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邹平王家庄铜矿床成矿地球化学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军 徐兆文 +4 位作者 李海勇 刘苏明 杨小男 陆现彩 李红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6-476,共11页
王家庄铜矿床的矿化脉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16~566℃之间,均值为289℃;盐度介于7.2%~63.2%NaCleq,均值为21.1%NaCleq。流体的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和CO2。在均一温度为240~440℃区间内,出现了富气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富液相的... 王家庄铜矿床的矿化脉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16~566℃之间,均值为289℃;盐度介于7.2%~63.2%NaCleq,均值为21.1%NaCleq。流体的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和CO2。在均一温度为240~440℃区间内,出现了富气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富液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和含子晶的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共存现象,以及加温后富气相包裹体均一到气相和同期富液相包裹体均一到液相的特征,表明成矿流体曾发生过沸腾作用;其中第一次发生于360~400℃,主要形成高温、高盐度含子晶的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和高温、中盐度富液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及高温、低盐度富气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第二次发生于240~320℃,主要形成高—中温、高盐度的含子晶的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和高—中温、中盐度富液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及高—中温、低盐度富气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之后主要形成富液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具有中低温和中盐度的特征。矿化脉石英中的δ18OH2O介于-1.14‰~1.79‰之间,均值为0.94‰;δD介于-63.70‰^-56.50‰之间,均值为-59.8‰;说明王家庄铜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后期混入大气降水。矿石矿物的δ34S变化于-8.80‰^-2.80‰之间,均值为-6.33‰。矿石矿物的n(206Pb)/n(204Pb)介于18.1684~18.3637之间,均值为18.2892;n(207Pb)/n(204Pb)介于15.5546~15.6342之间,均值为15.5777;n(208Pb)/n(204Pb)介于38.1286~38.4840之间,均值为38.2780。说明矿石具有贫重硫和富放射性成因铅的特征,硫、铅主要来源于深部,后期可能受到地壳物质或大气降水的混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成矿地球化学 成因机制 王家庄铜矿床
下载PDF
准噶尔北缘老山口铁铜金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机制 被引量:15
2
作者 吕书君 张志欣 +5 位作者 杨富全 柴凤梅 张希兵 刘锋 姜丽萍 耿新霞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7-534,共18页
老山口铁铜金矿床位于准噶尔北缘,铁铜金矿化主要呈块状、团块状、脉状、角砾状、细脉浸染状产于闪长(玢)岩和玄武质火山岩的接触带中。矽卡岩阶段石榴子石以发育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为特征,退化蚀变阶段绿帘石主要发育液相包裹体,石... 老山口铁铜金矿床位于准噶尔北缘,铁铜金矿化主要呈块状、团块状、脉状、角砾状、细脉浸染状产于闪长(玢)岩和玄武质火山岩的接触带中。矽卡岩阶段石榴子石以发育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为特征,退化蚀变阶段绿帘石主要发育液相包裹体,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的方解石主要发育液相包裹体、含子矿物包裹体和含CO2三相包裹体。早期矽卡岩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205~550℃及大于550℃,主要集中在220~470℃和大于550℃,盐度w(NaCleq)介于7.02%~17.96%,峰值为7.5%和16%,密度为0.60~1.00 g/cm3。退化蚀变阶段,均一温度变化于212~510℃,峰值为220℃,盐度w(NaCleq)介于6.16%~21.04%,密度为0.60~0.95 g/cm3。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均一温度变化于150~380℃,在160℃和220℃出现峰值,盐度w(NaCleq)介于13.4%~18.47%,密度为0.75~1.10 g/cm3。