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adenovirus-mediated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early retinal neuropathy of diabetes in rats 被引量:1
1
作者 Chao Wan Ning-Ning Liu +2 位作者 Li-Min Liu Na Cai and Lei Ch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0年第2期145-148,共4页
AIMTo observe effect of adenovirus-mediated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early retinal neuropathy of diabetes in rats.
关键词 diabetic retinopathy tyrosine hydroxylase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denovirus
下载PDF
Protective effect of adenovirus-mediated BDNF gene expression on spinal axon following in rat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2
作者 沈岳 廖维宏 +5 位作者 王国强 李芳 伍亚民 龙在云 李应玉 陈恒胜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0年第4期266-269,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xogenous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 expression on in- jured spinal cord by being injected into the cord following its reconstruction with adenovirus. Method: A r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xogenous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 expression on in- jured spinal cord by being injected into the cord following its reconstruction with adenovirus. Method: A reliable rat model with injury of different gradation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a weight-drop apparatus with a laser compression recorder. The replicate-defect recombinant adenoviral vector containing BDNF gene was transferred into the site of injured spinal cord by direct injection. The validity of gene transfer was verified with X-Gal staining.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injured ax- on were studied quantitatively. The expression of BDNF mRNA, and immunocytochemical reactivity of BDNF and neurofila- ment(NF) in injured cord of ra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It was verified that the spinal coal could be effectively infected by injecting the adenoviral vector into the injured cord, and the reporter gene was expressed. The loss of axons reduced following the in vivo infection of adenoviral vector carrying exogenous BDNF gene after in injury, while more NF immunopositive ax- ons than that of normal spical cord were found. Conclusion: With in vivo transfer of adenovirus vector into the injured site, a certain extent of protection could be provided to the injured axons by increasing local expressions of exogenous DBNF, and renovation of the cytoskeleton in the injured neurons was facilitated. These double effects are both important in gene therapy of spinal cord inju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AL CORD injury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denovirus vector weight-drop model
下载PDF
Transfection of the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ene promotes neuronal differentiation 被引量:7
3
