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Full Spac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sm Technique for Detecting Aqueous Structures in Coal Mines 被引量:24
1
作者 YU Jing-cun LIU Zhi-xin TANG Jin-yun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1期58-62,共5页
Based on the transmitting theory of "smoke ring effect", th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sm technique was used in coal mines to detect abnormal areas of aquiferous structures in both roofs and floors of coal sea... Based on the transmitting theory of "smoke ring effect", th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sm technique was used in coal mines to detect abnormal areas of aquiferous structures in both roofs and floors of coal seams and in front of excavated roadways. Survey devices, working methods and techniques as well as data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are discussed systematically. In addition, the direction of mini-wireframe emission electromagnetic wave of the full spac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sm technique was verified by an underground borehole for water detection and drainage.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is technique can detect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evelopment rules of abnormal water bodies to a certain depth below the floor of coal seams and can also detect the abnormal, low resistance water bodies within a certain distance of roofs. Furthermore, it can detect such abnormal bodies in ahead of the excavated roadway front. Limited by the underground environment, the full spac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sm technique can detect to a depth of only 120 m or 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eruption structure water hazard in coal mines detection technique full spac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sm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Distribution Law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round Temperature in Xutuan Coal Mine
2
作者 Lintao Wang Qimeng Liu Sen Yang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0年第10期88-101,共14页
Taking the Xutuan coal mine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data, combined with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are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stribution, thermal evolution, formation mecha... Taking the Xutuan coal mine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data, combined with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are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stribution, thermal evolution,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deep geothermal field