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谓ghost-writer?
1
作者 马光 《语言教育》 1995年第6期26-27,共2页
英语中的ghost-writer一词,是由ghost(鬼魂)和writer(作家)这两个单词组合而成,因此有些人便望文生义,将ghost-writer误认为是象蒲松龄一样专写鬼的故事的作家。其实不然,它是指那些受雇于要人名士而代为他们写传记或作画的作家或画家... 英语中的ghost-writer一词,是由ghost(鬼魂)和writer(作家)这两个单词组合而成,因此有些人便望文生义,将ghost-writer误认为是象蒲松龄一样专写鬼的故事的作家。其实不然,它是指那些受雇于要人名士而代为他们写传记或作画的作家或画家。目前在美国代人作传或作画是一种很时兴的行业。从事这种行业的大多是一些能妙笔生花的文人学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ost-writer 象蒲 文人学士 汉语习惯 政界要人 项德
下载PDF
文艺中的真理——间谍小说、幽灵书写与闪烁主体
2
作者 姜宇辉 《中国文艺评论》 2024年第4期24-38,I0001,I0002,共17页
艺术与真理的关系,自古至今向来是聚讼纷争的主题。在当今这个数字合成异常兴盛的时代,这个问题再度引发我们深思。要对此进行回应,首先要突破真与假之间的二元对立,进而将其纳入到复杂的互渗、交织和转化的动态关联中。文学创作尤其是... 艺术与真理的关系,自古至今向来是聚讼纷争的主题。在当今这个数字合成异常兴盛的时代,这个问题再度引发我们深思。要对此进行回应,首先要突破真与假之间的二元对立,进而将其纳入到复杂的互渗、交织和转化的动态关联中。文学创作尤其是间谍小说为审视此种关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线索。以勒卡雷为代表的当代间谍小说,不仅深刻延续了克拉考尔等学者所阐释的对空洞现实的诊视,更是围绕背叛这个要点引发我们重思主体性与自由这个根本的主题。结合海德格尔晚期对无基和离基的思辨,以及德里达对幽灵书写的阐发,我们试图将间谍小说中所塑造的背叛性主体视作数字时代见证真理、探索自由的未来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 间谍小说 勒卡雷 海德格尔 幽灵书写 背叛 闪烁
下载PDF
菲利普·罗斯《鬼作家》中的自传式叙事策略探究
3
作者 姚石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49-54,86,共7页
《鬼作家》表现了在纳粹德国大屠杀之后,酿成奥斯维辛悲剧的思维模式在西方世界依然存在,这种思维模式导致了犹太民众公共形象与个人生活的分裂,现象与本质的分裂,生活与艺术的分裂,这种分裂的逻辑让犹太知识分子无法走出它的陷阱,使得... 《鬼作家》表现了在纳粹德国大屠杀之后,酿成奥斯维辛悲剧的思维模式在西方世界依然存在,这种思维模式导致了犹太民众公共形象与个人生活的分裂,现象与本质的分裂,生活与艺术的分裂,这种分裂的逻辑让犹太知识分子无法走出它的陷阱,使得犹太人牺牲了个体,失去了生活。在《鬼作家》中,菲利普·罗斯通过“代人写作”的自传式叙事策略沟通了生活与艺术,个人生活与公共形象,从根本上破除了分离和对立的奥斯维辛思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传式叙事 大屠杀 奥斯维辛思维模式 分裂 代人写作
下载PDF
郭强生小说中的鬼魅书写
4
作者 姚鑫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2-90,共9页
《惑乡之人》与《断代》是台湾作家郭强生近年来最负盛名的小说,作家通过鬼魅书写展现了台湾性少数群体的生存境况,并表现出与传统鬼魅书写不同的特质。作家笔下的鬼魂与传统文本中的鬼魂相比,承载了更多的历史记忆。除精心设计鬼魂形象... 《惑乡之人》与《断代》是台湾作家郭强生近年来最负盛名的小说,作家通过鬼魅书写展现了台湾性少数群体的生存境况,并表现出与传统鬼魅书写不同的特质。作家笔下的鬼魂与传统文本中的鬼魂相比,承载了更多的历史记忆。除精心设计鬼魂形象外,郭强生在小说中还使用了多视角与多线叙事的手法,打破故事叙事的“一元论”,呈现出驳杂与多义的叙事形态。同时,戏曲、电影、照片等异质媒介被引入叙事,使文本中真与假的界限模糊,充满了梦魇之感。死者以鬼魂方式返场,而生者则以变装方式介入,揭露同性恋群体诡异的情色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强生 台湾作家 鬼魅书写 同性恋 多线叙事 幻觉剧场 男性变装
下载PDF
《搜神记》与“正史”之灾异、方术叙事
5
