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secting the Genetic Basis of Grain Shape and Chalkiness Traits in Hybrid Rice Using Multiple Collaborative Populations 被引量:10
1
作者 Junyi Gong Jiashun Miao +8 位作者 Yan Zhao Qiang Zhao Qi Feng Qilin Zhan Benyi Cheng Junhui Xia Xuehui Huang Shihua Yang Bin Han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1353-1356,共4页
Dear Editor Through the efficient use of heterosis, hybrid rice varieties generally have higher grain yield potential than inbred varieties. With the significant advantage in grain yield, over the past 30 years approx... Dear Editor Through the efficient use of heterosis, hybrid rice varieties generally have higher grain yield potential than inbred varieties. With the significant advantage in grain yield, over the past 30 years approximately half of China's total rice-growing area is planted with rice hybrids. However, grain quality has now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argets in hybrid rice breeding for meeting consumer demands. Grain shape and chalkiness are two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rice grain quality, in which slender grains (typically, grain length-to-width ratio 〉3) with low chatkiness are preferred by most consumers of hybrid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secting the Genetic grain shape and Chalkiness traits Hybrid Rice Using Multiple Collaborative Populations
原文传递
应用RFLP图谱定位分析稻米粒形的QTL 被引量:23
2
作者 吴长明 孙传清 +2 位作者 陈亮 李自超 王象坤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2年第5期3-7,共5页
研究利用Asominori/IR2 4 的 71份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相应的具有 2 93个分子标记的RFLP图谱 ,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和区间做图方法 ,对控制主要稻米粒形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了系统分析。检测出 9个控制稻米粒形的QTL ,其中包括 3... 研究利用Asominori/IR2 4 的 71份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相应的具有 2 93个分子标记的RFLP图谱 ,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和区间做图方法 ,对控制主要稻米粒形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了系统分析。检测出 9个控制稻米粒形的QTL ,其中包括 3个控制稻米粒长的QTL(R11、R12和R13) ,2个控制稻米粒宽的QTL(Rwl和Rw2 ) ,4个控制长宽比的QTL(Lw1、Lw2、Lw3和Lw4 )。研究认为 ,粒长是受多基因控制 ,粒宽受两对主效基因和多对微效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RFLP图谱 定位分析 稻米 粒形 QTL 重组自交系 数量性状位点
下载PDF
多环境条件下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重组自交系群体粒形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杨占烈 戴高兴 +4 位作者 翟荣荣 林泽川 王会民 曹立勇 程式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2-490,共9页
利用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建立的遗传连锁图谱,在3个环境条件下对粒长(GL)、粒宽(GW)、粒厚(GT)、籽粒体积(GV)和籽粒长宽比(GI。WR)等5个粒形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进行定位分析。结果表明,3个环境... 利用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建立的遗传连锁图谱,在3个环境条件下对粒长(GL)、粒宽(GW)、粒厚(GT)、籽粒体积(GV)和籽粒长宽比(GI。WR)等5个粒形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进行定位分析。结果表明,3个环境下共检测到26个QTL,分布在第1、2、3、4、6、7、8、10、11和12染色体上,其中粒长相关QTI。4个,贡献率为3.98%~54.58%;粒宽相关QTI.4个,贡献率为6.98%~9.88%;粒厚相关QTL8个,贡献率为4.91%~11.92%;籽粒体积相关QTI。5个,贡献率为5.07%~22.35%;籽粒长宽比相关QTL5个,贡献率为5.17%~47.81%。6个QTI。在两个以上环境被检测到,其中qGL3.1、qGW3.2、qGV3.1和qGLWR3.j在3个环境中同时被检测到,说明这4个QTI.受环境影响较小,能稳定表达。第3染色体RM6283一RM7370区间同时稳定检测到控制粒长、粒厚、体积和长宽比等4个性状的QTL。存在一因多效性。共检测到包括粒宽、粒厚和籽粒体积3个性状的5对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qTL,但贡献率都较小,介于1.08%~3.oo%。联合检测发现,粒形性状qTI,与环境存在互作,但单个QTL与环境互作效应低,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都较小,说明粒形性状遗传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形性状 多环境 数量性状基因座