in the study area. Combined with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and fiel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data,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of Xutuan coal mine varies in the range of 2.65<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deg;</span>C/hm - 3.15<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deg;</span>C/hm, most of which are 1.6<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deg;</span>C/hm - 3.0<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deg;</span>C/hm, which belongs to the normal area with relatively stable geothermal gradient.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tudy area is more developed than the southern part. The minimum geothermal gradient is 2.65<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deg;</span>C/hm, and the geothermal gradient gradually increases from north to south;the geothermal gradient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buried depth within a certain depth range. Roughly taking the depth of 200 - 350 m as the dividing line,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depth, showing a good linear tren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ductive heating.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 of the geothermal field in the study area is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which is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fault structure. Followed by lithological changes and groundwater activities, the flow of the four waters has a certain control effect on the shallow geothermal field dis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thermal Distribution Xutuan coal Mine Geothermal Gradient influencing Factors geological structure
下载PDF
特厚煤层工作面煤厚变化电磁波透视响应特征
3
作者 吴荣新 李响 +1 位作者 王锦国 肖玉林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61-68,共8页
目的为掌握煤厚变化对特厚煤层工作面电磁波透视探测的影响,以准确圈定地质异常区,保障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方法根据煤层工作面地质条件,利用三维仿真软件,对煤厚变化进行了电磁波透视数值模拟,并结合工作面探查实例进行了分析。结果0~... 目的为掌握煤厚变化对特厚煤层工作面电磁波透视探测的影响,以准确圈定地质异常区,保障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方法根据煤层工作面地质条件,利用三维仿真软件,对煤厚变化进行了电磁波透视数值模拟,并结合工作面探查实例进行了分析。结果0~20m煤厚范围,随煤厚减小,电磁波透视场强值呈抛物线下降趋势,可分为缓慢降低(煤厚≥9m)、明显降低(9m>煤厚≥5m)和快速降低(煤厚<5m)3个范围。煤厚10m以上的工作面适合于依据相对煤层变薄程度和变薄区煤厚来分析透视电磁波响应:变薄程度>1/3正常煤厚且煤厚<8m的薄煤区有明显响应,变薄区煤厚越小,透视电磁波场强降低越显著。煤厚10m以下的工作面,可以仅依据相对煤层变薄程度分析透视电磁波响应:变薄程度>1/4正常煤厚的薄煤区有明显响应,变薄程度越大,透视电磁波场强降低越显著。陕西金源招贤矿业有限公司特厚煤层1304工作面探测实例表明:正常煤厚变化及薄煤区的电磁波响应特征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工作面物探圈定的落差1m以上断层及薄煤区范围,与实际揭露范围相吻合。结论利用煤厚变化电磁波响应特征能够可靠地探查特厚煤层工作面地质异常区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地质构造 电磁波透视 特厚煤层 场强
下载PDF
多频雷达融合的顶煤结构精准探测技术
4
