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SCF-MS-Xα Study of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Binuclear and Trinuclear Gold(Ⅰ) Compounds 被引量:1
1
作者 GUO Chun-xiao(Department of Chemistry,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130023)CHAN Chi-keung and CHE Chi-ming(Department of Chemistry,University of Hongkong,Hongko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78-389,共12页
The SCF-Xα-SW molecular orbital calc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modelcompounds of binuclear and trinuclear gold(Ⅰ)using starting potential of Au atom and the Watson sphere.The energy level order of the frontier... The SCF-Xα-SW molecular orbital calc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modelcompounds of binuclear and trinuclear gold(Ⅰ)using starting potential of Au atom and the Watson sphere.The energy level order of the frontier orbital of a binuclear gold model compound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The calculated ionization potential of the binuclear model compound is consistent well with the photoelectron spectrum of Au (Me)(PMe_3).The metal-metal interactions are discussed.The calculated electronic absorption spectra of binuclear and trinuclear gold(Ⅰ)are basically in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ectronic structure SCF-Xα-SW gold()
下载PDF
Structure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y of a Linear Tetranuclear Gold(Ⅰ)-thiolate Complex through Au-Au Interac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江峰 李佳 陈忠宁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5期741-745,共5页
The synthesis,structure and luminescent property of a tetranuclear gold(Ⅰ)complex with doubly bridging diethyldithiocarbamate(Et2dtc)and 1,1-bis(diphenylphosphino)ethene((Ph2P)2C=CH2)are described.The compl... The synthesis,structure and luminescent property of a tetranuclear gold(Ⅰ)complex with doubly bridging diethyldithiocarbamate(Et2dtc)and 1,1-bis(diphenylphosphino)ethene((Ph2P)2C=CH2)are described.Th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with a=26.785(7),b=25.654(6),c=12.277(3)A,β=106.879(5)°,V=8073(4)A^3,Z=8,C31H32Au2F6NO3P2S2Sb,Mr=1222.32,Dc=2.011 g/cm^3,F(000)=4592,Rint=0.0529,T=293(2)K,μ=8.157 mm^(-1),the final R=0.0464 and wR=0.1444 for 5804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2σ(Ⅰ).The intramolecular and intermolecular Au¨Au distances are 2.8670(9)and 3.2367(9)A,respectively.Weak emission appears at 517 nm at room temperature in the solid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 complex crystal structure luminescence property
下载PDF
RELATIONSHIP OF POLYCYCLIC AROMATIC SULFUR COMPOUNDS AND GOLD ENRICHMENT IN THE KUPFERSCHIEFER FROM POLAND AND GERMANY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玉壮 王萍 陈建平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1期16-22,共7页
The content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sulfur compounds (PASCs) in the Kupferschiefer varied from sample to sample. Twenty PASCs were determined in the Kupferschiefer from Poland and Germany. Gold enrichment was only obs... The content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sulfur compounds (PASCs) in the Kupferschiefer varied from sample to sample. Twenty PASCs were determined in the Kupferschiefer from Poland and Germany. Gold enrichment was only observed in samples with higher PASC contents. At the same time, all the samples with gold enrichment originated from areas close to the redox boundary (the front section of Rote Fule) that was formed by oxidizing brines in contact with the reducing Kupferschiefer.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gold-bearing solutions encountered PASCs in the Kupferschiefer. PASCs could easily displace chloride ions from aurous chloride complexes to form stable gold S-chelates. Subsequent oxidation of these gold organic compounds could destroy the organic components and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metallic go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族化合物 硫磺 富集规律 波兰 德国
