转移患者(P<0.05)。血清COL10A1、TK1、MIP-3α单项及3项联合检测诊断胃癌腹膜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2(95%CI:0.621~0.809)、0.749(95%CI:0.651~0.832)、0.736(95%CI:0.637~0.821)、0.853(95%CI:0.766~0.917),3项联合检测诊断的AUC大于3项单独检测(Z=1.990、3.617、2.986,P<0.001)。结论胃癌的发生导致患者血清COL10A1、TK1、MIP-3α水平升高,同时随着胃癌患者病情的进展,血清COL10A1、TK1、MIP-3α水平升高,且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腹膜转移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X型胶原α1链 胸苷激酶1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 病理特征 腹膜转移 诊断
下载PDF
早期胃癌内镜下分型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分析
5
作者 陈卓 张双双 郭仁伟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679-682,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内镜下分型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03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析内镜下分型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03例患者中,男性...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内镜下分型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03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析内镜下分型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03例患者中,男性占63.11%,女性占36.89%;平均年龄为(52.36±10.73)岁,平均肿瘤最大直径为(2.15±0.89)cm;肿瘤位置,上部、中部、下部分别占20.39%、50.49%、29.13%;胃癌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分别占37.86%、43.69%、18.45%;Lauren分型,间质型、腺癌型分别占49.51%、50.49%;TNM分期,IA期、IB期分别占69.90%、30.10%;根据内镜分型,103例患者中Ⅰ型15例(14.56%),Ⅱ型64例(62.14%),Ⅲ型24例(23.30%),不同内镜分型肿瘤浸润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Ⅰ型与Ⅱ型、Ⅲ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32),Ⅱ型与Ⅲ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不同内镜分型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Ⅰ型低于Ⅱ型、Ⅲ型(P=0.028、0.015),Ⅱ型低于Ⅲ型(P=0.036)。结论:早期胃癌内镜下分型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分型 浸润深度 淋巴结转移 关系分析
下载PDF
MRI鉴别宫颈腺体叶状增生与宫颈胃型腺癌的价值
6
作者 马凤华 姜安绮 +2 位作者 陈奕清 徐丛剑 康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0-388,共9页
背景与目的:宫颈胃型腺癌(gastric-type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G-EAC)是一种少见的宫颈腺癌,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灶隐匿,极易漏诊、误诊,患者预后差;而宫颈腺体叶状增生(lobular endocervical glandular hyperplasia,LEGH)及非典型... 背景与目的:宫颈胃型腺癌(gastric-type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G-EAC)是一种少见的宫颈腺癌,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灶隐匿,极易漏诊、误诊,患者预后差;而宫颈腺体叶状增生(lobular endocervical glandular hyperplasia,LEGH)及非典型LEGH(atypical lobular endocervical glandular hyperplasia,aLEGH)是G-EAC的癌前病变,与G-EAC存在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等诸多重叠,术前诊断极具挑战性。本文旨在分析宫颈囊实性病变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表现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相关性,以提高LEGH与G-EAC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2023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37例LEGH和53例G-EAC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等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效能评价。结果:LEGH和G-EAC两组间患者年龄、症状、病灶范围、大小、成分、强化程度、宫颈间质环、子宫内膜累及、淋巴结肿大、宫腔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GH及aLEGH组病灶位于宫颈黏膜层,主要表现为大、微小囊混合型或密集微小囊型(32/37),囊壁多明显强化(31/37);而G-EAC组中多累及宫颈肌层(42/53),多见实性成分(52/53)和低信号间质环中断或消失(46/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实性成分(OR=50.064)和宫颈间质环中断(OR=40.180)可作为预测G-EAC的显著MRI特征。综合病灶大小、成分、强化程度、宫颈间质环和子宫内膜累及5个特征,对诊断G-EAC的效能采用ROC分析,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70(95%CI:0.931~1.008)。结论:结合宫颈囊实性病变的多个MRI征象有助于鉴别LEGH与G-E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腺体叶状增生 宫颈胃型腺癌 癌前病变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非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型宫颈腺癌临床病理分析(附9例)
7
作者 张和平 许宏亮 +4 位作者 陈勇 汪勤 赵彩霞 唐曼 张卫琴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713-719,共7页
