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1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部分耐药基因调查分析
1
作者 张燕 董洪燕 +6 位作者 于圣青 杨静静 吴植 吴双 洪双鹏 朱善元 邢华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49,共8页
为更好的指导养殖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临床用药以及探究该菌多重耐药机制,本研究对安徽地区患病鸭采样、细菌分离鉴定后,进行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再根据药敏结果进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以及Ⅰ类整合子鉴定。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34株... 为更好的指导养殖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临床用药以及探究该菌多重耐药机制,本研究对安徽地区患病鸭采样、细菌分离鉴定后,进行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再根据药敏结果进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以及Ⅰ类整合子鉴定。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3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株对头孢拉定、头孢曲松、氟苯尼考、大观霉素、磺胺异恶唑等抗生素较敏感,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链霉素、阿奇霉素等抗生素均有较强的耐药性;其中有97%的菌株存在多重耐药现象,最高可耐19种抗生素。15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鉴定结果表明aac(6')Ⅰb基因、aac(6')Ⅱ基因、rmtC基因、aph(3')Ⅱa基因检出率分别为94.1%(32/34)、82.4%(28/34)、73.5%(25/34)、70.6%(24/34),其余基因均未检测到;同时34株分离株均携带Ⅰ类整合子,大小为1 kb,其基因盒种类为aadA1(链霉素耐药基因);其氨基糖苷类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符合率大于69%。因此,安徽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株多重耐药性严重,需加强对抗生素的用药规范性,特别要注意氨基糖苷类药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药敏试验 耐药基因 Ⅰ型整合子
下载PDF
黏细菌来源硫胺素酶Ⅰ的生理功能探究
2
作者 齐梦祎 夏丞垚 +4 位作者 纪燕玲 黄彦 李周坤 叶现丰 崔中利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4-211,共8页
为探究硫胺素酶Ⅰ在黏细菌中的生理功能,选取Corallococcus sp.EGB、Myxococcus xanthus DK1622和Cystobacter sp.1404三种不同种属的黏细菌,研究3种黏细菌基因组中硫胺素合成与菌株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显示,3种黏细菌基因组中均具有... 为探究硫胺素酶Ⅰ在黏细菌中的生理功能,选取Corallococcus sp.EGB、Myxococcus xanthus DK1622和Cystobacter sp.1404三种不同种属的黏细菌,研究3种黏细菌基因组中硫胺素合成与菌株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显示,3种黏细菌基因组中均具有完整的硫胺素合成途径,且具有硫胺素合成前体嘧啶(4-amino-5-hydroxymethyl-2-methylpyrimidine,HMP)回收相关基因,但未发现硫胺素或其前体噻唑回收相关基因;HMP合成酶基因thiC上游存在的焦磷酸硫胺素核糖开关(TPP-riboswitch)可根据环境中硫胺素浓度调控thiC基因的转录水平。菌株DK1622及其硫胺素酶Ⅰ敲除突变株CL1003中分别插入thiC基因,构建突变菌株CL1006和CL1007,发现CL1006在无硫胺素培养基中需要额外添加硫胺素或HMP才能恢复生长,但相比于硫胺素处理组,HMP处理组菌落直径显著增加了9.0%;CL1007只能在添加HMP平板中生长,单独添加完整的硫胺素并不能使其恢复生长,但当硫胺素酶CcThi1和硫胺素共同添加时,CL1007的生长得到恢复。结果表明,黏细菌不直接利用外源硫胺素,但可通过硫胺素酶Ⅰ将其分解成嘧啶前体被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细菌 硫胺素 硫胺素酶Ⅰ thiC基因
下载PDF
Andrographolide as An Anti-H1N1 Drug and the Mechanism Related to 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I-Like Receptors Signaling Pathway 被引量:11
3
作者 于斌 戴聪奇 +9 位作者 江振友 李恩庆 陈琛 吴先林 陈佳 刘倩 赵昌林 何锦雄 鞠大宏 陈孝银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14年第7期540-545,共6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nti-virus effects of andrographolide (AD) on the 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I (RIG-I)-Iike receptors (RLRs) signaling pathway when immunological cells were infected with HIN1. Meth...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nti-virus effects of andrographolide (AD) on the 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I (RIG-I)-Iike receptors (RLRs) signaling pathway when immunological cells were infected with HIN1. Methods: Leukomonocyte was obtained from umbilical cord blood by Ficoll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and immunological cells were harvested after cytokines stimulation. Virus infected cell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H1N1 co-cultured with normal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 line (16HBE).