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rols on lode gold mineralization,Romite deposit,South Eastern Desert,Egypt 被引量:2
1
作者 Basem A.Zoheir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2012年第5期571-585,共15页
Field and remote sensing studies reveal that Au-bearing quartz carbonate lodes in Romite deposit, in the extreme South Eastern Desert of Egypt, are controlled by NNE-striking shear zones that splay from the ca. 660--... Field and remote sensing studies reveal that Au-bearing quartz carbonate lodes in Romite deposit, in the extreme South Eastern Desert of Egypt, are controlled by NNE-striking shear zones that splay from the ca. 660--550 Ma Hamisana Zone. Quartz in releasing bends with sinistral shear geometry and abundant boudinaged quartz-carbonate lodes with serrate ribboned fabrics suggest vein formation throughout a transpressive wrench system. Ubiquitous hydrothermal quartz, carbonate, and subordinate chlorite and sericite within the shear zones and as slivers in veins, indicate that gold deposition and hydro- thermal alteration occurred under greenschist facies conditions. The AI (IV) in chlorite indicates a forma- tion temperature of - 300 ℃, comparable with temperatures estimated from arsenopyrite composition for grains intimately associated with gold in quartz veins. The new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indicate that splays off the Hamisana Zone are potential gold exploration targets. Quartz veins along the high order (2nd or 3rd) structures of this crustal-scale shear zone are favorable targets. In the Romite deposit and in surrounding areas, a Au-As-Cu-Sb-Co-Zn geochemical signature characterizes mineralized zones, and particularly rock chips with 〉 1000 ppm As and high contents of Cu, Zn, and Co target the better mineralized areas. The carbonate δ13CpDB and δ18OsMow isotope signatures preclude an organic source of the ore fluid, but metamorphic and magmatic sources are still valid candidates. The intense deformation and lack of mag- matism in the deposit area argue for metamorphic dewatering of greenstone rocks as the most likely fluid source. The narrow ranges of δ13C (-4.6‰ to -3.1‰) and 6180 (11.9‰- 13.7‰) in carbonate minerals in lodes imply a corresponding uniformity to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δ13CCO2 (δ13C∑C) of the ore fluids.The calculated δ18OH2O values of 6‰-7.9‰for ore fluids, based on 6180 values of vein quartz further suggest a likely metamorphic orig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mite gold deposit Orogenic lodes Hamisana Zone Stable isotopes EGYPT
下载PDF
