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sk-based evaluation o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of mountain city - A case study in Suide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WANGYao ZHANG Mao-sheng +1 位作者 XUE Qiang WU Si-duo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12期2730-2740,共11页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the cities in China,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 huge concern for local govern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geolo...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the cities in China,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 huge concern for local govern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geological disasters are the main restraining factor of the development in mountain citie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in Suide County of Shaanxi Province with a risk-based approach as followed: a hazard analysis on geological disasters based on a slope geological survey at a scale of 1:10,000; a consequence analysis based o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 aerial survey data; integrating the results of hazard analysis and consequence analysis, a risk zonation and analysi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urban areas were completed considering urban planning, land use planning and the safety of infrastructure and major engineering. Subsequently, taking the acceptable levels of human life and property risks incurred by landslides as the criteria of the evaluation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current and future urban carrying capacity wa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risk analyses. Accordingly, the prior development zone, the restricted development zone and the prohibited zone were delineated, with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future urban development. The technological and methodological system used in the study can be applied to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of other important mountain cities, which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land and sp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NTAIN CITIES RISKS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下载PDF
Urba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Land-Utilization Evaluation in Xi'an 被引量:1
2
作者 Li Xianzhong Comprehensive Institute of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Beijing 100007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7-60,共4页
In this paper, the urban geosciences with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Xi'an as an example are studied in detail. A corresponding model is employed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land-use capacity, pr... In this paper, the urban geosciences with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Xi'an as an example are studied in detail. A corresponding model is employed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land-use capacity, providing a scientific base for the controlling measures of the urban land-use proj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logical environment land-use capacity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下载PDF
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review,theory, and practice in China 被引量:19
3
作者 Rui-min Li Zhi-qiang Yin +3 位作者 Yi Wang Xiao-lei Li Qiong Liu Meng-meng Gao 《China Geology》 2018年第4期556-565,共10页
Evaluation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ies (GRECC)are the premise of land space planning and use control.Resource allocations and environmental capacity are the basic conditions that restrict devel... Evaluation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ies (GRECC)are the premise of land space planning and use control.Resource allocations and environmental capacity are the basic conditions that restrict development in a region.In this paper,based 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hina's geological environment,groundwater resources,mineral resources,other 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research statu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ural resource environmental system and the socio-economic system is studied.Then a "coordination theor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is proposed.Next,on the basis of an evaluation experiment performed at different scales and for different types of regions,the technical methods for an evaluation of the 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at the regional (inter-provincial)and provincial scales in China are established for the first time.This paper presents a standardized method based on technical ideas, evaluation methods,and index systems for geologic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Finally,an evaluation of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in China is used as an example for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 background and use of state evaluation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logical environment GROUNDWATER RESOURCES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下载PDF
