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9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IL EROSION AND THE WATER & SOIL CONSERVATION IN THE LOESSIAL HILLY AREA OF SOUTHERN NINGXIA
1
作者 Li Shicheng Nigsxia Survey & Design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Yinchuan, China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3年第Z1期93-96,共4页
1. General Situation of Soil Erosion The loessial hilly area of southern Ningxia, Situated at the south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middle-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part of Chinese Loess Pla-teau, cove... 1. General Situation of Soil Erosion The loessial hilly area of southern Ningxia, Situated at the south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middle-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part of Chinese Loess Pla-teau, covers an area of 1500 square kilometers with an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of 5-8℃,a precipitation of 300-500mm of which 70% taking place concentratively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June and September in form of rainstorm, The annual evap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ssial HILLY area soil EROSION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下载PDF
Gully Erosion Regionalization of Black Soil Area in Northeastern China 被引量:14
2
作者 YANG Jiuchun ZHANG Shuwen +3 位作者 CHANG Liping LI Fei LI Tianqi GAO Ya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1期78-87,共10页
Gully erosion is the frequent and main form of soil erosion in the black soil area of the northeastern China,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modity grain production bases in China. It is encroaching upon the fe... Gully erosion is the frequent and main form of soil erosion in the black soil area of the northeastern China,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modity grain production bases in China. It is encroaching upon the fertile farmland there. Regionalization of gully erosion can reveal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regular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lly erosion. Based on the eco-geographical regional background features of the black soil area, this study combined the regionalization with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lly erosion. GIS spatial analysis,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spatial statistics, reclassification, debris polygon processing and map algebra methods were employed. As a result, the black soil area was divided into 12 subregions. The field survey data on type, length, volume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indicators of gully erosion were used to calibrate the results. Then the features of every subregion, such as where the gully erosion is, how serious it is, and why it happens and develops, were expounded. The result is not only an essential prerequisite for gully erosion surveys and monitoring, but also an important basis for gully erosion prev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侵蚀沟 中国 区划 GIS空间分析 空间分布规律 沟壑侵蚀 生态地理区域
下载PDF
砒砂岩区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关键技术与模式
3
