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om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aprine arthritis-encephalitis virus in China:A retrospective genomic analysis of the earliest Chinese isolates
1
作者 WANG Deng-feng YANG Xue-yun +6 位作者 WEI Yu-rong LI Jian-jun BOLATI Hongduzi MENG Xiao-xiao TUERXUN Gunuer NUERDAN Nuerbaiheti WU Jian-yo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872-880,共9页
Caprine arthritis-encephalitis virus(CAEV) is an under-studied virus infecting caprines and ovines worldwide. Over the last four decades, CAEV has spread in China, obtaining genomic data on CAEV strains circulating in... Caprine arthritis-encephalitis virus(CAEV) is an under-studied virus infecting caprines and ovines worldwide. Over the last four decades, CAEV has spread in China, obtaining genomic data on CAEV strains circulating in China is of importance for developing diagnostic methods and eradicating associated diseases. However, there is limited information on the genome, including characterizations, and the probable origin. This work aimed to characterize Chinese CAEV genomes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s. Five CAEV strains isolated from infected dairy goats between 1989and 1994 in Gansu, Guizhou, Shaanxi, Shandong and Sichuan provinces were cloned and sequenced. The Chinese CAEV had a 58–93% genome similarities to strains outside of China, and they belonged to subgenotype B1. The highest similarity levels(98.3–99.3%) were with two other Chinese strains, and they shared a 91.8–92.3% similarity with the strain Clements(GenBank accession no. NC_001463.1) from outside of China. The Chinese CAEV strains isolated from different provinces over five years were still highly homologous and contained unique ancestral population components,indicating that these Chinese strains had a common origin that differed from other known strains. Our results provide genomic data on circulating Chinese CAEV strains and will be useful for future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and CAEV eradication progr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rine arthritis-encephalitis virus GENOTYPE phylogenetic analysis population structure SIMILARITY dairy goat
下载PDF
Constru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Goat Pox Virus Transfer Vector to Express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H gene 被引量:3
2
作者 邵长春 张强 +7 位作者 吴国华 颜新敏 李健 王建科 卢晓丽 赵志荀 崔丽凡 高世功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3期15-18,35,共5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live vector vaccine of goat pox virus of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 [Method] Using PCR amplification technique, PPR H gene was obtained, then ligated into pGEM-T easy vect...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live vector vaccine of goat pox virus of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 [Method] Using PCR amplification technique, PPR H gene was obtained, then ligated into pGEM-T easy vector; the recombinants were digested by Nhe Ⅰ and Hind Ⅲ, and ligated into pEGFP-N1-P7.5, yielding the recombinant vector pEGFP-N1-P7.5-H; next the expression cassette EGFP-N1-P7.5-H was first released from recombinant vector pEGFP-N1-P7.5-H by double digestion of Hind Ⅲ and Nhe Ⅰ and ligated into pUC119-TK that was digested by Kpn Ⅰ, yielding the transfer vector pUC119-TK-EGFP-P7.5-H. [Result] Identification and double enzyme digestion showed that the transfer vector pUC119-TK-EGFP-P7.5-H was correctly constructed. From the transfer vector transfected BHK-21 cells which infected GTPV AV41, specific fluorescence was observed at 48th h of transfection. [Conclusion] The construction of goat poxvirus live vector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live vector vaccine of PPR vac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at pox virus H gene Transfer vector Construction 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an Orf Virus Isolated from an Outbreak in Boer Goat in Shanxi Province 被引量:14
