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azardous Geological Features in the Marine Coastal and Offshore Areas of Zhejiang Province, East China Sea
1
作者 QIU Jiandong LIU Jian +2 位作者 YUE Nana WANG Shuang MAI Duc Do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318-1324,共7页
Newly acquired high-resolution shallow seismic profiles(7069 km in length) in the coastal and offshore areas of Zhejiang Province, East China Sea, China, have revealed eight marine hazardous geological features: shall... Newly acquired high-resolution shallow seismic profiles(7069 km in length) in the coastal and offshore areas of Zhejiang Province, East China Sea, China, have revealed eight marine hazardous geological features: shallow gas, sand ridges, erosion ditches, scarps, irregular bedrock features, underwater shoals, buried paleo-channels, and submarine deltas. Based on the seismic profiles, we have constructed a marine geological map of these hazardous features. Shallow gas accumulations are common and occur mainly in two separate nearshore regions that cover 4613 and 3382 km^2 respectively. There are also scattered shallow gas accumulations in the offshore area, typically accompanied by paleo-channels that occur mainly in the middle of the study area. Sand ridges, erosion ditches, scarps, and irregular bedrock features are found mainly in the northeast of the study area in association with each other.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study area, the sand ridges have a linear form and trend NW–SE, representing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linear sand ridges in the East China Sea. The maximum slope gradient is 1?, which suggests that this area is prone to landslides. These hazardous marine geological features are important to marine and engineering activities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zardous MARINE geological features SHALLOW gas COASTAL and OFFSHORE areas East China Sea
下载PDF
Integrated Evaluation on Highway Engineering Geological Hazard in Mountainous Area of Enshi, Hubei 被引量:2
2
作者 ZHAN Bin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EI CAS 2006年第4期901-904,共4页
Aiming at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of highway engineering in mountainous area of Enshi, Hubei Province, the principles to set up an integrated evaluation system for highway engineering geological hazard are formulated.... Aiming at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of highway engineering in mountainous area of Enshi, Hubei Province, the principles to set up an integrated evaluation system for highway engineering geological hazard are formulated. Then, the integrated evaluation system for highway engineering geological hazard in mountainous area of Enshi is established. In the evaluation system, the first-level evaluation indices are geological development degre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damaging power, whereas the second-level indices including key factors affecting main kinds of geological hazard. Meanwhile, the borders of indices are determined. At last, the method of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CE) is adopted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geological hazard in mountainous area of Ensh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way in mountainous area geological hazard integrated evaluation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下载PDF
The Land Subsidence and Relative Sea Level Rise in Chinese Delta Areas
3
作者 YeYincan LiuDujuan 《工程科学(英文版)》 2004年第3期36-41,共6页