渤海海域地质环境稳定性定量评价
4
作者 陈晓辉 李日辉 +2 位作者 温珍河 付军 徐晓达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1,共8页
渤海地理位置优越,海洋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地质环境资料的支撑,现有研究通常分海区开展,缺乏实测资料支持的系统性研究。基于2008—2016年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环境地质因素的相关资料,通过网格化处理,量化渤海海域主要环境地质因素的特征参数... 渤海地理位置优越,海洋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地质环境资料的支撑,现有研究通常分海区开展,缺乏实测资料支持的系统性研究。基于2008—2016年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环境地质因素的相关资料,通过网格化处理,量化渤海海域主要环境地质因素的特征参数,建立了以海底地形或底质环境变化类、地层不均衡类、活动构造类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地质环境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层次分析定权法和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地质环境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渤海海域依据地质环境稳定性可划分为差等、较差、中等、较好、优等5级,大部分海域地质环境稳定性总体较好,地质环境稳定性较差的海域占比10.00%,尤其是黄河三角洲周边海域,不稳定环境地质因素活动断层、地震震中、浅层气及与潮流相关的环境地质因素较为集中,危险性较大。研究结果对渤海海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相关定量评价方法可为中国海洋环境地质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环境地质因素 地质环境稳定性 定量评价
下载PDF
安徽省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魏路 刘建奎 +2 位作者 肖永红 刘桂建 康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107,共6页
通过分析安徽省地质环境特点,选取其中8个地质环境因子建立了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安徽省地质环境承载能力总体较强;仅大别山区、黄山市、池州市-铜陵... 通过分析安徽省地质环境特点,选取其中8个地质环境因子建立了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安徽省地质环境承载能力总体较强;仅大别山区、黄山市、池州市-铜陵市-芜湖市等矿山集中开采区承载能力较弱,面积占比4.78%。根据安徽省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特征,提出了针对对大别山区、皖南山区开展地质环境保护和针对安徽省地下水超采区进行修复的建议,为国土空间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地质环境 承载能力 指标体系 评价
下载PDF
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大地测量监测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党亚民 杨强 王伟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36-1345,共10页
全球大地测量观测系统(GGOS)已在地球变化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系统介绍了综合大地测量各类观测数据,以及地质、地震等资料,开展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大地测量监测和评价的方法。以环渤海区域和川滇区域为例,分别针对地面沉降显著... 全球大地测量观测系统(GGOS)已在地球变化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系统介绍了综合大地测量各类观测数据,以及地质、地震等资料,开展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大地测量监测和评价的方法。以环渤海区域和川滇区域为例,分别针对地面沉降显著、地震多发等不同地质环境特征,介绍了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监测技术最新进展及应用成果。结果表明,针对不同地质环境背景,基于各类大地测量监测数据,结合地质、地震、水文等资料,可有效实现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监测和评价,拓展了大地测量地球变化监测的应用领域,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稳定性 大地测量监测 地表变化 因子分析法 定量评价
下载PDF
基于集对分析的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大庆市为例 被引量:31
7
作者 姚治华 王红旗 郝旭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3-189,共7页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质环境正在承受前所未有的影响与压力,为了科学地指导城市地质环境规划,有效提高城市地质环境的调控手段,需要对城市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系统综合的研究。文章以多学科理论方法为指导,在对地质环境...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质环境正在承受前所未有的影响与压力,为了科学地指导城市地质环境规划,有效提高城市地质环境的调控手段,需要对城市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系统综合的研究。文章以多学科理论方法为指导,在对地质环境承载力概念内涵分析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调节和社会经济四个方面构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基于熵值-AHP(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法的集对分析模型对大庆市地质环境承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肇州、肇源是当前大庆市地质环境承载状况较差的区域,需重点保护;据80年代和现状数据对比分析得出,虽然承载状况呈转好趋势,但环境子系统却变差,因而环境保护尤为重要。另外,通过对对立度和同一度的分析,提出了改善地质环境承载力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承载力 评价 指标体系 集对分析
下载PDF
区域台风-洪涝-地质灾害链减灾能力评估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婷 吴绍洪 +1 位作者 高江波 韦炳干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3-200,210,共9页
以浙江省苍南县为例,构建防灾能力、抗灾能力和救灾能力一体化的台风-洪涝-地质灾害链减灾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应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定量评估台风-洪涝-地质灾害链减灾能力。结果表明,苍南县各乡镇台风-洪涝-地质灾害减灾能力可应对... 以浙江省苍南县为例,构建防灾能力、抗灾能力和救灾能力一体化的台风-洪涝-地质灾害链减灾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应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定量评估台风-洪涝-地质灾害链减灾能力。结果表明,苍南县各乡镇台风-洪涝-地质灾害减灾能力可应对台风等级为10~12级,空间上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分布特征。评估结果较为准确地识别各乡镇减灾能力的优势和限制因素,其减灾能力差异主要受房屋抗风能力、房屋参保、工程设施抗洪能力等因素影响。区域台风-洪涝-地质灾害链减灾能力应基于减灾资源、灾害危险性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减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链 台风-洪涝-地质灾害 减灾能力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定量评估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陕西省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估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瑜英 李占斌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1,共6页
近年来国内外影响较大的生态足迹分析模型,通过对区域人口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测度,确定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利用生态足迹理论,选择1999、2001及2003年为代表年份,对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实证计算和... 近年来国内外影响较大的生态足迹分析模型,通过对区域人口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测度,确定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利用生态足迹理论,选择1999、2001及2003年为代表年份,对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实证计算和分析,揭示陕西省可持续发展制约因子;分析不同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足迹的变化对陕西省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为区域环境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承载力 定量评估 生态环境效应 陕西