作者 姚文艺 王文彪 +2 位作者 申震洲 姚京威 杨才千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探索生态治理与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技术与途径,是促进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以生态治理难度极大的黄河流域砒砂岩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经济学、生态产业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 探索生态治理与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技术与途径,是促进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以生态治理难度极大的黄河流域砒砂岩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经济学、生态产业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应遵循的原则,探索了生态治理与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技术与模式,并开展了示范应用。1)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原理是行为互驱动、效应互补偿,应遵循的原则是“双律适应、适地适生、三方意愿”;2)鉴于砒砂岩覆土区、覆沙区、裸露区生态环境有明显差异,分别构建了小流域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和模式,以坡顶、坡面和沟道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的3个地貌单元,选择兼具水土保持功能和饲用、药用、食用等经济开发价值的作物进行生物措施配置,配合注浆固结、抗蚀促生、砒砂岩改性等新的工程技术措施进行生态治理;3)研发了物理-化学-生物综合改良砒砂岩土壤、砒砂岩复配风沙土+生物改良提质、灌草优化平茬及饲料加工、煤矸石改性资源化利用、高陡边坡抗蚀+控渗+植生固稳、生态果园建植等关键技术;4)基于砒砂岩覆沙区“土壤改良固沙+”(如土壤改良固沙+经济林种植、土壤改良固沙+梭梭草套种甘草等)生态治理模式的实践与示范,探索实施了“政府支持,科技支撑,企业产业化+公益性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的多元投资、多方参与、共同受益运行机制与模式。通过灌草平茬饲料加工、土壤改良、经济作物种植等产业化中试,以及矿区回填区生态恢复、小流域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示范性实践,表明脆弱生态区治理中发展生态衍生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治理 衍生产业 生态经济 协同发展 砒砂岩区 黄河流域
下载PDF
以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引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4
作者 胡甲均 《水利发展研究》 2024年第2期33-38,共6页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以下简称“水源区”),其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是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要支撑。文章针对水源区水土流失现状和特点,总结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以下简称“丹治”工程)实施...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以下简称“水源区”),其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是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要支撑。文章针对水源区水土流失现状和特点,总结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以下简称“丹治”工程)实施以来的水土保持成效,分析了水土保持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梳理了水土保持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研究提出了引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举措,为各级政府加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土保持治理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 水土保持 高质量发展 清水北上
下载PDF
平原水网地区开发区水土保持评估报告编制探讨
5
作者 费国松 潘杰 +3 位作者 汪姗 胡尊乐 仲兆林 潘敏峰 《江苏水利》 2024年第3期1-6,16,共7页
探讨平原水网地区开发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编制的重点内容和存在的难点,并结合已批复的开发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分析评估报告编制应注意的方面:①开发区水土保持评估报告编制大纲应参照国标并可做章节简化,体现整体性、全局性和... 探讨平原水网地区开发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编制的重点内容和存在的难点,并结合已批复的开发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分析评估报告编制应注意的方面:①开发区水土保持评估报告编制大纲应参照国标并可做章节简化,体现整体性、全局性和指导性;②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要结合个性指标并相应提出区域性控制指标;③土石方量可参考区内典型已验收生产建设项目的土石方挖填模数进行计算,土石方平衡遵循表土应剥尽剥,区内综合利用的原则;④要突出开发区水土保持总体布局和防治体系的完整性,明确单个防治分区的防治措施体系、防治标准和任务;⑤开发区管理机构应有明确的职责,实施负面清单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水网区 水土保持 功能定位 区域评估
下载PDF
陕西省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与分阶段目标值的确定与探讨
6
作者 郝惠莉 张镇玺 +4 位作者 袁瀛 苗斌侠 李怀霄 陈晓荣 王盼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目的]探讨和明确陕西省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与分阶段目标值,为准确评价该区水土保持工作成效和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支撑。[方法]综合考虑陕西省社会经济条件与自然条件,分析对应年度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情况及水土保持... [目的]探讨和明确陕西省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与分阶段目标值,为准确评价该区水土保持工作成效和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支撑。[方法]综合考虑陕西省社会经济条件与自然条件,分析对应年度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情况及水土保持率变化情况,结合各年度水利年鉴和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结果,结合土壤侵蚀分类分级、土地利用、海拔地形、植被覆盖、地理空间数据,研判现状条件下陕西省水土流失治理形势,确定陕西省2050年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及2025,2030和2035年分阶段目标值,并结合目标责任考核,提出陕西省水土保持率的实现途径。