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GARZE—LITANG PLATE JUNCTION,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GOLD DEPOSITS
1
作者 WT5,5”BZ]Zou Guangfu 1, Mao Ying\+2, Mao Junyi\+3 (1 Chengdu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Chengdu 610082, China 2 Chengdu Comprehensive rock and mineral Testing Center, Chengdu 610081, China 3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ing, Sichuan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407-408,共2页
Garez—Litang plate junction lies i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Nujiang—Lancangjiang—Jinshajiang area, NW\|trendingly and antisigmoidally extending for more than 800km from Zhidoi ,Qinghai through Garze and Litang to... Garez—Litang plate junction lies i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Nujiang—Lancangjiang—Jinshajiang area, NW\|trendingly and antisigmoidally extending for more than 800km from Zhidoi ,Qinghai through Garze and Litang to Muli ,Sichuan ,with a width of 5~35km .The junction is located in the arcuate turning part of the Alpine—Himalayan—Indosinian Tethyan tectonic domain ,which lies in the structural transition position between the Yangtze plate and the Yidun area . The plate junction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tectonic belt ,which is a composed of a gold mineralization belt in the east Tethyan tectonic domain.(1) Garze—Litang plate junction may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structural units:ductile shear zone and fracture system, Paleozoic nappes ,ophiolite \|tectonic blocks,flysch formation in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Triassic Xikang group ),forearc sedimentary formation in active margin (Triassic Yidun group),and such boundary geological bodies as granitoids ,faulted basins and Tertiary nap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tonic evolution METALLOGENESIS gold deposit Garze—Litang plate JUNCTION the eastern part of Qinghai—Xizang plateau China
下载PDF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 and genesis of the Jinlongshan-Qiuling gold deposits in Qinling orogen: Metallogenic mechanism of the Qinling-pattern Carlin-type gold deposits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复新 陈衍景 +3 位作者 李超 张静 马建秦 李欣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0年第S1期95-107,共13页
The Qinling Carlin-type gold deposit belt is the second largest Carlin-type gold ore concentrated area in the world and occurs in Mesozoic intracontinental collisional orogen, contrasting to the Carlin-type gold depos... The Qinling Carlin-type gold deposit belt is the second largest Carlin-type gold ore concentrated area in the world and occurs in Mesozoic intracontinental collisional orogen, contrasting to the Carlin-type gold deposits in the Basin and Range province in Cenozoic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of West America. With ore-forming ages focussed at the range of 197.45-129.45 Ma, its metallogenic geodynamic background was the decornpression-pyrogenation regime at the transition stage from collisional compression to extension, indicating that gold mineralization synchronized with the Mesozoic continental collision. Geochemical studies discover that ore fluids and materials mainly came from the Hercynian-lndosinian tectonic layer. Mesozoic intracontinental subduction of Hercynian-lndosinian association along the Shuanghe-Gongguan fault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Jinlongshan-Qiuling gold deposits. Accordingly, the tectonic metallogenic model is established for Qinling-pattern Carlin-type gold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LING OROGEN CARLIN-TYPE gold deposit tectonic metallogenic model collisional OROGENESIS Mesozoic.
