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novation Guides the Global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 Industry——an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Haier's Vice-president, Yu Zida
1
《China Standardization》 2008年第1期13-18,共6页
As we know, PACT (President's Advisory Committee on Future Technology) members of the IEC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used to be CTOs of large companies from only a few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 As we know, PACT (President's Advisory Committee on Future Technology) members of the IEC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used to be CTOs of large companies from only a few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Germany and Japan. However, Haier Group has broken the ice since it entered the IEC/PACT commission in June 2005, lifting the curtain on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f our 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now, Haier is hosting the IEC/PACT annual conference in November 2007. Could you introduce it in det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novation Guides the global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 industry Yu Zida an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Haier’s Vice-president
下载PDF
基于CRITIC和TOPSIS的区域工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鸣涛 叶春明 赵灵玮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8-268,共11页
为有效评价区域工业科技创新能力,构建了融合绝对值指标和平均值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以28个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目前最新的2014-2017年数据,使用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权重确定法(CRITIC)确定指标权重,运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从"... 为有效评价区域工业科技创新能力,构建了融合绝对值指标和平均值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以28个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目前最新的2014-2017年数据,使用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权重确定法(CRITIC)确定指标权重,运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评价,识别出各地区工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和发展。研究发现,技术引进、自主创新、R&D人员和经费、R&D项目活跃度、科技成果转化始终是影响各地区工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静态"评价结果显示,中国工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一般,地区间差异较大,"很强"和"较强"的地区只有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和山东6个省市。"动态"评价结果显示,工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依存,强弱格局比较稳定,短期内难以改变。研究成果表明,该指标体系和模型能够有效评价区域工业科技创新能力。最后,结合重要影响因素,给出提升工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工业 科技创新能力 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权重确定法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下载PDF
高等工科院校产学研用合作创新的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韩丽珠 陈冬松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38-43,共6页
产学研用合作创新不仅可以为经济社会创造价值,还可以为院校提升自身科研实力奠定基础。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高等工科院校产学研用合作创新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存在的威胁进行了分析与探索,为更好地开展合作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 高等工科院校 产学研用合作创新 sWOt分析 发展策略
下载PDF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四象限双循环”建设路径研究
4
作者 刘志迎 周洋 洪进 《科技管理学报》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影响和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为了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国家决策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践正在行动,理论探讨却很不够。在回顾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及有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研究既有文献的基础上,参照布鲁金斯学会...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影响和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为了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国家决策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践正在行动,理论探讨却很不够。在回顾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及有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研究既有文献的基础上,参照布鲁金斯学会提出的二维象限模式,提出了改进的四象限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正在建设的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内容进行了归类和比较,立足于建设目标与建设实践界定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内涵和功能,进一步提出了中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四象限双循环”建设逻辑。最后,围绕建设主体、建设内容、建设逻辑、建设保障、建成运营提出了五点建设路径思考,试图打通基础科学研究、技术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技术商业化和人才培养及科学普及的内在逻辑,为中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科学中心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四象限 双循环 科技创新
下载PDF