作者 Jie Du Xiaoqing Gao +3 位作者 Li Deng Nengbin Chang Huailin Xiong Yu Zhe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33-40,共8页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recombinant adenovirus vector-transfected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ere induced to differentiate into neuron-like cells using inductive medium containing retinoic ...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recombinant adenovirus vector-transfected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ere induced to differentiate into neuron-like cells using inductive medium containing retinoic acid an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Cell viability, micro- 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positive cell ratio,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nerve growth factor and growth-associated protein-43 protein in the su- pernata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ompared with empty virus plasmid-transfected bone marrow mes- enchymal stem cells. Furthermore,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nerve growth factor and growth-associated protein743 mRNA levels in cell pellets were statistically higher in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one marrow mesen- chymal stem cells compared with empty virus plasmid-transfected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ave a higher rate of induction into neuron-like cells, and this enhanced differentiation into neuron-like cell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up-regulated expression of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nerve growth factor and growth-associated protein-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ell differentiation neu-ron-like cells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recombinant adenovirus vector TRANSFECTION retinoic aci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nerve growth factor growth-associated protein-43 neuralregeneration
下载PDF
一株鹅源禽腺病毒4型的分离及致病性
4
作者 王艳 高亚东 +1 位作者 蒋成辉 曾巧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232-4240,共9页
2023年,昆明一朗德鹅场部分雏鹅出现软脖子症状,伴有零星死亡,病变疑似禽心包积液综合征(hydropericardium syndrome,HPS)。本研究旨在对本次雏鹅病因进行分子病毒学诊断和病原的致病性研究。采集肝病料接种鸡肝癌细胞(leghorn male hep... 2023年,昆明一朗德鹅场部分雏鹅出现软脖子症状,伴有零星死亡,病变疑似禽心包积液综合征(hydropericardium syndrome,HPS)。本研究旨在对本次雏鹅病因进行分子病毒学诊断和病原的致病性研究。采集肝病料接种鸡肝癌细胞(leghorn male hepatocellular cells,LMH):1)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取培养液负染、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形态;2)靶标4型禽腺病毒(serotype 4 fowl adenovirus,FAdV-4)的衣壳蛋白编码基因hexon基因进行PCR诊断,对扩增基因序列进行遗传演化分析;3)以5×10^(5.5)TCID_(50)/羽的剂量皮下注射感染10日龄健康泰州鹅,进行动物回归感染以确证其致病性。结果显示,将病料上清接种LMH细胞48~72 h后CPE明显,细胞圆缩、间隙变大、随后碎裂、逐渐脱落,电镜观察见二十面体无囊膜病毒粒子;PCR检测FAdV-4阳性,分离纯化病毒,命名为YNKM2023株;hexon基因的遗传演化分析显示,分离株与国内已有的鸡、鸭FAdV-4流行毒株相似性高达99.8%~99.9%,与印度分离株相似性为99.5%~99.6%。接种感染后,泰州鹅未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但感染后3 d开始出现HPS的特征性病变,感染后6 d检测到中和抗体。综上,本研究成功分离到鹅源FAdV-4/YNKM2023株,该毒株与国内已有的鸡鸭流行毒株高度同源,尚未发生明显的基因漂移。分离株可以感染鹅,病毒可以在雏鹅体内复制引起组织器官病变并产生免疫应答,对鹅表现出一定的致病性,这有助于了解FAdV-4在鹅群的流行情况及其对雏鹅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源 禽腺病毒4型(FAdV-4) 分离 致病性
下载PDF
鸽源禽腺病毒XY20株Hexon全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5
作者 朱小甫 吴旭锦 +4 位作者 尹宝英 郑红青 彭腾 杨尚彤 李藤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02-107,119,共7页