石榴子石和方解石的δ18OSMOW值为5.2‰~17.8‰,δ18O水值为-2.4‰~3.5‰,δDSMOW值变化于-144.0‰^-84.0‰,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混合的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方解石的δ13CPDB值变化于-6.8‰^-3.5‰,δ18OSMOW值为11.6‰~17.8‰,暗示成矿流体中碳主要来自闪长质岩浆,少量来自碳酸盐岩。黄铁矿δ34S值集中在0~3‰,结合稀土元素特征,表明硫主要来自于与矿体空间关系密切的闪长质岩浆。结合野外地质特征,认为铁矿成矿作用与矽卡岩的退化变质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地球化学 铁铜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 碳、氢、氧、硫同位素 成矿机制 准噶尔北缘
下载PDF
阿吾拉勒山琼布拉克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及碳氧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罗勇 廖思平 +2 位作者 杨武斌 单强 周昌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7-556,共10页
琼布拉克铜矿床位于新疆伊宁县境内,前人对该矿床的成因一直存在争议。文章通过对琼布拉克铜矿床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系统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的来源及演化。研究表明:琼布拉克铜矿床的... 琼布拉克铜矿床位于新疆伊宁县境内,前人对该矿床的成因一直存在争议。文章通过对琼布拉克铜矿床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系统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的来源及演化。研究表明:琼布拉克铜矿床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另有少量的气相包裹体,未见富CO2和含子矿物的流体包裹体,显示出张性构造环境流体包裹体组合的特征;琼布拉克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变化范围较大,分别介于92~356℃和w(NaC1eq)0.88%~16.89%之间,成矿流体的密度从0.62 g/cm3变化到1.04 g/cm3;琼布拉克铜矿床方解石中δ13CPDB为-7.37‰^-4.19‰,与地幔碳同位素组成(-5‰±2‰)基本相同;δ18OSMOW为9.63‰~11.91‰,与火山岩氧同位素组成值(5‰~15‰)相似,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地幔,暗示成矿作用与区内二叠纪火山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方解石 稳定同位素 铜矿床 琼布拉克
下载PDF
新疆阿吾拉勒山奴拉赛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贺 刘敏 +1 位作者 赵军 朱维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87-1100,共14页
阿吾拉勒铜矿成矿带是西天山重要的铜矿产地,奴拉赛铜矿床是成矿带内典型的铜矿床。在对奴拉赛铜矿床的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07~332℃,盐度介于0.7%~19.5%,密... 阿吾拉勒铜矿成矿带是西天山重要的铜矿产地,奴拉赛铜矿床是成矿带内典型的铜矿床。在对奴拉赛铜矿床的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07~332℃,盐度介于0.7%~19.5%,密度范围是0.94 g/cm3~1.13 g/cm3。矿石中金属硫化物δ34SV-CDT变化范围较大,在-4.1‰^+8.5‰之间;重晶石δ34SV-CDT在+13.9‰^+17.0‰之间。矿石中方解石的δ18OSMOW变化于+12.6‰^+16.3‰,δ13CV-PDB在-10.1‰^-2.3‰之间。认为奴拉赛铜矿床属于中低温热液成因,而非次生富集成矿,成矿过程为一期多阶段。流体混合是金属沉淀的主要机制,随着热液的演化,温度降低和氧逸度升高等多种因素耦合导致铜-硫络合物失稳而在断裂构造中沉淀出大量铜矿物。奴拉赛铜矿床与莫斯早特岩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紧密相关,推测莫斯早特岩体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和主要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铜矿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奴拉赛 阿吾拉勒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北缘玉勒肯哈腊苏铜(钼)矿床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富全 刘国仁 +6 位作者 秦纪华 张志欣 刘振江 张立武 魏广智 刘锋 耿新霞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65-982,共18页
