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Governance System and Capacity in Line with the Rule of Law
1
作者 李洪雷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22年第4期531-552,共22页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held in 2012,XI Jinping,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has made a series of vital expositions on the promotion of modernization of 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held in 2012,XI Jinping,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has made a series of vital expositions on the promotion of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capacity in line with the rule of law.The law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for governing a country,and the rule of law supports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process and capacity.Promoting the rule of law on all fronts is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for develo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capacity.Comprehensive law-based governance in all areas should be promoted to advance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Furthermore,law-based thinking and methods should be used to address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in this moderniza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 Jinping Thought on the rule of law exercising law-based governance on all fronts and advancing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deepening reform fairness and justice
原文传递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International Law:View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upply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Goods
2
作者 Shi Jingxia 邵亚楠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21年第4期20-37,共18页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s facing the dilemma of an insufficient supply of public goods due to the conjunction of various forces and factors including the profound impact of the economic crisis,increased trade pr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s facing the dilemma of an insufficient supply of public goods due to the conjunction of various forces and factors including the profound impact of the economic crisis,increased trade protectionism,changes in the glob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the 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is a non-rivalrous and non-excludable public good provided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by China as a responsible major country in the new era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law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and guaranteeing the supply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goods(IPGs).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the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environment has changed dramatically,with the rule of law being the basic premise and important guarantee of the long-term and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BRI.In pursuing the BRI,buttressed as it is by the rule of law,China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diversified governance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international soft and hard law and make judicious use of existing bilateral,regional and multilateral international legal mechanisms.In addition,China must als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rules and must innovate and improve its ability to supply rules for investment,trade liberalization,etc.Buttressed by international law,the BRI should focus not only on recent concrete initiatives in trade and investment liberalization,but also on the long-term plann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al supply,so as to realize the vision and goals of the B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 international public goods BRI buttressed by the rule of law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international law
原文传递
以高水平法治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3
作者 陈兵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6-93,共8页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数据与算法、算力作为质优的创新型要素,优化其配置成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一环。在优化要素配置过程中,数据流通、算法开发与算力协同都离...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数据与算法、算力作为质优的创新型要素,优化其配置成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一环。在优化要素配置过程中,数据流通、算法开发与算力协同都离不开法治的支撑,同时,整体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也需要法治的保障。从实践出发,良法善治在消除和打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痛点方面能发挥积极作用,以促进新型生产关系适配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此,需在法治框架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推动数据要素有序开放流通,完善人工智能算法治理体系和算力协同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质优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据流通 算法规制 算力协同 良法善治