Source and location mechanism for lode gold deposits hosted in metamorphic rocks in northeastern Hunan,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LIU Liang ming,PENG Sheng lin,YANG Qun zhou (College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Civil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1年第2期108-113,共6页
For understanding the source and location mechanism of lode gold deposits hosted in metamorphic rocks in northeastern Hunan,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REE (rare earth elements) in ores and their host rocks, metallogeni... For understanding the source and location mechanism of lode gold deposits hosted in metamorphic rocks in northeastern Hunan,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REE (rare earth elements) in ores and their host rocks, metallogenic elements in host rocks near and distant from the ore bod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re controlling structures, and deduced their genetic implication. Their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REE and metallogenic elements suggest that they are formed by mobilization of dispersed metallogenic materials in Lengjiaxi Group of Middle Proterozoic during deformation and metamorphism process, mainly in Wulingian period. From the attributes of ore controlling structures and regularity of location of gold metalliz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location of gold deposits is closely related to reverse shearing. Ore forming fluids are focused on the secondary faults and extension fractures of reverse shear zones of nearly EW strike by stress driven diffusion and seismic pump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de gold deposit LOCATION fluid focus seismic pump northeastern Hunan
下载PDF
胶东牟平邓格庄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63
3
作者 胡芳芳 范宏瑞 +3 位作者 杨奎锋 沈昆 翟明国 金成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155-2164,共10页
邓格庄金矿是胶东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内第二大石英脉型金矿,金主要产于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腑/细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邓格庄金矿不同蚀变带岩石和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三种类型:H_2O-CO_2包裹体、CO_2-H_2O&#... 邓格庄金矿是胶东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内第二大石英脉型金矿,金主要产于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腑/细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邓格庄金矿不同蚀变带岩石和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三种类型:H_2O-CO_2包裹体、CO_2-H_2O±CH_4包裹体和 H_2O 溶液包裹体。