原文传递
Geotectonic Settings of Large and Superlarge Mineral Deposits on the Southwest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e 被引量:7
3
作者 汤中立 白云来 李志林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67-377,共11页
The geotectonic setting refers to the three-dimensional space and relatedevents based on which a metallogenic system is formed and an ore-forming process takes place. Thispaper discusses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 The geotectonic setting refers to the three-dimensional space and relatedevents based on which a metallogenic system is formed and an ore-forming process takes place. Thispaper discusses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outhwest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aleocontinentand related geotectonic settings in which large or superlarge deposits are formed. Emphasis is puton the geodynamic conditions of the Jinchuan nickel-copper deposit, the Baiyin copper-polymetallicdeposit and the Hanshan gold deposit. It is significant that the three deposits occur together as a'trinity' on the same paleocontinental margin. The Jinchuan nickel-copper deposit was formed duringthe early stage of rifting of the paleocontinental margin; the Baiyin copper-polymetallic depositwas formed during the splitting stage of a continental-margin arc. The continental-margin arcspitting resulted in an 'island arc rift' in the early stage of evolution. The Hanshan gold depositwas formed within the Altun sinistral strike-slip fault system and its provenance is the'intraoceanic arc' volcanic r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China plate tectonic evolution Jinchuan nickel-copper deposit Baiyin copper-polymetallic deposit Hanshan gold deposit
下载PDF
辽宁二道沟金矿床重磁深部构造探测与找矿研究
4
作者 郭刚 倪杰才 +2 位作者 张平 张文杰 李建旭 《矿产勘查》 2024年第9期1571-1592,共22页
本文通过重磁异常定性分析、重磁三维反演物性模型计算,对二道沟金矿床及外围深部构造进行解释,矿区及外围为火山断陷盆地,基底为花岗岩地层,断陷盆地由两个相对独立的二道沟(矿区)火山洼及北部大北沟火山洼地组成;结合区域构造及已知... 本文通过重磁异常定性分析、重磁三维反演物性模型计算,对二道沟金矿床及外围深部构造进行解释,矿区及外围为火山断陷盆地,基底为花岗岩地层,断陷盆地由两个相对独立的二道沟(矿区)火山洼及北部大北沟火山洼地组成;结合区域构造及已知矿产地质资料进行深部构造成矿研究,研究了二道沟金矿床矿体与岩体及深层断裂的空间关系,判断二道沟金矿床与燕山后期酸性花岗岩相关,主要控矿岩脉受火山盆地和北东向深层断裂控制;二道沟金矿床成因是在厚大且相对封闭的火山盆地,深部酸性岩体热源和物质通过深部构造通道在火山洼地断裂构造附近富集成矿;依据二道沟金矿床主要矿体成因研究结果,提出了二道沟火山洼地、大北沟火山洼地和基岩隆起区3个找矿有利地段,找矿以深层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为探测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道沟金矿床 深部构造成矿研究 重磁深部构造解释 重磁三维反演
下载PDF
锡霍特—阿林造山带那丹哈达地体四平山金矿床成因与构造背景: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和流体地球化学制约
5
作者 何云龙 张国宾 +3 位作者 杨言辰 冯玥 孔金贵 陈兴凯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53,共26页
