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nVEST&GEO-detectors模型的会仙湿地生境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谢玲 陈展图 +2 位作者 蒋瑜 肖小慧 贾艳红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0-190,共11页
喀斯特湿地是广泛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一种特殊的湿地类型,其生态地位举足轻重,探索喀斯特湿地生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对喀斯特地区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会仙湿地保护区2000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InVEST模型评估会仙... 喀斯特湿地是广泛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一种特殊的湿地类型,其生态地位举足轻重,探索喀斯特湿地生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对喀斯特地区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会仙湿地保护区2000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InVEST模型评估会仙湿地保护区的生境质量,利用地理探测器探测影响会仙湿地保护区生境质量变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2000至2020年建设用地明显扩张,草地和水体显著减少;2)会仙湿地保护区生境质量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生境退化度有所上升,生境质量较差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北部、中部和东北部;3)地理探测器识别出会仙湿地保护区生境质量空间变化受自然和人为因子的综合作用,主导影响因子是GDP(q为0.135),其次为夜间灯光指数(DMSP)(q为0.053);交互作用探测结果表明,各因子对生境质量影响呈现出双因子增强效果。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会仙湿地保护区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过程,可针对会仙湿地生态建设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地理探测器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会仙湿地
下载PDF
移民安置区农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及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贵州PQ水库为例
2
作者 陈绍军 余丹阳 +2 位作者 雷鸣 孙杰 汪馨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8-205,共8页
移民问题是水利水电项目中的关键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与乡村振兴。运用地理探测器,因子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水库移民农地转入意愿与安置区农户农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及其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安置点社区融入状况... 移民问题是水利水电项目中的关键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与乡村振兴。运用地理探测器,因子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水库移民农地转入意愿与安置区农户农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及其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安置点社区融入状况,转入农地的距离,种植业等技能培训,农地价值,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非农就业机会对移民农地转入意愿起着主要影响作用;非农就业水平,对土地权益受损的担忧程度,是否有闲置土地,非农就业机会,对土地流转政策了解程度,土地流转收益预期对安置区农户农地转出意愿起着主要的影响作用。(2)各影响因子之间存在两两交互关系,其中任意两因子交互作用后因子解释力均明显增强。转入农地的距离与安置区融入情况的交互作用对移民农地转入意愿的影响力最大;农地细碎化程度,是否有闲置土地,非农就业机会这3个因子与对土地权益受损担忧程度的交互作用对安置区居民农地转出意愿的影响力最大,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安置区居民农地转出意愿具有隐形作用。(3)移民农地转入意愿与安置区农户农地转出意愿存在强关联性,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并处于农地转入意愿超前的基本协调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探测器 耦合协调度模型 水库移民 农地流转意愿 影响因素 耦合协调关系
下载PDF
土地利用视角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与机制——以辽宁沿海地区为例
3
作者 姚焱中 宋有涛 +3 位作者 薛依婷 贾长庚 王子超 张国徽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59,共7页
采用当量因子法、热点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全面估算2000—2020年辽宁沿海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变化,揭示ESV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00—2020年,辽宁沿海地区的耕地及林地急剧收缩,建设用地及养殖塘快速扩张... 采用当量因子法、热点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全面估算2000—2020年辽宁沿海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变化,揭示ESV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00—2020年,辽宁沿海地区的耕地及林地急剧收缩,建设用地及养殖塘快速扩张。ESV从2000年的1015.6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385.23亿元,主要归因于水域及养殖塘的变化,对ESV贡献最大的是水文调节功能。自然条件决定了辽宁沿海地区ESV基本的空间分布,人为活动加强了ESV的分异特征。各驱动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辽宁沿海地区ESV的空间格局产生了较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素 辽宁沿海地区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和GIS的云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郭帅龙 杨建欣 +4 位作者 马长乐 龚郁舒 高灿 康新玲 李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9-78,共10页
以云南省777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使用Arc GIS10.7工具,综合采用空间自相关、最邻近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多种方法,从自然、社会和文化三大维度探析云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云南... 以云南省777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使用Arc GIS10.7工具,综合采用空间自相关、最邻近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多种方法,从自然、社会和文化三大维度探析云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云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上整体呈现出“滇西密、滇东疏、西北密、东北疏、东南密、西南疏”的分布格局.(2)云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指向性和集聚性,全省整体呈现出“三核状”分布格局,表现为集聚与分散相结合的分布形态.其中整体及局部指向性均为“西北至东南指向”.空间分布集聚性上,高密度区主要分布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滇南)、保山市(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滇西北).(3)自然、人文、社会和政策导向等因素的相互耦合作用形成了云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水资源储量、人均GDP、道路通车里程、少数民族占比与文化多样性指数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地理探测器 Arc GIS 影响因素 云南省
