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ditions and processes leading to large-scale gold deposition in the Jiaodong province,eastern China 被引量:5
1
作者 Hongrui FAN Tingguang LAN +7 位作者 Xinghui LI M.SANTOSH Kuifeng YANG Fangfang HU Kai FENG Huanlong HU Hongwei PENG Yongwen ZH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9期1504-1523,共20页
The gold deposits in the Jiaodong Peninsula constitute the largest gold mineralized province in China.The mineralization shows comm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ir tectonic setting,ore-forming fluid and metallogenic system... The gold deposits in the Jiaodong Peninsula constitute the largest gold mineralized province in China.The mineralization shows comm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ir tectonic setting,ore-forming fluid and metallogenic system.Sulfidation and fluid immiscibility are two important mechanisms controlling gold precipitation,both of which consume sulfur in the oreforming fluids.The escape of H2S from the main ore-forming fluids and the decrease of total sulfur concentration not only lead to the efficient precipitation of gold,but also result in the crystallization of reducing minerals such as pyrrhotite and oxidizing minerals such as magnetite.Quartz solubility shows strong dependence on temperature,pressure,and CO2 content.The dependence of quartz solubility on pressure is weak at low temperatures,and progressively stronger at higher temperatures.Similarly,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quartz solubility is relatively low at low pressures,but becomes gradually stronger at high pressures.The results of solubility modeling can constrain the dissolution and re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quartz in the oreforming veins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different types of quartz veins.The multi-stage mineralization fluid activity resulted in the complex dissolution structure of quartz in the Jiaodong gold veins.Pyrite in the main metallogenic period in the Jiaodong gold deposits shows complex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t single crystal scale.The trace elements(mainly the coupling of As-and Au-rich belt)and sulfur isotope composition also display a certain regularity.The As-rich fluids might have formed by the initial pulse of ore-forming fluids through As-rich metasedimentary strata,while the As-Au oscillation zone at the margin of pyrite grains is related to the pressure fluctuation caused by fault activity and the local phase separation of fluids.There is a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of gold fineness in the Jiaodong gold deposits.Water/rock reaction(sulfidation)was the main ore-forming mechanism of early gold mineralization,forming relatively high fineness gold,while significant pressure drop in the shallow part accompanied by fluid phase separation promoted the late gold mineralization,forming low fineness gold.Under cratonic destruction setting,dehydration of the amphibolite and granulite facies metamorphic lower-crust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Au-CO2-rich ore-forming fluids,which rose along the deep fault and secondary structure,and formed the largescale fault-controlled gold deposits in Jiaodo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eral precipitation Mineral assemblage gold fineness Ore-forming condition and processes gold deposit Jiaodong
原文传递
Magmatism, Deep Processes and Gold Deposits in Eastern Hebei, China
2
作者 Zhao Hailing Deng Jinfu Li Kaiming Xu Liquan Department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1期71-75,共5页
The eastern Hebei Province of China is one of the major concentrating areas of gold mineralization in eastern China, 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rcum Pacific magmatic tectonic metallogenic belt. There are t... The eastern Hebei Province of China is one of the major concentrating areas of gold mineralization in eastern China, 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rcum Pacific magmatic tectonic metallogenic belt.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gold deposits in term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st rocks. Jinchangyu type gold deposit is situated in the Archean metamorphic basement. Yuerya type gold deposit occurs within the Yanshanian granite. Lengkou (or Wanzhuang ) type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within the covering strata of the Mesoproterozoic dolomitite. These 3 types of gold deposits are very similar in many respects. These deposits formed at Mesozoic and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Yanshanian granite. The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gold deposits are very simila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lfur isotopic and lead isotopic compositions show that the gold deposits in this area are derived from the mantle and deep crust, and are related to Mesozoic magmatism. The gold deposits in this area are believed to be the products of crust mantle exchange and resulted from multistage gold mineralization. Finally a mineralization model of gold deposit in eastern Hebei of China i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processes gold deposit Yanshanian granite mineralization model eastern Hebei of China.