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金矿床位于那丹哈达地体东部,为该地体中规模最大的金矿床,已探明金资源量5.8 t,矿体赋存于四平山组硅质岩、硅质角砾岩以及大塔山林场组流纹岩中。为了进一步厘定成岩成矿时代,阐释成矿过程,查明成岩成矿地球动力... 黑龙江省虎林市四平山金矿床位于那丹哈达地体东部,为该地体中规模最大的金矿床,已探明金资源量5.8 t,矿体赋存于四平山组硅质岩、硅质角砾岩以及大塔山林场组流纹岩中。为了进一步厘定成岩成矿时代,阐释成矿过程,查明成岩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本文在四平山金矿床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以四平山组硅质岩、硅质角砾岩和大塔山林场组流纹岩为研究对象,开展赋矿围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全岩主微量组成测试,以及含金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大塔山林场组流纹岩(SPS-H-002、SPS-H-009)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34±1)Ma和(123±1)Ma,金矿化时代略晚于流纹岩的成岩时代,属于早白垩世晚期;硅质岩和硅质角砾岩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富集Cu、Ni、Ba元素而贫Co元素,ΣREE含量较低,轻重稀土分异程度不明显,具有铕正异常,形成于热水沉积作用;流纹岩具有高硅、富铝、贫钛锰磷和低Zr含量,为亚碱性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有明显的铕负异常,无铈异常,属于高分异S型花岗岩,可能为亏损地幔增生的年轻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大小介于5~12μm之间,呈椭圆形和不规则形状成群或孤立分布,均一温度为118.7~223.4℃,盐度为0.40%~8.9%,密度为0.84~0.97 g/cm^(3),捕获压力为21.2~51.4 MPa,δD值为-113.8‰~-84.0‰,δ^(18)O_(H2O)值为-3.1‰~2.2‰,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并显示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的特点。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四平山金矿床形成于碰撞后构造背景,成矿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丹哈达地体 四平山金矿床 锆石U-Pb同位素 地球化学 古太平洋板块 成矿构造背景
下载PDF
柬埔寨王国磅通省三丹县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6
作者 周鑫 邬喜春 +1 位作者 王傲雷 李乐天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432,共8页
柬埔寨王国磅通省三丹县地区的整体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对该地区已有金矿床(点)成矿地质条件的研究对于该区域金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阐述了三丹县金矿床(化)的成矿地质要素,并与IRGS型金矿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陆缘弧和弧后克拉... 柬埔寨王国磅通省三丹县地区的整体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对该地区已有金矿床(点)成矿地质条件的研究对于该区域金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阐述了三丹县金矿床(化)的成矿地质要素,并与IRGS型金矿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陆缘弧和弧后克拉通盆地接触部位的大地构造背景和钙碱性区域岩浆岩条件,为区内金矿化提供了有利的区域地质条件,这与典型IRGS型金矿床具有相似的构造背景。调查区内的金矿体(矿化)常发育在侵入岩及其边缘地带,在空间分布上金矿化与侵入岩关系密切,且围岩常具石英-碳酸盐-绢云母化围岩蚀变组合,金矿石以网脉状和角砾状类型为主,这符合IRGS型金矿的矿化特征。初步认为区域内金矿化与侵入岩关系密切,属于IRGS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IRGS构造背景 矿体特征 成矿地质条件 三丹县 柬埔寨
下载PDF
华北地台重要金矿成矿过程中的流体作用及其来源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胡受奚 赵乙英 +7 位作者 孙景贵 凌洪飞 叶瑛 卢冰 季海章 徐兵 刘红樱 方长泉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81-391,共11页
