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Observation of Three Species on Pollen Grain Morphology and Leaf Epiderm Shape in Gramineae Triticeae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珊珊 周印富 +4 位作者 林小虎 秦素平 张燕 张志雯 王秋涛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2期86-89,共4页
The pollen grain morphology and leaf epiderm shape and microstructural of Rye( Secale cereal ), common wheat and Octoploid Trititrigia were observed with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The results revealed... The pollen grain morphology and leaf epiderm shape and microstructural of Rye( Secale cereal ), common wheat and Octoploid Trititrigia were observed with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re we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pollen and leaf epiderm microcosmic morphology in three species. Such characteristics of Octoploid tnticalwere between those of common wheat and Rye. The morphology of pollen grain and leaf epiderm shape counld be used as an index for taxonomy for genera and species, and had somewhat scientif- ic references to identify new multiploid species created by chromosome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mineaE Pollen grain Leaf epiderm shape SEM
下载PDF
Molecular Cloning, Characterization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KCNQ4 in Large Odorous Frog, Odorrana graminea
2
作者 Ningning LU Ziwen GU +1 位作者 Zhuo CHEN Xiaohong CHEN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9年第4期211-218,共8页
Acoustic communication is essential for anuran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and masking background noise can affect the effective acoustic communication. The larger odorous frog(Odorrana graminea) inhabits noise montane... Acoustic communication is essential for anuran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and masking background noise can affect the effective acoustic communication. The larger odorous frog(Odorrana graminea) inhabits noise montane streams, and it has shown an ultrasound communication adaptation. However,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ir ultrasonic hearing adaptation remains unknown. To characterize and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the high-frequency hearing-sensitive gene(KCNQ4) in O. graminea, termed as OgKCNQ4, the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 was performed to amplify the cDNA of OgKCNQ4. Different bioinformatics analys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Multiple nucleotide and amino acid sequence alignment were conducted, and phylogenies were reconstructed under the maximum likelihood and Bayesian approaches. The full-length cDNA of OgKCNQ4 was 2065 bp, and the open reading frame(ORF) was 2046 bp encoding for a putative protein with 681 amino acids. The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 of OgKCNQ4 was 76.453 kD and the putative PI was 9.69. Secondary structure prediction analyses suggested 42.29% alpha helixes and 43.76% random coils in OgKCNQ4. Gene homology