下载PDF
华东地区矿山地质环境定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邢怀学 李君浒 +3 位作者 董永观 葛伟亚 田福金 常晓军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2年第8期33-35,55,共3页
根据华东地区各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资料,从矿山区域条件、矿山开采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程度、矿产资源开发规划、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难易程度等5个方面确定了影响矿山地质环境的指标体系,建立了矿山... 根据华东地区各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资料,从矿山区域条件、矿山开采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程度、矿产资源开发规划、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难易程度等5个方面确定了影响矿山地质环境的指标体系,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定量评价模型。该模型有16个评价指标,涵盖了影响矿山地质环境的各种因素。在GIS软件辅助与专家干预下,对16个评价指标逐一开展了评价工作,并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根据各指标的评价结果及相应的权重值,计算得出总体评价的分值。在专家干预下利用MAPGIS软件编制了华东地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图。经野外验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地区 地质环境 定量评价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以东江流域东源县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龚建文 张正栋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44-1850,共7页
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方法研究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生态足迹分析模型是通过对区域人口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测度,确定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计算方法,采用2004-2007年东源县统计年鉴、历... 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方法研究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生态足迹分析模型是通过对区域人口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测度,确定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计算方法,采用2004-2007年东源县统计年鉴、历年年初土地面积、2002世界粮农组织(FAO)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相关数据,对重点饮用水源地——东源县14a(1994-2007年)来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实证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的东源县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0.8561hm2·cap-1,而实际人均生态空间面积(均衡承载力面积)为1.6418hm2·cap-1,人均生态盈余为0.5887hm2·cap-1。14a来东源县的生态承载力总体上几乎都是大于生态需求(除了1995年、1996年生态需求略大于生态供给外),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且生态盈余呈现稳中增长的趋势,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一种相对可持续状态。其中,林地生态承载量最大,生态盈余最多,呈现逐年减少的态势;耕地生态承载量次之,生态足迹最大,生态赤字大,生态压力严重;水域和草地的生态压力逐年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承载力 定量评估 生态环境效应 东江流域
下载PDF
五龙沟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空间统计分析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锦秀 陈丽娟 黄青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2-166,共5页
为解决常规方法难以对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有效描述的问题,以五龙沟金矿区为例,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法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首先建立了涵盖社会经济、矿山开发、自然地理、基础地质和矿山环境等方面共15个指标的矿山地质环境承... 为解决常规方法难以对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有效描述的问题,以五龙沟金矿区为例,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法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首先建立了涵盖社会经济、矿山开发、自然地理、基础地质和矿山环境等方面共15个指标的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了各指标的分级标准并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各指标的评价分值对矿山地质承载力进行计算;最后分别采用热点分析法、高低聚类分析法、密度分析法等空间统计分析法对该矿区的地质承载力进行了进一步评价。评价结果与矿区野外地质调查成果较一致,对于实现该矿区安全开采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 承载力评价 热点分析法 高低聚类分析法 密度分析法 空间统计分析法
下载PDF
城市区域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定量化指标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郑桂森 卫万顺 +4 位作者 王继明 刘宗明 于春林 徐吉祥 李小龙 《城市地质》 2018年第1期9-17,共9页
城市区域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是指为了满足城市布局选址、规划建设、安全运行、转型升级对地质资源和地质环境的需求,特别是对定量化地质数据的需求而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保障城市发展的地质资源和制约城市建设发展的地质环境问题。目... 城市区域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是指为了满足城市布局选址、规划建设、安全运行、转型升级对地质资源和地质环境的需求,特别是对定量化地质数据的需求而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保障城市发展的地质资源和制约城市建设发展的地质环境问题。目前我国已颁布的国家、地方、行业标准中,对各项地质要素的评价以定性评价居多,指标定量化程度较低,而且部分评价指标不能全面反映评价对象演化趋势。本文在大量城市地质工作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城市区域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定量化指标体系。本次工作一是将评价指标体系中不够完善的部分新设置了定量化指标,二是将部分指标评价由定性转为定量,三是修订了部分定量化指标的定量分级标准,旨在使地质成果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提高地质工作基础性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质 适宜性评价 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 地质环境 地质资源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区域水环境自净能力的定量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冯利华 骆高远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02年第5期23-24,49,共3页
根据地震等级和风力等级的计算原理 ,提出了区域水环境自净能力等级的概念。它是描述一个地区水环境自净能力大小的定量指标。自净能力等级越高 ,区域水环境的自净能力越强。该指标从理论和应用方面来说都具有许多优点 ,概念明确 ,简单... 根据地震等级和风力等级的计算原理 ,提出了区域水环境自净能力等级的概念。它是描述一个地区水环境自净能力大小的定量指标。自净能力等级越高 ,区域水环境的自净能力越强。该指标从理论和应用方面来说都具有许多优点 ,概念明确 ,简单易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水环境 自净能力 等级 定量评价
下载PDF
城市地质学理论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郑桂森 卫万顺 +4 位作者 刘宗明 王继明 于春林 徐吉祥 李小龙 《城市地质》 2018年第2期1-12,共12页