早期乳白色石英中主要赋存原生的 H_2O-CO_2包裹体和次生的 CO_2-H_2O±CH_4包裹体;成矿期黄铁矿石英脉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的 CO_2-H_3O±CH_4包裹体主要为原生,随机分布,气液比变化较大,有时出现不同相比例的包裹体共存现象,而 H_2O 溶液包裹体明显沿愈合裂隙分布;在成矿晚期的石英和方解石中主要发育原生 H_2O 溶液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前(第1阶段)H_2O-CO_2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T_(h,TOT),至液相)为254℃至365℃,成矿期(第Ⅱ和Ⅲ阶段)CO_2-H_2O±CH_4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T_(h,TOT),至液相)为195~317℃,成矿后(第Ⅳ阶段)H_2O 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T_(h,TOT);至液相)为156~219℃。成矿的初始流体富 CO_2,主成矿期有 CH_4流体加入,成矿晚期则演化为低温的水溶液流体。水/岩反应及流体不混溶可能是邓格庄金矿金沉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脉状金矿床 邓格庄 胶东
下载PDF
豫陕小秦岭脉状金矿床三期流体运移成矿作用 被引量:101
4
作者 范宏瑞 谢奕汉 +1 位作者 翟明国 金成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60-266,共7页
位于豫陕交界处的小秦岭脉状金矿是我国第二大黄金产出集中地。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脉状金矿床石英及碳酸盐矿物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有富CO_2包裹体、CO_2-H_2O包裹体和H_2O溶液包裹体等三种类型,各热液阶段形成的脉体内有不同的流体包裹... 位于豫陕交界处的小秦岭脉状金矿是我国第二大黄金产出集中地。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脉状金矿床石英及碳酸盐矿物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有富CO_2包裹体、CO_2-H_2O包裹体和H_2O溶液包裹体等三种类型,各热液阶段形成的脉体内有不同的流体包裹体组合。脉状金矿体的形成经历了三期流体成矿作用,第一期形成乳白色石英大脉,它构成了矿脉的主体,流体的性质为富H_2O热液,但无金的成矿;第二期(成矿期)流体为中低盐度CO_2-H_2O-NaCl热液,它叠加在了石英大脉之上,形成(块状)黄铁矿-浅色石英矿体和(网脉状)多金属硫化物-烟灰色石英矿体,成矿期内热液的温度、压力及流体组成的变化是金沉淀成矿的原因;第三期热液又转成低盐度的富水流体,形成石英-碳酸盐脉体,金矿化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成矿作用 脉状金矿 小秦岭
下载PDF
胶东乳山脉状金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与演化 被引量:56
5
作者 胡芳芳 范宏瑞 +3 位作者 沈昆 翟明国 金成伟 陈绪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29-1338,共10页
位于胶东牟平-乳山金矿带中部的乳山金矿(原称金青顶金矿)是目前我国单脉金储量最大的矿床,金主要产于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细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乳山金矿不同蚀变带岩石和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有两种类型:CO_2... 位于胶东牟平-乳山金矿带中部的乳山金矿(原称金青顶金矿)是目前我国单脉金储量最大的矿床,金主要产于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细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乳山金矿不同蚀变带岩石和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有两种类型:CO_2~H_2O 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钾长石化蚀变岩、黄铁绢英岩和弱蚀变花岗岩的石英中含有丰富的 CO_2-H_2O 包裹体,而黄铁矿石英脉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 CO_2-H_2O 包裹体数量逐渐减少,以富水的 CO_2-H_2O 两相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为主。显微测温结果显示,弱蚀变花岗岩、钾长石化岩石和黄铁绢英岩石英中的 CO_2-H_2O 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236~377℃;而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70~324℃。成矿早期流体为富含挥发份(X_(CO_2)高达0.53)、中低盐度(3.33~10.48 wt% NaCl)的流体,到主成矿期逐渐演化为以含较低的 CO_2的富水流体(X_(CO_2)为0.01~0.05) 和水溶液流体,盐度为1.23~12.55Wt% NaCl。金和硫化物(尤其是黄铁矿)紧密共生,说明金主要以金硫络合物形式被搬运,CO_2包裹体的广泛存在则表明其对成矿流体的 pH 变化起着重要的抑制作用。水/岩反应、温度下降和压力降低引起的流体不混溶可能是乳山金矿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脉状金矿束 乳山 胶东