3
作者 GU Shao-peng SHI Xin-tao +2 位作者 SHI Zhong-yong WANG Zhong-bing ZHENG Ming-xue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11年第6期946-953,共8页
To identify and analyze the Orf virus in Shanxi Province, China, an Orf virus strain was successfully isolated from crust materials of boer goat with clinical sore mouth symptom from a goat farm of Shanxi Province by ... To identify and analyze the Orf virus in Shanxi Province, China, an Orf virus strain was successfully isolated from crust materials of boer goat with clinical sore mouth symptom from a goat farm of Shanxi Province by passaging in lamb testis (LT). The Orf virus was identifi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test, recurrent infection test,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PCR. The nucleotide and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two genes of the Orf viru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virus had a presence of typical parapoxvirus virions and there were many eosinophilic intracytoplasmic inclusions observed by hematoxylin-eosin (H&E) stain. In ELISA test, optical density (OD) readings of the sample showed a positive result, and the rabbits infected with the virus showed a typically Orf virus-infected appearance. All these findings proved that the sample was an Orf virus. The phylogenetic studies of Orf B2L and Orf F1L genes showed that the virus clustered in different branches and were closer to the Orf virus Nantou (DQ904351) and the OV-SA00 isolates (AY386264). Furthermore, the above results may provide some insight into the genotype of the etiological agent responsible for the Orf outbreak in Shanxi Province, and could also provide a comparative view of the B2L and F1L genes of parapoxvir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f virus boer goat IDENTIFICATION phylogenetic analysis B2L F1L
下载PDF
Ovine Progressive Pneumonia Virus Is Transmitted More Effectively via Aerosol Nebulization than Oral Administration
4
作者 Lynn M. Herrmann-Hoesing Stephen N. White +9 位作者 Liam E. Broughton-Neiswanger Wendell C. Johnson Susan M. Noh David A. Schneider Hong Li Naomi S. Taus James Reynolds Thomas Truscott Rohana P. Dassanayake Donald P. Knowles 《Open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2012年第3期113-119,共7页
A new method of experimental infection of ovine progressive pneumonia virus (OPPV), aerosol nebulization (Nb), was compared to intravenous (IV) and oral (PO) methods of experimental infection. Seven month old lambs we... A new method of experimental infection of ovine progressive pneumonia virus (OPPV), aerosol nebulization (Nb), was compared to intravenous (IV) and oral (PO) methods of experimental infection. Seven month old lambs were given 3.5 × 107 TCID50 of Dubois OPPV LMH19 isolate using IV, PO, or Nb methods and were monitored for infection using cELISA and OPPV quantitative (q) PCR for 35 weeks. Four out of four sheep in the IV group, six out of six sheep in the Nb group, but only two out of six sheep in the PO group became infected by OPPV;whereas the uninoculated controls (n = 2) and a sentinel control (n = 1) remained uninfected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study. The time to a cELISA or OPPV qPCR positive result in the Nb group was quicker and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e time to a cELISA or OPPV qPCR positive result in