目的:探讨非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相关型宫颈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分子特征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非HPV相关型宫颈腺癌的临床特征、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及治疗和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目的:探讨非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相关型宫颈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分子特征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非HPV相关型宫颈腺癌的临床特征、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及治疗和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57岁,平均45岁。4例宫颈透明细胞癌,5例宫颈胃型腺癌。3例宫颈透明细胞癌临床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1例年轻患者表现为宫颈赘生物。病理组织学特征表现为小管状、微囊型、乳头状或呈实性生长方式,肿瘤细胞内含透亮、富于糖原的细胞质,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呈靴钉样外观,可见致密的嗜酸性间质和玻璃样变小体。免疫组化HNF1-β、Napsin-A、PAX8阳性,Ki-67增殖指数较高(60%~80%),ER、PR、p16阴性;3例宫颈胃型腺癌表现为阴道排液,1例因盆腔包块入院检查发现,1例体检发现。影像学对宫颈胃型腺癌具有特征性,2例胃型腺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示宫颈囊实性肿块。病理组织学特征表现为肿瘤性黏液腺体不规则浸润性生长,超出正常宫颈内膜腺体的位置,腺体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经常成角或囊状,有一些伴有腔内乳头,往往腺体紧邻厚壁血管,间质反应一般轻微或无。肿瘤细胞边界较为清晰,胞浆透明至嗜酸性,内含丰富的黏液,细胞核可有异型性,核分裂象较为罕见。宫颈胃型腺癌表达MUC6、CEA,60%病例p53表现为突变型,p16阴性,宫颈胃型腺癌阿利辛蓝-过碘酸雪夫染色(Alcian blue Periodic acid-Schiff,AB-PAS)呈PAS阳性。所有9例患者HPV检测均为阴性。结论:宫颈透明细胞癌和胃型腺癌均为非HPV相关型宫颈腺癌,临床少见,恶性度高,具有一定的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联合运用一组免疫组化标记物有助于该类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人乳头瘤病毒相关 宫颈腺癌 透明细胞型 胃型
下载PDF
胃泌酸腺肿瘤49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8
作者 张璐璐 李慧 +3 位作者 管冰心 郑玉平 乌肖林 周成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分析胃泌酸腺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49例胃泌酸腺肿瘤包括泌酸腺腺瘤(OGA)和胃底腺型腺癌(GA-FG)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内镜表现、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并进... 目的:分析胃泌酸腺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49例胃泌酸腺肿瘤包括泌酸腺腺瘤(OGA)和胃底腺型腺癌(GA-FG)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内镜表现、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并进行随访。结果:胃泌酸腺肿瘤的患者年龄19~83岁,平均(57.3±2.4)岁,男女比例为24∶25。病变主要位于胃体(27/49)和胃底(15/49)。内镜下有4种表现:扁平隆起型、息肉样、扁平型和凹陷型。部分病变可见扩张的树枝状血管。48例为单发,病变最大径平均为(3.9±0.5)mm(1.0~7.0 mm)。7例表现为黏膜下浸润,浸润深度均小于500μm。该肿瘤由密集的腺体吻合呈条索状,镜下呈不规则分支状、迷路状。该类肿瘤细胞分化好,形态类似于泌酸腺细胞,以主细胞为主,细胞核轻度增大,有轻微异型性,核分裂像少见。免疫标志物MUC6(100%)和Pepsinogen-Ⅰ(83%)呈弥漫性阳性,H+/K+-ATPase不同程度阳性(58%)。结论:泌酸腺肿瘤是一种新的胃肿瘤组织学类型,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该类肿瘤发病率较低,预后良好,但仍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酸腺肿瘤 主细胞 泌酸腺腺瘤 胃底腺型腺癌
下载PDF
胃底腺胃腺癌一例
9
作者 谭钮 樊发超 郑世华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888-890,共3页
胃底腺胃腺癌(GA-FG)是一种起源于胃底腺黏膜罕见的胃癌亚型,通常分化良好,少见淋巴管和血管浸润,99%以上的肿瘤细胞向主细胞分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目前治疗的最佳方法,预后良好,罕见复发及转移。
关键词 胃底腺型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下载PDF
增强子及相关调控组在肠型胃癌中的重塑特征及其预后预测模型
10
作者 陈旭 储召乐 +5 位作者 秦苾珺 刘碧颖 李先锋 王涛 刘文康 王斌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5-704,共10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H3K27ac修饰在肠型胃癌的全基因组分布情况,探讨其增强子及相关调控组重塑特征,建立临床预后评估模型。方法收集于2022年1-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就诊患者的15例肠型胃癌组织与18例正常胃黏膜组织进行靶向H3K27ac修饰的染色... 目的研究组蛋白H3K27ac修饰在肠型胃癌的全基因组分布情况,探讨其增强子及相关调控组重塑特征,建立临床预后评估模型。方法收集于2022年1-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就诊患者的15例肠型胃癌组织与18例正常胃黏膜组织进行靶向H3K27ac修饰的染色质靶向捕获(cleavage under targets and tagmentation,CUT&Tag)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两种组织H3K27ac修饰在基因组的分布差异;基于H3K27ac修饰分布特征,鉴定增强子元件,探讨增强子及相关调控组的重塑特征;采用单因素Cox和多因素Cox等回归分析方法,构建增强子相关靶基因的预后预测模型。结果两种组织的H3K27ac修饰的基因组分布特征无明显差异,主要位于增强子区域;与正常胃黏膜相比,肠型胃癌增强子H3K27ac修饰的整体水平更高;共鉴定出8847个在肠型胃癌中活性增加的增强子(获得性增强子),占所有增强子的8.3%,其可能促进胃癌细胞增殖、黏附等恶性行为;联合6个获得性增强子相关靶基因(BHLHE41、CEP97、CHI3L2、NR6A1、SUPT3H和TOMM20)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推测患者总体生存期。结论增强子重塑是肠型胃癌显著的表观遗传学特征之一,增强子可能通过上调MYC、E2F3等基因表达促进癌细胞恶性增殖与黏附行为,并基于增强子靶基因构建预后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型胃癌 表观基因组学 H3K27ac 增强子 预后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加味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影响
11