作者 王庆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56,171,共10页
通过分析《搜神记》与相关文类之相通、相联和文本之间的互文性,回归还原当时历史文化语境把握其文本性质。《搜神记》成书之际,汇集、整合了正史、杂传、子书、小说等多种志怪叙事传统和书写模式,形成了多元化文本性质。《搜神记》与... 通过分析《搜神记》与相关文类之相通、相联和文本之间的互文性,回归还原当时历史文化语境把握其文本性质。《搜神记》成书之际,汇集、整合了正史、杂传、子书、小说等多种志怪叙事传统和书写模式,形成了多元化文本性质。《搜神记》与“正史”相互取材,集中于《五行志》和《方术列传》,典型反映了灾异叙事体例、方术书写模式,关联着作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的灾异论和作为社会知识体系的数术之学。随着灾异论、数术文化与“正史”叙事理念的发展演化,宋人开始将《搜神记》看作脱离政治文化的志怪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神记》 正史 灾异叙事 方术书写 志怪小说
下载PDF
《左传》中的鬼神、人与梦
6
作者 韦菊玲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9,34,共6页
《左传》中的鬼神现象,由鬼神发出,以梦等异象为媒介,以卜筮为破译工具,最后到达人类这一接收终端,是一种预言信号。鬼神与人之间是由单向崇拜到双向羁绊的关系,具体表现在鬼神与氏族间的共生互赖关系,与统治阶级之间籍由“信”而由单... 《左传》中的鬼神现象,由鬼神发出,以梦等异象为媒介,以卜筮为破译工具,最后到达人类这一接收终端,是一种预言信号。鬼神与人之间是由单向崇拜到双向羁绊的关系,具体表现在鬼神与氏族间的共生互赖关系,与统治阶级之间籍由“信”而由单向服从到双向约束与利用的关系,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互相主宰关系。作为媒介的梦现象描写,体现了《左传》中虚构描画与缜密逻辑的浑然一体,微言大义,跳跃叙事,为后世记梦文学之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鬼神崇拜 梦描写
下载PDF
“鬼魂书写”的后死亡叙述及其精神限度——论余华新作《第七天》 被引量:8
7
作者 张丽军 计昀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46,共6页
余华的新作《第七天》发表后遇到较大的质疑。这与他"迄今为止最为满意的作品"的自我评价形成强烈反差。因此,对《第七天》进行合理的评价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首先通过《第七天》的"鬼魂书写"阐释了余华在后现代... 余华的新作《第七天》发表后遇到较大的质疑。这与他"迄今为止最为满意的作品"的自我评价形成强烈反差。因此,对《第七天》进行合理的评价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首先通过《第七天》的"鬼魂书写"阐释了余华在后现代语境下进行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的野心。其次,从余华的创作历程分析了其创作转型,即从死亡叙述到后死亡叙述的"鬼魂书写"。"后死亡叙述"的新维度反映了作者对灵魂自我救赎主题的关注。最后,探讨《第七天》文学野心实现的程度及其内在的精神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七天》 余华 鬼魂书写 灵魂救赎 精神限度
下载PDF
批“灵学”破“鬼相”:对新文化倡导中“科学与迷信”讨论的回顾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方竞 《红河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1-36,44,共7页
1918年《新青年》以陈大齐为主的批"灵学"破"鬼相",即"科学与迷信"的讨论,由社会现实问题所触发,有明确的针对性,是一场不弱于"批孔"的硬仗,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意义,但论辩中的"灵学"... 1918年《新青年》以陈大齐为主的批"灵学"破"鬼相",即"科学与迷信"的讨论,由社会现实问题所触发,有明确的针对性,是一场不弱于"批孔"的硬仗,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意义,但论辩中的"灵学"问题,难说可以"盖棺论定"。陈大齐跻身《新青年》的另一重要意义,是使现代心理学之真正进入中国,并有多方面运用,其思想与学术价值不可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大齐《辟“灵学”》 鬼相念写 科学与迷信 现代心理学