为了明确鸽源禽腺病毒主要致病性相关基因的分子特征,试验对Hexon基因分段进行PCR扩增,并在测序后拼接为完整的XY20株Hexon基因,通过DNAStar 7.1软件将其与从GenBank中选择的49株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进行序列比对,绘制系统进化树,... 为了明确鸽源禽腺病毒主要致病性相关基因的分子特征,试验对Hexon基因分段进行PCR扩增,并在测序后拼接为完整的XY20株Hexon基因,通过DNAStar 7.1软件将其与从GenBank中选择的49株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进行序列比对,绘制系统进化树,分析氨基酸位点变异情况;通过SOPMA在线软件预测分析Hexon基因编码的Hexon蛋白的二级结构,通过http://www.cbs.dtu.dk/services/NetNGlyc/程序预测Hexon蛋白的N-糖基化位点。结果表明:XY20株Hexon基因序列全长为2814 bp,编码937个氨基酸;XY20株属于C群FAdV-4型,与各群代表毒株Hexon基因的核苷酸相似性在71.7%~100%之间,推导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76.8%~100%之间,与我国近几年禽腺病毒流行毒株GX-1、HB1510、HLJ 160826等的Hexon基因相似性为100%。与国外C群FAdV-4型毒株相比,XY20株的氨基酸中存在31个变异位点。XY20株Hexon蛋白的二级结构及11个N-糖基化位点与FAdV-4型早期毒株ON1相比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说明XY20株与早期FAdV-4型毒株Hexon蛋白抗原性一致,且极有可能源自鸡群FAdV-4型流行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源 禽腺病毒 Hexon基因 序列分析 Hexon蛋白
下载PDF
LPS通过ROS/p38/MAPK信号通路对鹅胚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钟粤韵 杨舒展 +7 位作者 陈非玥 陆智儿 李冰心 李婉雁 田允波 黄运茂 许丹宁 曹楠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24-2232,共9页
【目的】建立鹅胚肝细胞的分离培养技术,探索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影响鹅胚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为鹅肝脏功能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6~18日龄无特定病原鹅胚,无菌条件下取鹅胚肝脏并用2%胶原酶Ⅳ消化,过细胞... 【目的】建立鹅胚肝细胞的分离培养技术,探索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影响鹅胚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为鹅肝脏功能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6~18日龄无特定病原鹅胚,无菌条件下取鹅胚肝脏并用2%胶原酶Ⅳ消化,过细胞筛后分离培养鹅胚肝细胞并进行PAS染色鉴定。在鹅胚肝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0(对照组)、0.1、1.0、10μg/mL)LPS,分别于12、24、36 h收集细胞,采用试剂盒检测鹅胚肝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凋亡关键基因(caspase3、caspase9、p38)mRNA表达量。【结果】试验成功从鹅胚中分离出肝细胞并进行培养,鹅胚肝细胞形态完整,贴壁率高,存活率高,能稳定生长。PAS染色结果显示,鹅胚肝细胞质呈深浅不一的紫红色,肝细胞核呈蓝色。添加不同浓度LPS后发现,鹅胚肝细胞有氧化损伤情况,其中1.0μg/mL LPS组鹅胚肝细胞内ROS水平升高。添加LPS后鹅胚肝细胞晚期细胞凋亡受到抑制,除36 h外,细胞凋亡关键基因caspase 3、caspase 9、p 38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了较稳定的鹅胚肝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添加不同浓度LPS后鹅胚肝细胞内ROS水平升高,激活p38/MAPK通路,且细胞凋亡受到一定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胚肝细胞 脂多糖(LPS) ROS/p38/MAPK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鹅Ⅲ群腺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彬 秦爱建 +2 位作者 刘岳龙 金文杰 袁维锋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4-17,共4页
采集无临床症状鹅的泄殖腔分泌物或或病鹅的肠道、肝脏、脾脏 ,按常规方法制成接种液接种鸭胚 ,以血凝和血凝抑制的方法检测病毒。结果表明 :从 5 0多个样品中分离到 2株腺病毒 ,分别命名为 H5 J2 4和 N8J8。这 2株病毒均能凝集鸡、鸭... 采集无临床症状鹅的泄殖腔分泌物或或病鹅的肠道、肝脏、脾脏 ,按常规方法制成接种液接种鸭胚 ,以血凝和血凝抑制的方法检测病毒。结果表明 :从 5 0多个样品中分离到 2株腺病毒 ,分别命名为 H5 J2 4和 N8J8。这 2株病毒均能凝集鸡、鸭、鹅的红细胞 ,其凝集作用可被抗 Y81 G4株鹅腺病毒多抗血清所抑制 ,但不能被抗新城疫病毒单抗、抗 H5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单抗所抑制。经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和 PCR检测 ,证明这 2株病毒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群腺病毒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鹅源腺病毒全基因组DNA酶切片段的克隆 被引量:4
8
作者 徐福洲 崔治中 +3 位作者 段玉友 刘岳龙 孙怀昌 何良梅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4-47,共4页
利用 1株鹅源腺病毒 Y81G4 株 ,经鹅胚增殖后收获尿囊液 ,用差速离心法纯化病毒子并提取病毒基因组 DNA.病毒 DNA经 H ind 酶切后共产生 1 0个片段 ,分别回收各酶切片段 ,与经 H ind 单酶切的p UC1 8连接 ,获得 8个不同的重组质粒 .对... 利用 1株鹅源腺病毒 Y81G4 株 ,经鹅胚增殖后收获尿囊液 ,用差速离心法纯化病毒子并提取病毒基因组 DNA.病毒 DNA经 H ind 酶切后共产生 1 0个片段 ,分别回收各酶切片段 ,与经 H ind 单酶切的p UC1 8连接 ,获得 8个不同的重组质粒 .对于未克隆到的两末端片段 ,经碱处理去除末端蛋白后 ,以平端和 H ind 粘端与经 Sma 和 H ind 双酶切的 p UC1 8连接 ,获得了重组质粒 p GAHC和 p GAHI.克隆的各酶切片段 ,通过酶切电泳和 Southern blotting结果鉴定 ,证明已分别克隆到该病毒基因组 DNA H ind 酶切片段 ,且各酶切片段大小之和约为 3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源腺病毒 基因组 酶切片段 克隆
