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s of Land Fragmentation and Cropping System on the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of Grain Producer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Taking Cangxian County of He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被引量:4
1
作者 WANG Xue LI Xiubin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0年第6期580-588,共9页
Land fragmentation is widely known to have an impact on farm performance. However, previous studies investigating this impact mainly focused on a single crop, and only limited data from China are available. This study... Land fragmentation is widely known to have an impact on farm performance. However, previous studies investigating this impact mainly focused on a single crop, and only limited data from China are available. This study considers multiple crops to identify the impact of land fragmentation(LF), as well as cropping system(CS), on farm productivity and the efficiency of grain producer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NCP), using Cangxian County of He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Detailed household-and plot-level survey data are applied and four stochastic frontier and inefficiency models are developed. These models include different sets of key variables in either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or the inefficiency model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all possibilities of their influences on farm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LF plays a significant and detrimental role, affecting both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A positive effect is evident with respect to the CS variable, i.e., multiple cropping index(MCI), and the wheat-maize double CS, rather than the maize single CS,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higher farm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In addition to LF and CS, four basic production input variables(labor, seed, pesticide and irrigation), also significantly affect farmers’ productivity, while the age of the household head and the ratio of the off-farm labor to total labor are significantly relevant to technical inefficiency. Policies geared toward the promotion of land transfer and the rational adjustment of cropping systems are recommended for boosting farm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and thus maintaining the food supply while mitigating the over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in the N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fragmentation cropping system stochastic production frontier analysis grain production efficiency North China Plain
原文传递
Holistic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risks of arable land use in two grain producing areas of China
2
作者 Guanyi Yin Zhulu Lin +2 位作者 Xilong Jiang Jin Sun Menglong Qiu 《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SCIE 2020年第1期382-397,381,共17页
Taking two typical grain producing areas of southern(Dongting Lake Region)and northern China(Shandong Province)as examples,this study used fault tree analysis and parametric estimation to provide a comparative analysi... Taking two typical grain producing areas of southern(Dongting Lake Region)and northern China(Shandong Province)as examples,this study used fault tree analysis and parametric estimation to provid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for environmental risks of intensive arable land use.The results show that(1)in the risks of eutrophication,toxicity,soil structure,greenhouse effect and air pollution,the greenhouse effect was the most prominent with the highest discharge;(2)the Dongting Lake Region discharged less pollutants annually than did Shandong Province,while surpassing Shandong in cumulative pollutant discharge in 2007-2018;(3)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nvironmental risk in the Dongting Lake Region was mostly concentrated in the northern area,whereas that in Shandong Province displayed a scattered pattern;(4)in the Dongting Lake Region,Yueyang,Changde,and Yiyang were high environmental risk cities in 2007-2018,whereas in Shandong Province,Zaozhuang,Heze,Liaocheng,and Dezhou exhibited higher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risk indexes in 2007-2008,while Rizhao replaced them in 2018.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go-production material use must be controlled,reasonable zoning for areas posing environmental risks must be employed and cities with high environmental risk must be dynamically monitored to prevent the intens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risks of arable land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risk intensive arable land use major grain production area