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AD was defined by 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 (MTT) assay. After the virus infected cell model was established, AD was added into the medium as a treatment intervention. After 24-h co-culture, cell supernatant was collected for interferon gamma (IFN- ~, ) and interleukin-4 (IL-4)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detection while immunological cells for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Results: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AD for anti-virus effect was 250 μg/mL. IL-4 and IFN-γ in the supernatant and mRNA levels in RLRs pathway increased when cells was infected by virus, RIG-I, IFN-13 promoter stimulator-1 (IPS-1),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IRF)-7, IRF-3 and 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K B (NF- K B) mRNA level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When AD was added into co-culture medium, the levels of IL-4 and IFN-γ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non-interference groups and 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s decreased, RIG-I, IPS-1, IRF-7, IRF-3 and NF- K B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each group with significant statistic differences (P〈0.05). Conclusions: The RLRs mediated viral recognition provided a potential molecular target for acute viral infections and andrographolide could ameliorate H1N1 virus-induced cell mortality. And the antiviral effects might be related to its inhibition of viral-induced activation of the RLRs signaling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ROGRAPHOLIDE H1N1 dendritic cells 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i interferon-β promoterstimulator-I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kB
原文传递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4
作者 董苏洁 孔宁 +9 位作者 秦文珍 翟焕杰 翟雪滢 杨心雨 童武 郑浩 于海 童光志 李有文 单同领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80,共7页
为了建立高效、灵敏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检测方法,本研究从GenBank数据库中获取PEDV N基因序列,扩增出PEDV N基因标准质粒,并在N基因的保守区域内设计了一对特异性荧光定量引物,成功建立了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为了建立高效、灵敏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检测方法,本研究从GenBank数据库中获取PEDV N基因序列,扩增出PEDV N基因标准质粒,并在N基因的保守区域内设计了一对特异性荧光定量引物,成功建立了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经过一系列试验表明,该检测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2)值为0.99;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最低可检测至2.23 copies/μL,比普通PCR灵敏约100倍;重复性好,组内变异系数为0.25%~0.43%,组间变异系数为0.67%~0.97%;对于各地区96份临床样品检测出PEDV阳性率为25%。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PEDV的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定量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检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N基因 SYBR Green I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I,more than a virus sensor 被引量:5
5
作者 Feng Liu Jun Gu 《Protein & Cell》 SCIE CSCD 2011年第5期351-357,共7页
