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old and Bronze Statues of Buddha IN THE POTALA PALACE
1
《China's Tibet》 2001年第2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Gold and Bronze statues of buddha IN THE POTALA PALACE
下载PDF
青州风格鹿野苑式佛像的传播与发展
2
作者 李静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54,共15页
古青州地区出土大量北齐隋代鹿野苑式石刻立佛像,多数着通肩式袈裟,少数着袒右肩式袈裟、右肩半披式袈裟、双领下垂式袈裟,造型受到印度、东南亚鹿野苑式佛像影响,同时深度汉地化、青州化。在核心区域形成青州、诸城两个各有特征的造像... 古青州地区出土大量北齐隋代鹿野苑式石刻立佛像,多数着通肩式袈裟,少数着袒右肩式袈裟、右肩半披式袈裟、双领下垂式袈裟,造型受到印度、东南亚鹿野苑式佛像影响,同时深度汉地化、青州化。在核心区域形成青州、诸城两个各有特征的造像组群,外围区域囊括济南、临沂地方,辐射区域远及冀南、皖北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州风格佛像 鹿野苑式佛像 青州造像组群 诸城造像组群
下载PDF
张淮深重修北大像的年代再探
3
作者 魏睿骜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3,共6页
S.4782《算会牒残卷》的写作年代寅年为咸通十一年(870)岁次庚寅。牒文中所载咸通十年(869)“官修弥勒”当即《张淮深碑》与P.4660(10)《勾当福田判官辞弁邈真赞》中所记张淮深重修北大像之事,此次重修发生在咸通十年二月底。
关键词 S.4782 张淮深 北大像
下载PDF
陕西麟游寿圣寺金代卢舍那铁佛调查与研究
4
作者 刘皓妍 李阳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114,共10页
陕西省麟游县寿圣寺内保存有金代承安元年(1196年)卢舍那铁佛一尊,其基座上有铭文多处。另在寺内保存有一通元、清时期碑刻,清晰揭示出其自唐始建,经北宋至清代的发展变迁。寿圣寺卢舍那铁佛铸造工艺复杂、造型独特,体现了金代高超的铸... 陕西省麟游县寿圣寺内保存有金代承安元年(1196年)卢舍那铁佛一尊,其基座上有铭文多处。另在寺内保存有一通元、清时期碑刻,清晰揭示出其自唐始建,经北宋至清代的发展变迁。寿圣寺卢舍那铁佛铸造工艺复杂、造型独特,体现了金代高超的铸造技术和鲜明的造像风格。此外,铁佛基座铭文及碑刻,也为研究金代至明清时期寿圣寺供养人及供养方式、金代铸造工匠群体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卢舍那铁佛 麟游县 寿圣寺
下载PDF
日本奈良东大寺卢舍那铸铜佛像考述
5
作者 赵丹阳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7期84-87,共4页
华严经典的流播带来了魏晋、唐朝时期华严思想的兴盛,进而推动了卢舍那佛造像的发展。唐王朝的强盛及对华严信仰的推崇辐射至东亚各国。统一新罗时代,朝鲜半岛上的卢舍那佛造像逐渐流行且结智拳印。日本奈良东大寺的卢舍那铸铜佛像受由... 华严经典的流播带来了魏晋、唐朝时期华严思想的兴盛,进而推动了卢舍那佛造像的发展。唐王朝的强盛及对华严信仰的推崇辐射至东亚各国。统一新罗时代,朝鲜半岛上的卢舍那佛造像逐渐流行且结智拳印。日本奈良东大寺的卢舍那铸铜佛像受由唐传来的华严思想与铜铸技术的影响得以建造,东大寺卢舍那铜佛一定程度参照了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但在背光与胁侍菩萨上两尊佛像差异明显,推测是借鉴了不同华严经典及受到本土化佛造像特征的影响所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大寺 卢舍那佛 铜佛像
下载PDF
形式的力量:帝后礼佛图形式研究
6
作者 焦琳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5期55-64,共10页
帝后礼佛图为佛教供养人像中特殊的一种,其表现形式为中心人物头戴冕冠或宝冠,周边侍者环绕在其周围或紧随其后,人物均呈出行状态。北魏时期出现的帝后礼佛图,以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及巩义石窟第1窟为主。宾阳中洞选择复杂的主从样式,是因... 帝后礼佛图为佛教供养人像中特殊的一种,其表现形式为中心人物头戴冕冠或宝冠,周边侍者环绕在其周围或紧随其后,人物均呈出行状态。北魏时期出现的帝后礼佛图,以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及巩义石窟第1窟为主。宾阳中洞选择复杂的主从样式,是因其功能并非单纯的礼佛,祈求保佑,更是通过侍者及其目光构成的复杂通道,引导已故帝后在佛祖保佑下前行。而巩义石窟特意强调身份、地位、次序、正统等,一方面可能是汉化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也因其意欲体现帝后尊容及权威而采取了规整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后礼佛图 龙门石窟 巩义石窟 供养人像 帝王像
下载PDF
南涅水石刻第568号北魏背屏坐佛造像考释
7
作者 赵蕾 卫恒先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0-83,99,共5页
