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Biofertilizer on Growth, Productivity, Quality and Economics of Rainfed Organic Ginger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Bhaisey cv. in North-Eastern Region of India 被引量:1
1
作者 Nongmaithem Jyotsna Mainak Ghosh +2 位作者 Dulal Chandra Ghosh Wahengbam Ingo Meitei Jagadish Tims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3年第2期83-98,共16页
关键词 生物肥料 旱作条件 经济效果 生产力 生姜 质量 印度 东部地区
下载PDF
Study of the Knowledge of Turmeric <i>Curcuma longa</i>) and Ginger (<i>Zingiber officinale</i>) in the Region of Daloa (Côte D’Ivoire)
2
作者 Ekissi Alice Christine Kouame Kan Benjamin +1 位作者 Beugre Grah Avit Maxwell Séraphin Kati-Coulibaly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21年第9期1328-1337,共10页
Ginger and turmeric are two plants of the Zingiberaceaes family. They are used as spices and in the treatment of many diseases. Despite their importance, data on their knowledge and their uses are scarce. The objectiv... Ginger and turmeric are two plants of the Zingiberaceaes family. They are used as spices and in the treatment of many diseases. Despite their importance, data on their knowledge and their uses are scarce.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assess the knowledge and different uses of ginger and turmeric. <span>A survey was carried out among saleswomen and consumers. The survey </span><span>reveals that 100% of those surveyed knew about ginger, but fewer people (1</span>7.5%) knew about turmeric. The survey identified that ginger tastes more <span>pungent (82.65%) than bitter (17.35%), whilst turmeric’s taste is bitterer (5</span>3.47%) rather <span>than pungent (46.53%). Consumption differed between the two rhizomes, wi</span>th ginger consumed fresh (90.22%) and turmeric dry (84.25%). Differences were also noted in their medicinal (40.66% for ginger and 32.15% for turmeric), nutritional (50.82% for ginger and 11.65% for turmeric) and cosmetic (8.63% properties for ginger and 56.2% for turmeric) uses. The vernacular names of the two rhizomes varied from one ethnic group to ano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meric ginger zingiber officinale Curcuma longa SPICE
下载PDF
Effect of Avocado (Persea Americana), Cabbage (Brassica Oleracea) and Ginger (Zingiber Officinale) on Rat Liver and Thyroid Injuries Induced by CCI4 (Carbon Tetrachloride)
3
作者 Asmaa F. Hamouda Manal Y. Sameeh Randa M. Shrourou 《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 2016年第3期108-118,共11页
关键词 促甲状腺激素 四氯化碳 大鼠肝脏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生姜 CCL4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鳄梨
下载PDF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Allium sativum cloves and Zingiber officinale rhizomes against multiple-drug resistant clinical pathogens 被引量:14
4
作者 Ponmurugan Karuppiah Shyamkumar Rajaram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2年第8期597-601,共5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t Allium sativum(garlic) cloves and Zingiber officinale(ginger) rhizomes against multi-drug resistant clinical pathogens causing nosocomial infection.Methods:The clo...