下载PDF
特大粒水稻材料粒型性状的QTL检测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亚东 张颖慧 +8 位作者 董少玲 陈涛 赵庆勇 朱镇 周丽慧 姚姝 赵凌 于新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2-128,共7页
利用特大粒粳稻TD70(2011年千粒重达80g)和籼稻品种Kasalath杂交,经单粒传法获得的240个重组自交系(RIL)为作图群体,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对粒长、粒宽、粒厚性状进行鉴定,用完备区间作图法,以均匀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141个SSR标记对粒... 利用特大粒粳稻TD70(2011年千粒重达80g)和籼稻品种Kasalath杂交,经单粒传法获得的240个重组自交系(RIL)为作图群体,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对粒长、粒宽、粒厚性状进行鉴定,用完备区间作图法,以均匀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141个SSR标记对粒型性状进行QTL检测。共检测到粒型性状的QTL 18个,分布于第2、3、5、7、9和12染色体上。其中,控制粒长的QTL 5个,控制粒宽的QTL 6个,控制粒厚的QTL 7个。两年间均能检测到的QTL有7个,分别为粒长QTL qGL3.1,粒宽QTL qGW2.1、qGW2.2、qGW5.1、qGW5.2,粒厚QTL qGT2.3、qGT3.1;其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6.19%、4.42%、29.41%、10.37%、7.61%、21.19%和17.06%。第2染色体RM1347-RM5699区间是粒长、粒宽、粒厚的共同标记区间。第3染色体RM6080-RM6832区间为粒长qGL3.1、粒厚qGT3.1共同标记区间。18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源于大粒亲本TD70,且增效作用显著。定位的大部分位点包含已报道的精细定位和克隆的主要粒型基因;除第2染色体的qGW2.1(qGT2.1)、qGW2.3、qGL2.2和第12染色体的qGT12等位点已有粒型性状相关报道外,定位的qGT2.2,qGW9和qGT9可能是新的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特大粒 重组自交系 粒型 数量性状基因座
下载PDF
利用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定位谷粒外观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 被引量:79
5
作者 邢永忠 谈移芳 +2 位作者 徐才国 华金平 孙新立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8期840-845,共6页
用区间作图和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两种方法 ,对水稻 (OryzasativaL .)珍汕 97和明恢 6 3组合的重组自交系群体的谷粒外观性状———粒长、粒宽和粒形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 (QTL)定位。用区间作图法在LOD≥ 2 .4水平上 (近似于α =0... 用区间作图和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两种方法 ,对水稻 (OryzasativaL .)珍汕 97和明恢 6 3组合的重组自交系群体的谷粒外观性状———粒长、粒宽和粒形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 (QTL)定位。用区间作图法在LOD≥ 2 .4水平上 (近似于α =0 .0 0 5) ,1 998年对粒长、粒宽和粒形分别检测到 6、2和 2个QTLs ;1 999年对以上 3个性状分别检测到 3、2和 2个QTLs。其中 7个QTLs在两年均检测到。位于第 3染色体RG393-C1 0 87区间的QTL效应大 ,同时影响粒长和粒形 ,两年贡献率分别为 57.5%、6 1 .4%和 2 6 .7%、2 9.9%。位于第 5染色体RG36 0 -C734B区间的QTL效应大 ,同时影响粒宽和粒形 ,两年贡献率分别为 44.2 %、53.2 %和 32 .1 %、36 .0 %。用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在P =0 .0 0 5水平上 ,对粒长、粒宽和粒形分别检测到 8、5和 5个QTLs ,共解释各自性状变异的 58.81 %、44.75%和 57.47%。只检测到 1个QTL与环境之间存在显著互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群体 粒长 粒宽 粒形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下载PDF
不同年份水稻粒形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刘进 李清 +4 位作者 张宇 任春元 杨贤莉 姚晓云 王嘉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53-2158,共6页