Based on some experts’ research effort, the problems of land subsidence and relative sea level rise in three Chinese delta areas (Huanghe, Changjiang and Zhujiang Delta)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 Based on some experts’ research effort, the problems of land subsidence and relative sea level rise in three Chinese delta areas (Huanghe, Changjiang and Zhujiang Delta)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opinion is that the land subsidence is mainly induced by human activity and has made the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the relative sea level rise and become one of the geological hazards in these areas. In Tianjin and Shanghai areas where had ever existed serious land subsidence problem, due to the positive and effective control methods, the ratio of man-induced land subsidence to relative sea level rise decreased from 80%-90% in 1960s-1970s to less than 60% at present. But it is estimated that in the next tens of years this ratio will still be considerable. So human being must keep its eyes on this phenomenon and take more positive countermeasures to control the land subsid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三角洲地区 相关海平面上升 地质危害 地面塌陷 全球环境变化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证据权法原理与实践 被引量:2
4
作者 冯振 陈亮 +3 位作者 王立朝 侯圣山 田怡帆 刘明学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5-1265,共11页
在阐述证据权法概念与原理的基础上,以西北黄土高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高易发的兰州市区为评价区,详解基于证据权法的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技术流程,利用GIS工具,开展评价指标选取与相关性分析、证据因子权重与后验概率分析、评价... 在阐述证据权法概念与原理的基础上,以西北黄土高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高易发的兰州市区为评价区,详解基于证据权法的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技术流程,利用GIS工具,开展评价指标选取与相关性分析、证据因子权重与后验概率分析、评价模型检验、易发程度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坡度、坡向、地层岩性、断层、绿化灌溉、土地利用类型等地质灾害影响因素之间呈无相关或弱相关性,符合相互独立的要求,组成的模型ROC曲线(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AUC值(曲线下面积)为0.85,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理论与实践表明,与其他统计学方法相比,证据权法同时考虑了评价指标中存在地质灾害与不存在地质灾害2种情况,避免了当地质灾害不存在时权重偏大导致结果失真的问题。证据权法结果为地质灾害发生的绝对概率,可以作为不同区域、地区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对比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证据权 后验概率 ROC曲线 兰州
下载PDF
基于PS-InSAR技术的晋城矿区地表形变监测及地质灾害风险预警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新龙 车子杰 +1 位作者 马飞 高旭波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79,212,共8页
地表形变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现象,不仅严重影响灾害区居民的日常生活,而且会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危害,尤其在采煤区。针对传统地表沉陷监测方法费时费力、无法获取地表沉降面状信息、难以进行地表沉陷灾害评估的不足,基于高分辨率SAR... 地表形变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现象,不仅严重影响灾害区居民的日常生活,而且会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危害,尤其在采煤区。针对传统地表沉陷监测方法费时费力、无法获取地表沉降面状信息、难以进行地表沉陷灾害评估的不足,基于高分辨率SAR卫星影像,利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对山西省晋城市晋城矿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地表沉陷进行监测,分析获取了该地区地表连续形变情况,并利用该技术获取的海量PS点建立支持向量机(SVM)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预警模型,对晋城矿区周边居民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了识别和预测。结果表明:晋城矿区10个煤矿及其周边区域存在较大的地表形变;晋城矿区平均LOS向年平均地表形变速率范围为-37~30.3 mm/a;PS-InSAR技术在晋城矿区地表形变监测中具有可行性,且可以实现矿区地质灾害风险综合识别和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InSAR技术 晋城矿区 地表形变监测 地质灾害风险预警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新三峡库区长期地质安全战略研究
6
作者 殷跃平 《中国水利》 2024年第22期26-35,共10页