山西沁县南涅水出土的第568号背屏坐佛造像是一件具有明显北魏平城时代风格的作品。通过对作品中右袒覆肩式佛衣、大衣纹饰、口衔花瓣的双狮、供养人以及博山炉等造型元素的深入研究,断定其年代大致在北魏延兴二年(471年)至太和八年(484... 山西沁县南涅水出土的第568号背屏坐佛造像是一件具有明显北魏平城时代风格的作品。通过对作品中右袒覆肩式佛衣、大衣纹饰、口衔花瓣的双狮、供养人以及博山炉等造型元素的深入研究,断定其年代大致在北魏延兴二年(471年)至太和八年(484年)。南涅水石刻第568号背屏坐佛造像为研究云冈模式南传提供了重要实物例证。它和周边地区早期的造像碑、石窟造像共同印证了涅河两岸的寺院在佛教传播中的重要地位,证明了在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平城的佛教艺术已深入到了晋东南腹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涅水 坐佛造像 平城时期 寺院
下载PDF
北齐双树背屏式佛造像形成新探
8
作者 李婧 张廷波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6-49,共14页
邺城北吴庄出土的北齐双树背屏式佛造像,以其独特双树样式与透雕工艺闻名于现存南北朝佛教造像。通过梳理此类造像样式与工艺脉络可知,双树背屏样式受甘陕佛教造像双树龛样式影响,是由西魏降民带至邺城。双树背屏式佛像在北齐时装饰一... 邺城北吴庄出土的北齐双树背屏式佛造像,以其独特双树样式与透雕工艺闻名于现存南北朝佛教造像。通过梳理此类造像样式与工艺脉络可知,双树背屏样式受甘陕佛教造像双树龛样式影响,是由西魏降民带至邺城。双树背屏式佛像在北齐时装饰一些象征净土世界的物象,如化生童子与水禽等,由此双树图像从古印度佛教美术中作为佛陀、林间的象征,转变为净土空间的象征。这是净土思想在北齐皇家、王族、平民之间流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 双树背屏式佛像 透雕
下载PDF
文旅融合视域下邺城佛造像艺术的开发与保护研究
9
作者 乔丽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2期102-106,共5页
文章结合近年来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邺城佛造像出土的文物概况,探讨在文旅融合视域下,邺城佛造像艺术保护的重要性。依托现有的佛造像资源,结合邺城旅游业开发的现状和条件,将邺城佛造像艺术与旅游产业进行融合。实现了佛造... 文章结合近年来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邺城佛造像出土的文物概况,探讨在文旅融合视域下,邺城佛造像艺术保护的重要性。依托现有的佛造像资源,结合邺城旅游业开发的现状和条件,将邺城佛造像艺术与旅游产业进行融合。实现了佛造像艺术开发与保护的新局面,适应了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文章中对佛造像开发的作用、开发的模式、开发的优势与劣势、开发的旅游价值等,做了深入分析。佛造像的开发应在保护为原则的前提下,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通过加强宣传和提升文化吸引力,为旅游者提供情感和精神需求,实现佛造像艺术的保护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为邺城旅游业带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邺城 佛造像 文旅融合 保护 开发 艺术 旅游业
下载PDF
Gold Statue of Longevity Buddha
10
作者 Courtesy of the Capital Museum Text by XU RUIPING Photo by LIANG GANG 《Women of China》 1998年第12期44-44,共1页
The Longevity Buddha is also known as Amitabha, the host of the Western Paradise, or Pure Land. Buddhists believe that the acts of making, enshrining and worship-
关键词 Gold statue of Longevity buddha
原文传递
近景摄影测量用于直接生成塑像施工图纸 被引量:6
11
作者 冯文灏 李欣 +4 位作者 江万寿 高新乔 王茜 王升定 付克勤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7-132,共6页
对高 6.1 9m的塑像模型实施近景摄影测量以直接生成高 61 .9m铜表面塑像的施工图纸。本文报道此工程中建立精度为± 0 .0 5 mm的特高精度工业测量控制网、在解析测图仪上同时处理 4个像对、对塑像进行表面处理、统计塑像耗铜量以及... 对高 6.1 9m的塑像模型实施近景摄影测量以直接生成高 61 .9m铜表面塑像的施工图纸。本文报道此工程中建立精度为± 0 .0 5 mm的特高精度工业测量控制网、在解析测图仪上同时处理 4个像对、对塑像进行表面处理、统计塑像耗铜量以及直接提供铜塑像施工图纸等项研究成果。与相仿工程相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景摄影测量 塑像 施工图纸 工业测量控制网 精度
下载PDF
