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中部资阳地区张扭断裂三维构造模型、构造演化与油气地质意义
1
作者 田方磊 郭彤楼 +6 位作者 何登发 顾战宇 孟宪武 汪仁富 王莹 张伟康 鲁国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540,共15页
基于钻井和地震数据,通过平面-剖面构造解析、三维断层构造建模、垂向断距分析及平衡剖面恢复,对四川盆地资阳地区张扭(走滑)断裂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资阳三维地震工区张扭断裂系统由北东走向、伸展变形主导的F_(Ⅰ)19和F_(Ⅰ)20断... 基于钻井和地震数据,通过平面-剖面构造解析、三维断层构造建模、垂向断距分析及平衡剖面恢复,对四川盆地资阳地区张扭(走滑)断裂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资阳三维地震工区张扭断裂系统由北东走向、伸展变形主导的F_(Ⅰ)19和F_(Ⅰ)20断裂带以及北西走向、右旋剪切变形的3组雁列正断层构成。其中,F_(Ⅰ)19、F_(Ⅰ)20断裂带贯穿新元古界—中下三叠统嘉陵江组,表现出“S”形丝带状的三维结构,在二叠系沉积前及早三叠世至少经历两期构造叠加改造;北西向的3组雁列正断层由两两成对、倾向相反、部分左阶排列的小型正断层构成,在二叠系沉积前基本定型,对F_(Ⅰ)19断裂带向东的生长和扩展造成限制。F_(Ⅰ)19、F_(Ⅰ)20断裂带自深往浅沟通多套烃源岩和储层,断层活动时间与生烃高峰期匹配良好;在F_(Ⅰ)19、F_(Ⅰ)20断裂带两侧的局部低幅背斜带上,若叠加发育寒武系—三叠系有利沉积相带和储层,则该区有望成为天然气聚集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扭(走滑)断裂 三维构造模型 构造演化 油气地质意义 资阳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Influence of deep magma-induced thermal effects on the regional gas outburst risk of coal seams 被引量:1
2
作者 Jianshe Linghu Wei Zhao +4 位作者 Jianbin Zhou Zhiming Yan Kai Wang Chao Xu Chuanwen Su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411-1422,共12页
The thermal effect caused by deep magma intrusion can not only accelerate the metamorphism of coal body,but also bring additional thermal field that changes the mechanical environment of coal seams,thereby affecting t... The thermal effect caused by deep magma intrusion can not only accelerate the metamorphism of coal body,but also bring additional thermal field that changes the mechanical environment of coal seams,thereby affecting the permeability of coal seams.Different from shallow coal resources,deep coal resources are in a mechanic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zed by limited stress and strain.Thus,the thermal effect has a mor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perme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coal seams.In this study,the evolution history of highly metamorphic coal seams in Yangquan mining area was analyzed,and the main effect of magmatic activity on coal seams was obtained.Based on the determined vitrinite reflectance data of typical mines in Yangquan mining area,the maximum paleotemperature was calculated by adopting the Barker’s method.Furthermore,the paleo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Yangquan mining area was summarized,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metamorphic degree was acquired.Then,a new permeability model considering the thermal strain was proposed to analyze the permeability evolution in deep coal seams at different ground temperatures.Finally,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the results of gas pressure and outburst number in Sijiazhuang Mine,Yangquan No.5 Mine and Xinjing Mine,the influence of ground temperature on the gas outburst risk in Yangquan mining area was explored.