为了分析粒形性状的分子遗传机理,本研究以Sasanishiki/Habataki//Sasanishiki///Sasanishiki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3年的重复试验,采用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ICIM)对粒长、粒宽、粒厚等4个粒形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定位。共检... 为了分析粒形性状的分子遗传机理,本研究以Sasanishiki/Habataki//Sasanishiki///Sasanishiki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3年的重复试验,采用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ICIM)对粒长、粒宽、粒厚等4个粒形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定位。共检测到20个粒形QTLs,分布在第2、3、4、5、7、11和12号染色体上,单个性状QTL数目在4~7之间。研究发现有4个QTL-q GW3a、q GW3b、q LWR3和q GT2能在3年中能被重复检测到;有5个QTL-q GL2、q GL7、q GW2、q GW12和q LWR2被检测到2次。这些高重复性的稳定QTL可用于分子辅助选择育种。粒形QTL在第2、3(2)和7号染色体上呈簇分布。此外,试验检测到3个新的QTL位点GT3、GT7和GT11,这反映出粒形遗传的复杂性。本研究结果将为水稻粒形性状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形 不同环境 数量性状位点
下载PDF
籼型黑米粒形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矿质元素含量的遗传相关性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名位 郭宝江 彭仲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88-695,共8页
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 ,分析了籼型黑米稻品种双列杂交F1 和F2 种子的粒重、粒长、粒宽和粒长 粒宽等粒形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米粒中矿质元素Fe、Zn、Mn和P含量的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 :4种粒形性状同时受制于种子直... 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 ,分析了籼型黑米稻品种双列杂交F1 和F2 种子的粒重、粒长、粒宽和粒长 粒宽等粒形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与米粒中矿质元素Fe、Zn、Mn和P含量的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 :4种粒形性状同时受制于种子直接遗传效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作用影响 ,其中种子直接遗传效应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效应的作用更大 ,且种子直接遗传效应以加性效应占主导。粒重、粒宽和粒长 粒宽的种子直接遗传率较高 ,杂种早代单粒选择效果较好 ;粒长的种子直接遗传率和母体遗传率均属中等 ,较高世代的杂种进行单株选择和单粒选择均有一定效果。 4种粒形性状与其米粒中矿质元素Fe、Zn、Mn和P含量表现较强的种子直接加性相关、直接显性相关、细胞质相关、母体加性相关和母体显性相关 ,在特种稻育种实践中 ,可以通过粒形性状的间接选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黑米 粒形性状 遗传效应 矿质元素含量 遗传相关性
下载PDF
籼稻稻米碾磨与外观品质性状的QTL定位 被引量:23
8
作者 梅德勇 朱玉君 樊叶杨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91-1598,共8页
文章利用籼籼交组合特青/IRBB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在2个环境下对稻米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进行QTL定位。共计检测到控制稻米碾磨品质的QTL 12个和控制外观品质的QTL 18个,包括糙米率8个、精米率2个、整精米率2个、粒长7个、粒宽5个和长... 文章利用籼籼交组合特青/IRBB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在2个环境下对稻米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进行QTL定位。共计检测到控制稻米碾磨品质的QTL 12个和控制外观品质的QTL 18个,包括糙米率8个、精米率2个、整精米率2个、粒长7个、粒宽5个和长宽比6个,这些QTL分布于除第4和12染色体外的其他10条染色体上。其中,第3染色体涵盖粒形基因GS3的区域对粒长、长宽比、糙米率和整精米率具有较大效应,其献率分别为56.71%、42.23%、10.05%和4.91%;第5染色体涵盖粒宽基因GW5的区域对粒宽、长宽比、糙米率和精米率具有较大效应,表型变异贡献率分别为59.51%、36.68%、19.51%和4.56%。此外,第6染色体涵盖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的区域对糙米率和精米率具有较小效应。GS3和GW5对糙米率和粒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磨品质 粒形 数量性状座位 籼稻
下载PDF
水稻遗传图谱构建及粒形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孝琼 韦宇 +2 位作者 高国庆 邓国富 郭嗣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54-1159,共6页
【目的】构建水稻遗传连锁图谱,并对水稻粒形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为水稻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育种材料。【方法】对具有极端粒形差异的两份水稻材料K1561和G1025进行杂交、自交获得F2分离群体,通过软件Mapmaker/Exp 3.0构建水稻遗传... 【目的】构建水稻遗传连锁图谱,并对水稻粒形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为水稻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育种材料。【方法】对具有极端粒形差异的两份水稻材料K1561和G1025进行杂交、自交获得F2分离群体,通过软件Mapmaker/Exp 3.0构建水稻遗传连锁图谱,并利用软件QTLNetwork-2.0对2011年F2群体、2012年F2:3家系群体的粒形相关性状数据进行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结果】两个亲本的粒形性状指标差异明显,以千粒重相差最大;F2、F2:3两个群体的相关粒形指标基本上呈连续分布状态且分布频率范围广。