下载PDF
人血管生长素衍生物的重组腺病毒制备 被引量:4
9
作者 黄盛东 董书强 +2 位作者 张宝仁 梅举 李白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0-422,共3页
目的 :构建并鉴定血管生长素 (ANG)衍生物重组腺病毒 ,为心肌缺血区促血管生长因子基因转染研究作准备。方法 :ANG衍生物 D116 H - ANG重组粘粒与腺病毒 DNA末端肽复合物混合后以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 2 93人胚肾细胞株细胞。结果 :酶切... 目的 :构建并鉴定血管生长素 (ANG)衍生物重组腺病毒 ,为心肌缺血区促血管生长因子基因转染研究作准备。方法 :ANG衍生物 D116 H - ANG重组粘粒与腺病毒 DNA末端肽复合物混合后以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 2 93人胚肾细胞株细胞。结果 :酶切结果显示 ,重组粘粒中 ,D116 H - ANG插入方向正确 ,所获重组腺病毒带有 ANG衍生物基因。结论 :所获重组腺病毒为 E1 ,E3缺陷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长素衍生物重组腺病毒 心肌缺血 基因治疗
下载PDF
鹅源腺病毒基因组DNA物理图谱的构建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福洲 崔治中 +2 位作者 刘岳龙 段玉友 孙怀昌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0年第4期388-394,共7页
将鹅源腺病毒Y81G4 株全基因组DNA的HindⅢ酶切片段分别插入质粒 pUC18,成功构建了全基因组DNA文库。在此基础上 ,将重组质粒携带的插入片段切出、回收并分别用地高辛标记后作为探针 ,与经限制酶BamHI、EcoRI、PstI、EcoRV消化的病毒基... 将鹅源腺病毒Y81G4 株全基因组DNA的HindⅢ酶切片段分别插入质粒 pUC18,成功构建了全基因组DNA文库。在此基础上 ,将重组质粒携带的插入片段切出、回收并分别用地高辛标记后作为探针 ,与经限制酶BamHI、EcoRI、PstI、EcoRV消化的病毒基因组DNA进行SouthernBlotting ,杂交结果经比较综合后获得了该病毒基因组DNA的HindⅢ、BamHI、EcoRI、PstI、EcoRV限制性内切酶的物理图谱。利用已发表的含有鸡EDS76病毒AA 2株基因组DNA右末端的重组质粒pBE4 2作为探针 ,与本病毒两末端重组质粒进行SouthernBlotting ,根据同源性杂交结果确定了本病毒基因组DNA物理图谱与EDSVAA 2株相应的方向。本病毒基础因组DNA物理图谱的精确构建 ,为进行基因组结构分析 ,筛选复制非必需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源腺病毒 基因组DNA 物理图谱
下载PDF
福建省番鸭小鹅瘟流行毒株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锋强 程晓霞 +2 位作者 朱小丽 陈少莺 江丹丹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96-801,共6页
【目的】旨在研究福建省番鸭小鹅瘟病流行毒株及病毒遗传变异状况。【方法】从福建省番鸭主要饲养区收集临床疑似番鸭小鹅瘟病例30份,进行病原学检测、病原分离、病毒感染试验、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0份疑似病例中有15份为... 【目的】旨在研究福建省番鸭小鹅瘟病流行毒株及病毒遗传变异状况。【方法】从福建省番鸭主要饲养区收集临床疑似番鸭小鹅瘟病例30份,进行病原学检测、病原分离、病毒感染试验、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0份疑似病例中有15份为番鸭源鹅细小病毒(Muscovy duck-origin goose parvovirus,MDGPV)感染,占比50%。分离到的15株MDGPV均能致死番鸭胚,番鸭感染后发病率为60%~100%,死亡率为40%~60%。15株MDGPV分离毒VP 1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在99.5%以上,与MDGPV-PT株同源性在96%以上,未发生碱基缺失、插入或基因重组,较为稳定;而与番鸭细小病毒MDPV-P株同源性小于90%。进化树分析显示15株分离毒与MDGPV-PT株属于同一分支,而与MDPV-P株属于不同分支。【结论】福建省2018年流行的MDGPV毒株与1997年分离的MDGPV-PT株致病性和基因序列特性相似,无明显变化,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特性比较稳定,遗传变异程度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小鹅瘟 番鸭源GPV 流行毒株 病原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移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廖维宏 王国强 +3 位作者 沈岳 李芳 张微微 焦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8,共6页
目的 :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基因转移对创伤性脑损伤 (TBI)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 4μl重组腺病毒载体注入承受单侧大脑皮质重锤打击大鼠的海马 ,对照组注射病毒缓冲液... 目的 :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基因转移对创伤性脑损伤 (TBI)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 4μl重组腺病毒载体注入承受单侧大脑皮质重锤打击大鼠的海马 ,对照组注射病毒缓冲液。伤后 3小时及 1、3、7和 14日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单标和双标染色、原位杂交 /组织化学染色及 DNA原位末端标记等方法 ,检测大鼠伤侧大脑皮质和海马各区 i NOS、BDNF及凋亡相关信号表达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各损伤组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各区 i NOS阳性细胞于伤后 3小时开始显著增多 ,3日达高峰。