原文传递
基于地貌分区的湖北省粮食生产格局与耕地资源匹配关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俊峰 丁建成 +1 位作者 翁煜炜 张雄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48-1765,共18页
【目的】研究不同地貌区粮食生产格局与区域耕地资源的匹配关系,为粮食生产布局和耕地资源保护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集中度、变异系数、重心模型、匹配度和LMDI模型等研究湖北省1990—2020年不同地貌区粮食生产格局变化与耕地资... 【目的】研究不同地貌区粮食生产格局与区域耕地资源的匹配关系,为粮食生产布局和耕地资源保护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集中度、变异系数、重心模型、匹配度和LMDI模型等研究湖北省1990—2020年不同地貌区粮食生产格局变化与耕地资源的匹配关系。【结果】1990—2020年鄂西山地、鄂中岗地、鄂东丘陵、江汉平原粮食产量占湖北省粮食总产量的比重逐步调整为11.2%、30.6%、26.2%、32.0%。近30年湖北省各地貌区粮食作物生产集中度及变化趋势存在显著差异,粮食生产向鄂中岗地集中的趋势明显,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大豆生产则向江汉平原集中。湖北省粮食播种面积重心和粮食产量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了5.37和14.63 km,但鄂中岗地粮食生产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江汉平原和鄂西山地则向西南移动。近30年来,鄂西山地、鄂中岗地、鄂东丘陵、江汉平原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重心的平均空间距离为6.20、3.35、10.57、6.82 km,变动一致性平均指数分别为0.49、0.44、0.40、0.27。湖北省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的基尼系数均大于0.5,且有增加趋势,鄂西山地和江汉平原不平衡指数为正,鄂中岗地与鄂东丘陵不平衡指数为负。近30年各地貌区粮食产量变化的耕地数量效应与结构效应为负,耕地集约效应和质量效应为正,其中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对鄂东丘陵粮食生产的减量作用达到309.70万t,而复种指数变化对鄂中岗地粮食生产的增量作用达到300.46万t。【结论】近30年湖北省各地貌区耕地质量效应和耕地结构效应的增量作用正在减弱,数量效应的减量作用在增强,湖北省面临优质耕地减少的种植风险和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带来的产量风险。湖北省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长期处于不匹配状态,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地理特征。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应充分考虑不同地貌区自然地理和耕地资源禀赋特征,推动粮食生产与耕地利用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时空变化 地貌分区 耕地资源 匹配性 湖北省
下载PDF
粮食产销平衡区耕地非粮化时空分异及驱动类型
4
作者 牛金枫 马艳杰 +2 位作者 晋鹏飞 张美萍 陕永杰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9-779,共11页
为探究粮食产销平衡区耕地非粮化率时空分异,识别其驱动类型,本研究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2005—2020年山西省耕地非粮化率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分析耕地非粮化率影响因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K-Means聚类法探究山西省... 为探究粮食产销平衡区耕地非粮化率时空分异,识别其驱动类型,本研究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2005—2020年山西省耕地非粮化率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分析耕地非粮化率影响因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K-Means聚类法探究山西省耕地非粮化驱动类型。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耕地非粮化率由2005年的50.21%下降到2020年的40.05%,呈“W”型波动,超过山西省粮食安全阈值11.45个百分点;从空间上看,耕地非粮化率差异显著,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格局;从空间集聚类型上看,2005—2020年山西省耕地非粮化率全局莫兰指数先下降后上升,空间集聚效应加强,主要以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为主。土地生产率、年降水量、各县到省会中心的距离对耕地非粮化率变化起主要作用,且均与耕地非粮化率呈负相关。山西省耕地非粮化驱动类型主要分为资源禀赋型、交通便利型、农业支持型和经济作物增长型。识别山西省耕地非粮化驱动类型,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对于保护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粮化 粮食产销平衡区 驱动类型 主成分分析 K-MEANS聚类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产与耕地变化的时空动态 被引量:165
5
作者 刘彦随 王介勇 郭丽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269-4274,共6页
【目的】揭示1990-2005年中国粮食生产与耕地变化的时空动态特征,以及粮食生产对于耕地变化的敏感性。【方法】构建重心拟合模型和敏感度分析模型,对比分析耕地面积重心和粮食产量重心动态关系。【结果】中国粮食生产重心和耕地分布重... 【目的】揭示1990-2005年中国粮食生产与耕地变化的时空动态特征,以及粮食生产对于耕地变化的敏感性。【方法】构建重心拟合模型和敏感度分析模型,对比分析耕地面积重心和粮食产量重心动态关系。【结果】中国粮食生产重心和耕地分布重心在空间上均表现为"北进中移"的态势,在移动方位上大致具有同向性。耕地重心沿着"西北—西南—东北"的轨迹共移动了17.3km,粮食产量重心沿着"东北—西南—东北"的轨迹移动了223.3km,两个重心之间的距离和粮食产量大致呈反向变化。当两者距离拉近时,粮食产量减少,当两者距离增大时,粮食产量增长。【结论】区域粮食产量增长受粮食单产、粮食播种面积等非耕地总量因素的影响日益明显;粮食产量变化对耕地变化的敏感性呈增强趋势。化肥、农药等物质投入的报酬递减趋势日益明显,粮食增产对耕地资源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强。保障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亟需创新机制和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耕地变化 重心模型 敏感度模型 时空动态 中国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县域耕地生产力与粮食自给能力变化差异——以安塞县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秋菊 傅伯杰 +1 位作者 陈利顶 赵文武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6-131,共6页
