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贯通式Nakajima模型在预测不同厚度钢板成形性中的应用
1
作者 魏风波 李松 《模具工业》 2024年第10期16-23,共8页
在AutoForm中创建贯通式Nakajima模型,将钢板属性加载到模型中并仿真,分析了最大失效值随板厚增大时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多数材料最大失效值均随厚度增大而降低,但存在以下3种不同情况:①常规深冲钢,如DC06在进行双向等拉、一般胀形... 在AutoForm中创建贯通式Nakajima模型,将钢板属性加载到模型中并仿真,分析了最大失效值随板厚增大时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多数材料最大失效值均随厚度增大而降低,但存在以下3种不同情况:①常规深冲钢,如DC06在进行双向等拉、一般胀形及平面应变时,0.8 mm和1.6 mm厚时最大失效值偏低,而1.2 mm厚时最高;②特种深冲钢,如DC57D+Z钢,0.8 mm厚时最大失效值偏高,而其进行等向双拉和双拉胀形时,0.8、1.2mm厚时该值不变;③高碳合金钢,当屈服强度为280~400 MPa,最大失效值变化趋势呈现多样性,如HC340LA,对平面应变、类似单向拉伸或拉压变形,该值随厚度增大而降低,而对其他变形类型,随厚度增大先降低后升高,其中0.8 mm厚时该值最高,1.2 mm厚时最低,镀锌板HC340-590DPD-Z在发生双拉变形时,随厚度增大该值逐渐降低,而对于平面应变和接近单向拉伸的变形,1.2 mm厚时该值最高,HC340-590DP钢板在所有类型的变形中,该值均随厚度增大先降低后升高,其中1.2 mm厚时该值最低;④超高强度钢,如HC420-780DPD-Z,在发生双拉变形时,1.2 mm厚的最大失效值最高,对于副应变较大的变形,0.8、1.2 mm厚的该值接近且偏低,而对于非镀锌板HC420-780DP,该值随厚度增大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通式Nakajima模型 广义成形极限曲线 广义成形极限图 最大失效值 厚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