下载PDF
脉状金矿定位预测的关键——主控矿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绪俊 郗爱华 陈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1-737,共7页
华北地台3个脉状金矿矿床(体)定位预测的实例说明,主控矿因素在矿床(体)定位预测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战略”指向作用。内蒙古赤峰热水金矿的主控矿因素为宽缓闪长玢岩脉,其上方约100-300 m范围内为工业矿脉集中产出的部位,控... 华北地台3个脉状金矿矿床(体)定位预测的实例说明,主控矿因素在矿床(体)定位预测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战略”指向作用。内蒙古赤峰热水金矿的主控矿因素为宽缓闪长玢岩脉,其上方约100-300 m范围内为工业矿脉集中产出的部位,控制了主要矿脉群和工业矿体的空间分布。山东招远界河金矿的主控矿因素为位于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岩体与玲珑花岗岩体外接触带附近的断裂交汇部位(构造结环)。山东平度旧店金矿的主控矿因素则为北西向硅化带,主要的含矿石英脉均分布于其两侧约2 km范围以内。确定主控矿因素是矿床定位预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矿山资料二次开发、详尽的矿床地质研究以及物化探资料的综合利用是确定主控矿因素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状金矿 定位预测 主控矿因素
下载PDF
胶东三甲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被引量:29
7
作者 胡芳芳 范宏瑞 +3 位作者 于虎 刘振豪 宋林夫 金成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037-2044,共8页
三甲金矿是胶东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内重要的石英脉型金矿,金主要产于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三甲金矿蚀变岩石和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三种类型:H_2O-CO_2包裹体、富 CO_2包裹体和 H_2O 溶... 三甲金矿是胶东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内重要的石英脉型金矿,金主要产于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三甲金矿蚀变岩石和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三种类型:H_2O-CO_2包裹体、富 CO_2包裹体和 H_2O 溶液包裹体。早期乳白色石英中主要赋存原生的 H_2O-CO_2包裹体;成矿期黄铁矿石英脉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的富CO_2包裹体主要为原生,随机分布,气液比变化较大,常与早期 H_2O 溶液包裹体共生且均一温度接近,显示不混溶流体包裹体组合特征;在成矿晚期的石英和方解石中主要发育原生 H_2O 溶液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前(第Ⅰ阶段)H_2O-CO_2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T_(h,TOT),至液相)为280℃至416℃,成矿期(第Ⅱ和Ⅲ阶段)富 CO_2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为210~330℃,同期的 H_2O 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53~377℃,成矿后(第Ⅳ阶段)H_2O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76~207℃。成矿流体为低盐度的 CO_2-H_2O-NaCl 型热液,成矿应力场转变导致的流体减压沸腾作用可能是三甲金矿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脉状金矿床 三甲 胶东
下载PDF
吉林省海沟石英脉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松 曾庆栋 +4 位作者 刘建明 汪在聪 王永彬 任德奎 高吉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87-1298,共12页