中生代是华北地台金矿床的最重要成矿时期 ,该时期的金矿床与煌斑岩和花岗岩类密切伴生 .煌斑岩以富金和富LILE为特征 ,而花岗岩的金含量则甚低 .金矿床的铅、氢、氧和硫同位素组成高度分散 ,表明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性 .金矿床中的蚀变... 中生代是华北地台金矿床的最重要成矿时期 ,该时期的金矿床与煌斑岩和花岗岩类密切伴生 .煌斑岩以富金和富LILE为特征 ,而花岗岩的金含量则甚低 .金矿床的铅、氢、氧和硫同位素组成高度分散 ,表明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性 .金矿床中的蚀变时间上从早到晚的演化和空间上从下到上的分带为 :由气化 -高温 (30 0℃~ 4 5 0℃ )阶段的钾长石化 ,经 (高 - )中温(2 0 0℃~ 32 0℃ )阶段的黄铁绢英岩化和绢英岩化 ,变为中 -低温 (2 2 0℃~ 15 0℃ )阶段的硅化 .金在钾交代阶段活化转移 ,而在黄铁绢英岩化阶段开始沉淀成矿 .欧亚板块与古太平洋板块之间以及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之间在中生代时期的强烈碰撞、挤压和俯冲造成了华北地台金矿床形成的有利构造环境 .俯冲板块俯冲过程中的去气、去碱、去硅和去LILE(包括金 )等作用 ,可形成含金成矿流体 .在俯冲板块进入地幔后 ,含金流体和分熔产物一起上升并交代地幔楔 ,形成能够产生富金煌斑岩浆的富集地幔 .同时 ,仰冲板块中的褶皱、变质、花岗岩的形成、火山作用、煌斑岩侵入、水 /岩反应 ,以及成矿物质的活化转移和交换作用 ,促进了金在有利环境中聚集成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台 金矿 流体作用 构造环境 俯冲作用 成矿模式
下载PDF
黑龙江省塔河县宝兴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构造环境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向文 杨言辰 +2 位作者 王献忠 刘智杰 公维国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00-1710,共11页
黑龙江省塔河县宝兴沟岩金矿床位于上黑龙江前陆盆地南缘,是近年来发现的具较大找矿潜力的岩金矿床。矿床产于浅成侵入岩与砂岩地层接触部位及侵入体内部。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与成矿关系密切,两者同属于高钾钙... 黑龙江省塔河县宝兴沟岩金矿床位于上黑龙江前陆盆地南缘,是近年来发现的具较大找矿潜力的岩金矿床。矿床产于浅成侵入岩与砂岩地层接触部位及侵入体内部。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与成矿关系密切,两者同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Eu异常不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Zr和重稀土元素Yb、Y。单颗粒锆石LA-ICP-MS法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成岩时间为(124.92±1.3)Ma;花岗细晶岩测年结果为150~450Ma,推测花岗细晶岩成岩时间可能为156Ma左右。宝兴沟金矿床是在早白垩世由挤压转变为伸展环境的构造-岩浆-热液作用的产物,金矿化作用应发生在107.5~124.92Ma;大兴安岭北段存在一期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相伴的金矿化作用。因此,燕山晚期(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地段尤其是浅成侵入体发育地区是今后重要的金矿化找矿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 成矿构造环境 黑龙江省塔河县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张家口-宣化地区古生代-中生代岩浆构造活动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甄世民 王大钊 +5 位作者 白海军 贾儒雅 王江 查钟健 李阳 缪建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19-1652,共34页
河北省张家口-宣化地区(张宣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区内自显生宙以来构造活动频繁,并产出大量岩浆岩和金矿床,是研究华北克拉通北缘岩浆-构造-成矿演化体系的重要对象。本文通过对张宣地区的水泉沟正长岩、响水沟似斑状花岗岩、... 河北省张家口-宣化地区(张宣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区内自显生宙以来构造活动频繁,并产出大量岩浆岩和金矿床,是研究华北克拉通北缘岩浆-构造-成矿演化体系的重要对象。本文通过对张宣地区的水泉沟正长岩、响水沟似斑状花岗岩、井儿洼粗安岩-英安岩、象山花岗闪长岩、青羊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张家口组流纹岩的锆石年龄、Lu-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组成进行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获得区内古生代-中生代岩浆岩的侵位时期主要为海西期(峰值398Ma和373Ma)、印支期(峰值234Ma)和燕山期(峰值143Ma和130Ma)。张宣地区在古生代-中生代经历了古亚洲洋俯冲、华北克拉通破坏及古太平洋俯冲过程。早古生代时期,古亚洲洋向华北克拉通俯冲;到泥盆纪,白乃庙岛弧带和华北克拉通北缘发生弧陆碰撞,张宣地区处于弧陆碰撞后的伸展环境,富集地幔岩浆上涌并经历了地壳的同化混染和分离结晶的共同作用,形成大量碱性岩;二叠纪末期-三叠纪,各微陆块相互碰撞,张宣地区处于碰撞后伸展阶段,地幔岩浆引起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基性、酸性岩浆混合,导致区内的基性岩与酸性岩共存;侏罗纪-白垩纪时期,华北克拉通发生减薄,形成区内大范围的侵入岩和火山岩。张宣地区产有大量金矿、铅锌矿、银矿及少量铜矿和钼矿,金矿集中产于宣化-崇礼-赤城交界处,而银铅锌多金属矿则成群成带环绕金矿化集中区分布。成矿时间主要为海西期和燕山期,印支期成矿尚未明确,但成矿潜力巨大。根据地质特征和同位素组成,可将张宣地区的金矿床划分为"东坪式"、"小营盘式"和"张全庄式"三类。古生代-中生代各时期岩浆活动对金成矿均有贡献,大部分金矿床与海西期和燕山期岩浆活动联系密切,多期次成矿及成矿叠加是形成张宣地区大量金矿床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宣化地区 古生代-中生代 岩浆构造活动 岩浆-构造-成矿系统 金矿
