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iant Myositis Ossificans Circumscribed Post Traumatic of Gluteus and Adductor Muscles: Case Report
1
作者 Koné Samba Touré Stanislas +7 位作者 Bana Abdoulaye Dogba Eric Doukouré Brahima Ngandeu Nawé Astrid Koffi Gérard Vangah Marius Mègné Estelle Allou Sylvain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5年第6期157-162,共6页
Myositis ossificans circumscribed is a bone and cartilage heterotopic non neoplastic proliferation inside the soft tissues. It is a benign focal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process of soft tissues, and a rare disorder th... Myositis ossificans circumscribed is a bone and cartilage heterotopic non neoplastic proliferation inside the soft tissues. It is a benign focal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process of soft tissues, and a rare disorder that occurs spontaneously or after local trauma.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appearances are quite hustler. A careful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biopsy straightens diagnosis is necessary. There is no consensus in support (surgical or/and medical). From Benign prognosis, evolution of this pathology is usually favorable. The authors report a case of giant myositis ossificans circumscribed post-traumatic localized on gluteus and adductor muscles of the right hip on a 26-year-old man. Through a review of literature the mechanism, the diagnostic methods and therapeutic will b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ANT MYOSITIS OSSIFYING gluteus and ADDUCTOR muscles Biopsy
下载PD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thickness of subcutaneous fat, and the gluteus muscle as the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site 被引量:2
2
作者 Sakiko Sakamaki Yuko Yasuhara +3 位作者 Kazushi Motoki Kensaku Takase Tetsuya Tanioka Rozzano Locsin 《Health》 2013年第9期1443-1448,共6页
An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IMI) is an injection given directly into the central area of a specific muscle. Certain medicines need to be administered by the gluteal route for these to be eff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 An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IMI) is an injection given directly into the central area of a specific muscle. Certain medicines need to be administered by the gluteal route for these to be eff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body mass index (BMI), subcutaneous fat, and muscular thickness of the dorsogluteal IMI site among healthy Japanese women. There were 39 healthy female subjects who volunteered and met the criteria. Their ages ranged from 40s to 60s (50.82 ± 6.04). With the data collected using the B-mode ultrasound images of the dorsogluteal site, it was found that the distance from the epidermis to the under-fascia (DEUF) of the gluteus maximus was dissimilar between the subject’s right and left buttocks. It was found that the distance from the epidermis to the iliac bone (DEI) was significantly more on the right than on the left buttocks. In the case of an adult Japanese woman with a BMI of 21 or more, the DEUF of the gluteus medius was found to be about 30 mm, and the DEI was approximately 50 mm or more.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it is recommended that a needle length of 38 mm (1.5 inches) can be safely used to administer IMIs to the gluteus medius muscle to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deliver medications through the IMI rou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gluteus musclE SUBCUTANEOUS FAT Body Mass Index