作者 李少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3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味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8月淄博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6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建中汤加味...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味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8月淄博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6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中医症候积分、氧化应激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IL-6、IL-10、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丙二醛(MDA)低于治疗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高于治疗前,观察组MDA低于对照组,SOD及GSH-Px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脘疼痛、胸胁满闷、食欲不振、嗳气吞酸及倦怠乏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胃脘疼痛、胸胁满闷、食欲不振、嗳气吞酸及倦怠乏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黄芪建中汤加味可有效减轻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其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其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脾胃虚寒型 胃溃疡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 中医症候积分
下载PDF
锦州地区1853例胃息肉病理特征分析
12
作者 韩遵文 史璇 +1 位作者 朱金朋 高飞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分析锦州地区1853例胃息肉患者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21—2022年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胃镜检查的锦州地区患者15792例,将病理证实为胃息肉的1853例患者纳入研究,分别对性别、年龄、息肉的数量、最大直径、发病部... 目的分析锦州地区1853例胃息肉患者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21—2022年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胃镜检查的锦州地区患者15792例,将病理证实为胃息肉的1853例患者纳入研究,分别对性别、年龄、息肉的数量、最大直径、发病部位、山田分型和病理学组织分型等进行分析。结果在1853例胃息肉患者中,男性796例(11.08%),女性1057例(12.23%),女性的胃息肉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胃息肉检出率进行比较,41~50岁组的检出率高于其它组,不同组别之间的发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胃息肉特点分析: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炎性息肉762例(41.12%),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以单发为主,增生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以多发为主,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单发、多发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性息肉的最大直径以>5 mm为主,其余3种病理类型的最大直径均以≤5 mm为主,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5 mm组和>5 mm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山田分型中,各种病理类型最常见的分型为山田Ⅱ型,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山田分型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病理类型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胃体,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发病部位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锦州地区胃息肉患者中,息肉的检出率与性别、年龄有关,息肉的病理类型与发病数量、最大直径、山田分型及发病部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胃息肉 病理类型 山田分型
下载PDF
伴自发性门静脉分流孤立性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临床特点
13
作者 翁成钊 王超 +4 位作者 张峻 林思慧 林冲 陈世耀 蒋炜 《肝脏》 2024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了解伴自发性门静脉分流(SPSS)的孤立性静脉曲张(IGV-1)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伴SPSS的IGV-1破裂出血患者,记录不同的类型的SPSS患者门静脉直径、门静脉压力梯度(HVPG)、门静脉有无血栓、Child-Pugh评分、Meld评... 目的了解伴自发性门静脉分流(SPSS)的孤立性静脉曲张(IGV-1)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伴SPSS的IGV-1破裂出血患者,记录不同的类型的SPSS患者门静脉直径、门静脉压力梯度(HVPG)、门静脉有无血栓、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治疗方式,随访3年,记录术后再出血次数及生存情况。结果纳入IGV-1破裂出血患者37例,15例存在脾肾分流道,14例存在胃肾分流道,8例同时存在脾肾分流和胃肾分流。18例进行TIPS治疗,随访中出现再出血4例,肝性脑病4例;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栓塞术治疗6例,随访中再出血4例,死亡1例。内镜治疗患者9例,随访中再出血3例,肝性脑病1例,死亡1例。单因素Cox回归发现门静脉血栓(PVT)和HVPG是影响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伴SPSS的IGV-1患者再出血、腹水和PVT发生率较高,同时PVT和HVPG是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流形式对IGV-1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门静脉分流 孤立性静脉曲张 门静脉血栓 门静脉高压
下载PDF
不同胃周动脉类型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预后分析
14