and Phylogenetic analyses revealed the closest relationship between OgKCNQ4 and KCNQ4 of Nanorana parkeri with 96.9% similarity and 95.0% identity. We first determined the full-length cDNA of OgKCNQ4 and the results here could provide foundations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KCNQ4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ultrasonic communication in amphibi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orrana graminea KCNQ4 CDNA bioinformatics analyses
下载PDF
Numerical Taxonomic Study of Some Tribes of Gramineae from Egypt
3
作者 Ahmed Osman Mohammed Zaki +1 位作者 Sohar Hamed Nagwa Hussein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1年第1期1-14,共14页
A systematic study for eleven tribes of Gramineae surveyed 34 characters including fruit morphology, fruit anatomy and palynology. The results were conducted to some numerical analysis aspects. On the basis of UPGMA (... A systematic study for eleven tribes of Gramineae surveyed 34 characters including fruit morphology, fruit anatomy and palynology. The results were conducted to some numerical analysis aspects. On the basis of UPGMA (Unpaired Group Method of Average) clustering and PC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congruence between the UPGMA clustering and PCA method, in suggesting two major clads/groups and five subcla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mineaE NUMERICAL Taxonomy UPGMA CLADISTIC Tree
下载PDF
我国大麦条纹病菌(Pyrenophora graminea)群体遗传多样性AFLP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登辉 郭焕强 +5 位作者 马丽 马东方 王凤涛 冯晶 蔺瑞明 徐世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76,共6页
条纹病是重要的种传真菌病害之一,能对大麦生产造成严重产量损失。本研究利用AFLP方法对来自青海、河南等10省份大麦种植区的条纹病菌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我国不同大麦产区的条纹病菌群体遗传差异。结果显示,利用8... 条纹病是重要的种传真菌病害之一,能对大麦生产造成严重产量损失。本研究利用AFLP方法对来自青海、河南等10省份大麦种植区的条纹病菌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我国不同大麦产区的条纹病菌群体遗传差异。结果显示,利用8对AFLP选择性引物组合对19份大麦条纹病菌进行了全基因组多态性扩增,共获得144条可统计的条带,其中112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条带占77.8%。在相似系数为0.83时,可将19份大麦条纹病菌菌株划分为4个类群,多数菌株聚类在类群Ⅰ和类群Ⅱ中,类群Ⅲ和类群Ⅳ中仅各包含1个菌株,且与其他2个类群中的成员亲缘关系较远。因此,我国大麦条纹病菌群体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另外,发现菌株间亲缘关系远近与其分布地域无明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条纹病 麦类核腔菌 AFLP标记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接种AMF对‘阿坝’垂穗披碱草根系耐低温生理的影响
5
作者 张海娟 周学丽 +2 位作者 芦光新 金鑫 范月君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84-1396,共13页
为明确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禾本科牧草耐低温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和‘阿坝’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Aba’)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法,探究了低温条件下[15℃/10℃,16 h/8 h(光照/黑暗)]接种根内球... 为明确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禾本科牧草耐低温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和‘阿坝’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Aba’)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法,探究了低温条件下[15℃/10℃,16 h/8 h(光照/黑暗)]接种根内球囊霉对‘阿坝’垂穗披碱草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温对‘阿坝’垂穗披碱草的菌根侵染率无显著影响(P>0.05)。