下载PDF
低频电刺激股四头肌和髋外展肌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刘文洁 李辉 +3 位作者 张玲玲 陆永莉 海博涵 王文彪 《中医正骨》 2024年第6期16-22,31,共8页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股四头肌和髋外展肌群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2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刺激股四头肌组、联合电刺激股四头肌组,每组10只。除正常...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股四头肌和髋外展肌群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2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刺激股四头肌组、联合电刺激股四头肌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分别于造模开始后第1天、第4天、第7天在大鼠右膝关节腔内注射0.15 mL的4%木瓜蛋白酶溶液和浓度为0.03 mol·L^(-1)的L-半胱氨酸溶液(2∶1)的混合液。造模成功后,电刺激股四头肌组和联合电刺激股四头肌组分别于大鼠右股四头肌和股四头肌与髋外展肌群(尤其是臀中肌)进行低频电刺激,隔天干预1次,每次20 min,共28 d;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干预结束后第2天,抽取各组大鼠2 mL下腔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13的含量;采血后处死大鼠,切取各组大鼠膝关节股骨远端软骨组织,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改良番红O-固绿染色,并采用Mankin评分评估关节软骨损伤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中MMP-13的表达量。结果:(1)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软骨细胞排列紊乱、数量减少,软骨基质减少、染色明显不均,软骨层变薄,潮线模糊不清。电刺激股四头肌组和联合电刺激股四头肌组软骨细胞排列整齐、数目增多,软骨基质染色均一,软骨层增厚,潮线清晰可见,其中联合电刺激股四头肌组表现更为明显。(2)大鼠膝关节软骨Mankin评分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膝关节软骨Mankin评分低于模型组、电刺激股四头肌组、联合电刺激股四头肌组(P=0.000,P=0.000,P=0.000),电刺激股四头肌组、联合电刺激股四头肌组大鼠膝关节软骨Mankin评分低于模型组(P=0.000,P=0.000),联合电刺激股四头肌组大鼠膝关节软骨Mankin评分低于电刺激股四头肌组(P=0.000)。(3)大鼠血清中IL-1β和MMP-13含量检测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中IL-1β、MMP-13含量均低于模型组、电刺激股四头肌组、联合电刺激股四头肌组(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电刺激股四头肌组、联合电刺激股四头肌组大鼠血清中IL-1β、MMP-13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00,P=0.000;P=0.000,P=0.000),联合电刺激股四头肌组血清中IL-1β、MMP-13含量均低于电刺激股四头肌组(P=0.000,P=0.000)。(4)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中MMP-13表达量检测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中MMP-13阳性细胞占比低于模型组、电刺激股四头肌组和联合电刺激股四头肌组(P=0.000,P=0.000,P=0.000),电刺激股四头肌组和联合电刺激股四头肌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中MMP-13阳性细胞占比均低于模型组(P=0.000,P=0.000),联合电刺激股四头肌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中MMP-13阳性细胞占比低于电刺激股四头肌组(P=0.000)。结论:低频电刺激股四头肌和髋外展肌群能促进大鼠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降低KOA大鼠血清中IL-1β、MMP-13的含量,抑制膝关节软骨中MMP-13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电刺激 股四头肌 髋外展肌群 臀中肌 大鼠 白细胞介素IL-1β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臀大肌肌瓣联合筋膜脂肪瓣修复坐骨结节Ⅲ、Ⅳ期压力性损伤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唐林 肖洪 +1 位作者 益小平 周鑫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探讨臀大肌肌瓣联合筋膜脂肪瓣修复坐骨结节Ⅲ、Ⅳ期压力性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9月陆军九五八医院骨科收治坐骨结节压力性损伤患者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42~75岁,平均63.7岁;病灶累及单侧者12例、双侧... 目的探讨臀大肌肌瓣联合筋膜脂肪瓣修复坐骨结节Ⅲ、Ⅳ期压力性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9月陆军九五八医院骨科收治坐骨结节压力性损伤患者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42~75岁,平均63.7岁;病灶累及单侧者12例、双侧者3例。原发疾病为脊髓损伤截瘫者8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者4例,骨盆骨折长期卧床者3例。根据2016年修订版国际压疮指南分期,Ⅲ期创面5例、Ⅳ期创面10例。入院时创面面积2.0 cm×5.0 cm~8.5 cm×11.0 cm。一期彻底清创将慢性感染病灶转变为无菌新鲜创面,转移臀大肌肌瓣填塞空腔,设计筋膜脂肪瓣覆盖创口,术后观察切口愈合情况,随访患者压疮复发情况、臀部外观及肌瓣供区继发功能障碍和畸形情况等。结果13例患者切口Ⅰ级愈合,2例患者创面因粪便污染经二期换药后愈合。患者均获16~24个月随访,平均20.3个月。未见压疮复发,患处皮肤质地良好、外形饱满、轻度色素沉着、无窦道形成,供区无继发功能障碍或畸形。结论联合臀大肌肌瓣和筋膜脂肪瓣修复坐骨结节Ⅲ~Ⅳ期压力性损伤的临床效果较佳,术后未见压疮复发,患处皮肤质地和外形良好,供区无继发功能障碍或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臀大肌肌瓣 筋膜脂肪瓣 坐骨结节