下载PDF
Ab Initio Molecular Orbital Calculation on Dinuclear Gold(Ⅰ) Complexes──Metal-Metal Interaction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Binuclear Gold(Ⅰ) Complexes with Bridging Bidentate Ligands
4
作者 GUO Chun xiao Chi Keung Chan Chi Ming Che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2期46-53,共8页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absorption spectra of binuclear Au(Ⅰ) complexes with bidentate phophines and a bidentate ylid ligand have been studied using quasirelativistic pseudopotential ab initio cal...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absorption spectra of binuclear Au(Ⅰ) complexes with bidentate phophines and a bidentate ylid ligand have been studied using quasirelativistic pseudopotential ab initio calculations at the HF and MP2 levels by the LANL2DZ basis sets. The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the spectral transition and Au(Ⅰ)—Au(Ⅰ) interaction we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 binuclear complexes Electronic structure Electronic absorption spectra LANL2DZ basis sets Au()—Au() interaction
下载PDF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roles of metal–organic compounds in the formation of invisible gold
5
作者 Medet Junussov Mádai Ferenc +5 位作者 Kristály Ferenc Tòth Tivadar Fintor Krisztián Muránszky Gábor Prekob Ádám Hámor-VidóMária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050-1072,共23页
The paper comprises new analytical data on the nature and occurrence of gold in solid pyrobitumen,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main gold-bearing sulfide arsenic ores of the Bakyrchik gold deposit(Kazakhstan),related to... The paper comprises new analytical data on the nature and occurrence of gold in solid pyrobitumen,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main gold-bearing sulfide arsenic ores of the Bakyrchik gold deposit(Kazakhstan),related to post-collisional magmatic-hydrothermal origin.Gold mineralization of the deposit occurs mainly in the form of an“invisible”type of gold in the structures of arsenian pyrite and arsenopyrite,and the form of gold-organic compounds of pyrobitumen in carbonaceous-terrigenous sequences of Carboniferous formation.Microscopic and electron microscopic analysis,Raman and FT-Infrared analysis,mineralogical and three-step sequential extraction analysis(NH2OHHCl,H2O2,HNO3?HCl)has been carried out using 9 ore samples(from 3 different types of ores)for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pyrobitumen and sulfide arsenic ores focusing mainly on organic matter.The sequentially extracted precious metal content of pyrobitumen reaches up to 7 ppm gold and other metals like Ag 4 ppm,Pt 31 ppb,and Pd 26 ppb,forming metal–organic compounds,while arsenic sulfide minerals incorporate 11 ppm gold,39 ppm Ag,0.49 ppm Pt.The enrichment of gold associating with organic matter and sulfide ore minerals was confirmed in this study.Organic matter was active in the migration of gold and the capture of gold by pyrobitumen.Moreover,the reductive organic matter agent released gold,most likely for the sulfide arsenic ore minerals.Pyrobitumen was a decisive factor in the concentration,transportation,and preservation of gold in the depos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 PYROBITUMEN Bakyrchik VITRINITE Metal-organic compounds
下载PDF