下载PDF
坦桑尼亚某条带状铁建造型金矿床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3
作者 周瑶 《黄金》 CAS 2023年第7期112-116,共5页
坦桑尼亚某条带状铁建造型金矿床矿石工艺类型为黄铁矿化硅化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石。通过显微镜下鉴定、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及化学物相分析等手段对该矿床金矿石中矿石成分、矿物种类、粒度分布、金的赋存状态等工艺矿物学特... 坦桑尼亚某条带状铁建造型金矿床矿石工艺类型为黄铁矿化硅化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石。通过显微镜下鉴定、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及化学物相分析等手段对该矿床金矿石中矿石成分、矿物种类、粒度分布、金的赋存状态等工艺矿物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矿物为自然金,粒度偏细,集中分布在50μm以下,其中10μm以下占27.54%;矿石中主要载金矿物为石英、黄铁矿、毒砂等;金嵌布状态以粒间金为主,占52.72%,其次为包裹金,占37.23%;矿石中较多包裹金和细粒磁铁矿的存在是影响选矿指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该矿床选矿工艺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铁建造型金矿床 工艺矿物学 赋存状态 矿物解离度 坦桑尼亚
下载PDF
湖北嘉鱼蛇屋山红土型金矿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7
4
作者 蔡鹏捷 许荣科 +6 位作者 朱本杰 陶长才 廖明迅 刘嘉 王红军 卢锐 杜文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9-397,共9页
蛇屋山红土型金矿是鄂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金矿,自该矿发现始,围绕该矿及类似矿床研究,已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该矿床成因认识、成矿过程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争议。作者通过大量室内资料分析及野外进行实地调研,找出了该矿床研究中争议... 蛇屋山红土型金矿是鄂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金矿,自该矿发现始,围绕该矿及类似矿床研究,已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该矿床成因认识、成矿过程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争议。作者通过大量室内资料分析及野外进行实地调研,找出了该矿床研究中争议的焦点及各自依据,并介绍了与蛇屋山相关的国外同类矿床成因及勘查进展,蛇屋山金矿找矿研究工作部分进展,以期为该矿今后的科研和找矿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并认为该矿床远景有可能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认识 成矿过程 国外同类矿床 矿床远景 蛇屋山红土型金矿床
下载PDF
桂西北明山卡林型金矿床热液矿物的显微组构与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 被引量:9
5
作者 庞保成 肖海 +2 位作者 付伟 张青伟 陈宏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5-119,共15页
桂西北明山金矿是滇黔桂地区代表性的卡林型金矿之一,矿体受平行于区域性断裂右江断裂的北西西向次级断层控制,赋存于二叠系灰岩之上的中三叠统钙质细砂岩、碳钙质泥质粉砂质岩中。地质、岩相学特征和阴极发光、背散射电子影像、电子探... 桂西北明山金矿是滇黔桂地区代表性的卡林型金矿之一,矿体受平行于区域性断裂右江断裂的北西西向次级断层控制,赋存于二叠系灰岩之上的中三叠统钙质细砂岩、碳钙质泥质粉砂质岩中。地质、岩相学特征和阴极发光、背散射电子影像、电子探针等分析研究表明,明山金矿发育了3个成矿阶段的热液矿物组合,不同热液矿物普遍具有多世代的特点。热液矿物中见有波状消光、带状消光、毕姆纹、压溶劈理、位错滑移等韧性剪切带粒内应变特征,坑道中也见有黄铁矿石英脉发生韧性变形、又被后期石英脉切断的现象,说明矿床经历了多次的脆-韧性变形。