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Ⅰ型糖原贮积症肾损害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金泉 刘志红 +1 位作者 王文荣 黎磊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7期618-622,i014,共6页
目的:分析Ⅰ型糖原贮积症(GSDⅠ)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方法:2000年该院收治1例GSDⅠ肾损害患者,进行了为期15个月的随防,并结合收集的10例GSDⅠ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结果:①一般情况:11例患者平均年龄(20.4±7.17)岁,男∶女=7... 目的:分析Ⅰ型糖原贮积症(GSDⅠ)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方法:2000年该院收治1例GSDⅠ肾损害患者,进行了为期15个月的随防,并结合收集的10例GSDⅠ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结果:①一般情况:11例患者平均年龄(20.4±7.17)岁,男∶女=7∶4。大多数儿童及青年患者智力正常(9/9例)、身材矮小(男<163cm,女<140cm,10/10例)、消瘦[体质指数(BMI)<18.0kg/m2,7/10例]。8例患者有家族史。②肾损害:表现多种多样,蛋白尿(3/6例),镜下血尿(1/5例)和高血压(1/5例)。高尿酸血症多见(7/7例),可有代谢性酸中毒(2/2例)及肾结石和(或)肾钙质沉着(3/4例),绝大多数患者肾肿大。③肾外表现:肝肿大(10/11例)、脾肿大(7/9例)、高脂血症,以三酰甘油升高(7/8例)为主,可合并高乳酸血症(4/4例),出血倾向也较常见(5/5例),约半数患者出现贫血(5/10例)。低血糖发作(3例低血糖发作+1例饥饿感/7例),空腹血糖低于正常(7/10例)或在正常低界(2/10例)。结论:GSDⅠ肾损害比较罕见,肾病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以及肾外临床表现在不同的患者间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糖原贮积症 肾损害 代谢异常
下载PDF
糖原累积病Ⅰ型患者肝、肾声像图特征分析(附2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刁宗平 章建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5-427,共3页
目的探讨Ⅰ型糖原累积病(GSDⅠ)致肝、肾受累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经病理确诊的GSDⅠ型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其肝、肾等脏器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2例患者均为女性,分别为11岁和19岁,声像图显示肝脏弥漫性增大,... 目的探讨Ⅰ型糖原累积病(GSDⅠ)致肝、肾受累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经病理确诊的GSDⅠ型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其肝、肾等脏器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2例患者均为女性,分别为11岁和19岁,声像图显示肝脏弥漫性增大,回声细密、增强,其中1例肝内可见多发实性占位灶;双肾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但无结石。此外,2例均表现为甲状腺及子宫偏小,临床表现身材矮小,肝功能损害。结论掌握GSDⅠ型的肝、肾声像图特征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诊断这一全身性代谢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累积病 肝腺瘤 超声检查 临床表现
下载PDF
糖原累积症Ⅰb型15家系SLC37A4基因分析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邱正庆 卢超霞 +2 位作者 王薇 仇佳晶 魏珉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3-208,共6页
目的 研究中国人糖原累积症Ⅰb型SLC37A4基因突变状况.方法 对临床表现为肝大、空腹低血糖、高乳酸血症、高脂血症和粒细胞减少的15家系17例患者进行外周血DNA直接测序,分析SLC37A4基因突变情况.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于... 目的 研究中国人糖原累积症Ⅰb型SLC37A4基因突变状况.方法 对临床表现为肝大、空腹低血糖、高乳酸血症、高脂血症和粒细胞减少的15家系17例患者进行外周血DNA直接测序,分析SLC37A4基因突变情况.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于新发现的错义突变给予分析判断.用RT-PCR方法对于新发现的剪切突变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基因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15家系的17例患者的28个等位基因上共检测出11种突变和12种基因型,包括错义突变6个,p. Leu23Arg、p.Gly115Arg、p.Gly149Glu、p.Pro191Leu、p.Gly281Val和p.Arg415Gly;剪切突变2个,c,784+1G>A和c.870+5G>A;无义突变1个,p.Arg415X;缺失突变2个,c.1014_1120del107和c.1042_1043 del CT.突变p.Pro191Leu、p.Gly149Glu和c.870+5G>A为最常见突变,分别占37%,15%和11%.结论 从17例糖原累积症Ⅰb型中国患者中共检出突变11种,包括7种新突变,最常见突变为p.Pro191leu、p.Gly149Glu和c.870+5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贮积病 葡糖6磷酸酶 SLC37A4基因 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糖原累积症Ⅰa型-纯合G727T突变患儿的表型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邱正庆 魏珉 +1 位作者 刘歌 刘国仰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2-255,T003,共5页