作者 刘万里 王诚龙 +1 位作者 王浩宇 张学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3-646,共14页
顶煤结构的准确探测是实现综放智能化开采的重要依据,然而我国煤层结构复杂且内部常含多层夹矸,易影响综放智能化开采的水平。为此,提出一种多频雷达融合的顶煤结构精准探测方法,可提高雷达天线探测深度内的浅部探测精度,同时对顶煤内... 顶煤结构的准确探测是实现综放智能化开采的重要依据,然而我国煤层结构复杂且内部常含多层夹矸,易影响综放智能化开采的水平。为此,提出一种多频雷达融合的顶煤结构精准探测方法,可提高雷达天线探测深度内的浅部探测精度,同时对顶煤内部的结构信息进行解释。主要研究步骤如下:首先,对不同频率的雷达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空间对齐,建立不同频率雷达数据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其次,利用滑动窗口与小波变换加权融合方法对多频率雷达数据进行处理,根据窗口内各分段小波信号的能量占比确定各频率信号的时变权重值,并引入边缘检测算法来提高小波变换对雷达数据的融合效率,实现多频雷达数据有效融合;最后,根据煤-矸-岩的介电常数差异和电磁波传播的衰减特性,建立顶煤内部回波强度模型,并利用分层识别方法计算出顶煤内部煤-矸-岩之间的界面信息,进而反演出顶煤内部结构(包括顶煤厚度、夹矸厚度及层数、夹矸层间距等)。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地将不同频率雷达数据进行融合,并能有效地探测出顶煤内部结构特征,且顶煤厚度、夹矸厚度和夹矸层间距的探测误差均小于10%。该方法有助于实现顶煤结构的精准探测,为综放智能化开采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开采 多频雷达融合 顶煤结构 探测
下载PDF
综合电参数在采煤地区拟建城市区地质结构识别及其评价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启霖 毛立峰 +3 位作者 田亚江 宋启文 吕天江 陈先童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9-328,共10页
贵州黔西北地区煤矿资源丰富,因煤矿开采导致城市地下地质结构变化从而引发安全问题。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拟建城市规划区地下空间地质结构的识别及评价工作极为重要。文中提出基于电场理论、采空区氧化还原环境及... 贵州黔西北地区煤矿资源丰富,因煤矿开采导致城市地下地质结构变化从而引发安全问题。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拟建城市规划区地下空间地质结构的识别及评价工作极为重要。文中提出基于电场理论、采空区氧化还原环境及煤区地质规律,综合电阻率、电流、自然电位等多个电参数对采煤区拟建城市区地质结构快速识别的方法,并对强风化层、老窑采空区、煤矿采空区等地质结构特征进行评价。取得成果与实地踏勘、已有工程一致,可为城区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依据。该方法具有无损、高效、绿色、低成本等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电参数 采煤区 城市地下地质结构 黔西北 贵州
下载PDF
融合金字塔结构与注意力机制的煤矿井下巡检机器人PT目标检测算法
6
作者 王茂森 鲍久圣 +3 位作者 鲍周洋 阴妍 王祥赛 葛世荣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6-215,共10页
近年来,煤矿机器人已成为现代煤机装备领域的研究热点,多数煤矿的主煤流运输系统基本实现了连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因此对主运输巷道内的安全监控与巡检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精准的目标检测是实现煤矿井下智能化安全监控的必要保障... 近年来,煤矿机器人已成为现代煤机装备领域的研究热点,多数煤矿的主煤流运输系统基本实现了连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因此对主运输巷道内的安全监控与巡检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精准的目标检测是实现煤矿井下智能化安全监控的必要保障,但现有的目标检测算法应用于复杂恶劣的煤矿井下巷道环境,存在目标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面向井下低照明、环境杂乱的特殊工况检测需求,制作了井下巷道环境内目标物数据集,完成数据集标注并展开多维度分析;提出一种基于金字塔结构与注意力机制融合的PT目标检测算法,利用注意力机制模块替换金字塔结构中的卷积模块,在控制特征计算量的同时提高对全局特征的提取能力,实现目标物局部特征与全局特征融合的提取效果,提高了图像中目标感兴趣区域特征的表达能力。最后,面向煤矿井下巡检机器人应用场景,将提出的PT算法与传统经典的Faster R-CNN、YOLOv4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PT目标检测算法能够有效识别复杂环境下巷道内目标物,相较于主流的Faster R-CNN、YOLOv4目标检测网络,PT算法有更好的综合识别能力,识别煤矿人员的准确率分别提升了2.90%和4.30%,识别井下障碍的准确率分别提升0.20%和4.80%,识别矿井裂缝的准确率分别提升了4.40%和8.60%,识别井下设备的准确率分别提升了3.00%和8.70%。因此,PT目标检测算法能够更好地适应井下环境,目标检测算法较其他算法能够获得更高的准确率与检测速度,可为井下巷道安控系统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井下 巡检机器人 目标检测 金字塔结构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矿井地震检波器安装方式对信号采集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温亨聪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1-236,共6页