下载PDF
古代志怪小说本体价值观的演变 被引量:1
9
作者 葛永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55-59,共5页
志怪小说是古代小说的重要小说类型。纵观志怪小说的发展史,文人的创作心态和接受心态由于受时代价值取向和审美心理的影响而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志怪小说的本体价值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依据这种变化,我们将志怪小说史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并... 志怪小说是古代小说的重要小说类型。纵观志怪小说的发展史,文人的创作心态和接受心态由于受时代价值取向和审美心理的影响而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志怪小说的本体价值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依据这种变化,我们将志怪小说史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并分别指出各个时期的主导价值取向,本文主要分析这些取向的表现和成因,探寻其递变的文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志怪小说 本体价值观 演变过程 创作心态 接受心态 价值取向 审美心理
下载PDF
《法苑珠林·感应缘》中相关鬼条目的材料来源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丽娜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8-59,共2页
作为一部在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类书,《法苑珠林》在其"感应缘"中运用了大量材料来印证佛经中的相关理论。具体到佛经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鬼",《法苑珠林.感应缘》共编辑了约二百四十则条目,这些相关鬼的内容在来... 作为一部在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类书,《法苑珠林》在其"感应缘"中运用了大量材料来印证佛经中的相关理论。具体到佛经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鬼",《法苑珠林.感应缘》共编辑了约二百四十则条目,这些相关鬼的内容在来源上,既有固有材料的引用,亦有编者自己的撰写;在形式上,既有言论,又有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苑珠林》 “感应缘” 材料引用 材料撰写
下载PDF
小说创作如何面对“志怪”传统
11
作者 涂建华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57-60,共4页
志怪小说源远流长,小说如何表现“怪异”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小说创作并不排斥“志怪”传统,从不同的角度看,志怪和传奇是艺术的真实和审美创造的需要,也是小说结构的需要。但神秘主义是文学的堕落。
关键词 小说创作 志怪 传奇 意象 神秘主义 审美创造 现实意义 小说结构
下载PDF
早期镇墓文与神怪小说关系三题
12
作者 李万营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194-199,共6页
以早期镇墓文三个主题为例,深入解读神怪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观念。一是在人鬼恋情、人鬼交往的故事中,突破人间和鬼蜮的界限成为叙事的隐含起点,镇墓文中"死生异路"的观念成了叙事的重要因素。二是镇墓文中的"重复"... 以早期镇墓文三个主题为例,深入解读神怪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观念。一是在人鬼恋情、人鬼交往的故事中,突破人间和鬼蜮的界限成为叙事的隐含起点,镇墓文中"死生异路"的观念成了叙事的重要因素。二是镇墓文中的"重复"观念与神怪小说的"错勾"故事显示出相通的思维方式,即生者与死者在某些方面的相似会给生者带来麻烦。三是镇墓文中的"铅人""松人"等"替代者"被赋予了仆人的特质因而具有了文学色彩。与产生"替代者"形象的心理基础相同,神怪小说中出现了"明器人"故事,明器婢女的形象渐趋成熟,人们对于明器的想象也更加多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墓文 神怪小说 死生异路 重复 错勾 明器