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I(RIG-I)is a 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CARD)containing protein that acts as an intracellular RNA receptor and senses virus infection.After binding to double stranded RNA(dsRNA)or 5′-trip... 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I(RIG-I)is a 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CARD)containing protein that acts as an intracellular RNA receptor and senses virus infection.After binding to double stranded RNA(dsRNA)or 5′-triphosphate single stranded RNA(ssRNA),RIG-I transforms into an open conformation,translocates onto mitochondria,and interacts with the downstream adaptor mitochondrial antiviral signaling(MAVS)to induce the production of type Ⅰ interferon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via IRF3/7 and NF-κB pathways,respectively.Recently,accumulat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RIG-I could function in non-viral systems and participate in a series of biological events,such as inflammation and inflammation related diseases,cell proliferation,apoptosis and even senescence.Here we review recent advances in antiviral study of RIG-I as well as the functions of RIG-I in other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i(RIG-I) antiviral signaling inflammation innate immunity
原文传递
Ⅰ型胶原编码基因突变致成骨不全症动物模型
6
作者 姜运怡 张浩 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5,共8页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是一类以低骨量、骨脆性及骨骼畸形为特征的单基因遗传性骨病,研究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和有效治疗方法的关键是动物模型的应用。绝大部分OI由编码Ⅰ型胶原相关基因突变引起,本文总结了COL1A1和COL1A...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是一类以低骨量、骨脆性及骨骼畸形为特征的单基因遗传性骨病,研究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和有效治疗方法的关键是动物模型的应用。绝大部分OI由编码Ⅰ型胶原相关基因突变引起,本文总结了COL1A1和COL1A2突变的主要动物模型,这些模型是研究致病机制、开发和测试新的治疗策略的宝贵工具。未来的研究将运用CRISPR/Cas9等新型基因编辑技术,结合多种生物类别,优化和拓展OI动物模型,更好地模拟人类疾病,有助于对OI及其治疗方法的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症 动物模型 Ⅰ型胶原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基于eDNA技术的舟山近海中国团扇鳐定性与定量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天翔 张浩博 +1 位作者 王晓艳 陈治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5,共10页
为探讨环境DNA (environmental DNA, eDNA)技术用于中国团扇鳐监测方面的可行性,同时开展基于eDNA技术的舟山近海中国团扇鳐定性与定量分析。本实验将中国团扇鳐与其同属汤氏团扇鳐COI基因片段序列进行比较分析,使用Primer Express 3.0... 为探讨环境DNA (environmental DNA, eDNA)技术用于中国团扇鳐监测方面的可行性,同时开展基于eDNA技术的舟山近海中国团扇鳐定性与定量分析。本实验将中国团扇鳐与其同属汤氏团扇鳐COI基因片段序列进行比较分析,使用Primer Express 3.0软件设计中国团扇鳐特异性引物与Taq Man探针。在舟山朱家尖近海设计了A、B、C共3个定置网调查站位,定期收集中国团扇鳐样品。于2017年12月19日、2018年4月13日和2018年7月14日分别采集水样(站位A、B1、B2、C1、C2、D),开展eDNA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 ddPCR)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水温和采样点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站位、不同时间的中国团扇鳐eDNA浓度不同,水样采集点对中国团扇鳐eDNA浓度的影响极显著,不同采样点eDNA在不同季节存在极显著差异。研究表明,eDNA检测技术灵敏度高,水温、底质和水深对中国团扇鳐的分布皆有影响。研究结果为其他海域的中国团扇鳐e DNA追踪监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团扇鳐 环境DNA EDNA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 TAQMAN 微滴式数字PCR
下载PDF
HLA-DQA1*0501、HLA-DQB1*02基因多态性与抗Ro/SSA抗体阳性pSS易感性的关系分析
8
作者 郑安昊 胡乃文 +5 位作者 许婧 袁烨 张淑敏 陈文斌 白艳艳 孙红胜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44-48,共5页