功能迭代中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演进路径与风险应对
5
作者 陆军 韦天宇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2,共11页
在全球化经济和社会面临严峻转型挑战的背景下,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已经成为各国推动科技进步、加速产业升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在阐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特征、诞生背景与空间转移过程的基础上,从发展驱动力、创新机构... 在全球化经济和社会面临严峻转型挑战的背景下,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已经成为各国推动科技进步、加速产业升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在阐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特征、诞生背景与空间转移过程的基础上,从发展驱动力、创新机构来源与主导产业类型这三个维度,分析总结不同时代背景下代表性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模式,可构建处于迭代中的五大核心组织功能:基础科研、集成创新、产业驱动、辐射引领与制度试验。在此基础上,归纳其在组织形式、组织载体、驱动力量、关联模式、引才策略方面具有典型意义的演进路径,提出功能迭代中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展需积极识别并化解应对在硬科技、创新成本、创新资源,及其全球科研竞争与协作方面潜在的风险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功能迭代 组织功能 产业驱动 硬科技 全球科研协作
下载PDF
上海科创引擎企业驱动全球科创中心发展创新效率测度——基于DEA-T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兴海 王诤诤 鲁文霞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1-65,共5页
使用DEA-Tobit模型,分析上海49家科创类上市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结果发现在2012-2014年这三年中,企业整体创新发展水平有所下降,而且行业发展不平衡,其中新材料和"互联网+"类企业表现相对突出,智慧医疗和核电类企业相对较弱,... 使用DEA-Tobit模型,分析上海49家科创类上市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结果发现在2012-2014年这三年中,企业整体创新发展水平有所下降,而且行业发展不平衡,其中新材料和"互联网+"类企业表现相对突出,智慧医疗和核电类企业相对较弱,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说明对上海科创企业推进分类指导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影响科技效率因素的检验中,发现并非物力和财力投入越多越好,资源之间的匹配度很重要,应防止资源投入错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tOBIt模型 科创引擎企业 全球科创中心 创新效率
下载PDF
科技革命演进中的世界高等教育中心转移及其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田贤鹏 林巧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7,共13页
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发生都必然带来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而每一次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又进一步推动科技革命的新突破。纵观人类科技革命史和高等教育发展史可以发现: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洲的转移过程,且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 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发生都必然带来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而每一次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又进一步推动科技革命的新突破。纵观人类科技革命史和高等教育发展史可以发现: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洲的转移过程,且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呈现多中心的新趋势。其中,第一次科技革命以机器替代手工为标志,引领世界高等教育的内外变革,奠定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近代大学主旋律;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气的广泛应用为标志,高等教育成为推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阵地,德国和美国相继主导世界科技的发展,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开始从欧洲向北美转移;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为突破口,美国成为国际人才流动与集聚的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科技与教育深度互动的政产学研战略协同机制成为新的变革方向。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中国迅速崛起,多中心格局成为时代趋势,努力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成为中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教育强国战略的共同目标。从演变过程看,科技革命与高等教育的关系经历了从单向推动到双向联动的系统深化过程,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形成呈现动态演变的历史特征,受到教育内外部系统的多重因素影响。面向新时代,世界各国竞争趋势加剧,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和科技创新中的战略性地位得到进一步彰显,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呈现竞合共存的局面。以中国为首的后发型国家在科技革命与高等教育的双向互动中将逐渐由“边缘”走向“中心”,成为影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高等教育中心 科技创新 高等教育 科技革命
下载PDF
区域产业协调政策的创新效应——来自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证据
8
作者 孙瑞东 陈柳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45,共10页
为深度评估区域产业协调政策带来的创新效应及其对技术市场一体化的影响,文章基于长三角三省一市上市公司数据和城市间专利转让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展开实证研究。实证结果发现,G60科创走廊及... 为深度评估区域产业协调政策带来的创新效应及其对技术市场一体化的影响,文章基于长三角三省一市上市公司数据和城市间专利转让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展开实证研究。实证结果发现,G60科创走廊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水平。机制研究表明,这一政策促进了城市间创新要素的流动、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了行业市场竞争水平,这些都为企业提供了优良的创新环境,从而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讨论说明,G60科创走廊的设立也促进了成员城市之间创新成果的交易与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产业协调政策 创新 长三角一体化 G60科创走廊 技术市场
下载PDF
新加坡科技创新实践与经验启示
9
作者 王健美 张洪源 +1 位作者 李荣 鲁啸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23年第10期15-26,共12页