[结果]①自2011年以来陕西省水土流失面积年均减少量不断降低,治理难度不断加大,陕西省水土流失面积由72686.00 km^(2)降低至2022年的62637.02 km^(2);②至2050年,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全部实施后,预计削减水土流失面积21607.05 km^(2),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为79.02%;③2025,2030和2035年分阶段目标值分别为71.42%,73.97%和75.62%。[结论]科学合理地确定陕西省水土保持率目标值,可以满足陕西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与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等工作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率 远期目标值 分阶段目标值 陕西省 水土流失面积
下载PDF
拉林铁路弃渣场水土保持型生态恢复技术探讨
7
作者 朱兆荣 吴红刚 +2 位作者 赵守全 韩侃 韦洪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期87-91,96,共6页
为研究高寒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项目弃渣场的生态恢复措施,该文以拉(拉萨)林(林芝)铁路工程为依托,结合青藏高原的地域条件探讨弃渣场的水土保持型生态恢复技术。研究得到以下结论,根据恢复区立地条件,系统阐明弃渣场的选址原则及水土保... 为研究高寒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项目弃渣场的生态恢复措施,该文以拉(拉萨)林(林芝)铁路工程为依托,结合青藏高原的地域条件探讨弃渣场的水土保持型生态恢复技术。研究得到以下结论,根据恢复区立地条件,系统阐明弃渣场的选址原则及水土保持型生态恢复理论;基于物种选择原则和防护措施设计建立适应于青藏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型生态恢复技术。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弃渣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渣场 弃渣治理 水土保持 生态恢复 拉林铁路
下载PDF
汾河万荣段沟壑地区水土保持措施研究
8
作者 张瑞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37-40,共4页
以汾河万荣段沟壑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为例,针对水土流失特点,阐述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置,对泄洪排水管材比选、管沟横断设计、泄洪管道镇墩设计稳定性计算分析,提出了相关技术指标。针对个别重点部位坡面生态防护难题,提出高次团粒喷... 以汾河万荣段沟壑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为例,针对水土流失特点,阐述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置,对泄洪排水管材比选、管沟横断设计、泄洪管道镇墩设计稳定性计算分析,提出了相关技术指标。针对个别重点部位坡面生态防护难题,提出高次团粒喷播生态修复措施,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为类似黄河流域沟壑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 沟壑地区 水土保持 工程措施
下载PDF
弃渣场集雨面积量算方法的分析探讨
9
作者 苏英 唐铭 《广西水利水电》 2024年第1期82-84,共3页
弃渣场设计周期与截排水沟设计中的集雨面积量算时长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特别是遇到有几十个弃渣场的项目,由于设计人员量算弃渣场集雨面积耗时较长,弃渣场设计周期也较长。同时,受基础资料、人为判断、软件运行等因素影响,集雨面积量算... 弃渣场设计周期与截排水沟设计中的集雨面积量算时长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特别是遇到有几十个弃渣场的项目,由于设计人员量算弃渣场集雨面积耗时较长,弃渣场设计周期也较长。同时,受基础资料、人为判断、软件运行等因素影响,集雨面积量算精度也会有差别,因此,在弃渣场集雨面积量算工作精度和效率的控制上还存在较大进步空间。本文通过探讨采用CAD量算集雨面积和采用ArcGIS量算集雨面积两种方法在弃渣场设计中的应用,得出更为便捷高效、精度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渣场 集雨面积 ARCGIS CAD 水土保持
下载PDF
北方风沙区某大型引调水工程水土保持关键技术问题研究
10
作者 许玉梅 蒋睿 《云南水力发电》 2024年第S01期8-10,共3页
北方风沙区位于欧亚草原东部,在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同时其生态环境又极其脆弱,区域内沙漠、沙地和戈壁分布集中,降水量稀少、蒸发量大,大风及沙尘暴频发,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 北方风沙区位于欧亚草原东部,在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同时其生态环境又极其脆弱,区域内沙漠、沙地和戈壁分布集中,降水量稀少、蒸发量大,大风及沙尘暴频发,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因此控制好北方风沙区人为水土流失就尤为重要。北方风沙区以某供水工程为例,在综合分析工程水土保持设计的复杂程度及技术难点的基础上,明确了水土保持关键技术问题解决方案,为该区域水利工程风沙治理及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风沙区 引调水工程 水土保持 防风固沙
下载PDF
城市平原区水土保持监测内容与指标研究
11
作者 赵方莹 李璐 +1 位作者 陆大明 钟莉 《海河水利》 2024年第3期35-38,共4页
以北京市为例,通过研究北京市城市平原区水土保持功能定位和水土流失特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试探性地提出了以城市水土保持、河岸带水土保持、农村水土保持、施工临时水土保持4类措施为主要监测内容,径流量、泥沙含量、植被覆盖率、... 以北京市为例,通过研究北京市城市平原区水土保持功能定位和水土流失特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试探性地提出了以城市水土保持、河岸带水土保持、农村水土保持、施工临时水土保持4类措施为主要监测内容,径流量、泥沙含量、植被覆盖率、COD、SS、氨氮共6项监测指标的城市平原区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该体系还属于探索阶段,需不断优化完善,以期为全国城市平原区水土保持监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平原区 水土保持 监测内容 指标体系