目的基于数据库相关数据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多态性与抗Ro/SSA抗体阳性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筛选并收集pSS患者、抗Ro/SSA抗体阳性的pSS患者、抗Ro/SSA... 目的基于数据库相关数据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多态性与抗Ro/SSA抗体阳性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筛选并收集pSS患者、抗Ro/SSA抗体阳性的pSS患者、抗Ro/SSA抗体阴性的pSS患者以及健康对照人群的HLA-DQA1*0501、HLA-DQB1*02基因多态性资料。使用STATA 16.0(USA)统计软件分析抗Ro/SSA抗体阳性的pSS患者中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多态性与pSS发生的关系。结果纳入文献5篇,涉及420例pSS患者、250例抗Ro/SSA抗体阳性pSS患者、120例抗Ro/SSA抗体阴性的pSS患者和733例健康对照者。在pSS患者中,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阳性分别为159、246例;在健康对照者中,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阳性分别为196、282例;在抗SSA抗体阳性pSS患者中,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阳性分别为129、158例;在抗SSA抗体阴性pSS患者中,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阳性分别为30、46例。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多态性与pSS的易感性有关(I2分别为62.99%、40.75%,合计OR值分别为2.60、2.43,95%CI分别为1.49~4.55、1.88~3.14,P均<0.05)。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多态性也与抗Ro/SSA抗体阳性pSS的易感性有关(I2分别为0.00%、9.41%,合计OR值分别为3.85、2.61,95%CI分别为1.81~8.21、1.52~4.48,P均<0.05)。结论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多态性与抗Ro/SSA抗体阳性的pSS患者的易感性相关。具有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阳性的抗Ro/SSA抗体阳性患者更容易患p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DQA1*0501基因 HLA-DQB1*02基因 抗Ro/SSA自身抗体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下载PDF
禽源沙门氏菌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构建及应用
9
作者 孙少迪 田堯 +7 位作者 高艺玮 牛灵玥 杜阳洋 王文静 钟菊花 唐小群 刘俊琦 周望平 《湖南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试验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禽源沙门氏菌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qPCR)的方法,即根据沙门氏菌inv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利用普通PCR方法扩增沙门氏菌invA基因保守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将获得的重组质粒pMD18-T-invA作... 试验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禽源沙门氏菌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qPCR)的方法,即根据沙门氏菌inv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利用普通PCR方法扩增沙门氏菌invA基因保守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将获得的重组质粒pMD18-T-invA作为标准阳性模板。经qPCR条件优化后,进行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SYBR Green Ⅰ qPCR方法的Ct值与标准品在1.4~1.4×10^(10)拷贝/μ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63,扩增效率为95%,检测下限为1.4拷贝/μL;与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痢疾志贺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无交叉反应;该方法组内变异系数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5%;对44份粪便样本和132份蛋液样本进行qPCR方法和常规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该qPCR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2.7%(10/44)、0.8%(1/132),常规PCR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1%(4/44),0%(0/132)。结果表明:试验成功建立禽源沙门氏菌qPCR检测方法,可为禽源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 invA基因 检测
下载PDF
COL1A1、MMP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青年男性力量素质相关血液指标的关联研究
10
作者 于季红 康霞 +6 位作者 倪文凤 漆小琴 王山 田亚平 白骏北 陈伟 王艳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8期1271-1278,共8页
目的探讨α-I型胶原(α-type I collagen,COL1A1)基因rs1107946位点、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3,MMP3)基因rs650108位点多态性与长期坚持运动的青年男性体能素质的关联性。方法选取374名青年男性,测量体成分,测试体能... 目的探讨α-I型胶原(α-type I collagen,COL1A1)基因rs1107946位点、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3,MMP3)基因rs650108位点多态性与长期坚持运动的青年男性体能素质的关联性。方法选取374名青年男性,测量体成分,测试体能,同时,采集血样检测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及基因位点多态性。结果COL1A1基因rs1107946位点不同遗传模式CC基因型跪推实心球成绩高于AC基因型(P=0.037)、AA基因型(P=0.028)及AC+AA基因型(P=0.013);CC基因型俯卧撑成绩高于AC基因型(P=0.046)、AC+AA基因型(P=0.034);CC基因型立定跳远成绩高于AA基因型(P=0.006),C等位基因型(AC+CC)立定跳远成绩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11)。MMP3基因rs650108位点不同遗传模式AA基因型跪推实心球成绩高于GA基因型(P=0.023)及GA+GG基因型(P=0.024)。COL1A1基因rs1107946位点CC基因型较AA基因型和AC基因型血清TBil和DBil高水平(P=0.040,P=0.041)、ALP低水平(P=0.018)。MMP3基因rs650108位点AA基因型较GG基因型和GA基因型HCT高水平(P=0.045),PCT、HDL-C低水平(P=0.011,P=0.012)。结论COL1A1 rs1107946、MMP3 rs650108基因多态性可作为力量素质的分子遗传标记,COL1A1 rs1107946 CC基因型和MMP3 rs650108 AA基因型是力量素质的优势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I型胶原基因 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 力量素质 血液指标