2)低温增加了‘阿坝’垂穗披碱草根系中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了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O_(2)^(·-)),而接种GI抑制了由低温引起的H2O2和MDA含量的积累,对O_(2)^(·-)的影响不显著。3)低温增加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降低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其中SOD、POD和APX活性均是接种组(LT-AMF)显著低于不接种组(LT)(P<0.05)。4)低温显著增加了可溶性蛋白(SP)含量,降低了甜菜碱(Gb)含量,对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无显著影响,接种GI显著降低了SP含量,对Pro和Gb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接种GI能通过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和降低渗透胁迫强度增强‘阿坝’垂穗披碱草根系对低温的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低温 禾本科 根系 活性氧类物质 抗氧化酶 渗透调节物质
下载PDF
禾豆间作系统水分和根系分隔对牧草氮素吸收利用及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一帆 刘华清 +1 位作者 赵西宁 高晓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9-287,共9页
[目的]禾豆间作可兼顾生产和生态效益,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并减少氮肥污染。目前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禾豆间作体系氮素利用吸收及转移分配过程尚不清晰。[方法]通过设置2时段总水量相同但间隔3,5天的不同频次水处理,结合根系分隔(不分隔、尼... [目的]禾豆间作可兼顾生产和生态效益,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并减少氮肥污染。目前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禾豆间作体系氮素利用吸收及转移分配过程尚不清晰。[方法]通过设置2时段总水量相同但间隔3,5天的不同频次水处理,结合根系分隔(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塑料板分隔)和氮同位素标记方法,研究间作禾豆牧草的地上生物量、氮素的吸收利用、固氮率和氮转移率。[结果]间作披碱草的地上生物量、氮含量和氮素累积量相较单作披碱草显著提升,而苜蓿间作相比单作均降低。在总水量持平的情况下,高频水分处理使牧草的地上生物量比中低频水分处理分别提高6.28%,17.32%,苜蓿的固氮率也在高频水处理下比中低频水处理分别提高39.82%,44.81%,但部分中低频水分处理下氮含量和氮素累积量显著高于高频水分处理(p<0.05),且促进氮素的转移。根系分隔使禾豆相互作用减弱,表现为根系分隔增加间作苜蓿的地上生物量、各部位氮含量及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减小间作披碱草的对应指标。间作苜蓿的固氮和氮转移率表现为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塑料板分隔。[结论]适度的水分调控可以提高禾豆间作的优势,且根系互作是促进豆科牧草生物固氮和氮转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豆间作 根系分隔 水分处理 氮素利用 氮转移效率
下载PDF
大麦条纹病抗性鉴定及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7
作者 杨文娟 司二静 +8 位作者 潘娇 郭铭 孟亚雄 汪军成 姚立蓉 张宏 李葆春 马小乐 王化俊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83-1296,共14页
大麦条纹病是对大麦产量及品质影响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探明我国不同来源的大麦种质对条纹病的抗性差异并挖掘与大麦抗条纹病相关联的候选标记,本研究利用97个SSR标记对137份大麦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并结合抗性鉴定结... 大麦条纹病是对大麦产量及品质影响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探明我国不同来源的大麦种质对条纹病的抗性差异并挖掘与大麦抗条纹病相关联的候选标记,本研究利用97个SSR标记对137份大麦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并结合抗性鉴定结果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接种大麦条纹病菌后共鉴定出18份免疫、27份高抗、28份中抗、42份中感和22份高感大麦材料;在97对SSR引物中挑选出85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85对SSR标记共检测到651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标记为7.57个;SSR标记的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0401~0.8646,平均值为0.5799;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幅为0.0393~0.8498,平均值为0.5155,137份大麦材料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1021~0.4807,平均值为0.2774;聚类分析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均将137份大麦种质分为4大类群;根据一般线性模型(GLM,general linear model)共获得7个与大麦抗条纹病显著关联的标记(P<0.05),解释率在5.80%~17.89%之间,其中标记EBmatc0039的解释率最高;标记EBmac77和MGB357与大麦条纹病抗性呈极显著相关(P<0.01),二者在一般线性模型中解释率分别为6.07%和9.60%。本研究结果可为大麦抗条纹病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大麦条纹病 抗性鉴定 SSR标记 关联分析