不同矿化期(阶段)的黄铁矿中Au和As的含量表明:沉积期黄铁矿Au、As的含量较低;成岩期黄铁矿中Au的含量高但As含量不高;而成矿期3个阶段的热液黄铁矿中都含较高的As和Au;热液黄铁矿核部包裹的交代残余黄铁矿Au、As含量较高,但变化范围较大,可能是变质成因。紧邻矿体的围岩中成岩黄铁矿从中心向外Au和As的含量逐渐降低,说明其中的As和Au在后来的构造和(或)热液事件中发生了活化迁移,越靠近颗粒边缘元素的活化迁移越强,这表明成矿物质来自于围岩。根据这些事实,推断明山矿区可能在成岩期发生了金的预富集,变形变质早期富含有机质的变质流体活动又使As发生了富集,主变质期流体的广泛渗透交代、活化出先存含金富砷黄铁矿中的Au和As,形成成矿流体。当成矿流体遇到富含活性铁的炭钙质泥质粉砂岩时,形成黄铁矿的同时发生Au的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型金矿 热液矿物 显微组构 变质作用 成矿作用 桂西北
下载PDF
甘肃省文县阳山超大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15
6
作者 袁士松 李文良 +1 位作者 张勇 常春郊 《地质与资源》 CAS 2008年第2期92-101,共10页
阳山金矿床位于甘肃省文县.区域构造演化分析、成矿年代学研究及野外地质观察表明,矿区岩浆岩与金成矿在空间及时间上均存在密切关系.通过对阳山地区区域地层成矿元素含量及阳山金矿各类矿石元素含量分析,确定泥盆系三河口组地层为阳山... 阳山金矿床位于甘肃省文县.区域构造演化分析、成矿年代学研究及野外地质观察表明,矿区岩浆岩与金成矿在空间及时间上均存在密切关系.通过对阳山地区区域地层成矿元素含量及阳山金矿各类矿石元素含量分析,确定泥盆系三河口组地层为阳山金矿床的矿源层.进一步研究矿床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等测定结果,认为阳山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复杂,具地层和岩浆岩双重来源;成矿热液具有岩浆热液、变质热液以及大气降水多种来源.自三叠纪以来,与区域构造演化有关的多次岩浆热液活动与阳山金矿成矿作用存在密切相关.综合分析认为,阳山金矿床成矿作用是多期岩浆热液活动叠加的复合成矿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阳山金矿床的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文县 阳山 金矿床 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下载PDF
闪长岩类侵入体中改造型金矿床形成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梁华英 莫测辉 +1 位作者 王秀璋 程景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19,共3页
赋金闪长岩类侵入体主要发育于褶皱带中,形成时代在晋宁期至印支期,金矿主要以石英硫化物型产于岩体破碎带中,成矿时期在印支期到喜山期之间,成岩成矿之间存在巨大时差,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体及含金沉积岩系,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及建造水... 赋金闪长岩类侵入体主要发育于褶皱带中,形成时代在晋宁期至印支期,金矿主要以石英硫化物型产于岩体破碎带中,成矿时期在印支期到喜山期之间,成岩成矿之间存在巨大时差,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体及含金沉积岩系,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及建造水为主。闪长岩类侵入体中的金矿床主要是改造作用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改造成矿 侵入岩 闪长岩类 侵入体
下载PDF
黔西南金矿成矿地质作用浅析 被引量:27
8
作者 刘平 李沛刚 +4 位作者 李克庆 雷志远 李小红 宋卫华 张华松 《贵州地质》 2006年第2期83-92,97,共11页