水土流失是威胁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生态问题。为了水土保持的需要,自1979年以来,安塞县的坡耕地被逐渐退了下来,尤其是1999年以来,该区成为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重点区域之一,受补贴政策的激励,坡耕地退耕的进度加快。... 水土流失是威胁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生态问题。为了水土保持的需要,自1979年以来,安塞县的坡耕地被逐渐退了下来,尤其是1999年以来,该区成为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重点区域之一,受补贴政策的激励,坡耕地退耕的进度加快。如何实现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过程中,提高粮食生产力水平,保障粮食自给,是关系全县生态环境恢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该文根据安塞县1979年~2000年的统计资料,采用耕地动态度、耕地粮食生产力相对指数和粮食自给能力相对指数这3个指标,定量分析了安塞县各乡镇在全县粮食生产中的相对重要性。通过分析不同乡镇粮食单产变化、耕地动态度、耕地粮食生产力水平和粮食自给能力变化的特点,为合理制定县域不同水土保持分区内各乡镇退耕还林、还草进度,以及相应的以基本农田建设为主的综合措施的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面积动态度 耕地粮食生产力 粮食自给能力 退耕还林还草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产出效率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叶浩 濮励杰 张健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4-587,共4页
根据我国粮食主产区11个省1990~2004年地均种植业产值、地均劳动力及各种农业生产物质的投入情况,以耕地产出效率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计算出各省历年来的耕地产出效率值。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耕地经营仍以人力与... 根据我国粮食主产区11个省1990~2004年地均种植业产值、地均劳动力及各种农业生产物质的投入情况,以耕地产出效率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计算出各省历年来的耕地产出效率值。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耕地经营仍以人力与物质成本的投入为主。与机械化生产相比,化肥等化学和人力密集型的生产方式更能与小规模农户经营的体制相适应;我国耕地产出效率的整体水平不高,耕地的实际产出与现有投入水平下的潜在产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省际间耕地产出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必然联系,且其差距有着缩小的趋势;近15年来,我国耕地产出效率虽然逐渐提高,但提高的速率却在下降。表明我国现阶段的农业高产需要依靠大量物质投入来维持,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继续增加物质上的投入对耕地产出效率的提高意义不大。因此,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依靠生物技术的进步,即作物品种的改良来提高耕地的产出,是提高我国耕地产出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粮食主产区 耕地产出效率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下载PDF
山东省耕地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在军 管卫华 臧磊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167-175,共9页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1999-2008年山东省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测算,通过Tobit模型分析影响耕地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山东省耕地利用的综合效率均值为0.883,耕地生产效率较高;将山东省各地区耕地生产效率...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1999-2008年山东省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测算,通过Tobit模型分析影响耕地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山东省耕地利用的综合效率均值为0.883,耕地生产效率较高;将山东省各地区耕地生产效率划分为三类,第一类地区耕地生产效率最优,分布范围较广,集中分布于山东省中部。第二类地区纯技术效率低下,分布较分散,主要包括济宁、德州、青岛和潍坊;第三类地区规模效率较低,分布于山东省东部沿海,主要包括滨州、东营、威海;有效灌溉面积、耕地复种指数、单位功耗率等因素对山东省耕地利用效率具有不同方向和不同强度的影响,其中耕地复种指数对耕地生产效率的影响作用最大且显著,单位耕地功耗率与有效灌溉面积对耕地生产效率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二、三产业比重对耕地生产效率的影响不是很大;耕地生产效率的提高应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既要注重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投入比列,又要改善耕地生产的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产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TOBIT模型 山东省
下载PDF
阜阳市颍东区耕地地力与粮食增产潜力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史泽鹏 马中文 +3 位作者 马友华 刘学标 张旭 黄勤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35期139-143,共5页
为了研究阜阳市颍东区耕地地力对粮食增产潜力的影响,通过利用阜阳市颍东区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将颍东区耕地地力划分为5个等级,并对颍东区的各等地的地力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颍东区一、二等地面积为16876hm2,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41.0... 为了研究阜阳市颍东区耕地地力对粮食增产潜力的影响,通过利用阜阳市颍东区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将颍东区耕地地力划分为5个等级,并对颍东区的各等地的地力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颍东区一、二等地面积为16876hm2,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41.04%,该类地土壤养分含量水平呈中等偏上水平,地力水平较高;三~五等地地力水平较差且面积较大,共24248.2hm2,占全区耕地面积的58.96%。研究得出,三~五等地粮食生产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同时,颍东区生产实践表明,一、二等地仍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通过实行秸秆还田、科学施肥、合理轮作以及土地流转等措施,可有效提高耕地地力,促进粮食增产,颍东区粮食生产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信息 粮食增产 耕地地力 土壤
下载PDF
基于环境因素约束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为例 被引量:19
10
