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肠道菌群调控作用探讨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患者Th17分化偏移及雷氏银盏隔姜灸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臣大 张志忠 +1 位作者 陶玮 董虹丽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3年第4期631-634,688,共5页
目的:基于肠道菌群调控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肾虚督寒证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分化偏移及雷氏银盏隔姜灸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90例肾虚督寒证AS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雷氏... 目的:基于肠道菌群调控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肾虚督寒证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分化偏移及雷氏银盏隔姜灸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90例肾虚督寒证AS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雷氏银盏隔姜灸,均连续治疗3个月;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肠道菌群、Th17、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2(IL-22))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肾虚督寒证AS患者临床有效率(95.6%)高于对照组(80.0%)(P<0.05)。治疗后观察组肾虚督寒证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肠道菌群在门水平上,两组患者均由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梭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等构成,其中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三者为优势门,占比约90%,两组治疗前基本一致;治疗后观察组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较治疗前增加,而厚壁菌门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总体菌群相对丰度变化不大。肠道菌群属水平上,两组患者均由类杆菌、拟杆菌门、链球菌、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普雷沃氏菌、其他菌构成,两组治疗前基本一致;治疗后观察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较治疗前增加,而链球菌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总体菌群相对丰度变化不大。治疗后观察组Th17、IL-17、IL-2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氏银盏隔姜灸应用于肾虚督寒证AS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Th17、IL-17、IL-22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肾虚督寒证 Th17分化 雷氏银盏隔姜灸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恢刺经筋结点联合督脉隔姜灸对中风后上肢屈肌痉挛协调功能、表面肌电图以及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成雪 董宝强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85-191,共7页
目的观察恢刺法联合督脉隔姜灸对中风后上肢屈肌痉挛协调功能、表面肌电图以及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恢刺经筋结点联合督脉隔姜灸组、单一经筋针刺组,每组各40例,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 目的观察恢刺法联合督脉隔姜灸对中风后上肢屈肌痉挛协调功能、表面肌电图以及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恢刺经筋结点联合督脉隔姜灸组、单一经筋针刺组,每组各40例,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4个疗程。运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表面肌电技术检测治疗前与治疗后健患侧肌肉的sEMG信号,选择指标为中位频率(MF)与积分肌电值(IEMG)以及血清中TrkB的含量对患者进行量表评定及疗效评价。结果MAS、FMA、BI、MF、IEMG及TrkB评定结果显示:恢刺法联合督脉隔姜灸组总体的评分优于单一经筋针刺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评价结果显示:恢刺法联合督脉隔姜灸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单一经筋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隔姜灸联合恢刺经筋结点对于改善中风后上肢屈肌痉挛协调功能、表面肌电图状态以及TrkB蛋白表达状态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上肢痉挛性偏瘫 督脉隔姜灸 经筋 恢刺
下载PDF
火龙灸技术操作和温度控制要点经验总结
3
作者 姚德明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9期141-143,共3页
火龙灸是在督脉和膀胱经施以隔物灸,用于防治疾病灸法之一。本研究总结隔姜火龙灸技术操作以及温度控制要点,以期推动火龙灸的临床应用,并为规范有效的火龙灸技术操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隔姜火龙灸 艾灸 针灸 中医 温度 督脉
下载PDF
隔姜灸任督之脉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4
作者 孙晓 韩璐 +2 位作者 薛璐 董莹 何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30期3327-3330,3335,共5页
目的观察隔姜灸任督之脉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西药组40例和艾灸组40例。西药组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0.2 mg/次,1次/d;艾灸组采取隔姜灸的方... 目的观察隔姜灸任督之脉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西药组40例和艾灸组40例。西药组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0.2 mg/次,1次/d;艾灸组采取隔姜灸的方法依次交替灸督脉(命门穴至腰俞穴)和任脉(神阙穴至中极穴),1次/d,每周6 d。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膀胱残余尿量和夜尿频率,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的I-PSS评分、QOL评分均明显降低,膀胱残余尿量和夜尿频率均明显减少,且艾灸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或少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西药组和艾灸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8%(31/40)和87.5%(35/40),艾灸组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隔姜灸任督之脉可有效改善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其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总有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 督脉 任脉 隔姜灸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