下载PDF
9种禾本科饲料植物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的适应性及生产性能评价
8
作者 张丽丽 罗宗志 +8 位作者 余世葵 苏德伟 郑丹 李春晓 易超 林辉 谢晶 林冬梅 林占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6-703,共8页
【目的】筛选对乌兰布和沙漠东缘适应性良好的饲料植物,旨在为挖掘沿黄沙漠地区高产优质牧草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巨菌草、玉米、苏丹草、红高粱、‘绿洲1号’、紫象草、甜高粱、高丹草、华南象草9种禾本科饲料植物为研究对象,生长1... 【目的】筛选对乌兰布和沙漠东缘适应性良好的饲料植物,旨在为挖掘沿黄沙漠地区高产优质牧草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巨菌草、玉米、苏丹草、红高粱、‘绿洲1号’、紫象草、甜高粱、高丹草、华南象草9种禾本科饲料植物为研究对象,生长107 d后测定其农艺性状、产量、营养成分及经济效益,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其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巨菌草的株高最高,达298.89 cm,其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为168.18、38.68 t·hm^(-2),显著高于其他植物(P<0.05);9种植物的茎叶比为0.79~3.00,干鲜比为15.29~44.10,其中,紫象草的茎叶比、干鲜比最低;巨菌草单位耗水量下的鲜草产量最高;紫象草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甜高粱的粗脂肪含量最高,玉米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而巨菌草的木质素含量最低;玉米、红高粱的总可消化养分含量、产奶净能较高;巨菌草净利润最高,为28888元·hm^(-2);生产性能综合评价排名前3位的植物依次为巨菌草、紫象草、甜高粱。【结论】巨菌草产量大、水肥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生产性能综合评价最高,在沿黄沙漠地区具有较广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饲料植物 适应性 生产性能 灰色关联分析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披碱草属4个牧草品种苗期抗寒性综合评价
9
作者 何永涛 胡宇 +3 位作者 段慧荣 韩军 梁欢欢 田福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77-2388,共12页
为比较披碱草属的抗寒性,选择同德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viaristatus‘Tongde’)、同德老芒麦(E.sibiricus‘Tongde’)、‘陇中1号’肥披碱草(E.excelsus‘Longzhong No.1’)和甘南垂穗披碱草(E.nutans‘Gannan’)4种披碱草作为试验材料... 为比较披碱草属的抗寒性,选择同德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viaristatus‘Tongde’)、同德老芒麦(E.sibiricus‘Tongde’)、‘陇中1号’肥披碱草(E.excelsus‘Longzhong No.1’)和甘南垂穗披碱草(E.nutans‘Gannan’)4种披碱草作为试验材料,设置25、10、5和0℃4个温度梯度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4个牧草品种的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17个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加权重的方法,综合评价4个牧草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4个温度梯度下,同德短芒披碱草的T_(r)和G_(s)均差异显著(P<0.05),同德老芒麦的P_n、Ci和ETR值差异显著(P<0.05),甘南垂穗披碱草的qP、ΦPSⅡ和游离Pro积累量差异显著(P<0.05),‘陇中1号’肥披碱草的SS积累和REC差异显著(P<0.05)。综上可见,披碱草属4个牧草品种综合抗寒性由大到小表现为同德老芒麦>同德短芒披碱草>甘南垂穗披碱草>‘陇中1号’肥披碱草。本研究为利用披碱草属牧草建植高寒栽培草地和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 抗寒性 抗氧化酶 光合作用 隶属函数 渗透调节物质
下载PDF
禾本科植物EMS诱变研究进展
10
作者 彭辉 穆麟 +4 位作者 沈佳欣 张文杰 黄菁 黄雨珣 张志飞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17-1427,共11页
EMS是化学诱变中最常用的诱变剂,EMS诱变具有单个碱基点突变率高、成本低、易操作等优点,通过EMS诱变获得突变体可以为育种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有利的材料。EMS诱变技术的关键是确定EMS浓度和诱变时间,一般以达到半致死率的浓度和时间为... EMS是化学诱变中最常用的诱变剂,EMS诱变具有单个碱基点突变率高、成本低、易操作等优点,通过EMS诱变获得突变体可以为育种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有利的材料。EMS诱变技术的关键是确定EMS浓度和诱变时间,一般以达到半致死率的浓度和时间为最佳处理组合。禾本科植物中主要以种子为诱变材料,同时花粉、愈伤组织以及依靠营养繁殖的禾本科植物的营养器官也可以作为诱变材料。不同植物材料对EMS的耐受性不同,花粉最敏感,其次是愈伤组织,无性繁殖材料和种子的耐受性较强。突变体的筛选方式包括表型对比筛选、逆境定向筛选和正、反向遗传学筛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EMS诱变技术在禾本科植物育种和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EMS的诱变原理、诱变剂浓度、处理时间、诱变处理材料的选择及突变体的筛选,并对未来禾本科植物中的EMS诱变研究进行了展望,为今后禾本科植物的EMS诱变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 EMS 诱变 突变体
