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吴淑茂祖传《更路簿》地名英译策略
1
作者 黎姿 王初艳 +2 位作者 曾庆瑜 任俊超 苏红瑞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1期165-168,共4页
选取吴淑茂祖传《更路簿》记录的14个南海岛礁名称作为研究对象,以地名翻译“音从主人”和“目标语倾向”原则为指导,研究“吴簿”地名英译策略。《更路簿》地名英译须兼顾标准名称和习用名称翻译,采用标准名称“汉语拼音拼写+英语音标... 选取吴淑茂祖传《更路簿》记录的14个南海岛礁名称作为研究对象,以地名翻译“音从主人”和“目标语倾向”原则为指导,研究“吴簿”地名英译策略。《更路簿》地名英译须兼顾标准名称和习用名称翻译,采用标准名称“汉语拼音拼写+英语音标标注”、习用名称“海南方音转写+英语音标标注”的翻译策略。“音从主人”有助于彰显我国对所涉岛礁享有的主权,“目标语倾向”有利于创造易于目标语读者诵读和记忆的译名,增强翻译效果。这有利于传播《更路簿》地名文化,在译入语中注入汉语拼音和海南方音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路簿》 音从主人 目标语倾向 地名英译
下载PDF
宜侯夨簋中“宜”非江南吴国新考
2
作者 姚草鲜 《古代文明(中英文)》 2023年第4期57-65,M0004,M0005,共11页
宜国是传世文献佚记的西周诸侯国之一。若非宜侯夨簋、霸伯盘等青铜器的出土,人们无由发现它的历史踪迹。然而在宜侯夨簋被发现后,学者多将其视为江南吴国的铜器,用以考索吴国早期的历史。实际上,宜侯夨在徙封宜地之前为虞国之君,而虞... 宜国是传世文献佚记的西周诸侯国之一。若非宜侯夨簋、霸伯盘等青铜器的出土,人们无由发现它的历史踪迹。然而在宜侯夨簋被发现后,学者多将其视为江南吴国的铜器,用以考索吴国早期的历史。实际上,宜侯夨在徙封宜地之前为虞国之君,而虞国是武王时期分封吴国虞仲在晋南地区新建的国族。后来康王将虞侯夨徙封至宜,其地在今河南宜阳,而非江苏丹徒或其它地方。近出霸伯盘铭文中的“宜姬”不仅显示了宜为姬姓国族的事实,也提供了宜国与霸国相近而交往密切的证据。康王徙封虞侯夨于宜,使其与应国相互配合,共同组成抵御淮夷、南向拓疆的重要防线,以便实现周初经略南土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国 宜侯夨簋 霸伯盘 族姓 地望
下载PDF
中文文本的地理命名实体标注 被引量:27
3
作者 张雪英 朱少楠 张春菊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5-120,共6页
地理信息的语义解析有效地解决自然语言与地理信息系统之间的语义障碍问题。在分析中文文本和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实体描述和表达机制差异的基础上,结合地理命名实体描述的语言特点,制定中文文本的地理命名实体标注体系和标注规范,并以GA... 地理信息的语义解析有效地解决自然语言与地理信息系统之间的语义障碍问题。在分析中文文本和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实体描述和表达机制差异的基础上,结合地理命名实体描述的语言特点,制定中文文本的地理命名实体标注体系和标注规范,并以GATE(General Architecture for Text Engineering)作为标注平台,构建基于《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的大规模标注语料库,以解决当前相关标准和规模化标准数据匮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文本 地理命名实体 标注体系 标注语料库 自然语言
下载PDF
地名:镌刻在地球上的历史 被引量:4
4
作者 邵则遂 唐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110,共7页
地名是在约定俗成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对某一地域的指称,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活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产物,是镌刻在地球上的历史。地名以语言文字为物质外壳,不仅囊括了语言、历史、地理、移民、社会心理等各方面的文化信息,还能... 地名是在约定俗成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对某一地域的指称,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活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产物,是镌刻在地球上的历史。地名以语言文字为物质外壳,不仅囊括了语言、历史、地理、移民、社会心理等各方面的文化信息,还能为明确地域归属、维护国家主权提供佐证。将地名中渗透的语言、历史、移民、地理等科学内涵进行挖掘整理,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继承,地名研究意义重大,地名应得到我们的尊重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历史 文化 语言 地理
下载PDF
混成耕牧制在彝语地名中的反映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庭硕 李天元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63-67,共5页
混成耕牧制是一种普遍流行于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生产方式。彝族、土家族、苗族、仡佬族 ,甚至部分汉族和布依族都曾实行过这一生产方式 ,有的至今尚在延续或变形延续。然而 ,对混成耕牧制的研究目前尚不充分 ,文献记载又残缺不全。因此 ... 混成耕牧制是一种普遍流行于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生产方式。彝族、土家族、苗族、仡佬族 ,甚至部分汉族和布依族都曾实行过这一生产方式 ,有的至今尚在延续或变形延续。然而 ,对混成耕牧制的研究目前尚不充分 ,文献记载又残缺不全。因此 ,通过对彝语地名含义的破译和诠释 ,归纳这些地名定型的命名意图 ,透视这些地名的命名取向 ,从而揭示混成耕牧制在资源利用上的若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成耕牧制 彝语地名 命名取向
下载PDF
壮语地名及其研究——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一 被引量:21
6