the PO group (cELISA P value = 0.0021 and OPPV qPCR P value = 0.0007). When the Nb and IV groups were compared, sheep became cELISA and OPPV qPCR positive at similar times (cELISA P value = 0.6 and OPPV qPCR P value = 0.1). In addition, sheep became OPPV qPCR positive prior to cELISA in both the IV and Nb groups (IV P value = 0.027 and Nb P value = 0.007). Aerosol nebulization is a more natural experimental method of transmitting OPPV and may be valuable for testing potential vaccines or specific host gene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INE PROGRESSIVE PNEUMONIA virus = OPPV Visna/Maedi virus = VMV Small Ruminant Lentivirus = SRLV CAPRINE arthritis-encephalitis virus = CAEV Transmission
下载PDF
牛结节性皮肤病血清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5
作者 任炜杰 邹艳丽 +4 位作者 刘春菊 刘珊 赵永刚 李金明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5期59-63,共5页
目前,牛结节性皮肤病对我国养牛业形成较大威胁。血清学方法是便捷、敏感、经济的牛结节性皮肤病检测方法,对于疫病及时发现与疫苗免疫效果评估至关重要。本文着重介绍了牛结节性皮肤病各类常用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方法... 目前,牛结节性皮肤病对我国养牛业形成较大威胁。血清学方法是便捷、敏感、经济的牛结节性皮肤病检测方法,对于疫病及时发现与疫苗免疫效果评估至关重要。本文着重介绍了牛结节性皮肤病各类常用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病毒中和试验(VNT)作为该病的抗体检测金标准,试验周期长,操作要求严格,在基层实验室无法使用,较适用于可疑病例确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适用于大批量样品检测,但蛋白抗原免疫机制研究不足,方法不够成熟;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稍低,难以用于临床检测;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可以检测一定规模的样品,但其结果需要单孔镜检,不如ELISA结果一目了然;免疫印迹试验(WB)可以鉴别副痘病毒,但操作繁琐,难以用于大批量检测。目前看,ELISA在牛结节性皮肤病临床血清学检测应用上有着绝对优势。今后需要加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基础研究,摸清各蛋白的免疫机制,筛选出有效、敏感的抗原,以建立适于基层大规模抗体检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节性皮肤病 山羊痘病毒 绵羊痘病毒 血清学检测
下载PDF
靶向山羊痘病毒GPCR基因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6
作者 张红强 任善会 +12 位作者 姚威 龚真莉 杨雪 马春玲 尤婷 张玉哲 柳民意 钱文洁 李柳杨 余志鹏 孙跃峰 陈豪泰 樊江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779-4784,共6页
基于山羊痘病毒(goat pox virus,GTPV)的基因组序列,建立靶向G蛋白偶联趋化因子受体(G-protein-coupled chemokine receptor,GPCR)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基于GTPV全基因序列设计6对qPCR引物,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性的筛选和检测,最... 基于山羊痘病毒(goat pox virus,GTPV)的基因组序列,建立靶向G蛋白偶联趋化因子受体(G-protein-coupled chemokine receptor,GPCR)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基于GTPV全基因序列设计6对qPCR引物,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性的筛选和检测,最终筛选得到1对高特异性和灵敏性的荧光定量PCR引物;根据GTPV/AV41疫苗株GPCR基因序列,设计普通PCR引物,扩增GPCR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建立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结果表明:筛选得到1对靶向于GPCR基因的特异性qPCR引物;构建pCAGGS-GPCR真核表达质粒,建立标准曲线y=-3.5289x+49.07,线性相关系数R^(2)=0.9972,扩增效率为92.7%;验证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引物最低检测限为2.0拷贝·μL^(-1),各批次内与批次间重复性结果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表明其具有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和灵敏度高的优点。建立了靶向山羊痘病毒GPCR基因的qPCR检测方法,为防控山羊痘提供了高效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痘病毒 GPCR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基于gE蛋白的羊伪狂犬病病毒间接ELISA的建立与应用
7
作者 刘广阔 吴发兴 +4 位作者 于皓同 王凯茸 张锐铮 张琪 许信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3,共6页
为建立羊源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抗体的检测方法,从PRV中对gE基因进行克隆,并构建重组载体对gE蛋白进行原核表达,以重组gE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PR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重组gE蛋白大小为... 为建立羊源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抗体的检测方法,从PRV中对gE基因进行克隆,并构建重组载体对gE蛋白进行原核表达,以重组gE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PR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重组gE蛋白大小为42 ku,以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表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μg/mL,待检血清100倍稀释,以HRP标记的兔抗山羊IgG 10000倍稀释作为二抗;检测临床样本时判定阴阳性的临界值为0.284;灵敏性试验结果显示,羊PRV阳性血清稀释2048倍时检测结果仍为阳性;批内变异系数(2.45%~5.00%)与批间变异系数(2.55%~7.41%)均小于10%;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其他常见羊源病毒阳性血清结果均为阴性;对收集的376份临床羊血清进行检测,PRV阳性率为10.6%。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可用于羊源样本中伪狂犬病病毒抗体的检测,该方法的建立为羊场PRV抗体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伪狂犬病 伪狂犬病病毒 gE蛋白 间接ELISA