多数 i NOS阳性细胞同时呈现凋亡相关蛋白阳性反应或分子生物学标记方法(TUNEL )阳性反应 ,但很少同时表达 BDNF m RNA。注射病毒载体组伤后 3日和 7日 ,海马 CA1区和海马齿状回门区 (DH)表达 i NOS、凋亡相关蛋白的细胞及凋亡细胞均显著减少 (P均 <0 .0 1) ,而表达 BDNF m RNA的神经元显著增多。结论 :TBI诱导海马细胞表达 i NOS及诱导海马细胞凋亡 ;腺病毒介导的 BDNF基因转移通过下调 i NOS表达 ,增加 BDNF表达及减少细胞凋亡而保护海马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腺病毒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一氧化氮合酶 脑损伤 创伤性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郑培惠 魏奉才 +2 位作者 晋国营 单秀丽 孙树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Ad-hBMP-2)基因转染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的可行性及其成骨特性。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腹股沟的脂肪组织,经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获得ADSCs,分别转染以腺病毒为载体的绿色荧光蛋白(Ad-GFP)基...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Ad-hBMP-2)基因转染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的可行性及其成骨特性。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腹股沟的脂肪组织,经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获得ADSCs,分别转染以腺病毒为载体的绿色荧光蛋白(Ad-GFP)基因和Ad-hBMP-2基因。用荧光显微镜每隔12h观察转染Ad-GFP的细胞,并确定转染率,观察其形态变化,绘制生长曲线;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转染Ad-hBMP-2的细胞作碱性磷酸酶(ALP)染色,用免疫细胞化学法作骨钙素(OC)检测确定成骨活性,Westernblot法检测hBMP-2的表达。结果12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Ad-GFP的细胞,有52%的阳性表达细胞,48h后转染率达95%;转染Ad-hBMP-2后倍增时间延长,ALP、OC检测为阳性表达,hBMP-2蛋白转染后48h为阳性表达,并持续至第5代。结论ADSCs可以作为腺病毒转染的载体,转染Ad-hBMP-2基因后有明显的成骨作用,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腺病毒 基因转染
下载PDF
BDNF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在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红乐 李浩威 +5 位作者 邢飞跃 孙学刚 邓宇斌 张秀明 姜勇 李树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8-442,T001,共6页
目的 :利用大肠杆菌细菌内同源重组构建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报告基因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 (proBDN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重组腺病毒并在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 (rMSC)高效表达。方法 :采用两步亚克隆的方法将proBDN... 目的 :利用大肠杆菌细菌内同源重组构建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报告基因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 (proBDN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重组腺病毒并在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 (rMSC)高效表达。方法 :采用两步亚克隆的方法将proBDNF和BDNF构建入带有EGFP表达盒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 -CMV中 ,形成转移载体pAdTrack -proBDNF和pAdTrack -BDNF ,采用化学转化法在大肠杆菌BJ5 183内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 1同源重组 ,得到重组腺病毒载体pAd -proBDNF和pAd -BDNF ;转染 2 93细胞 ,包装成重组病毒颗粒 ;将重组病毒上清感染rMSC ,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重组病毒在rMSC表达 ;用Ad -proBDNF和Ad -BDNF感染的rMSC在体外诱导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用Ad -proBDNF和Ad -BDNF的感染的rMSC接种于裸鼠肌肉内 ,两周后荧光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proBDNF和BDNF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制备出高滴度重组病毒 ,重组病毒能在体外培养的rMSC高效表达并不影响其分化潜能 ,体内移植实验表明Ad -proBDNF和Ad -BDNF感染的rMSC能在体内表达。结论 :重组腺病毒具有较高的介导proBDNF和BDNF基因表达于rMSC的效率 ,带有报告基因EGFP的Ad -proBDNF和Ad -BDNF感染的rMSC可以用于体内移植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NF 重组腺病毒 构建 大鼠 骨髓间质干细胞 表达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基因融合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BDNF基因对无血清培养SH-SY5Y细胞的生物学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谦 刘红 +3 位作者 吴燕 刘淑红 汪家政 范明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8-381,共4页
