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草甜素脂质体和甘草甜素的药动学比较 被引量:17
1
作者 袁琼英 刘厚钰 +1 位作者 周康 石碧坚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03-905,共3页
目的:比较健康志愿者口服甘草甜素脂质体(Glycyrrhizinliposome,GL-L)和甘草甜素药片(Glycyrrhizin,GL)后的药动学。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血浆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acid,GA)的浓度,流动相为甲醇-水-醋酸-三乙胺(87∶12·15∶0... 目的:比较健康志愿者口服甘草甜素脂质体(Glycyrrhizinliposome,GL-L)和甘草甜素药片(Glycyrrhizin,GL)后的药动学。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血浆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acid,GA)的浓度,流动相为甲醇-水-醋酸-三乙胺(87∶12·15∶0·3∶0·55),流速为1·0mL·min-1,用乙腈提取,在254nm下检测。用上述HPLC法测定8例健康志愿者口服GL-L和GL后的药动学。结果:血浆GA的出峰时间大约为12min,检测限为0·0625μg·mL-1。口服两种制剂后,血浆中未检测到GL,仅检测到GA,口服GL-L后血中GA的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血药峰值(Cmax)较口服GL高。结论:口服GL很少被吸收,而口服GL-L后可促进GL转变为GA和GA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甜素脂质体 甘草甜素 甘草次酸 药动学
下载PDF
荧光脂质体法研究芍药甘草汤对磷脂酶A_2的抑制效应及其配伍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刘陶世 赵新慧 +2 位作者 段金廒 狄留庆 黄耀洲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00-1004,共5页
目的采用荧光脂质体研究芍药甘草汤对磷脂酶A2(PLA2)的抑制效应及其配伍作用。方法以磷脂酰胆碱和胆固醇等为主要材料,采用薄膜分散法-超声-膜挤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冷冻干燥的联用技术制备包封羧基荧光素的脂质体;利用PLA2能水解... 目的采用荧光脂质体研究芍药甘草汤对磷脂酶A2(PLA2)的抑制效应及其配伍作用。方法以磷脂酰胆碱和胆固醇等为主要材料,采用薄膜分散法-超声-膜挤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冷冻干燥的联用技术制备包封羧基荧光素的脂质体;利用PLA2能水解磷脂破坏脂质体造成羧基荧光素渗漏的原理,将药物、PLA2和荧光脂质体共同温孵,检测从脂质体渗漏的羧基荧光素的荧光强度,该强度反映药物对PLA2的抑制强度。结果芍药甘草汤、甘草、甘草酸和对照药氯丙嗪对PLA2活性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白芍抑制作用较弱,而芍药苷几乎无抑制作用;芍药甘草汤复方对PLA2的抑制作用强于单味甘草和白芍。结论芍药甘草汤对PLA2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白芍与甘草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甘草酸 磷脂酶A2(PLA2) 脂质体
下载PDF
甘草酸单铵脂质体体内外药剂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晓光 翟所迪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15-918,共4页
目的:研究甘草酸单铵脂质体体外释放、血浆稳定性及体内药动学性质。方法:采用透析膜扩散法考察甘草酸单铵脂质体体外释放和血浆稳定性,应用RP-HPLC法,以黄体酮为内标,考察甘草酸单铵及其脂质体静脉注射后的药动学行为,应用3P87软件计... 目的:研究甘草酸单铵脂质体体外释放、血浆稳定性及体内药动学性质。方法:采用透析膜扩散法考察甘草酸单铵脂质体体外释放和血浆稳定性,应用RP-HPLC法,以黄体酮为内标,考察甘草酸单铵及其脂质体静脉注射后的药动学行为,应用3P8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甘草酸单铵脂质体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与人空白血浆混合后脂质体发生明显泄漏。静注给药后,甘草酸单铵及其脂质体的药动学行为均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与甘草酸单铵相比,其脂质体的AUC上升了25.1%,清除率下降了20.6%。结论:甘草酸单铵脂质体在人空白血浆中泄漏增加,其静注给药后的药动学性质与甘草酸单铵相比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单铵 脂质体 药动学 体外释放 血浆稳定性 中药 体内外药剂学行为
下载PDF
微滤膜材料与结构对甘草酸单铵脂质体膜挤压滤过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陶世 赵新慧 +3 位作者 段金廒 狄留庆 程建明 黄耀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探讨微滤膜材料与结构对甘草酸单铵脂质体挤压过滤工艺的影响。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结合超声制备甘草酸单铵脂质体,以不同膜材料和膜结构的微滤膜挤压过滤以控制脂质体大小,以滤过难易和渗漏率为评价指标。用优选的微滤膜探讨脂质... 目的:探讨微滤膜材料与结构对甘草酸单铵脂质体挤压过滤工艺的影响。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结合超声制备甘草酸单铵脂质体,以不同膜材料和膜结构的微滤膜挤压过滤以控制脂质体大小,以滤过难易和渗漏率为评价指标。用优选的微滤膜探讨脂质体浓度和胆固醇含量对挤压滤过的影响,及挤压工艺对脂质体药物渗漏的影响。结果:甘草酸单铵脂质体在挤压条件下易透过曲径结构的疏水的尼龙微滤膜、聚四氟乙烯膜,聚偏氟乙烯膜和聚丙烯膜,难透过亲水的聚醚砜膜、混合纤维素酯膜、硝酸纤维素膜和醋酸纤维素膜,但可透过亲水的核孔结构的聚碳酸酯膜。脂质体浓度和胆固醇含量越高,挤压滤过越困难。膜挤压工艺对脂质体药物渗漏影响较小,膜孔径越小,挤压后脂质体药物渗漏率越大。结论:微滤膜材料与结构对甘草酸单铵脂质体挤压工艺具有显著影响,适合脂质体挤压过滤的是疏水的曲径微滤膜和核孔微滤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微孔滤膜 甘草酸单铵