下载PDF
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8
作者 李鹏飞 高桂琴 +6 位作者 周广青 吴锦艳 颜新敏 曹小安 何继军 袁莉刚 尚佑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59-2266,共8页
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enzootic nasal tumor, ENT)是山羊的病毒性传染病,由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enzootic nasal tumor virus of goats, ENTV-2)所引起,感染后可以导致山羊的鼻道筛骨上皮细胞发生不可逆的癌变,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 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enzootic nasal tumor, ENT)是山羊的病毒性传染病,由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enzootic nasal tumor virus of goats, ENTV-2)所引起,感染后可以导致山羊的鼻道筛骨上皮细胞发生不可逆的癌变,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对山羊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建立快速、准确且能定量分析ENTV-2的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发布的ENTV-2 env基因(MT254061.1)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ENTV-2 TaqMan探针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与临床检测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重组质粒标准品模板浓度为6.30×10^(2)~6.30×10^(7) copies·μL^(-1)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6 5,扩增效率为110%,线性方程的斜率为-2.953,最低检测限度为6.30×10^(1) copies·μL^(-1);组内变异系数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重复性好;与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 PPRV)、蓝舌病毒(bluetongue virus)、羊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ndogenous retroviruses)等均无交叉反应,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利用本研究所建立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对29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该方法较普通PCR方法的检出率更高。综上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ENTV-2 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为ENTV-2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 羊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TAQMAN 荧光定量RT-PCR
下载PDF
新型竹鼠源阿卡斑病毒对山羊的致病性
9
作者 秦树英 刘金凤 +9 位作者 马玲 许力士 杨磊 陈凤莲 韦珊珊 陆晨阳 林俊 韦珏 覃绍敏 吴健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53-4561,共9页
旨在观察竹鼠源阿卡斑病毒(AKAV)对山羊的致病性,本研究以竹鼠源阿卡斑病毒GXLCH16-70株分别经颅内、皮下和静脉感染山羊,观察山羊临床症状、病毒血症、剖检病变、组织病理和病原组织器官分布等指征。结果显示,颅内接种组山羊攻毒第4~9... 旨在观察竹鼠源阿卡斑病毒(AKAV)对山羊的致病性,本研究以竹鼠源阿卡斑病毒GXLCH16-70株分别经颅内、皮下和静脉感染山羊,观察山羊临床症状、病毒血症、剖检病变、组织病理和病原组织器官分布等指征。结果显示,颅内接种组山羊攻毒第4~9天后,出现间歇性痉挛、抽搐等神经症状;皮下和静脉接种组的山羊于接毒第3~8天出现腹泻、眼角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接种GXLCH16-70的所有山羊于感染第2~10天均出现病毒血症,感染第8天后均产生AKAV中和抗体,且一直持续到第21天。颅内组剖检可见大脑非化脓性脑脊髓炎,肺充血出血、脾边缘有出血点等病理变化。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颅内组呈现为脑膜和皮质血管周围见有多层胶质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形成“血管套”样结构。荧光定量RT-PCR对脑组织、脊髓等样品进行的病原检测结果显示,颅内组几乎在大脑的所有区域都检测到AKAV-S RNA片段;同时,静脉组和皮下组在部分脑组织和脊髓中也能检测到病原。结果表明,新型竹鼠源AKAV GXLCH16-70株经人工感染可导致山羊全身多器官和组织系统性病变,并且可引起山羊脑脊髓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鼠 阿卡斑病毒 山羊 致病性 颅内接种
下载PDF
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林 巩明霞 +6 位作者 迟田英 王英丽 于小静 杜秋明 南文龙 陈义平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1期102-108,共7页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2019年8月传入我国的新发传染病,对养牛业产生了重大经济影响。疫苗免疫是控制LSD传播的关键措施。目前只有商品化弱毒活疫苗(LAV)用于预防LSD,包括同源弱毒活疫苗和异源羊痘弱毒活疫苗,而灭活疫苗以及多种病毒的...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2019年8月传入我国的新发传染病,对养牛业产生了重大经济影响。疫苗免疫是控制LSD传播的关键措施。目前只有商品化弱毒活疫苗(LAV)用于预防LSD,包括同源弱毒活疫苗和异源羊痘弱毒活疫苗,而灭活疫苗以及多种病毒的重组亚单位疫苗正在研究中;不管是同源疫苗还是异源疫苗,大都具有良好的临床保护效果,但部分疫苗不能提供足够的免疫保护;进行良好的疫苗质量控制可有效避免疫苗生产过程中的外源病毒污染以及类疫苗重组毒株的产生。我国可进一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积极开展疫苗研发,以及流行病学、监测诊断等相关防控技术研究,尽早消灭LSD。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疫苗的种类、副作用及其免疫效果和质量控制等,可为该病控制和消灭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节性皮肤病 疫苗 山羊痘病毒 绵羊痘病毒