目的 :为了有效的将腺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用于神经损伤的保护治疗。方法 :在体外用BDNF重组腺病毒 (Ad BDNF)对SH SY5Y细胞进行感染 ,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对细胞的生长分化进行了形态学的观察 ,利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 目的 :为了有效的将腺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用于神经损伤的保护治疗。方法 :在体外用BDNF重组腺病毒 (Ad BDNF)对SH SY5Y细胞进行感染 ,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对细胞的生长分化进行了形态学的观察 ,利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d BDNF对SH SY5Y细胞的促存活作用 ,并对细胞凋亡作用进行了检测。结果和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BDNF可有效的促进感染后的SH SY5Y细胞的存活 ,生长和分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介导 BDNF基因 无血清培养 SH-SY5Y细胞 生物学作用 重组腺病毒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染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觉电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侯旭 胡丹 +2 位作者 惠延年 郭守一 张作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 了解正常及视神经损伤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 VEP)及眼内应用腺病毒转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基因对F VEP的影响。方法 应用多功能电生理检查仪检测正常大鼠F VEP。建立大鼠视神经不全... 目的 了解正常及视神经损伤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 VEP)及眼内应用腺病毒转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基因对F VEP的影响。方法 应用多功能电生理检查仪检测正常大鼠F VEP。建立大鼠视神经不全损伤模型 ,同时将含有BDN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经玻璃体腔注射到大鼠眼内 ,观察伤后 2h ,1、2、3、4周F VEP中P1波振幅和峰潜时的变化。结果 本实验系统测得的正常大鼠F VEP中P1波振幅为 (15 .5 1± 3.6 7) μV ,峰潜时为 (86 .2 0± 4 .30 )ms(n =2 0 )。视神经不全损伤后急性期P1波振幅降低 ,峰潜时延长 (P <0 .0 1)。BDNF腺病毒组P1波较对照组波幅高 ,峰潜时短 ,且在 1~ 3周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腺病毒介导BDNF基因转染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早期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转染 腺病毒 视神经损伤
下载PDF
表达鹅细小病毒VP3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海迪 高旭 +4 位作者 张颖 许应天 张立媛 于清洋 鲁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3期11751-11754,共4页
[目的]构建表达鹅细小病毒(GPV)VP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为机体免疫试验和免疫效果评价奠定基础。[方法]以重组质粒pc DNA-VP3为模板,以GPV-VP3为目的基因,构建GPV-VP3重组腺病毒载体,通过转染获得能稳定表达GPV-VP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通过... [目的]构建表达鹅细小病毒(GPV)VP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为机体免疫试验和免疫效果评价奠定基础。[方法]以重组质粒pc DNA-VP3为模板,以GPV-VP3为目的基因,构建GPV-VP3重组腺病毒载体,通过转染获得能稳定表达GPV-VP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通过IFA和Western-blot检测GPV-VP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扩增到的GPV-VP3基因全长为1 605 bp,线性化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 CR259-VP3能在QBI-HEK293细胞中瞬时表达GPV-VP3基因,表达蛋白的分子量约为60 Ku。[结论]该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将为GPV新型疫苗研发和后期体内试验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细小病毒 VP3基因 重组腺病毒 真核表达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建业 张迎春 +6 位作者 唐俊明 安庆宝 郭凌郧 孔霞 黄永章 郑飞 王家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42,46,共6页