对黔西南(包括部分桂西北)金矿床的地质、稳定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等研究表明,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属燕山期Au—Sb—Hg—Tl—U—Mo—As—萤石成矿系列,该系列内的所有矿产地均位于扬子陆块与右江造山带交界线两侧,垭都—紫云和水城—盘... 对黔西南(包括部分桂西北)金矿床的地质、稳定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等研究表明,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属燕山期Au—Sb—Hg—Tl—U—Mo—As—萤石成矿系列,该系列内的所有矿产地均位于扬子陆块与右江造山带交界线两侧,垭都—紫云和水城—盘县—罗平两条深大断裂夹持的地热异常区内。各矿床的硫同位素和均一温度、盐度、密度、压力、深度以及包裹体成份等,都自西北向东南发生系列性变化,成矿时代也有自西北向东南由老逐步变新的趋势。成矿流体各地不同,扬子陆块内金矿床主要为大气水沿断裂带深循环作用形成,右江造山带的金矿床是混有大气水的封存热卤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成矿地质作用 黔西南
下载PDF
川西北马脑壳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与热液成矿机理探讨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可勇 姚书振 +1 位作者 张均 吕新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64-568,共5页
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 ,马脑壳金矿床矿物石英中发育有液相、纯液相、含 CO2 三相、纯 CO2 相及含有机质等五种主要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 ,其均一温度为 12 0~ 30 0℃ ,热液盐度为 0 .5~ 11.0 wt% Na Cl,密度为 0 .78~ 0 .95 g/c... 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 ,马脑壳金矿床矿物石英中发育有液相、纯液相、含 CO2 三相、纯 CO2 相及含有机质等五种主要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 ,其均一温度为 12 0~ 30 0℃ ,热液盐度为 0 .5~ 11.0 wt% Na Cl,密度为 0 .78~ 0 .95 g/cm3,成矿压力为 32 .87~ 113.6 15 MPa。主矿化阶段成矿热液发生过明显的流体混合及相分离作用 ,由此导致含矿热液体系 T、p H、f O2 及 f S2 等物化条件参数的降低 ,造成热液中含金络合物溶解度下降而发生沉淀成矿作用。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热液成矿机理 流体混合 金矿床 沉淀
下载PDF
川西某金矿工艺矿物学研究及对选矿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越 王婧 +2 位作者 李潇雨 王丽 刘洋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6-210,共5页
通过对四川某金矿石样品进行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该金矿石的金品位为2.47g/t,属石英脉型含硫化物低品位金矿,围岩以碳酸岩等为主。矿石中没有独立金矿物,没有吸附金,金主要以次显微金-晶格金的形式赋存于毒砂和黄铁矿中,且毒砂中金的... 通过对四川某金矿石样品进行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该金矿石的金品位为2.47g/t,属石英脉型含硫化物低品位金矿,围岩以碳酸岩等为主。矿石中没有独立金矿物,没有吸附金,金主要以次显微金-晶格金的形式赋存于毒砂和黄铁矿中,且毒砂中金的含量略高于黄铁矿中。由于矿石中含有一定量的碳质及黏土矿物,他们在选冶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吸附性,会吸附已溶于溶液中的金离子,造成金的损失。该研究成果为制定合理的选冶工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矿物学特征 矿物组成 嵌布特征 工艺矿物学 MLA
下载PDF
川西北马脑壳金矿床流体相分离作用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可勇 姚书振 吕新彪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5-38,共4页
马脑壳金矿床是近年来在川西北地区发现的一大型微细浸染型矿床。本文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 ,指出了石英 (白钨矿 ) 辉锑矿脉型金矿化阶段成矿流体曾发生过较强的相分离作用 ,并运用热力学原理探讨了流体相分离机制下金的沉淀成... 马脑壳金矿床是近年来在川西北地区发现的一大型微细浸染型矿床。本文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 ,指出了石英 (白钨矿 ) 辉锑矿脉型金矿化阶段成矿流体曾发生过较强的相分离作用 ,并运用热力学原理探讨了流体相分离机制下金的沉淀成矿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流体相分离作用 成矿意义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蚀变岩型 石英脉型