与F2单株相比,F2:3家系的千粒重、粒长和粒宽的平均值更偏向于大粒亲本K1561。构建了含161对SSR标记的水稻遗传连锁图谱;共检测到18个粒形相关性状的QTL,分别分布于第1、2、3、7、9和12染色体上。其中,控制千粒重、粒长、粒宽和长宽比的QTL分别有7、5、5和1个,除qGL/GW12外,其他增效等位基因均来源于大粒亲本K1561。两个群体均能检测到的QTL有8个,分别为qTGW3、qTGW7、qTGW9.2、qTGW12、qGL1、qGL9、qGW12和qGL/GW12,其平均加性遗传力为6.04%、12.59%、6.29%、22.08%、4.86%、15.39%、22.12%和10.83%。【结论】定位获得3个效应值较大的新QTL位点qTGW12、qGL9和qGW12,为进一步定位并克隆这些粒形相关基因、阐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控制机理提供了较好的遗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形相关性状 遗传图谱 QTL定位
下载PDF
利用DH群体定位水稻谷粒外观性状的QTL 被引量:22
10
作者 谭耀鹏 李兰芝 +2 位作者 李平 王玲霞 胡中立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14-322,共9页
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对水稻“圭630”和“02428”组合的DH群体的谷粒外观性状——粒长、粒宽和粒形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同时对定位的主效应和上位性进行了环境效应分析。2002年对粒长、粒宽和粒形分别检测到5、4和2... 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对水稻“圭630”和“02428”组合的DH群体的谷粒外观性状——粒长、粒宽和粒形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同时对定位的主效应和上位性进行了环境效应分析。2002年对粒长、粒宽和粒形分别检测到5、4和2个QTLs;2003年对以上3个性状分别检测到3、4和4个QTLs。其中4个QTLs在2年均检测到,且其贡献率较大。位于第4染色体C22-RG449d区间的QTL效应大,同时影响粒长和粒宽,2年内均被检测到。联合2年数据分析分别检测到6个粒长QTLs、6个粒宽QTLs和3个粒形QTLs,共解释各自性状变异的67.71%、50.08%和29.17%,且影响粒形的3个QTLs同时影响粒长或粒宽。对粒形和粒宽分别检测到4个QTLs与环境之间存在显著互作。本实验中检测到主效应和上位性对谷粒外观性状均具有重要作用,但上位性贡献率相对主效应较小,环境互作效应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观性状 DH群体 谷粒 水稻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QTLs 混合线性模型 环境互作效应 2002年 2003年 QTL效应 上位性 主效应 作图方法 效应分析 数据分析 性状变异 贡献率 检测 粒宽 粒长 粒形 染色体 区间
下载PDF
利用籼粳交RILs群体的水稻粒形QTLs定位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丹 王嘉宇 +4 位作者 柴永山 孙玉友 孙国宏 冯章丽 陈温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5-390,共6页
为了深入剖析水稻粒形性状的遗传调控机理,以典型籼稻品种七山占(Qishanzhan)和典型粳稻品种秋光(Akihikari)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于2011-2013年分别对各株系的粒长、粒宽和粒厚3个粒形性状进行表型测定,并基于完备区... 为了深入剖析水稻粒形性状的遗传调控机理,以典型籼稻品种七山占(Qishanzhan)和典型粳稻品种秋光(Akihikari)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于2011-2013年分别对各株系的粒长、粒宽和粒厚3个粒形性状进行表型测定,并基于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进行粒形性状基因定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共检测到27个控制粒形性状的QTLs,包括3个粒长QTLs,11个粒宽QTLs和13个粒厚QTLs,它们分布于第1,2,3,4,5,11和12号染色体上,可分别解释14.45%-38.48%,28.98%-52.36%和38.77%-44.23%的表型变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第3,5和12号染色体上检测到的粒形性状QTL位点较多,且呈簇分布;此外,检测到q GL12a,q GL12b,q GW1,q GW5a,q GT11a和q GT12b等6个较新的QTLs位点,其中控制粒宽的q GW5a连续3年表达稳定,是一个重演性极好的QTL位点。以上结果将为水稻粒形性状的QTL克隆和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群体 粒形性状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下载PDF
杂交籼稻骨干保持系岗46B稻谷粒形及垩白的QTL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高方远 邱玲 +4 位作者 陆贤军 任鄄胜 吴贤婷 任光俊 曾礼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5-242,共8页