下载PDF
甘草酸单铵盐脂质体的试制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晓光 翟所迪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2-224,共3页
采用薄膜水化超声-冷冻干燥法制备甘草酸单铵盐脂质体,建立RP-HPLC法测定脂质体含量及包封率,并从外观形态、粒径分布、含量、包封率等方面进行质量考察。所得制品平均粒径为146.4nm,包封率>75%,初步稳定性实验表明在4℃密闭保存3个... 采用薄膜水化超声-冷冻干燥法制备甘草酸单铵盐脂质体,建立RP-HPLC法测定脂质体含量及包封率,并从外观形态、粒径分布、含量、包封率等方面进行质量考察。所得制品平均粒径为146.4nm,包封率>75%,初步稳定性实验表明在4℃密闭保存3个月,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单铵盐 脂质体 稳定性
下载PDF
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对人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韦始亮 叶红军 +1 位作者 王慧超 张芳婷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9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对体外培养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增殖的影响,以探讨抗肝纤维化新药物剂型。方法体外培养人HSCs,分组:HSCs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复方甘草甜素对照组和对应浓度的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组,培...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对体外培养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增殖的影响,以探讨抗肝纤维化新药物剂型。方法体外培养人HSCs,分组:HSCs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复方甘草甜素对照组和对应浓度的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组,培养24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和Giemsa染色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用计算机图文分析各组细胞占每视野的面积百分比(C%)。结果MTT法显示,复方甘草甜素及其脂质体作用于HSCs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脂质体对照组和HSCs对照组,抑制率的递增呈浓度依赖性;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组高于复方甘草甜素对照组(P<0.05),HSCs对照组和脂质体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Giemsa染色镜下观察各组细胞数及计算机图文分析结果与MTT结果一致。结论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较复方甘草甜素对HSCs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单纯脂质体对体外培养的HSCs增殖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 肝星状细胞 抑制 增殖
下载PDF
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干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慧超 叶红军 +3 位作者 韦始亮 刘晓翌 万汇涓 杜意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干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35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复方甘草甜素对照组和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治疗组各10只,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另设5只普通饲料喂养大鼠作为正常组。8周后开...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干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35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复方甘草甜素对照组和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治疗组各10只,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另设5只普通饲料喂养大鼠作为正常组。8周后开始腹腔内注射药物干预,16周后处死全部实验大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及GGT水平,参照2006年2月份的NAFLD诊疗指南中脂肪肝分度和炎症分级(NASH-F(0-4)G(0-3))的组织病理学标准进行量化计分。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血清AST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清GG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计分均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肝组织炎症计分及血清GG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对高脂饮食诱发的大鼠脂肪性肝炎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复方甘草甜素 脂质体 高脂饮食
