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agnostic ability of multi-detecto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patholog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被引量:5
1
作者 Zhi-Yong Jiang Shinichi Kinami +5 位作者 Naohiko Nakamura Takashi Miyata Hideto Fujita Hiroyuki Takamura Nobuhiko Ueda Takeo Kosak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CAS 2020年第4期435-446,共12页
BACKGROUND The reliability of preoperative nodal diagnosis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by multi-detecto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DCT)is still unclear.AIM To examine the diagnostic ability of MDCT more precisely by ... BACKGROUND The reliability of preoperative nodal diagnosis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by multi-detecto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DCT)is still unclear.AIM To examine the diagnostic ability of MDCT more precisely by using data on intranodal pathological metastatic patterns.METHODS A total of 108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who underwent MDCT and curative gastrectomy at Kanazawa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The nodal sizes measured on computed tomography(CT)image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pathology results.A 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was constructed,from which the critical value(CV)wa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data of the first 69 patients retrospectively.By using the CV,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calculated with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data from 39 consecutive patients.This enabled a more precise one-to-one correspondence of lymph nodes between CT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by using the size data of lymph node mapping.The intranodal pathological metastatic pattern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e following four types:Small nodular,peripheral,large nodular,and diffuse.RESULTS Although all the cases were clinically suspected as having metastasis,81 had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27 had no metastasis.The number of dissected,detected on CT,and metastatic nodes were,4241,897,and 801,respectively.The CV obtained from the 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was 7.6 mm for the long axis.The sensitivity was 91.4%and the specificity was 47.3%in the prospective phase.The large nodular and diffuse metastases were easy to diagnose becausemetastatic nodes with a large axis often exhibit these forms.CONCLUSION The ability of MDCT to contribute to a nodal diagnosis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was examined prospectively with precise size data from node mapping,using a CV of 7.6 mm for the long axis that was calculated from th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data.The sensitivity was as high as 91%,and would be improved when referring to the enhanced patterns.However,its specificity was as low as 47%,because most of metastatic nodes in gastric cancer being small in size.The small nodular or peripheral type metastatic nodes were often small and considered difficult to diagno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lymph node METASTASIS Multi-detecto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PATHOLOGICAL diagnosis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及MRI对透明血管型巨淋巴结增生症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付义彬 李晨光 +2 位作者 刘儒鹏 窦文广 岳军艳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9期1081-1083,共3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应用于透明血管型巨淋巴结增生症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9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透明血管型巨淋巴结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应用于透明血管型巨淋巴结增生症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9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透明血管型巨淋巴结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MSCT、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MSCT检出率为90%,MRI检出率为90%,两种检查手段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6,P>0.05)。结论:MRI和MSCT对透明血管型巨淋巴结增生症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均可作为该病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症 诊断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PET-CT显像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3