下载PDF
西藏雄村铜金矿床Ⅰ号矿体成矿构造背景与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被引量:19
10
作者 黄勇 丁俊 +3 位作者 唐菊兴 郎兴海 陈渊 张丽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6-312,共7页
西藏雄村铜金矿是近年来在冈底斯成矿带新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通过对Ⅰ号矿体富矿围岩、成矿期前侵入岩、成矿期侵入岩的岩石学、常量与微量元素以及金属硫化物的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Ⅰ号矿体火山岩和侵入岩具有一致的微量元... 西藏雄村铜金矿是近年来在冈底斯成矿带新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通过对Ⅰ号矿体富矿围岩、成矿期前侵入岩、成矿期侵入岩的岩石学、常量与微量元素以及金属硫化物的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Ⅰ号矿体火山岩和侵入岩具有一致的微量元素组成,均强烈亏损Nb、Zr、Ti,相对富集Rb、Ta、Hf、Y。Mg#介于7.9~34.4,平均为19.8。黄铁矿的铅同位素具有地幔铅和地壳铅混合特征,金属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与地幔硫接近。Ⅰ号矿体形成于中侏罗世早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的岛弧环境,岩浆起源于部分熔融的地幔,并混染有壳源物质,成矿金属来源于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构造背景 成矿物质来源 雄村斑岩铜金矿床 冈底斯成矿带 西藏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金矿床区域成矿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连昌 白阳 +1 位作者 朱明田 黄柯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3-380,共18页
华北克拉通金成矿具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时间上的阶段性或多期性,空间上的不均匀性和局部集中性。在空间上,金矿主要集中分布于胶东、鲁西、小秦岭、熊耳山、冀东、辽西、辽东及吉林南部等地区。元素组合上,华北克拉通北... 华北克拉通金成矿具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时间上的阶段性或多期性,空间上的不均匀性和局部集中性。在空间上,金矿主要集中分布于胶东、鲁西、小秦岭、熊耳山、冀东、辽西、辽东及吉林南部等地区。元素组合上,华北克拉通北缘为强烈的金钼铜矿化,南缘发育金钼矿化,而东缘则以金矿化为特征;早期为金钼铅锌矿,到主期为金矿,晚期为金银组合。华北克拉通金矿的成矿时代以早白垩世为主,次为中—晚三叠世,少量为侏罗纪,其中小秦岭、熊耳山、太行山地区金矿的成矿年龄总体稍大于胶东金矿年龄,冀东的金厂峪、峪耳崖和牛心山等几个大中型金矿形成于三叠纪—侏罗纪,辽东地区白云、猫岭等金矿的成矿时代为三叠纪—侏罗纪。由此可见,华北克拉通金矿的成矿时代除大体具一致性外,成矿时代差异性也是一大特征。华北克拉通金矿分布的差异性主要受区域及周边地质体的构造演化及其相互作用、矿区变质岩基底遭受后期热液蚀变和金活化迁移作用、中生代岩浆活动等因素控制。中侏罗世及其以前,华北克拉通的构造演化主要受中亚造山带和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影响,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发生了挤压到伸展作用的转变,局部出现地幔上隆与岩石圈减薄,沿EW向发育了一系列三叠纪—早侏罗世岩浆活动,甚至出现碱性岩,同时形成了一系列金钼铜矿床和金矿床。这也是华北克拉通形成后在北缘遭受的首次克拉通破坏与金矿成矿事件。在白垩纪及其以后,华北克拉通地质演化主要受古太平洋板块活动的引领,华北克拉通遭受大规模岩石圈减薄和破坏,由此引发金矿的更大规模成矿作用。金矿区变质岩围岩能否提供成矿物质,并不完全取决于Au含量,而是决定于是否发生一种或多种地质作用,能够把岩石中的金活化和萃取出来,同时被热液搬运,并在合适的构造环境下富集。花岗岩类和中基性岩脉对金矿的影响主要是"热机"的作用,是成矿热液(岩浆热液)的提供源,也是部分矿质的可能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克拉通破坏 岩石圈减薄 构造演化 中生代 金矿 成矿差异性
下载PDF
哈达门沟金矿床构造应力场演化及控矿规律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马宝军 牛树银 +3 位作者 陈超 王宝德 孙爱群 张建珍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0-540,共11页