咸阳成任墓地出土东汉金铜佛像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冉万里 李明 赵占锐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2-94,共13页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洪渎原成任墓地发掘了一处东汉晚期家族墓地,出土了两尊金铜佛像,它们是目前国内考古出土的时代最早的可独立供养的金铜佛像。通过对其形制特征、制作工艺和金属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初步认定系本土制作的具有犍...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洪渎原成任墓地发掘了一处东汉晚期家族墓地,出土了两尊金铜佛像,它们是目前国内考古出土的时代最早的可独立供养的金铜佛像。通过对其形制特征、制作工艺和金属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初步认定系本土制作的具有犍陀罗风格和马图拉风格的金铜佛像。这两尊金铜佛像的出土,对于佛教及佛教造像艺术的传入、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阳 东汉晚期 金铜佛像 犍陀罗 佛教中国化
下载PDF
青岛市博物馆藏双丈八佛及相关问题探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海宇 史韶霞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35,130-132,共5页
青岛市博物馆藏临淄龙泉寺遗址的一批佛教文物,包括北朝丈八佛造像两尊、北朝菩萨造像两尊、北朝大型石碑首一件、"龙泉寺记"石碑一件。这批文物保存完整,雕刻艺术精湛,是我国现存北朝重要的佛教文物。其中双丈八佛造像最为... 青岛市博物馆藏临淄龙泉寺遗址的一批佛教文物,包括北朝丈八佛造像两尊、北朝菩萨造像两尊、北朝大型石碑首一件、"龙泉寺记"石碑一件。这批文物保存完整,雕刻艺术精湛,是我国现存北朝重要的佛教文物。其中双丈八佛造像最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国内现存同类北朝丈八佛造像的比较,进一步探析丈八佛的起源以及两佛并立布局的深层社会文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市博物馆 双丈八佛 两佛并立
下载PDF
饰耳佛像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静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28,共14页
饰耳佛像系汉文化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创始于成都约南梁晚期,发展千有余年。四川为饰耳佛像首要发展区域,数量多且比较集中,南北朝晚期从川中波及到川北地区,初盛唐时期在川北地区获得较大发展,桃形耳环流行成为共同区域特征。其他地方... 饰耳佛像系汉文化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创始于成都约南梁晚期,发展千有余年。四川为饰耳佛像首要发展区域,数量多且比较集中,南北朝晚期从川中波及到川北地区,初盛唐时期在川北地区获得较大发展,桃形耳环流行成为共同区域特征。其他地方饰耳佛像数量少又极其分散,流行于唐宋时期,其中南诏大理国实例与四川有所关联。饰耳佛像中最初和少许特殊实例,可能具有释迦佛为教化众生示现穿耳意涵,绝大多数实例则是相因成习表现,目的在于塑造别致的造型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饰耳佛像 四川南北朝隋唐佛像 南诏大理国佛像
下载PDF
南京德基广场出土南朝金铜佛造像的新发现 被引量:11
15
作者 费泳 《艺术探索》 2018年第1期52-71,共20页
针对南京德基广场出土的南朝金铜佛教造像及残件,可初步考定其发生时间,并具体分析这批造像所呈现的新特点及其源流,包括背屏三尊像,佛、菩萨立莲花高坛,主尊右手施无畏印、左手下伸两指,菩萨作三髻、四髻或头戴三珠冠,X型帔帛和璎珞于... 针对南京德基广场出土的南朝金铜佛教造像及残件,可初步考定其发生时间,并具体分析这批造像所呈现的新特点及其源流,包括背屏三尊像,佛、菩萨立莲花高坛,主尊右手施无畏印、左手下伸两指,菩萨作三髻、四髻或头戴三珠冠,X型帔帛和璎珞于身体两侧呈外展式下垂,胁侍菩萨、弟子及化佛作双手合掌,飞天插件中出现托塔力士及阿育王塔等诸多造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基广场 金铜佛像 南朝 背屏
下载PDF
湖南佛教造像记十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彬彬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4-117,共4页
佛教造像记,就是为了造作佛像而表述这些功利目的和愿望诉求的文字,它们依附于造像而存在。不过,限于传统金石学厚古薄今的一贯态度,学者们更重视一些宋以前的造像记,却忽视宋以后特别是清代的造像记。本文的所辑录的十例湖南地区的明... 佛教造像记,就是为了造作佛像而表述这些功利目的和愿望诉求的文字,它们依附于造像而存在。不过,限于传统金石学厚古薄今的一贯态度,学者们更重视一些宋以前的造像记,却忽视宋以后特别是清代的造像记。本文的所辑录的十例湖南地区的明清两代造像记,系作者数十年田野考察所得。我们对明清佛教造像记应当予以相应的重视,使中国佛教文化的研究不至于出现"断层"和"死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佛教 造像记
下载PDF