2020年11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由175 m试验性蓄水过渡到正常蓄水运行阶段。由于三峡库区人口增加达到1000万人以上,加之长江航运年货运量将达到2亿t,如何保障库区城镇和航道长期地质安全成为防灾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总结了三峡工程蓄水... 2020年11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由175 m试验性蓄水过渡到正常蓄水运行阶段。由于三峡库区人口增加达到1000万人以上,加之长江航运年货运量将达到2亿t,如何保障库区城镇和航道长期地质安全成为防灾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总结了三峡工程蓄水运行期间库区地质灾害演化特征,介绍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指出了水位循环消落导致库岸岩体劣化问题以及滑坡涌浪风险,提出了库区城镇和航道长期地质安全措施建议:大力提升库区城镇滑坡、高边坡和岸坡劣化带实时监测与精准预警信息化水平;高度重视岸坡劣化带造成的滑坡崩塌灾害风险并加快分区分期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库区城镇扩展新区不良地质工程和潜在滑坡灾害整治,探索划定地质灾害红线;加强库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和地质安全诊断;加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加快三峡工程蓄水以来的地质灾害科学技术研究。为三峡后续工作提供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的防灾减灾技术综合对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三峡库区 地质安全 地质灾害 岩体劣化 监测预警
下载PDF
重点调查区(1∶10000)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探讨——以安徽石台七井村重点调查区为例
7
作者 张文俊 何毛 +1 位作者 孙祥久 郭德岭 《安徽地质》 2024年第4期358-364,共7页
重点调查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工作采用斜坡为单元开展风险调查,相较于一般调查区风险评价有明确的评价区域、鲜明的层次特色及相应的精度,工作方法为:先根据野外实际调查和工程地质测绘,划分不同的斜坡单元,再对斜坡单元在不同工况下的... 重点调查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工作采用斜坡为单元开展风险调查,相较于一般调查区风险评价有明确的评价区域、鲜明的层次特色及相应的精度,工作方法为:先根据野外实际调查和工程地质测绘,划分不同的斜坡单元,再对斜坡单元在不同工况下的破坏概率、危险性进行定量化的描述,最终在斜坡危险性的基础上结合承灾受灾体的特性进行风险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调查区 地质灾害 风险评价 石台县
下载PDF
Projecting Spring Consecutive Rainfall Event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Based on Triple-Nested Dynamical Downscaling 被引量:2
8
作者 Yanxin ZHENG Shuanglin LI +2 位作者 Noel KEENLYSIDE Shengping HE Lingling SUO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539-1558,共20页
Spring consecutive rainfall events(CREs) are key triggers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TGR), China. However, previous projections of CREs based on the direct outputs of global climate model... Spring consecutive rainfall events(CREs) are key triggers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TGR), China. However, previous projections of CREs based on the direct outputs of global climate models(GCMs) are subject to considerable uncertainties, largely caused by their coarse resolution. This study applies a triple-nested 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dynamical downscaling, driven by a GCM, MIROC6(Model fo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n Climate, version 6), to improve the historical simulation and reduce the uncertainties in the future projection of CREs in the TGR. Results indicate that WRF has better performances in reproducing the observed rainfall in terms of the daily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monthly evolution and duration of rainfall events, demonstrating the ability of WRF in simulating CREs. Thus, the triple-nested WRF is applied to project the future changes of CREs under the middle-of-the-road and fossil-fueled development scenarios. It is indicated that light and moderate rainfall and the duration of continuous rainfall spells will decrease in the TGR, leading to a decrease in the frequency of CREs. Meanwhile, the duration, rainfall amount, and intensity of CREs is projected to regional increase in the central-west TGR. These results are inconsistent with the raw projection of MIROC6. Observational diagnosis implies that CREs are mainly contributed by the vertical moisture advection. Such a synoptic contribution is captured well by WRF, which is not the case in MIROC6,indicating larger uncertainties in the CREs projected by MIROC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le-nested downscaling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consecutive rainfall events geological hazards PROJECTION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地区地质灾害因子敏感性和易发性评价--以新平县为例
9
作者 杨文礼 白光顺 +2 位作者 孙滨 张卫锋 杨雪梅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6期145-152,共8页