下载PDF
神农架大九湖10种优势草本植物的叶解剖结构观察
11
作者 张亦嘉 王雅轩 +2 位作者 林倩缇 郑敏 顾延生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目的】研究10种草本植物的叶解剖结构。【方法】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鹅观草(Elymus kamoji)等6种禾本科植物和阿齐薹草(Carex argyi)等4种莎草科植物的叶横切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10种植物叶片均为等面叶,无叶肉组织的分化... 【目的】研究10种草本植物的叶解剖结构。【方法】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鹅观草(Elymus kamoji)等6种禾本科植物和阿齐薹草(Carex argyi)等4种莎草科植物的叶横切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10种植物叶片均为等面叶,无叶肉组织的分化,植物叶肉细胞层数和排列紧密程度有所差异。10种植物叶表皮均由1层细胞组成,其中华刺子莞(Rhynchospora chinensis)上表皮细胞横切面厚度最大,且上下表皮细胞大小差异悬殊,翦股颖(Agrostis clavata)表皮细胞横切面积较小。不同植物叶表皮外无或有厚度不同的角质层,部分植物具有表皮毛,在翦股颖和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表皮外还存在突起物,能良好适应旱生环境。鹅观草和阿齐薹草具有较发达的叶脉,翦股颖叶片维管束外有两层维管束鞘,形成明显的花环结构。除华刺子莞及华东藨草(Scirpus karuisawensis)外,其他8种植物叶片上表皮处存在泡状细胞,泡状细胞组的细胞个数、形态及其在叶表皮的具体分布位置存在差异。华东藨草和阿齐薹草叶片中气腔大且明显,保证了在水分充足环境中的气体运输。【结论】10种植物叶片具有不同的旱生、中生或湿生结构特征,不仅在分类学中有一定意义,也能够体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 莎草科 叶横切结构 泡状细胞 植物分类
下载PDF
铜锌复合胁迫下禾本科观赏草的富集、转运效应评价
12
作者 许志敏 朱峻熙 +3 位作者 熊志秦 朱佳 万艳萍 丁国昌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4,共9页
研究禾本科观赏草在土壤重金属铜、锌复合污染下的富集、转运效应,筛选出耐性品种,为挖掘超富集植物及推动利用植物修复铜、锌污染环境提供参考依据。以9种常见禾本科观赏草作为试验植材,设置5个胁迫梯度,采用盆栽控制法,探究供试观赏... 研究禾本科观赏草在土壤重金属铜、锌复合污染下的富集、转运效应,筛选出耐性品种,为挖掘超富集植物及推动利用植物修复铜、锌污染环境提供参考依据。以9种常见禾本科观赏草作为试验植材,设置5个胁迫梯度,采用盆栽控制法,探究供试观赏草体内铜、锌含量分布状况并分析其对铜、锌的富集能力与转运特征。结果表明,不同供试观赏草吸收重金属铜、锌的能力存在差异;不同部位吸收重金属铜、锌的能力亦差异显著,供试观赏草地上部吸收锌的能力强于地下部,而地下部吸收铜的能力强于地上部。供试观赏草富集、转移锌的能力均强于铜,在锌富集系数、转运系数方面高于铜。采用隶属函数法及Q型聚类分析法,当相对距离为7.5时,可将供试观赏草划分为高、中、低铜锌积累型3类,丽色画眉草、细叶芒综合表现最强且属于高铜锌积累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观赏草 重金属 铜锌复合污染 富集转运效应
下载PDF
6种禾本科植物GEF基因家族鉴定与抗旱性分析
13
作者 申晨 方远鹏 谢鑫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小G蛋白介导的鸟嘌呤三核苷酸磷酸/鸟嘌呤二核苷酸磷酸(GTP/GDP)信号通路对于植物抗性十分重要,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 GEF)可对多种小G蛋白进行调节。植物基因组中包括BIG(Brefeldin A-inhibited G... 小G蛋白介导的鸟嘌呤三核苷酸磷酸/鸟嘌呤二核苷酸磷酸(GTP/GDP)信号通路对于植物抗性十分重要,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 GEF)可对多种小G蛋白进行调节。植物基因组中包括BIG(Brefeldin A-inhibited 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Protein)和GBF(Golgi Brefeldin A-Resistant 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两类GEF基因,目前,这些GEF基因的系统性鉴定与表达分析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采用基因家族鉴定的方法,对禾本科GEF基因家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6种禾本科(水稻Oryza sativa、小麦Triticum aestivum、节节麦Sorghum bicolor、高粱Aegilops tauschii、谷子Setaria italica、玉米Zea mays)基因组中获得58个GEF基因,分布于45条不同的染色体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禾本科GEF基因家族包含5个亚家族(BIG1/4、BIG2/3、BIG5、GNL2、GNON),并且存在单拷贝以及基因选择性保留特性。共线性分析进一步确定禾本科GEF基因存在复杂的演化历程。干旱表达结果显示,GEF基因家族在不同禾本科植物、不同亚家族以及拷贝水平上均已产生抗旱性分化。本研究结果将为禾本科作物的抗旱基因筛选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 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 基因家族 表达分析