下载PDF
臀中肌肌力训练在预防训练伤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唐曌 王洋 +6 位作者 张宇 郑超文 李冠政 林伟东 李岩 李成 江辉 《东南国防医药》 2023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臀中肌训练对臀中肌肌肉力量的具体影响,探讨臀中肌训练在军事训练伤中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体检就诊的入伍新兵200例进行双盲随机研究,所有受试者不存在明显的肌肉骨骼损伤,按简单随... 目的通过研究臀中肌训练对臀中肌肌肉力量的具体影响,探讨臀中肌训练在军事训练伤中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体检就诊的入伍新兵200例进行双盲随机研究,所有受试者不存在明显的肌肉骨骼损伤,按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臀中肌训练组(在常规训练上增加臀中肌训练)和常规训练组(仅接受入伍常规训练),每组100例,分别记录2组士兵臀中肌峰力矩、臀中肌爆发力/力矩加速能、臀中肌总做功量、臀中肌横截面积以及累计训练损伤人次,再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训练6个月之后,臀中肌训练组在臀中肌峰力矩[(68.0±6.7)N·m vs(57.7±5.5)N·m]、臀中肌爆发力[(63.3±5.9)J vs(53.7±6.2)J]、臀中肌总做功量[(139.7±6.7)J vs(121.7±7.5)J]、臀中肌横截面积[(2612.5±105.4)mm^(2)vs(2373.4±89.5)mm^(2)]和累计训练伤人次(53次vs 87次)上更优于常规训练组(P<0.05)。结论臀中肌训练可以提升新兵在基础训练过程中的臀中肌峰力矩、爆发力、总做功量和肌肉横截面积,通过提高士兵动态运动过程中身体的稳定性,从而有效减小军事训练伤发生率,改善士兵训练技巧,维护祖国军事武装力量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中肌 肌力训练 预防 训练伤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臀中肌疼痛的价值
6
作者 徐慧宏 张海滨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8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与超声造影(CEUS)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臀中肌疼痛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七医院收治的41例单侧LDH伴同侧臀中肌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双侧...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与超声造影(CEUS)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臀中肌疼痛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七医院收治的41例单侧LDH伴同侧臀中肌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双侧CEUS及SWE检查。比较患侧与健侧臀中肌肌肉厚度、剪切波速度(SWV)、峰值强度(PEAK)、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P)、平均渡越时间(MTT)。结果:患侧肌肉厚度、TP、M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SWV高于健侧,PEAK、AUC小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E与CEUS评估LDH患者臀中肌疼痛的价值显著,可定量分析臀中肌硬度及微循环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剪切波弹性成像 腰椎间盘突出症 臀中肌疼痛
下载PDF
影响臀肌挛缩症疗效的相关性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石恩东 王炳臣 +4 位作者 黄抗美 王志海 吕宇华 杨森 王军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臀肌挛缩症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及治疗依据。 方法  1999年 4月~ 2 0 0 2年 7月对收治 15 4例臀肌挛缩症术后进行随访 5~ 36个月 ,平均 2 5个月。结果按年龄、病情轻重、手术中矫正度及术后康复与否进行分组疗效评定 ... 目的 探讨影响臀肌挛缩症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及治疗依据。 方法  1999年 4月~ 2 0 0 2年 7月对收治 15 4例臀肌挛缩症术后进行随访 5~ 36个月 ,平均 2 5个月。结果按年龄、病情轻重、手术中矫正度及术后康复与否进行分组疗效评定 ,分析对臀肌挛缩症疗效的影响因素。 结果  18~ 2 4岁年龄组优良率 (2 5 /30 )较 5~ 17岁年龄组优良率 (12 0 /12 4 )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病情轻组优良率 (10 7/10 9)较病情重组优良率 (38/45 )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按手术中矫正程度分组 ,A组矫正度并膝屈髋 >12 0度、内收内旋 >2 0度 ,其优良率 (111/113)较 B组矫正度并膝屈髋 90~ 12 0度、内收内旋 10~ 2 0度的优良率 (34/41)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术后正规康复组 A组优良率 (10 7/110 )较一般治疗组 B组优良率 (38/44)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年龄、病情轻重、手术中矫正度及术后正规康复对臀肌挛缩症治疗效果都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臀肌挛缩症 康复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儿童臀中肌挛缩症 被引量:13