目的 对临床诊断为糖原累积症Ⅰa型的患儿及其父母进行葡萄糖 6 磷酸酶 (G6Pase)的基因突变筛查 ,并对基因突变完全相同的患儿进行临床特点的比较分析。方法 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 ,分别进行G6Pase基因五个外显子的PCR扩增 ,纯... 目的 对临床诊断为糖原累积症Ⅰa型的患儿及其父母进行葡萄糖 6 磷酸酶 (G6Pase)的基因突变筛查 ,并对基因突变完全相同的患儿进行临床特点的比较分析。方法 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 ,分别进行G6Pase基因五个外显子的PCR扩增 ,纯化后进行DNA直接测序 ;对基因突变相同的 6家系 7例患儿进行临床表现、生化改变及对治疗反应的比较分析。结果 所有 7例患儿均为G6Pase基因外显子 5核苷酸位点第 72 7处纯合子型G→T的单个碱基突变 (G72 7T) ,而其父母均为此杂合突变的携带者。基因突变完全相同的 7例患儿临床表现的严重性、对治疗的反应不全相同 ,除经典的低血糖、生长发育落后、肝脏肿大、肾脏肿大、代谢性酸中毒和乳酸血症外 ,尚有脾大 (1例 ) ,轻度肝功能受损 (6例 ) ,多发肝腺瘤 (1例 )等。结论 G72 7T突变很可能是中国人种糖原累积症Ⅰa型的较常见突变 ;具有相同突变的患儿不仅临床表现轻重不同 ,而且 ,对生玉米淀粉治疗的反应也各有差异 ;通过典型的临床及生化表现辅以外周血基因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累积症Ia型 G727T 突变 患儿 表型分析 纯合子
原文传递
糖原累积病Ⅰa型1例及其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艳 吴虹林 +4 位作者 杜振兰 刘欣 李昊 何玺玉 王春枝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56-858,共3页
目的研究1例糖原累积病Ⅰa型患者及其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葡萄糖-6-磷酸酶基因(G6PC基因)全部5个外显子,通过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糖原累积病Ⅰa型患者及其家系中父、母、姐姐的G6PC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在... 目的研究1例糖原累积病Ⅰa型患者及其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葡萄糖-6-磷酸酶基因(G6PC基因)全部5个外显子,通过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糖原累积病Ⅰa型患者及其家系中父、母、姐姐的G6PC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在患者G6PC基因的第5外显子上的第743碱基发生杂和突变,由G转变为A,导致G6Pase蛋白第222位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精氨酸(G222R),家系中父亲、姐姐均未发现该突变,而母亲携带与患者相同突变。结论首次在国内报道G6PC基因的G222R突变,丰富了糖原累积病Ⅰa型在中国人群的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累积病a型 G6PC基因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糖原累积症Ⅰ型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李蜀媛 詹学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37-640,共4页
糖原累积症Ⅰ型(GSD-Ⅰ)是一组由于葡萄糖-6-磷酸酶α系统缺乏导致的相关疾病,以反复发作低血糖、生长迟缓和肝大为特点。GSD-Ⅰ的治疗主要在于营养支持,但对部分GSD-Ⅰ患者,需要采取某些措施,如行肝移植改善生长、骨代谢和高脂血症。... 糖原累积症Ⅰ型(GSD-Ⅰ)是一组由于葡萄糖-6-磷酸酶α系统缺乏导致的相关疾病,以反复发作低血糖、生长迟缓和肝大为特点。GSD-Ⅰ的治疗主要在于营养支持,但对部分GSD-Ⅰ患者,需要采取某些措施,如行肝移植改善生长、骨代谢和高脂血症。随着对致病基因和基因治疗研究的深入,GSD-Ⅰ预后将会获得进一步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累积症 饮食治疗 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以肝肿大为主要表现的Ⅰa型糖原累积病家系研究分析
7
作者 张毅 吴晓林 +2 位作者 胡颖 顾鸣敏 李定国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13-515,共3页
目的对一个以肝肿大为主要表现的Ⅰa型糖原累积病(GSDⅠa)家系进行基因突变研究和分析。方法收集GSDⅠa患者家系资料和亲属外周血标本,PCR法扩增葡萄糖-6-磷酸酶(G-6- Pase)基因的5个外显子,并测序比对基因序列的变化。结果结合临床表... 目的对一个以肝肿大为主要表现的Ⅰa型糖原累积病(GSDⅠa)家系进行基因突变研究和分析。方法收集GSDⅠa患者家系资料和亲属外周血标本,PCR法扩增葡萄糖-6-磷酸酶(G-6- Pase)基因的5个外显子,并测序比对基因序列的变化。结果结合临床表现、肝组织学检查及家系分析,患者诊断明确。基因结构分析显示,患者G-6-Pase基因5号外显子密码727G→T/1071G→A(A331E)复合突变。在其父辈家系中存在5号外显子727G→T杂合子突变.导致剪切点突变;其母辈家系中存在5号外显子1071G→A杂合子突变,导致第331位密码子编码的A转变为E。结论患者的祖父及外祖母为首发突变者。727G-T/1071G→A(A331E)复合突变是该家系发病的分子生物学其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原累积病 葡萄糖-6-磷酸酶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糖原累积病Ⅰa型患儿20例基因突变分析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梁翠丽 刘丽 +7 位作者 盛慧英 江敏妍 尹曦 李秀珍 程静 毛晓健 张文 范莉萍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81-585,共5页