下载PDF
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MAb的制备及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1
作者 江锦秀 林裕胜 +4 位作者 张靖鹏 游伟 张龙 毛坤明 胡奇林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0,共6页
为建立检测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ENTV-2)的间接ELISA方法,本研究以纯化的ENTV-2免疫BALB/c小鼠,采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阳性细胞克隆,经3次克隆纯化后获得1株能够稳定分泌ENTV-2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的细胞株,命名为6E4,并采用鼠MAb... 为建立检测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ENTV-2)的间接ELISA方法,本研究以纯化的ENTV-2免疫BALB/c小鼠,采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阳性细胞克隆,经3次克隆纯化后获得1株能够稳定分泌ENTV-2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的细胞株,命名为6E4,并采用鼠MAb亚类鉴定试剂盒鉴定6E4 MAb的亚类,结果显示,MAb 6E4的亚类为κ链、IgG1亚型。进一步以6E4为检测抗体,经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检测鼻液样品中ENTV-2的间接ELISA方法,该方法的临界值为0.323。利用该方法检测羊口疮病毒(ORFV)、绵羊肺炎支原体(Movi)、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Mmc)以及纯化的ENTV-2和ENTV-2患病羊鼻液样品,结果显示,除纯化的ENTV-2及ENTV-2患病羊鼻液样品的检测结果呈阳性外,ORFV、Movi、Mmc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特异性较强。将纯化的ENTV-2(以蛋白浓度换算)2倍倍比稀释(20μg/mL~0.08μg/mL)后,利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结果显示,纯化的ENTV-2稀释至0.3125μg/mL时检测结果仍可判定为阳性,该方法敏感性较高。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二者变异系数均小于10%,该方法重复性较好。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和本实验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109份临床鼻液样品,比较二者之间的符合率,结果显示,该间接ELISA方法与本研究室前期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的检测结果符合率达94.5%,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可用于ENTV-2感染的临床快速检测。本研究建立的ENTV-2间接ELISA方法为ENT的净化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 单克隆抗体 间接ELISA
下载PDF
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通用RPA检测方法的特异性试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豆玲 周峰 +3 位作者 高军军 王雪莹 王志宇 康文彪 《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第3期21-22,共2页
应用我们建立的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通用RPA检测方法,通过对口蹄疫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鸡痘病毒、绵羊痘病毒、羊痘疫苗和羊痘重组质粒样本的检测,验证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通用RPA检测方法对绵羊痘/山羊痘病毒检测的特异... 应用我们建立的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通用RPA检测方法,通过对口蹄疫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鸡痘病毒、绵羊痘病毒、羊痘疫苗和羊痘重组质粒样本的检测,验证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通用RPA检测方法对绵羊痘/山羊痘病毒检测的特异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对羊痘疫苗、羊痘重组质粒、绵羊痘病毒核酸和山羊痘病毒核酸阳性样品能够在试纸条上显示出阳性条带,而对其他样品不显示阳性条带。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在绵羊痘/山羊痘病毒检测中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 山羊痘病毒 试纸条 绵羊痘病毒
下载PDF
IFN-α对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的抗病毒活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敏 郝飞 +5 位作者 张纹纹 李文良 杨蕾蕾 毛立 程子龙 刘茂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36-743,共8页