作者 刘先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7期74-77,共4页
目的探析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显像在肺癌(LCA)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0例LCA患者,分别开展PET-CT、螺旋CT检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效能。结果手术病理显示,100例LCA患者中,未见淋巴结转移23例,可见淋... 目的探析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显像在肺癌(LCA)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0例LCA患者,分别开展PET-CT、螺旋CT检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效能。结果手术病理显示,100例LCA患者中,未见淋巴结转移23例,可见淋巴结转移77例,其中局部复发病灶33例,77例LAC伴淋巴结转移者检出106枚转移淋巴结,其中6枚转移淋巴结直径<0.5 cm,78枚转移淋巴结直径在0.5~1.0 cm,22枚转移淋巴结直径>1.0 cm。PET-CT诊断LCA阳性98例,阴性2例,诊断准确度为98%;螺旋CT诊断LCA阳性99例,阴性1例,诊断准确度为99%。PET-CT、螺旋CT诊断LCA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78例,淋巴结未转移22例;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2%(75/78)、90.9%(20/22)、97.4%(75/77)、87.0%(20/23)、95.0%(95/100)。螺旋CT诊断:淋巴结转移62例,淋巴结未转移38例;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9%(57/62)、47.4%(18/38)、74.0%(57/77)、78.3%(18/23)、75.0%(75/100)。PET-CT诊断淋巴结是否转移的阴性预测值、灵敏度与准确度高于螺旋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对转移淋巴结总检出率94.34%高于螺旋CT的7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对直径<0.5 cm、0.5~1.0 cm的转移淋巴结检出率高于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与螺旋CT对直径>1.0 cm转移淋巴结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螺旋CT相比,LCA、淋巴结转移诊断时选择PET-CT应用价值显著,可提高诊断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转移 手术病理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 螺旋CT 诊断效能 灵敏度
下载PDF
腹盆部Castleman’s病的CT、MRI表现 被引量:16
4
作者 肖露 张忠林 +4 位作者 刘于宝 刘再毅 李景雷 余元新 谢淑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腹盆部Castleman’s病的CT、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发生于腹盆部、经病理证实为Castleman’s病的影像学资料。6例均接受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1例同时行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弥漫型1例,CT表现为肝、脾肿大和多... 目的探讨腹盆部Castleman’s病的CT、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发生于腹盆部、经病理证实为Castleman’s病的影像学资料。6例均接受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1例同时行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弥漫型1例,CT表现为肝、脾肿大和多发肿大淋巴结。局限型5例,分别位于腹膜后(n=3)、肠系膜(n=1)、盆腔(n=1),CT平扫均表现为单发的类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其中4例伴有"卫星"灶,2例病灶内可见点状、分支状钙化灶,3例病灶周围筋膜增厚;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显著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强化方式与大血管相似,各病灶内部或周边可见增粗的血管影,其中4例动脉期病灶内可见星状或裂隙状低密度区,门静脉期及延迟扫描低密度区逐渐缩小。MRI检查1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特点与CT相似。结论腹盆部Castleman’s病少见,临床工作中容易误诊,但影像学上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腹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腹盆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CT及MRI表现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敏 周良平 +4 位作者 刘庆喜 陈海玲 陆志前 孙启飞 储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31-1634,共4页
目的探讨腹盆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及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腹(n=4)、盆部(n=1)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MRI表现。结果5例病理诊断均为透明血管型;单发肿块3例,单个较大肿块周围伴小子灶2例。CT平扫与肌... 目的探讨腹盆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及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腹(n=4)、盆部(n=1)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MRI表现。结果5例病理诊断均为透明血管型;单发肿块3例,单个较大肿块周围伴小子灶2例。CT平扫与肌肉相比呈等密度;MR平扫与肌肉相比T1WI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病变在动脉期和延迟扫描均持续高度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大动脉。3例肿块(直径≥4cm)增强扫描内部见结节状或裂隙状CT低密度区和MR低信号区。结论CT及MR能清晰显示腹盆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的特征,熟悉这些特征对于提高诊断正确率、避免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腹部 盆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和MR诊断 被引量:36