海沟金矿床地处夹皮沟-海沟成矿带东南端,为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该矿床产于海西期花岗杂岩体中,由多条含金石英脉组成。成矿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Ⅰ.钾长石-石英脉阶段;II.乳白色石英-(少)黄铁矿-(少)金阶段;III.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金阶... 海沟金矿床地处夹皮沟-海沟成矿带东南端,为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该矿床产于海西期花岗杂岩体中,由多条含金石英脉组成。成矿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Ⅰ.钾长石-石英脉阶段;II.乳白色石英-(少)黄铁矿-(少)金阶段;III.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金阶段;IV.碳酸盐-石英-黄铁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海沟金矿各阶段流体包裹体存在一定差异,早期成矿阶段(第Ⅱ阶段)以H2O-NaCl包裹体(Ⅰ类)为主,偶见含子晶包裹体(Ⅳ类);主成矿阶段(第Ⅲ阶段)以CO2-H2O-NaCl包裹体(II类)为主,并含有少量纯CO2包裹体(III类);成矿后阶段(第Ⅳ阶段)以H2O-NaCl包裹体(Ⅰ类)为主。早期成矿阶段、主成矿阶段、成矿后阶段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227~497℃、189~427℃、130~267℃,对应盐度分别为0.53%~10.23%NaCleqv、0.35%~9.23%NaCleqv、0.18%~3.27%NaCleqv。早期成矿阶段和主成矿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相对较高,成矿后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明显降低;在空间上,主成矿阶段矿床深部包裹体的盐度较矿床浅部偏高。拉曼和气相色谱结果显示,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CO2、N2、CH4、C2H6为主,并含有少量H2S,成矿流体为低盐度的H2O-CO2-NaCl±CH4流体;包裹体液相离子成分主要为Na+、K+、Ca2+、Cl-,个别包裹体中含有少量Mg2+、F-离子。主成矿阶段不同类型、不同相比包裹体均一温度相近,显示不混溶特征。流体减压引起的不混溶作用可能是海沟金矿金沉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脉型金矿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演化 海沟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若干脉状金矿的黄铁矿标型特征与流体成矿过程 被引量:43
9
作者 李晶 陈衍景 刘迎新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3-102,共10页
 通过对华北克拉通若干典型脉状(造山型)金矿流体成矿过程的研究分析发现:其可分为3个阶段,对比不同阶段黄铁矿的矿物学、微量元素和热电性等方面的特征,显示中阶段细粒黄铁矿(烟灰状黄铁矿)微量元素成分复杂,含量较高,金含量也明显较...  通过对华北克拉通若干典型脉状(造山型)金矿流体成矿过程的研究分析发现:其可分为3个阶段,对比不同阶段黄铁矿的矿物学、微量元素和热电性等方面的特征,显示中阶段细粒黄铁矿(烟灰状黄铁矿)微量元素成分复杂,含量较高,金含量也明显较高,相应的金矿石品位较高;中阶段黄铁矿多呈灰绿黄绿色,晶形常为五角十二面体,自形程度低(他形半自形),粒度细小,晶体表面平滑度差,凹入角发育,表面自由能高,吸附金的能力强,载金能力增强;中阶段黄铁矿热电性较强。结合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认为杂质元素加入导致黄铁矿晶格畸变,电荷不平衡,热电性增强等一系列现象;使黄铁矿的结晶学特征、成分和热电性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标型特征,可作为有效的金矿勘查的直接标志。富金的烟灰状黄铁矿快速沉淀于热液瞬时过饱和或物理化学性质瞬时巨变的条件下,流体沸腾和混合是最重要机制。鉴于黄铁矿标型特征的演化和形成机制与陆陆碰撞体制流体成矿作用的3阶段模式(即CMF模式)完全吻合,借助CMF模式进一步分析烟灰状黄铁矿在脉状造山型金矿床中的发育时间和空间,为CMF模式补充了矿物学方面的支持,同时,赋矿断裂带的脆韧性转变带、挤压向伸展转变期最有利于流体沸腾和混合,是高品位脉状金矿床形成的最佳空间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黄铁矿 流体成矿 矿物学 微量元素
下载PDF
澳大利亚拉克兰造山带成矿地质条件与主要矿化类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定源 姚仲友 +2 位作者 王天刚 汪传胜 肖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5-269,共15页
澳大利亚拉克兰造山带(又称拉克兰褶皱带,简称LFB)由强烈变形的寒武纪—泥盆纪深海沉积岩、燧石和基性火山岩,以及更年轻的盖层所构成,其造山过程表现为澳大利亚板块向东南方向不断增生的过程。该造山带的长期演化,形成了以维多利亚金... 澳大利亚拉克兰造山带(又称拉克兰褶皱带,简称LFB)由强烈变形的寒武纪—泥盆纪深海沉积岩、燧石和基性火山岩,以及更年轻的盖层所构成,其造山过程表现为澳大利亚板块向东南方向不断增生的过程。该造山带的长期演化,形成了以维多利亚金矿省为典型代表的造山型金矿床及其它类型的多金属矿床,本质上这些矿床的形成与特殊的成矿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对该区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提炼出拉克兰造山带金及多金属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划分出5种主要矿化类型:造山型金矿、花岗岩中细脉浸染型钨—锡矿、斑岩型铜—金矿、火山喷流铜—锌—金硫化物矿床、产于断陷盆地沉积岩中的铜—铅—锌—金矿。5种矿化类型各具特色,空间上有规律性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克兰造山带 板块增生 维多利亚金矿省 造山型金矿 矿化类型
