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the glyceryl monooleate-based lyotropic phases on skin permeation using in vitro diffusion and skin imaging
1
作者 Dae Gon Lim Won-Wook Jeong +5 位作者 Nam Ah Kim Jun Yeul Lim Seol-Hoon Lee Woo Sun Shim Nae-Gyu Kang Seong Hoon Jeong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4年第6期324-329,共6页
Glyceryl monooleate(GMO)is a polar lipid that can exist in various liquid crystalline phases in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t amounts of water.It is regarded as a permeation enhancer due to its amphiphilic property.Variou... Glyceryl monooleate(GMO)is a polar lipid that can exist in various liquid crystalline phases in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t amounts of water.It is regarded as a permeation enhancer due to its amphiphilic property.Various phases of GMO/solvent system containing sodium fluorescein were prepared to compare permeability using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GMO was melted in a vial in a water bath heated to 45℃.Propylene glycol and hexanediol were homogeneously dissolved in the melted GMO.Sodium fluorescein in aqueous solution was diluted to various ratios and thoroughly mixed by an ultrasonic homogenizer.Each GMO/Solvent system with fluorescein was applied onto the epidermal side of excised pig skin and incubated overnight.CLSM was performed to observe how the GMO/solvent system in its different phases affect skin permeability.Cubic and lamellar phase formulations enhanced the fluorescein permeation through the stratum corneum.A solution system had the weakest permeability compared to the other two phases.Due to the amphiphilic nature of GMO,cubic and lamellar phases might reduce the barrier function of stratum corneum which was observed by CLSM as fluorescein accumulated in the dermis.Based on the results,the glyceryl monooleate lyotropic mixtures could be applied to enhance skin permeation in various topical and transdermal form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focal microscopy IMAGING glyceryl monooleate Skin permeation Cubic phase Lamellar phase
下载PDF
耐高温聚丙烯酰胺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建磊 陈赛 +2 位作者 尹越 苏雨欣 张晓云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97-1300,1307,共5页
首次采用单油酸甘油酯作为乳化剂,5#白油为分散剂,四烯丙基氯化铵为交联剂,丙烯酰胺(AM)为聚合单体,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耐高温聚丙烯酰胺微球,确定了较优的聚合条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测试结果表明,AM与四烯... 首次采用单油酸甘油酯作为乳化剂,5#白油为分散剂,四烯丙基氯化铵为交联剂,丙烯酰胺(AM)为聚合单体,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耐高温聚丙烯酰胺微球,确定了较优的聚合条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测试结果表明,AM与四烯丙基氯化铵均成功地参与了反应,微球外观呈现出规整的球形。激光粒度仪测试结果表明,微球吸水前的平均粒径为4.2μm,60℃下在去离子水中吸水膨胀后粒径增大为10.2μm,温度、NaCl含量、金属离子的种类均会影响微球吸水后的粒径。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可以在180℃的去离子水中稳定存在7 d以上,表明微球在高温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油酸甘油酯 反相乳液聚合 四烯丙基氯化铵 微球 耐高温