下载PDF
外贸、外资与经济再全球化
4
作者 郑业鹭 《中国发展》 2024年第3期37-65,共29页
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再全球化,我国外贸外资和知识产权国际贸易面临新的困难、机遇与挑战。通过材料分析和实地调研十个城市的外贸外资和知识产权国际贸易情况,了解到各地方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如通关便利化水平、推进两岸融合发展... 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再全球化,我国外贸外资和知识产权国际贸易面临新的困难、机遇与挑战。通过材料分析和实地调研十个城市的外贸外资和知识产权国际贸易情况,了解到各地方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如通关便利化水平、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开展制度型开放试点等方面取得新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国际贸易纷争增多、国内企业内卷所致外贸产品质量下降、部分行业协会作用发挥不够、跨境数据流动国际规则差异等十个问题。综合调查研究,该文提出十点政策建议,包括:积极参与经济再全球化过程,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力量;强化优势产品及供应链保障,占领全球市场制高点;构建相关评估体系,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国际贸易水平;探索跨境数据流动便利,促进数字贸易发展;制定外资认定流程标准,完善市场准入清单;积极减轻企业负担,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改善政府监管模式,发挥行业协会功能;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维护海外中国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经济治理 国际贸易 外商直接投资 货物贸易 服务贸易 知识产权贸易 数字贸易 涉外法治
下载PDF
整体系统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法治建构的应然逻辑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祖增 王灿发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5-188,共14页
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目标,需要以法治保障作为核心论题。整体系统观作为一种聚合于传统文化、政治思想及哲学理论等诸多学科的全景化研究视角,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机理与法治建构原理予以有机... 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目标,需要以法治保障作为核心论题。整体系统观作为一种聚合于传统文化、政治思想及哲学理论等诸多学科的全景化研究视角,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机理与法治建构原理予以有机统合,与黄河流域生态法治的秩序期待和构造逻辑相契合。以此为分析工具,整体系统观视域下的黄河流域生态法治向度应基于法理基础的铺陈与“良法善治”的建构两个理路展开。之于前者,黄河流域生态法治建构的法理基础以时间、理念与规范三个场域为基本构成,以纵向时间的回溯与预见、权力主义与专业主义的整合、公私法的交融为进阶呈现;之于后者,理想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法治构造应依照以下进路展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这部综合性立法为基础,对下位法进行补位与修订,建构层次分明、逻辑严谨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从提升流域治理效能的目标定位出发,以立法确立的流域协调机制为统筹,实现“环境权利—环境权力”二元架构均衡配置基础上法律实施机制的协同作用;以适度环境司法能动主义为价值遵循,塑造预防性价值为主、救济性功能为辅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障体系;建立“三位一体”守法机制,推动形成党政领导干部带头守法、企业模范尊法、社会公众全民崇法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守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整体系统观 法治建构 法理基础 良法善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
下载PDF
中国式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法治逻辑 被引量:2
6
作者 姚荣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42,共7页
从管理走向治理的历史性转变,不仅意味着多元主体共享治理权限,更意味着法治思维与方式的引入。全面依法治国时代的到来,使得国家和社会生活逐渐走向法治化,国家和社会治理都经历了一场深刻的革命。法治中国命题的提出,为中国式教育治... 从管理走向治理的历史性转变,不仅意味着多元主体共享治理权限,更意味着法治思维与方式的引入。全面依法治国时代的到来,使得国家和社会生活逐渐走向法治化,国家和社会治理都经历了一场深刻的革命。法治中国命题的提出,为中国式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契机。在公民对公平优质受教育权的诉求日趋强烈以及教育领域争议案件持续增多的背景下,教育治理逐渐发展成为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的重要场域。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成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为破除教育治理中长期存在的诸多体制机制壁垒,破解法律制度困境,中国式教育治理的现代化必须根植于法治逻辑。从长远来看,我国应聚焦教育法典编纂与教育法的体系化、教育争议的实质性化解、教育治理效能提升以及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变革等教育法治建设的基本议题,促进教育治理迈向实质法治与人权保障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治理现代化 法治中国 良法善治 法治逻辑
下载PDF
数字弱势群体倾斜保护原则的证成与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顾秀文 《时代法学》 2023年第5期65-74,共10页
倾斜保护原则,发轫于劳动法中从“身份”到“契约”的逆转,以克服契约所体现的“形式平等”。将倾斜保护原则植入数字弱势群体权利保障,具有充分的正当性。数字弱势群体倾斜保护原则的逻辑起点是数字人权保障,核心功能是矫正数字不平等... 倾斜保护原则,发轫于劳动法中从“身份”到“契约”的逆转,以克服契约所体现的“形式平等”。将倾斜保护原则植入数字弱势群体权利保障,具有充分的正当性。数字弱势群体倾斜保护原则的逻辑起点是数字人权保障,核心功能是矫正数字不平等,有助于实现数字法治领域的良法善治。数字弱势群体倾斜保护原则与人本主义的技术转向相契合、与数字正义的价值目标相一致,与利益均衡的调整方法相共通。就数字弱势群体倾斜保护原则的具体构造而言,主要是针对“显性”数字弱势群体与“隐性”数字弱势群体,以社会连带、分配正义与社会平等为“倾斜”之内涵,完善并优化数字弱势群体倾斜保护的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以实现数字实质正义,推动技术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正义 良法善治 数字不平等 数字人权 弱势群体
下载PDF
同理心正义视域下严格执法的困境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巩璐兰 韩宏伟 《伊犁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56-63,共8页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严格执法。在严格执法过程中,需要将法治的力度和温度有效地结合起来,彰显社会公平正义。特别是对社会弱势者要秉持一定的同理心,将同理心正义融入严格执法之中。严格执法与同理心正义密切相关,同理心正义是...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严格执法。在严格执法过程中,需要将法治的力度和温度有效地结合起来,彰显社会公平正义。特别是对社会弱势者要秉持一定的同理心,将同理心正义融入严格执法之中。严格执法与同理心正义密切相关,同理心正义是严格执法的应有之义,严格执法是同理心正义的基础和前提。严格执法过程中同理心正义的缺乏,主要原因在于执法者并未完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执法者的自身局限、执法方式的不规范性等。要消解执法过程中同理心正义缺失的问题,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创新执法方式。严格执法中嵌入同理心正义,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决定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核心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格执法 同理心正义 以人民为中心 公平正义 法治政府