下载PDF
辽宁小塔子沟金矿床矿脉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5
11
作者 朴寿成 张博文 +1 位作者 师磊 于泽新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20-123,128,共5页
在小塔子沟金矿,Ba、As、Sb、Hg、Pb为前缘元素,Mo、Co、Ni为尾晕元素,Bi、Ag、Cu、Zn为主要伴生元素。随着矿脉深度的加深,Na2O逐渐变大,TFeO逐渐变小,利用根据这种关系拟合成的线性方程可预测矿脉的深度。在有规模的矿脉中,石英流体... 在小塔子沟金矿,Ba、As、Sb、Hg、Pb为前缘元素,Mo、Co、Ni为尾晕元素,Bi、Ag、Cu、Zn为主要伴生元素。随着矿脉深度的加深,Na2O逐渐变大,TFeO逐渐变小,利用根据这种关系拟合成的线性方程可预测矿脉的深度。在有规模的矿脉中,石英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区间比较宽(160-400℃),流体的盐度变化范围大(0-9%);而在规模较小的矿脉中,温度比较高(280-400℃),盐度比较低(<5%)。在矿脉的深部,成矿流体的温度比较高,盐度比较低,包裹体数量明显减少。根据上述找矿标志,1号脉19中段以下的深部出现有规模工业矿体的可能性不太大;2号脉的成矿前景可能好于5、6号脉;距北大山二长花岗岩南1-3 km范围是寻找新的平行富矿体的最有利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塔子沟金矿床 矿脉 元素含量 流体包裹体 找矿标志
下载PDF
重新认识和划分矿床类型——隐伏岩金矿体定位预测的一个重要前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宝林 蔡新平 韩金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B08期231-237,共7页
目前流行的岩金矿床分类方案是依据地表已遭受一定剥蚀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理论而建立的 ,为了有效地开展隐伏岩金矿体定位预测工作 ,必需重新认识和划分矿床类型 ,弄清哪些特征真正具有可比性。文中分析了现有分类方案中几个亟待解决... 目前流行的岩金矿床分类方案是依据地表已遭受一定剥蚀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理论而建立的 ,为了有效地开展隐伏岩金矿体定位预测工作 ,必需重新认识和划分矿床类型 ,弄清哪些特征真正具有可比性。文中分析了现有分类方案中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合金矿的“特殊性” ,提出应简化矿床类型、将成矿区带作为分类的目标 ,将成矿系统作为分类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矿体 定位预测 分类 金矿床 矿床地质 成因
下载PDF
脉状金矿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在金矿定位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绪俊 陈静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12,共5页
目前,中国东部以开采脉金矿床为主的金矿山多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储量不足和资源危机问题,急需开展其深边部定位预测。文中主要总结了对脉状金矿定位预测极为重要且效果明显的若干脉状金矿床及金矿体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控制因素和形成... 目前,中国东部以开采脉金矿床为主的金矿山多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储量不足和资源危机问题,急需开展其深边部定位预测。文中主要总结了对脉状金矿定位预测极为重要且效果明显的若干脉状金矿床及金矿体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控制因素和形成机制,包括主构造控矿律、群簇产出律、对应产出律、等距分布律、分段富集律、侧伏律和成矿界面律等。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利用这些规律进行成功定位预测的实例。但是,由于制约脉状金矿床不同空间分布规律的地质因素不同,当把这些规律用于成矿预测时,其有效性、有效空间和可信度当然不同。这是利用上述矿床和矿体空间分布规律进行成矿预测时必须注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状金矿 定位预测 分布规律 有效空间
下载PDF