作者 覃凤余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9-120,共12页
壮语地名是用壮族人的思维方式命名、体现壮族文化内涵的地名。守土性、混合性、壮汉对应复杂性是壮语地名的特点。通名和专名是壮语地名词汇系统的重要内容。对壮语地名的研究,有民族学、人类学、农业史、语言学诸多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 壮语地名 语言文化
下载PDF
壮语地名中的壮语与汉语——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四 被引量:10
7
作者 覃凤余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8-118,共11页
壮语地名有壮语和汉语两部分,其关系有以下三种:有壮语有汉语,汉语和壮语有对译关系;有壮语有汉语,汉语和壮语没有对译关系;有汉语,但是没有壮语。书写壮语地名的方块字有的本身就是汉字,即使不是汉字,也会向汉字系统靠拢。壮语地名有... 壮语地名有壮语和汉语两部分,其关系有以下三种:有壮语有汉语,汉语和壮语有对译关系;有壮语有汉语,汉语和壮语没有对译关系;有汉语,但是没有壮语。书写壮语地名的方块字有的本身就是汉字,即使不是汉字,也会向汉字系统靠拢。壮语地名有转化为汉语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语地名 壮语 汉语
下载PDF
壮语地名的分类——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二 被引量:9
8
作者 覃凤余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4-104,共11页
从语言文化的角度给壮语地名分类有语言分类和命名法分类。语言分类有构词类别和造词类别。构词类别有单纯词地名、复合词地名和词组地名。造词类别有原生地名和非原生地名。命名法分类有描述性地名、记叙性地名、寓托性地名。
关键词 壮语地名 分类
下载PDF
盐城地名的语言文化意蕴——以“某场”、“某总”、“某荡”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傅义春 吴晓静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8-10,共3页
盐城有很多独具特色的地名,这与该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古繁盛的煮盐业密切相关。通过剖析含"场"、"总"、"荡"等地名的语言和文化理据,揭示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既利于人们认识地名的民俗文化学价值,... 盐城有很多独具特色的地名,这与该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古繁盛的煮盐业密切相关。通过剖析含"场"、"总"、"荡"等地名的语言和文化理据,揭示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既利于人们认识地名的民俗文化学价值,又利于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地名 语言文化 地理特征 理据
下载PDF
试论民族语言对历史文化和地名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寰熹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33-136,共4页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更是多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王朝的国家。民族杂居地区少数民族语言在历史时期对地名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分析了民族语言形成的地名对历史地理研究的价值,表述了其在历史研究和地名工作中的意义,并希望在今后...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更是多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王朝的国家。民族杂居地区少数民族语言在历史时期对地名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分析了民族语言形成的地名对历史地理研究的价值,表述了其在历史研究和地名工作中的意义,并希望在今后的地名文化研究中能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语言 历史文化 地名
下载PDF
地名翻译中的目标语倾向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捷 《标准科学》 2020年第11期36-43,共8页
本文从目标语倾向原则讨论了地名的英汉互译问题。依据地名单一罗马化国际标准,全球地名译拼写统一使用罗马字。英语使用罗马字体系,汉语使用汉字体系,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码。为了更有效地将两种语系的地名翻译出来,本文提出了"目标... 本文从目标语倾向原则讨论了地名的英汉互译问题。依据地名单一罗马化国际标准,全球地名译拼写统一使用罗马字。英语使用罗马字体系,汉语使用汉字体系,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码。为了更有效地将两种语系的地名翻译出来,本文提出了"目标语倾向原则"。根据此原则,翻译英语地名时,应选用高频汉字,最好读音接近地名源语;将汉语地名以拼音形式转写成英语地名时,应以英语读音的形式来标注其读音,以便英语受众阅读,提高译文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语偏好原则 罗马化 地名 源语 语码
下载PDF
凉山彝语地名命名方式及文化内涵 被引量:3
12
作者 沙马打各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9-71,共3页
凉山彝语地名大致按居民姓氏、历史缘由、神话传说、地形地貌等因素命名,其命名方式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历史条件和风土人情息息相关,并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凉山 彝语 地名 环保理念 文化
下载PDF
喀喇沁地区蒙古语地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宝玉柱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46-52,共7页