下载PDF
Quantitative Extraction of p-Coumaric Acid and Ferulic Acid in Different Gramineous Materials and Structural Changes of Residual Alkali Lignin
14
作者 Tanhao Zhang Shuo Zhang +1 位作者 Wu Lan Fengxia Yue 《Journal of Renewable Materials》 SCIE EI 2023年第2期555-566,共12页
Ferulic acid(FA)and p-coumaric acid(pCA)in bagasse,wheat straw,corn straw,and corncob were extracted by alkaline hydrolysis and characteri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GC)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It... Ferulic acid(FA)and p-coumaric acid(pCA)in bagasse,wheat straw,corn straw,and corncob were extracted by alkaline hydrolysis and characteri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GC)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It was found that the FA and most of the pCA in gramineous biomass could be dissociated and released after being treated with 1 M NaOH at 100℃for 4 h.The yields of pCA/FA in bagasse,wheat straw,corn straw,and corncob determined by GC-FID are 39.8/11.5,13.7/11.0,28.0/11.0,and 35.1/14.5 mg/g,respectively.The raw materials and the treated solid residu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gel-state 2D Heteronuclear Single Quantum Coherenc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2D HSQC NMR).It was found that only a small amount of lignin was detected in the residue after alkali treatment,indicating that the alkali treatment conditions can effectively cleave the FA and pCA.Additionally,the lignin in the alkali solution was recove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2D HSQC NMR.The FA was not able to be detected by NMR,whereas a small amount of pCA remained in the alkali lignin.This study reveals the structural change of residual lignins during the quantitative isolation of FA and pCA,which is essential for the selective isolation of pCA/FA and valorization of residual alkali lign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mineaE ferulic acid p-coumaric acid alkali lignin alkaline pretreatment
下载PDF
种植7种牧草对北疆盐碱地土壤改良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杜艺 张玉林 +4 位作者 张志浩 李向义 李磊 柴旭田 曾凡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0-1219,共10页
荒漠土地盐碱化已成为荒漠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本研究于2021年5月10日在新疆北部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种植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燕麦(Avena sativa)、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 荒漠土地盐碱化已成为荒漠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本研究于2021年5月10日在新疆北部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种植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燕麦(Avena sativa)、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墨西哥玉米草(Purus frumentum)、健宝(S.bicolor‘Jumbo’)和甜高粱(S.dochna)改良盐碱地,分别于2021年7月14日(第60天刈割)、2021年8月3日(第80天刈割)和2021年8月24日(第100天刈割)采收所有地上植物和并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分析,评价7种禾本科植物对土壤盐渍化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时间的延长,稗草、燕麦、高丹草、墨西哥玉米草和甜高粱饲草的钾离子和钠离子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稗草的钙离子含量呈增加趋势,氯离子含量呈下降趋势;燕麦的硫酸根离子和镁离子含量呈下降趋势;苏丹草的钾离子含量呈显著先下降后增加趋势(P<0.05),氯离子和镁离子含量呈下降趋势;高丹草的钙离子含量呈显著先下降后增加趋势(P<0.05),硫酸根离子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墨西哥玉米草的镁离子含量在第80天刈割显著最低;健宝的镁离子含量呈显著下降后增加趋势(P<0.05);甜高粱的钙离子含量呈下降趋势。