下载PDF
多源数据挖掘的北京“Z世代”职住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张彭飞 张景秋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7-56,共10页
利用2021年9月至12月的手机信令数据、POI及网络数据等多源数据,以前人对北京城市职住空间研究的结论为参照系,对空间错位指数进行测度与比较,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挖掘居住和工作在北京中心城区出生于1995-2010年的“Z世代”群体... 利用2021年9月至12月的手机信令数据、POI及网络数据等多源数据,以前人对北京城市职住空间研究的结论为参照系,对空间错位指数进行测度与比较,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挖掘居住和工作在北京中心城区出生于1995-2010年的“Z世代”群体居住—就业空间的职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北京“Z世代”的居住空间和就业空间总体呈现多集聚小组团的特点,且与北京城市居住—就业中心的总格局基本一致,但空间错位指数要高于全年龄段;2)所在地区的生活设施配置、交通条件是影响“Z世代”对居住地和工作地选择的主要因素,房价也是影响居住地选择的重要因素;3)“Z世代”的职住空间选择影响因子均存在交互作用,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说明居住地和工作地选择受到多个条件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职住空间 Z世代 空间错位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三生空间”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志远 万鼎 +3 位作者 廖建军 吕靖童 吴凡 王林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76-3888,共13页
采用土地利用遥感数据,运用三生空间动态度、三生空间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三生空间转型生态贡献率分析1990—2020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三生空间”时空格局演变及“三生空间”用地转型下的生态环境效应;运用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 采用土地利用遥感数据,运用三生空间动态度、三生空间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三生空间转型生态贡献率分析1990—2020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三生空间”时空格局演变及“三生空间”用地转型下的生态环境效应;运用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驱动因素及其作用进行全局与局部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990—2020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三生空间”演变呈现生活、生态空间不断增加,生产空间不断减少的特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东西部高、中部北部低的U形空间分布格局;1990—2020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由0.513983升为0.515311;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空间转变为水域和林地生态空间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原因。从空间的全局驱动效应和局部驱动效应来看,海拔、坡度、人口密度、距水域距离和生态保护工程是生态环境质量格局的主导因素,其因子交互作用均是双因子增强,并且空间差异作用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合理开发国土空间,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质量 地理探测器 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陕西省传统村落时空格局演化及驱动力分析
7
作者 冯晓刚 胡墨清 +2 位作者 边新元 李萌 周在辉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49,共8页
为了定量揭示陕西省传统村落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基于时空格局和图谱认知,结合历史文献与中尺度遥感研究,从时间-空间视角对陕西省431个传统村落的时空格局演化及驱动力展开分析。结果表明:从重心移动轨迹来看,陕西省传统村落... 为了定量揭示陕西省传统村落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基于时空格局和图谱认知,结合历史文献与中尺度遥感研究,从时间-空间视角对陕西省431个传统村落的时空格局演化及驱动力展开分析。结果表明:从重心移动轨迹来看,陕西省传统村落呈现由“中—北—南”的时间迁移特征;从空间来看,陕西省传统村落的分布具有典型的空间聚集性,热点区域分别出现在陕北榆林延安、关中渭南、陕南安康3个区域;从选址来看,陕西省传统村落大多分布在高原山地中地势较为平坦、临近水源、温度适宜的区域。陕西省区域经济不均衡与环境温度是决定传统村落选址与时空聚集的首要因素,而地域文化发展的差异最终导致了传统村落的非均衡性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图谱 格局演变 地理探测器 陕西省
下载PDF
“水—土—能—粮—碳”适配度的空间异质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8
作者 陈红 周思姝 韩哲英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122,共8页
识别省域尺度“水—土—能—粮—碳”适配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因地制宜精准制定农业环境治理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构建协调适配度测度模型,测算31个省份的“水—土—能—粮—碳”适配度,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 识别省域尺度“水—土—能—粮—碳”适配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因地制宜精准制定农业环境治理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构建协调适配度测度模型,测算31个省份的“水—土—能—粮—碳”适配度,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其空间集聚规律和分布特征,并对影响适配度的驱动因子进行探测,结果表明:我国2007—2019年总体适配度波动幅度不大,适配度临界区间的地区所占比重最大;适配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按东北、中原、东南、西南、西北依次递减,局部地区呈现聚类情况;影响适配度异质性的主要因素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提供、农业项目财政拨款、劳动力水平、土地城镇化,此外,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增加了对适配度的影响强度,且协调适配区影响适配度的主导因素是技术进步,临界适配区影响适配度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度 水—土—能—粮—碳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Indicator of climate variability:low treeline displacement in arid valleys of mountain areas,China
9