喀喇沁地区蒙古语自然村地名按词义分类,可包括自然地理式、氏族人名式、职业分工式、聚落计户式等4种类型。自然地理式村名显示喀喇沁人以山地聚落为主;氏族人名式村名显示喀喇沁部由众多氏族融合而成;职业分工式村名显示喀喇沁地区曾... 喀喇沁地区蒙古语自然村地名按词义分类,可包括自然地理式、氏族人名式、职业分工式、聚落计户式等4种类型。自然地理式村名显示喀喇沁人以山地聚落为主;氏族人名式村名显示喀喇沁部由众多氏族融合而成;职业分工式村名显示喀喇沁地区曾经有过发达的畜牧业和狩猎、山林经营传统,农业及其他职业也逐步得到发展;计户式村名显示,喀喇沁地区初期的蒙古村落以3、5、7、8户为主,规模很小。同名自然村名前加特定限定词,是自然村的横向扩展形式;以驻地核心村命名自然村上一级行政单位,是农村管理网络的纵向扩展形式。喀喇沁地区蒙古语地名的汉化有音译、音译加意译、意译加意译、意译、两名并行、改名等不同过程。地名演化是语言演变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语 喀喇沁 地名 社会会语言学
下载PDF
论中国少数民族语地名的语义-应用英译模式 被引量:4
14
作者 连真然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17年第2期57-63,共7页
文章阐述中国少数民族语地名的性质、语义-应用英译模式的建构,提出语义-应用英译模式,包括单一通名英译模式、复合通名英译模式、方位词英译模式、词素构词本义化英译模式等,并用实例论证了语义-应用英译模式的实用性及其价值。
关键词 语义-应用英译模式 中国少数民族语地名
下载PDF
从峨山彝、汉地名转换看民族语言、文化的接触和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江文 《学术探索》 CSSCI 2014年第2期124-130,共7页
峨山自古就是彝族聚居的地方,传承了众多的彝语地名,体现了峨山彝族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随着汉族的迁入,汉语和汉文化的影响,彝语地名或被借入到汉语,或被汉语地名替换,从彝、汉地名的转换,可以看到民族语言、文化的接触与交融。
关键词 彝语地名 语言接触 文化交融
下载PDF
壮、泰、傣通名比较及其反映文化演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戴红亮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95-98,130,共5页
傣语、壮语、泰语等语言,同属壮傣语支,因此这些民族语的地名通名有许多共性,而且傣族和泰族后来在文化上接触频繁,而且都信仰小乘佛教,都从巴利语中借进了一些通名;这些民族在形成过程中又经历了各自的发展,地名通名又呈现出一定的差... 傣语、壮语、泰语等语言,同属壮傣语支,因此这些民族语的地名通名有许多共性,而且傣族和泰族后来在文化上接触频繁,而且都信仰小乘佛教,都从巴利语中借进了一些通名;这些民族在形成过程中又经历了各自的发展,地名通名又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比较这些地名的异同不但可以了解历史上这些民族的分布和迁徙,而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民族在文化上呈现出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语 壮语 泰语 通名
下载PDF
《乾隆内府舆图》满语地名探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魏巧燕 《满语研究》 2011年第2期11-15,共5页
清代满汉文《乾隆内府舆图》是经实地测绘而成的全国地图,可与清朝地理志书相辅相成,为研究清代历史地理提供直观、原始的素材。《乾隆内府舆图》的绘制承前启后,对后世地图和西方地图的绘制具有一定的影响。该图注记的满语地名,种类齐... 清代满汉文《乾隆内府舆图》是经实地测绘而成的全国地图,可与清朝地理志书相辅相成,为研究清代历史地理提供直观、原始的素材。《乾隆内府舆图》的绘制承前启后,对后世地图和西方地图的绘制具有一定的影响。该图注记的满语地名,种类齐全,语义丰富,对于我们了解满语地名区的地理与人文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内府舆图 满语 地名
下载PDF
云南民族语地名探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惠荣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1994年第1期11-22,共12页
云南有25种世居的少数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也是民族语地名语种最多的省。云南被称为“地名博物馆,,民族语地名有其典型性。云南的民族语地名有很多特点,但并不特殊,在其他地方也似曾相识。本文以一个省为单元,对少数... 云南有25种世居的少数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也是民族语地名语种最多的省。云南被称为“地名博物馆,,民族语地名有其典型性。云南的民族语地名有很多特点,但并不特殊,在其他地方也似曾相识。本文以一个省为单元,对少数民族语地名进行全面综合研究,探讨民族语地名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的关系及各种民族语地名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语地名 地理分布 通名 地名
下载PDF
峨山彝语地名的文化语言学解读
19
作者 罗江文 罗雅馨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88-96,共9页
峨山自古就是彝族聚居的地方,传承了众多的彝语地名,其命名与彝族所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密切相关,体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和民族特征,从中可以看到峨山彝族社会历史风貌、语言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关键词 彝语地名 文化内涵 文化交融
下载PDF
开发进程中壮语地名的保护与传承
20
作者 游伟民 覃凤余 《百色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51-54,共4页
壮语地名中壮文化最容易流失的是一地二名,其次是意译。音译最便于壮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但也要注意"雅化"也会造成壮文化的流失。
关键词 壮语地名 壮文化 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