以矿区构造节理统计分析为基础,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及区域构造演化,分析了哈达门沟金矿区构造控矿特征及应力场演化。认为山前"钾化带"与矿体就位直接相关,它沟通了复式褶皱核部的隐伏岩体与浅部节理,并成为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 以矿区构造节理统计分析为基础,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及区域构造演化,分析了哈达门沟金矿区构造控矿特征及应力场演化。认为山前"钾化带"与矿体就位直接相关,它沟通了复式褶皱核部的隐伏岩体与浅部节理,并成为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与成矿控矿有关的构造应力场可分为四期:第一期变形在新太古代的乌拉山旋回,最大主应力σ1方位15°~195°,共轭节理为NNW和NE向;在成岩、变质作用同时进行下除形成了区内透入性的强塑性叠加小褶皱外还有整体上的大型复背斜。第二期构造应力场作用时间在晚古生代,σ1方位约在160°~340°,形成近SN和NE向共轭节理和西侧的大桦背岩体,这一期有局部的矿化现象;前两期应力场形成了轴向近EW向的叠加褶皱、断裂和两期共轭剪节理等成矿前主要构造。第三期应力场处于主成矿期,变形为燕山运动中、晚期构造,σ1在290°方位近水平扭压,形成EW和NW向共轭剪节理;张扭性应力场使近EW向的节理弯曲变形,并形成追踪张节理,这两类裂隙成为主要的矿液通道及容矿空间。第四期构造应力场应在晚燕山运动及以后,为成矿后构造变形,σ1近直立,整体抬升使矿脉遭受剥蚀而出露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 共轭节理 叠加褶皱 成矿控矿 哈达门沟金矿
下载PDF
湘东北地区脉型金矿床成矿构造特征及构造成矿机制 被引量:53
13
作者 刘亮明 彭省临 吴延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97-204,共8页
湘东北是一个重要的脉型金矿成矿区,区内脉金矿床都产于冷家溪群变质岩系中,其成矿构造主要是与剪切相关的各级断裂构造。控制金矿田的主要是三条近东西向的区域韧性剪切带;控制矿体定位的含矿构造形态复杂多样,可总结出六种主要的... 湘东北是一个重要的脉型金矿成矿区,区内脉金矿床都产于冷家溪群变质岩系中,其成矿构造主要是与剪切相关的各级断裂构造。控制金矿田的主要是三条近东西向的区域韧性剪切带;控制矿体定位的含矿构造形态复杂多样,可总结出六种主要的基本含矿构造样式,这些含矿构造都是剪切扩容构造。剪切变形与金矿成矿存在密切的时空关系。根据本区金矿成矿的地质背景、成矿构造特征以及金矿成矿作用主要系变质岩中分散的成矿物质在变形变质过程中的活化转移聚集等,本文认为在湘东北区脉金矿床成矿演化过程中,构造的作用不仅仅是为成矿物质的运移和定位创造空间条件,而且还通过力学一化学耦合机制参与了活化转移成矿的各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构造 力学-化学耦合 成矿机制
下载PDF
内蒙古额济纳旗老硐沟金多金属矿区成矿构造系统解析和构造控矿规律 被引量:16
14
作者 钱建平 符有江 +5 位作者 周永宁 李佳奇 常德才 李风豪 韦振兆 苏特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46-1063,共18页
通过区域成矿构造背景分析、矿区构造地质调查、构造地球化学测量、勘探资料系统整理编图和三维地质建模,厘定了老硐沟金多金属矿区成矿构造系统,并将其解析为加里东期近东西向成矿构造子系统、海西期-印支期北西西与次级北北西向"... 通过区域成矿构造背景分析、矿区构造地质调查、构造地球化学测量、勘探资料系统整理编图和三维地质建模,厘定了老硐沟金多金属矿区成矿构造系统,并将其解析为加里东期近东西向成矿构造子系统、海西期-印支期北西西与次级北北西向"入"字型成矿构造子系统、喜山期溶洞成矿构造子系统,阐述了复合成矿构造系统的基本要素、特征和控矿作用,重建了成矿构造系统的演化过程,系统地总结了矿区构造控矿规律。通过研究认为不同成矿构造子系统控制不同的矿床类型:近东西向成矿构造子系统控制了石英脉型钨矿体和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的产出;北西西与次级北北西向"入"字型成矿构造子系统控制了蚀变岩型金多金属矿体的产出;溶洞成矿构造子系统控制了溶塌堆积型金矿体的产出。不同矿段的蚀变岩型金矿脉构式不同:由西向东,由Ⅱ矿段→Ⅴ矿段→Ⅰ矿段,依次呈现出"入"字型、"多"字型和"亖"字型,在动力学机制上都统一于成矿期东西向右旋力偶剪切构造应力场。控制脉岩的构造、控矿构造和控洞构造具有一致性和继承性,蚀变岩型的金矿脉具有:北西西和北北西走向优选性,矿体倾向随岩脉倾向变化而变化,矿体具有向北西侧伏的规律。含矿岩系的层序构造亦是有利的控矿因素。根据这些控矿规律可以有效地进行矿区找矿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成矿构造系统 构造解析 构造演化 构造控矿规律 老硐沟 内蒙古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抛刀岭金矿裂变径迹研究及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10
15
作者 田朋飞 杨晓勇 +2 位作者 袁万明 刘海涛 薛斌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0-409,共10页