作者 孙跃勋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5期789-792,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胃周动脉类型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全部患者于手术前均应用CT血管造影(CTA)与三维重建措施对胃周动脉行准确分型,患者均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统计分析不同胃周动脉类型... 目的分析不同胃周动脉类型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全部患者于手术前均应用CT血管造影(CTA)与三维重建措施对胃周动脉行准确分型,患者均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统计分析不同胃周动脉类型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结果与其预后的影响。结果68例患者经CTA明确分型,其中Ⅰ型42例(61.76%)、Ⅱ型7例(10.29%)、Ⅲ型5例(7.35%)、Ⅳ型6例(8.82%)、Ⅴ型3例(4.41%)、Ⅵ型3例(4.41%)、Ⅶ型2例(2.94%),将Ⅰ型患者纳入对照组,Ⅱ~Ⅵ型患者纳入变异组。不同胃周动脉类型胃癌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量、手术与住院时间、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型患者的术中血管损伤率低于其余类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结果显示:变异组2年生存率[69.23%(18/26)]与对照组2年生存率[83.33%(35/42)]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周动脉变异的患者,其术中的血管损伤概率较高,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术前需熟练掌控胃癌患者的不同胃周动脉类别,进而确保手术的精细化,最大程度地减少血管损伤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周类型 预后 血管损伤
下载PDF
中医“和法”治疗胃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
15
作者 赵志幸 郭启涛 +4 位作者 史晓花 刘亚莉 李路宝 霍献红 杨玉巧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36-541,共6页
目的探讨中医“和法”联合针刺治疗胃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对血清miR-223、miR-181a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8月于我院行胃癌手术后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 目的探讨中医“和法”联合针刺治疗胃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对血清miR-223、miR-181a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8月于我院行胃癌手术后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和多潘立酮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胃肠激素、炎症因子、miR-223、miR-181a等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iR-223、miR-181a与炎症因子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miR-223、miR-181a对反流性食管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的GAS、MT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miR-223水平低于对照组,miR-181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miR-223水平与IL-1β、IL-6、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01),血清miR-181a水平与IL-1β、IL-6、TNF-α水平呈负相关(P<0.001)。miR-223为反流性食管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84,P<0.001),miR-181a为反流性食管炎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68,P<0.001)miR-223、miR-181a及二者联合预测的AUC分别为0.837、0.811、0.934,二者联合预测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7.168、9.376,P<0.001)。结论中医“和法”联合针刺能提高胃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疗效,改善症状,调节胃肠激素,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血清miR-223水平,提高miR-181a水平,血清miR-223、miR-181a均是反流性食管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二者联合对反流性食管炎复发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和法” 胃癌术后 反流性食管炎 肝胃不和型 miR-223 miR-181a
下载PDF
COL5A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
16
作者 杭群 左芦根 +2 位作者 马勇 陈善勤 刘牧林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72-575,579,共5页
目的:探讨Ⅴ型胶原蛋白α2(COL5A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对胃癌细胞BGC823表型影响,并研究其相关影响机制。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各18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COL5A2表达... 目的:探讨Ⅴ型胶原蛋白α2(COL5A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对胃癌细胞BGC823表型影响,并研究其相关影响机制。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各18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COL5A2表达差异。人胃癌细胞株BGC823转染siRNA,敲低COL5A2基因在细胞中表达量,通过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验证转染效率。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变化,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MMP9、Wnt、β-catenin表达。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COL5A2蛋白表达增高(P<0.05)。沉默COL5A2表达后,BGC823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均降低(P<0.05),且MMP9、Wnt、β-catenin蛋白表达量均下调(P<0.05)。结论:COL5A2蛋白表达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且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胃癌细胞增殖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Ⅴ型胶原蛋白α2 增殖 侵袭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 诊断胃癌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17
作者 冯波 赵伟国 刘建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92-94,98,共4页