下载PDF
渤海湾7种虾虎鱼科鱼类COI基因序列特征及分子分类研究
11
作者 房恩军 郭彪 +3 位作者 郑德斌 张雪 王硕 王宇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9期32-37,共6页
为获得渤海湾天津海域常见虾虎鱼线粒体条形码序列及系统分类信息,采集渤海湾7种虾虎鱼样本,通过形态初步鉴定物种,并提取DNA进行线粒体COI基因部分序列扩增测序,用系统进化分析及分子鉴定软件MEGA对渤海湾常见12种虾虎鱼COI基因部分片... 为获得渤海湾天津海域常见虾虎鱼线粒体条形码序列及系统分类信息,采集渤海湾7种虾虎鱼样本,通过形态初步鉴定物种,并提取DNA进行线粒体COI基因部分序列扩增测序,用系统进化分析及分子鉴定软件MEGA对渤海湾常见12种虾虎鱼COI基因部分片断进行序列特征分析及分子分类分析。扩增得到7种虾虎鱼COI基因片断,分析得到其平均GC含量低于AT含量,碱基在密码子位置分布中具有偏向性,且GC含量最高为第2位碱基,与多种鱼类COI基因碱基特点相似。基因密码子碱基变异率为19.4%,转换颠换比为1.3。遗传距离分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理清了渤海湾天津海域12种主要虾虎鱼的系统分类及进化关系。遗传距离显示,矛尾刺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和斑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us ommaturus)为同种鱼。虾虎鱼COI编码基因密码子高变异率可能与其良好的环境适应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虾虎鱼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COI) 系统进化
下载PDF
猪肠道组织RIG-I的表达及其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致病机制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文哲 李亮 +2 位作者 何豪杰 薛美 冯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1-168,共8页
为探究天然免疫分子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I)在猪肠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评价其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经原核表达重组RIG-I蛋白(rRIG-1)并采用SDS-PAGE切胶纯化该蛋白,将其免疫大白兔制备兔RIG-I多克隆抗体... 为探究天然免疫分子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I)在猪肠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评价其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经原核表达重组RIG-I蛋白(rRIG-1)并采用SDS-PAGE切胶纯化该蛋白,将其免疫大白兔制备兔RIG-I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检测抗体效价。结果显示获得了效价可达1∶64000的兔RIG-I多克隆抗体。利用该抗体经western blot检测SPF猪各肠道组织中RIG-I的表达。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与猪各肠道中的RIG-I反应,且RIG-I在SPF猪空肠中的表达量最高。利用该抗体经western blot检测TGEV感染的ST细胞及猪空肠中RIG-I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TGEV感染后ST细胞中RIG-I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细胞(P<0.01);与正常SPF猪空肠相比,TGEV感染的SPF猪空肠组织中RIG-I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表明TGEV感染后能够刺激细胞内源性及感染猪肠道组织中RIG-I蛋白的表达水平。将本研究构建的重组质粒pCAGGS-RIG-I-flag和RIG-I干扰RNA(siRIG-I)分别转染ST细胞,采用western blot鉴定RIG-I的过表达和敲低效果后,再利用TGEV感染,24 h后采用qPCR检测RIG-I对上述ST细胞中IFN-β转录水平的影响;收集细胞上清,采用TCID50方法测定病毒滴度。qPCR及病毒滴度的测定结果显示,与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组相比,RIG-I过表达的ST细胞中IFN-β的转录水平极显著升高(P<0.001),且细胞上清中的病毒滴度下降约75%;与转染NCsiRNA的对照组相比,敲低RIG-I的ST细胞中IFN-β的转录水平极显著下降(P<0.001),且细胞上清中的病毒滴度升高约4.8倍。表明,TGEV感染细胞中的RIG-I能够促进细胞中IFN-β的转录,提高宿主细胞的抗病毒免疫反应,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本研究结果证实RIG-I在介导TGEV诱导宿主细胞产生IFN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结果为深入探究TGEV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诱导基因I(RIG-I) 多克隆抗体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干扰素Β 致病机制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云南西花蓟马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宁 夏振远 +6 位作者 谢永辉 卢灿华 蔺忠龙 马俊红 郭建 王晓萌 盖晓彤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75,共10页