下载PDF
高海拔寒冷地区机场施工扰动区植被恢复物种选择研究
12
作者 王志刚 钱志坚 杨正军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8期103-106,123,共5页
为筛选出可适应高海拔寒冷地区生态环境的植物物种,促进生产建设项目施工扰动区进行水土保持与植被恢复,以泸沽湖机场为试验场地,选择雪松、滇柏、冷杉、川滇桤木、窄叶火棘、迎春、红叶石楠、金森女贞、常春藤、秋英、多年生黑麦草、... 为筛选出可适应高海拔寒冷地区生态环境的植物物种,促进生产建设项目施工扰动区进行水土保持与植被恢复,以泸沽湖机场为试验场地,选择雪松、滇柏、冷杉、川滇桤木、窄叶火棘、迎春、红叶石楠、金森女贞、常春藤、秋英、多年生黑麦草、冷地早熟禾、白三叶等13种乔灌草植物开展现场种植试验,通过跟踪调查植物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等表现,选出适宜的机场施工扰动区植被恢复物种。结果表明:雪松、滇柏、冷杉、川滇桤木、窄叶火棘、迎春、多年生黑麦草、冷地早熟禾、白三叶等在工程施工扰动区迹地恢复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红叶石楠、金森女贞和常春藤在植被修复应用的可行性有待进一步跟踪论证;秋英可结合工程实际需要进行应用。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类似项目生态恢复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寒冷地区 施工扰动区 水土保持 植被恢复 物种选择
下载PDF
Changes in sediment discharge in a sediment-rich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from 1955 to 2010: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soil erosion control 被引量:7
13
作者 JuYing JIAO ZhiJie WANG +2 位作者 GuangJu ZHAO WanZhong WANG XingMin MU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4年第5期540-549,共10页
The well-documented decrease in the discharge of sediment into the Yellow River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sediment yield bas... The well-documented decrease in the discharge of sediment into the Yellow River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sediment yield based on data from 46 hyd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sediment-rich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from 1955 to 201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ince 1970 sediment yield in the region has clearly decreased at different rates in the 45 sub-areas controlled by hydrological stations. The decrease in sediment yield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nsity and extent of soil erosion control measures and rainstorms that occurred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sub-areas. The average sediment delivery modulus(SDM) in the study area decreased from 7,767.4 t/(km^2·a) in 1951–1969 to 980.5 t/(km^2·a) in 2000–2010. Our study suggested that 65.5% of the study area with the SDM below 1,000 t/(km^2·a) is still necessary to control soil deterioration caused by erosion, and soil erosion control measures should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in the areas with the SDM above 1,000 t/(k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 delivery modulus(SDM) Yellow River hydrological station(s)-controlled sub-area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下载PDF
强化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监测和信息化基础支撑 被引量:3
14
作者 沈雪建 《中国水利》 2023年第17期14-18,共5页
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工作是科学推进水土流失防治、提升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和水平,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围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新要求、新部署,从推动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工作是科学推进水土流失防治、提升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和水平,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围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新要求、新部署,从推动水土保持监测站网优化布局和计量管理、深化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定期开展水土保持专项调查、探索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建设国家水土保持大数据库和开展智慧水土保持建设6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工作取得的进展成效及存在的差距不足,提出了今后工作重点,推动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监测 信息化 进展 工作重点
下载PDF