抛刀岭金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的安庆-贵池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中首次发现的斑岩型独立金矿床。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分析区内的构造演化特征,裂变径迹长度处于11.9±1.8μm和13.2±1.6μm之间,表明样品在后... 抛刀岭金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的安庆-贵池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中首次发现的斑岩型独立金矿床。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分析区内的构造演化特征,裂变径迹长度处于11.9±1.8μm和13.2±1.6μm之间,表明样品在后期受构造热事件的影响,样品长时间处于退火带温度,长度直方图总体呈现单峰特征,受隆升冷却作用控制明显。通过对同组年龄(x2检验值>5%)和混合年龄(x2检验值<5%)进行分析,所测年龄位于123Ma和19Ma之间,可以将年龄分为5组:123.0Ma,107Ma,86Ma,52Ma,19Ma。裂变径迹热历史可以分为4个时期:缓慢冷却期,从150~90Ma;快速冷却期,从90Ma至65~58Ma;缓慢冷却期,从65~58Ma至18~12Ma;快速降温期,从18~12Ma至今。自中侏罗世以来,江南隆起带受控于太平洋板块构造,太平洋板块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活动,其运移方向和活动强度直接控制着中国东部的构造演化。研究地区所测裂变径迹年龄划分时代与太平洋形成后不同产状洋岛链出现的时代吻合,热历史模拟结果和太平洋板块不同期次活动相关。通过热历史模拟和构造分析,可推测热历史不同阶段的形成是不同时期太平洋板块运动的结果,样品混合年龄亦证明了构造活动的多期次性。可以推断贵池地区自白垩纪以来的构造运动与太平洋构造带活动密切相关,其多期构造演化是对太平洋板块活动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磷灰石 热历史 构造事件 抛刀岭金矿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下载PDF
马鞍桥微细浸染型(沉积岩容矿)金矿床(体)快速定位预测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福东 邹湘华 +2 位作者 高纪璞 陆瑶 张月红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7-63,共37页
该矿床是华北板块南缘秦岭——“中央造山带”产于沉积岩系中的重要金矿床之一 ,Au的主成矿期为“沉积变质期”。成矿作用演化自早古生代始至印支—燕山期 ,伴随板块构造逆冲带的发展 ,经历了漫长的“沉积 (矿源 )→变质 (矿胚 )→岩体... 该矿床是华北板块南缘秦岭——“中央造山带”产于沉积岩系中的重要金矿床之一 ,Au的主成矿期为“沉积变质期”。成矿作用演化自早古生代始至印支—燕山期 ,伴随板块构造逆冲带的发展 ,经历了漫长的“沉积 (矿源 )→变质 (矿胚 )→岩体热量影响 (中温成矿元素叠加 )→逆冲推覆、走滑脆—韧性剪节 (矿体成型、初步定位 )→伸展构造 (破坏矿体、最终定位 )演化的历程 ,与脆—韧性剪切带密切相伴”。应属板块构造逆冲带浊积岩 -剪切带型层控金矿床 ,其快速定位预测标志具普遍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秦岭-中央造山带 板块构造逆冲带 矿源层 脆-韧性剪切带 定位预测 沉积岩 成矿作用 成矿机制
下载PDF
南岭地区与金矿有关岩浆岩成矿专属性初探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成辉 刘善宝 +4 位作者 郭春丽 黄凡 陈振宇 陈郑辉 应立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6-288,共13页
南岭地区,尤其是赣南粤北地区,以富产钨锡钼铋等有色金属矿床著称,贵金属不是很发育,特别是金矿床不多,但南岭周边地区金矿不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类金属矿的空间产出差异?这一问题日益引起重视。本文初步总结了南岭地区与金矿... 南岭地区,尤其是赣南粤北地区,以富产钨锡钼铋等有色金属矿床著称,贵金属不是很发育,特别是金矿床不多,但南岭周边地区金矿不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类金属矿的空间产出差异?这一问题日益引起重视。本文初步总结了南岭地区与金矿具有较明显成因联系的岩浆岩的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点,并与成钨锡矿岩浆岩进行了初步对比,探讨了该类岩浆岩的起源特征。研究表明,与金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一般为浅成的中性、中酸性岩,通常呈岩株、岩筒或岩脉产出。在地球化学特征上, SiO2含量较低,变化在51.42%~68.59%之间,具有低分异特点;全碱含量较低, K2O+Na2O一般<7%, K2O〉Na2O, A/CNK值较小,一般为准铝-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高CaO、MgO、FeO+Fe2O3、TiO2。以富集亲铁元素和亏损Nb、Ta、Ba、Sr、Ti、P等元素为特征;LREE/HREE比值大;Eu亏损不强烈或略有亏损。上述特征显示,与金矿有关岩浆岩和与钨锡矿有关岩浆岩明显不同,其在起源方面具有多来源的特点,壳幔相互作用明显,多来源多演化可能正是其成金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地区 金矿 岩浆岩 成矿专属性