下载PDF
冀东地区中生代花岗岩、深部过程与金矿 被引量:14
12
作者 赵海玲 邓晋福 +3 位作者 许立权 李凯明 狄永军 杨秋利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20-26,共7页
冀东是中国东部重要的金矿富集区之一 ,是滨太平洋地区构造 -岩浆及成矿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兰峪背斜的北翼及其核部形成了一条近NE向的金矿带。按其寄主岩特征主要分为 3种类型 ,从深层至浅层分别是 :( 1 )产于基底──太古宙变... 冀东是中国东部重要的金矿富集区之一 ,是滨太平洋地区构造 -岩浆及成矿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兰峪背斜的北翼及其核部形成了一条近NE向的金矿带。按其寄主岩特征主要分为 3种类型 ,从深层至浅层分别是 :( 1 )产于基底──太古宙变质岩中的金厂峪式金矿 ;( 2 )产于中生代花岗岩中及其接触带中的峪耳崖式金矿 ;( 3)产于盖层──元古宙长城系和蓟县系灰岩中的冷口式 (或万庄式 )金矿。这 3种金矿的寄主岩石虽然不同 ,但却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金矿均形成于中生代 ,空间上与燕山期花岗岩密切相关 ,矿化特征非常相似。硫同位素和铅同位素成分显示 ,金来源于地幔和下地壳 ,与中生代的岩浆作用有关。金矿在不同地质体中的分布受断裂带的控制 ,此外 ,万庄金矿还受喀斯特古溶洞的控制。氢氧同位素资料表明 ,该地区的成矿流体来源于大气水和岩浆水。该地区的金矿被认为是壳幔物质交换的产物 ,并且是多阶段金矿化的结果。最后 ,建立了冀东地区的金矿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作用 金矿床 花岗岩 燕山期 成矿模式 河北 中生代 成矿作用
下载PDF
金矿化过程中两个地球化学问题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汪东波 邵世才 徐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92-297,共6页
论述了金矿化过程中的两个地球化学问题,即沉积喷流作用与金矿化的关系、金与铅锌矿化的关系.海底沉积喷流作用不仅能形成重要的贱金属硫化物矿床,而且也导致金的明显富集;大量的地球化学研究工作已识别出一些沉积喷流型金矿床,揭... 论述了金矿化过程中的两个地球化学问题,即沉积喷流作用与金矿化的关系、金与铅锌矿化的关系.海底沉积喷流作用不仅能形成重要的贱金属硫化物矿床,而且也导致金的明显富集;大量的地球化学研究工作已识别出一些沉积喷流型金矿床,揭示出部分太古宙绿岩带中的脉状金矿床与沉积喷流作用密切的时空关系.在块状硫化物矿床和现代洋底硫化物堆积物中金和贱金属的富集程度是相同的,而在脉状金矿床中富集了大约103~104倍金的同时,仅轻度富集或实际上贫化了贱金属.在特定的地质构造背景中,金和铅锌相伴产出,两类矿床可以互为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铅锌矿床 沉积喷流 矿化过程 地球化学
下载PDF
黔西南丫他金矿矿化过程中元素迁移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松洋 刘书生 侯林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5-598,共14页
黔西南册亨县丫他金矿是扬子地块西南缘右江盆地中的重要卡林型金矿之一,产于三叠系巨厚的裂陷槽盆相复理石建造碎屑岩相区中。矿体受控于褶皱断裂带,其形态、规模、产状受高角度断裂带控制。根据典型矿物蚀变组合,可划分三个成矿阶段:... 黔西南册亨县丫他金矿是扬子地块西南缘右江盆地中的重要卡林型金矿之一,产于三叠系巨厚的裂陷槽盆相复理石建造碎屑岩相区中。矿体受控于褶皱断裂带,其形态、规模、产状受高角度断裂带控制。根据典型矿物蚀变组合,可划分三个成矿阶段:铁白云石-黄铁矿阶段、白云石-黄铁矿-似碧玉岩-多金属矿物阶段以及毒砂-雌雄黄-方解石-石英阶段。本文为探究丫他金矿成矿过程中元素的迁移特征,通过采集不同矿化程度的样品,采用Isocon图解法对元素质量平衡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显示在成矿作用过程中,伴随着持续的SiO_(2)含量升高以及CaO含量的降低,指示硅化与去碳酸盐化与成矿关系密切;K_(2)O和TFe_(2)O_(3)含量虽有变化但过程中有所波动,表现为载金矿物黄铁矿与黏土矿物的沉淀;TiO_(2)和Al_(2)O_(3)含量在各个阶段岩石中变化不大,且显示出较高的平均值。