针对地质灾害敏感因子选取和易发性评价问题,为寻求适宜云南省哀牢山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分区方法,论文选择新平县为典型研究区,选择了工程地质岩组、距断裂距离、高程、坡度、坡向、距水系距离、距道路距离和地类等因子,应用证据权法... 针对地质灾害敏感因子选取和易发性评价问题,为寻求适宜云南省哀牢山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分区方法,论文选择新平县为典型研究区,选择了工程地质岩组、距断裂距离、高程、坡度、坡向、距水系距离、距道路距离和地类等因子,应用证据权法进行了地质灾害因子敏感性分析和易发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1532.94 km^(2)、灾点占比74.06%;中易发区面积2119.07 km^(2)、灾点占比24.69%。评价结果与历史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相符,证明了此次所选取的评价因子和评价模型的合理性,支持云南省哀牢山区灾害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因子敏感性 易发性评价 证据权法 哀牢山区 新平县
下载PDF
2001—2022年陕北黄土地区地质灾害时空分布及引发因素分析
10
作者 吕文茜 王雁林 +3 位作者 陈新建 李永红 李惟惟 叶孟沅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7-212,共6页
基于陕西省2001—2022年地质灾害资料,分析研究了榆林和延安22年来黄土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引发因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建议,对陕西省乃至西北黄土高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①在空间上重灾区呈弧形分布,主要在榆林... 基于陕西省2001—2022年地质灾害资料,分析研究了榆林和延安22年来黄土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引发因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建议,对陕西省乃至西北黄土高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①在空间上重灾区呈弧形分布,主要在榆林的清涧县、绥德县、子洲县以及延安的宝塔区、安塞区、志丹县。地质灾害主要发育在丘陵区,支流两岸和河流交汇处。②在时间上主要发生在冻融季节和汛期,其中3月和7—10月是地质灾害高发期,而以7—8月为集中暴发期、产生的灾害最为严重。③降水和人工切坡是引发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④防治上,榆林、延安每年3月与汛期7—10月是重点防范期,弧形带是重点防范区,应加强巡查排查、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宣传培训等综合防治措施;榆林前5d累计降水量在76 mm左右、预报降水量在37 mm时,延安地区前5d累计降水量在79 mm左右、预报降水量42 mm时,发出预报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时空分布 致灾因素 防治措施 陕北黄土地区
下载PDF
基于CF与优化RF模型耦合的泰山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11
作者 咸利民 季民 +1 位作者 刘法军 李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3,共10页
[目的]针对泰山地区地质灾害频发这一现状,研究并构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为该地区的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泰山地区为研究区,采用确定性系数模型与粒子群算法优化RF模型耦合的方法,完成对研究区的地质灾害易发... [目的]针对泰山地区地质灾害频发这一现状,研究并构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为该地区的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泰山地区为研究区,采用确定性系数模型与粒子群算法优化RF模型耦合的方法,完成对研究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该方法是利用确定性系数(CF)模型计算影响因子对地质灾害的敏感值,作为模型训练的属性值,引入粒子群算法对随机森林(RF)模型进行参数寻优,提高模型对地质灾害的预测精度和准确度。选取坡度、距道路距离、土地利用类型、植被指数等11个影响因子,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和多重共线性检查进行影响因子筛选择优,绘制ROC和PR曲线对训练模型进行精度评价。[结果]CF-PSO-RF耦合模型相比单一SVR、单一RF和CF-PSO-SVR模型的极高易发区面积比例分别提高10.55%,10.04%和5.08%,AUC值分别提高14%,5.1%和1.7%,AP精度分别提高了11.7%,4.4%,1.2%。预测结果显示,泰山地区的极高、高易发区主要位于泰山景区、岱岳区北部等地形起伏和坡度较大的区域,面积所占比例为28.05%,涵盖了60.1%的地质灾害点;相反,低、极低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建设用地、农田等地势平坦区域,面积比例为59.26%。[结论]将确定性系数模型与优化后RF模型耦合,相比单一模型精度有进一步的提升,又优于CF-PSO-SVR模型精度,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粒子群算法 确定性系数模型(CF) 随机森林模型(RF) 支持向量机模型(SVM) 泰山地区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矿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12
作者 尚志 李越强 +3 位作者 黄淑芬 杨传杰 李静 杜海超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7-56,共10页
烂泥沟金矿区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等斜坡类灾害为主。基于矿区工程地质调查,选取道路、断层、地形、岩性为评价指标,采用熵权-TOPSIS方法对烂泥沟金矿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综合评价。将矿区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3个等级... 烂泥沟金矿区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等斜坡类灾害为主。基于矿区工程地质调查,选取道路、断层、地形、岩性为评价指标,采用熵权-TOPSIS方法对烂泥沟金矿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综合评价。将矿区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3个等级,高易发区约占矿区总面积的5.94%,主要分布在尼罗-石柱-亭上等村庄以及采坑附近;中易发区约占矿区总面积的29.53%,主要分布于公路两侧、高易发区外围、废石堆场以及尾矿库一带;低易发区约占矿区总面积的64.55%,主要分布在矿区西侧碳酸盐台地的低洼地带。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与已知地质灾害点分布基本吻合,验证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相关部门需对中、高易发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TOPSIS 烂泥沟金矿区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下载PDF