新加坡近年来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崛起为亚洲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在新加坡科技创新投入与发展成效分析基础上,从多元文化人才、科研创新载体平台、产业集群、创新创业生态和综合发展环境5个方... 新加坡近年来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崛起为亚洲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在新加坡科技创新投入与发展成效分析基础上,从多元文化人才、科研创新载体平台、产业集群、创新创业生态和综合发展环境5个方面总结新加坡科技创新政策举措与经验,结合北京的基础与不足,以期对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北京 科技创新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下载PDF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路径研究——基于全球一流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经验分析
10
作者 张留 刘向丽 +2 位作者 牛明 赵中星 姚子威 《江苏科技信息》 2023年第28期1-5,共5页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对江苏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硅谷、纽约、伦敦、东京等在全球具有代表性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共性特征分析,提出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要...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对江苏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硅谷、纽约、伦敦、东京等在全球具有代表性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共性特征分析,提出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要义和思路逻辑,进而从创新方向精准化、创新载体高级化、创新组织平台化、创新成果产业化、创新机制灵活化和创新生态活力化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全球影响力 现代化
下载PDF
科技服务业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基于珠三角地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5
11
作者 张振刚 李云健 陈志明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5-51,共7页
运用2000—2011年珠三角地区空间面板数据,考虑地理区位特征和经济特征,探讨科技服务业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①科技服务业的产业规模、服务水平以及信息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其中服务水平的影响... 运用2000—2011年珠三角地区空间面板数据,考虑地理区位特征和经济特征,探讨科技服务业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①科技服务业的产业规模、服务水平以及信息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其中服务水平的影响最大;②地理区位特征与经济特征均会对区域创新能力及其空间相关性产生影响,而又以地理区位特征的影响更大;③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本地区创新能力,同时能够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接乃至不相邻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④科技服务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呈现动态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 区域创新能力 空间面板模型
下载PDF
基于创新链的科技服务业链式结构及价值实现机理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王吉发 敖海燕 陈航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59-63,共5页
以创新链和科技服务产业链共生关系为前提,重新对科技服务业进行梳理和整合。在回顾创新链和科技服务业相关文献基础上,从创新链角度出发,结合价值链理论建立科技服务链。在此基础上,运用产业生态学知识,创建科技服务业链式结构模型,并... 以创新链和科技服务产业链共生关系为前提,重新对科技服务业进行梳理和整合。在回顾创新链和科技服务业相关文献基础上,从创新链角度出发,结合价值链理论建立科技服务链。在此基础上,运用产业生态学知识,创建科技服务业链式结构模型,并对其整体结构和价值实现过程进行分析,为科技服务产业链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链 科技服务业 链式结构 价值实现机理
下载PDF
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士运 王健 +1 位作者 庞立艳 姚常乐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18年第1期61-70,共10页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学测度和评价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进程,本文在归纳科技创新中心功能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创新中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北京为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京、沪、苏...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学测度和评价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进程,本文在归纳科技创新中心功能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创新中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北京为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京、沪、苏、浙、粤五省市的相对优劣,以及北京近6年的发展态势。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在横向对比评价中总指数稳居首位,且在自身纵向评价中综合指数上升态势明显。在评价结果基础上,围绕科技创新中心五大功能提出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中心 功能 指数 评价
下载PDF
1996-2012年中国科技创新重心的空间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域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恒 杜德斌 肖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5-124,共10页
科技创新能力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重心模型引入到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差异演变的研究当中,计算了1996-2012年我国科技创新重心并分析了其演变特征,通过比较分析和定量研究总结了驱动我国科技创... 科技创新能力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重心模型引入到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差异演变的研究当中,计算了1996-2012年我国科技创新重心并分析了其演变特征,通过比较分析和定量研究总结了驱动我国科技创新重心演变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创新重心16年来快速向东南方向移动,逐渐偏离我国几何中心;我国科技创新重心与高技术产业重心、经济重心和研发投入重心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经济结构与增长方式、科技资源的空间集聚、科技创新环境是驱动我国科技创新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重心 区域差异 比较分析 驱动机制
下载PDF