6
作者 蒋亚平 周康荣 徐松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31-834,共4页
目的 了解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和MRI表现以及与病理改变的联系。材料与方法 搜集我院 8年间资料完整的 13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胸部 8例 ,腹部 5例。局限性 10例 ,弥漫性 3例。病理诊断为透明血管型 10例 ,... 目的 了解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和MRI表现以及与病理改变的联系。材料与方法 搜集我院 8年间资料完整的 13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胸部 8例 ,腹部 5例。局限性 10例 ,弥漫性 3例。病理诊断为透明血管型 10例 ,浆细胞型 3例。 13例中 10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 ,6例行MRI检查 ,其中 3例同时作CT及MRI检查。MRI采用的序列为T1WI、T2 WI以及梯度回波快速增强扫描。结果 局限性肿块均大于 3cm ,最大为 6cm。弥漫性肿块大小不等 ,最大为 3 .5cm。肿块呈圆形、类圆形 ,部分伴有分叶 ,轮廓光滑。除 3例伴有钙化外 ,CT平扫均为等密度。增强后透明血管型均有明显强化 ,且持续时间较长 ;浆细胞型则呈轻~中度强化。MRSE序列T1WI肿块呈等信号 ,T2 WI呈高信号 ,并伴有扭曲扩张的流空小血管。Gd DTPA增强扫描表现与CT大致相仿。结论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胸部 腹部 磁共振成像 CT 诊断
下载PDF
Castleman病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铭 王玻玮 +3 位作者 苗娜 古丽娜 李俊芝 张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27-730,共4页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的临床特征和组织病理学表现,分析其预后,为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12月~2010年8月及同期会诊病例中明确诊断的15例CD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对部分...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的临床特征和组织病理学表现,分析其预后,为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12月~2010年8月及同期会诊病例中明确诊断的15例CD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对部分病例重新制作HE切片及相关因子的免疫组化补充,并进行随访。结果 15例CD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6岁。临床以多中心型多见(占53.3%),表现为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同时伴随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或多系统受累表现,病理形态学可表现为透明血管型或浆细胞型,给予CHOP或COP方案化疗,效果良好;局灶型(占46.7%)仅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病理形态学多表现为透明血管型,手术切除肿大淋巴结后治愈。结论 CD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为该病最主要的诊断依据,局灶型较多中心型患者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螺旋CT征象与病理学检查相对照 被引量:17
8
作者 郭华 杨志浩 +1 位作者 高剑波 张永高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1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螺旋CT征象及其与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对59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①胃癌淋巴结螺旋CT呈融合型、强化明显、不均匀强化及直径≥9mm者,病理转移的阳性率较高(P<0.05);②胃癌组...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螺旋CT征象及其与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对59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①胃癌淋巴结螺旋CT呈融合型、强化明显、不均匀强化及直径≥9mm者,病理转移的阳性率较高(P<0.05);②胃癌组织呈低分化、BorrmannⅢ+Ⅳ、浸润深度T3~4、TNM分期Ⅲ+Ⅳ者,螺旋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较高(P<0.05),而与肿块的大小无关。结论胃癌淋巴结的螺旋CT征象(淋巴结分布类型、大小、强化程度、强化方式)可反映转移淋巴结的病理特性;胃癌组织的病理学特性(癌组织的分化程度、Borrmann分型、浸润深度及TNM分期)决定螺旋CT判定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综合胃癌组织及淋巴结的各种螺旋CT征象有助于提高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结肠癌术前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王唯成 李睿 +2 位作者 陈天武 张小明 郭丹丹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2-546,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结肠癌术前腹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1月间在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结肠癌的58例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31~78岁,平均(49.58±14.28)岁。对术前MSC...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结肠癌术前腹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1月间在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结肠癌的58例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31~78岁,平均(49.58±14.28)岁。对术前MSCT检测到的腹腔可疑转移淋巴结进行分析,分别以淋巴结短径、相对强化值及综合上述2种参数等作为判定淋巴结转移的标准,并采用Kappa检验对MSCT诊断及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后发现,以淋巴结短径≥8 mm、相对强化值≥50 HU及短径≥5 mm且相对强化值≥30 HU作为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标准时MSCT诊断与病理结果一致性相对较好(κ分别为0.809、0.764、0.786)。在不同的腹腔淋巴结分布区域,上述3种诊断标准用于肠旁淋巴结组时,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κ分别为0.816、0.802、0.800),用在肠系膜中及肠系膜根部淋巴结组时,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中等(κ分别为0.631、0.673、0.574及0.527、0.626、0.502)。结论 MSCT可根据淋巴结大小、强化差值等参数对结肠癌病人术前淋巴结转移做出判断,从而为评估临床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结肠癌 淋巴结转移 病理学