8
作者 郑启新 杜靖远 +1 位作者 邵增务 康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1-3,共3页
该文报告了62例儿童臀中肌挛缩症及其手术治疗结果。该组病例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4~17岁,均有臀部反复肌注史。根据症状、体征及病变不同,可将该症分为两种类型:Ⅰ型病变为臀大肌和臀中肌均有纤维化及率缩;Ⅱ型病变仅为臀中肌... 该文报告了62例儿童臀中肌挛缩症及其手术治疗结果。该组病例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4~17岁,均有臀部反复肌注史。根据症状、体征及病变不同,可将该症分为两种类型:Ⅰ型病变为臀大肌和臀中肌均有纤维化及率缩;Ⅱ型病变仅为臀中肌的纤维化及挛缩。在两种类型病例中有36例出现骨盆倾斜及下肢假性不等长。手术方式是彻底切断松解纤维化及挛缩的肌肉及臀筋膜,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该组病例均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中肌 挛缩症 儿童
下载PDF
臀大肌远侧穿支V-Y皮瓣修复骶部褥疮 被引量:14
9
作者 童仁联 黄峻 +1 位作者 钟晓旻 李叶扬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08-121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臀大肌远侧穿支V-Y皮瓣修复骶部褥疮,简化手术操作。方法2002年3月~2005年3月,对11例骶部褥疮应用臀大肌远侧穿支V-Y皮瓣修复。褥疮范围:13 cm×11 cm^18 cm×14 cm,褥疮最大直径达18 cm。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21... 目的探讨应用臀大肌远侧穿支V-Y皮瓣修复骶部褥疮,简化手术操作。方法2002年3月~2005年3月,对11例骶部褥疮应用臀大肌远侧穿支V-Y皮瓣修复。褥疮范围:13 cm×11 cm^18 cm×14 cm,褥疮最大直径达18 cm。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21~69岁。病程8个月~3年。手术彻底清创后,设计以褥疮外侧创缘为底部,顶在股骨大转子处的V形皮瓣,皮瓣的内侧半在臀大肌的浅面掀起,皮瓣的外侧部从臀大肌深面掀起,形成一包含外侧穿支的V形皮瓣。将皮瓣向内侧推进修复骶部创面,供区创面作V-Y缝合。结果11例骶部褥疮修复后,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5个月~3年,双臀部对称,外形满意,除1例因其他疾病死亡外,余无褥疮复发。结论臀大肌远侧穿支V-Y皮瓣手术操作简便、血运丰富、蒂部较长、向内侧推进的幅度较大、皮瓣大及供区损害小且可直接缝合,是修复骶部较大的软组织缺损可供选择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部褥疮 臀大肌穿支皮瓣 修复
下载PDF
臀部肌肉注射致臀肌挛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史占军 杨守铭 +1 位作者 吉晓丽 王治国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263-265,共3页
为探讨臀肌挛缩病因,选用36只幼年新西兰兔,于双侧臀部肌肉注射不同药物。结果表明:青霉素可致臀肌坏死挛缩;而苯甲醇无明显致肌肉坏死作用,当与青霉素合用时可使注射部位产生明显的坏死挛缩,出现关节功能障碍;局部注射次数越... 为探讨臀肌挛缩病因,选用36只幼年新西兰兔,于双侧臀部肌肉注射不同药物。结果表明:青霉素可致臀肌坏死挛缩;而苯甲醇无明显致肌肉坏死作用,当与青霉素合用时可使注射部位产生明显的坏死挛缩,出现关节功能障碍;局部注射次数越多,臀肌坏死挛缩越严重;肌注药量越大,纤维化越严重;注射部位血肿形成只是肌挛缩的次要原因;针头的机械损伤不构成肌肉坏死和挛缩的病因。根据实验结果,建议取消苯甲醇作为青霉素溶剂,而肌注青霉素用量应尽可能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肌挛缩 肌注 青霉素 苯甲醇 坏死 纤维化
下载PDF
髋周肌群力量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及表面肌电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梅莹 赵蕾 +2 位作者 李慧 王颖颖 戴世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36-942,共7页
目的探讨髋周肌群力量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的疗效,并采用表面肌电(sEMG)进行评价。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青岛市市立医院FAI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踝关节松动训练、... 目的探讨髋周肌群力量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的疗效,并采用表面肌电(sEMG)进行评价。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青岛市市立医院FAI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踝关节松动训练、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观察组加用髋周肌群力量训练。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CAIT)、星形偏移平衡测试(SEBT)进行评定,采用sEMG测量积分肌电值(iEMG)。臀中肌、臀大肌的iEMG分别与CAIT和SEBT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过程无脱落。治疗前,两组的CAIT评分、SEBT 8个方向距离和iEMG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周后,两组CAIT评分、SEBT 8个方向距离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t>3.657,P<0.001);观察组的臀中肌和臀大肌iEMG显著增加(t>22.038,P<0.001),对照组无显著变化(t<1.916,P>0.05);观察组CAIT评分、SEBT 8个方向距离及臀中肌、臀大肌iEMG均优于对照组(t>2.125,P<0.05)。观察组臀中肌、臀大肌iEMG均与CAIT、SEBT呈中高度相关(r=0.712~0.866,P<0.05)。结论髋周肌群力量训练可以进一步改善FAI患者踝关节功能。臀中肌、臀大肌的iEMG可以评价力量训练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髋周肌群 表面肌电 积分肌电值 踝关节 臀中肌 臀大肌