复方匹克硫酸钠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Ⅰ)在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鄢雪峰 李其志 +2 位作者 芦茜 陈金萍 张娟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分析复方匹克硫酸钠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Ⅰ)分别用于肠道准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5月于上饶市立医院拟行结肠镜检查的20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n=100)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Ⅰ... 目的:分析复方匹克硫酸钠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Ⅰ)分别用于肠道准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5月于上饶市立医院拟行结肠镜检查的20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n=100)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Ⅰ)行肠道准备,观察组(n=100)给予复方匹克硫酸钠行肠道准备。比较两组患者息肉检出率、肠道清洁效果、检查相关指标、口感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息肉检出率为56.00%,高于参照组的42.00%(P<0.05)。观察组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的肠道清洁效果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肠镜检查时间、进镜时间均短于参照组,生理盐水冲洗量少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口感满意度为91.00%,高于参照组的71.00%(P<0.05)。观察组肠道准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参照组的13.00%(P<0.05)。结论:复方匹克硫酸钠行肠道准备的效果优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Ⅰ),可提高患者的息肉检出率,缩短患者的肠镜检查时间、进镜时间,减少生理盐水冲洗量,肠道清洁效果、口感更佳,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匹克硫酸钠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结肠镜 肠道准备
下载PDF
新型AT_1受体拮抗剂Ⅰb对L-甲状腺素诱发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张静 王秋娟 +1 位作者 徐进宜 吴晓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观察AT1受体拮抗剂Ⅰb对L-甲状腺素诱发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方法:大鼠连续腹腔注射(ip)L-甲状腺素0.4 mg/kg×10 d,造成心肌肥厚模型。观察心脏重量系数,心肌组织ATP酶活力,血清CK和LDH活力以及电镜组织学变化。结果:3 mg/kg... 目的:观察AT1受体拮抗剂Ⅰb对L-甲状腺素诱发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方法:大鼠连续腹腔注射(ip)L-甲状腺素0.4 mg/kg×10 d,造成心肌肥厚模型。观察心脏重量系数,心肌组织ATP酶活力,血清CK和LDH活力以及电镜组织学变化。结果:3 mg/kg组化合物Ⅰb可以逆转L-甲状腺素所致大鼠的心肌肥厚,心脏重量系数明显改善,心肌组织ATP酶活力降低,血清CK和LDH活力下降。电镜结果显示心肌组织线粒体、肌纤维结构改善。结论:化合物Ⅰb可以抑制L-甲状腺素引起的大鼠心肌肥厚,明显改善心肌肥厚的各种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 L-甲状腺素 心肌肥厚 AT1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金(Ⅰ)配合物催化乙烯加氢的反应机理 被引量:5
8
作者 仇毅翔 万明达 +1 位作者 陈先阳 王曙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9-286,共8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对两类金(I)配合物AuX(X=F,CI,Br,I)和AuPR_3^+(R=F,CI,Br,I,H,Me,Ph).催化C_2H_4加氢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显示Au(I)配合物对C_2H_4氢化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其作用下的加氢反应存在"活化H—H...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对两类金(I)配合物AuX(X=F,CI,Br,I)和AuPR_3^+(R=F,CI,Br,I,H,Me,Ph).催化C_2H_4加氢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显示Au(I)配合物对C_2H_4氢化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其作用下的加氢反应存在"活化H—H键后再与C_2H_4反应"和"活化C=C键后再与H_2反应"两种途径,前者的活化能较后者低90-120 kJ·mol^(-1),因而具有明显的能量优势.研究表明AuPR_(3^+)的催化能力明显强于AuX.此外,X/PR_3基团供、吸电子能力的变化对配合物的催化能力也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电子结构分析显示Au(I)配合物在C_2H_4加氢反应中不仪能够削弱H—H、C=C键的强度,还使H_2σ_(H-H~*)、C_2H_4π_(C-C~*)轨道能级下降,从而缩小了π_c=c-σ_(H-H~*)或σ_(H-H)-π_(C=C~*)轨道间的能级差,促进了C-2H_4-H_2反应中的电子离域,从而降低禁阻反应发生的难度.σ_(H-H~*)、π_(C=C~*)轨道能级改变量与加氢反应活化能E_a的降低值之间存在较好的一致性关系,因此使上述轨道能级下降幅度越大的Au(I)配合物可以获得较好的催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乙烯加氢 金()配合物 反应机理 电子结构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系湖相Ⅰ型有机质生烃动力学 被引量:12
9
作者 何坤 张水昌 +2 位作者 王晓梅 米敬奎 毛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9,共8页