除墨西哥玉米草外,其他6种饲草土壤的氯离子、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含量呈下降趋势。稗草、燕麦、健宝和高丹草土壤的碳酸氢根离子含量呈增加趋势,甜高粱土壤碳酸氢根离子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苏丹草和墨西哥玉米草土壤的碳酸氢根离子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7种禾本科饲草离子含量的盐碱地改良效果排序为稗草>高丹草>燕麦>健宝>苏丹草>墨西哥玉米草>甜高粱;7种禾本科饲草土壤离子含量的盐碱地改良效果排序为健宝>高丹草>墨西哥玉米草>甜高粱>稗草>燕麦>苏丹草。综合考虑,健宝和高丹草适宜作为北疆风沙区盐碱地土壤改良的禾本科饲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 刈割时间 土壤性状 隶属函数值 土壤盐基离子 饲草盐基离子
下载PDF
达乌里胡枝子四株耐盐碱根际促生菌的鉴定及其促生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臣 韩玲娟 +6 位作者 梁银萍 杨凯元 蒋霖 孙小涵 范乐 赵祥 高鹏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36-1047,共12页
挖掘耐盐碱菌种和研发生物改良制剂是治理退化盐碱草地和开发利用盐碱荒地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菌株进行鉴定,测定不同盐碱浓度下液体培养基其菌株浓度,功能性培养基测定其促生特性,定量测定其促... 挖掘耐盐碱菌种和研发生物改良制剂是治理退化盐碱草地和开发利用盐碱荒地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菌株进行鉴定,测定不同盐碱浓度下液体培养基其菌株浓度,功能性培养基测定其促生特性,定量测定其促生产物;纸培养基法验证菌株对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urica)、燕麦(Avena sativ)、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及小黑麦(Triticum aestivum)种子生长的影响,旨在对DP12,DP15,DP28和DP29进行促生性分析。DP12,DP29初步鉴定为Enterobacter hormaechei,DP15为Serratia fonticola,可在7%盐浓度或pH12条件下生长。4株菌有溶磷、产IAA和有机酸能力;DP15,DP29有解钾能力;DP12,DP15,DP29可固氮和分泌铁载体。DP12,DP15,DP29可促进达乌里胡枝子、小黑麦和燕麦生长及鲜重的增加;DP28可促进达乌里胡枝子和燕麦生长和鲜重的增加;DP12和DP28对苜蓿具有促生作用。4株根际细菌为中度耐盐菌,兼具多重促生特性,为后期开发牧草专用生物改良制剂提供了菌种资源,有助于开发Enterobacter sp及Staphylococcus sp微生物在生物改良制剂方面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根际细菌 豆科 禾本科 耐盐碱 促生特性
下载PDF
硝化微生物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及其对种植方式的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夏围围 李乙坤 +3 位作者 张萌 孙祥鑫 王玉芳 贾仲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64-1775,共12页
硝化微生物在农田土壤氮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开展团聚体中硝化微生物分布研究,有助于揭示土壤结构-微生物-土壤营养元素循环间的相互影响机制。选取旱地黄棕壤为研究对象,比较玉米连作(M-M)和玉米/花生轮作(M-P)两种种植方式下... 硝化微生物在农田土壤氮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开展团聚体中硝化微生物分布研究,有助于揭示土壤结构-微生物-土壤营养元素循环间的相互影响机制。选取旱地黄棕壤为研究对象,比较玉米连作(M-M)和玉米/花生轮作(M-P)两种种植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的性质和硝化潜势(NP)的变化,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研究团聚体中不同类型硝化微生物功能基因的丰度和群落组成差异。结果表明,与M-M相比,M-P能够显著提高团聚体pH、NH4+和全碳(TC)含量。M-P促使NP显著提高,但团聚体粒径对NP无显著影响。氨氧化细菌(AOB)amoA基因丰度在M-P中高于M-M,且在较小粒级团聚体中分布更多,而氨氧化古菌(AOA)和全程氨氧化细菌(Comammox)amoA基因的分布模式与AOB大致相反,表明AOB更能适应较小团聚体环境,AOA和Comammox则倾向在较大团聚体中占据竞争优势。此外,与M-M相较,M-P团聚体间AOA/AOB和Comammox/AOB比值的差异减小,表明轮作促使土壤硝化微生物在不同粒级间的分布更加均匀。进一步对属水平土壤团聚体硝化菌群落组成分析,结果显示M-P提高了Nitrolancea属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和CandidatusNitrosocosmicus属AOA的占比,降低了Nitrospira属NOB的占比,对AOB各属无显著影响。而团聚体粒径仅对Nitrosospira属AOB的占比产生显著影响。NH4+含量和pH是影响土壤团聚体NP和硝化微生物群落变化的最主要因子。NP与AOBamoA基因丰度显著正相关,与AOAamoA基因丰度负相关。但在群落组成上,Nitrosospira属AOB,Candidatus Nitrosocosmicus属AOA和Nitrospira属NOB均与NP呈现正相关。土壤团聚体粒径和种植方式能较大程度影响硝化微生物的分布,然而,不同类型硝化微生物在团聚体间分异机制具有明显差异,该研究为完善禾豆轮作下土壤硝化微生物在微域环境的生态适应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聚体 硝化作用 禾豆轮作 硝化潜势 氨氧化微生物