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drawn:The maximum paleotemperature in Yangquan area can be 303C.In addition,the paleotemperature in the south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th of Yangquan mining area.The various temperatures at different depths bring about different degrees of thermal stress to different coal seams,leading to different strains.Under the fixed displacement boundary conditions in the deep,the coal seam folds and bends to varying degrees.Moreover,the difference in the ground temperature raises the a value of coal seams and lowers the permeability,which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gas-rich zones and increases the risk of coal seam outburst.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help mines to make proper gas disaster prevention plan for different z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 outburst Metamorphic degree geological structure Thermal evolution Yangquan mining area
下载PDF
淮南矿区地应力场分布特征及其演化过程 被引量:1
3
作者 郑群 焦建康 +3 位作者 段昌瑞 吴建星 余国锋 罗勇 《中国矿业》 2023年第3期133-140,157,共9页
本文提出一种水压致裂和应力解除地应力测试之间数据转换和有效性验证的方法,统计得到了淮南矿区500~1050 m埋深范围内84组有效地应力测试数据,绘制地应力分布矢量图,结合淮南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和历次构造运动,回归分析了淮南矿区地应力... 本文提出一种水压致裂和应力解除地应力测试之间数据转换和有效性验证的方法,统计得到了淮南矿区500~1050 m埋深范围内84组有效地应力测试数据,绘制地应力分布矢量图,结合淮南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和历次构造运动,回归分析了淮南矿区地应力场分布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得出如下结论:淮南矿区地应力场类型整体为构造应力场,应力场量级以高应力场为主,局部属于超高应力场;随着埋深的增加,最大水平主应力、最小水平主应力和垂直主应力量值逐渐增大,水平应力增加幅度小于垂直应力,应力场类型表现出由构造应力场向自重应力转变的趋势;淮南矿区多数测点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NEE-WE向,局部为NW-SE向,区域构造主应力场方向大部分继承了喜马拉雅运动期的NEE-EW向,局部保留了燕山运动中期的NWW-SEE向;新生代松散层在煤系地层堆积,决定了垂直应力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矿区 地应力 地质构造 回归分析
下载PDF
袁店二矿106采区构造特征及演化规律
4
作者 宁明诚 鲁海峰 《河南科技》 2023年第21期45-48,共4页
【目的】不良地质构造是引发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对煤田地质构造特征及演化规律展开研究是减少此类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作。【方法】以淮北煤田袁店二矿106采区为例,通过分析现有资料,研究采区内部构造发育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目的】不良地质构造是引发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对煤田地质构造特征及演化规律展开研究是减少此类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作。【方法】以淮北煤田袁店二矿106采区为例,通过分析现有资料,研究采区内部构造发育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结果】结果表明:106采区内部褶皱构造发育较弱,仅有少量NNE向褶皱;断层较为发育,并且仅有两条逆断层,多数断层走向都介于NW-NE向之间,倾角为50°~70°,大型断层落差与延展长度相关性较好。采区内部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不同时期形成的断层相互切割、叠加,给生产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结论】研究成果为后续开展地应力控制构造机理的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 106采区 断层 演化规律
下载PDF
安徽庐枞矿集区大地电磁探测与电性结构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肖晓 王显莹 +4 位作者 汤井田 周聪 王永清 陈向斌 吕庆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8-495,共18页
庐枞矿集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赋有大型铁矿床、铜矿床及一系列中小型铅锌、铜、铜金矿床。为理解矿集区成岩成矿与深部结构的关系,通过5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获得了庐枞矿集区及其邻区10km以浅的地电结构。地下电性分布清晰地反映... 庐枞矿集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赋有大型铁矿床、铜矿床及一系列中小型铅锌、铜、铜金矿床。为理解矿集区成岩成矿与深部结构的关系,通过5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获得了庐枞矿集区及其邻区10km以浅的地电结构。地下电性分布清晰地反映了区域断裂位置、庐枞火山岩盆地的双层结构,指示了遭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庐枞火山岩盆地外围基底出露区和大别造山带及其前陆地堑式凹陷盆地结构特征,划分了形成于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地质构造单元,识别了火山盖层厚度和控制庐枞火山岩盆地范围的边界断裂。电性异常部位显示,与沙溪斑岩型铜矿具有成因联系的闪长岩体表现出亲造山带,可能为独立于火山岩盆地的具有不同演化路径的岩浆系统。通过3条北西—南东走向和2条北东—南西走向的剖面特征对比发现从浅至深北东-南西向构造在研究区内均占主导地位。根据一系列受断裂控制的北东-南西走向不同构造单元特征可以推演,在晚侏罗世挤压背景向早白垩纪伸展机制转变时,燕山期构造继承了印支期造山运动的前陆构造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枞矿集区 火山岩盆地 大地电磁 二维反演 电性结构 构造格架 地质演化