【背景和目的】西花蓟马传播的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可侵染烟草,为揭示云南西花蓟马传播扩散趋势。【方法】以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COI基因为分子标记,检测23个不同云南西花蓟马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分子变异... 【背景和目的】西花蓟马传播的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可侵染烟草,为揭示云南西花蓟马传播扩散趋势。【方法】以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COI基因为分子标记,检测23个不同云南西花蓟马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分子变异和种群动态。【结果】基于mtDNA COI基因分析,共检测到10种单倍型,总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Hd)较高,为0.60700;总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和基因流(Nm)分别为0.48031和4.46,表明云南西花蓟马各地理种群间基因交流水平较高;单倍型中介网络图没有明显分支;种群间分子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总群体中性检验Taijima’s D达到极显著水平,Fu’s Fs达到显著水平,且错配分布曲线中,除主峰外其余峰不明显,说明云南西花蓟马种群近期或正经历明显的种群扩张。【结论】云南西花蓟马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近期种群或正经历明显扩张,应积极监测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保障农业生产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种群遗传学 种群动态 mtDNA COI基因 地理种群
下载PDF
猪细小病毒潍坊株的分离鉴定及VP2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卓 张洪亮 +2 位作者 秦志华 单虎 杨瑞梅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2-117,共6页
为了分析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 virus,PPV)VP2基因遗传情况,从山东省潍坊地区某猪场疑似猪细小病毒病死胎的淋巴结、肝脏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将病料处理后接种PK-15细胞,观察细胞病变,采用血凝和血凝抑制检测、电镜观察及对病毒... 为了分析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 virus,PPV)VP2基因遗传情况,从山东省潍坊地区某猪场疑似猪细小病毒病死胎的淋巴结、肝脏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将病料处理后接种PK-15细胞,观察细胞病变,采用血凝和血凝抑制检测、电镜观察及对病毒VP2基因进行PCR扩增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病毒接种到PK-15细胞后产生明显的圆缩、拉网、灶性脱落等病变;分离毒可凝集豚鼠红细胞,能被已知PPV阳性血清中和;电镜观察病毒为近似圆形、无囊膜、大小不一的病毒粒子,直径约20 nm;对病毒的VP2基因用PCR方法扩增后测序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测序后确定分离株为PPV,将其命名为PPV SD-21。VP2基因进化树发现,PPV SD-21株与Kresse株和NADL-2株等分离株处于同一分支,遗传距离较近,属于PPV基因Ⅰ型,PPV SD-21株与GenBank中PPV基因Ⅰ型中的10株PPV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为97.5%~99.8%,其中与NADL-2株的同源性为99.8%。PPV SD-21株的VP2基因序列只是个别碱基发生变化,所编码氨基酸未发生变异。上述实验结果说明该分离病毒为猪细小病毒基因Ⅰ型弱毒株,该毒株的分离鉴定可为猪细小病毒的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Ⅰ型 VP2基因 分离 鉴定 PK-15细胞
下载PDF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对HEK293细胞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样受体(RLRs)通路的影响
15
作者 陈姿亦 何盛盛 +3 位作者 闫晶男 吴怡蓉 张雨婷 高有领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30-2843,共14页
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样受体(RLRs)信号通路是机体重要的抗病毒作用途径。宽体金线蛭体内含有抗凝血的活性物质,主要用于治疗血栓等疾病,但对于该信号通路的影响尚无任何报道。本试验目的是采用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 I∶C)建立HEK293细胞... 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样受体(RLRs)信号通路是机体重要的抗病毒作用途径。宽体金线蛭体内含有抗凝血的活性物质,主要用于治疗血栓等疾病,但对于该信号通路的影响尚无任何报道。本试验目的是采用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 I∶C)建立HEK293细胞RLRs信号通路激活模型,在此基础上揭示宽体金线蛭提取物(LE)对HEK293细胞RLRs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首先转染3个不同质量浓度(1、2、4μg·mL^(-1))的Poly I∶C至HEK293细胞,并分别处理12 h、24 h和48 h,以维甲酸诱导基因I(RIG-I)的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转录水平为RLRs通路激活的指标。RLRs信号通路激活之后,采用LE对HEK293细胞进行处理,共设置4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为:对照组、2μg·mL^(-1) Poly I∶C转染组、2μg·mL^(-1) Poly I∶C转染且添加150μg·mL^(-1)的水蛭提取物、2μg·mL^(-1) Poly I∶C转染且添加300μg·mL^(-1)的水蛭提取物。