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TS、atpB-rbcL序列的醉翁榆(Ulmus gaussenii)与相近榆属植物的亲缘关系
1
作者 韩雪 智颖飙 +5 位作者 张保卫 周忠泽 何家庆 王再岚 李红丽 李静敏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8-107,共10页
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已成为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廓清我国特有濒危植物醉翁榆(Ulmus gaussenii)与相近榆属植物的系统地位,用分子标记ITS和atpB-rbcL手段分析醉翁榆与其他榆属相关种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24种榆属植物atpB-r... 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已成为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廓清我国特有濒危植物醉翁榆(Ulmus gaussenii)与相近榆属植物的系统地位,用分子标记ITS和atpB-rbcL手段分析醉翁榆与其他榆属相关种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24种榆属植物atpB-rbcL扩增片段长度为735~834 bp,G+C的含量在29.3%~31.6%之间,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偏差;基于ITS(包括5.8 s)扩增片段,醉翁榆与黑榆系的毛果旱榆、栓枝春榆以及榆系中的大果榆、脱皮榆(U.lamellosa)相近;基于atpB-rbcL扩增片段,醉翁榆与榆系中的大果榆、脱皮榆以及明陵榆的关系比较近,两种标记都表现出醉翁榆与黑榆系中变种毛果旱榆、栓枝春榆的关系比较近;atpB-rbcL的NJ和Bayesian树完全支持榆属组下的分类以及榆属系统的演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翁榆 遗传随机性 ATPB-RBCL ITS 系统树
下载PDF
醉翁榆(Ulmus gaussenii Cheng)的濒危特征与机制
2
作者 韩雪 智颖飙 +1 位作者 周忠泽 高超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94,共5页
对安徽特有濒危植物醉翁榆(Ulmus gaussenii)的地理分布、生境条件、种群数量动态、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系、遗传变异等种群生态学特征及其濒危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现有醉翁榆种群均为高群集分布,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年龄结... 对安徽特有濒危植物醉翁榆(Ulmus gaussenii)的地理分布、生境条件、种群数量动态、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系、遗传变异等种群生态学特征及其濒危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现有醉翁榆种群均为高群集分布,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年龄结构不合理,且已经演化为小种群,种群已处于相对不稳定阶段.自然生境的严重破坏对醉翁榆种群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是造成部分野生种群个体数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醉翁榆生殖过程中胚胎败育可能是导致醉翁榆濒危的根本原因.所以应加强对醉翁榆遗传学和传粉生物学的研究,以期为醉翁榆以及其他近缘濒危植物保护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翁榆 濒危植物 小种群 生态足迹
下载PDF
江西三清山华东黄杉群落的组成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郭微 沈如江 +3 位作者 吴金火 廖文波 彭少麟 陈晖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6-52,共7页
对江西三清山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华东黄杉(Pseudotsuga gaussenii Flous)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华东黄杉群落主要以杜鹃花科(Ericaceae)、松科(Pinaceae)、山茶科(Theaceae)、壳斗科(Fagaceae)、蔷薇科(Rosaceae)... 对江西三清山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华东黄杉(Pseudotsuga gaussenii Flous)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华东黄杉群落主要以杜鹃花科(Ericaceae)、松科(Pinaceae)、山茶科(Theaceae)、壳斗科(Fagaceae)、蔷薇科(Rosaceae)、樟科(Lauraceae)和冬青科(Aquifoliaceae)等种类为主,其中热带属和温带属种类分别占54.1%和45.9%,群落优势种及建群种以温带属为主。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 Hance)、岩柃(Eurya saxicola H.T.Chang)、台湾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及华东黄杉在群落中的重要值较高,分别为61.35、45.04、37.61和34.20;年龄结构显示,华东黄杉、台湾松和猴头杜鹃等种群均有一定的衰退趋势。群落多样性指数为3.66,表明该群落介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之间。群落分层明显,乔木层可分为3层,华东黄杉为最顶层,最高可达24 m;物种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约76.25%,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分别占5.00%、17.50%和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清山 华东黄杉 群落组成 群落结构 分析
下载PDF