下载PDF
脂肪酶催化单油酸甘油酯制备功能性1,3-甘油二酯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楚楚 熊辉煌 +4 位作者 龚斌 喻芸 冯越 梁媛 朱雪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5,共5页
研究固定化脂肪酶TLIM催化单油酸甘油酯(glycerol monooleate,GMO)制备1,3-甘油二酯(sn-1,3-diacylglyerol,sn-1,3-DAG)。比较了游离脂肪酸(共轭亚油酸)和脂肪酸乙酯(共轭亚油酸乙酯)两种不同类型酰基供体、反应时间、底物物质的量比对... 研究固定化脂肪酶TLIM催化单油酸甘油酯(glycerol monooleate,GMO)制备1,3-甘油二酯(sn-1,3-diacylglyerol,sn-1,3-DAG)。比较了游离脂肪酸(共轭亚油酸)和脂肪酸乙酯(共轭亚油酸乙酯)两种不同类型酰基供体、反应时间、底物物质的量比对酰基迁移和sn-1,3-DAG的影响。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判定及分析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采用20%(质量分数)脂肪酶TLIM、底物物质的量比(共轭亚油酸乙酯和GMO)3∶1、在50?℃的220 r/min水浴摇床中反应2 h,最后得到sn-1,3-DAG转化率为65%。本研究利用GMO而不是常规的甘油或者甘油三酯来制备sn-1,3-DAG,并比较了不同酰基供体对酰基迁移和sn-1,3-DAG转化率的影响,旨在为脂肪酶催化法制备功能性sn-1,3-DAG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基迁移 共轭亚油酸 共轭亚油酸乙酯 单油酸甘油酯 脂肪酶TLIM
下载PDF
单油酸甘油酯/TPGS/壳聚糖脂质纳米粒提高姜黄素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来存 付萌 +2 位作者 陈娟 张建军 高缘 《中南药学》 CAS 2014年第5期397-401,共5页
目的制备载有姜黄素的单油酸甘油酯(GMO)/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壳聚糖(CS)脂质纳米粒,考察该脂质纳米粒在提高药物稳定性方面的潜能。方法采用乳化-高压均质法制备载有姜黄素的GMO/TPGS/CS脂质纳米粒,对该纳米粒进行粒径... 目的制备载有姜黄素的单油酸甘油酯(GMO)/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壳聚糖(CS)脂质纳米粒,考察该脂质纳米粒在提高药物稳定性方面的潜能。方法采用乳化-高压均质法制备载有姜黄素的GMO/TPGS/CS脂质纳米粒,对该纳米粒进行粒径及分布、zeta电位、微观形态、物理稳定性、UV-Vis光谱学及体外释放动力学等表征。并以姜黄素水溶液为对照,测定该脂质纳米粒在高温、光照、强碱等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该纳米粒为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93.8±2.80)nm,多分散系数为(0.156±0.063),zeta电位为+(16.76±1.52)mV;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UV-Vis光谱显示,姜黄素可能通过疏水作用结合在纳米粒上,这使得药物产生缓释效果,符合Weibull方程。相比姜黄素水溶液,在高温、光照及强碱等强条件下,包封在纳米粒中的姜黄素降解程度显著减小。结论本试验证明了结合使用GMO/TPGS/CS制备姜黄素脂质纳米粒,可显著提高姜黄素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单油酸甘油酯 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 壳聚糖 纳米粒 稳定性
下载PDF
长梳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韩曦曦 陶灿 +3 位作者 韩飞龙 鲍俊杰 黄毅萍 许戈文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74,共5页
以二聚酸聚酯二元醇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硬段,将甘油单油酸酯(GMO)以扩链剂的形式引入聚氨酯链段中,合成一系列含长脂肪侧链的梳型水性聚氨酯。红外光谱测试表征了水性聚氨酯的结构,并探讨GMO含量对水性聚氨酯黏度、粒径... 以二聚酸聚酯二元醇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硬段,将甘油单油酸酯(GMO)以扩链剂的形式引入聚氨酯链段中,合成一系列含长脂肪侧链的梳型水性聚氨酯。红外光谱测试表征了水性聚氨酯的结构,并探讨GMO含量对水性聚氨酯黏度、粒径、力学性能、DSC、TG、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长脂肪侧链可提高聚氨酯耐水性和热稳定性;随着GMO含量的增加,乳液粒径不断增大,固含量不断减小,黏度先增大后减小,而胶膜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GMO含量为1.0%时,胶膜拉伸强度最大,可达32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脂肪族 甘油单油酸酯 二聚酸聚酯二元醇 梳型