为了提高矿井地震的探测效果,基于矿井地震勘探原理,结合国内外现有矿井地震检波器使用情况,以赵固一矿井下地震探测为工程试验,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测等方式,确定矿井地震检波器的不同安装方式对采集信号的影响。研究表明:矿井地震检... 为了提高矿井地震的探测效果,基于矿井地震勘探原理,结合国内外现有矿井地震检波器使用情况,以赵固一矿井下地震探测为工程试验,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测等方式,确定矿井地震检波器的不同安装方式对采集信号的影响。研究表明:矿井地震检波器的安装方式会直接影响地震信号的采集质量,在常用的孔内安装、锚索安装、钢钎安装3种方式中,采集信号质量呈“孔中安装>锚杆安装>钢钎安装”趋势,孔中安装方式的检波器采集信号更加清晰、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地质构造探测 矿井地震勘探 地震检波器 检波器安装方式 地震信号采集质量
下载PDF
随掘地震地质构造精细监测在山西王坡煤矿的应用
8
作者 赵会波 覃思 +3 位作者 陈超 关奇 赵星伟 车建航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7-144,共8页
【目的】传统巷道地震超前探技术受限于炸药使用、停掘需求、预报速度、探测范围及能力等方面的不足,难以满足智能掘进工作面的高精度地质构造探测需求。【方法】随掘地震以掘进机截割煤壁的震动为震源,采用数据实时上传、自动处理及动... 【目的】传统巷道地震超前探技术受限于炸药使用、停掘需求、预报速度、探测范围及能力等方面的不足,难以满足智能掘进工作面的高精度地质构造探测需求。【方法】随掘地震以掘进机截割煤壁的震动为震源,采用数据实时上传、自动处理及动态成像的工作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软件支撑,借助于海量数据支撑下的实时连续超饱和叠加,大幅提升了对掘进工作面前方地质异常体的成像精细度。以山西王坡煤矿为研究对象,在2条掘进巷道中部署了随掘地震监测系统,开展地质构造精细探查。【结果和结论】实际工作中,利用监测作业开展后48 h内积累的数据,即可对掘进工作面前方200 m范围内地质异常体成像。在3217工作面回风巷中,成功揭示了掘进工作面前方97 m的矸石挤压带反射异常,预报误差1 m;在3303工作面运输巷中,揭示了掘进工作面前方39 m的陷落柱,预报误差2 m;在3303工作面运输巷中,揭示了2处煤层破碎带异常区,其中,一处位于掘进工作前方148 m,预报误差1 m,另一处位于掘进工作面前方211 m外,在前序陷落柱和煤层破碎带遮挡下,依然足以形成较强的成像结果,预报误差3 m。结果表明:该技术探测精度高、探测距离远且探测能力强,可为瓦斯灾害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为煤矿巷道安全高效掘进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安全 随掘地震 地质构造 煤层破碎带 挤压带 陷落柱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过背、向斜构造技术研究
9
作者 周阳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9期184-186,共3页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地质构造,其对煤炭的安全开采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针对地质构造的情况采取合理的开采方案。结合8107工作面的具体情况,分析了综采工作面过背斜、向斜构造采取的技术方案。首先,分析了8107工作面背...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地质构造,其对煤炭的安全开采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针对地质构造的情况采取合理的开采方案。结合8107工作面的具体情况,分析了综采工作面过背斜、向斜构造采取的技术方案。首先,分析了8107工作面背斜、向斜构造的情况;然后,探讨了通过构造的技术方案;最后,针对各种类型的构造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开采 地质构造 背斜构造 向斜构造 安全措施
下载PDF
榆树田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
10
作者 李文 赵坤 张冲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7期111-115,122,共6页