下载PDF
RP-HPLC测定甘草酸单铵脂质体的含量及包封率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晓光 翟所迪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 建立甘草酸单铵脂质体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 使用RP -HPLC ,YMC -PackODS -A柱 (S - 5 μm ,1 5 0mm× 6 .0mm) ,流动相为甲醇 -水 -四氢呋喃 - 5 %醋酸铵 (5∶9∶3∶4 ) ,流速 1ml·min-1 ,柱温为室温 ,检测波... 目的 建立甘草酸单铵脂质体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 使用RP -HPLC ,YMC -PackODS -A柱 (S - 5 μm ,1 5 0mm× 6 .0mm) ,流动相为甲醇 -水 -四氢呋喃 - 5 %醋酸铵 (5∶9∶3∶4 ) ,流速 1ml·min-1 ,柱温为室温 ,检测波长 2 5 8nm ,用葡聚糖凝胶柱分离游离药物。结果 甘草酸单铵与辅料及溶剂峰分离良好 ,线性范围为 2 .5~ 2 5 μg·ml-1 (r=0 .9999,n =5 ) ,加样回收率在 99.4 %~ 1 0 0 .7%之间 ,RSD =2 .2 3%。结论 所用方法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单铵 脂质体 含量测定 包封率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甘草酸二铵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沈洁 栾立标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研究甘草酸二铵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和脂质体的性质。方法:采用均匀设计筛选最佳处方,逆相蒸发法制备甘草酸二铵脂质体;葡聚糖凝胶柱法测定其包封率;用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的外观形态,马尔文测定仪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和Zeta电位;... 目的:研究甘草酸二铵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和脂质体的性质。方法:采用均匀设计筛选最佳处方,逆相蒸发法制备甘草酸二铵脂质体;葡聚糖凝胶柱法测定其包封率;用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的外观形态,马尔文测定仪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和Zeta电位;并用溶出度第3法考察了脂质体的释放规律。结果:制得脂质体的包封率约为(56±1.54)%(n=3);脂质体的形态为粒径均匀的球形或近球形,粒径为(183±9)nm(n=3),Zeta电位为(22.8±6)mV(n=3);脂质体的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论:采用逆相蒸发法,添加十八胺可制得具有较高包封率及稳定性的甘草酸二铵阳离子脂质体,制得脂质体的体外释放具有缓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二铵 阳离子脂质体 包封率 体外释放
下载PDF
甘草酸二铵脂质体的处方及制备工艺
10
作者 扈本荃 徐玥 +3 位作者 高文玲 王燕 张宇洁 张韫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9-691,共3页
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甘草酸二铵脂质体,通过均匀设计法优化脂质体处方及制备工艺,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通过HPLC测定脂质体包封率。所制得的甘草酸二铵脂质体形态呈球形,大小较均匀,粒径范围在50~100 nm,包封率36.47%,稳定... 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甘草酸二铵脂质体,通过均匀设计法优化脂质体处方及制备工艺,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通过HPLC测定脂质体包封率。所制得的甘草酸二铵脂质体形态呈球形,大小较均匀,粒径范围在50~100 nm,包封率36.47%,稳定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二铵 脂质体 逆相蒸发法
下载PDF
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对人肝星状细胞凋亡和增殖的作用
11
作者 叶红军 华军霞 +2 位作者 韦始亮 卢腾飞 周政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3年第4期212-215,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对体外培养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凋亡和增值的作用,探讨抗肝纤维化新药物剂型。方法体外培养人HSCs,分组:①HSCs对照组;②脂质体对照组;③复方甘草甜素对照组和对应浓度的复方甘草甜素...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对体外培养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凋亡和增值的作用,探讨抗肝纤维化新药物剂型。方法体外培养人HSCs,分组:①HSCs对照组;②脂质体对照组;③复方甘草甜素对照组和对应浓度的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组。体外培养24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SCs细胞的凋亡率,以及MTT法检测HSCs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①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诱导HSC凋亡率高于相同浓度的复方甘草甜素对照组,前两组的HSC凋亡率明显高于脂质体对照组和HSCs对照组。②复方甘草甜素及其脂质体作用后的HSCs增殖的抑制率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组高于复方甘草甜素对照组(P<0.05),抑制率的递增呈浓度依赖性;HSCs对照组和脂质体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促进HSCs凋亡及抑制HSCs增殖的作用较复方甘草甜素明显增强,单纯脂质体对体外培养的HSCs的凋亡和增殖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复方甘草甜素脂质体 肝星状细胞 凋亡 增殖