下载PDF
赵楼井田地应力特征及地质构造形成机制 被引量:17
6
作者 姜春露 姜振泉 +3 位作者 杨伟峰 孙强 朱术云 李耀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3-587,共5页
采用钻孔套芯应力解除法在赵楼煤矿井底车场位置选点进行了地应力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EE,反映出测点附近应力场为以NEE向挤压为主的水平构造应力场,与邻近的万福煤矿实测地应力结果基本一致。由区域布格重力场和震源... 采用钻孔套芯应力解除法在赵楼煤矿井底车场位置选点进行了地应力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EE,反映出测点附近应力场为以NEE向挤压为主的水平构造应力场,与邻近的万福煤矿实测地应力结果基本一致。由区域布格重力场和震源机制解资料得出,鲁西南地区现代地应力场为NEE向水平挤压的构造应力场,赵楼井田地应力场受区域构造应力所控制。通过地质构造成因分析,认为井田构造早期以EW、NE向褶曲为主,晚期以近NE、NW向断层为主,并使早期断层性质发生转换,不同期次构造组合形成了矿井现今复杂的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楼井田 地应力 地质构造 区域应力场 构造演化
下载PDF
聂拉木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同兴 周铭魁 +4 位作者 邹光富 李建忠 冯心涛 庄忠海 贾保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3-437,共5页
发现中—晚三叠世鱼龙化石、三叠系和侏罗系珊瑚-海绵生物礁灰岩,识别出白垩系与侏罗系层序不整合界面,查证并获取若干二叠系大陆裂谷型火山岩和早白垩世岛弧型火山岩新的资料。在综合研究地层古生物、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磁性地层、岩... 发现中—晚三叠世鱼龙化石、三叠系和侏罗系珊瑚-海绵生物礁灰岩,识别出白垩系与侏罗系层序不整合界面,查证并获取若干二叠系大陆裂谷型火山岩和早白垩世岛弧型火山岩新的资料。在综合研究地层古生物、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磁性地层、岩浆岩、变质岩、区域构造等资料的基础上,将测区地质发展演化分为:前奥陶纪基底形成、奥陶纪—泥盆纪稳定陆表海、石炭纪—侏罗纪离散型被动大陆边缘、白垩纪—古近纪汇聚型前陆盆地、新近纪—第四纪后造山隆升5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古生物新资料 岩石-构造分析 地质演化 聂拉木地区 喜马拉雅
下载PDF
阜新盆地构造应力场演化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 被引量:25
8
作者 韩军 张宏伟 +1 位作者 朱志敏 宋景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34-938,共5页
阜新盆地是中燕山期(J3-K1)断陷盆地.盆地内断裂构造主要有北北东、北东、北西西、北北西和近南北向.盆地内主要褶皱构造呈北东向雁列式排列.位于盆地内的阜新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频繁发生.研究认为,构造应力场多期演化使得大多数断裂... 阜新盆地是中燕山期(J3-K1)断陷盆地.盆地内断裂构造主要有北北东、北东、北西西、北北西和近南北向.盆地内主要褶皱构造呈北东向雁列式排列.位于盆地内的阜新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频繁发生.研究认为,构造应力场多期演化使得大多数断裂历经了多期活动,对应不同的力学性质和位移方式.构造应力场的多期演化对局部构造应力、构造煤和瓦斯赋存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在现今北西西向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盆地内北北东向、南北向和近南北向构造由于受垂直走向的挤压应力作用,形成应力集中带,渗透率降低,瓦斯保存较好,成为动力灾害多发地带;而北西西向构造相对受拉张应力作用,瓦斯易于逸散,动力灾害程度相对较低.北东向、北西向构造发生动力灾害的危险程度介于二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新盆地 构造应力场 演化 构造 煤与瓦斯突出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被引量:56
9
作者 吴晓智 王立宏 宋志理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7-100,共4页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构造与地应力场分析,认为构造复杂、目的层深、地应力作用强烈是制约勘探进程 的主要因素。在地应力集中的安集海河组泥岩段,表现出高压欠压实的特点,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北东向。水平两向应 力的差值较大,...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构造与地应力场分析,认为构造复杂、目的层深、地应力作用强烈是制约勘探进程 的主要因素。在地应力集中的安集海河组泥岩段,表现出高压欠压实的特点,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北东向。水平两向应 力的差值较大,是导致钻井事故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盆地南缘区域地应力分布规律表现为纵向上压应力随深度增加 而增大,并与构造层配伍,可分为深层挤压带、中层剪切带、浅层张裂带。油气从高压应力分布区(生烃凹陷)向低压应力 分布区(隆起区)运移。山前为挤压地应力作用区,油气成藏多以构造成藏为主。盆地南缘断裂下盘深层的异常高压封闭 区(流体封存箱)、与断裂密切相关的隆起段是今后主要勘探方向与领域,断裂遮挡、背斜等构造型圈闭——主断裂下盘 原生油气藏是主要的勘探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地质构造 油气运移 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中国煤矿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规律与分区划分 被引量:75