为了明确地质构造特征对新疆榆树田煤矿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数理统计、实验测试等方法对井田地质构造及演化特征、含煤地层埋藏—抬升史、煤层变质作用、瓦斯生成与赋存特征等开展研究,为榆树田煤矿瓦斯灾害防... 为了明确地质构造特征对新疆榆树田煤矿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数理统计、实验测试等方法对井田地质构造及演化特征、含煤地层埋藏—抬升史、煤层变质作用、瓦斯生成与赋存特征等开展研究,为榆树田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井田构造整体表现为向西倾伏的不对称宽缓向斜,属于切向应变主动褶皱作用模式。井田煤层瓦斯主要经历了3个生成—逸散阶段,煤层所经历最大埋深约2900 m,所经历最高地温超过110℃,煤层瓦斯累计生成量至少50 m^(3)/t,构造抬升造成约80%的煤层瓦斯逸散。受切向应变主动褶皱(向斜)作用及埋深等影响,井田由两翼的低应力—弱应变—高渗透条件逐渐向核部的高应力—强应变—低渗透条件过渡,进而导致煤层瓦斯逸散路径愈来愈长,逸散阻力愈来愈大,煤层瓦斯含量及压力愈来愈高。差异性构造挤压变形作用导致南翼地层相对北翼处于更强的高应力—强应变—低渗透条件,进而导致南翼煤层具有更高的瓦斯逸散阻力、瓦斯含量及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树田煤矿 地质构造 煤层瓦斯 煤层变质 夏阔坦向斜
下载PDF
地质雷达超前探测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孙剑 肖斌 +3 位作者 孙浩 郭东旭 李思齐 宋东东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7期119-121,共3页
地质雷达超前探测技术已经成为煤矿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之一,能够快速地获取地下煤矿构造信息、水文地质信息、矿体岩性和煤层厚度等关键参数。本文通过在某煤矿采区进行的实际应用,对地质雷达超前探测技术在煤矿勘探、开采和安全隐患探测... 地质雷达超前探测技术已经成为煤矿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之一,能够快速地获取地下煤矿构造信息、水文地质信息、矿体岩性和煤层厚度等关键参数。本文通过在某煤矿采区进行的实际应用,对地质雷达超前探测技术在煤矿勘探、开采和安全隐患探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探测地下煤层构造信息,提高煤矿勘探和开采效率,同时能有效地检测煤层变形和地质构造隐患,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雷达 超前探测 煤层构造 安全隐患探测
下载PDF
煤矿综采工作面过地质构造回采工艺改造提升分析
12
作者 翟慧东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6期164-166,共3页
将YW煤矿一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遇到的断层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工作面回采工艺进行优化之前,该工作面出现了明显的破岩难度大、设备损害严重等问题,结合实际地质情况,采用了深孔预裂爆破回采工艺,同时为了保证工作面回采过程的安全性,提... 将YW煤矿一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遇到的断层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工作面回采工艺进行优化之前,该工作面出现了明显的破岩难度大、设备损害严重等问题,结合实际地质情况,采用了深孔预裂爆破回采工艺,同时为了保证工作面回采过程的安全性,提出了“深孔注浆+管棚支护+锚棚支护”的复合型支护方案。在对工作面回采工艺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后,采煤机破岩的难度随之下降,工作面回采效率涨至6 m/d,设备故障率相对于先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下降幅度接近70%。通过对断层区域采取联合支护的方式,实现了对断层区域围岩变形的有效控制,应用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综采工作面 地质构造 回采工艺 改造提升
下载PDF
坑透技术在煤矿勘探隐伏地质构造中的应用
13
作者 赵凯荣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9期290-292,299,共4页
对坑透技术在煤矿勘探隐伏地质构造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旨在提高煤矿勘探的效率和准确性,为煤矿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勘探煤矿中的隐伏地质构造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难题,具有勘探风险高和探测结果不准确的特点。因此,采用坑透技术对煤矿进行... 对坑透技术在煤矿勘探隐伏地质构造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旨在提高煤矿勘探的效率和准确性,为煤矿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勘探煤矿中的隐伏地质构造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难题,具有勘探风险高和探测结果不准确的特点。因此,采用坑透技术对煤矿进行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坑透技术 勘探 煤矿隐伏地质构造
下载PDF
湖南梅田矿区石子岭北段地质构造及煤层空间分布解析
14
作者 张警戈 程研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4年第2期31-35,40,共6页