针对松辽盆地白垩系湖相Ⅰ型有机质的生烃特征和动力学,利用黄金管模拟装置开展了升温热解实验。液态产物和气体产物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Ⅰ型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以生油为主,干酪根初次裂解气产量仅为100 mg/g左右。轻质油的色谱演... 针对松辽盆地白垩系湖相Ⅰ型有机质的生烃特征和动力学,利用黄金管模拟装置开展了升温热解实验。液态产物和气体产物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Ⅰ型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以生油为主,干酪根初次裂解气产量仅为100 mg/g左右。轻质油的色谱演化和烃类气体生成的活化能分布共同证实,封闭体系的烃类气体来源于多种反应途径,其中早期生成液态产物的二次裂解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同时,动力学计算的结果表明,不同液态产物生成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存在差异,轻质组分生成的活化能明显要高于重质组分;源内残留油二次裂解的平均活化能为57.3 kcal/mol,要低于油藏内正常原油裂解的活化能;Ⅰ型有机质初次裂解气形成于生油初期到源内残留烃裂解早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管热解实验 型有机质 动力学 油气生成模式 生烃潜力 松辽盆地
下载PDF
HRP-纳米金/纳米硫化镉/聚天青Ⅰ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用作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华刚 袁若 +3 位作者 柴雅琴 苗向敏 卓颖 洪成林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01-704,721,共5页
以玻碳电极为基底,电聚合一层表面均匀的带正电性的聚天青Ⅰ膜,再通过静电作用吸附一层带负电性的具有大比表面积的纳米硫化镉来固定纳米金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复合物,制备出性能良好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C... 以玻碳电极为基底,电聚合一层表面均匀的带正电性的聚天青Ⅰ膜,再通过静电作用吸附一层带负电性的具有大比表面积的纳米硫化镉来固定纳米金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复合物,制备出性能良好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电流法对该生物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该方法不仅增加了酶的吸附量,还有效保持了酶的生物催化活性,此生物传感器对过氧化氢浓度在4.0×10^-7-1.2×10^-3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4×10^-7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碳修饰电极 天青 纳米金 纳米硫化镉 辣根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复方丹参片中的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 被引量:17
11
作者 黄喜茹 曹冬 詹文红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6-118,共3页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丹参片(丹参、三七、冰片)中的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采用Diamonsil^TM C18(250×4.6mm,5μm)色谱柱,以V(甲醇):V(水)=75:25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270nm...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丹参片(丹参、三七、冰片)中的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采用Diamonsil^TM C18(250×4.6mm,5μm)色谱柱,以V(甲醇):V(水)=75:25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270nm。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分别在1.456~10.19μg/mL、2.160~15.12μg/mL和3.152~22.06μ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1%(RSD=0.63%)、100.3%(RSD=1.0%)、99.87%(RSD=0.63%)。可用于复方丹参片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复方丹参片 隐丹参酮 丹参酮 丹参酮ⅡA
下载PDF
新型AT_1受体拮抗剂Ⅰb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静 王秋娟 +1 位作者 徐进宜 吴晓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3-436,共4页
目的:考察AT1受体拮抗剂Ⅰb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方法:异丙肾上腺素连续每日以20,10和5mg/kg的剂量递减皮下注射,再以3mg/kg的剂量维持皮下注射7d,第7天开始尾静脉注射化合物Ⅰb。观察心脏重量系数、心肌组织丙二醛(M... 目的:考察AT1受体拮抗剂Ⅰb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方法:异丙肾上腺素连续每日以20,10和5mg/kg的剂量递减皮下注射,再以3mg/kg的剂量维持皮下注射7d,第7天开始尾静脉注射化合物Ⅰb。观察心脏重量系数、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以及组织学变化。结果:3mg/kg组可以逆转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肥厚,心脏重量系数明显改善,心肌组织MDA含量降低,SOD活力升高,血清LDH活力下降。电镜结果显示心肌组织线粒体和肌纤维结构改善。结论:化合物Ⅰb可抑制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心肌肥厚,明显改善心肌肥厚的各种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合物b 异丙肾上腺素 心肌肥厚 AT1受体桔抗剂
下载PDF
抗心衰Ⅰ号合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道亮 白民刚 +2 位作者 胡有志 王汉祥 方海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 :观察抗心衰 号合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衰 )的疗效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方法 :将心功能 ~ 级的心衰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6例 )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加用抗心衰 号合剂 ,对照组 (36例 )只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 2组... 