利用籼稻保持系骨干亲本岗46B与美国水稻品种Lemont多次回交培育的低垩白、窄粒株系K1075与岗46B构建F2群体,对稻谷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百粒重和垩白粒率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6个性状在F2群体中均呈正态连续分布,属于典... 利用籼稻保持系骨干亲本岗46B与美国水稻品种Lemont多次回交培育的低垩白、窄粒株系K1075与岗46B构建F2群体,对稻谷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百粒重和垩白粒率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6个性状在F2群体中均呈正态连续分布,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除粒长与百粒重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外,其他性状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采用SSR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通过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14个控制稻谷粒形和垩白的QTL,包括2个控制粒长的QTL(qGL2和qGL5),2个控制粒宽的QTL(qGW5和qGW8),5个控制长宽比的QTL(qLWR2、qLWR5、qLWR6、qLWR8和qLWR12),1个控制粒厚的QTL(qGT5),1个控制百粒重的QTL(qHGW5)和3个控制垩白粒率的QTL(qPGWC5、qPGWC6和qPGWC8)。在这些位点中,岗46B等位基因增加粒宽、粒厚、粒重和垩白粒率,减小粒长和长宽比。控制粒宽、粒厚、粒重、垩白粒率和长宽比的主效QTL均位于第5染色体RM17990-RM18004-RM18068区间,这一结果与仅选择极端表型单株,采用连锁及连锁不平衡方法(LD)获得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形 垩白 数量性状位点 连锁及连锁不平衡
下载PDF
稻米粒形和垩白度的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雷东阳 谢放鸣 +1 位作者 徐建龙 陈立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5-260,共6页
利用由181个家系组成的Lemont/特青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以及由161个RFLP、SSR标记和3个形态标记构建的全长为1916.5cM、覆盖水稻基因组12条染色体的连锁图,采用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方法(QTLMapper V1.0),对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垩... 利用由181个家系组成的Lemont/特青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以及由161个RFLP、SSR标记和3个形态标记构建的全长为1916.5cM、覆盖水稻基因组12条染色体的连锁图,采用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方法(QTLMapper V1.0),对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垩白度等4个稻米品质性状的数量性状座位(QTL)进行了分析。在水稻的所有12条染色体上共定位到7个加性主效QTL和19对上位性QTL,其中控制粒长、粒宽、长宽比的主效QTL各2个,控制垩白度的QTL 1个,分别解释12.8%、40.0%、26.0%和42.1%的表型变异;共检测到6对影响垩白度、6对影响粒长、7对影响长宽比的上位性QTL,分别解释52.2%、31.3%和38.2%的表型变异。结果表明,上位性QTL和主效QTL一样在稻米粒形和垩白度的遗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形 垩白度 数量性状座位 上位性
下载PDF
水、旱栽培条件下稻谷粒型和粒重的相关分析及其QTL定位 被引量:25
14
作者 郭咏梅 穆平 +2 位作者 刘家富 李自超 卢义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0-56,共7页
为了解水、旱栽培条件下水稻粒形和粒重的表型及QTL变化,以陆稻品种IRAT109和水稻品种越富构建的双单倍体群体为材料,系统分析了稻谷粒长、粒宽、粒重及长宽比在水、旱栽培条件下的相关性,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比较定位。结果... 为了解水、旱栽培条件下水稻粒形和粒重的表型及QTL变化,以陆稻品种IRAT109和水稻品种越富构建的双单倍体群体为材料,系统分析了稻谷粒长、粒宽、粒重及长宽比在水、旱栽培条件下的相关性,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比较定位。结果表明,水、旱条件下,粒长与长宽比和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粒宽与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粒重极显著正相关,4个性状在水、旱条件间相关性都达极显著正相关。其中粒长的相关系数最高,达0.817,粒宽的相关系数最低,为0.457。表明粒长受水分影响最小而粒宽受水分影响较大。粒重、长宽比介于二者之间。两种条件下共检测到14个QTLs,分布于水稻1、5、6、7、10和12染色体上,其中控制粒长的5个,LOD值为1.93—5.11,贡献率为5.97%-28.85%;控制粒宽的1个,LOD值为2.39,贡献率为12.76%;控制长宽比的3个,LOD值为2.08-4.60。贡献率为7.78%。21.89%;控制粒重的5个,LOD值为2.68—9.45,贡献率为4.1%-14.8%。其中控制粒长的qGL-5及控制粒重的qGWt-1a和qGWt-1b在水、旱条件下均能检测到,在抗旱育种中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籽粒性状。QTL分析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表型分析结果,粒宽相对易受土壤水分影响,粒长、粒重和长宽比,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遗传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型 粒重 加倍单倍体群体(DH系)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 水、旱栽培
下载PDF
早籼杂交稻粒形和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强 梁康迳 +3 位作者 郑秀平 吴志源 周天理 周元昌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7-341,共5页