作者 梁流涛 翟彬 樊鹏飞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22-1530,共9页
在农户土地利用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如果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测度只考虑"好"产出,而忽略"非意欲"的环境产出,可能造成测度结果不准确。因此,将"非意欲"产出引入农户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模型,利... 在农户土地利用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如果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测度只考虑"好"产出,而忽略"非意欲"的环境产出,可能造成测度结果不准确。因此,将"非意欲"产出引入农户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模型,利用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农户抽样调查数据测度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并探讨其效率状况及影响因素。主要的结论如下:1调查区域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平均值仅为0.612,效率值总体不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不同规模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差异较大,二者呈现"U型"变化趋势。2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其中,农户生计方式兼业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种植结构调整虽然能够增加农户农业收入,但不利于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农地经营规模扩大对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正面影响,但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小规模化经营和土地细碎化消减了正面影响。土地产权的稳定性能够提升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但无论是集体土地产权还是承包经营权以及农户间非正式的土地流转产权关系稳定性较差,不利于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土地利用效率 环境因素约束 方向性距离函数 粮食生产核心区
下载PDF
我国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57
11
作者 陈佑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9-32,共4页
通过 GIS模型 (CL U E_ CH) ,探讨了我国耕地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利用耕地变化的幅度 ,划分了 4个不同的类型区 ,并进一步从空间的角度分析了耕地利用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播种面积、生产条件与生产水平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 耕地利用变化 GIS模型 粮食生产 空间分布 中国
下载PDF
湖北省耕地变化与粮食生产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汤进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9-82,共4页
耕地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及社会稳定的基石。在分析湖北省1978—2008年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采用GM(1,1)方法对未来10a耕地、人口、粮食产量、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 耕地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及社会稳定的基石。在分析湖北省1978—2008年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采用GM(1,1)方法对未来10a耕地、人口、粮食产量、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1978年来,湖北省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不断减少,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总体变化呈波浪式降低而耕地压力指数呈波浪式上升。(2)未来10a,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将逐年降低而耕地压力指数将逐年升高,人均耕地面积降低速度快于实际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的降低速度,耕地面积难以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并对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粮食生产 最小人均耕地面积 耕地压力指数 湖北省
下载PDF
日照市粮食生产的时空特征演变——基于耕地因素分解的视角 被引量:1
13
作者 史洋洋 李敏 +1 位作者 吕晓 陈昌玲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7年第10期1183-1187,共5页
"藏粮于地"是新时期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决策。分析山东省日照市粮食生产的时空演变规律,基于LMDI方法对影响粮食生产的耕地利用因素进行分解,可为优化地方耕地保护策略、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自2005... "藏粮于地"是新时期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决策。分析山东省日照市粮食生产的时空演变规律,基于LMDI方法对影响粮食生产的耕地利用因素进行分解,可为优化地方耕地保护策略、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自2005年以来,日照市粮食生产地域分化特征显著,各区县影响粮食生产变化的主导因子不同:粮食单产减少是东港区粮食减产的首要因子;复种指数增加是拉动岚山区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耕地面积变化是造成东港区和莒县粮食变化的主导因子。政府应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土地用途管制,保证耕地质量,提升规划管控效果;不断提升耕地的规模化经营水平,走节约集约化道路;促进耕地利用转型升级,挖掘耕地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耕地因素分解 时空特征 日照市
下载PDF
政府“要粮”和农民“要钱”目标的兼容性——基于粮食生产社会效率和私人效率的考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晋洪涛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5-30,共6页
政府"要粮"和农民"要钱"目标不一致的实质是粮食生产问题上政府社会效率与农民私人效率之间的矛盾。笔者通过对1995年~2010年河南农村固定观察户粮食生产数据的计量分析,证明政府追求粮食增产和农民追求收入增长之... 政府"要粮"和农民"要钱"目标不一致的实质是粮食生产问题上政府社会效率与农民私人效率之间的矛盾。笔者通过对1995年~2010年河南农村固定观察户粮食生产数据的计量分析,证明政府追求粮食增产和农民追求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矛盾。研究表明,小规模农地流转不能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户增收的统一,而降低农户耕地细碎化程度、提高粮食生产市场化程度更有利于同时实现上述两个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农民增收 农地流转 粮食生产效率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耕地资源与粮食增产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成福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38-41,共4页