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t Allium sativum(garlic) cloves and Zingiber officinale(ginger) rhizomes against multi-drug resistant clinical pathogens causing nosocomial infection.Methods:The cloves of garlic and rhizomes of ginger were extracted with 95%(v/v) ethanol.The ethanolic extracts were subjected to antibacterial sensitivity test against clinical pathogens.Results:Anti-bacterial potentials of the extracts of two crude garlic cloves and ginger rhizomes were tested against five gram negative and two gram positive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isolates.All the bacterial isolates were susceptible to crude extracts of both plants extracts.Except Enterobacter sp.and Klebsiella sp.,all other isolates were susceptible when subjected to ethanolic extracts of garlic and ginger.The highest inhibition zone was observed with garlic(19.4S mm) against 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ruginosa).Th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was as low as 67.00 μg/mL against P.aeruginosa.Conclusions:Natural spices of garlic and ginger possess effectiv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multi-drug clinical pathogens and can be used for prevention of drug resistant microbial diseases and further evaluation is necess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RLIC ginger Multi-drug resistant MULTIPLE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LLIUM sativum zingiber officinale
下载PDF
生姜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5
作者 孟宪伟 罗亮 +4 位作者 孙源 赵志刚 王世会 张瑞 郭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149-153,共5页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从生姜中提取多糖,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生姜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发现:生姜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1∶20,匀浆时间5 min,匀浆温度70℃,超声时间80 min为宜,超声温度80℃,超声波功率为100 W,在该条件下多糖...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从生姜中提取多糖,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生姜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发现:生姜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1∶20,匀浆时间5 min,匀浆温度70℃,超声时间80 min为宜,超声温度80℃,超声波功率为100 W,在该条件下多糖得率为12.56%。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生姜多糖在5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可达到90.96%,且还原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多糖 提取 结构表征 抗氧化作用
下载PDF
生姜IPT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6
作者 席克勇 田野 +5 位作者 王艳红 刘奕清 尹军良 梁红艳 朱学栋 朱永兴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93,共15页
生姜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但其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生物/非生物胁迫的影响,不利于生姜的安全生产。异戊烯基转移酶(IPT,isopentenyl-transferases)是催化细胞分裂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也是重要的限速酶,与植物的抗逆性关系... 生姜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但其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生物/非生物胁迫的影响,不利于生姜的安全生产。异戊烯基转移酶(IPT,isopentenyl-transferases)是催化细胞分裂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也是重要的限速酶,与植物的抗逆性关系密切。本研究通过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从生姜基因组中鉴定到10个ZoIPT,并且将其命名为ZoIPT1~ZoIPT10。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长度范围在283~491 aa之间,分子质量在31.14~54.02 kDa,等电点在4.97~9.37之间;蛋白质特征分析表明,所有ZoIPTs均具亲水性。共线性关系分析发现生姜IPT基因与15个芭蕉IPT基因存在共线性,与1个拟南芥IPT基因存在共线性。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ZoIPTs有一定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并且能响应病害、低温等逆境胁迫,其中,ZoIPT3和ZoIPT5在生姜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低温和病害胁迫下均有较高表达。qRT-PCR分析结果表明,ZoIPTs响应干旱、淹水、盐胁迫。在淹水和盐胁迫下,根茎中ZoIPT3表达量显著上升;在干旱胁迫下,叶和根茎中ZoIPT5的表达显著上升。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系统的鉴定、进化分析、特征分析、启动子分析、表达模式分析,并对干旱、盐、淹水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为深入研究ZoIPT在调控生姜生长发育和抗逆性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IPT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下载PDF
大枣生姜甘草复合饮料制备及抗氧化研究
7
作者 左亚锋 董润泽 +6 位作者 王成 代永康 商贤惠 孙慧 徐启兰 吴子怡 汤建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7-52,共6页