以6个籼稻不育系为母本和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早籼杂交稻粒形与产量性状进行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1)谷粒长、谷粒宽、谷粒长宽比、谷粒长厚比、穗实粒数、穗空粒数、结实率... 以6个籼稻不育系为母本和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早籼杂交稻粒形与产量性状进行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1)谷粒长、谷粒宽、谷粒长宽比、谷粒长厚比、穗实粒数、穗空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同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谷粒宽厚比、穗数、单株产量主要受显性基因控制,穗总粒数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2)穗空粒数与谷粒长、谷粒长厚比,穗总粒数与谷粒厚,结实率与谷粒长、谷粒宽厚比、谷粒长厚比,千粒重与谷粒厚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正值或负值已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3)各个性状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有的显著有的不显著,其中水稻F1单株产量的群体平均优势为24.5%,达极显著水平,群体超亲优势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粒形性状 产量性状 遗传效应 遗传相关 杂种优势
下载PDF
不同粒型中籼杂交稻组合稻米品质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况浩池 罗俊涛 +6 位作者 曾正明 杨扬 陈光珍 何兴材 付均 蒋钰东 郑军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20,共6页
通过米粒粒型分类,对2013-2014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36个中籼杂交水稻组合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品质性状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6个组合中只有2个组合的稻米品质指标全部达国颁优质稻谷标准3级以上,这2个组合的米粒长... 通过米粒粒型分类,对2013-2014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36个中籼杂交水稻组合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品质性状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6个组合中只有2个组合的稻米品质指标全部达国颁优质稻谷标准3级以上,这2个组合的米粒长宽比都在2.9以上;在单个品质性状指标中,这些组合优质达标率(达到国颁优质稻谷标准3级以上)最高的是糙米率,其次是胶稠度,第三是整精米率,达标率较低的是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长米粒型组合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优质达标率均为16.67%,中米粒型组合分别为0和14.29%,短米粒型组合分别为10.00%和0。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中籼杂交稻组合稻米品质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品质性状相关分析结果: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米粒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长米粒型组合中,垩白粒率、垩白度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中米粒型组合中,垩白粒率、垩白度与米粒长宽比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在短米粒型组合中,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其他主要品质性状相关性均不显著。建议在遗传改良中籼杂交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时可以从粒型着手,选择米粒粒型偏长、容重大、无裂纹、近圆柱形的材料和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籼杂交稻 粒型 品质性状
下载PDF
宁夏富铁水稻种质资源筛选及籽粒铁的质量分数与粒形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辉 张得雯 +4 位作者 王瑞智 王娜 田蕾 杨淑琴 李培富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0-55,共6页
测定102份宁夏水稻种质资源(23份宁夏本地品种和79份外引品种)籽粒铁的质量分数,分析不同品种籽粒铁的质量分数间的差异及其与粒形性状的相关性,并对水稻籽粒铁的质量分数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宁夏水稻种质资源籽粒铁的质量分数为7... 测定102份宁夏水稻种质资源(23份宁夏本地品种和79份外引品种)籽粒铁的质量分数,分析不同品种籽粒铁的质量分数间的差异及其与粒形性状的相关性,并对水稻籽粒铁的质量分数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宁夏水稻种质资源籽粒铁的质量分数为7.75~80.93mg/kg,平均值为15.25mg/kg,标准差为8.34,变异系数为54.69%。鉴定筛选出矮血糯、宁农黑粳和长粒5号3个富铁水稻种质资源;水稻籽粒铁的质量分数与粒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粒厚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长宽比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粒宽和千粒质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对宁农黑粳/京香1号杂交组合的292个F2单株籽粒铁的质量分数进行频率分析,发现其籽粒铁的质量分数整体分布呈趋于单峰的偏正态分布,说明水稻籽粒铁的质量分数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铁的质量分数 粒形性状 相关性
下载PDF
大麦籽粒粒型与籽粒品质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9
18