下载PDF
单油酸甘油酯琥珀酸单酯羧酸钠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智鑫 李旭 董晋湘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3-659,共7页
采用单油酸甘油酯和马来酸酐为原料,以丙酸钠为催化剂,经酯化、碳酸氢钠溶液中和,合成了单油酸甘油酯琥珀酸单酯羧酸钠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适宜的酯化反应工艺条件:马来酸酐与单油酸甘油酯摩尔比为2∶1;反应时间为... 采用单油酸甘油酯和马来酸酐为原料,以丙酸钠为催化剂,经酯化、碳酸氢钠溶液中和,合成了单油酸甘油酯琥珀酸单酯羧酸钠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适宜的酯化反应工艺条件:马来酸酐与单油酸甘油酯摩尔比为2∶1;反应时间为1h;反应温度为90℃;催化剂用量10%(相对于单油酸甘油酯的摩尔分数)。单油酸甘油酯琥珀酸单酯羧酸钠盐的表面活性剂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性能,25℃时临界胶束浓度ccmc为1.37×10-4mol/L,对应的表面张力γcmc为33.9mN/m,饱和吸附量Γmax为2.52×10^(-10) mol/cm^2,分子最小吸附面积Amin为0.66nm^2,降低表面张力效率因子p(c20)为4.41,泡沫体积为300mL,泡沫稳定性为96.7%,乳化分水时间为144.5s.随着温度升高,ccmc,γcmc和Γmax均减小,Amin和pC20增大,发泡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单油酸甘油酯 马来酸酐 酯化 合成
下载PDF
不饱和脂肪酸单甘油酯对大豆蛋白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曹璐 王瑞 +5 位作者 陈芳莉 陆青 肖宗林 张桂菊 王楠 徐宝财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4-40,共7页
不饱和脂肪酸单甘油酯具有优良的乳化分散性,兼具保健功能。以硬脂酸单甘油酯作为对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油酸单甘油酯、亚油酸单甘油酯的乳化性能。脂肪酸单甘油酯作为乳化剂应用于大豆蛋白饮料配方,采用多重光散射法和离心分析法... 不饱和脂肪酸单甘油酯具有优良的乳化分散性,兼具保健功能。以硬脂酸单甘油酯作为对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油酸单甘油酯、亚油酸单甘油酯的乳化性能。脂肪酸单甘油酯作为乳化剂应用于大豆蛋白饮料配方,采用多重光散射法和离心分析法研究了乳化剂对大豆蛋白饮料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单甘油酯的乳化性能优于硬脂酸单甘油酯;添加单一乳化剂时,油酸单甘油酯及亚油酸单甘油酯的乳化稳定效果优于硬脂酸单甘油酯,不饱和脂肪酸单甘油酯的添加量对大豆蛋白饮料的稳定性影响不明显;油酸单甘油酯与蔗糖酯复配使用,质量比为1∶1和2∶1时,大豆蛋白饮料分散体系的稳定性较佳,且优于单独添加油酸单甘油酯时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脂肪酸单甘油酯 大豆蛋白饮料 稳定性 油酸单甘油酯 亚油酸单甘油酯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乳制品中的三种乳化剂
8
作者 罗芸 鄢爱平 +1 位作者 刘翻 万益群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3-187,共5页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乳制品中的乳化剂单棕榈酸甘油酯、单油酸甘油酯和单硬脂酸甘油酯分析新方法。乳制品中目标物用二氯甲烷提取,经硅烷化试剂(BSTFA+1%TMCS)进行衍生,对提取及衍生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乳制品中的乳化剂单棕榈酸甘油酯、单油酸甘油酯和单硬脂酸甘油酯分析新方法。乳制品中目标物用二氯甲烷提取,经硅烷化试剂(BSTFA+1%TMCS)进行衍生,对提取及衍生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单棕榈酸甘油酯、单油酸甘油酯和单硬脂酸甘油酯分别在1~20 mg/L、5~100 mg/L和10~200 mg/L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2)>0.992,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在0.262~1.203 mg/L和0.873~4.010 mg/L范围内。三个目标物在乳制品中的加标回收率为63.5%~111.7%,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n=6)。将建立的方法用于鲜奶和酸奶等乳制品中乳化剂单棕榈酸甘油酯、单油酸甘油酯和单硬脂酸甘油酯的测定,结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乳制品 单棕榈酸甘油酯 单油酸甘油酯 单硬脂酸甘油酯
下载PDF
载阿霉素透明质酸聚合物纳米粒的构建及其体外性质研究
9
作者 冯旭晨 武毓琦 +4 位作者 郭琳 付慧 王阳 李英鹏 孙玉姣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1232-1238,共7页