以大枣、甘草、生姜为原料,研制一种复合饮料.利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评价指标,研制枣姜甘草复合饮料的最优配方.研究表明,枣姜甘草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大枣汁54%、生姜汁14%、甘草汁5%,柠檬酸0.025... 以大枣、甘草、生姜为原料,研制一种复合饮料.利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评价指标,研制枣姜甘草复合饮料的最优配方.研究表明,枣姜甘草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大枣汁54%、生姜汁14%、甘草汁5%,柠檬酸0.025 g.所得复合饮料感官评分为82.67,总糖含量为1.744 g/100g,总酸度为0.533 g/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50%, 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7.08%,羟自由基清除率为24.20%,制备得到的产品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枣 生姜 甘草 复合饮料 柠檬酸
下载PD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A Review on the Effects of Ginger, Cinnamon and Camellia Sinensis Leaf Tea in Diabetes
8
作者 Massud Atta Shadi Jafari Kareen Moore 《Journal of Diabetes Mellitus》 2019年第3期126-136,共11页
Diabetes mellitus is a chronic disease with a multitude of effects on different organ-systems. Its chronic nature makes it a challenging disease for patients to manage. Today, patients have access to many different ty... Diabetes mellitus is a chronic disease with a multitude of effects on different organ-systems. Its chronic nature makes it a challenging disease for patients to manage. Today, patients have access to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conventional therapies for diabetes, each with a different mode of action and side effects. Despite the wide range of therapeutic agents available today, patients seek help from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The decision to use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by patients stems from some of the harmful side effects of current conventional therapies, as well as their desire to find measures that will help them to manage their disease.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includes several modalities ranging from dietary components such as vitamins and herbal supplements to mind-body interventions such as yoga, meditation, and massage therapy. Here we review the use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including Ginger, Cinnamon, and Camellia sinensis leaf tea, and their effects on glycemic indices in diabe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ES Mellitus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Insulin Hemoglobin A1c Fasting Blood Glucose ginger CINNAMON Camellia Sinensis zingiber officinale CINNAMOMUM zeylanicum Ceylon CINNAMON CINNAMON CASSIA
下载PDF
不同分切形状对贵州小黄姜真空冷冻干燥效率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陈佳妮 刘广宇 +3 位作者 葛永辉 叶晓仪 马立志 王金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8-145,共8页
目的 比较不同分切形状对贵州小黄姜真空冷冻干燥效率及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贵州小黄姜为原料,研究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姜片、姜丝、姜粒3种不同分切形状干燥效率及小黄姜品质的影响,采用称量法测定复水率;色差仪测定色泽变化;质构仪检... 目的 比较不同分切形状对贵州小黄姜真空冷冻干燥效率及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贵州小黄姜为原料,研究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姜片、姜丝、姜粒3种不同分切形状干燥效率及小黄姜品质的影响,采用称量法测定复水率;色差仪测定色泽变化;质构仪检测硬度、弹性等参数;营养成分分别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硝酸铝显色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黄姜提取物中的多酚、黄酮、多糖和姜辣素含量。结果 切片厚度为3~4 mm的冻干姜片的干燥效率最高、复水率(577.08%)最佳、色差值(5.76)最低、硬度(494.98 g)最小、弹性(0.71 mm)和回复性(0.25 mm)最好、咀嚼性(145.26 g)最高、营养成分保留率最高,多酚、黄酮、姜辣素、多糖保留率分别为99.35%、70.52%、88.41%、96.27%,且风味浓郁、感官评分最高。结论 不同分切形状对小黄姜真空冷冻干燥效率及产品品质具有显著影响,片状的冻干效率更高,营养成分损失较少,可获得品质较好的冻干小黄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姜 真空冷冻干燥 分切形状 干燥效率 品质
下载PDF
纤维素酶辅助水提小黄姜活性成分工艺优化
10
作者 谭丹 邓后勤 朱树清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5-78,共4页