作者 YAN Wei-po WANG Qing +3 位作者 GUO Ya-lin HU Qi YANG Min AN Yi-d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11期3250-3265,共16页
As climate change intensifies,finding an ecological indicator to quickly and accurately reflect the impact on mountain ecosystems is necessary.The low treeline/timberline,highly sensitive to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ch... As climate change intensifies,finding an ecological indicator to quickly and accurately reflect the impact on mountain ecosystems is necessary.The low treeline/timberline,highly sensitive to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changes significantly within 5–10years,provides a new way to study the response to regional climate variability.This study explored the distribution and vertical displacement patterns of the low treeline in the Upper Minjiang River of China,using SPOT remote sensing images in 1999 and 2013and long-term positional observations.Using the Geodetector model,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ominant climatic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low treeline displace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ow treeline was located at 1700–3200 m elevation on sunny slopes(southeast,south,southwest,and west slopes)with slopes over 25°.From 1999 to 2013,the low treeline moved downward by 6 m from 2561±264m to 2555±265 m,along with a warm–humid climate tendency.The downward displacement was greater on slopes over 25°and shady slopes(-20 m and-10 m,respectively)than on slopes≤25°and sunny slopes.Additionally,the downward was greater in the warm and humid Zagunao River Basin(-15 m)compared to the arid valley center(-7 m)and the cold Heishui River Basin(-3 m).Meanwhile,the low treeline displacement correlated negatively with precipitation and relative humidity variations at the significance level of 0.05,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0.572and-0.551,respectively.Variations in relative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low treeline displacement with influencing power of 0.246(p=0.036<0.05)and 0.183(p=0.032<0.05),respectively.Thus,the low treeline is a moisture-limited line,and its formation and varia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regional water–heat balance.The study clarifies the indicative value of the low treeline for climate variability in mountain areas and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arid valle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treeline Moisture-limited line Climate variability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geo-detector Arid valley
下载PDF
2001—2019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化特征及地理因子解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一 郝利娜 +2 位作者 许强 李佳琴 常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97-2407,共11页
探究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与地理因子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区域植被恢复政策的优化以及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因此,以MOD13 A1数据作为数据基础,采用趋势分析、标准差和重心迁移模型,研究2001—2019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FVC(Fractional... 探究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与地理因子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区域植被恢复政策的优化以及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因此,以MOD13 A1数据作为数据基础,采用趋势分析、标准差和重心迁移模型,研究2001—2019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FVC(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时空演化特征,并结合地理探测器和相关分析对影响FVC的地理因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1)2001—2019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恢复状况较好,FVC平均增速为0.0095/a,呈东南高西北低分布,极显著、显著增加的区域面积占比为84.37%,研究区各年FVC重心位于陕北一带,19年向北推进55.1km;(2)各地理因子对FVC的解释力存在显著差异,降水、土壤类型、气温、土地利用类型和坡度是FVC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且各因子之间交互作用的解释力高于单因子;(3)FVC与气温、降水相关系数均以正相关为主;FVC均值与变化趋势存在地形、土壤、人口密度、土地利用分异特征;土地利用转移可体现人类活动特征,其退耕还林还草、未利用地绿化等积极效应促使区域植被得到显著改善,城市扩张等消极效应则抑制植被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演化 地理因子 地理探测器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中国非遗旅游发展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的分析
11
作者 何小芊 夏云帆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3年第4期20-28,35,共10页