倾斜航空摄影技术在茂密植被山区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13
作者 王文涛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4年第2期116-122,共7页
为提升茂密植被山区地质灾害调查效率和精度,利用倾斜航空摄影技术,获取了影像数据。通过匀光匀色处理与定位系统(positioning system,POS)预处理山区影像数据,基于多视图匹配经典(photometric multi-view stereo,PMVS)算法密集匹配茂... 为提升茂密植被山区地质灾害调查效率和精度,利用倾斜航空摄影技术,获取了影像数据。通过匀光匀色处理与定位系统(positioning system,POS)预处理山区影像数据,基于多视图匹配经典(photometric multi-view stereo,PMVS)算法密集匹配茂密植被山区影像,完成了山区三维重建,建立了地质灾害的解译标志。通过计算机辅助解译方式,完成了茂密植被山区地质灾害调查。实验数据表明:在不同实验工况背景下,倾斜航空摄影技术应用后的山区影像数据完整度更高,山区地质灾害调查的精度更大,充分证实了倾斜航空摄影技术具备较好的应用效果。研究成果对山区地质灾害调查具有指导意义,可为山区地质灾害的识别调查、风险评估和防控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密植被 地质灾害 山区 倾斜航空摄影技术
下载PDF
矿区地质环境评价与生态修复对策
14
作者 朱哲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9期155-157,共3页
矿产资源开采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会破坏区域生态环境,削减生态环境承载力。矿区需要开展地质环境评价,以便实施生态修复。以沈阳市某露天矿山为例,综合地质调查资料,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评价,然后提出生态修复方案。根据危害程度,... 矿产资源开采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会破坏区域生态环境,削减生态环境承载力。矿区需要开展地质环境评价,以便实施生态修复。以沈阳市某露天矿山为例,综合地质调查资料,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评价,然后提出生态修复方案。根据危害程度,矿区实施地质环境分区治理,可以消除地质灾害风险。研究成果可为矿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及矿山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为类似矿区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山 矿区地质环境 评价 生态修复 分区治理 地质灾害
下载PDF
重大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综合遥感监测技术方法应用——以北京2022冬奥会延庆赛区为例
15
作者 马晓雪 焦润成 +6 位作者 曹颖 南赟 王晟宇 郭学飞 赵丹凝 闫驰 倪璇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6,共9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工程建设成为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之一。天-空-地一体化综合遥感监测技术能够实现不同尺度、不同规模的立体监测,为重大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隐患提供丰富的监测手段。在阐述天-空-地一体化综合遥感监测技术的基础上...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工程建设成为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之一。天-空-地一体化综合遥感监测技术能够实现不同尺度、不同规模的立体监测,为重大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隐患提供丰富的监测手段。在阐述天-空-地一体化综合遥感监测技术的基础上,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为例,针对赛区发育的多类型、多灾种的地质灾害隐患,综合利用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和地基干涉雷达测量对赛区地质灾害隐患开展动态监测,查明了泥石流沟内物源变化特征以及工程边坡、雪道的变形区域和时序变形特征,总结了重大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综合遥感监测方法,并提出多手段、多平台、多灾种、全流程的灾害监测应用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遥感监测 冬奥会延庆赛区 天-空-地一体化 地质灾害
下载PDF
不同降雨工况下地质灾害综合评价--以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重点调查区为例
16
作者 李建颖 蔡文权 +2 位作者 张国沅 纪振付 张明亮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10期81-87,92,共8页
汕头市潮阳区地处广东省东部,人口密度大,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以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重点调查区为例,选取斜坡坡度、地形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和土地利用类型等指标,运用ArcGIS软件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然后结合不同降雨工况下历史日... 汕头市潮阳区地处广东省东部,人口密度大,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以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重点调查区为例,选取斜坡坡度、地形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和土地利用类型等指标,运用ArcGIS软件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然后结合不同降雨工况下历史日降雨量数据(10年、20年、50年和100年),采用ArcGIS软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并以斜坡单元为评价单元,使用ArcGIS软件开展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得到4种降雨工况的风险分区。研究表明,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延长,低风险区逐渐减少,高风险区和极高风险区逐渐增加。研究成果可指导各级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为汕头市潮阳区国土空间规划和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调查区 地质灾害 风险评价 降雨 ArcGIS软件 汕头市潮阳区