我国两种特有濒危榆树的花粉形态及其地史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韩雪 智颖飙 +4 位作者 周忠泽 孙主义 杨淑宝 陈巧女 李静敏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4,共8页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分布于安徽省琅琊山特殊生境条件下的2种特有濒危植物琅琊榆(Ulmus chenmoui Cheng)、醉翁榆(U.gaussenii Cheng)以及广布种白榆(U.pumila Linn.)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琅琊榆和醉翁榆花粉粒扁球...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分布于安徽省琅琊山特殊生境条件下的2种特有濒危植物琅琊榆(Ulmus chenmoui Cheng)、醉翁榆(U.gaussenii Cheng)以及广布种白榆(U.pumila Linn.)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琅琊榆和醉翁榆花粉粒扁球形或近球形,极面观上多为近圆形,或为规则和不规则的多边形,萌发孔主要是4—6孔,位于赤道或赤道附近。外壁纹饰主要是疣状纹饰。同时研究了采样点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积温及生境等,特别提供了3月份的气候因子,得出这些花粉分布区的主要生态因子,为利用地层中相应化石花粉研究琅琊山地区古植被、古环境及气候变迁提供了现代孢粉学资料和依据,也为两个特有种的现代地理分布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翁榆 琅琊榆 花粉形态 古植物 古气候 琅琊山地区 安徽
下载PDF
濒危植物华东黄杉种群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艳 鲁顺保 +3 位作者 刘晓燕 江玉梅 李思光 朱笃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42,共5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5个华东黄杉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居群遗传结构。用10个引物对5个居群共76个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76条清晰的扩增带,其中69个位点为多态性位点。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百分率(PPB)为90.79%,Nei’s基因多样性指...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5个华东黄杉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居群遗传结构。用10个引物对5个居群共76个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76条清晰的扩增带,其中69个位点为多态性位点。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百分率(PPB)为90.7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361,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4974。在居群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在56.58%~85.53%之间,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084~0.2675,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为0.2695~0.4076。物种和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都较高,居群间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Gst=0.2366,Φst=26.88%)。由UPGMA聚类分析可知,在5个居群中,湖南阳明山两支与浙江临安先聚为一支,再与安徽休宁聚为一支,最后与江西三清山聚合。鉴于华东黄杉生境的特殊性和人为大量的砍伐,华东黄杉的数量逐渐减少,建议在华东黄杉分布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其生存空间进行长期、有效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黄杉 I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保护策略
下载PDF
4种榆科珍稀树种的种苗形态研究及其栽培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巧女 郑文 张纪卯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7年第1期65-69,共5页
对琅琊榆、糙叶榆、长序榆、栗叶榆等4种榆科珍稀树种从种子(翅果)到幼苗的形态做了探索性研究,对其形态通过观察、记载而绘制成图。此4种榆科树种的苗木定植3年后经评价,表明在福建来舟林场已引种成功。
关键词 琅琊榆 糙叶榆 长序榆 粟叶榆 种苗形态 栽培效果
下载PDF
江西三清山华东黄杉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艳 鲁顺保 +3 位作者 刘晓燕 江玉梅 李思光 朱笃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5-689,共5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江西三清山5个华东黄杉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居群遗传结构。用10个引物对5个居群共45个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76条清晰的扩增带,其中68个位点为多态性位点。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百分率(PPB)为89.47%,Ne...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江西三清山5个华东黄杉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居群遗传结构。用10个引物对5个居群共45个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76条清晰的扩增带,其中68个位点为多态性位点。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百分率(PPB)为89.4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827,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4322。在居群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在56.58%-85.5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913~0.2827,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为0.2905—0.4322。物种和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都较高,居群间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Gst=0.2090,Фst=14.05%)。由UPGMA聚类分析可知,1(SGTH)和2(LQJ)两个居群优先聚类,4(LM)和5(YJF)聚为一支,居群的亲缘关系与地理距离及海拔高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黄杉 ISSR 遗传多样性 江西三清山