以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分析中国非遗旅游发展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在空间分布上呈集聚型,省域尺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2)非遗旅游项目的空间集聚性与异... 以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分析中国非遗旅游发展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在空间分布上呈集聚型,省域尺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2)非遗旅游项目的空间集聚性与异质性显著,存在2个极高密度区、3个次高密度区和4个小聚集区,整体呈现出西南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聚集的空间格局。(3)非遗旅游项目的空间格局受旅游业发展水平影响最大,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的影响虽然较小,但从交互作用来看,在二者与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共同作用下会对非遗旅游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中国非遗旅游发展尚处于以资源为基础、政府推动为主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旅游 空间特征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东北地区大豆单产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晨 褚琳 +4 位作者 杨喆 杨镇豪 张歆雅 王天巍 蔡崇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08-119,共12页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大豆主产区,东北地区的大豆生产成为解决大豆进出口产需问题的核心。明晰东北地区大豆单产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保卫“黑土粮仓”和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大豆主产区,东北地区的大豆生产成为解决大豆进出口产需问题的核心。明晰东北地区大豆单产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保卫“黑土粮仓”和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采用多特征随机森林的分类方法,提取2022年大豆种植空间分布信息,结合多时相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数据与实测产量建立大豆估产模型,明晰区域大豆单产空间分异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定量解析大豆单产空间分异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22年东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的总体提取精度达89.48%,Kappa系数为0.89,与统计数据之间的决定系数(R2)为0.92。大豆种植面积由北向南递减,大豆种植区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地区,重心位于绥化市。2)2022年东北地区大豆平均单产为2 514.08 kg/hm^(2),与实测产量之间的R2为0.72。大豆单产空间分布集聚性显著(P<0.01),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3)土壤类型、土壤pH值和大豆补贴是解释大豆单产空间分异特征最重要的3种单因子,q值分别为0.27、0.24和0.24。年均降雨∩年均积温、年均降雨∩大豆补贴以及土壤类型∩大豆补贴是解释大豆单产空间分异特征最重要的3对交互因子,q值分别为0.44、0.40和0.40。人为因素对大豆单产差异影响显著(P<0.01),大豆补贴、大豆粮价、农业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肥料价格和文盲率的较佳影响范围分别为4 801~7 500元/hm^(2)、5 601~5 800元/t、13.6×10^(4)~26.4×10^(4)hm^(2)、252×10^(4)~436×10^(4)kW、2 500~2 602元/t以及1.4%~1.8%。东北地区大豆单产在空间上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大豆单产空间分异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自然因素起主导作用,人为因素起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降雨 作物 空间分异特征 地理探测器 东北地区 多特征随机森林 大豆单产
下载PDF
中国典型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4种村落的考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邹秋雨 孙建伟 +3 位作者 杨丹丽 罗静 崔家兴 韦泽航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8-648,共11页
以中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旅游重点村和森林乡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典型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典型村落整体上以胡焕庸线为界,呈“东南密集,西北稀疏”的空间分布格局... 以中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旅游重点村和森林乡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典型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典型村落整体上以胡焕庸线为界,呈“东南密集,西北稀疏”的空间分布格局;②中国典型村落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集聚性,其中传统村落高密度区分布于黔东南-湘西、皖南-浙西南-闽北、晋东南一带,核心区呈“品”字形格局;民族村寨高密度区位于湘桂黔交汇处,由西南向西北和沿海地区逐渐减少;旅游重点村以京津冀和沪苏浙为双核心向西辐射到青甘、川滇一带;森林乡村则以北京以及浙江与安徽交界处为双核中心向周围辐射分布;③影响典型村落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地貌、水文、交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以及生态环境等。全国典型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能为全国典型村落的开发保护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村落 集聚性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新疆A级旅游景区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机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甜 杨兆萍 +3 位作者 韩芳 潘须眉 王值 陈晓东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2-332,共11页
基于地理学的时空视角,选取2011、2015和2019年新疆A级旅游景区数据,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和标准差椭圆法,分析新疆A级旅游景区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和缓冲区分析进行A级景区空间分异影响因素的识别和影响机理的分析... 基于地理学的时空视角,选取2011、2015和2019年新疆A级旅游景区数据,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和标准差椭圆法,分析新疆A级旅游景区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和缓冲区分析进行A级景区空间分异影响因素的识别和影响机理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新疆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大幅度增加,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集聚程度由减弱到增强;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呈现“东北—西南”方向,景区空间分布中心大致向西南方向移动;A级旅游景区的集聚密度和范围不断扩大,景区密度的区域差异显著,空间格局从“以乌昌为单核心的一极多点”逐步向“各地景区蓬勃发展,遍地开花”转变;自然环境、旅游资源本底、社会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对新疆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均有显著影响且影响程度和机理存在差异,社会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对景区空间分异的作用强度不断增强,自然旅游资源对景区空间分异的影响相对人文旅游资源的影响强度更大,自然环境的作用强度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级旅游景区 时空演变特征 影响机理 地理探测器 新疆