下载PDF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法理观照:理论逻辑及其展开
9
作者 杨垚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9,共9页
新时代美好生活作为一个复合型的法政治学概念,是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所向往的更高层次幸福生活的回应。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和制度建构,新时代美好生活样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等多维度的美好生活样态之实现,必须以法律为... 新时代美好生活作为一个复合型的法政治学概念,是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所向往的更高层次幸福生活的回应。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和制度建构,新时代美好生活样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等多维度的美好生活样态之实现,必须以法律为有效保障手段。因此,在对新时代美好生活制度建构的过程中,透过习近平法治思想,可引申出新时代美好生活应当蕴含着“以人为本”“良法善治”与“公平正义”的法理意蕴。这三者在新时代美好生活样态的建构中存在着承前启后的内在逻辑关系,故厘清这三者在新时代美好生活范式建构中的逻辑地位,对人民群众所向往的新时代美好生活之实现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习近平法治思想 以人为本 良法善治 公平正义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善治”思想及其对基层治理的启示
10
作者 夏美武 卢玉青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03-109,共7页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存有“善治”的治理思想,其中,公民教育、依法治理、公平正义三个方面,对我国基层治理有所启迪。
关键词 善治 基层治理 群众教育 依法治理 公平正义
下载PDF
“良法善治”在中国法治图景下的样态呈现
11
作者 李露雅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5-94,共10页
中国法治兼具工具性与实践性、传统性与创新性的时代特征要求中国要走出一条运用法理思维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良法善治”道路。“良法善治”在中国法治的整个图景下呈现出复杂的新样态,“良法”与“善治”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 中国法治兼具工具性与实践性、传统性与创新性的时代特征要求中国要走出一条运用法理思维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良法善治”道路。“良法善治”在中国法治的整个图景下呈现出复杂的新样态,“良法”与“善治”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辩证统一于“人民”,是“以人为本”的法治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民性的特征决定了它能够将为人民服务贯彻到底,是推动“良法善治”实现的最佳领导团体。权利是人民能够获得利益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权利保护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良法善治”实现的直观表现。民生问题是“以人为本”能否得到实现的根本问题,社会主义福利保障制度的完善是解决民生问题,实现“良法善治”的现实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良法善治 以人为本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的现代法治:良法与善治 被引量:22
12
作者 严金明 张东昇 迪力沙提·亚库甫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共9页
研究目的:立足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探索国土空间规划法治化的基本内涵、总体思路与逻辑框架,为国土空间规划现代法治的研究和实施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规划法治化的本... 研究目的:立足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探索国土空间规划法治化的基本内涵、总体思路与逻辑框架,为国土空间规划现代法治的研究和实施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规划法治化的本质就是国土空间规划的“良法”和“善治”,应当遵循“良”的价值理念与“法”的完整体系、“善”的思维意识与“治”的秩序机制的总体思路来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法治化框架;(2)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的“良法”体系包括规划法律法规体系、地方法规规章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规划成果体系,“善治”平台则包括规划编制审批、规划实施监督、规划信息平台和规划工作平台。研究结论: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法治化的逻辑框架,提出完善和健全规划治理体系的具体路径,有助于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现代法治进行顶层设计,以及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法治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法治化 良法善治
下载PDF
善治视域下公民参与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建国 刘小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29,共8页
善治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一种理想模式已经确立为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方针并予以推进实施。善治模式关注的是公民与国家之间一种全新的合作关系,在此种治理理念下,国家还权于民、还政于民,公民成为国家治理的主体之一。善治要求以人民为... 善治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一种理想模式已经确立为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方针并予以推进实施。善治模式关注的是公民与国家之间一种全新的合作关系,在此种治理理念下,国家还权于民、还政于民,公民成为国家治理的主体之一。善治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民主权,因而,吸纳公民参与国家治理乃是善治的基本要义,亦是现代法治的内在要求。公民参与以其约束权力任性的制度保障性功能来推动国家善治的实现,然而在国家治理实践中,公民参与的路径和方式仍存在一些机制性障碍,需要进一步完善公民参与的制度机制,以助力于国家善治的推行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治 法治 公民参与 培育路径
下载PDF
走向乡村善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研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高其才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3-121,共9页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应当从治理体系、治理方式、治理功能、治理体制、治理重点、治理目标等方面理解和把握其构成要素。这一乡村治理体系具有自治型治理、融合式治理、整体型治理、转型态治理、合...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应当从治理体系、治理方式、治理功能、治理体制、治理重点、治理目标等方面理解和把握其构成要素。这一乡村治理体系具有自治型治理、融合式治理、整体型治理、转型态治理、合作型治理、本土化治理、嵌入性治理、发展式治理、协商性治理、共识型治理等特点。我们需要正确处理村民自治与法治的关系,发挥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与外在力量的双重作用,重视城乡人口双向流动治理等关键问题。在实践路径方面,应当总结村组治理实践经验、适度推行乡村治理试点、吸纳乡村固有治理资源、重视乡村社会智慧治理、发挥乡村人才积极作用等,以走向乡村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善治 自治 法治 德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立法原则 被引量:24