处理时长分别为24 h和48 h。试验结果表明,转染3个剂量的Poly I∶C在3个处理时长均引起细胞活力降低,2μg·mL^(-1)和4μg·mL^(-1) Poly I∶C转染HEK293细胞12 h、24 h和48 h均显著提高了RIG-I蛋白的表达量,4μg·mL^(-1)的Poly I∶C转染组RIG-I mRNA转录水平在24 h和48 h显著提高。选择Poly I∶C质量浓度2μg·mL^(-1),处理24 h和48 h作为后续试验激活RLRs的处理条件。质量浓度为150μg·mL^(-1) LE可以显著抑制Poly I∶C介导的细胞活力降低;300μg·mL^(-1)的LE显著降低了RIG-I的蛋白水平;150μg·mL^(-1)和300μg·mL^(-1) LE处理24 h和48 h后均显著抑制了β干扰素的mRNA转录和生成。据此得出如下结论:Poly I∶C转染HEK293细胞成功地激活了RLRs信号通路,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具有促进HEK293细胞活力和抑制β干扰素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样受体(RLRs) 宽体金线蛭 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 I∶C) HEK293细胞 维甲酸诱导基因I β干扰素
下载PDF
RIG-I/NF-κB信号通路在老龄小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中的作用
16
作者 杨玉东 董东 阎文军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8期792-798,808,共8页
目的探讨RIG-I/NF-κB信号通路在老龄小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15月龄野生型C57BL/6J小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C组)、假手术组(Sham组)、PND组和RIG-I^(-/-)+PND... 目的探讨RIG-I/NF-κB信号通路在老龄小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15月龄野生型C57BL/6J小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C组)、假手术组(Sham组)、PND组和RIG-I^(-/-)+PND组,每组9只。PND组和RIG-I^(-/-)+PND组通过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构建老龄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模型,RIG-I^(-/-)+PND组海马注射RIG-I-siRNA干扰海马RIG-I的表达。C组不做任何处理,Sham组仅麻醉后切开小腿皮肤,不做胫骨骨折处理。术后第1、3、7天分别通过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实验评估各组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RT-qPCR法检测海马组织中RIG-I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IG-I和NF-κB(p65)蛋白含量,ELISA法测定海马组织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PND组小鼠在水迷宫训练潜伏期延长(P<0.001),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与穿越平台次数均减少(P均<0.05)。而RIG-I^(-/-)+PND组小鼠与PND小鼠相比,潜伏期缩短(P<0.001),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均增加(P均<0.05)。相比PND小鼠,RIG-I^(-/-)+PND组小鼠RIG-I基因表达受到抑制(P<0.001)、RIG-I/NF-κB信号通路中RIG-I和NF-κB p65蛋白表达均减少(P均<0.05)、海马中促炎因子IL-6、TNF-α和IL-1β浓度均降低(P均<0.05)。结论在老龄小鼠中,RIG-I基因沉默可以通过抑制RIG-I/NF-κB信号通路激活,降低神经炎症水平,从而改善手术麻醉引起的神经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诱导基因I NF-ΚB信号通路 炎性因子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下载PDF
坛紫菜洞头传统养殖品系和新品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17
作者 吴晓雯 王铁杆 +1 位作者 刘颖 张鹏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4期211-217,共7页
为探究坛紫菜(Neoporphyra haitanensis)温州洞头传统养殖品系与两个新品系(SW-81,HR-5)的遗传差异,利用CO I和rbcL基因片段对这3个品系共60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经过比对分析,得到398 bp的CO I基因序列和488 bp的rbcL基因... 为探究坛紫菜(Neoporphyra haitanensis)温州洞头传统养殖品系与两个新品系(SW-81,HR-5)的遗传差异,利用CO I和rbcL基因片段对这3个品系共60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经过比对分析,得到398 bp的CO I基因序列和488 bp的rbcL基因序列等长同源序列,联合分析长度为886 bp,所有获得的序列中T、C、A、G 4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5.100%、14.220%、34.320%和16.360%;变异位点共6个,其中单变异位点5个,简约信息位点1个;3个品系的核苷酸多样性为0.00030±0.001,单倍型多样性为0.249±0.074;60株个体定义了6个单倍型(Hap1~Hap6),其中Hap3是核心单倍型,占全部个体的88.600%;单倍型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表明,各品系存在基因交流,尚未发生遗传分化。研究结果表明,坛紫菜新品系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因此应加大种质保护和选育范围,防止种质退化。建议在坛紫菜育苗生产过程中采用多个品系联合应用,以适应多变的海洋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新品系 CO I基因 RBCL基因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骨质疏松受体基因研究方向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萌萌 尹纪伟 高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82-986,共5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是多因素、多基因疾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笔者论述了降钙素受体基因、甲状旁腺素受体基因、雌激...