黔东南坑头金矿床热液蚀变特征及成矿过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军 吉彦冰 +6 位作者 杜丽娟 陈健 吴龙 黄智龙 杨瑞东 吴涛 向震中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479-2493,共15页
黔东南金成矿区位于江南造山带金成矿省的西南端,成矿条件优越。坑头金矿床是黔东南金成矿区的一个中型矿床,在其深部找矿中,发现除石英脉型矿体外,还存在蚀变岩型矿体。然而,这种蚀变岩型矿体的构造形态、蚀变类型、与石英脉型矿体之... 黔东南金成矿区位于江南造山带金成矿省的西南端,成矿条件优越。坑头金矿床是黔东南金成矿区的一个中型矿床,在其深部找矿中,发现除石英脉型矿体外,还存在蚀变岩型矿体。然而,这种蚀变岩型矿体的构造形态、蚀变类型、与石英脉型矿体之间关系和金的赋存状态尚不清楚。本研究与当前的勘查工作紧密结合,围绕石英脉型矿体和新发现的蚀变岩型矿体为研究切入点,借助微区分析技术(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进行系统的“流体-蚀变-成矿”研究。蚀变矿物金红石矿物化学显示为热液成因,具有典型造山型金矿床的金红石标型特征。围岩的沉积-成岩过程(包括低级变质作用过程),主要形成了草莓状黄铁矿和含铁碳酸盐岩,为后期含金硫化物(黄铁矿和毒砂)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如Fe)。金的成矿富集过程主要经历了绢云母+毒砂+黄铁矿+石英(Ser+Apy+Py+Qtz)阶段、黄铁矿+毒砂+石英(Py+Apy+Qtz)阶段和自然金+石英(Au~0+Qtz)阶段。在Ser+Apy+Py+Qtz阶段,主要表现为含矿流体与围岩的初级交代,形成大量浸染状黄铁矿+毒砂的硫化带;Py+Apy+Qtz阶段主要为流体沿着剪切带再交代,形成蚀变岩型矿体;Au~0+Qtz阶段主要表现为含金石英大脉的形成。金的赋存状态研究显示,蚀变岩矿体中Au以他形显微-次显微自然金赋存在蚀变岩硫化物裂隙中,或以化学结合态方式赋存在黄铁矿和毒砂中(后者占主导)。在晚期Au~0+Qtz阶段,自然金呈自形、粗粒(~0.5 mm)赋存在石英脉中。综合研究认为,多期构造(流体)交代导致的溶解-再沉淀可能是坑头金富集成矿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的赋存状态 蚀变岩型 石英脉型 坑头金矿床 黔东南
下载PDF
辽宁东五家子金矿矿脉含矿性评价标志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朴寿成 师磊 +1 位作者 杨明亮 王宝岩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04-208,共5页
辽宁东五家子金矿的矿脉由蚀变岩和石英脉透镜体构成,可采矿体均为硫化物石英脉型。工业矿脉中,石英为烟灰色,发育他形、半自形的细粒黄铁矿等硫化物,有较大规模的矿体。矿化脉中,石英为乳白色,发育粗粒、自形的浅色黄铁矿,无可采矿体... 辽宁东五家子金矿的矿脉由蚀变岩和石英脉透镜体构成,可采矿体均为硫化物石英脉型。工业矿脉中,石英为烟灰色,发育他形、半自形的细粒黄铁矿等硫化物,有较大规模的矿体。矿化脉中,石英为乳白色,发育粗粒、自形的浅色黄铁矿,无可采矿体。在工业矿脉、次要矿脉、矿化脉的蚀变岩和石英脉样品中,Au,Hg与其他元素的相关性有明显区别。用石英脉样品的As-Ni-Ba图解和蚀变岩样品的Au-Ag-Ba图解预测,矿区外围的西沟1号脉和西沟3号脉属于工业矿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五家子金矿 分散矿化异常 工业矿化异常 矿脉含矿性评价标志 辽宁省
下载PDF
内蒙金厂沟梁金矿床39号脉含矿性地球化学预测 被引量:5
16
作者 朴寿成 孙景贵 +3 位作者 江裕标 贾洪杰 翟玉峰 张宝庆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15,共5页
金厂沟梁金矿床39号脉为总体走向近南北、向西凸出的弧形矿脉,Au在弧形矿脉的两翼更为富集。As、Sb、Hg、F为前缘元素,Mo、Co为尾晕元素。前缘、尾晕元素以及由这些指示元素构成的因子得分和累加指数等是矿脉含矿性预测的有效的地球化... 金厂沟梁金矿床39号脉为总体走向近南北、向西凸出的弧形矿脉,Au在弧形矿脉的两翼更为富集。As、Sb、Hg、F为前缘元素,Mo、Co为尾晕元素。前缘、尾晕元素以及由这些指示元素构成的因子得分和累加指数等是矿脉含矿性预测的有效的地球化学标志。根据地球化学预测标志,预测39号脉在南翼十五中段以下和北翼十三中段以下还有矿体存在。矿脉在深部铜矿化增强,推测金厂沟梁向深部可能转变为金铜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厂沟梁金矿床 39号脉 含矿性 地球化学预测
下载PDF
岩金矿山充填系统设计初探 被引量:5
17
作者 邢万芳 郭树林 姚香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18,共4页
岩金矿山地下开采,由于矿石价值较高而提倡应用充填采矿法。目前,其应用比重已超过40%,在干与湿两种充填工艺中,使用后者居多,且大多采用选矿厂分级尾砂作骨料,与水泥或其它胶结剂混合后,通过管道自流输送到采空区。文中在分析岩金矿山... 岩金矿山地下开采,由于矿石价值较高而提倡应用充填采矿法。目前,其应用比重已超过40%,在干与湿两种充填工艺中,使用后者居多,且大多采用选矿厂分级尾砂作骨料,与水泥或其它胶结剂混合后,通过管道自流输送到采空区。文中在分析岩金矿山地下开采充填工艺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岩金矿山地下开采常用的充填系统设计方案,并介绍与此有关的科技成果及技术问题,供同行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金矿山 地下开采 充填系统 设计