目的 :观察抗心衰 号合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衰 )的疗效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方法 :将心功能 ~ 级的心衰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6例 )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加用抗心衰 号合剂 ,对照组 (36例 )只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B超检测每搏输出量 (SV)、心输出量 (CO)、心脏指数 (CI)、射血分数 (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L VEDV)〕及抗脂质过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苷肽酶 (GSH Px)、丙二醛 (MDA)〕的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但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心功能改善程度及抗脂质过氧化指标改善情况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5或 P<0 .0 1)。结论 :抗心衰 号合剂对心衰患者具有确切疗效 ,并具有较好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功能 抗脂质过化 治疗
下载PDF
Au(Ⅲ)、Ag(Ⅰ)与巯基乙酰苯胺的配合物及其在贵金属回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锦化 牛德仲 宋保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06-109,共4页
早期巯基乙酰苯胺(mereaptoacetaniⅠ简写MAA)曾作分析试剂使用,其Au(Ⅰ)配合物的合成及在医疗中的应用已有报道。但它的Au(Ⅲ)配合物的合成、表征,Au(Ⅰ)、Ag(Ⅰ)配合物的表征以及它们通过高温裂解法用于回收贵金属的工作尚未见报道。... 早期巯基乙酰苯胺(mereaptoacetaniⅠ简写MAA)曾作分析试剂使用,其Au(Ⅰ)配合物的合成及在医疗中的应用已有报道。但它的Au(Ⅲ)配合物的合成、表征,Au(Ⅰ)、Ag(Ⅰ)配合物的表征以及它们通过高温裂解法用于回收贵金属的工作尚未见报道。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试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乙酰苯胺 配合物 回收
下载PDF
抗纤复方药物血清对HSC-LI90细胞Ⅰ型、Ⅳ型前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钢 王灵台 +1 位作者 陈建杰 张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 :探讨抗纤复方药物血清对肝星形细胞 (HSC)LI90细胞 (HSC LI90 )Ⅰ型、Ⅳ型前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及其组织抑制因子 (TIMP 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 0 5、2 0、4 0 g/kg等不同剂量抗纤复方灌胃大鼠 ,制备药物血清 ,... 目的 :探讨抗纤复方药物血清对肝星形细胞 (HSC)LI90细胞 (HSC LI90 )Ⅰ型、Ⅳ型前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及其组织抑制因子 (TIMP 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 0 5、2 0、4 0 g/kg等不同剂量抗纤复方灌胃大鼠 ,制备药物血清 ,作用于HSC LI90细胞 4 8h ,应用Northern印迹杂交的方法 ,检测Ⅰ型、Ⅳ型前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及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 (MT1 MMP)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 1)基因的表达 ,并用酶图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 2的活性。结果 :(1)抗纤复方不同浓度药物血清能抑制HSC LI90细胞Ⅰ型、Ⅳ型前胶原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 1的基因表达 (P <0 0 5或P <0 0 1) ;(2 )能增加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表达 (P <0 0 1) ;(3)对基质金属蛋白酶 2基因表达及活性无影响 (P >0 0 5 )。结论 :(1)抗纤复方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2 )抗纤复方抑制HSC LI90细胞TIMP 1基因表达水平 ,促进胶原降解 ,可能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纤复方 药物血清 HSC—L190细胞 前胶原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组织抑制因子-1 基因表达 肝纤维化
下载PDF
新疆萨Ⅰ金矿床石英菱镁岩与金成矿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邱添 朱永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1-557,共17页
新疆西准噶尔萨Ⅰ金矿床由含金糜棱岩化石英菱镁岩和含金石英脉组成,矿体围岩为石英菱镁岩、碳酸盐-滑石片岩和蛇纹岩。根据岩相学研究,将萨Ⅰ金矿床的形成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黄铁矿-石英-碳酸盐阶段(Ⅰ)、自然金-辉砷镍矿-铬云母阶段(... 新疆西准噶尔萨Ⅰ金矿床由含金糜棱岩化石英菱镁岩和含金石英脉组成,矿体围岩为石英菱镁岩、碳酸盐-滑石片岩和蛇纹岩。根据岩相学研究,将萨Ⅰ金矿床的形成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黄铁矿-石英-碳酸盐阶段(Ⅰ)、自然金-辉砷镍矿-铬云母阶段(Ⅱ)、黄铁矿-碳酸盐-石英阶段(Ⅲ)、自然金-硫化物-石英阶段(Ⅳ)和碳酸盐阶段(Ⅴ)。阶段Ⅰ和阶段Ⅱ对应于石英菱镁岩经历的韧-脆性变形时期,其他3个阶段形成于脆性变形期间,反映出构造性质由挤压向拉伸环境转换的过程。阶段Ⅱ和阶段Ⅳ分别对应于Au-As和Au-Cu成矿作用。金矿化与石英菱镁岩经历的剪切变形过程相关。含金糜棱岩化石英菱镁岩的微量元素含量明显高于未变形的石英菱镁岩,说明剪切带流体输送了相关微量元素和成矿元素。在韧性变形向脆性变形转换过程中,流体压力骤降,含金络合物分解形成金矿。萨Ⅰ金矿床是产在糜棱岩化石英菱镁岩中的严格受剪切带控制的热液脉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石英菱镁岩 黄铁矿 韧性剪切带 金矿 西准噶尔
下载PDF
贵金属与稀土金属的相互作用:(Ⅰ)Au-RE系 被引量:13
17
作者 宁远涛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2-51,共10页