目的研究糖原累积病Ⅰa型(GSDIa)患儿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单位基因(G6PC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及饥饿试验、胰高血糖素刺激试验结果,拟诊出48例肝糖原累积病(LGSD)患儿... 目的研究糖原累积病Ⅰa型(GSDIa)患儿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单位基因(G6PC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及饥饿试验、胰高血糖素刺激试验结果,拟诊出48例肝糖原累积病(LGSD)患儿;应用PCR反应直接测序的方法,对疑似LGSD患儿的G6PC基因外显子及其相邻区域进行突变检测。采用5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以排除基因多态性;使用DNAMAN软件进行多物种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确定其是否具有保守性。结果48例LGSD患儿中检测到20例患儿存在G6PC基因突变,共检测到8种突变类型,包括1种剪切突变:c.648G〉T,5种错义突变:P.R83H、P.H119L、P.L173P、P.1341N、P.C109Y和2种移码突变:c.262delG、c.260-262delGGinsA。其中c.648G〉T、P.R83H是本组研究最常见的突变,突变频率分别为37.50%、22.50%;P.C109Y、c.260-262delGGinsA为新发突,41.67%(20/48例)拟诊为LGSD的患儿通过G6PC基因分析确诊为GSDⅠa。从临床表现及常规实验室检查分析,20例GSDⅠa患儿均表现为肝大、肝功能异常、高乳酸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88.24%(15/17例)的患儿饥饿试验阳性,82.35%(14/17例)患儿对胰高血糖素刺激试验无反应。结论c.648G〉T、p.R83H为本组GSDIa患儿最常见突变类型,P.C109Y、c.260-262delGGinsA为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的新发致病突变。GSDIa基因型不同的患儿均有相似的典型LGSD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累积病 a型 葡萄糖-6-磷酸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7例Danon病患者临床和肌肉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秀丽 刘智 +5 位作者 陈琳 方全 姜腾勇 任海涛 赵燕环 郭玉璞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48-552,共5页
目的 总结Danon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检查结果和骨骼肌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7例Danon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例未行基因检测,余6例患者溶酶体膜相关蛋白2(lysosomal-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2)... 目的 总结Danon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检查结果和骨骼肌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7例Danon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例未行基因检测,余6例患者溶酶体膜相关蛋白2(lysosomal-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2)基因均为移码突变.7例患者均为男性,就诊年龄为13~20岁,平均16岁.临床以心脏受累为主,肌力可正常或轻度无力,智力受损常见,2例患者有斜视.患者肌酸激酶升高明显(7/7),超声心动检查提示左室肥厚(5/7)、左室扩张(1/7)、左室肥厚合并左室扩张(1/7).心电图检查提示预激综合征(5/7).肌电图未见异常(2/2).对7例患者均行肌肉活组织检查,可见肌纤维内出现自噬性空泡,dystrophy和spectfin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膜阳性空泡和颗粒.3例患者心肌活组织检查可见部分空泡化肌纤维.结论 Danon病多表现为青少年男性起病的肥厚性心肌病,伴肌酸激酶升高,骨骼肌无力和智力低下不突出,往往被忽视而误诊为单纯性肥厚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是影响预后的因素.肌肉病理改变与心肌类似,以出现多发膜性自噬空泡为特征,对疾病诊断有较高的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贮积病Ⅱb 骨骼 溶酶体相关膜蛋白质2 自噬 空泡
原文传递
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基因新突变导致Danon病的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6
10
作者 洪道俊 石志鸿 +2 位作者 张巍 王朝霞 袁云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07-711,共5页
目的 报道1例Danon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特点和基因突变位点.方法 16岁男性患者表现为缓慢进展的骨骼肌无力和萎缩,以近端为主,伴随轻度脊柱强直.心电图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超声示二尖瓣局限性增厚伴舒张功能损害,肌电图提示... 目的 报道1例Danon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特点和基因突变位点.方法 16岁男性患者表现为缓慢进展的骨骼肌无力和萎缩,以近端为主,伴随轻度脊柱强直.心电图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超声示二尖瓣局限性增厚伴舒张功能损害,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合并肌源性损害.患者左腓肠肌活体组织检查后,进行组织学、酶组织化学、电镜观察及抗肌营养不良素蛋白、层黏连蛋白α2、C5b9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患者及其父母进行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LAMP2)B基因的直接测序.结果 骨骼肌纤维内出现大小不一的自嗜空泡和镶边空泡,空泡内缺乏糖原,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多数肌纤维内的空泡边缘出现肌营养不良素蛋白、层黏连蛋白α2和C5b9的表达.电镜显示肌纤维内大量膜性空泡和溶酶体聚集.患者的LAMP2B基因9号外显子存在K402X突变,患者母亲无此突变,50名健康对照无此突变.结论 LAMP2B的9号外显子羧基末端的截断突变可以导致相对良性的Danon病,其心脏损害相对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贮积病Ⅱb 溶酶体相关膜蛋白质2 溶酶体 肌纤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