下载PDF
腹部Castleman病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民 卢明花 +2 位作者 张亮 王其军 刘红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424-426,共3页
目的:探讨腹部Castleman病的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腹部Castleman病4例,女3例,男1例。均行X线、超声、CT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病灶为单发,肾形或椭圆形,均有完整的包膜,可见条状、绒毛状或珊瑚状钙化;超声以低回声为主,可见... 目的:探讨腹部Castleman病的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腹部Castleman病4例,女3例,男1例。均行X线、超声、CT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病灶为单发,肾形或椭圆形,均有完整的包膜,可见条状、绒毛状或珊瑚状钙化;超声以低回声为主,可见点条状强回声,后方伴声影;CT平扫示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楚,周围有点条状影,增强肿块与周围点、条状影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Castleman病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肿块不侵及邻近组织和器官,见到肿块内出现条状、树枝样钙化应想到本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增生 CT 超声波诊断
下载PDF
CT诊断与鉴别诊断胸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被引量:6
11
作者 吕岩 谢汝明 +2 位作者 周震 过丽芳 周新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23-2027,共5页
目的探讨胸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症(LCD)的CT表现及其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LCD患者。以临床综合诊断或病理证实的影像不典型的纵隔及肺门区的团块状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包括肺门区类癌14例、... 目的探讨胸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症(LCD)的CT表现及其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LCD患者。以临床综合诊断或病理证实的影像不典型的纵隔及肺门区的团块状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包括肺门区类癌14例、纵隔及肺门区淋巴结核21例、胸腺瘤15例、神经源性肿瘤9例、结节病12例、淋巴瘤15例及肺癌淋巴结转移25例。观察肿块影像及增强扫描强化特点。结果 10例LCD患者中,7例位于纵隔及2例位于左肺门淋巴结的病灶为透明血管型,1例位于右肺门淋巴结的病灶为混合型。CT平扫10例LCD均表现为结节及球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晰,5例病灶内见分支、条状及斑片状低密度影,1例可见分支、片状钙化。LCD病灶强化方式:1例右肺门混合型病灶呈中度强化,其余病灶均呈明显强化并呈快进慢出型动态强化方式。9例明显强化病灶中4例病灶可见较粗大的滋养血管。9例透明血管型LCD与纵隔及肺门区常见实性结节样病变CT值比较:LCD最大增强CT值明显高于胸腺瘤、纵隔淋巴结结核、神经源性肿瘤、肺门区支气管腔外类癌,明显低于支气管腔内类癌CT值(P均<0.05)。结论胸部透明血管型LCD的CT影像具有一定特征,动态增强扫描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特征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胸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astleman病的CT表现 被引量:18
12
作者 周承凯 韩萍 +2 位作者 梁波 柳曦 李欣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6期413-414,共2页
目的 :提高对巨大淋巴结增生 (Castleman病 )CT表现的认识。方法 :分析 3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巨大淋巴结增生患者的CT表现 ,总结其特征。结果 :3例中 2例病灶位于肠系膜 ,1例位于纵隔。动态增强CT扫描 ,所有的病灶在动脉期明... 目的 :提高对巨大淋巴结增生 (Castleman病 )CT表现的认识。方法 :分析 3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巨大淋巴结增生患者的CT表现 ,总结其特征。结果 :3例中 2例病灶位于肠系膜 ,1例位于纵隔。动态增强CT扫描 ,所有的病灶在动脉期明显强化 ,在延迟期均表现为持续强化。结论 :纵隔或肠系膜富血供的病变 ,在动脉期明显强化 ,延迟期持续强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CT表现 淋巴结增生 病理特点 鉴别诊断
下载PDF
MRI诊断局限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丽娜 刘爱连 +1 位作者 时畅 张秋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1-984,共4页
目的探讨MRI诊断局限型巨淋巴结增生(LC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病理学确诊的LCD患者的MR平扫、增强扫描及DWI资料,并与临床和病理学结果对比。结果 25例LCD中,位于纵隔10例,颈部3例,腹膜后12例;均为透明血管型,以单发病灶为主(24/... 目的探讨MRI诊断局限型巨淋巴结增生(LC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病理学确诊的LCD患者的MR平扫、增强扫描及DWI资料,并与临床和病理学结果对比。结果 25例LCD中,位于纵隔10例,颈部3例,腹膜后12例;均为透明血管型,以单发病灶为主(24/25,96.00%),形态多为圆形或卵圆形(23/25,92.00%),边缘多光滑规整(23/25,92.00%);MR平扫16例为T1WI均匀等稍低信号、T2WI均匀稍高信号,4例病灶内T2WI呈斑片状高信号,3例T1WI及T2WI为边缘裂隙样低信号,2例T2WI中心区低信号;动态增强扫中,6例动脉期显著均匀强化,延迟期仍持续均匀强化,2例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延迟期持续均匀强化,3例动脉期软组织区域显著强化,延迟期见分隔样强化,2例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内见线状及裂隙样不强化影;病灶包膜强化完整、连续。DWI中4例表现为均匀一致稍高信号、4例为斑片状高低混杂信号、2例中心区裂隙状低信号;病灶实质区平均ADC值为(1.78±0.14)×10-3 mm2/s,液化、囊变区平均ADC值为(2.98±0.51)×10-3 mm2/s。结论 MRI可准确显示LCD的发生部位、病灶形态及强化方式,尤其对病灶包膜的显示更清晰;DWI在显示病变范围和内部结构方面较常规MRI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扩散磁共振成像 诊断显像