下载PDF
鉴真书状再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东野治之 葛继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86-91,共6页
日本正仓院文书中保存的鉴真书状虽有"鉴真状白"的落款,但从文字改写、修正加笔以及笔法运用等细节来看,撰写者的视力是非常清晰的。从纸背被再次利用等来看,该书状为一般事务性文书,并非鉴真自己撰写,而是其弟子代笔的。鉴... 日本正仓院文书中保存的鉴真书状虽有"鉴真状白"的落款,但从文字改写、修正加笔以及笔法运用等细节来看,撰写者的视力是非常清晰的。从纸背被再次利用等来看,该书状为一般事务性文书,并非鉴真自己撰写,而是其弟子代笔的。鉴真借阅《华严经》等佛经,是为了确定这些在日流播的大乘佛教经典的文本状况。该书状表明鉴真对当时日本的经书校勘事业非常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真书状 “自笔说” “代笔说” 事务性文书 经书校勘
下载PDF
形似而神非的两部悲剧——《打出幽灵塔》与《雷雨》比较
14
作者 黄悠纯 《湘南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61-66,共6页
《打出幽灵塔》和《雷雨》是两部出现在我国20世纪20、30年代的社会问题剧,从两部戏剧在表现主题、结构技巧、戏剧冲突、人物塑造几方面的“似”与“非”,可以看出现代戏剧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 戏剧创作 《打出幽灵塔》 《雷雨》 比较
下载PDF
论李碧华小说的鬼魅书写及其文化源流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宇瑄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49,共9页
"鬼魅书写"在中国文学中源流颇深,因其批判刺世传统与人性观照视角而成为新文学发展的隐性资源,并由作家"南迁"成为香港文学中一道奇特的风景。李碧华不自觉地接续了这种鬼魅书写传统,对接香港世情人心,塑造了丰富... "鬼魅书写"在中国文学中源流颇深,因其批判刺世传统与人性观照视角而成为新文学发展的隐性资源,并由作家"南迁"成为香港文学中一道奇特的风景。李碧华不自觉地接续了这种鬼魅书写传统,对接香港世情人心,塑造了丰富的鬼、魅以及人鬼之间的形象,不仅使作品获得广泛受众,更在香港大众文化场域下实现了对于一些严肃社会文化议题的思考和讨论,使作品获得了深远的文化源流和宽广的现实景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魅书写 李碧华 鬼魅形象 文化源流
下载PDF
宠儿的身份与黑人文学传统中的鬼故事——以《宠儿》与伊迪斯·华顿的作品为例
16
作者 马月珍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75-76,98,共3页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是世界文学的璀璨明珠,写作方式别具一格。小说中宠儿身份丰富,是人还是鬼,抑或是其他,颇具争议。对宠儿身份的探讨,对宠儿的描写方式研究,对比黑人文学传统中鬼故事描写方式的不同,有助于揭示历史、直面历史...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是世界文学的璀璨明珠,写作方式别具一格。小说中宠儿身份丰富,是人还是鬼,抑或是其他,颇具争议。对宠儿身份的探讨,对宠儿的描写方式研究,对比黑人文学传统中鬼故事描写方式的不同,有助于揭示历史、直面历史,对处理不同种族、宗教之间的关系有启示作用,对人类相亲相爱、和谐共处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儿 身份 鬼故事 写作方式
下载PDF