大学科技园的功能与定位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仕明 韩春林 杨鸿谟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2002年第4期77-80,共4页
从建立与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出发 ,从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活动、高科技产业开发等方面探讨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对高校发展科技产业的功能进行了阐述 ;对建设大学科技园 ,以及大学科技园在把高校建设... 从建立与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出发 ,从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活动、高科技产业开发等方面探讨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对高校发展科技产业的功能进行了阐述 ;对建设大学科技园 ,以及大学科技园在把高校建设成教育 (人才培养 )、科研 (学科发展 )、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三位一体的基地中的功能与定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科技园 功能 定位 创新体系 高新技术产业 中国
下载PDF
科技创新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研究 被引量:69
16
作者 程强 武笛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61,共4页
科技创新是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基于对科技创新与传统产业的耦合分析,以及科技创新驱动传统产业的作用机理分析,提出了科技创新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传统产业 转型升级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凸显的我国农业科技短板领域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晓君 孙炜琳 毛世平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2020年第2期30-36,共7页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农业能否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冲击及保障后方“粮草”的一场考验。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产业的冲击与风险主要体现在生产领域,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负面影响反映出当前我国农业科技领域还存在应急保障响...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农业能否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冲击及保障后方“粮草”的一场考验。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产业的冲击与风险主要体现在生产领域,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负面影响反映出当前我国农业科技领域还存在应急保障响应机制尚不健全、产业链信息流与物流不畅、农业大数据应用能力不足、农村电商发展存在标准化与人才瓶颈、农业机械化与智能装备水平低、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低等短板。疫情爆发为农业发展带来新启示,将疫情防控中农业面临的风险转化为转型升级的机遇,需尽快补齐科技短板,夯实农业应急管理的科技基础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农业产业冲击 农业科技短板 农业科技创新
下载PDF
中国科技创新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时空演变与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恒 杜德斌 肖刚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2,共5页
构建指标体系计算我国31个省区的科技创新能力,结合重心模型计算出1996~2012年我国科技创新重心和经济重心坐标。输出重心点空间变化图,阐述我国科技创新重心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与经济重心的比较,揭示科技创新重心移动与经济重心的关... 构建指标体系计算我国31个省区的科技创新能力,结合重心模型计算出1996~2012年我国科技创新重心和经济重心坐标。输出重心点空间变化图,阐述我国科技创新重心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与经济重心的比较,揭示科技创新重心移动与经济重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创新重心落在河南省南部,不断向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偏移;科技创新重心不断贴近经济重心,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科技资源禀赋、配置效率和创新环境的差异演变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重心 经济重心 时空演变 对比分析 动因
下载PDF
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系统运作机理:一个协同创新观 被引量:21
19
作者 解学梅 曾赛星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38-845,778,共9页
本文从持续创新角度,探讨了科技产业集群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在阐述集群持续创新系统集成要素和运作过程的基础上,基于系统学和协同理论,设计出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系统的运作模型,由此分析了集群持续创新系统的内在运作机理和耦合机制... 本文从持续创新角度,探讨了科技产业集群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在阐述集群持续创新系统集成要素和运作过程的基础上,基于系统学和协同理论,设计出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系统的运作模型,由此分析了集群持续创新系统的内在运作机理和耦合机制。最后,从协同论角度研究了持续创新系统协同演化的机制、两维模式和过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产业集群 持续创新 协同创新
下载PDF
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与平台模式发展 被引量:43
20
作者 李健 马亚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32,共10页
史上两次工业革命中,技术革命与金融支持的不断融合推动了经济成长与发展。当前面临互联网与新能源技术引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应调整金融发展战略,以科技金融为核心的新定位来实现科技与金融发展的交互作用,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从量到... 史上两次工业革命中,技术革命与金融支持的不断融合推动了经济成长与发展。当前面临互联网与新能源技术引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应调整金融发展战略,以科技金融为核心的新定位来实现科技与金融发展的交互作用,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从量到质的飞跃。笔者论证了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所形成的科技金融有利于助推经济的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依据科技与金融两个维度的叠加效应,提出科技金融应强调以金融科技化带来更具效率的对技术创新、科技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从而形成科技与金融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而科技化的平台模式是实现科技金融发展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技术创新 工业革命 科技金融 平台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