目的探讨对胃癌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0年2月—2022年4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对所有患者均展开多层螺旋CT检查,在将病理检查作为胃癌疾病诊断金标准的... 目的探讨对胃癌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0年2月—2022年4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对所有患者均展开多层螺旋CT检查,在将病理检查作为胃癌疾病诊断金标准的前提下,对多层螺旋CT诊断效能展开分析,就各种疾病类型通过多层螺旋CT的诊断结果展开分析,就病理分期结果符合率、诊断效能展开对比。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特异度为95.00%(19/20),灵敏度为96.25%(77/80),准确度为96.00%(96/100)。多层螺旋CT与手术病理检查局限溃疡型、肿块型、弥散浸润型、浸润溃疡型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83、1.037、1.043、1.018,P均>0.05)。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T1期患者10例,T2期患者12例,T3期患者36例,T4期患者22例。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T1期患者9例,T2期患者11例,T3期患者35例,T4期患者21例。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方法的有效应用,可对胃癌患者的疾病类型以及病理分期加以充分明确,为后续治疗方案研究以及预后判断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胃癌 疾病类型 病理分期
下载PDF
内镜下组织胶“三明治”联合套扎术治疗2型胃底静脉曲张的研究
18
作者 王红梅 杨智军 +3 位作者 林君 刘佳兴 梁斌 周观林 《当代医学》 2024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组织胶“三明治”联合套扎术治疗2型胃底静脉曲张(GOV2)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接诊的50例GOV2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研究组采用内镜下... 目的探讨内镜下组织胶“三明治”联合套扎术治疗2型胃底静脉曲张(GOV2)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接诊的50例GOV2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研究组采用内镜下组织胶“三明治”联合套扎术,对照组采用内镜下组织胶+聚桂醇“三明治”夹心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门静脉内径(PVD)、门静脉血流量(PBF)、胃左静脉(LGV)及脾静脉内径(SVD)均大于治疗前,门静脉血流速度(PVV)快于治疗前,门静脉压(PVP)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PVD、PBF、LGV及SVD均大于对照组,PVV快于对照组,PV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组织胶“三明治”联合套扎术可有效改善GOV2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胃底静脉曲张 内镜下组织胶“三明治” 套扎术
下载PDF
裤形吻合与RY吻合方式在胃癌全胃切除后的应用价值比较
19
作者 王亮 赵军 +1 位作者 汪兵 史良会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62-469,共8页
目的:比较裤形吻合与Roux-en-Y(RY)吻合方式在胃癌全胃切除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全胃切除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RY吻合组54例、裤形吻合组54例,两组均接受全胃切除术治疗,RY吻合... 目的:比较裤形吻合与Roux-en-Y(RY)吻合方式在胃癌全胃切除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全胃切除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RY吻合组54例、裤形吻合组54例,两组均接受全胃切除术治疗,RY吻合组、裤形吻合组分别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以RY吻合方式、裤形吻合方式行消化道重建。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营养指标[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及预后营养指数(PNI)]、生命质量(QLQ-C30)及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无意义(P>0.05)。RY吻合组术中1例由于肠管尺寸原因更换吻合器,RY吻合组术中吻合器更换率高于裤形吻合组,但两组比较无意义(P>0.05)。裤形吻合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RY吻合组(P<0.05)。裤形吻合组远期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RY吻合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营养评价指标TP、Hb、ALB、PNI均升高,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P<0.05),在两组术后指标比较中,裤形吻合组TP、Hb、ALB、PNI高于RY吻合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生命质量QLQ-C30评分均升高,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P<0.05),在两组术后指标比较中,裤形吻合组生命质量QLQ-C30评分高于RY吻合组(P<0.05)。结论:与RY吻合的胃癌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比较,裤形吻合所带来的并发症较低,且裤形吻合在抗胆汁反流、反流性食管炎、食物排空障碍方面优于RY吻合,患者术后可获得更好的营养支持,患者生命质量显著提高,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裤形吻合 ROUX-EN-Y吻合 胃癌 全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联合西药“三联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
20
作者 陈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6期95-97,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联合西药“三联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宣城中医院收治的80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联合西药“三联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宣城中医院收治的80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三联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建中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治疗前,两组纳差、腹痛、乏力、便溏、嗳气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纳差、腹痛、乏力、便溏、嗳气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西药“三联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修复胃黏膜,提高Hp清除率,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胃溃疡 脾胃虚寒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