硬盘保护卡的技术探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伟伟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年第3X期2275-2276,共2页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大批量计算机的日常维护成为一种重复、繁琐的劳动。此外,由于用户的不正当操作,以及病毒的攻击、软件的更新,机房管理人员不得不付出大量的精力来维护计算机且效率低下。为解决此类困扰,保护卡便成为了几乎所有院校...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大批量计算机的日常维护成为一种重复、繁琐的劳动。此外,由于用户的不正当操作,以及病毒的攻击、软件的更新,机房管理人员不得不付出大量的精力来维护计算机且效率低下。为解决此类困扰,保护卡便成为了几乎所有院校机房、网吧首选设备。其中硬盘保护卡的网络克隆功能大大减轻了维护人员的重复安装的负担,硬盘保护卡的数据还原功能也相当程度上减轻了维护人员的软件维护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盘保护卡 中断 写映射技术 网络克隆 差异传输
下载PDF
文字姻缘儿女情--论清代壮族文人郑献甫的扶鸾诗词 被引量:1
18
作者 蓝青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8期28-34,94,95,共9页
扶鸾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种巫卜之术,在明清时期颇为流行。清代广西壮族文人郑献甫即擅此术,其鸾书《补学轩扶鸾诗词》中降坛幽女之众、作品之多,为前代所罕见。郑献甫不仅以细腻之思揣摩幽女心绪、诉说她们的怨情,还以超现实的浪漫之笔... 扶鸾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种巫卜之术,在明清时期颇为流行。清代广西壮族文人郑献甫即擅此术,其鸾书《补学轩扶鸾诗词》中降坛幽女之众、作品之多,为前代所罕见。郑献甫不仅以细腻之思揣摩幽女心绪、诉说她们的怨情,还以超现实的浪漫之笔,跨越时空与人鬼界限,虚构了鸾生与降坛幽女之间一场缠绵哀婉的恋情。郑献甫如此大规模地创作幽女诗词,不仅仅如序言所述悲幽女才名湮没不彰,而是借幽女之名来宣泄内心的抑郁之情,同时亦有逞弄才学的意味。《补学轩扶鸾诗词》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亦颇具创造性,在扶鸾文学发展史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献甫 扶鸾 《补学轩扶鸾诗词》 幽女
下载PDF
论鲁迅小说的“民间书写”特质 被引量:1
19
作者 洪蕊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98-103,共6页
鲁迅的小说有许多可探讨的角度,本文研究的角度是其小说的"民间书写"特质。鲁迅小说会贯穿大量民间文化的书写,源于其童年切实的民间经验和成年后对民间文化的关注;而这种"民间书写"会成为鲁迅小说的"特质&qu... 鲁迅的小说有许多可探讨的角度,本文研究的角度是其小说的"民间书写"特质。鲁迅小说会贯穿大量民间文化的书写,源于其童年切实的民间经验和成年后对民间文化的关注;而这种"民间书写"会成为鲁迅小说的"特质"又与其后来的漂泊经历、作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身份有关。本文分别从其小说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知识分子陌生化的叙述视角、对民间文化中鬼文化的突出以及对民间文化的双重态度四个维度,去剖析鲁迅小说中对于底层人物精神与物质世界的描写及鲁迅对民间文化的态度,从而发现其与众不同的"民间书写"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书写 地域文化 陌生化 鬼文化 双重态度
下载PDF
伊迪丝·华顿鬼故事“双声话语”书写策略探析
20
作者 邓治 彭凌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33-38,共6页
伊迪丝·华顿的鬼故事系列短篇小说具有"双声话语"的性质,即采用鬼故事这一为男权社会所接受的文学体裁表达华顿的女性主义思想。这一性质通过以"鬼"为主的意象群、缺席、不可靠的叙事者等书写策略得以体现。... 伊迪丝·华顿的鬼故事系列短篇小说具有"双声话语"的性质,即采用鬼故事这一为男权社会所接受的文学体裁表达华顿的女性主义思想。这一性质通过以"鬼"为主的意象群、缺席、不可靠的叙事者等书写策略得以体现。采用这些书写策略,华顿反映了女性表达自我和反抗压迫的心声,讽刺和抨击了丑恶、残酷的男权体制和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迪斯·华顿 鬼故事 双声话语 书写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