目的探索腺病毒介导的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心肌梗死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快速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和制备hSDF-1α重组腺病毒(AdV-EGFP-hSDF-1α,Ad-SDF-1)。采用成年SD大鼠,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建立急性心肌梗... 目的探索腺病毒介导的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心肌梗死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快速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和制备hSDF-1α重组腺病毒(AdV-EGFP-hSDF-1α,Ad-SDF-1)。采用成年SD大鼠,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后1h,将1×1010PFU AdV-SDF-1分6个点注射到心肌梗死部位及其周边区域。移植后4周测定心脏功能,随后取材、连续冰冻切片,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心肌梗死部位胶原含量的变化以及心室壁厚度的变化。结果AdV-SDF-1组心室壁明显增厚,胶原含量明显减少,心室膨胀程度明显降低,心脏功能改善。结论SDF-1过表达通过抑制心肌梗死部位胶原的合成与沉积,延缓心室重构,达到改善心脏功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基质细胞源衍生因子-1 腺病毒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早期糖尿病大鼠神经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万超 刘宁宁 +2 位作者 柳力敏 才娜 陈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腺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前后STZ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水平及多巴胺能无长突细胞数目的变化。方法:选取9周龄Wistar大鼠...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腺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前后STZ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水平及多巴胺能无长突细胞数目的变化。方法:选取9周龄Wistar大鼠,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ip,制成糖尿病模型后2wk,玻璃体腔内注射含有BDNF基因的5型重组腺病毒(Ad.BDNF),模型建立后4wk,处死大鼠,取视网膜组织进行Western blotting及视网膜铺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观察视网膜中TH水平的变化,从而反映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多巴胺能无长突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糖尿病大鼠未注射Ad.BDNF眼视网膜中TH蛋白水平降低,多巴胺能无长突细胞计数及灰度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注射Ad.BDNF眼视网膜中TH蛋白水平、多巴胺能无长突细胞计数及灰度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TZ早期糖尿病大鼠玻璃体腔内注射Ad.BDNF可提高视网膜中TH的水平,提高多巴胺能无长突细胞的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TAR大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酪氨酸羟化酶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腺病毒
下载PDF
重组35型腺病毒介导人骨形成蛋白基因对脂肪源性干细胞的诱导分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康焱 廖威明 +4 位作者 袁振华 张珑涓 原向伟 雷磊 黄保丁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在体外运用人骨形成蛋白7(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hBMP-7)基因重组35型腺病毒(recombinant adenovirus's containing fibers derived from B-group serotype35,rAd5/F35)诱导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ad... 目的在体外运用人骨形成蛋白7(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hBMP-7)基因重组35型腺病毒(recombinant adenovirus's containing fibers derived from B-group serotype35,rAd5/F35)诱导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adult stem cell,ADASC)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组织工程探索新的细胞来源。方法以pcDNA1.1/氨苄青霉素-hBMP-7质粒为模板扩增hBMP-7基因,将回收的PCR产物片段克隆入pDC316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DC316-hBMP-7。骨架质粒pBHG-fiber5/35和穿梭质粒pDC316-hBMP-7共转染293细胞,同源重组产生rAd5/F35-hBMP-7。同样的方法构建rAd5/F35-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在体外分别转染大鼠ADASC并留置空白对照。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ELISA检测转染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检测钙结节和骨钙素等成骨细胞表型。结果PCR、酶切鉴定表明rAd5/F35-hBMP-7质粒构建正确。rAd5/F35-EGFP对大鼠ADASC中转染效率可达90%以上,hBMP-7基因存在于转染后的ADASC中并表达相应的蛋白,诱导组钙结节形成,电镜见胞质中有钙质成分,碱性磷酸酶阳性,骨钙素表达增强。结论rAd5/F35介导hBMP-7基因可促进ADASC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脂肪源性干细胞 人骨形成蛋白 基因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