下载PDF
醉翁榆的生境特征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3
8
作者 郑朝贵 汪美英 张庆秀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1999年第4期204-205,共2页
本文在对醉翁榆生境特点、分布状况、群落特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保护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醉翁榆 生境特点 群落特征 保护对策 榆树
下载PDF
安徽宁国珍稀濒危植物华东黄杉的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田胜尼 陈鑫 +3 位作者 李仁远 龚园园 奚晓宇 任宇晴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5-393,共9页
为探讨华东黄杉(Pseudotsuga gaussenii)种群的年龄结构和动态变化,以径级结构取代龄级结构,运用匀滑技术建立静态生命表,引入4个生存函数对安徽宁国华东黄杉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东黄杉种群为衰退型,幼龄期的... 为探讨华东黄杉(Pseudotsuga gaussenii)种群的年龄结构和动态变化,以径级结构取代龄级结构,运用匀滑技术建立静态生命表,引入4个生存函数对安徽宁国华东黄杉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东黄杉种群为衰退型,幼龄期的华东黄杉株数较少,仅占总株数3.78%;中龄期的植株数量较多,占80.04%。华东黄杉种群的生命期望值随龄级增加而逐渐降低,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群落中种子萌发率低,林下幼苗少,这与群落郁闭度高、林下光强不足、个体竞争能力差有关。华东黄杉幼龄个体不足,中高龄级植株无法及时补充,人为干扰严重,致使华东黄杉种群结构不稳定。因此,建议建立保护小区来保护华东黄杉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黄杉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种群动态 龄级结构
下载PDF
华东黄杉ISSR引物反应体系的优化与筛选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晓燕 鲁顺保 +3 位作者 江玉梅 李思光 朱笃 陈晖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1-1025,共5页
在研究华东黄杉(Pseudotsuga gaussenii Flous)的遗传多样性过程中,为了获得清晰、重复性好的ISSR扩增结果,对影响ISSR—PCR的多个因素包括模板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Taq酶的用量、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等指标进行了筛选和优... 在研究华东黄杉(Pseudotsuga gaussenii Flous)的遗传多样性过程中,为了获得清晰、重复性好的ISSR扩增结果,对影响ISSR—PCR的多个因素包括模板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Taq酶的用量、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等指标进行了筛选和优化,确定了华东黄杉ISSR—PCR分析的最佳扩增条件为:20μL PCR反应体系中,2μL10×Taq酶配套缓冲液,1.5UTaq聚合酶(上海Promega公司),1.5—2.5mmol/L MgCl2,0.2μmol/L引物,0.2mmol/LdNTPs,10ng/L模板DNA。用来自江西三清山的4个个体,以100个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筛选出扩增效果较好的12个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黄杉 ISSR 引物筛选
下载PDF
两种珍稀濒危榆科树种对光强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霞 王果 师海荣 《滁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8-69,73,共3页
人工栽培条件下,对全光照和遮光处理的醉翁榆和琅琊榆两年生实生苗的形态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榆树在40%自然光下生长良好,并且醉翁榆在形态上通过增加叶片长度、宽度、叶面积、单叶干重,提高南向枝条比例,在生理上通过增... 人工栽培条件下,对全光照和遮光处理的醉翁榆和琅琊榆两年生实生苗的形态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榆树在40%自然光下生长良好,并且醉翁榆在形态上通过增加叶片长度、宽度、叶面积、单叶干重,提高南向枝条比例,在生理上通过增加更多叶绿素含量从而表现出对弱光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强 琅琊榆 醉翁榆 形态 生理
下载PDF
皖南山区华东黄杉采种育苗及种植技术
12
作者 许成芳 《林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7期84-87,共4页
描述了华东黄杉(Pseudotsuga gaussenii)的特征特性,并在采种、种子处理、种子贮藏、种子消毒、种子催芽、播种、苗期管理和栽植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皖南山区华东黄杉采种育苗和种植提供依据。
关键词 华东黄杉 Pseudotsuga gaussenii 采种 种子贮藏 育苗 种植 皖南山区
原文传递
刺柏属4种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舒军霞 杨林 +2 位作者 周涛 沈莲文 王大玮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7507-7515,共9页