对纤维素酶辅助水提小黄姜活性成分的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g/mL)、纤维素酶添加量3.0%(以小黄姜质量计)、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110 min,在此条件下,水... 对纤维素酶辅助水提小黄姜活性成分的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g/mL)、纤维素酶添加量3.0%(以小黄姜质量计)、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110 min,在此条件下,水提液中姜辣素含量为(0.254±0.020)mg/mL,多糖含量为(33.548±0.431)mg/mL,黄酮含量为(0.335±0.021)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姜 纤维素酶 姜辣素 工艺优化
下载PDF
生姜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的多重分析 被引量:52
11
作者 李秀 徐坤 +2 位作者 巩彪 曹逼力 王忠宾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31-2437,共7页
【目的】研究分析生姜植株农艺性状变异特征,确定构成生姜产量的主要因子,为生姜种质评价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生姜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合生姜生长发育特点,运用统筹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生姜植株农艺性状变异特征,确定构成生姜产量的主要因子,为生姜种质评价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生姜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合生姜生长发育特点,运用统筹分析,明确生姜产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子。【结果】生姜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达11.4%—51.3%,且植株茎粗(0.7934)、茎鲜重(0.7302)、株高(0.6024)、叶鲜重(0.5847)和根鲜重(0.5039)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根茎干物质含量(-0.6155)、分枝数(-0.3680)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茎粗、根鲜重、茎鲜重、根茎干物质含量是高产型品种形态决定因子,而分枝数、叶片数、姜球数则为低产型品种形态决定因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入选的4个因子对生姜产量模型的决定系数达0.8194。【结论】生姜单株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依次为根茎干物质含量(-0.3984)、叶鲜重(0.2866)、茎粗(0.2711)及茎鲜重(0.2624),高产型生姜品种的主要特征为茎秆粗壮、分枝较少、叶片较厚、同化系统发达、根茎干物质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主成分分析 回归分析 产量决定因子
下载PDF
姜酚的生物活性述评 被引量:73
12
作者 黄雪松 宴日安 吴建中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4-439,共6页
 姜酚[1-(3′-甲氧基-4′-羟基苯)-5-羟基-3-脂肪酮类]是生姜中的活性成分,呈现生姜的典型辣味.因其分子中有β-羟基酮结构,理化性质极不稳定;其含量因产地、炮制方法等贮存加工条件不同而不同(一般质量分数为1%~3%).现代医学研究证...  姜酚[1-(3′-甲氧基-4′-羟基苯)-5-羟基-3-脂肪酮类]是生姜中的活性成分,呈现生姜的典型辣味.因其分子中有β-羟基酮结构,理化性质极不稳定;其含量因产地、炮制方法等贮存加工条件不同而不同(一般质量分数为1%~3%).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姜酚有强心、防治心血管疾病、抗凝血、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溃疡、止呕、止晕、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预防胃黏膜损伤、利胆、防腐杀虫、驱虫、护肤美容等十几种生物活性;姜酚参与生物代谢,其毒性较低.姜酚可作为评价生姜及其药物品质的客观指标,也可开发为药物或用于生产保健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姜酚 生物活性
下载PDF
生姜种质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李秀 徐坤 巩彪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8-726,共9页
【目的】生姜为无性繁殖作物,千百年来,在经历气候变迁、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过程中,其生物学性状呈现出多方面变异,造就了许多地方品种。因此,研究生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对生姜资源进行科学分类,为生姜种质的收集、保护... 【目的】生姜为无性繁殖作物,千百年来,在经历气候变迁、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过程中,其生物学性状呈现出多方面变异,造就了许多地方品种。因此,研究生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对生姜资源进行科学分类,为生姜种质的收集、保护和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生姜幼叶基因组DNA,利用SRAP(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技术,对来源于世界不同地区的51份生姜种质的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扩增,PCR产物采用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采用银染法显色。根据电泳结果得到"0,1"矩阵,利用POPGENE version1.32软件计算每对引物的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以及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遗传相似系数(GS)、遗传距离(GD)、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信息指数等指标,并采用NTSYS version2.10e软件进行种质间的UPGMA(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聚类分析和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组群间的聚类分析,对生姜资源进行分类;同时,根据不同生态区之间生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合植物起源中心相关特性及历史记载,探讨生姜的起源与传播。