下载PDF
关节镜治疗臀肌挛缩症的疗效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晓旭 谭文甫 谭光华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2-514,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开始该院采用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18例患者35侧病变。手术在组织腔室内操作,对挛缩组织逐层进行切割松解,术后尽早行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了随访2~16个月,优良率88.8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开始该院采用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18例患者35侧病变。手术在组织腔室内操作,对挛缩组织逐层进行切割松解,术后尽早行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了随访2~16个月,优良率88.89%。术后无伤口血肿、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合并症。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臀肌挛缩症 疗效
下载PDF
臀中肌综合征影像学表现一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军 李庆贤 +1 位作者 郑维波 谭克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16-217,共2页
患者女,41岁,左侧臀部疼痛1个月余,加重伴活动障碍2 d,体检时,在臀中肌肌腹部及大转子区有明显压痛,并可扪及条索样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检查示左股骨大转子外上方出现点、条状钙化灶(图1),后行MRI检查示左臀中肌形态增粗(图2),... 患者女,41岁,左侧臀部疼痛1个月余,加重伴活动障碍2 d,体检时,在臀中肌肌腹部及大转子区有明显压痛,并可扪及条索样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检查示左股骨大转子外上方出现点、条状钙化灶(图1),后行MRI检查示左臀中肌形态增粗(图2),呈明显长T2异常信号(图3,4),增强扫描出现斑片状明显异常强化(图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中肌 影像学表现 综合征 直腿抬高试验 股骨大转子 MRI检查 臀部疼痛 活动障碍
下载PDF
翻转臀大肌-脂肪筋膜瓣在修复骶尾部褥疮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梁伟中 赵作钧 +3 位作者 艾红梅 王从峰 闫迎军 周正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1421-1423,共3页
目的:探讨臀大肌-脂肪筋膜瓣在修复骶尾部褥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07年8月~2010年1月,应用臀大肌-脂肪筋膜瓣用于修复骶尾部褥疮处腔隙18例,该复合组织瓣大小为5cm×6cm~7cm×8cm,然后拉拢两侧创缘闭合创面。结果:本组18... 目的:探讨臀大肌-脂肪筋膜瓣在修复骶尾部褥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07年8月~2010年1月,应用臀大肌-脂肪筋膜瓣用于修复骶尾部褥疮处腔隙18例,该复合组织瓣大小为5cm×6cm~7cm×8cm,然后拉拢两侧创缘闭合创面。结果:本组18例中,16例I期愈合,1例发生感染,1例血肿,均予换药后愈合,复发率5.6%。结论:臀大肌-脂肪筋膜瓣血供丰富,易成活,应用该翻转组织瓣可消灭创面处死腔,可有效防止术后褥疮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大肌-脂肪筋膜瓣 褥疮 修复
下载PDF
双“Z”形切断并延长挛缩束带治疗臀肌挛缩症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辉 齐新生 +2 位作者 李永刚 吴小涛 樊克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新手术方法 ,并总结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大粗隆后缘纵形切口 ,行双“Z”形切断并延长臀大肌挛缩束带 ,治疗了 2 1例 39臀。对严重的 3例 6臀 ,同时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松解。结果 :随访 2 1例 ,时...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新手术方法 ,并总结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大粗隆后缘纵形切口 ,行双“Z”形切断并延长臀大肌挛缩束带 ,治疗了 2 1例 39臀。对严重的 3例 6臀 ,同时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松解。结果 :随访 2 1例 ,时间 6个月~ 2年 ,平均时间 1.3年。髋关节功能及行走步态恢复满意。结论 :本术式既彻底松解了挛缩的臀大肌 ,又保留了臀大肌的连续性 ,维持了臀大肌的肌力 ,操作简便 ,功能恢复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肌挛缩 肌腱延长术 治疗
下载PDF
臀大肌肌内神经及肌梭分布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家洲 薛黔 +2 位作者 李季蓉 金寰 杨晓梅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4-657,共4页
目的通过对人臀大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肌梭密度的研究,提供臀大肌比较详尽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取成人尸体12具,大体解剖后,6具用于改良Sihler肌内神经染色,另6具行HE染色。结果臀大肌受臀下神经支配,有上、中、下3个分支。肌内次级分支... 目的通过对人臀大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肌梭密度的研究,提供臀大肌比较详尽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取成人尸体12具,大体解剖后,6具用于改良Sihler肌内神经染色,另6具行HE染色。结果臀大肌受臀下神经支配,有上、中、下3个分支。肌内次级分支多达11~14支,沿肌束排列方向走行。臀大肌的肌梭密度平均为(14.91±3.05)个/cm3,肌梭指数为(14.12±4.34)个/g,臀大肌下部肌梭密度最高(25.38±6.25)个/cm3、(24.03±5.92)个/g。结论支配臀大肌的神经肌内次级分支多,沿肌束排列方向走行;人臀大肌下部的肌梭密度明显高于肌上部和肌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大肌 肌内神经 肌梭 臀下神经 Sihler染色