目的明确刺柏属圆柏Juniperus chinensis、垂枝香柏J.pingii、昆明柏J.gaussenii和铺地柏J.procumbens 4种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及影响其密码子偏好性的因素。方法利用Codon W、CUSP、SPSS等软件对4种刺柏属药用植物... 目的明确刺柏属圆柏Juniperus chinensis、垂枝香柏J.pingii、昆明柏J.gaussenii和铺地柏J.procumbens 4种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及影响其密码子偏好性的因素。方法利用Codon W、CUSP、SPSS等软件对4种刺柏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进行分析。结果4种刺柏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GC含量在35.8%~37.3%,有效密码子数(effective number of codon,ENC)值在47.10~47.79,表明其密码子偏好性较弱。中性绘图、ENC-plot、PR2-plot分析表明影响4种刺柏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的因素有选择和突变。同时利用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elative synonymous codon usage,RSCU)值和ENC值筛选出共65个最优密码子,其中有9个密码子为4种刺柏属植物共有的最优密码子。结论4种刺柏属药用植物密码子偏好使用A/T结尾,其密码子使用偏性主要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通过对4种刺柏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性进行分析及外类群聚类分析验证,揭示影响其密码子使用偏性的主要因素,为后续刺柏属叶绿体基因组外源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柏属 圆柏 垂枝香柏 昆明柏 铺地柏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自然选择
原文传递
昆明柏化学成分研究
14
作者 杨孟妮 夏厚林 +3 位作者 胡攀 文冰杰 李瑞煜 张慧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8-71,共4页
目的:研究昆明柏Sabina gaussenii枝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RP-18,MCI-gel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昆明柏枝叶乙醇提... 目的:研究昆明柏Sabina gaussenii枝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RP-18,MCI-gel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昆明柏枝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S,8R)-dihydro-3-hydroxy-8-hydroxy-methyl-7-(4-hydroxy-3-methoxyphenyl)-1-benzofuranpropanol(1),(8R,8'S,7S)-4'-(3″-methoxyrhamnopyranosyl)oxy-8'-hydroxy-3,3',4-trimethoxy-8-hydroxymethyl-lign-7-9'-lactone(2),7S,8R-erythro-4,7,9,9'-tetra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3),7S,8Sthreo-4,7,9,9'-tetra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4),leucoseceptoside A(5),焦地黄苯乙醇苷D(6),blumenol A(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科 昆明柏 化学成分 木脂素
原文传递
中国特有的三种榆科植物枝条内生真菌菌群多样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柴新义 张雪艳 +1 位作者 王梓燕 葛先鹤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46-1354,共9页
为了解我国特有的3种古老的野生榆科植物内生真菌菌群多样性及探讨同一生境条件下内生真菌菌群在不同植物之间的组成特征,以安徽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野生青檀、琅琊榆和醉翁榆的当年生健康枝条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形态分类... 为了解我国特有的3种古老的野生榆科植物内生真菌菌群多样性及探讨同一生境条件下内生真菌菌群在不同植物之间的组成特征,以安徽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野生青檀、琅琊榆和醉翁榆的当年生健康枝条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形态分类学方法对其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从3种榆科植物的1 778个组织块中,分离内生真菌1 938株,隶属于10目16科22属,未产孢的一类暂归为无孢菌群,占10.2%。3种榆科植物均是以子囊菌类所占比例最高(80.72%–89.71%),目级水平以肉座菌目Hypocreales的相对多度最高,科级水平以间座菌科Diaporthaceae的相对多度最高,属级水平以拟茎点霉属Phomopsis的相对多度最高。琅琊榆枝条中分离的内生真菌菌群最多(14属),醉翁榆菌群最少(10属)。内生真菌菌群组成在3种榆科植物之间存在宿主特异性。Shannon指数(H′)从高到低的顺序为:青檀>琅琊榆>醉翁榆,Margalef指数(R)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琅琊榆>青檀>醉翁榆,均匀度指数(E)从高到低的顺序为:青檀>醉翁榆>琅琊榆。琅琊榆和醉翁榆之间的内生真菌菌群组成相似度最高,相似性系数达0.62,青檀和琅琊榆的相似性系数最低(C_S=0.44)。费舍尔检验(Fisher’s exact test)表明,3种榆科植物在内生真菌菌群组成上无明显差异(P=0.26‐0.50>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檀 琅琊榆 醉翁榆 子囊菌 多样性指数 相似性系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