下载PDF
甘草酸二铵二元脂质体温敏凝胶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行为 被引量:4
12
作者 薛晶 高苑 +2 位作者 王新蕾 刘芳 郝保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84-2288,共5页
目的制备甘草酸二铵二元脂质体温敏凝胶,并评价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冷溶法制备凝胶。以胶凝温度为评价指标,泊洛沙姆407(P407)、泊洛沙姆188(P188)、白芨多糖用量为影响因素,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再采用HPLC和Franz立式扩散池... 目的制备甘草酸二铵二元脂质体温敏凝胶,并评价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冷溶法制备凝胶。以胶凝温度为评价指标,泊洛沙姆407(P407)、泊洛沙姆188(P188)、白芨多糖用量为影响因素,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再采用HPLC和Franz立式扩散池法评价其体外释药行为。结果最优处方为P407用量18%,P188用量4%,多糖用量0.6%,胶凝温度(37.5±0.3)℃。所得二元脂质体温敏凝胶在48 h内的累积释放率为(65.52±0.63)%,与脂质体及温敏凝胶相比缓释作用更明显。结论甘草酸二铵二元脂质体温敏凝胶可减缓药物在直肠内的释放速率,并增加其滞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二铵 二元脂质体 温敏凝胶 体外释药行为 冷溶法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HPLC Franz立式扩散池法
下载PDF
基于甘草酸自缔合制备6-姜辣素脂质体及其评价
13
作者 顾晨露 金绍娣 +1 位作者 顾东雅 葛竹妹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5期36-38,46,共4页
目的:基于甘草酸能够自发缔合的特点,以甘草酸为载体制备6-姜辣素脂质体,并对其进行制剂学表征。方法:表面张力法测定甘草酸临界胶束浓度,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6-姜辣素脂质体,正交试验设计最优处方,利用差式扫描热分析仪、透射电镜及粒... 目的:基于甘草酸能够自发缔合的特点,以甘草酸为载体制备6-姜辣素脂质体,并对其进行制剂学表征。方法:表面张力法测定甘草酸临界胶束浓度,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6-姜辣素脂质体,正交试验设计最优处方,利用差式扫描热分析仪、透射电镜及粒径电位仪进行表征。结果:最优处方为单硬脂酸甘油酯3%、辛葵酸甘油酯3%、甘草酸14%、药脂比1∶10(w/w),根据该处方成功制备出类球形的6-姜辣素脂质体,测得包封率为94.65±1.05%,载药量为6.01±0.41%。结论: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甘草酸修饰的6-姜辣素脂质体制备成功,稳定、均一且包封率、载药量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姜辣素 甘草酸 脂质体 差式扫描热分析 正交试验设计
下载PDF
甘草酸二铵脂质体含量的检测
14
作者 梁振褔 王培娜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36-37,共2页
目的:建立甘草酸二铵脂质体含量检测方法。方法:RP—HPLC法来进行甘草酸脂质体含量的测定。结果:药物浓度与吸收峰面积的相关性好(r=0.9999,n=5),回收率在99、4%~100.7%之间,RSD=1.89%。结论:所用法准确,可用于甘草酸... 目的:建立甘草酸二铵脂质体含量检测方法。方法:RP—HPLC法来进行甘草酸脂质体含量的测定。结果:药物浓度与吸收峰面积的相关性好(r=0.9999,n=5),回收率在99、4%~100.7%之间,RSD=1.89%。结论:所用法准确,可用于甘草酸单铵脂质体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二铵 脂质体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甘草酸二铵脂质囊泡的体外经皮渗透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严俊 王萍萍 +1 位作者 陈晓瑾 任白鹭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3年第9期977-980,共4页
目的考察不同种类的甘草酸二铵(DG)脂质囊泡的体外经皮渗透情况,并制备脂质囊泡凝胶剂。方法分别采用非质子传递溶剂法制备磷脂复合物,薄膜分散法制备柔性脂质体,注入法制备醇质体,并测定粒径;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以离体人皮进行经... 目的考察不同种类的甘草酸二铵(DG)脂质囊泡的体外经皮渗透情况,并制备脂质囊泡凝胶剂。方法分别采用非质子传递溶剂法制备磷脂复合物,薄膜分散法制备柔性脂质体,注入法制备醇质体,并测定粒径;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以离体人皮进行经皮渗透实验;HPLC测定接收液和皮肤组织中药物含量。最后,将皮肤渗透性较好的囊泡处方制备成凝胶剂,考察凝胶的经皮渗透情况。结果 DG磷脂复合物24h累计透过量为(8.07±5.42)μg·cm-2,其余处方透过液中均未检测到药物。24h药物在皮肤中的累积量大小顺序为磷脂复合物>醇质体>柔性脂质体>水溶液。DG磷脂复合物凝胶透皮效果与卡波姆浓度有关,0.5%卡波姆处方的皮肤中药物滞留量为1%卡波姆处方的2.2倍,降低卡波姆的浓度不但能提高DG在表皮层的含量,而且还能使药物进一步渗透至真皮层。结论磷脂复合物能显著促进DG在皮肤中的渗透,并增加药物在皮肤中的蓄积。采用0.5%卡波姆制备磷脂复合物凝胶具有较好的经皮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二铵 磷脂复合物 醇质体 柔性脂质体 凝胶 经皮渗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