下载PDF
东昆仑东段果洛龙洼脉状金矿床断裂构造控矿规律 被引量:13
18
作者 唐洋 付乐兵 +4 位作者 杨宝荣 祁月清 谢智勇 李文君 马忠贤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0-167,共8页
果洛龙洼金矿床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东段,为该成矿带内典型的大型脉状金矿床。笔者采取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填图、坑道-岩心综合调查等手段对矿区构造系统进行了解剖,将矿区主要构造活动由早到晚分为4个期次:东西向左行韧性剪切、东西向右行... 果洛龙洼金矿床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东段,为该成矿带内典型的大型脉状金矿床。笔者采取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填图、坑道-岩心综合调查等手段对矿区构造系统进行了解剖,将矿区主要构造活动由早到晚分为4个期次:东西向左行韧性剪切、东西向右行韧性剪切、东西向逆断裂和东西向正断裂。基于矿体与构造的时空关系,确定中-晚三叠世南北向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东西向脆性逆冲断裂为矿区成矿期构造。该期断裂是早燕山期昆中断裂带活动形成的次级断裂。矿区内,自含矿断裂向外,矿化和蚀变的发育程度随构造变形强度的减弱而依次降低,因此,矿体附近发育的钾化、绿帘石化和黄铁绢英岩化可作为该类矿床找矿标志。受断裂控制,矿区矿体平面上呈东西走向;剖面上可见矿体在产状变缓处膨大,在产状变陡处收敛甚至尖灭;纵投影剖面垂向上,矿体具有南东侧伏的规律,单个矿体侧伏角约75°,矿化在3 400m和3 700m标高分2个富集带,标高下限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矿化富集带侧伏角约3°。基于以上认识,构建了矿区三维矿化富集规律模型,认为在矿区深部有较大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状金矿床 断裂构造控矿 果洛龙洼 东昆仑东段
下载PDF
湘西合仁坪金矿床角砾岩的地质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玉坤 彭建堂 +2 位作者 邓穆昆 胡诗倩 刘守林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1-652,共12页
湘西合仁坪钠长石-石英脉型金矿中,角砾岩普遍发育,主要分布于矿脉中,与金成矿关系密切。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对合仁坪金矿床中角砾岩的形态、大小及胶结物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结合角砾岩的矿物组合特征,探讨了... 湘西合仁坪钠长石-石英脉型金矿中,角砾岩普遍发育,主要分布于矿脉中,与金成矿关系密切。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对合仁坪金矿床中角砾岩的形态、大小及胶结物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结合角砾岩的矿物组合特征,探讨了该区角砾岩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合仁坪金矿床中的角砾岩大多数呈原地破裂特征,角砾分选差,成分简单,且角砾之间的拼合性较好,为钠长石、石英等热液矿物所胶结,角砾的长轴方向大致具有定向排列的特点,表现出明显的液压致裂特征,反映出成矿流体的特征。研究区的液压致裂作用具有脉动性,每期液压致裂作用大致可分为应力腐蚀、岩石破碎、裂隙愈合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角砾岩 形成机制 液压致裂 合仁坪脉型金矿 湘西
下载PDF
东安大型金矿床5号矿脉的发现、勘查与启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薛明轩 孙丰月 +1 位作者 李碧乐 丁清峰 《黄金》 CAS 2012年第5期6-11,共6页
东安金矿床是黑龙江省一大型LS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其最重要的5号矿脉通过蚀变地质填图发现,经水系沉积物、土壤、高精度磁法、视电阻率中梯、视电阻率对称四极测量及槽、井、钻、坑探工程控制,仅用3年时间提交了19~44线勘探报告,其... 东安金矿床是黑龙江省一大型LS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其最重要的5号矿脉通过蚀变地质填图发现,经水系沉积物、土壤、高精度磁法、视电阻率中梯、视电阻率对称四极测量及槽、井、钻、坑探工程控制,仅用3年时间提交了19~44线勘探报告,其单个矿脉资源储量已达大型以上。经系统总结认为,以矿床产出的有利地球动力学环境结合水系沉积物Au多元素组合异常进行找矿选区,以典型的矿床特征为准则进行勘查方法选择,以解决勘查过程中的关键地质问题为重点科学部署工作,是东安金矿床5号矿脉发现和勘查过程中的主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安金矿床 5号矿脉 LS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勘查 启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