本文从耕地质量、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动趋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分别占全国比例变动趋势、粮食单产变动趋势等角度深入分析了内蒙古耕地资源与粮食增产的关系,并探讨粮食持续增产的耕地资源约束力,然后提出提高耕地产能的措... 本文从耕地质量、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动趋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分别占全国比例变动趋势、粮食单产变动趋势等角度深入分析了内蒙古耕地资源与粮食增产的关系,并探讨粮食持续增产的耕地资源约束力,然后提出提高耕地产能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耕地资源 粮食增产 措施建议
下载PDF
木本粮油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江晓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9-86,共8页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演化模型DEA-EBM模型测算中国木本粮油生产效率,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木本粮油生产效率低下,土地经营规模大小对农户油茶种植的生产效率不是完全的正相关关系,...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演化模型DEA-EBM模型测算中国木本粮油生产效率,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木本粮油生产效率低下,土地经营规模大小对农户油茶种植的生产效率不是完全的正相关关系,以适度的经营规模种植油茶是提高农户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家庭特征间接反映农户对油茶种植基础设施的保障,而机械生产投入直接代表了油茶种植的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二者是油茶生产技术效率提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粮油 油茶 生产效率 种植规模 土地经营规模 家庭特征
下载PDF
近些年粮食生产的效益与补贴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崔晓黎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93-98,共6页
粮食安全不能建立在农民粮食种植的超低收入上,也就是不能由农民来承担粮食安全的成本,但建立在国家高额的资金补贴上同样没有出路。当粮食种植的效率收益已经远远大于其原有的社保福利收益的时候,国家就可以考虑用低价收购土地福利。... 粮食安全不能建立在农民粮食种植的超低收入上,也就是不能由农民来承担粮食安全的成本,但建立在国家高额的资金补贴上同样没有出路。当粮食种植的效率收益已经远远大于其原有的社保福利收益的时候,国家就可以考虑用低价收购土地福利。方法是"地租赎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效益 补贴 地租赎买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农业生态系统能量产投研究
18
作者 岳云华 冉清红 +1 位作者 孙传敏 谢德体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共7页
集成能量投入-产出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1961-2005年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投入-产出及能效率的变化,找出影响其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能量投入以畜力、有机肥和化肥为主,农业机械能和农业劳动力能比重小;随着能量投入的增加... 集成能量投入-产出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1961-2005年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投入-产出及能效率的变化,找出影响其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能量投入以畜力、有机肥和化肥为主,农业机械能和农业劳动力能比重小;随着能量投入的增加,单位耕地面积上的能量产出在波动中增长,1970年以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能效率在波动中下降.能效率与农业劳动力能和畜力能等传统动力能的关联性强,有机肥能投入减少对能效率的下降影响较大,化肥能的大量投入对总能量产出的贡献有限.因地制宜地增加机械能、提高有机肥能比重,有助于提高能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能效率 能量投入 能量产出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农田生态系统能量产投研究
19
作者 冉清红 岳云华 +2 位作者 谢德体 魏朝富 孙传敏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7-42,共6页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落实必要的农业技术措施,对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投能效率是必要的。1961~2005年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水平虽然在提高,能效率却在波动中下降。能效率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联度分析表明,对能效率的...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落实必要的农业技术措施,对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投能效率是必要的。1961~2005年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水平虽然在提高,能效率却在波动中下降。能效率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联度分析表明,对能效率的贡献,按照劳动力能投入量、蓄力能投入量、有机肥能投入量、化肥能投入量和农业拖拉机能投入量的顺序,依次排列。因此,要采取正确的农业技术措施管理农田,因地制宜地推广小农机,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投能效率,除了提高单位耕地面积上有机肥能投入比重外,应该合理施肥,培养地力,以提高耕地产出的能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效率 单位耕地面积能量投入 单位耕地面积能量产出 灰色关联分析 农业生态系统
下载PDF
基于粮食生产安全的白银市耕地需求量预测研究
20
作者 李纯斌 张德罡 杨昌裕 《草原与草坪》 CAS 2013年第2期62-65,共4页
从区域粮食安全角度出发,以白银市1997~2005年社会经济相关数据、耕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首先,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规模,确定人均粮食需求标准,然后,从粮食需求量入手,综合考虑粮食自给率、区域粮食生产潜力、复种指数、粮作比等因素,制... 从区域粮食安全角度出发,以白银市1997~2005年社会经济相关数据、耕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首先,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规模,确定人均粮食需求标准,然后,从粮食需求量入手,综合考虑粮食自给率、区域粮食生产潜力、复种指数、粮作比等因素,制定了不同自给率、不同人均粮食需求标准情况下的不同预测方案,得出白银市2020年基于粮食安全生产的耕地需求量变化为311 250hm2~374 288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生产 耕地需求量 白银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