创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高质量监管示范区的机制与模式 被引量:5
15
作者 姜德文 曹炜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共5页
黄河中游地区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能源基地,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任务艰巨,迫切需要科学、精准、高效监管。针对黄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工作面广量大、监管能力不足、传统监管方式时效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在晋陕蒙接壤... 黄河中游地区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能源基地,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任务艰巨,迫切需要科学、精准、高效监管。针对黄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工作面广量大、监管能力不足、传统监管方式时效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在晋陕蒙接壤地区创建水土保持高质量监管示范区的工作机制、模式等:一是创新工作目标,率先做到无违规项目;二是创新合作共建工作体制,构建目标一致、行动自觉、协同发力的工作机制;三是创新内生动力,以自律守约为核心,整体提升水土保持信用水平;四是创新认知提升路径,各级领导、建设单位、青少年、社会公众整体提升水土保持生态文明认知水平与能力,做到知行合一;五是创新高质量评价内涵,全面提升科技支撑水平;六是数字赋能,科学分类管理,创新智慧监管平台,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工作实现智慧技术指导、智慧跟踪、智慧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 高质量监管 监管新机制 管理新模式 晋陕蒙接壤地区 黄河中游
下载PDF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优先度的评价与应用
16
作者 程冬兵 赵元凌 +4 位作者 孙宝洋 刘纪根 陈蝶 郑瑞维 丁文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04-111,共8页
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仍然繁重,有计划分批次实施水土流失治理是现阶段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优先治理小流域识别是其首要解决的一项基础工作,然而目前相关成果较为缺乏,难以支撑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智能决策和精准施策。在当前大力推进智慧... 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仍然繁重,有计划分批次实施水土流失治理是现阶段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优先治理小流域识别是其首要解决的一项基础工作,然而目前相关成果较为缺乏,难以支撑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智能决策和精准施策。在当前大力推进智慧水土保持背景下,积极探索优先治理小流域识别方法非常迫切,对于科学、合理、高效促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立足于小流域自然禀赋条件,以中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域——三峡库区秭归县为例,坚持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以水土流失“减量和降级”双重目标和治理效益最大化需求为导向,综合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强度两个维度,提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优先度定义及定量评价方法,为识别优先治理小流域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显示,秭归县2021年现状水土保持率为69.12%,远期(2050年)水土保持率为81.74%,总体提升12.62个百分点。秭归县2021年全域土壤侵蚀模数现状为758.50 t/(km^(2)·a),最小可能土壤侵蚀模数为408.71 t/(km^(2)·a),总体下降比例达46%。秭归县大部分区域均具有较大的水土保持率提升潜力和土壤侵蚀控制度,可完全治理和可降级的水土流失地块分布较为广泛,尤其在县域中西部的小流域存在较大的水土流失面积消减和土壤侵蚀强度降级空间。秭归县各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优先度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中部高,东部和南部相对较低的分布格局,全县治理优先度大于0.6的小流域占总全县小流域的11.76%。通过典型县应用,该研究提出的小流域治理优先度涵盖了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强度两个维度,能更为全面满足小流域水土流失“减量和降级”双重目标和和治理效益最大化需求,直观反映了水土流失面积消减空间和土壤侵蚀强度降级空间的目标和相对大小,对支撑小流域治理决策更加准确、科学,治理优先度评价方法不仅可行,且易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侵蚀 水土保持率 水土保持率提升潜力 土壤侵蚀控制度 治理优先度 三峡库区
下载PDF
湖北省水土保持四级区不同分区水土保持率目标研究与探索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冬兵 赵元凌 +2 位作者 李璐 郭文慧 郑瑞维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3期11-14,38,69,共6页
在深刻剖析水土保持率内涵基础上,以湖北省水土保持四级区为单元,确定了湖北省水土保持率研判规则,分析了各四级区水土保持率特征。湖北省各四级区水土保持率现状差异较大,远期目标差异不明显,鄂西地区由于自然禀赋条件较差,水土保持率... 在深刻剖析水土保持率内涵基础上,以湖北省水土保持四级区为单元,确定了湖北省水土保持率研判规则,分析了各四级区水土保持率特征。湖北省各四级区水土保持率现状差异较大,远期目标差异不明显,鄂西地区由于自然禀赋条件较差,水土保持率现状和远期目标均较低;鄂东北低山丘陵水源涵养保土区、大洪山丘陵保土区、鄂东南山地丘陵保土生态维护区、鄂西北丹江口水库周边山地丘陵水质维护保土区等4个区水土流失消减面积存量相对较大;水土流失消减面积以中轻度为主,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和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率 研判规则 水土保持四级区 湖北省
下载PDF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治理面临的关键问题与发展对策
18
