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本位论观照之下的《金锁记》自译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吉荣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年第10期1-6,共6页
《金锁记》的自译是中外历史上罕见的一作四译的个案,几个文本间的转化体现了本位论的观照,译者坚定的中国文化本位、作者本位和女性主义立场的性别本位是这部自译作品的独到之处。
关键词 《金锁记》 自译 中国文化本位 作者本位 性别本位
下载PDF
性别视角的转换和女性主体性的“滑落”——女性文学从小说到影视的文化反思 被引量:7
2
作者 胡慧翼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8-121,共4页
女性作家的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从小说到影视作品,前者通常有一个女性立场,表现出一种鲜明的女性意识。而后者则代之以或"隐"或"显"的男性视角,女性立场往往被消解了,具有时代进步色彩... 女性作家的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从小说到影视作品,前者通常有一个女性立场,表现出一种鲜明的女性意识。而后者则代之以或"隐"或"显"的男性视角,女性立场往往被消解了,具有时代进步色彩的女性意识被抹煞了。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以男权文化为底蕴的大众审美心理和接受视野的存在,是造成这一文化现象的根本原因。21世纪的中国影视创作,理应反映出时代的审美理想和女性意识的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视角 主体性 女性意识 女性立场
下载PDF
性别视阈下的历史重构——试论施叔青的“台湾三部曲” 被引量:1
3
作者 朱云霞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65-168,共4页
台湾作家施叔青于2010年完成她的"台湾三部曲",引起两岸文坛的关注。"台湾三部曲"以女性书写重新探索了台湾的历史,为历史中无名、无声的边缘女性、边缘群体发声,试图展现不同的历史景观。这种书写在虚构与现实之间... 台湾作家施叔青于2010年完成她的"台湾三部曲",引起两岸文坛的关注。"台湾三部曲"以女性书写重新探索了台湾的历史,为历史中无名、无声的边缘女性、边缘群体发声,试图展现不同的历史景观。这种书写在虚构与现实之间,以情欲对抗历史,以边缘反思为中心,为思考台湾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叔青 性别视阈 女性立场 历史重构 “台湾三部曲”
下载PDF
“五四”及1920年代女性文学综论 被引量:5
4
作者 常彬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22,共11页
"五四"及1920年代女性写作,是中国女性以"人"和"女人"的反叛性姿态参与反封建的历史进程,书写女性的觉醒与成长。由于性别体验和关注点的不同,她们的书写立场与男性先驱有所差异或同中有异:言说社会人生... "五四"及1920年代女性写作,是中国女性以"人"和"女人"的反叛性姿态参与反封建的历史进程,书写女性的觉醒与成长。由于性别体验和关注点的不同,她们的书写立场与男性先驱有所差异或同中有异:言说社会人生、关注下层苦难、反映军阀战争和北伐革命;以母亲名义书写自己、以爱化解人生、理性审视母爱;批判礼教罪恶和封建婚姻、关注弃妇命运;追求自由婚恋、大胆表露性爱、探求婚内主体情欲;反抗社会压抑的女同性恋准同性恋书写;"五四"爱情结局下的婚姻思考等。色彩纷呈的创作实绩,奠定了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一个辉煌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及1920年代女性文学 性别体验与书写立场 女性觉醒与成长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性别研究立场、方法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丁娟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7,共7页
在自己的学说中开辟专门的章节对人类性别关系进行研究,在中西方的历史上特别是思想家和哲学家的著述中并不罕见。但是,超越性别歧视的历史,确立男女平等的价值系统,并加以践行,则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首创。马克思主义性别研究的基本贡... 在自己的学说中开辟专门的章节对人类性别关系进行研究,在中西方的历史上特别是思想家和哲学家的著述中并不罕见。但是,超越性别歧视的历史,确立男女平等的价值系统,并加以践行,则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首创。马克思主义性别研究的基本贡献是确立了从性别社会属性入手开展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并在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历史规律的同时,科学指明了妇女求解放的道路,即在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阶级解放相结合的进程中,求得妇女自身的解放与发展的基本道路。马克思主义在妇女解放问题上的彻底性、领先性,还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解放学说特有的实践品格和人民情怀暨劳动妇女优先解放的情怀。这种研究的人民视角,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首先应认真品味和理解这一理论的立场和方法,像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一样,毕生致力于人民解放与妇女解放的伟大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性别研究 立场与方法
下载PDF
现代性之性别立场:彷徨与追求——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几位“恶女人”形象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国玲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66-69,共4页
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几个具代表性文本的细读与比较,可发现两性叙事中,"恶女人"形象酷似的表象下,沉潜着本质不同的性别立场与现代性追求。男性叙事中强烈的启蒙诉求背后,凸现了男性现代性性别立场的犹豫与彷徨。在女性文... 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几个具代表性文本的细读与比较,可发现两性叙事中,"恶女人"形象酷似的表象下,沉潜着本质不同的性别立场与现代性追求。男性叙事中强烈的启蒙诉求背后,凸现了男性现代性性别立场的犹豫与彷徨。在女性文本中,"恶女人"之"恶"是女性意识的象征,鲜明的主体意识、女性生命意识已成为女性话语的明确追求,这种性别意识的现代性追求在文化层面上承续并丰富了"五四"文学开启的启蒙现代性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女人”形象 现代性追求 性别立场
下载PDF
论新感觉派小说性别叙事的文化寓意
7
作者 周洁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10-115,共6页
新感觉派小说的女体修辞表现为城市与女性的同构关系、城市与乡土的补偿关系,男性叙事者通过凝视、窥淫和祛魅手段,在躯体话语中对女性客体投射情欲目光和权力想象,并以厌女、性虐或拯救三种策略进行自我建构。新感觉派的两性对峙书写... 新感觉派小说的女体修辞表现为城市与女性的同构关系、城市与乡土的补偿关系,男性叙事者通过凝视、窥淫和祛魅手段,在躯体话语中对女性客体投射情欲目光和权力想象,并以厌女、性虐或拯救三种策略进行自我建构。新感觉派的两性对峙书写配合其模糊的民族意识和被殖民的暧昧表达,表现出现代中国与进步西方的一致性想象,进而为维护传统男权立场寻得新的文学合法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 女体修辞 男性策略 性别想象 民族立场