【结果】筛选出的15对引物共扩增出305条带,其中188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61.68%,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20.33个位点和12.53个多态性位点,说明生姜的遗传变异较为广泛。51份生姜种质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信息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3689、0.5510,据此可将生姜种质分为3个大类、9个亚类,分析比较发现,每一类的生姜多来源于相同或相近区域。进一步研究表明,7个不同地理来源群体的Shannon信息指数范围是0.2901—0.4807,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9时,可将7个群体分为4类,华北群体、非洲群体各为一类,东南亚群体与日韩群体为一类,东南沿海群体、西南高原群体、华中群体为一类。【结论】品种间基于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的分析表明,生姜虽为无性繁殖作物,但其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根据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生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受地理来源影响较大;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中国国内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国外群体,尤其华北群体与其他群体的遗传距离较远,且其栽培历史悠久,可以判定中国华北地区是生姜的次生起源地;而鉴于非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与其他群体的遗传距离较远,且空间分布距中心位置较近,又有野生种存在,据此推断非洲可能是除东南亚之外的另一生姜原生起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SRAP 遗传多样性分析 起源
下载PDF
土壤紧实度对生姜植株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27
14
作者 尚庆文 孔祥波 +1 位作者 王玉霞 徐坤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82-786,共5页
通过测定不同容重土壤中生长的生姜植株的主要生理特性,研究了土壤紧实度与生姜植株衰老的关系.结果表明:随土壤紧实度增大,生姜根系活力降低,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作用减弱,叶片的电解质渗漏率及MDA含量升高.在生... 通过测定不同容重土壤中生长的生姜植株的主要生理特性,研究了土壤紧实度与生姜植株衰老的关系.结果表明:随土壤紧实度增大,生姜根系活力降低,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作用减弱,叶片的电解质渗漏率及MDA含量升高.在生长前期,叶片SOD、POD及CAT活性随土壤紧实度的增加而降低,后期则相反.生姜旺盛生长期,土壤容重为1.20和1.49 g.cm-3的植株根系活力分别为37.3和28.5μg.g-1FM.h-1,后者较前者降低30.9%,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分别降低19.0%和17.9%,而叶片电解质渗漏率及MDA含量则分别提高57.2%和26.3%,表明紧实土壤加速了生姜植株的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土壤紧实度 衰老 生理特性
下载PDF
贵州生姜资源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宏志 管正学 +1 位作者 王建立 刘湘元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0-94,共5页
该文报告了对贵州水城生姜资源的研究成果 ,测定了生姜精油及姜辣素含量 ,用GC MS鉴定了精油化学成分 ,进行了生姜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研究以及系列产品的开发工艺研究 ,为生姜资源的深度开发进行了基础工作。研究指出 :贵州生姜资源丰... 该文报告了对贵州水城生姜资源的研究成果 ,测定了生姜精油及姜辣素含量 ,用GC MS鉴定了精油化学成分 ,进行了生姜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研究以及系列产品的开发工艺研究 ,为生姜资源的深度开发进行了基础工作。研究指出 :贵州生姜资源丰富 ,仅水城县发耳乡就年产 8× 1 0 4t是该区脱贫致富的产业之一。利用生姜的有效成分和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可开发出一系列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精油 姜辣素 资源应用 贵州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仔姜与老姜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1
16
作者 汪莉莎 陈光静 +3 位作者 张甫生 郑炯 宋家芯 阚建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3-157,共5页
以仔姜和老姜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以正癸烷为内标,分别对仔姜和老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仔姜和老姜中共鉴定出8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仔姜中鉴定出6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37种烃类、15种... 以仔姜和老姜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以正癸烷为内标,分别对仔姜和老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仔姜和老姜中共鉴定出8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仔姜中鉴定出6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37种烃类、15种醇类、6种酯类、3种醛类、2种酮类,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姜烯、橙花醇乙酸酯、β-雪松烯、α-法尼烯、(E)-柠檬醛、β-红没药烯;老姜中鉴定出6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45种烃类、14种醇类、3种酯类、3种醛类、3种酮类,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姜烯、α-姜黄烯、β-雪松烯、α-法尼烯、(E)-柠檬醛、β-红没药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结晶姜酚的制取与鉴定 被引量:12
17
作者 黄雪松 张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8-50,共3页