作者 沈会权 栾海业 +6 位作者 陈健 陶红 乔海龙 臧慧 张英虎 吴昌庚 陈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34-2037,共4页
以35份不同类型的大麦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大麦籽粒粒型性状与籽粒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品质性状在品种间变化明显,而籽粒粒型变化相对较小。籽粒厚与籽粒长和籽粒宽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长宽厚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 以35份不同类型的大麦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大麦籽粒粒型性状与籽粒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品质性状在品种间变化明显,而籽粒粒型变化相对较小。籽粒厚与籽粒长和籽粒宽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长宽厚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β-葡聚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宽与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籽粒厚与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长宽比和宽厚比与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蛋白含量的相关性也达到了显著水平。籽粒粒型与品质关系密切,籽粒宽度和宽厚比可以用于蛋白质、淀粉和β-葡聚糖含量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籽粒粒型 籽粒品质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生态地点下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杨亚春 倪大虎 +3 位作者 宋丰顺 李泽福 易成新 杨剑波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3-51,共9页
利用两个已测序品种93-11和日本晴为亲本,采取单粒传法创建由190个家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并构建了包含178个SSR、CAP和STS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在3个不同生态地点(陵水、合肥和怀远)对垩白(垩白率、垩白大小... 利用两个已测序品种93-11和日本晴为亲本,采取单粒传法创建由190个家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并构建了包含178个SSR、CAP和STS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在3个不同生态地点(陵水、合肥和怀远)对垩白(垩白率、垩白大小、垩白度)、粒形(粒长、粒宽、长宽比)等6个外观品质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进行了定位分析。共定位到39个QTL,单个性状QTL数目在6~7个,说明垩白和粒形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8个QTL可在2个以上地点检测到,其中,两个垩白度相关QTLqCD-1、qCD-3(贡献率分别为28.8%、32.1%)在3个地点同时检测到;11个QTL具有一因多效性,单个QTL位点控制的性状为2~6个,如第3染色体RM16-RM143区段控制垩白率、垩白大小、垩白度、粒长、粒宽和长宽比等6个性状。比较3个地点的检测结果,发现外观品质性状的QTL定位都受环境影响,但不同性状受影响的程度不同。长宽比和垩白度受环境影响较小,粒宽受环境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外观品质 数量性状基因座 粒形性状 垩白性状 环境效应 基因多效性
下载PDF
基于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粒形QTL定位 被引量:29
20
作者 王军 朱金燕 +5 位作者 周勇 杨杰 范方军 李文奇 梁国华 仲维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7-625,共9页
水稻的粒形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由于减少了个体间遗传背景的干扰,已经成为鉴定复杂性状QTL的新型遗传材料。本研究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 水稻的粒形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由于减少了个体间遗传背景的干扰,已经成为鉴定复杂性状QTL的新型遗传材料。本研究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测验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之间粒形的差异,鉴定了代换片段上粒形相关的QTL。以P≤0.001为阈值,共检测到39个粒形相关的QTL。其中,粒长相关的19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18~1.06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40%~14.13%;粒宽相关的14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09~0.31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71%~9.15%;粒厚相关的6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05~0.10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14%~4.46%。这些QTL的鉴定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并克隆相应QTL和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单片段代换系 数量性状 粒形 代换作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