本文在系统研究国内外城市地质学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基础上,系统分析并拓展了城市地质学的内涵与外延;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提出了保证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地质安全是城市地质学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明确提出了城市地质学研... 本文在系统研究国内外城市地质学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基础上,系统分析并拓展了城市地质学的内涵与外延;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提出了保证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地质安全是城市地质学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明确提出了城市地质学研究的三个科学问题,即城市选址安全底限问题、城市发展规模上限问题、城市发展可持续性问题;由此构建了区域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城市地质作用研究,三方面的城市地质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质学 可持续发展 地质条件适宜性 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 城市地质作用
下载PDF
矿区地质环境定量评价的FAHP与可变模糊集模型 被引量:8
16
作者 徐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8-181,共4页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特征,难以进行定量评价的问题,将模糊层次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与可变模糊集相结合,以宁夏某地区为例,构建了一种适用于矿区地质环境的定量评价模型。首先构建了涵...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特征,难以进行定量评价的问题,将模糊层次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与可变模糊集相结合,以宁夏某地区为例,构建了一种适用于矿区地质环境的定量评价模型。首先构建了涵盖矿区地质背景、地质灾害、资源毁坏、环境污染等4个一级指标,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水文气象、人类活动强度等16个二级指标的矿区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可变模糊集求解方法计算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并结合FAHP法求解出矿区地质环境等级特征值,依据各特征值对矿区地质环境所属等级进行了准确划分。研究表明:该矿区地质环境等级特征值为2.489,综合地质环境等级为II级,区内地质环境总体良好;该区矿区地质背景、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等级均为II级,资源毁坏等级为III级,表明该区资源毁坏程度处于预警状态,有必要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地质环境 模糊层次法 可变模糊集 定量评价模型
下载PDF
地质调查支撑服务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理论与方法探索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国光 湛龙 +8 位作者 刘红樱 张景 张洁 张晓东 张定源 陈进全 侯晓龙 牛晓楠 王冲 《华东地质》 2022年第1期1-16,共16页
为探索地质调查支援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方法,为新时代地质工作转型升级提供经验,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综合地质调查工程”。通过省、市、县、流域等不同层级综合地质调查及专题评价试点,取得了一些理论... 为探索地质调查支援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方法,为新时代地质工作转型升级提供经验,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综合地质调查工程”。通过省、市、县、流域等不同层级综合地质调查及专题评价试点,取得了一些理论方法及技术应用成果:①揭示了我国典型红壤区地质要素对水土流失的控制作用,总结了不同岩性控制区水土流失地质成因规律。②针对不同类型的海岸带侵蚀与淤积成因要素,提出海陆统筹生态健康评价方法。③以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为单元,分析小流域山水林田湖水土流失风险要素,提出水土流失重点区流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④从地球系统出发,突出岩石与土壤圈资源环境特征,提出地质调查支撑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与途径。⑤从“地表基质调查既是自然资源的基础物质调查,又是为自然资源质量、生态评价提供参数的调查”观点出发,形成了地表基质综合分类和调查技术方法体系。以上认识可为生态保护与系统修复、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调查理论与方法 支撑服务 水土流失全视角评价 海陆统筹一体化评价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 地表基质综合调查 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
下载PDF
基于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松根 马海波 《甘肃科学学报》 2020年第3期121-124,145,共5页
通过建立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和模型,分析了三层次16个影响因素对地质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对地质环境承载力权重指标上来看,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权重分别为0.7547、0.1509和0.0943。在地质环境中,地质构造、地... 通过建立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和模型,分析了三层次16个影响因素对地质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对地质环境承载力权重指标上来看,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权重分别为0.7547、0.1509和0.0943。在地质环境中,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地质灾害对地质环境承载力影响的权重较大,分别为0.1217、0.1716和0.2470;在生态环境中,对地质环境承载力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覆盖度,权重分别为0.0514和0.0399;在社会环境中,建筑密度、财产价值和人口密度的总排序权重分别为0.0134、0.0269和0.0539。通过地质承载力评价模型得到了影响地质环境承载力的16个因素的权重,并绘出了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分区图,结果有助于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 承载力 地质灾害 评价模型
下载PDF
矿山地质环境容量问题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尤孝才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2002年第3期37-39,共3页
矿山地质环境容量是指特定的地质空间可提供人类利用而又不造成地质灾害和生态破坏的地质资源量和废弃物容纳量。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矿山地质环境容量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评价矿山地质环境容量的指标。
关键词 矿山地质 环境容量 地质灾害 评价指标
下载PDF
河北省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欣宝 李瑞敏 +6 位作者 孙超 孟晖 王昕洲 曹颐 王林英 韩冲 赵德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4-101,共8页
随着近几十年河北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产生了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影响了河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这些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类活动强度超出... 随着近几十年河北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产生了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影响了河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这些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类活动强度超出了当地的地质环境承载能力。为客观分析河北省地质环境承载能力,建立了河北省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并分别进行了河北省地质环境承载能力本底和状态评价。通过对评价结果的研究分析,提出了新的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状态评价指标和方法,为将来建立多方协同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承载能力 本底评价 状态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