10
作者 张子敏 吴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7-245,共9页
在编制全国2792对矿井、173个矿区、22个省(区市)煤矿瓦斯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了1∶250万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与技术路线,提出了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规律的10种类型,从... 在编制全国2792对矿井、173个矿区、22个省(区市)煤矿瓦斯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了1∶250万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与技术路线,提出了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规律的10种类型,从而将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分布划分为29个区,其中16个为高突瓦斯区,13个为瓦斯区。研究为更深入揭示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分布机理和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奠定了可靠基础并提供了必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地质图 瓦斯赋存 区域地质构造 构造演化 构造逐级控制 高突瓦斯区
下载PDF
黄岛地下水封油库地应力场及地质构造作用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章琼 晏鄂川 季惠斌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6-141,共6页
初始地应力场对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影响十分显著,但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通过单一方法得到的地应力场可靠性不高。以黄岛地下水封洞库工程为例,分析了研究区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及近场断裂构造;通过水压致裂法进行了地应力测试,得到最大... 初始地应力场对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影响十分显著,但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通过单一方法得到的地应力场可靠性不高。以黄岛地下水封洞库工程为例,分析了研究区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及近场断裂构造;通过水压致裂法进行了地应力测试,得到最大主应力方向主要集中在NWW向,优势方向为N73°W;通过地质构造分析法分析了研究区地应力场,探讨了区域构造运动历史对研究区现今构造应力场的影响,认为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NNW。构造分析法与水压致裂法所得最大主应力方向大致均为NW,但存在一定偏差;主要原因可能是研究区地质构造复杂,受构造变形边界条件影响,派生的局部应力场发生偏转。这表明,在分析地应力场时应结合区域地质构造作用分析及实测地应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对于地应力场的综合确定方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封洞库 地应力 地质构造 水压致裂法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小湾库区水库诱发地震的地质环境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毛玉平 王洋龙 李朝才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9-343,共5页
在文献 [1 ]的基础上 ,通过对小湾库区岩石介质、地质构造、构造应力场、库区及周围地震活动特点的分析 ,认为小湾库区水库诱发地震的地质环境比较复杂 ,存在发生岩溶型、裂隙型、构造型等三种成因类型的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条件 ,而沿... 在文献 [1 ]的基础上 ,通过对小湾库区岩石介质、地质构造、构造应力场、库区及周围地震活动特点的分析 ,认为小湾库区水库诱发地震的地质环境比较复杂 ,存在发生岩溶型、裂隙型、构造型等三种成因类型的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条件 ,而沿通过库区的澜沧江断裂带及其次级断层 ,和无量山断裂带发生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 ,是小湾库区水库地震活动的主要诱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地震 地质构造 应力场 小震活动 小湾库区
下载PDF
济北矿区地应力测量及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吕卫东 杨永杰 +2 位作者 马金宝 马德鹏 孙文亮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2-37,共6页