旨在探讨原核表达纯化的山羊α干扰素(IFN-α)对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CPIV3)的抗病毒活性。通过分析山羊IFN-α的序列特点,比对不同种属IFN-α的同源性,进而构建山羊IFN-α成熟蛋白编码基因(去除信号肽基因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0a-gI... 旨在探讨原核表达纯化的山羊α干扰素(IFN-α)对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CPIV3)的抗病毒活性。通过分析山羊IFN-α的序列特点,比对不同种属IFN-α的同源性,进而构建山羊IFN-α成熟蛋白编码基因(去除信号肽基因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0a-gIFN-α,将其转化至感受态细胞Rosetta(DE3),IPTG诱导后镍柱及亲和纯化获得山羊IFN-α。利用RT-qPCR测定山羊IFN-α作用于牛肾细胞(Madin-Darby bovine kidney cell,MDBK cell)后6种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ISGs)的相对表达水平;同时,利用TCID50及Western blot测定其对CPIV3的抗病毒活性。结果表明,原核表达的山羊IFN-α蛋白含量为0.20 mg·mL^(-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0 ku,与预期结果相符。RT-qPCR结果显示,山羊IFN-α孵育MDBK细胞后,可显著刺激RSAD2、STAT1及ISG15等6种ISGs基因的转录上调。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山羊IFN-α显著下调MDBK细胞中CPIV3的病毒滴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山羊IFN-α孵育显著下调CPIV3非结构蛋白C的表达水平。山羊IFN-α对CPIV3在MDBK细胞中的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本研究扩展了I型干扰素的研究范围,为CPIV3等反刍动物疫病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IFN-α 原核表达 ISGs 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 抗病毒活性
下载PDF
羊口疮病毒129蛋白互作宿主蛋白的筛选与C1QBP基因的克隆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但一昕 向华 +5 位作者 张焕容 杨璐 任玉鹏 徐颂为 何翃闳 朱江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共14页
【目的】以羊口疮病毒129(ORFV129)蛋白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山羊鼻甲骨原代细胞cDNA文库的基础上,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采用SmartTM技术构建山羊鼻甲骨原代细胞cDNA文库。构建诱饵质粒pGBKT7-129,并将其转化至Y... 【目的】以羊口疮病毒129(ORFV129)蛋白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山羊鼻甲骨原代细胞cDNA文库的基础上,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采用SmartTM技术构建山羊鼻甲骨原代细胞cDNA文库。构建诱饵质粒pGBKT7-129,并将其转化至Y2HGold酵母感受态细胞,验证质粒pGBKT7-129是否具有自激活性。对转化了质粒pGBKT7-129的菌液进行生长曲线测定,验证该质粒是否对酵母细胞有毒性作用。以ORFV129为诱饵蛋白,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与ORFV129相互作用的宿主胞内蛋白并对阳性菌落进行PCR和测序鉴定。利用DAVID 6.7的GO数据库对胞内宿主蛋白进行功能分类和通路分析,并依据Cytoscape v 3.8.0软件绘制ORFV129与胞内蛋白相互作用的网络图。以山羊脾脏为组织样本,采用RT-PCR技术克隆山羊补体C1q结合蛋白(complement C1q binding protein,C1QBP)基因CDS区序列,并采用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C1QBP基因CDS区序列连接至pcDNA3.1(+)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1QBP,并将其转染至山羊鼻甲骨原代细胞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试验成功构建山羊鼻甲骨原代细胞cDNA文库,文库容量约为6.0×106CFU/mL。成功构建诱饵质粒pGBKT7-129,重组质粒pGBKT7-129无自激活能力且对酵母细胞无毒性。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出14个与ORFV129进行互作的胞内蛋白并对阳性克隆进行PCR、测序验证。试验成功克隆山羊C1QBP基因CDS区,长度为837 bp,编码279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显示,山羊和绵羊亲缘关系最近。C1QBP蛋白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结构和跨膜结构域,主要包括3种磷酸化位点,分别是18个丝氨酸、4个苏氨酸和3个酪氨酸位点。C1QBP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33.81%)、无规则卷曲(46.40%)、延伸链(16.91%)和β-转角(2.88%)组成,三级结构与二级结构一致。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C1QBP蛋白散在分布于细胞质中。【结论】筛选出了与ORFV129蛋白相互作用且在天然免疫应答中发挥作用的宿主胞内蛋白C1QBP,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验证C1QBP定位于细胞质中,推测ORFV129与能C1QBP相互作用诱导炎症,为进一步验证ORFV129蛋白介导ORFV抑制机体免疫应答的过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鼻甲骨原代细胞(GFTCs) 羊口疮病毒129(ORFV129) 酵母双杂交 互作蛋白 C1QBP
下载PDF
奶山羊CAEV感染血清抗体的消长规律
15
作者 王登峰 古努尔·吐尔逊 +4 位作者 李建军 洪都孜·波拉提 杨学云 孟肖潇 吴建勇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55-1560,共6页
【目的】研究山羊感染关节炎-脑炎病毒(Caprine arthritis encephalitis virus,CAEV)后血清总抗体的消长规律,为CAEV检疫、净化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我国分离的CAEV山东株(试验组)、参考株ATCC VR-905(参考株对照组)和... 【目的】研究山羊感染关节炎-脑炎病毒(Caprine arthritis encephalitis virus,CAEV)后血清总抗体的消长规律,为CAEV检疫、净化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我国分离的CAEV山东株(试验组)、参考株ATCC VR-905(参考株对照组)和细胞培养基(阴性对照组)经颈静脉注射感染3~5月龄关中奶山羊9只(每组3只),选用OIE推荐的CAEV/MVV总抗体检测试剂盒(IDEXX)定期检测抗体。【结果】阴性对照组始终为阴性,试验组和参考株对照组在感染后第24 d出现抗体转阳个体,试验组在第42 d时全部转阳,参考株对照组在第71 d时全部转阳,且在后续监测期内抗体OD值均处较高水平并。【结论】山羊感染CAEV后能够产生较好的体液免疫应答,前2个月内抗体水平差异较大,抗体刺激起来后将持续处在较高水平。血清中CAEV总抗体水平可作为山羊CAE检疫的判断标准,但必须进行间隔期不少于60 d的2次以上的检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山羊 动物感染试验 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 抗体消长规律