作者 王敏 刘志刚 +1 位作者 张攀 焦鹏 《中国水利》 2023年第10期42-45,共4页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是黄土高原乃至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根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对水土保持的新需求,在总结黄河多沙粗沙区土壤侵蚀状况、水土流失治理现状与成效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水...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是黄土高原乃至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根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对水土保持的新需求,在总结黄河多沙粗沙区土壤侵蚀状况、水土流失治理现状与成效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水土流失治理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构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新格局、建立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加强水土保持重大基础科技问题及关键技术研究、创新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模式、加快推动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创新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治理 水土保持 高质量发展 国家战略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
下载PDF
北京山区典型植被枯落物和土壤层水文功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益 林毅雁 +3 位作者 张杰铭 贾国栋 樊登星 余新晓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0-168,共9页
[目的]研究枯落物和土壤层水文功能,从而明晰北京山区不同植被的水源涵养能力,可为当地植被建设提供借鉴。[方法]使用室内浸泡法、环刀法、定水头法等对北京山区不同植被的枯落物与土壤层水文功能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明确... [目的]研究枯落物和土壤层水文功能,从而明晰北京山区不同植被的水源涵养能力,可为当地植被建设提供借鉴。[方法]使用室内浸泡法、环刀法、定水头法等对北京山区不同植被的枯落物与土壤层水文功能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明确了有机碳与土壤层水文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1)枯落物最大持水率、最大拦蓄率、有效拦蓄率为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灌木混交林>五角枫(Acer elegantulum)纯林>五角枫×侧柏混交林>侧柏纯林。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有效拦蓄量均为五角枫纯林>侧柏×灌木混交林>五角枫×侧柏混交林>侧柏纯林,且均为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2)土壤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排序为侧柏纯林>五角枫纯林>侧柏×灌木混交林>五角枫×侧柏混交林。土壤非毛管持水量大小排序为五角枫×侧柏混交林>五角枫纯林>侧柏×灌木混交林>侧柏纯林。土壤饱和导水率沿剖面向下逐渐减小,平均饱和导水率最大的植被类型为侧柏×灌木混交林。(3)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沿剖面向下逐渐减小,且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饱和导水率均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纯林土壤层的持水能力整体优于混交林,且都远超枯落物的持水能力。而混交林土壤导水能力整体优于纯林。有机碳可以显著影响土壤物理性质与导水能力,对于改良土壤水文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水文功能 北京山区 枯落物 土壤层
下载PDF
丹江口库区不同降雨类型下典型植被措施的水土保持效应 被引量:4
20
作者 杜映妮 周怡雯 +2 位作者 李朝霞 姜海 郭忠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57,66,共8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丹江口库区不同降雨类型下植被措施控制土壤侵蚀的效果,以丹江口库区典型生态修复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坡面径流小区观测法,基于长期野外原位监测的降雨和径流泥沙数据,以裸地为对照,研究不同降雨类型下典型植被恢复措施... 为了进一步研究丹江口库区不同降雨类型下植被措施控制土壤侵蚀的效果,以丹江口库区典型生态修复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坡面径流小区观测法,基于长期野外原位监测的降雨和径流泥沙数据,以裸地为对照,研究不同降雨类型下典型植被恢复措施[柏树林(Cupressus funebris,CF)、枇杷林(Eriobotrya japonica,EJ)和紫花苜蓿草地(Medicago sativa,MS)]对坡面产流产沙和土壤侵蚀的影响,分析植被措施的水土保持效应对降雨类型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中历时、中雨量、小雨强降雨(雨型Ⅲ)是研究区常见的降雨类型,短历时、小雨量、大雨强降雨(雨型Ⅰ)和长历时、大雨量、中雨强降雨(雨型Ⅱ)发生的频率相对较低,但雨型Ⅰ所导致的土壤侵蚀最为严重,占总侵蚀量的46.79%以上,降雨量和最大30 min雨强(I 30)是控制该区域土壤侵蚀的关键降雨因子。(2)植被措施均具有显著的水土保持效应,减流减沙效益依次为紫花苜蓿草地>柏树林>枇杷林。相比于裸地,紫花苜蓿草地径流系数减少54.07%,含沙量减少50.80%,土壤侵蚀量减少65.47%,而枇杷林的径流系数、含沙量和土壤侵蚀量仅分别减少30.60%,36.21%,45.42%。植被措施在雨型Ⅲ下的水土保持效应最优,以紫花苜蓿草地效果最好,土壤侵蚀的减少量可达87.98%,而在雨型Ⅰ条件下稍差,其中柏树林的效果相对较好,侵蚀减少量为65.25%;植被措施的减流效益随着降雨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减沙效益则随着I 30的增加而降低。当I 30<41 mm/h,紫花苜蓿草地的减沙效果较佳;当68.8 mm/h>I 30>41 mm/h,柏树林的减沙效果相对较好,但低于41.55%。研究结果对于丹江口库区水土保持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降雨类型 植被恢复措施 丹江口库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