目的合成透明质酸(HA)接枝单油酸甘油酯(GMO)两亲性聚合物HGO,并研究其所制备载阿霉素(DOX)纳米粒的理化性质及体外抗肿瘤效果。方法HA与GMO通过酯化反应制得载体聚合物HGO,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法及红外光谱法对其进行结构表征;采用芘荧光... 目的合成透明质酸(HA)接枝单油酸甘油酯(GMO)两亲性聚合物HGO,并研究其所制备载阿霉素(DOX)纳米粒的理化性质及体外抗肿瘤效果。方法HA与GMO通过酯化反应制得载体聚合物HGO,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法及红外光谱法对其进行结构表征;采用芘荧光探针法测定聚合物临界聚集浓度(CAC)。采用透析法制备聚合物HGO载阿霉素(DOX@HGO)纳米粒,并对其进行粒径分布、Zeta电位及微观形态的表征;通过检测其在不同离子强度、不同pH条件下的粒径变化考察纳米粒的体外稳定性;考察DOX@HGO纳米粒在不同pH条件下的体外释放行为;CCK-8法考察DOX@HGO纳米粒对MDA-MB-231细胞的体外抑瘤效果;并通过荧光显微镜研究MDA-MB-231细胞对DOX溶液、DOX@HGO纳米粒的摄取能力,以及HA预处理对DOX@HGO纳米粒摄取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得两亲性聚合物HGO,聚合物HGO中GMO的取代度为15.8%,CAC为0.023 mg·mL^(-1)。DOX@HGO纳米粒呈规则的球形,平均粒径为(130.800±1.709)nm,平均电位为(-32.600±0.153)m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8.65±0.74)%和(33.03±0.17)%,在不同离子强度下、模拟胃肠液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DOX@HGO纳米粒的体外释放表现出pH依赖性。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表明,DOX@HGO纳米粒对MDA-MB-231细胞的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与DOX溶液比较,DOX@HGO纳米粒显著增加肿瘤细胞对于DOX的摄取(P<0.05),HA预处理显著减少肿瘤细胞对DOX@HGO的摄取(P<0.05)。结论所构建的DOX@HGO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并且具有一定的pH敏感性及靶向抗肿瘤细胞的能力,是具有应用潜力的药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单油酸甘油酯 阿霉素 自组装纳米粒 抗肿瘤
原文传递
复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溶致液晶治疗大鼠海水浸泡伤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邱海莹 李瑞滕 +3 位作者 朱思庆 曹祥龙 李欣 杜丽娜 《军事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10-415,共6页
目的制备复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溶致液晶,研究其对常见海水致病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对海水浸泡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试管法考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对溶藻弧菌、创伤弧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的抑制作用,以单油酸甘油酯、... 目的制备复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溶致液晶,研究其对常见海水致病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对海水浸泡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试管法考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对溶藻弧菌、创伤弧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的抑制作用,以单油酸甘油酯、乙醇、水为基质制备复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溶致液晶;采用偏光显微镜和小角X射线衍射表征其结构。建立SD大鼠海水浸泡伤模型,以夫西地酸软膏为阳性对照,以伤口结痂、愈合情况、创面愈合率为指标评价各样品治疗效果。治疗第7天取各组大鼠创面组织,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庆大霉素/环丙沙星体外可明显抑制上述致病菌。所得制剂为典型溶致液晶结构。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溶致液晶创面结痂、创面愈合率均优于阳性药夫西地酸软膏,且更易形成表皮层,局部新生血管数量增多,能改善局部微循环,有利于创面愈合。结论复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溶致液晶对大鼠海水浸泡伤有较好治疗作用,有望成为治疗海水浸泡伤的新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环丙沙星 大鼠 海水浸泡伤 溶致液晶 单油酸甘油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