地应力是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为得到济北矿区的地应力分布特征,在济北矿区选取了9个具有代表性的原岩应力测点,采用应力解除法对该矿区进行三维地应力测量。测试结果表明:济北矿区最大水平应力、最小水平应力和垂直应力均随... 地应力是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为得到济北矿区的地应力分布特征,在济北矿区选取了9个具有代表性的原岩应力测点,采用应力解除法对该矿区进行三维地应力测量。测试结果表明:济北矿区最大水平应力、最小水平应力和垂直应力均随深度增加呈线性增加,最大与最小水平应力比值为1.83~2.68,最大与最小应力之差较大,导致岩体内部剪应力增大;最大主应力方向近似NW-SE向,倾角近水平方向;矿区中西部的局部区域受褶曲影响,地应力近东西方向,最大水平应力为垂直应力的1.36~1.82倍,且构造应力对矿区西部区域的影响高于东部区域。基于地应力测量结果,可以合理布置济北矿区井下巷道,巷道掘进方向应为NW-SE向,并局部地点巷道应根据相应的测试结果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北矿区 地应力 现场实测 地质构造 巷道布置
下载PDF
河北省峰峰矿区通二井田石炭系—二叠系砂岩显微组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燕学 胡宝林 +1 位作者 张福顺 薛光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5-79,共5页
对河北省峰峰矿区通二井田煤系地层砂岩中石英光轴的组构特征进行了显微镜下的观察分析。实测的12个岩组图均呈大圆环带状,表现为多组的极密区和次极密区,并以单斜对称组构为主体,具有一个对称面和垂直对称面的1个二次轴,以该轴两两对... 对河北省峰峰矿区通二井田煤系地层砂岩中石英光轴的组构特征进行了显微镜下的观察分析。实测的12个岩组图均呈大圆环带状,表现为多组的极密区和次极密区,并以单斜对称组构为主体,具有一个对称面和垂直对称面的1个二次轴,以该轴两两对称的极密区和次极密区有2对或2对以上,表明研究区发生过不容忽视的旋转或剪切运动,它们的构造变形史可能具有多次活动性,并伴随有地温上升的过程。根据水平相岩组图所做的主应力轨迹图显示F56断层是形成张家庄向斜构造区和集贤村构造区的内部边界条件,并表明通二井田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在北部以北西—南东向为主,向南逐渐转为东西向;最小主压应力方向在集贤村构造区以北东向为主,在中南部张家庄向斜构造区则以近南北向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二叠系 砂岩 显微组构特征 应力场 地质构造 峰峰矿区 河北
下载PDF
深部地质结构对浅层地质与成矿作用的制约——以中国东部大陆及海区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耿树方 刘平 寇彩化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61,共13页
根据十余年来参加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研究和国际合作编图资料,将深部地质结构与浅层地质、成矿特征进行统一的综合分析研究,对中国东部及邻近海域地质构造取得一些新认识,提出一些新观点:(1)在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400km深度内,划分出5层... 根据十余年来参加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研究和国际合作编图资料,将深部地质结构与浅层地质、成矿特征进行统一的综合分析研究,对中国东部及邻近海域地质构造取得一些新认识,提出一些新观点:(1)在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400km深度内,划分出5层地质结构,其中第3、4层之间的变化制约了浅层地质与成矿作用;(2)中国大陆及海区受周边动力挤压,其中西部挤压力大于东部,导致西部软流圈物质经4条路径向东流动,使东部汇聚巨大巨厚的软流圈,形成独特的软流圈巨量热能(力)-动力主体动力区,构成了亚洲大陆第4个主体动力区;(3)太平洋板块俯冲力制约了北纬42°40′以北的完达山及俄罗斯远东地区,菲律宾海板块俯冲力制约了台湾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二者的动力之和构成了阻挡软流圈物质向东部洋区流动的"远程力效应";(4)软流圈巨量热能(力)-动力作用的主体动力区打造了中国东部及海区7项地质、地貌特征和三大类矿产资源效应。其中岩浆活动与化石燃料矿产(石油、天然气、煤)之间不是"水火不相容",而是岩浆活动为提升油-气成熟度和煤化作用及变质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温度条件;(5)软流圈巨量热能(力)-动力作用打造了中国东部及海区一些独有的地质作用:1形成了新生代南海小洋盆,并向巴拉望岛俯冲。2产生了新生代陆缘裂谷带,形成了琼州海峡、台湾海峡,并向台湾岛轻度俯冲。3大面积的巨厚软流圈是一座"巨型岩浆山",成为东部及海区"地幔柱"的统一"根基"。地幔柱实际上是巨大"岩浆山"中的"岩浆山峰",今后会发现更多"地幔柱"(即"岩浆山峰")。4中国东部地震除吉林省珲春地区的深源地震(540km)外,朝鲜半岛及其以西的中国东部和海区均为浅源与中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100km),其主体动力都来自本区巨量热能(力)-动力源,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的联合俯冲力只起了"远程力效应"的深部侧向挤压辅助作用。5巨量热能(力)-动力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盆-山耦合带,组成了中国东部及海区中—新生代"盆-山耦合群","盆"里有油气资源,"山"里有内生矿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地质结构 软流圈巨量热能(力)—动力作用 主体动力区 远程力效应 巨型“岩浆山”
下载PDF
辽宁省抚顺矿区宏观地质结构及其工程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建军 郑天涯 王思敬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0年第4期86-90,共5页