下载PDF
多尺度下西南喀斯特山地城市内涝空间分布特征与驱动力分析:以贵阳市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佳薇 尹昌应 +2 位作者 戴丽 周方 赵禹韩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46,共14页
【目的】针对现有城市内涝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研究多集中于平原地区,难以为喀斯特山地城市提供参考这一问题,【方法】以贵阳市为研究区,建立2016—2020年内涝数据集,运用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探究内涝空间分布特... 【目的】针对现有城市内涝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研究多集中于平原地区,难以为喀斯特山地城市提供参考这一问题,【方法】以贵阳市为研究区,建立2016—2020年内涝数据集,运用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探究内涝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在多尺度上(即250 m、500 m和1 000 m)揭示贵阳市内涝的驱动机制。【结果】结果表明:(1)贵阳市内涝具有集聚效应,集聚中心位于云岩区和南明区,内涝分布方向经历了由“南-北”向“东南-西北”的转变;(2)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和人口密度是内涝的主要驱动因子,特别是城市空间结构中容积率对内涝的驱动力最强,q值为0.374;(3)各驱动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类型以双因子增强为主,其中容积率∩建筑拥挤度的协同作用对内涝的影响最显著,q值为0.574;(4)内涝与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类型、地形间的相关性随研究尺度的增加而减弱,而土壤和地质则相反。【结论】内涝多集聚于云岩区和南明区;影响内涝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和人口;内涝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尺度效应,因此结合研究区特点确定适当的尺度,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内涝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 喀斯特 山地城市 内涝 地理探测器 城市空间结构
下载PDF
2022年北京冬奥会网络关注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华玉 陈国艺 魏德样 《体育教育学刊》 2023年第5期76-82,共7页
基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百度指数,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2022年北京冬奥会网络关注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时间层面,北京冬奥会网络关注度整体呈现为凸型波动双峰曲线... 基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百度指数,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2022年北京冬奥会网络关注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时间层面,北京冬奥会网络关注度整体呈现为凸型波动双峰曲线。(2)空间层面,北京冬奥会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呈集聚态势,表现为高关注度与低关注度省域在空间上显著聚集,冷热点格局则以“胡焕庸线”为分界,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分布差异。(3)北京冬奥会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布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互联网普及率及体育发展水平因素的影响。三大因素所包含的9个探测因子对北京冬奥会网络关注度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解释力,任意2个因子进行交互探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冬奥会 网络关注度 冰雪运动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空间形态对PM_(2.5)与O_(3)污染空间异质性特征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叶深 王鹏 +2 位作者 黄祎 折远洋 丁明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71-1784,共14页
城市空间形态作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及社会经济空间结构聚合体反映了城市化进程,探究城市空间形态及PM_(2.5)与O_(3)污染对区域大气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十三五”规划期间长三角城市群空气质量监测站及气象站观测数据、中国土地... 城市空间形态作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及社会经济空间结构聚合体反映了城市化进程,探究城市空间形态及PM_(2.5)与O_(3)污染对区域大气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十三五”规划期间长三角城市群空气质量监测站及气象站观测数据、中国土地覆盖数据(China Land Cover dataset)、人口密度及夜间灯光遥感影像从城市空间格局指数(城市建设用地紧凑度、城市建设用地边缘密度、城市建设用地斑块密度等)及城市空间结构指数(城市夜间平均夜光遥感指数、城市人口密度、城市通勤度等)角度计算城市空间形态指数,并运用地理探测器解析PM_(2.5)与O_(3)污染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PM_(2.5)年均质量浓度值较2016年下降15.9%,而MDA8 O_(3)年均质量浓度值增长9.94%;PM_(2.5)与O_(3)季节质量浓度时空分异特征显著,其相关性系数体现出“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征。2)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空间形态指数时空分异特征强于气象要素。除2019-2020年交通通勤度和城市建设用地紧凑度分别出现短暂44.8%和5.86%下降外,其余指数均逐年上升;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空间形态指数受空间异质性影响整体呈“北高、中部次之、南低”的特征。3)城市建设用地紧凑度是长三角城市群城市PM_(2.5)与O_(3)污染的最主要城市空间格局影响因子,对PM_(2.5)质量浓度值、MDA8 O_(3)质量浓度值及PM_(2.5)与O_(3)浓度相关性解释率分别为0.259、0.419和0.258。研究结果揭示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的主要空间形态指数将增强城市PM_(2.5)与O_(3)污染空间异质性特征,为探明城市化扩张背景下大气污染物的空间演化规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城市空间形态 多源数据 PM_(2.5)与O_(3)污染物 地理探测器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干旱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探测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鑫 程文仕 +2 位作者 李晓丹 杨昌裕 黄倩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4-332,共9页