为了获得高纯度的姜酚,以干姜粉制取的姜油树脂为原料,通过硅胶干柱层析、2次制备薄板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层析和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方法,获得了结晶姜酚,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等测定证实所获得的结晶为姜酚。该... 为了获得高纯度的姜酚,以干姜粉制取的姜油树脂为原料,通过硅胶干柱层析、2次制备薄板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层析和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方法,获得了结晶姜酚,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等测定证实所获得的结晶为姜酚。该结晶可用于作测定姜酚的标样或进行药理研究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 姜酚 提取
下载PDF
姜酚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6
18
作者 黄雪松 王建华 路福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4期511-514,共4页
姜酚是生姜呈现辣味的主要物质成分之一,其含量高低对生姜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其理化性质及其在加工贮存过程中的变化决定着姜制品的质量。为了便于测定姜酚并研究其性质,有必要对姜酚进行提取、分离。Connel曾报道用大量姜油树... 姜酚是生姜呈现辣味的主要物质成分之一,其含量高低对生姜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其理化性质及其在加工贮存过程中的变化决定着姜制品的质量。为了便于测定姜酚并研究其性质,有必要对姜酚进行提取、分离。Connel曾报道用大量姜油树脂分离姜酚〔1〕。本文介绍一种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姜酚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二甲戊灵和乙氧氟草醚在生姜上的残留分析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斌 曹坳程 +6 位作者 李君 王前 郭美霞 王秋霞 颜冬冬 李园 欧阳灿彬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5-130,共6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同时测定二甲戊灵和乙氧氟草醚在生姜、茎秆和土壤中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两种农药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在土壤和生姜中的最终残留。样品前处理采用Qu ECh ERS法,经乙腈提取,姜块和茎秆...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同时测定二甲戊灵和乙氧氟草醚在生姜、茎秆和土壤中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两种农药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在土壤和生姜中的最终残留。样品前处理采用Qu ECh ERS法,经乙腈提取,姜块和茎秆提取液分别用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碳黑(GCB)净化,土壤提取液用弗罗里硅土柱净化,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扫描,外标峰面积法定量。结果表明:当添加水平为0.01~0.5 mg/kg时,二甲戊灵在生姜、茎秆和土壤中的回收率分别为91%~100%、90%~98%和86%~100%,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2%~3.7%、2.7%~4.2%和3.2%~5.1%;乙氧氟草醚在生姜、茎秆和土壤中的回收率分别为90%~95%、86%~91%和85%~95%,RSD分别为2.4%~4.4%、3.9%~5.5%和2.3%~4.9%;样品中二甲戊灵和乙氧氟草醚的定量限(LOQ)均为0.01 mg/kg。二甲戊灵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在12.5~20.5 d之间,乙氧氟草醚在18.8~25.6 d之间。采用33%二甲戊灵乳油和24%乙氧氟草醚乳油混剂分别按推荐剂量(有效成分693 g/hm^2和72 g/hm^2)和高剂量(有效成分1 039 g/hm^2和108 g/hm^2)于种植后施药1次,在生姜收获期的姜块中均未检出二甲戊灵和乙氧氟草醚残留。研究结果可为二甲戊灵和乙氧氟草醚在生姜上的合理使用及其最大允许残留限量(MRL)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戊灵 乙氧氟草醚 生姜 土壤 残留分析 消解动态
下载PDF
光质对生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4
20
作者 张瑞华 徐坤 董灿兴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722-3727,共6页
【目的】探讨光质对苗期生姜叶片光能利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生姜苗期遮光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莱芜大姜为试材,采用不同颜色塑料薄膜及尼龙纱网进行苗期遮光处理,创造光强相同而光质不同的环境条件,测定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 【目的】探讨光质对苗期生姜叶片光能利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生姜苗期遮光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莱芜大姜为试材,采用不同颜色塑料薄膜及尼龙纱网进行苗期遮光处理,创造光强相同而光质不同的环境条件,测定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速率和光呼吸速率日变化及光合特征参数。【结果】不同处理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动态相似,但叶片Fv/Fm、Fv’/Fm’、ΦPSⅡ、qP和光化学反射指数(PRI)均以绿膜处理最高,其次为蓝膜和白膜处理,红膜处理最低;而PSⅠ和PSⅡ间激发能分配不平衡偏离系数(β/α-1)和NPQ则以绿膜处理最低,蓝膜、白膜和红膜处理依次升高。叶片Pn日变化均为有明显午休的双峰曲线,但由高到低依次为绿膜、白膜、红膜、蓝膜;而Pr及Pr/Pn则相反。红膜处理叶片AQY较高而光补偿点较低;绿膜处理叶片CE、RuBP最大再生速率及光饱和光合速率较高。【结论】适当增加遮光光质中绿光比例,生姜叶片午间光抑制程度较轻,PSⅠ和PSⅡ间线性电子传递协调性较好,激发能热耗散较低,光能利用效率较高。因此,绿膜处理叶片适应强光能力较强,Pn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有色膜 光质 光能利用 光合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