梅田矿区石子岭北段位于南岭山脉南侧,隶属湖南省宜章县梅田镇。区内地质构造研究是煤炭矿产开发的关键环节。本文在研究梅田矿区石子岭北段成矿地质背景、地层、构造、含煤岩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地质构造对煤层空间分布的影响,为该... 梅田矿区石子岭北段位于南岭山脉南侧,隶属湖南省宜章县梅田镇。区内地质构造研究是煤炭矿产开发的关键环节。本文在研究梅田矿区石子岭北段成矿地质背景、地层、构造、含煤岩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地质构造对煤层空间分布的影响,为该地区煤炭生产和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 煤层 空间分布 石子岭北段 梅田矿区
下载PDF
谈煤矿开采中地质构造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5
作者 卢肖 《工程建设(维泽科技)》 2024年第5期67-69,共3页
煤矿开采是煤炭资源利用的重要方式,但受地质构造的影响较大。地质构造对煤矿开采的影响需要认真研究和有效应对,以确保煤矿开采的安全和高效进行。文中深入分析煤矿开采中地质构造的影响机制,探讨地质构造对煤矿开采的具体表现,总结应... 煤矿开采是煤炭资源利用的重要方式,但受地质构造的影响较大。地质构造对煤矿开采的影响需要认真研究和有效应对,以确保煤矿开采的安全和高效进行。文中深入分析煤矿开采中地质构造的影响机制,探讨地质构造对煤矿开采的具体表现,总结应对地质构造影响的有效措施,以期为煤矿开采的安全高效进行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煤炭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开采 地质构造 影响 应对措施
下载PDF
地质构造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及其机理
16
作者 杨学龙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18期137-139,共3页
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是地质构造,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对煤层瓦斯含量的影响不同。为探究野川煤矿3#煤层瓦斯含量的主控因素,以及不同地质构造对煤层瓦斯治理的效果,分析了野川煤矿地质构造类型及数量,并利用地质钻孔对不同地质构... 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是地质构造,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对煤层瓦斯含量的影响不同。为探究野川煤矿3#煤层瓦斯含量的主控因素,以及不同地质构造对煤层瓦斯治理的效果,分析了野川煤矿地质构造类型及数量,并利用地质钻孔对不同地质构造附近、不同埋深的煤层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煤层瓦斯含量的主控因素为煤层埋深,且随着埋深的增加,瓦斯含量有增多的趋势;地质构造对局部区域煤层瓦斯赋存有影响,向斜轴部和背斜轴部易形成天然气富集区,瓦斯量高于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川煤矿 控制机理 瓦斯含量 地质构造
下载PDF
大倾角煤层采煤方法与设备选型研究
17
作者 张潭 曹亮 《煤炭科技》 2024年第4期41-45,49,共6页
大倾角煤层的开采一直是煤矿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严重影响煤矿的产煤效率和效益。从大倾角煤层的地质构造、采煤方法、设备选型、风险预控等方面开展研究,设计并制定了系统性的技术规范和施工方案,提高了大倾角煤层的开采效率,保障了工... 大倾角煤层的开采一直是煤矿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严重影响煤矿的产煤效率和效益。从大倾角煤层的地质构造、采煤方法、设备选型、风险预控等方面开展研究,设计并制定了系统性的技术规范和施工方案,提高了大倾角煤层的开采效率,保障了工作面的安全接续生产。以张双楼煤矿大倾角煤层12901工作面为例,通过揭示大倾角煤层开采矿压显现规律,根据煤层厚度、地质特征和现有开采方法的技术特点,确定了合理的采煤方法和设备,表明了研究方案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煤层 地质构造 采煤方法 设备选型 风险预控
下载PDF
基于Rhino精准曲面建模的常村煤矿原岩地应力场反演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祝凌甫 伊丙鼎 +1 位作者 曲秋扬 胡滨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3-37,42,共6页
选取潞安矿区常村煤矿+470 m水平煤岩层为模拟研究对象,基于Rhino精准曲面建模软件构建三维地质曲面模型,通过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FLAC3D进行了常村煤矿原岩地应力场的计算和反演。研究结果表明:利用Rhino建模软件可以比较精确地对煤... 选取潞安矿区常村煤矿+470 m水平煤岩层为模拟研究对象,基于Rhino精准曲面建模软件构建三维地质曲面模型,通过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FLAC3D进行了常村煤矿原岩地应力场的计算和反演。研究结果表明:利用Rhino建模软件可以比较精确地对煤矿区的地质模型进行构建,以曲面代替岩层更加真实地反映了煤矿井下地层的实际分布情况,褶曲等地质构造可以被真实体现,原岩地应力场的数值模拟反演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大型地质构造区域原岩地应力场与其他区域有较大的差异,向斜轴部原岩地应力场集中程度最大,从断层中部到断层端部再到远离断层区域地应力场呈现"小—大—原"的分布规律。通过对比常村煤矿现场实测的17个地应力测点量值与地应力反演量值,两者均显示,常村煤矿+470 m水平煤岩层内部最大主应力稳定在12 MPa左右,最小主应力稳定在6 MPa左右,垂直主应力稳定在9 MPa左右,属于走滑型应力状态,地应力实测和地应力反演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地质构造 地应力反演 Rhino建模 FLAC^(3D)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IGA-BP的矿井构造复杂程度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薛喜成 吕自豪 +1 位作者 倚江星 霍高普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3-203,共11页