下载PDF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免疫预防及流行形势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天增 李昕 师新川 《中国奶牛》 2023年第1期29-34,共6页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是由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的牛结节性皮肤病毒(LSDV)引起牛的一种病毒性疾病。预防该病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因为受感染的牛通常会导致慢性衰弱、产奶量减少、生长不良、不孕、流产,有时甚至导...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是由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的牛结节性皮肤病毒(LSDV)引起牛的一种病毒性疾病。预防该病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因为受感染的牛通常会导致慢性衰弱、产奶量减少、生长不良、不孕、流产,有时甚至导致死亡。2019年8月该病传入中国,并在多省份、多地区暴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旨在总结LSD流行病学的最新进展,以帮助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预防该疾病在我国的进一步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节性皮肤病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 山羊痘活疫苗
下载PDF
山羊鼻内肿瘤病毒广东株的全基因测序与遗传进化分析
17
作者 张浩权 郭亚晶 +3 位作者 韩慧 莫美连 刘明杰 黄良宗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52-58,共7页
为了解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ENTV-2)的基因组特征和遗传变异情况,通过RT-PCR及序列分析方法从广东省某羊场送检病羊组织中鉴定出一株ENTV-2,将其命名为GDZJ2022。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显示,GDZJ2022与GenBank中26株ENTV参考毒株核苷... 为了解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ENTV-2)的基因组特征和遗传变异情况,通过RT-PCR及序列分析方法从广东省某羊场送检病羊组织中鉴定出一株ENTV-2,将其命名为GDZJ2022。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显示,GDZJ2022与GenBank中26株ENTV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86.5%~96.9%,其中与四川ENTV-2-CHN3毒株序列同源性最高(96.9%),并处于同一分支。env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GDZJ2022与四川株ENTV-2-CHN1同源性最高(98.6%);gag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GDZJ2022与GDQY-2017同源性最高(9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 ENV GAG 全基因组测序
下载PDF
山羊痘病毒粒子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25
18
作者 周碧君 虞天德 +2 位作者 阴正兴 何光志 许乐仁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6-319,共4页
本研究室2003年以来对山羊痘病毒感染多种细胞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在感染的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浆中观察到大量不同成熟阶段的典型山羊痘病毒粒子,病毒粒子也见于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内,甚至少量散在血管腔中。用山... 本研究室2003年以来对山羊痘病毒感染多种细胞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在感染的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浆中观察到大量不同成熟阶段的典型山羊痘病毒粒子,病毒粒子也见于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内,甚至少量散在血管腔中。用山羊痘病毒分离物感染鸡胚绒毛尿囊膜形成痘斑,其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也可见成熟和不成熟的病毒粒子,同时感染BHK-21细胞也观察到典型的山羊痘病毒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痘 病毒粒子 透射电镜观察 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贵州省首次暴发山羊痘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开功 虞天德 +4 位作者 张大权 田志敬 阴正兴 许乐仁 周碧君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4期116-118,共3页
山羊痘于 2 0 0 2年 1 0月在贵州省首次流行并被确诊。本次疫病以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粘膜发生痘疹为主要特征 ;取病料经绒毛尿囊膜接种鸡胚传代 ,F2 绒毛尿囊膜明显增厚 ,在接种部位形成明显的痘斑。经病理组织学检查 ,患病皮肤在光... 山羊痘于 2 0 0 2年 1 0月在贵州省首次流行并被确诊。本次疫病以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粘膜发生痘疹为主要特征 ;取病料经绒毛尿囊膜接种鸡胚传代 ,F2 绒毛尿囊膜明显增厚 ,在接种部位形成明显的痘斑。经病理组织学检查 ,患病皮肤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浆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典型的痘病毒粒子 ,细菌学检查阴性。为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山羊痘 诊断 皮肤 呼吸道 消化道粘膜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下载PDF
山羊痘的流行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20
20
作者 郝宝成 梁剑平 +3 位作者 王学红 郭志廷 郭文柱 胡永浩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2-154,共3页
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属的痘病毒引起的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文章从山羊痘流行病学、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对山羊痘进行综述。
关键词 山羊痘病毒 流行病学 诊断 防治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