为探讨土地利用转型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并明确相关驱动因素作用机理,以黑河流域中游这一典型干旱内陆河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标准差椭圆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工具,在对研究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转型生态环境效应数量变化... 为探讨土地利用转型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并明确相关驱动因素作用机理,以黑河流域中游这一典型干旱内陆河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标准差椭圆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工具,在对研究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转型生态环境效应数量变化、空间分布及方向特征进行多维测定基础上,对影响生态质量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机制进行了识别与分析。结果表明:(1) 2000—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转型频发,林地、灌木和人造地表大幅增加,草地、裸地和湿地减少,“南草北裸”的空间分布特征未发生扭转,草地和裸地是流域其他地类最为重要的转型补给源;(2)黑河流域中游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但向好发展,“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显著,其生态环境质量呈“正西北—正东南”朝向的变化趋势特征;(3)人为活动及高程、植被覆盖和坡度是黑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自然、社会和经济诸因素激烈的交互与协同作用,共同导致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综上,黑河流域中游生态环境质量趋好,但需严控人为活动,保障流域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持续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效应 标准差椭圆 地理探测器 黑河流域中游
下载PDF
运用地理探测器研究京津冀城市群PM_(2.5)浓度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勇 郭振东 +3 位作者 郑志威 戴强玉 赵纯 黄雯婷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9-659,共11页
研究京津冀城市群PM_(2.5)浓度时空格局变化和影响因素,对区域大气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PM_(2.5)遥感数据、地面站点气象数据、DEM数据、MODIS NDVI数据、夜间灯光数据、人口密度数据、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和... 研究京津冀城市群PM_(2.5)浓度时空格局变化和影响因素,对区域大气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PM_(2.5)遥感数据、地面站点气象数据、DEM数据、MODIS NDVI数据、夜间灯光数据、人口密度数据、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和路网数据,利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和Getis-Ord G_(i)^(*)分析,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京津冀城市群PM_(2.5)浓度时空变化和空间聚集特征,并探究影响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21年京津冀城市群PM_(2.5)污染严重,全年平均PM_(2.5)浓度为59.94μg/m^(3),冬季是京津冀城市群PM_(2.5)污染的高发季,但京津冀城市群PM_(2.5)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变化斜率为–0.85μg/(m^(3)·a).②PM_(2.5)浓度在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且PM_(2.5)浓度呈显著下降的区域占比为9.92%,主要集中在张家口市.③PM_(2.5)浓度变化的聚集性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PM_(2.5)浓度变化热点区域占比为50.95%.④因子探测结果表明,气温、高程和路网密度是影响京津冀城市群PM_(2.5)浓度空间分异最主要的因子,研究时段内降水对京津冀城市群PM_(2.5)空间分异的影响力呈上升趋势,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夜间灯光和路网密度对京津冀城市群PM_(2.5)空间分异的影响力均呈下降趋势.交互探测结果表明,气温在因子交互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气温与降水、高程和路网密度的交互作用均是影响京津冀城市群PM_(2.5)空间分异的主要因子组合.研究显示,2000—2021年京津冀城市群PM_(2.5)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气温、高程和路网密度对京津冀城市群PM_(2.5)浓度的空间分异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PM_(2.5)浓度 空间自相关分析 Getis-Ord G_(i)^(*)分析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东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晓慧 朱明畅 +4 位作者 雷军成 陈令怡 吴军 崔鹏 陈文娟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33,共8页
探究河流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和主要驱动因子,对制定流域生态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修订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选取2007年和2017年两期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东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 探究河流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和主要驱动因子,对制定流域生态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修订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选取2007年和2017年两期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东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解析东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东江源区2007-2017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了5.45亿元,减少了2.19%;(2)2007-2017年东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变化空间分异的形成受多个因子综合作用,其中乡(镇)面积与距水系平均距离、乡(镇)面积与距居民点平均距离的因子交互贡献最大,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影响力q值分别达到了0.86和0.81(;3)在中国南方山地丘陵区常见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模式中,农田向果园转化会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而林地向果园转化则会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4)河流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受到自然因子、人为因子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共同驱动。研究结果可为东江源区生态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变化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子 东江源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