下载PDF
基于灾害面密度的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17
作者 葛再洋 薛兴太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4年第4期122-126,共5页
为了解决已有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忽略灾害面密度对评价结果的影响问题,文章以滁州市定远县为研究对象,构建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致灾因子指标评价体系,以灾害面密度因子优化原有的加权信息量评价模型,采用成功率曲线对评价结果进行验... 为了解决已有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忽略灾害面密度对评价结果的影响问题,文章以滁州市定远县为研究对象,构建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致灾因子指标评价体系,以灾害面密度因子优化原有的加权信息量评价模型,采用成功率曲线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完成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定远县地质灾害较高及高危险区分布面积为218.43km^(2),占全县总面积的7.96%;中危险性区分布面积为433.28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5.76%;低及较低危险性区分布面积为2095.38km^(2),占全县总面积的76.28%。成功率曲线对评价模型的验证度为86.2%,说明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使用灾害面密度数据优化信息量评价模型方法可靠,可以发挥定远县地质灾害防治的数据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灾害面密度 优化加权信息量模型 危险性评价 定远县
下载PDF
基于InSAR技术的矿区地质灾害识别与监测
18
作者 张伟 刘宏韬 金明煜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7期97-99,共3页
随着 InSAR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矿山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范围和效果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利用这种方法,可对大范围的连续形变进行跟踪监测,帮助识别和测量区域内的地质灾害。此外,与高分辨光学遥感资料相结合,对孕灾地质环境及矿山地质... 随着 InSAR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矿山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范围和效果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利用这种方法,可对大范围的连续形变进行跟踪监测,帮助识别和测量区域内的地质灾害。此外,与高分辨光学遥感资料相结合,对孕灾地质环境及矿山地质灾害体进行初步解释,主要形变区域及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的类型,范围及变形趋势的圈定。为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研究和评估奠定了基础。基于此,该文章主要针对矿区地质灾害识别和监测工作进行了分析,并且探讨了InSAR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效果,同时还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给有关人员带来帮助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地质灾害 InSAR变形监测 调查防治
下载PDF
煤矿采空塌陷区稳定性评价及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19
作者 张兴辉 胡泽广 辛红旗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9期154-160,共7页
为进一步探究煤矿采空塌陷区的更多细节特征,从而为治理工作奠定基础,以张双楼大型煤矿采空塌陷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矿山地质环境的因子指标体系,结果显示沉陷区的地表沉陷影响最大的2个因素为开采厚度和顶板岩性,影响相对... 为进一步探究煤矿采空塌陷区的更多细节特征,从而为治理工作奠定基础,以张双楼大型煤矿采空塌陷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矿山地质环境的因子指标体系,结果显示沉陷区的地表沉陷影响最大的2个因素为开采厚度和顶板岩性,影响相对较小的因素为开采煤层和终采时间,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采煤活动频繁的矿区,而中等危险区则位于高风险区域的外围,在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区域也可能出现中等危险区,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应用“挖深垫浅”的工程模式,并综合应用多种措施,对矿区土地做到更好复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采空塌陷区 稳定性评价 地质灾害 风险评估
下载PDF
露天矿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20
作者 司莉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230-235,共6页
以桐柏县露天矿区为例,采用栅格单元评价法对研究区进行划分,共3 064 985个栅格单元,在此基础上展开易发性评价。并选取坡度、高程、工程地质岩组、距断层距离、斜坡结构类型、水系距离、道路距离、地貌类型作为评价因子。采用自然间断... 以桐柏县露天矿区为例,采用栅格单元评价法对研究区进行划分,共3 064 985个栅格单元,在此基础上展开易发性评价。并选取坡度、高程、工程地质岩组、距断层距离、斜坡结构类型、水系距离、道路距离、地貌类型作为评价因子。采用自然间断法将叠加计算的值分为4个等级(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与低易发区)。按照《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1∶50 000)》(试行)中地质灾害不同分区等级规定的图示图例进行区分,最后得出河南省桐柏县露天易发性分布。研究为桐柏县政府提供露天防灾减灾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基础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区 栅格单元评价法 坡度 高程 自然间断法 地质灾害易发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