玉勒肯哈腊苏中型斑岩型铜(钼)矿主要赋存在闪长玢岩中,有少量矿化产在北塔山组火山岩及似斑状黑云母石英二长岩中。矿化呈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和浸染状。围岩蚀变主要为钾化、硅化、绢云母化、石膏化、磁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 玉勒肯哈腊苏中型斑岩型铜(钼)矿主要赋存在闪长玢岩中,有少量矿化产在北塔山组火山岩及似斑状黑云母石英二长岩中。矿化呈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和浸染状。围岩蚀变主要为钾化、硅化、绢云母化、石膏化、磁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斑岩期、剪切变形期和表生期,铜和钼矿化主要形成于斑岩期的硫化物-钾硅酸盐阶段和辉钼矿阶段。石英和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可划分为H2O-NaCl型和H2O-CO2(±CH4/N2)-NaCl型。硫化物-钾硅酸盐阶段的成矿温度为141~500℃,主要集中在200~340℃;流体的w(NaCleq)为2.96%~14.97%;流体的密度为0.60~0.98 g/cm3。碳酸盐阶段的流体以中-低温度(140~320℃)和低盐度〔w(NaCleq)为2.74%~10.61%〕为特征。硫化物的δ34S值集中于-4.5‰^-0.1‰,峰值为-3.5‰,表明硫来自深源岩浆。石英和方解石的δ18OSMOW值为9.1‰~13.2‰,δ18OH2O值为2.05‰~6.28‰,δD值为-120‰^-97‰,表明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主要是岩浆水,混合有大气降水;碳酸盐阶段的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混合有岩浆水。成矿时代为中泥盆世〔(373.9±2.2 Ma)〕,成矿作用与闪长玢岩的侵入有关。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导致流体沸腾,同时,水-岩交换反应、流体成分的改变等在铜钼成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斑岩铜(钼)矿床 流体包裹体 硫、氢、氧同位素 成矿作用 玉勒肯哈腊苏 准噶尔北缘 新疆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部洋灰洞子铜矿床成矿机理:矿化蚀变、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1
6
作者 祝浚泉 孙景贵 +5 位作者 门兰静 古阿雷 陈延峻 明珠 赵世峰 闫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5-380,共16页
洋灰洞子铜矿床位于延边-东宁成矿带,兴凯-延边岩浆构造带北端。矿床发育在花岗闪长斑岩与三叠系黄松群阎王殿组浅变质岩系接触带内侧的角砾岩带内,矿体多呈透镜状和脉状产出。矿床地质和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围岩蚀变主要是黑云母化、... 洋灰洞子铜矿床位于延边-东宁成矿带,兴凯-延边岩浆构造带北端。矿床发育在花岗闪长斑岩与三叠系黄松群阎王殿组浅变质岩系接触带内侧的角砾岩带内,矿体多呈透镜状和脉状产出。矿床地质和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围岩蚀变主要是黑云母化、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及碳酸盐化;蚀变分带特征明显,以岩体为中心向外依次发育钾硅酸盐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青磐岩化带。矿石矿物主要是黄铜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其次是毒砂、辉钼矿、闪锌矿、方铅矿等。成矿过程可初步划分为4个阶段,从早到晚依次为:(Ⅰ)石英-黄铁矿-毒砂阶段;(Ⅱ)石英-磁黄铁矿-辉钼矿阶段;(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Ⅳ)石英-碳酸盐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有富液相(WL)、富气相(WV)、纯液相(L)和纯气相(V)以及含子晶三相(S)包裹体;其中Ⅰ阶段发育富液相包裹体;Ⅱ阶段发育富液相和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Ⅲ阶段发育气液两相、纯液相和纯气相以及少量含子晶三相包裹体,呈孤立和群体分布;Ⅳ阶段主要是富液相和纯液相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380~417℃、304~368℃、171~310℃和116~189℃,与划分的4个成矿阶段相对应。Ⅰ、Ⅱ阶段包裹体的w(Na Cleq)分别为4.63%~14.52%和5.09%~14.63%;Ⅲ阶段包裹体的w(Na Cleq)分布在1.73%~10.37%和13.44%~15.35%两个区间;Ⅳ阶段包裹体的w(Na Cleq)为0.87%~9.08%。早阶段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含少量CO2;主成矿阶段以H2O为主,含少量CH4;晚阶段只有H2O;指示伴随着温度降低,成矿过程由含CO2的水盐体系逐渐演化为含CH4的水盐体系。结合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闪长斑岩的斑晶石英和各不同成矿阶段硫化物石英脉的石英H-O同位素及矿石矿物Pb同位素特征,认为成矿流体来源于花岗质岩浆作用或是出溶流体,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成岩成矿过程经历了花岗质岩浆上升侵位→流体出溶与含矿流体形成→隐爆作用→成矿流体与大气水混合等过程,并先后形成以黄铁矿化为主的蚀变岩和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石英-碳酸盐脉。综合研究认为洋灰洞子铜矿床属于斑岩型铜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矿床成因 洋灰洞子 铜矿床 黑龙江省东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