下载PDF
甘肃黑石山埃达克岩金矿床成矿模式初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付善明 周永章 +2 位作者 郭原生 杨志军 付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9-675,共7页
甘肃黑石山埃达克岩属O型埃达克岩,其岩石类型为奥长花岗岩。岩体位于黑石山穹隆南缘,西湾—苏家湾断裂北部上盘。在该埃达克岩体中发育有金矿床,矿床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型及蚀变花岗岩型。研究认为该矿床的形成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Ⅰ.次... 甘肃黑石山埃达克岩属O型埃达克岩,其岩石类型为奥长花岗岩。岩体位于黑石山穹隆南缘,西湾—苏家湾断裂北部上盘。在该埃达克岩体中发育有金矿床,矿床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型及蚀变花岗岩型。研究认为该矿床的形成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Ⅰ.次生洋板片俯冲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熔体;Ⅱ.熔体与地幔楔橄榄岩及幔源熔体的相互作用(金属的萃取)使熔体富集成矿元素;Ⅲ.熔体向上侵入成岩,后期构造运动及热液成矿作用使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并最终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埃达克岩 成矿模式 金矿床 板块俯冲 甘肃黑石山
下载PDF
山东玲珑金矿50号脉三维构造蚀变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预测 被引量:6
19
作者 高海东 胡宝群 +3 位作者 吕古贤 郭涛 申玉科 李旺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93-1806,共14页
玲珑金矿深部找矿一直是矿床科研生产的难点,经济有效的矿体深部预测,是矿山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通过对玲珑金矿50号脉地质特征观察及已开采的不同中段的穿脉、沿脉按过矿剖面取样,并取未蚀变岩体作为背景样,测试主量元素及14个微量... 玲珑金矿深部找矿一直是矿床科研生产的难点,经济有效的矿体深部预测,是矿山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通过对玲珑金矿50号脉地质特征观察及已开采的不同中段的穿脉、沿脉按过矿剖面取样,并取未蚀变岩体作为背景样,测试主量元素及14个微量元素,以过矿剖面为单位,对比矿体及两侧围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计算元素间的相关性、聚类分析,统计不同蚀变岩体和矿体中微量元素平均值、标准值等,应用地球化学原生晕的方法在平面和纵切剖面上做原生晕地球化学图,从三维构造蚀变岩地球化学方法对50号脉深部进行成矿预测。结果表明:①50号脉As、Ag、Bi、Co、Mo为Au的最佳指示元素;②从围岩到矿体,Au、Ag、As、Cu、Pb、Bi、Mo等元素明显增高;③50号脉原生晕垂直分带序列自上而下为Mn→Mo→As→V→Bi→Co→Au→Ni→Cu→Ag→Pb→Sb→Zn,表现为“反分带”序列,预测50号脉体在深部有较好的成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晕 深部预测 构造蚀变岩 玲珑金矿
下载PDF
胶东玲珑金矿田不同矿段构造变形岩相带特征与深部找矿预测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宝林 吕古贤 +2 位作者 余建国 王翠芝 贾文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81-1691,共11页
大规模勘探结果表明,胶东主要金矿田深部存在第二富集带,显示深部找矿潜力巨大。“深部第二富集带”受什么因素控制,深部预测的目标是什么,成矿边界在哪里,这些关键问题值得深入研究。结合“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凹陷”构造系统和“米字... 大规模勘探结果表明,胶东主要金矿田深部存在第二富集带,显示深部找矿潜力巨大。“深部第二富集带”受什么因素控制,深部预测的目标是什么,成矿边界在哪里,这些关键问题值得深入研究。结合“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凹陷”构造系统和“米字型”构造控矿模式,提出将“构造变形岩相带”作为深部找矿预测目标和成矿边界,建立新的深部找矿预测标志。以玲珑矿田为例,综合对比各矿段3个主要方向(NEE、NE、NNE)构造变形岩相带的空间分布、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形成时间、成岩成矿深度等特征,总结矿化富集规律及其向深部的变化趋势,探讨不同方向构造变形岩相带的时空演化关系。从“深部第二富集带”发育程度看,这些已知构造变形岩相带的深部都有找矿潜力,其外围可能存在平行的、更大深度的构造变形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金矿 玲珑金矿田 构造变形岩相带 深部预测目标 成矿边界 找矿潜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