下载PDF
新生儿肌肉注射区的解剖观测及其选择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希伟 高文彬 +2 位作者 于金香 尹淑芬 曲恒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2-133,共2页
在21例(42侧)胎儿标本上测量了三角肌、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各区的肌肉厚度并观察了各区神经血管走行及分布:①三角肌2和5区肌肉较厚,男平均5.0mm女平均6.0mm,2区深部有腋神经、旋肱后血管及饶神经;②... 在21例(42侧)胎儿标本上测量了三角肌、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各区的肌肉厚度并观察了各区神经血管走行及分布:①三角肌2和5区肌肉较厚,男平均5.0mm女平均6.0mm,2区深部有腋神经、旋肱后血管及饶神经;②臀大肌3区肌肉较厚,男平均8.0mm,女平均10.0mm,1区有臀上血管神经,2、4区有臀下血管神经及坐骨神经;③股四头肌2、4区肌肉较厚,男平均10.0mm,女平均11.0mm,4、5、6区位于股三角内,股血管神经行经其中,1区内有股深血管和旋股外侧血管;④小腿三头肌2、5区肌肉较厚,男、女均为10.0mm,1区深部有腓总神经和腓动、静脉,4区中有胫神经的分支,三头肌肌腱位于3、6区。通过观测,笔者认为:股四头肌2区优于臀大肌3区,是新生儿理想的肌肉注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肌肉注射 股四头肌 臂大肌 解剖学
下载PDF
华南某地臀肌挛缩症患病情况及病因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史占军 胡晓静 杨玲利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79-181,共3页
1992年6月,对华南某地区5687名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幼儿臀肌挛缩症的患病情况进行了普查,患病率为4.75%(270/5687)。男女孩患病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x2=8.81,P<0.01),低龄儿童明显高于高... 1992年6月,对华南某地区5687名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幼儿臀肌挛缩症的患病情况进行了普查,患病率为4.75%(270/5687)。男女孩患病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x2=8.81,P<0.01),低龄儿童明显高于高龄组儿童。在附近另一地1424名小学生及幼儿园幼儿只发现3名患儿,患病率只有0.21%。通过调查分析,排除了地理环境、水质污染、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臀部肌肉注射可能是主要病因,但不排除遗传及先天因素。肌肉注射率与患病率呈正相关。体质与性别本身的差异在病因学上的地位有待进一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肌挛缩症 流行病学 病因 儿童 肌肉注射
下载PDF
双侧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的护理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雪 温淑华 +3 位作者 莫美兴 何妙珠 黄艳贞 邵秀华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3期254-255,共2页
目的探讨双侧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术患者骶尾部巨大压疮的护理效果。方法取接受双侧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术的48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术后对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加优质护理方案,观... 目的探讨双侧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术患者骶尾部巨大压疮的护理效果。方法取接受双侧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术的48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术后对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加优质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创面感染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并作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更低,创面愈合情况更优、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防止术后皮瓣受压,能够保持病人伤口引流畅通,防止伤口受大小便浸渍,并可实时监控病人伤口血运情况,可有效避免压疮再次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大肌 骶尾部 肌皮瓣 压疮 护理
下载PDF
臀肌挛缩致骨盆倾斜的基础和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肖进 冯宗权 原林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与骨盆倾斜的关系。方法用软组织拉伸力学方法在MTS858材料试验系统上测试臀中肌挛缩带与正常肌肉的生物力学性能的差异,并测量臀中肌前部肌纤维与下肢纵轴线的角度。结果发现臀中肌前部肌纤维挛缩是引起骨盆倾斜的主...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与骨盆倾斜的关系。方法用软组织拉伸力学方法在MTS858材料试验系统上测试臀中肌挛缩带与正常肌肉的生物力学性能的差异,并测量臀中肌前部肌纤维与下肢纵轴线的角度。结果发现臀中肌前部肌纤维挛缩是引起骨盆倾斜的主要原因。挛缩带拉伸时的强度和刚度均明显高于正常臀中肌。结论对臀中肌挛缩的病人应尽早手术治疗,以免病变发展,出现骨盆倾斜,造成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倾斜 强度 应变 臀中肌 臀肌挛缩症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