建国以来我国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考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维坤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145-151,共7页
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和发展旅游业原本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孪生兄弟 ,是不可分割的。文物古迹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保护好文物则是未来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进而言之 ,在开发利用文物来发展我国旅游业这一点上 ,绝对不能以损坏文物为... 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和发展旅游业原本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孪生兄弟 ,是不可分割的。文物古迹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保护好文物则是未来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进而言之 ,在开发利用文物来发展我国旅游业这一点上 ,绝对不能以损坏文物为代价。所以说 ,恰当合理地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两者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 开发利用 乐山大佛 沙河古桥 中国 考古发掘 合理利用
下载PDF
南京栖霞山新发现的“江总残碑”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3
18
作者 费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2-78,共7页
作为南朝都城唯一保存至今的石窟遗存,南京栖霞山石窟保存并不完好,且重要龛像多缺乏纪年,虽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深入研究尚难推进。随着南京考古实物的新发现,特别是栖霞山无量殿前遗址出土的陈江总《摄山栖霞寺碑文》残碑,使以... 作为南朝都城唯一保存至今的石窟遗存,南京栖霞山石窟保存并不完好,且重要龛像多缺乏纪年,虽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深入研究尚难推进。随着南京考古实物的新发现,特别是栖霞山无量殿前遗址出土的陈江总《摄山栖霞寺碑文》残碑,使以往难以确定的问题有条件做出判断。本文着重就该残碑的铭文内容及相关造像予以考证,并对栖霞山石窟是否存有刘宋年间龛像、双佛窟的造像题材及年代、无量殿大佛的创建者、齐竟陵王造弥勒立像与栖霞寺内现存佛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霞山 摄山栖霞寺碑 南朝 佛像
下载PDF
河北正定广惠寺唐代玉石佛座铭文考释——兼议唐代国忌行香和佛教官寺制度 被引量:6
19
作者 聂顺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2-78,共7页
从河北正定广惠寺两尊唐代玉石佛像底座铭文可知:西侧佛像雕成后最初供奉于恒州龙兴寺,证明《唐会要》相关记载的正确;该佛像首次以实物形式证明,包括恒州在内的同、华等八十一州的国忌行香制度至晚于开元十五年(727)已开始实行;铭文所... 从河北正定广惠寺两尊唐代玉石佛像底座铭文可知:西侧佛像雕成后最初供奉于恒州龙兴寺,证明《唐会要》相关记载的正确;该佛像首次以实物形式证明,包括恒州在内的同、华等八十一州的国忌行香制度至晚于开元十五年(727)已开始实行;铭文所列开元十五、十六两年先朝9次国忌日,均以其在一年中的时序而非诸帝后的在位先后为序,反映了地方官在执行国忌行香制度时的实际运作;贞元十一年(795)西侧佛像因供奉该像的殿堂被毁,被临时迁至当寺(即恒州龙兴寺)食堂内安置,"都检校"龙兴寺"重修造"且出任龙兴寺寺主者为"开元寺僧智韶",体现了中唐时期开元寺作为一州官寺,对于当州其他寺院佛教事务的管辖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佛教 广惠寺 玉石佛像铭文 国忌行香 佛教官寺
下载PDF
首都博物馆馆藏天保二年北齐铜鎏金小造像无损检测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瑞廷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7-642,共6页
利用体视显微镜、X射线荧光能谱仪两种科技手段,从佛像制作工艺入手,对首都博物馆馆藏的北齐天保二年铜佛造像开展文物无损科技研究.结果表明,造像为青铜失蜡法铸造,然后錾刻细部,最后进行鎏金.此外,北齐錾刻技术中的錾刀类别、錾刻步... 利用体视显微镜、X射线荧光能谱仪两种科技手段,从佛像制作工艺入手,对首都博物馆馆藏的北齐天保二年铜佛造像开展文物无损科技研究.结果表明,造像为青铜失蜡法铸造,然后錾刻细部,最后进行鎏金.此外,北齐錾刻技术中的錾刀类别、錾刻步骤及顺序等具体细节以及这个时期汉字与现代汉字的对比,都在该造像的研究中得到解读,这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早期铜佛造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 铜佛造像 体视显微镜 X射线荧光能谱仪 无损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