下载PDF
Castleman病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边云 陈炜 +6 位作者 史张 朱焱 高振坡 盛彧 李骁 方旭 王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43-1147,共5页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CD)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与临床和病理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CD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临床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CT或MRI平扫和增强,CT检查12例,MRI检查8例。结果病变部位:6例位于颈部,6例位于腹...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CD)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与临床和病理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CD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临床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CT或MRI平扫和增强,CT检查12例,MRI检查8例。结果病变部位:6例位于颈部,6例位于腹腔,3例位于纵隔,2例位于腹膜后,2例多部位,1例位于左锁骨下。临床分型:单中心型17例,多中心型3例。病理分型:透明血管型16例,浆细胞型3例,混合型1例。平扫3例表现为浅分叶状,3例边界模糊,5例多发肿块,1例质地不均匀,其余肿块均表现为质地均匀、边界清楚光整的软组织块影。增强后19例表现为肿块显著或明显持续强化,1例轻度强化;14例均匀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17例肿块周围可见供血血管。结论 CD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和病理分型密切相关,掌握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术前对病变的全面了解,从而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淋巴结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表现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郑祥武 潘克华 +2 位作者 董丽卿 吴恩福 杨开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9期910-913,共4页
目的:探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D)的CT表现特点。方法:结合临床与手术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12例CD的CT表现特点。结果:12例中,局限型CD9例,表现为颈部、肺内、纵隔、腋窝、左侧后腹膜单发或毗邻2个肿块,共12个肿块,呈类圆形或椭... 目的:探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D)的CT表现特点。方法:结合临床与手术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12例CD的CT表现特点。结果:12例中,局限型CD9例,表现为颈部、肺内、纵隔、腋窝、左侧后腹膜单发或毗邻2个肿块,共12个肿块,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在18~150mm间,平均50mm,其中2个肿块见钙化,1个巨大肿块内见裂隙状低密度灶,其余肿块均呈均质密度伴显著持续性强化,平扫CT值42~50HH,增强后CT值在108~145HU间,且腹部3例肿块周边可见更高密度环形强化影及粗大血管影。弥漫型CD3例,CT上均见有全身多处淋巴结多发肿大,肿大淋巴结直径在8~30mm间.呈均质软组织密度伴轻度强化,其中1例出现肺部病变,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多发气囊腔及沿肺纹理分布斑点、小片状密度增高影。结论:均质软组织密度肿块伴显著持续性强化及钙化是局限型CD的主要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而弥漫性CD的CT表现类似淋巴瘤,常难以诊断,若合并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或副肿瘤性天疱疹等可具有一定的提示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astleman病的CT表现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伟英 袁建华 +3 位作者 周俊 丁忠祥 吴影 蔡学祥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Castleman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变部位:胸部7例,腹膜后3例,肠系膜2例,颈部1例。临床分型:局灶型10例,多中心...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Castleman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变部位:胸部7例,腹膜后3例,肠系膜2例,颈部1例。临床分型:局灶型10例,多中心型3例。病理分型:透明血管型11例,浆细胞型2例。CT表现:CT平扫示病灶均为等密度,2例伴有钙化;增强扫描示透明血管型病灶均有明显持续强化,浆细胞型病灶呈轻度~中度强化。结论:Castleman病的CT表现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透明血管型病变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巨淋巴结增生 淋巴结
下载PDF
双源CT鉴别诊断炎症性肠病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与结直肠癌转移性淋巴结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帆 张隐笛 +3 位作者 郑冬 雷静 王元玲 杨亚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62-665,670,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中碘含量及能谱曲线对炎症性肠病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与结直肠癌转移性淋巴结诊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有完整双能量扫描资料并经肠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炎症性肠病(15例溃疡性结肠炎、15例克罗恩病)共51...