评述了Au与全部稀土金属的相互作用与合金化行为。随着RE原子序数增大 ,RE在Au中固溶度增大 ,当RE与Au之间原子尺寸差小于 2 5%和电负性差低于 0 7时 ,RE在Au中固溶度可大于 1 0at% ;讨论了影响固溶度的因素。在Au -RE系中出现有 1∶6,... 评述了Au与全部稀土金属的相互作用与合金化行为。随着RE原子序数增大 ,RE在Au中固溶度增大 ,当RE与Au之间原子尺寸差小于 2 5%和电负性差低于 0 7时 ,RE在Au中固溶度可大于 1 0at% ;讨论了影响固溶度的因素。在Au -RE系中出现有 1∶6,1∶5,1∶4 ,…… 2∶1,7∶3 (RE∶Au) 13种化学计量化合物和约 2 0种晶体结构 ;中间相的简约转变温度与其平均原子体积收缩成反比趋势 ,且中间相原子体积收缩越大 ,其稳定性越高。Au-RE系中存在 4个共晶系 9种共晶反应 ,简约共晶温度与RE原子尺寸之间存在一个判据 :简约共晶温度随RE原子半径增大呈线性下降 ,但当RE原子半径达到约 0 175nm (即与Au相对尺寸差 2 1% )时 ,更大原子尺寸差不再影响液相线和共晶温度下降 ,简约共晶温度保持常数。以简约温度图讨论了平衡相的演变规律并可借以预测未知相的相关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固溶度 金属间化合物 共晶反应
下载PDF
基于层层静电吸附天青Ⅰ和纳米金固定过氧化物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文娟 袁若 +4 位作者 柴雅琴 王娜 陈时洪 高凤仙 杨淦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13,共5页
在玻碳电极(GCE)上,构造了一种以对氨基苯磺酸电聚合膜(PABSA)为基底,利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固定多层天青Ⅰ(AI)和纳米金(nano-Au)制备的复合薄膜(nano-Au/AI)n,然后通过静电吸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制得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HRP/(nano-... 在玻碳电极(GCE)上,构造了一种以对氨基苯磺酸电聚合膜(PABSA)为基底,利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固定多层天青Ⅰ(AI)和纳米金(nano-Au)制备的复合薄膜(nano-Au/AI)n,然后通过静电吸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制得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HRP/(nano-Au/AI)n/PABSA/GCE]。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考察了该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质,并且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对H2O2的催化还原作用。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与其浓度在3.5×10-6~3.6×10-3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2×10-6mol/L。该传感器的米氏常数为1.5 mmol/L,表明所固定的酶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氨基苯磺酸 天青 纳米金 辣根过氧化物酶 生物传感器 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
下载PDF
三种方法测定肌钙蛋白Ⅰ分析性能的比较与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任占宝 王金英 +1 位作者 李晓阳 宋建梅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0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用化学发光法、胶体金法及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60例肌钙蛋白I(cTnI),评价三种方法的分析性能及测定结果的差异及相关性,以便临床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测定cTnI。通过本次评价发现,胶体金法及化学发光法与临床诊断有很好的总符合率... 用化学发光法、胶体金法及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60例肌钙蛋白I(cTnI),评价三种方法的分析性能及测定结果的差异及相关性,以便临床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测定cTnI。通过本次评价发现,胶体金法及化学发光法与临床诊断有很好的总符合率,且灵敏度、特异性较高,误诊率和漏诊率低。三种检测方法测定结果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两两比较,胶乳法与胶体金法、化学发光法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01;胶体金和化学发光法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986。胶体金法(Y1)与化学发光法(X)相关性好,Y1=1.20X-0.11,R2=0.933;相关性优于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Y2),Y2=3.65X+0.49,R2=0.892。在分析性能上胶体金法测定cTnI优于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且与化学发光法有较好的相关性,适用于急诊及床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 胶体金法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 化学发光法 性能评价
下载PDF
复方雷琐辛搽剂(Ⅰ)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刚 黄钰景 +1 位作者 刘彬 谷容 《中国药师》 CAS 2008年第4期414-417,共4页
目的:为复方雷琐辛搽剂(Ⅰ)成品制剂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观察大鼠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一次性涂抹最大耐受量(MLD)的复方雷琐辛搽剂(Ⅰ)所产生的毒性反应情况。从给药0时起至7 d连续观察记录动物的毒理反应,以皮肤刺激反应... 目的:为复方雷琐辛搽剂(Ⅰ)成品制剂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观察大鼠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一次性涂抹最大耐受量(MLD)的复方雷琐辛搽剂(Ⅰ)所产生的毒性反应情况。从给药0时起至7 d连续观察记录动物的毒理反应,以皮肤刺激反应标准进行评分作毒理等级评价;对存活动物在观察结束时进行高位脱椎处死采血检测外周血常规和血清生化,解剖后裸眼和病理切片观察心、脑、肝、肾等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实验数据以Bliss法处理计算LD_(50)。结果:未测出LD_(50)值;皮肤完好与破损组动物均产生轻度刺激反应;外周血常规和血清生化均未见明显改变;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裸眼和病理切片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复方雷琐辛搽剂(Ⅰ)在小于MLD40 ml·kg^(-1)·d^(-1)(2000 mg·kg^(-1)·d^(-1))剂量下一次性涂大鼠皮肤后(该剂量相当于临床剂量的800倍),未产生明显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毒性 复方雷琐辛搽剂() 最大耐受量 半数致死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