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微量元素是As、Sb、W、Hg、Ag、Cu、Zn、Tl,随着成矿流体通过与围岩的相互作用成矿过程中发生迁移,在金以Au(HS)^(o)或是Au(HS)^(2-)络合物形式进入含砷黄铁矿晶格中的同时沉淀黄铜矿、闪锌矿、硫砷锑汞矿等其他金属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迁移 成矿过程 Isocon图解法 丫他金矿 右江盆地
下载PDF
西藏某大型矽卡岩型铜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邦国 张志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28,34,共6页
西藏是特提斯成矿域铜金矿床的主要集中区,新近又发现了一大型矽卡岩型铜金矿床。为了更好地利用该新发现的铜金矿资源,对其选矿试验研究。针对矿床矿石类型主要为混合矿石(氧化矿与硫化矿混合)的特性,通过浮选的方法,可得金回收率85.6%... 西藏是特提斯成矿域铜金矿床的主要集中区,新近又发现了一大型矽卡岩型铜金矿床。为了更好地利用该新发现的铜金矿资源,对其选矿试验研究。针对矿床矿石类型主要为混合矿石(氧化矿与硫化矿混合)的特性,通过浮选的方法,可得金回收率85.6%,铜回收率53.4%的良好指标,因此推荐该方法作为矿床矿石的选矿工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金矿床 选矿试验 西藏
下载PDF
胶莱盆地北缘金矿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金友 段留安 《黄金科学技术》 2006年第2期30-35,共6页
胶莱盆地北缘是胶东继招平金成矿带、焦家金成矿带、牟乳金成矿带之后,胶东地区重要的金成矿地区。随着蓬家夼、发云夼等大中型金矿的发现,该区的金矿找矿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分析了该区金成矿地质条件,对不同矿床类型的金成矿地质特... 胶莱盆地北缘是胶东继招平金成矿带、焦家金成矿带、牟乳金成矿带之后,胶东地区重要的金成矿地区。随着蓬家夼、发云夼等大中型金矿的发现,该区的金矿找矿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分析了该区金成矿地质条件,对不同矿床类型的金成矿地质特征进行对比,并对该区的成矿远景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特征 成矿过程 找矿前景分析 胶莱盆地
下载PDF
西秦岭某金矿床矿石特征及可选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温志亮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51,共4页
西秦岭地区是我国金矿床分布的主要集中区,矿床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及构造蚀变岩型。对位于西秦岭某金矿床矿石特征及矿石的可选性进行研究表明,该金矿床类型为石英脉型,金多以粒间金和裂隙金存在于黄铁矿中,以微细粒为主,载金矿物主要... 西秦岭地区是我国金矿床分布的主要集中区,矿床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及构造蚀变岩型。对位于西秦岭某金矿床矿石特征及矿石的可选性进行研究表明,该金矿床类型为石英脉型,金多以粒间金和裂隙金存在于黄铁矿中,以微细粒为主,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在混合样研究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重选—炭浸联合流程、原矿炭浸流程两种方法进行条件试验。表明该矿为易选矿石,重选—炭浸联合流程金回收率为95.03%,推荐其作为该金矿床矿石的选矿工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矿石特征 选矿试验 西秦岭
下载PDF
甘肃南部加甘滩金矿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史文全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第2期103-104,共2页
加甘滩金矿是甘肃南部超大型金矿之一。通过加甘滩金矿氧化矿和原生矿的实验表明,氧化矿矿石采用氰化,原生矿矿石可用浮选,并且应该采用不同的选冶工艺。该结论为矿山开发和经济意义研究提供资料依据。