下载PDF
论女性参与管理和决策之性别优势的多维性 被引量:6
8
作者 左兴玲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5-21,共7页
女权运动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实现女性和男性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权力平等,但由于长期受男权主义观念的影响,女性性别优势难以充分彰显。要使女性获得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参与权和决策权,就必须对女性的性别优势作合理的挖掘。从性别分析方法入... 女权运动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实现女性和男性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权力平等,但由于长期受男权主义观念的影响,女性性别优势难以充分彰显。要使女性获得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参与权和决策权,就必须对女性的性别优势作合理的挖掘。从性别分析方法入手,对情感与理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进行新的阐释,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女性在心理、情感、认知等性别优势的多维度表现,将有助于她们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到公共管理和决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和决策 性别优势 关怀伦理学 女性主义立场论
下载PDF
论女性主义立场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论的创造性转化
9
作者 左兴玲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6-12,共7页
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女性主义立场论,是在继承和转化马克思主义立场论的基础上逐步创立的。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论,以及卢卡奇的阶级意识观念都强调,由于人们的阶级立场和阶级意识不同,其对社会的认识和改造方式也会各不相同。... 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女性主义立场论,是在继承和转化马克思主义立场论的基础上逐步创立的。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论,以及卢卡奇的阶级意识观念都强调,由于人们的阶级立场和阶级意识不同,其对社会的认识和改造方式也会各不相同。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立场论观念被女性主义充分借鉴,并将阶级分析方法转变为性别分析方法,以这种方法为基础,系统揭示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被压迫、被歧视、被边缘化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女性主义对两性之间关系的认识,对劳动中的性别分工的评价,以及女性集体对自我意识的认知和理解,这与男权主义立场的认识有着根本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场论 女性主义立场论 马克思主义立场论 性别分析方法
下载PDF
唯物主义女性主义的五条批判路径
10
作者 高碧叶 《北方论丛》 2022年第6期13-20,共8页
唯物主义女性主义采取五条不同的批判路径:女性主义立场理论、对私人领域父权制的批判、性阶级、性/社会性别系统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对资本/资本主义的批判等。虽然这五种路径一定程度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理论,但是唯物主义女... 唯物主义女性主义采取五条不同的批判路径:女性主义立场理论、对私人领域父权制的批判、性阶级、性/社会性别系统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对资本/资本主义的批判等。虽然这五种路径一定程度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理论,但是唯物主义女性主义依然无法解决后现代以来主体性消解、文化再现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唯物主义女性主义未来可以吸收文化女性主义,实现唯物主义女性主义的“文化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主义女性主义 立场理论 性阶级 性/社会性别系统
下载PDF
错动历史中的文学飞翔——对萧红的再审视 被引量:1
11
作者 季红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39,共6页
萧红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女性作家,她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长期被遮蔽,还原一个真实的萧红无疑困难重重。对于她的成长,至今尚有一些谜团有待解释。在萧红的生活史中现存最大的一个谜团,是订婚的时间与未婚夫的人间蒸发。尽管似乎遭到否定,但... 萧红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女性作家,她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长期被遮蔽,还原一个真实的萧红无疑困难重重。对于她的成长,至今尚有一些谜团有待解释。在萧红的生活史中现存最大的一个谜团,是订婚的时间与未婚夫的人间蒸发。尽管似乎遭到否定,但种种的蛛丝马迹,仍指向萧红初次订亲的未婚夫与抗日名将王廷兰有渊源。从文学的思想性看,在萧红那里,性别的问题是与人生的问题、阶级的问题、种族的问题搅缠在一起的。她是从切实的人生出发,以生命的价值为原点,去表现历史人生的种种苦难,民族国家的宏大主题也因此而具有了深厚的民众生活基础。从文学的艺术性看,萧红熔铸前卫与传统,以丰富的艺术创新促进了汉语写作的现代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订婚 左翼 性别立场 艺术创新
原文传递
社交公开、男女同校与师生恋:1924年北京大学教授杨栋林情书事件
12
作者 周宁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6-74,85,共10页
1924年5月,北京大学"校花"韩权华在《晨报副刊》控诉北京大学教授杨栋林诱惑女生,道德败坏,对男女共同教育产生恶劣影响。此事迅速在公众之中引起强烈反响,并引发媒体持续关注。如何看待杨栋林向女生冒昧写情书的行为?又如何... 1924年5月,北京大学"校花"韩权华在《晨报副刊》控诉北京大学教授杨栋林诱惑女生,道德败坏,对男女共同教育产生恶劣影响。此事迅速在公众之中引起强烈反响,并引发媒体持续关注。如何看待杨栋林向女生冒昧写情书的行为?又如何看待此事对男女同校产生的影响?众声喧哗的背后,其实展现了公众在社交公开、自由恋爱等问题上的不同理解和性别立场。在当时的校园环境下,社交公开与自由恋爱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礼教的思维方式与评价标准仍然影响着绝大多数人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立场 情书 男女同校 社交公开 师生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