抚顺采煤已有百余年历史,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一系列地质灾害:滑坡、矿震、地表沉陷和地裂缝等。矿区的中部和西部的形成带状的地表拉裂和建筑物破坏;软岩区形成大面积的地表沉陷,硬岩区形成脆性和线性拉裂,这些现象与矿区地质结构是分... 抚顺采煤已有百余年历史,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一系列地质灾害:滑坡、矿震、地表沉陷和地裂缝等。矿区的中部和西部的形成带状的地表拉裂和建筑物破坏;软岩区形成大面积的地表沉陷,硬岩区形成脆性和线性拉裂,这些现象与矿区地质结构是分不开的。通过对矿区地质结构和矿区地层构造演化研究,认为抚顺矿区地质灾害是发生在花岗岩与火山岩之间的"凹槽"内,是有限的。根据矿区主断层F1、F1A交汇点位置,将矿区地质结构类型划分为三种类型,并通过FLAC二维数值计算对三种类型的典型剖面进行了数值模拟和验证,合理地解释了矿区地质灾害的产生机理和发展趋势,为抚顺矿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采煤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采用地质结构控制论来研究城市地质灾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顺矿区 地质灾害 地质结构 构造演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论地质构造及其演化对煤和瓦斯突出的控制——以南桐矿区为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朱兴珊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13-20,共8页
本文在对南桐矿区地质构造与煤和瓦斯突出关系详细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地质构造及其演化对煤和瓦斯突出的控制。主要结论有:(1)构造应力场具有主控作用;(2)构造演化造成了煤变质程度、煤体破坏程度和煤层瓦斯含量差异;(3)... 本文在对南桐矿区地质构造与煤和瓦斯突出关系详细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地质构造及其演化对煤和瓦斯突出的控制。主要结论有:(1)构造应力场具有主控作用;(2)构造演化造成了煤变质程度、煤体破坏程度和煤层瓦斯含量差异;(3)构造演化还造成了现今构造应力和瓦斯压力分布的差异;(4)地质构造及其演化控制了煤和瓦斯突出的区域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突出 瓦斯突出 地质构造 地质演化
下载PDF
长江三峡工程的地质构造环境及地球动力学演变分析
18
作者 胡东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6-636,共11页
根据卫星遥感影像特征和区域地质调查与地球应力分析的综合材料,运用遥感地质学和地球动力学及地质环境演变的分析方法,对长江三峡工程的背景构造(区域构造)-岩块构造(体域构造)-坝区构造(局域构造)进行了多层次的系统研究,查清了地质... 根据卫星遥感影像特征和区域地质调查与地球应力分析的综合材料,运用遥感地质学和地球动力学及地质环境演变的分析方法,对长江三峡工程的背景构造(区域构造)-岩块构造(体域构造)-坝区构造(局域构造)进行了多层次的系统研究,查清了地质构造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发现了多级构造序次及多级构造应力场之间的相互转变关系,提出区域应力场与库区荷载应力场和周边采矿卸载应力场的共振效应,是对工程安全运行和长周期工程寿命的最大潜在威胁,为大型工程优化管理和工程灾害风险预防及国家建设合理决策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地质构造环境 构造域(区域-块体-坝区)控制及转化 构造应力场共振效应 工程管理和灾害预防及决策
下载PDF
集贤煤田地质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对冲击地压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善坤 张广辉 +2 位作者 柴海涛 李少刚 李志国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4-229,共6页
通过对集贤煤田构造演化及成煤构造特征的分析,结合煤田内部4个矿井不同水平的12个测点的地应力实测结果,得出集贤煤田属以水平应力为主且最大主应力量值大多在30MPa以上的σH>σh>σv型高地应力场,实测所得地应力数据离散型较大... 通过对集贤煤田构造演化及成煤构造特征的分析,结合煤田内部4个矿井不同水平的12个测点的地应力实测结果,得出集贤煤田属以水平应力为主且最大主应力量值大多在30MPa以上的σH>σh>σv型高地应力场,实测所得地应力数据离散型较大但最大主应力、侧向压力系数以及水平差应力整体上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从区域构造作用、煤岩结构特征以及局部采场应力特征的角度分析了集贤煤矿冲击地压事故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煤田矿井深部区域动力区划和开拓布局提供了划分依据方向和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 演化特征 地应力 冲击地压 采动应力
下载PDF
喀什盖孜河水源地地下水“跌水”成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世川 赵新生 +1 位作者 李升 封丽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1-33,46,共4页
为查清喀什盖孜河水源地地下水"跌水"的成因,并为该区的水资源规划和地下水开采提供依据,在收集前人地理、地质和水文成果及现场勘察所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运用相应的数字图像处理软件(GIS),对研究区的构造背景、新构造运... 为查清喀什盖孜河水源地地下水"跌水"的成因,并为该区的水资源规划和地下水开采提供依据,在收集前人地理、地质和水文成果及现场勘察所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运用相应的数字图像处理软件(GIS),对研究区的构造背景、新构造运动及地层进行了系统分析;从地学和地下水动力学方面研究了喀什盖孜河水源地地下水"跌水"的形成原因,预测了其发展演化趋势,可为水源地选取、水井布置及确定开采方案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 地层 “跌水 ”形成原因 演化趋势 喀什盖孜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