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是多因素、多基因疾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笔者论述了降钙素受体基因、甲状旁腺素受体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肿瘤坏死因子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基因、骨保护素基因、转化生长因子基因、维生素D受体基因、Ⅰ型胶原蛋白基因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与骨密度、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联,为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预防治疗、新药开发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受体基因 甲状旁腺素受体基因 雌激素受体基因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基因 骨保护素基因 转化生长因子基因 维生素D受体基因 Ⅰ型胶原蛋白基因 骨质疏松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短期预后与血清sST2、hs-cTnI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蒋卫霞 汪浩 张凤春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探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短期预后与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AAMI患者124例,出院后随访12个月,根... 目的探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短期预后与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AAMI患者124例,出院后随访12个月,根据随访期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48例和预后良好组76例。比较两组入院时血清sST2、hs-cTnI和脑钠肽(BN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基线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价血清sST2、hs-cTnI水平预测AAMI患者短期预后的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AMI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Killips分级≥Ⅲ级、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占比及BNP、sST2、hs-cTnI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HDL-C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ST2、hs-cTnI对AAMI患者短期预后均有一定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3、0.8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illips分级≥Ⅲ级、冠状动脉三支病变、BNP≥806.680 pg/mL、sST2≥132.00 pg/mL、hs-cTnI≥1.750μg/L是AAMI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DL-C<0.920 mmol/L是AAMI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sST2、hs-cTnI是潜在的预测AAMI患者短期预后的生物标记物,其血清水平升高与AAMI患者短期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短期预后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超敏肌钙蛋白I
下载PDF
PRPS1基因p.C60Y新突变导致CMTX5综合征型聋的临床表型及分子病因学研究
20
作者 许军 林妘 杨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目的研究一个中国汉族X连锁Charcot-Marie-Tooth病5型(CMTX5)综合征型听力损失家系的临床表型和分子病因。方法分析一个中国汉族CMTX5综合征型听力损失家系的调查资料、临床检查结果和遗传学特征,提取家系成员的外周血DNA,应用高通量测... 目的研究一个中国汉族X连锁Charcot-Marie-Tooth病5型(CMTX5)综合征型听力损失家系的临床表型和分子病因。方法分析一个中国汉族CMTX5综合征型听力损失家系的调查资料、临床检查结果和遗传学特征,提取家系成员的外周血DNA,应用高通量测序筛选出候选致病基因,然后利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确定病因,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检测PRPS1基因mRNA在先证者外周血的表达水平。结果该家系共2代4人,先证者(Ⅱ-2,6岁)为先天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及运动神经障碍的CMTX5典型临床表型,但视力正常。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一个尚未报道过的PRPS1基因错义突变p.C60Y(c.179G>A),通过Sanger测序验证为新发突变,在各种物种中高度保守,而且符合X连锁遗传模式。结合既往PRPS1基因型-表型关联情况,确定该突变为该家族综合征型聋的致病原因。PRPS1基因p.C60Y突变型在先证者外周全血中的mRNA表达水平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结论PRPS1基因p.C60Y突变为该X-连锁隐性遗传CMTX5综合征型听力损失家系的致病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1(PRPS1)基因 CMTX5 听力损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