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中碘含量及能谱曲线对炎症性肠病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与结直肠癌转移性淋巴结诊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有完整双能量扫描资料并经肠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炎症性肠病(15例溃疡性结肠炎、15例克罗恩病)共51枚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及20例结直肠癌共35枚转移淋巴结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及转移性淋巴结的碘含量;并比较2种不同病理性质淋巴结的能谱曲线斜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选取鉴别诊断2种不同病理性质淋巴结的最佳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动脉期炎症性肠病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与结直肠癌转移性淋巴结碘含量分别为(2.66±0.70)mg/ml、(1.65±0.81)mg/ml,曲线斜率分别为2.81±0.56、0.14±0.09,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与转移性淋巴结两者的动脉期碘含量及能谱曲线斜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能谱曲线斜率对炎症性肠病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与结直肠癌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效能高于碘含量,其敏感度为96.7%,特异度为76.7%,曲线下面积为0.846。结论双源CT双能量动脉期测量碘含量及能谱曲线斜率对炎症性肠病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与结直肠癌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且能谱曲线斜率优于碘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疾病 淋巴结 增生 结直肠肿瘤 淋巴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腹部局灶型Castleman’s病的CT表现与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艳玲 武淮昌 +1 位作者 张东臣 卫莎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8期1394-1396,共3页
目的探讨局灶型Castleman’s病(LCD)的CT表现及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LCD的CT及病理学资料。结果混合型1例,呈均匀软组织密度,透明血管型7例,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病灶内含丰富增生的小血管,增强动脉期呈明... 目的探讨局灶型Castleman’s病(LCD)的CT表现及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LCD的CT及病理学资料。结果混合型1例,呈均匀软组织密度,透明血管型7例,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病灶内含丰富增生的小血管,增强动脉期呈明显高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仍持续中高强化.6例病灶内可见纤维瘢痕,CT上表现为放射状或分支状低密度影,增强延迟期范围逐渐缩小;2例病灶内可见变性血管壁的钙化影,1例病灶内见多发囊变影,增强无强化。5例病灶周围伴多发肿大淋巴结,病理为慢性反应性淋巴结炎。5例病灶周围见增粗血管影环绕。结论腹部LCD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肿块内组织成分的多样性及其比例的不同是导致肿块CT表现多样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分析
下载PDF
腹盆腔Castleman病的MSCT表现探讨 被引量:7
19
作者 田路 刘建立 +2 位作者 来洪建 张英 刘英慧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8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腹盆腔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D)的MS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结合临床与手术病理资料,回顾分析16例CD的MSCT表现特点。结果 16例Castleman病患者,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分别为10-73岁,平均年龄38.2岁。病理上,16例CD,其中13... 目的探讨腹盆腔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D)的MS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结合临床与手术病理资料,回顾分析16例CD的MSCT表现特点。结果 16例Castleman病患者,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分别为10-73岁,平均年龄38.2岁。病理上,16例CD,其中13例为透明血管型,1例为混合型,2例为浆细胞型。16例中均为局限型CD,表现为腹盆腔的单发肿块,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在2.0-11.0cm间,平均5.6cm,其中,2个肿块见钙化,2个肿块内见点片状低密度坏死灶,1个肿块内见裂隙状低密度灶,边界清晰,其余肿块均呈均质密度伴显著持续强化,且其中1个肿块内见粗大血管影,增强程度和腹主动脉相似。结论均质软组织密度肿块伴显著持续强化及钙化、少数见低密度影是局限性CD的主要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颈部Castleman病的CT特征及病理对照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秀华 薛鹏 +3 位作者 肖智博 陈勇 张斯佳 仲继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14-917,共4页
目的总结颈部Castleman病的CT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Castleman病患者的CT及病理资料。结果病灶发生于颈动脉鞘区4例,颈后三角区3例,颈根部及锁骨上区2例,腮腺、纵隔及腹股沟区1例,... 目的总结颈部Castleman病的CT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Castleman病患者的CT及病理资料。结果病灶发生于颈动脉鞘区4例,颈后三角区3例,颈根部及锁骨上区2例,腮腺、纵隔及腹股沟区1例,颌下间隙1例。局限型10例,病理类型为透明血管型;弥漫型1例,病理类型浆细胞型。局限型CT平扫8例呈等密度,1例为稍低密度,1例稍高密度,密度均匀,无明显囊变坏死;增强8例动脉期呈不均匀显著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呈均匀高密度;2例动脉期中度强化,静脉期呈等及稍高密度。弥漫型1例平扫为稍低密度,动脉期中度强化,静脉期边缘强化较明显,中心等密度。6例动脉期边缘见血管影。结论颈部不同病理类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具有差异,局限型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平扫多呈均匀等密度,一般无坏死、出血;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可见滋养血管,静脉期持续强化呈均匀高密度,仔细分析其CT征象,能做出正确诊断,弥漫型确诊需要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