为了准确评价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以黄陵一号煤矿为研究对象,在矿井地质构造发育特征与规律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能够反映和影响该矿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的11个评价指标,按照1 km×1 km规格将井田剖分为185个评价单元,计算每个评价单... 为了准确评价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以黄陵一号煤矿为研究对象,在矿井地质构造发育特征与规律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能够反映和影响该矿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的11个评价指标,按照1 km×1 km规格将井田剖分为185个评价单元,计算每个评价单元的评价指标值,借助有序地质量最优分割分析将每个评价指标值分割为4类,分别对应地质构造的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4种类型,利用段内插值法获得BP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为了克服单纯BP神经网络程序缺乏隐层神经元结构全局优化、收敛速度慢和易陷入局部最小值之缺陷,尝试采用基于免疫遗传算法(IGA)进行优化的BP神经网络算法(即IGA-BP)对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借助既定的训练样本,成功实现了BP网络隐层结构的全局优化和BP神经网络训练,最终利用训练好的IGA-BP网络对未知评价单元的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绘制了矿井构造复杂程度分区图。结果显示:构造简单区位于研究区北部、东北部和南部,构造复杂区位于研究区中部偏西,构造中等区分布于研究区中部构造复杂区的南北两侧;与GA-BP、BP神经网络方法对比,基于IGA-BP的评价结果与矿井实际情况更为吻合,且IGA-BP评价方法无需考虑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权重,为矿井构造评价提供了1种新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可以指导矿井合理的采掘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地质构造 地质勘查 BP神经网络 免疫遗传算法 定量评价 黄陵一号煤矿
下载PDF
煤矿地质灾害隐患透明化探测技术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献磊 马正 陈令洲 《绿色矿山》 2023年第1期56-69,共14页
煤炭绿色智能安全开采和“双碳目标”发展战略的实现亟需解决煤矿地质灾害隐患透明化探测和地质安全保障这一重大技术难题。受地质探测理论、技术与装备发展水平的限制,煤矿地质灾害隐患透明化地质保障技术支撑能力还相对滞后,探测技术... 煤炭绿色智能安全开采和“双碳目标”发展战略的实现亟需解决煤矿地质灾害隐患透明化探测和地质安全保障这一重大技术难题。受地质探测理论、技术与装备发展水平的限制,煤矿地质灾害隐患透明化地质保障技术支撑能力还相对滞后,探测技术与装备智能化、精准化、时效性、共享性还无法满足绿色智能安全开采需求。20世纪90年代至今,煤矿地面高分辨三维地震勘探等技术不断发展,大幅度提高了精确描述煤矿复杂地质构造、预测煤矿灾害隐患的准确性(精度可达3 m),但其成果仅可部分满足煤矿开采对地质信息需求,更一步高精度的探测则需要通过煤矿井下物探来解决。此外,基于地面勘探和钻探成果所建立起的煤矿三维地质模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透明工作面,难以满足煤矿智能开采远程无人化操控对精细化乃至精准化的需求。实现煤矿地质灾害隐患透明化的目标,笔者提出在以下4个方面重点攻关:①聚焦矿井地质灾害源多地球物理场综合响应机制,研发煤矿地面勘探和井下探测技术和装备,研究矿井地质灾害源多物理场智能识别和动态反演技术,实现全要素地质灾害源识别精度;②研发矿井地质灾害隐患多场精细监测技术与装备,实现矿井地质灾害要素的透明化实时解析与适时反馈;③基于煤矿地质、钻探、测量等数据,研究地质灾害源定量精细表征和大数据智能识别技术,研究煤矿地质灾害因素敏感性属性信息聚合技术及高分辨率定量精细表征方法,实现地质灾害源多场多属性数据的时空融合和地质灾害的智能识别;④研究构建矿井地质灾害透明化立体全息地图及自动更新平台,构建多尺度三维地质模型,精细刻画井巷结构和灾害源形态的空间分布;研究构建地质灾害透明化立体全息地图,在采掘窗口内进行全息地图的实时更新与动态反馈,实现透明化全息地图构建、自动更新、专业分析和地质灾害源预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地质灾害 多场探测 实时解析 透明表征 动态更新平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