下载PDF
新疆3种外来禾本科新植物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成南 马占仓 +3 位作者 王超 吴星月 宋文丹 阎平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9-236,共8页
近几年本团队通过对北疆东疆杂草的野外实地调查,利用《中国植物志》等相关资料和形态分类学研究,在克拉玛依、阿拉山口、昌吉、塔城和哈密等地区发现3种禾本科外来杂草新记录。本研究发现新疆3个禾本科新记录种:虮子草(Leptochloa pani... 近几年本团队通过对北疆东疆杂草的野外实地调查,利用《中国植物志》等相关资料和形态分类学研究,在克拉玛依、阿拉山口、昌吉、塔城和哈密等地区发现3种禾本科外来杂草新记录。本研究发现新疆3个禾本科新记录种:虮子草(Leptochloa panicea(Retz.)Ohwi)、倒刺狗尾草(Setaria verticillata(L.)Beauv.)和芒颖大麦草(Hordeum jubatum L.),以及1个新记录属——千金子属(Leptochloa P.Beauv.)。虮子草目前仅在哈密市伊州区被发现有小范围居群;倒刺狗尾草目前在哈密市伊州区、红星市、胡杨河市等地均有分布;而芒颖大麦草现已广泛分布于哈密市的巴里坤县、伊吾县,阿拉山口市、克拉玛依市和昌吉市等地。这些新记录植物的发现对新疆禾本科植物区系和物种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该新记录属种的地理分布研究、入侵杂草的扩散与有效监控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新资料。新记录种凭证标本保存于石河子大学植物标本馆(SH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 外来杂草 新记录属 新记录种 新疆
下载PDF
大麦条纹病菌基因Pgr 03902致病功能研究
19
作者 祁天涛 司二静 +8 位作者 郭铭 孟亚雄 姚立蓉 汪军成 马小乐 李葆春 杨轲 尚勋武 王化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2,54,共8页
为明确基因Pgr 03902(序列号:OP999070)是否参与调控大麦条纹病菌的致病性,为大麦条纹病菌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亚细胞定位和基因干扰技术初步研究了该基因功能。结果表明,Pgr 03902基因开放阅读框大小为3... 为明确基因Pgr 03902(序列号:OP999070)是否参与调控大麦条纹病菌的致病性,为大麦条纹病菌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亚细胞定位和基因干扰技术初步研究了该基因功能。结果表明,Pgr 03902基因开放阅读框大小为348 bp,编码116个氨基酸,编码蛋白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较多,编码蛋白具有酸性、不稳定性、亲水性、无信号肽结构等特性;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Pgr 03902基因在细胞核和细胞膜上均有表达;采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获得了1个干扰菌株ΔPgr 03902,RT-qPCR结果表明,ΔPgr 03902中Pgr 03902基因表达量较野生型菌株QWC下降了60.79%(P<0.05),对干扰菌株的营养生长、菌丝形态观察以及致病性研究结果显示,ΔPgr 03902生长速率和致病力均显著低于野生型菌株QWC(P<0.05)。以上结果表明,Pgr 03902参与该菌的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本研究初步明确了Pgr 03902基因在大麦条纹病菌侵染过程中的功能,为进一步研究大麦条纹病菌与寄主之间互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条纹病菌 RNA干扰 遗传转化 致病性
下载PDF
禾本科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柏成 李法云 +1 位作者 赵琦慧 吝美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736-3748,共13页
多环芳烃(PAHs)是一种难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其污染土壤的高效植物修复技术研发一直是环境修复技术领域极富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植物修复技术具有绿色低碳、经济高效、效果稳定及修复过程安全等优点,在土壤修复行业应用潜力大。禾本科... 多环芳烃(PAHs)是一种难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其污染土壤的高效植物修复技术研发一直是环境修复技术领域极富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植物修复技术具有绿色低碳、经济高效、效果稳定及修复过程安全等优点,在土壤修复行业应用潜力大。禾本科植物在PAHs污染土壤修复方面具有生长周期短、生物量大、覆盖面广、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等优点,其对土壤中PAHs污染物的降解研究一直方兴未艾。本文探讨了禾本科植物对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效果及强化修复方法,阐述了禾本科植物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禾本科植物 多环芳烃 土壤修复 根际分泌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