15
作者 宋方青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42,共11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这一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性和引领性。...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这一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性和引领性。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始终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显著特征,良法善治是贯穿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以民为本、公平正义的立法原则,源于习近平总书记以民为本、人民利益至上的执政理念和伟大情怀。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是不断提高我国立法质量和效率的思想引领和制度建构的根本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了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其深邃的战略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立法理论,必将有力引领和推动新时代立法工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立法原则 以民为本 公平正义 良法善治 制度建构
下载PDF
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 被引量:37
16
作者 莫纪宏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20,2,共6页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与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相对应的国家软实力"现代化"提出的要求。文本指出,"法治精神"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qu...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与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相对应的国家软实力"现代化"提出的要求。文本指出,"法治精神"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要求,"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既需要完善静态的法律体系,也需要建立健全动态化的法治体系,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要求建立符合法治原则的规则体系、公共权力配置体系、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系和基本义务体系、国家责任体系和政府责任体系以及公民的"普遍责任体系"。"现代化"的国家治理能力实际上要求国家治理活动中能够有效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国家生存和发展中出现的重大而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治理事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学理论 国家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现代化 法治精神 善治
下载PDF
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改革的法治化路径 被引量:37
17
作者 袁钢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6,46,共8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启动,确立了"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管理竞技体育的同构模式,该模式具有历史合理性和局限性。在公共事务社会化管理和"放管服"改革大背景下,全国性单...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启动,确立了"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管理竞技体育的同构模式,该模式具有历史合理性和局限性。在公共事务社会化管理和"放管服"改革大背景下,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管理体制改革必然选择法治化改革路径。这就要求必须明确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权利是来自法律授权和会员权利;作为独立民事主体,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必须与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脱钩,与体育行政部门建立契约型合作关系;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自主制定章程来明确其权利义务;通过完善委员(理事)会建设,加强会员建设,建立监督机构和健全治理规则来提升其自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 竞技体育 善治 法治
下载PDF
“善治”是个什么概念——与俞可平先生商榷 被引量:13
18
作者 周安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8-44,157,共7页
在汉语中,善治可在两种意义上理解,一是善于治理,二是良好的治理。无论是善于治理,还是良好的治理,对治理的主体和善的内容都没有限定。因此,治理之所以可被称为"善治",并不在于其治理主体是否加入了非政府因素而变得多元,而... 在汉语中,善治可在两种意义上理解,一是善于治理,二是良好的治理。无论是善于治理,还是良好的治理,对治理的主体和善的内容都没有限定。因此,治理之所以可被称为"善治",并不在于其治理主体是否加入了非政府因素而变得多元,而在于其治理的过程和状态是否具有"善"的内容。而从"善"的内容理解,善治之"善"只是"抽象的善",因评价主体的不同而不同,其证成必须依赖于"具体的善"。但是,俞可平先生基于良好的政治诉愿,对善治只作现代政治理念的理解,并认为善治优于法治。国人本已脆弱的法治观念非但不能借"善治"而改观,相反还可能因此而进一步被削弱。因此,在笔者看来,"善治"这一目前炙手可热的学术名词在国家治理意义上可能只是学术的负资产,并不产生知识增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治 善政 法治 治理
下载PDF
论政府法治论视角下的社会治理方法与路径 被引量:5
19
作者 秦媛媛 刘同君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2-111,共10页
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框架体系中,政府承担着“负责”的角色功能,是推动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社会治理必然在法治化轨道上循序推进,“政府法治论”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提供了理... 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框架体系中,政府承担着“负责”的角色功能,是推动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社会治理必然在法治化轨道上循序推进,“政府法治论”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提供了理论分析工具与价值支撑。在“政府法治论”的理论视角下,社会治理的价值目标是实现善治,而“依法律善治”则是其最佳的方法选择;社会治理的逻辑路径是实现政府法治化,坚持党的领导、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与推动制度创新,分别是实现政府法治化的核心问题、实质问题与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法治论 依法律善治 社会治理法治化
下载PDF
礼法传统与良法善治 被引量:17
20
作者 俞荣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56,130,共4页
中华法系是以儒家思想为灵魂的礼法法系,中国传统法文化是一种礼法文化,中华礼法传统中蕴含着"良法善治"和现代法治的文化营养。我国法学和法制正面临着革命性的转型,建设"法治中国"应当借鉴礼法传统智慧。
关键词 中华法系 礼法传统 良法善治 法制转型 法治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