关键词 加甘滩金矿 选矿实验 选冶工艺
下载PDF
滇西南墨江金厂金镍矿床金、镍赋存状态及成矿过程探讨 被引量:16
19
作者 熊伊曲 杨立强 +4 位作者 邵拥军 赵凯 李坡 卢宜冠 杜达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309-3330,共22页
墨江金厂金镍矿床位于滇西南哀牢山造山带中段,是西南三江地区一个独特的金镍共生矿床。笔者通过野外地矿物主要为针镍矿、辉砷镍矿、锑硫镍矿、黄铁矿等。依据矿(化)脉切割关系、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物共生组合,墨江金厂金镍矿床成岩-... 墨江金厂金镍矿床位于滇西南哀牢山造山带中段,是西南三江地区一个独特的金镍共生矿床。笔者通过野外地矿物主要为针镍矿、辉砷镍矿、锑硫镍矿、黄铁矿等。依据矿(化)脉切割关系、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物共生组合,墨江金厂金镍矿床成岩-成矿期共发育4个世代黄铁矿。沉积变质期以草莓状黄铁矿和胶状黄铁矿为主,热液成矿期可划分为:早阶段石英-针镍矿-辉砷镍矿-锑硫镍矿-黄铁矿;主阶段石英-黄铁矿-毒砂-硫锑铜银矿-自然金;晚阶段方解石-石英-黄铁矿。对矿区赋金镍贯通性矿物黄铁矿进行详细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4个世代黄铁矿微量元素有所差异。其中热液主阶段黄铁矿中含有Au、As、Sb、Pb、Zn、Cu、Co、Ni和Te,显示其流体成分复杂。不同阶段黄铁矿Ni含量不同,沉积变质期黄铁矿中Ni含量较低,为0.00%~0.82%,平均0.26%;热液早阶段黄铁矿中Ni含量最高,为0.43%~3.15%,平均1.38%;热液主阶段黄铁矿中Ni含量降低,为0.00%~0.99%,平均0.22%;热液晚阶段黄铁矿中Ni含量最低,为0.00%~0.09%,平均0.03%。研究结果表明墨江金厂金镍矿床中主要含金矿物和含镍矿物形成于热液期,含金矿物形成晚于含镍矿物。Ni在热液流体中的迁移能力与流体温度正相关,温度越高,Ni进入黄铁矿晶格的能力越强。基于上述金、镍成矿过程研究成果,并对比国内外热液镍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推断墨江金厂金镍矿床是一个受岩浆热液改造的中-低温热液金镍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镍矿物 微量元素 成矿过程 墨江金厂 滇西南
下载PDF
黔西南普安县泥堡大型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矿床成因探讨 被引量:8
20
作者 郑禄林 杨瑞东 +3 位作者 刘建中 高军波 陈军 程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63-1382,共20页
黔西南普安县泥堡金矿床作为滇黔桂"金三角"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层控型和断裂型两种类型金矿体,是近年来金矿找矿重大突破之一.含金石英脉Rb-Sr等时线法获取的层控型和断裂型金矿体成矿年龄分别为141±2 Ma和142... 黔西南普安县泥堡金矿床作为滇黔桂"金三角"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层控型和断裂型两种类型金矿体,是近年来金矿找矿重大突破之一.含金石英脉Rb-Sr等时线法获取的层控型和断裂型金矿体成矿年龄分别为141±2 Ma和142±3 Ma,与区域金、锑成矿时代和岩浆活动时限基本对应,暗示泥堡金矿成矿动力学背景可能为环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的岩石圈伸展拉张环境.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H、O、S)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水,混入一定的变质水、大气降水,具中低温、低盐度、超压流体特征,成矿环境为弱酸性还原性环境.提出了泥堡金矿床成矿模式为深源岩浆模式:深部含矿热液沿深大断裂上涌,运移至地表浅部时,由于物化条件的改变,成矿热液中以Au(HS)-2、Au(HS)0等形式迁移的贫Fe富Au流体与赋矿围岩中的活性铁发生硫化作用,从而形成富金含砷黄铁矿,导致Au大量沉淀聚集,并在有利的容矿空间(F1断层、Sbt、背斜核部及层间破碎带)和岩性组合(沉凝灰岩、凝灰岩)中沉淀就位形成金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作用过程 成矿时代 成矿模式 黔西南普安县泥堡金矿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